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四章)
- 格式:doc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2
第一章复习题1.C2.B3.A4.BC5.C6.(1)错,在标准状况下(2)错,所得溶液并非一升(3)错,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7.(1)5% (2)0.28mol/L8.铁屑过滤Cu Fe FeSO4 稀硫酸过滤Cu FeSO4 蒸发结晶9.1.42g第四章第一节(P80课后习题)1.(1)⑧⑩(2)④⑤⑥⑦⑨(3)①②③④2.材料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玻璃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
其实能与HF、NaOH溶液反应。
陶瓷不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稳定。
跟玻璃一样,与HF、NaOH溶液反应。
3.Na2SiO3 + H2SO4 + H2O = H4SiO4↓+Na2SO4 H4SiO4 = H2SiO3 + H2O(注:从水溶液里析出的硅酸其实都是原硅酸H4SiO4,书上为了简便,就把它写成了硅酸)4.B(注:SiO2+4HF = SiF4↑+2H2O;NaOH与SiO2的反应太慢,故并不选D。
)5.玻璃、石英、陶瓷里都含有大量的SiO2,熔融烧碱时有:SiO2+2NaOH=Na2SiO3+H2O 反应发生,对坩埚造成腐蚀。
6.河沙主要成分是石英,其化学成分为SiO2晶体,属于原子晶体,非常坚硬,可以做磨料。
7.SiO2+2NaOH=Na2SiO3+H2O、Na2CO3+SiO2 高温Na2SiO3+CO2↑(注:其实水玻璃是指Na2SiO3的水溶液,并非Na2SiO3本身,Na2SiO3叫“泡花碱”。
)8.半导体。
用于二极管、三极管及集成电路(IC)生产。
9.(1)还原剂(2)化合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剂(3)SiO2 (沙滩物质)—— Si(粗)—— Si(纯)——集成电路产品如电脑(用户)10.(1)同: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异:电子层数不同。
二者为同主族元素。
(2)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的结构非常相似,二者的硬度都很大,熔点都很高。
但碳元素的另一单质石墨由于结构的关系,却很软。
(3)CO2、SiO2由于结构关系,物理性质差异非常大。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沪教版(全国)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3、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灭火实例灭火原理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隔绝空气或氧气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A.A B.B C.C D.D4、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C.丁可能为单质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5、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17D. 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17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气气D. 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7、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A.水能灭火B.没有达到着火点C.纸不是可燃物D.没有与氧气接触8、如图所示是通过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第四章化学平衡原理参考答案P 68~69综合思考题:解:①根据θθmf B m r H v H ∆=∆∑(其中B v 对生成物取正值,反应物取负值)有: ),()1(),()1(),(),(2g B H g A H g E H g D H H m f m f m f m f m r θθθθθ∆-+∆-+∆+∆=∆=2×(-4RT 1)+(-2.606RT 1)+3.5RT 1+2.5RT 1 =-4.606RT 1同理:),()1(),()1(),(),(2g B S g A S g E S g D S S m m m m m r θθθθθ-+-++=∆=2×(0.25RT 1)+(0.5RT 1)-0.3RT 1-0.7RT 1 =0.0根据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θθθmr m r m r S T H G ∆-∆=∆有: 31100.0298606.4-⨯⨯--=∆RT G m r θ=-4.606RT 1×10-3(kJ.mol -1)<0 ∴反应正向自发。
②根据θθK RT G m r ln -=∆有:606.41010606.4ln 3131=⨯⨯--=∆-=--RT RT RT G K m r θθK θ=100.0③求Q ,根据]/[]/[]/[]/[2θθθθP P P P P P P P Q B A E D ⋅⋅=有: ]3.101/3.1015.0[]3.101/3.1010.1[]3.101/3.1015.0[]3.101/3.1015.0[2kPa kPa kPa kPa kPa kPa kPa kPa Q ⨯⋅⨯⨯⋅⨯==0.25 ∵Q<K θ∴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④根据)(ln 211212T T TT R H K K m r ⋅-∆=θθθ有:1606.4RT H m r -=∆θ,T 1=298K ,0.1001=θK ,T 2=398K ,?2=θK 将有关数据代入式子中得:)398298298398(298606.40.100ln2⨯-⋅⨯-=R R K θ解得:K θ2=31.4 ⑤∵K θ2< K θ1,∴由T 1升至T 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第四章燃烧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知识目标:1.了解燃烧及燃烧的三个条件2.知道自燃和爆炸现象3.了解灭火的一般方法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利用猜想:要发生燃烧这种现象需要有哪些条件呢?(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得出初步的结论:1. 可燃物 2. 温度 3.空气(助燃物)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还会上升吗?答:“不会”说明:白磷放在空气中就能燃烧,我们称这种现象叫自燃。
在自然界中经常发生这类现象,如:过去人们常说的鬼火、天火,(说明一下各自的形成)其实是一种迷信说法灭火的方法:1.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2.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反馈:请你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说出以下灭火方法的原理1.建筑物着火时,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降低温度。
2.书籍、文件、精密仪器着火时,喷射干冰灭火。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极易升华,升华要吸收大量热量,起到降温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思考:发生下列火情时,你能想出可行的办法吗?油锅着火时,可采取的措施?端锅、泼水、盖湿的被褥、盖锅盖、洒沙土----(最佳盖锅盖)(说明端锅危险;泼水,油比水轻,不行;最佳方法盖锅盖)酒精灯不慎撞倒引起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可采取的措施?洒沙土、水冲、湿布盖、灭火器-------(最佳方法湿布盖)【点1细解】燃烧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着火点。
【点2细解】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烧,燃烧的快,放出的热量多,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少,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
【点3细解】爆炸在有限的空间内,如果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测试题一、单选题1.为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化石燃料消耗,我国正积极推广乙醇汽油。
乙醇可由淀粉或纤维素经水解、发酵制得。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纤维素的水解反应为取代反应B.可用乙醇做萃取剂,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C.可用碘液来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D.乙醇可由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取2.下列颜色变化不是因化学反应引起的是A.湿润的淀粉KI试纸遇氯气变蓝B.鸡蛋白遇浓硝酸呈黄色C.蔗糖遇浓硫酸变黑D.在普通玻璃导管口点燃纯净的H2时,火焰呈黄色3.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从花生中提取的生物柴油和从石油炼得的柴油都属于烃类物质B.高铁“复兴号”车厢连接关键部位使用的增强聚四氟乙烯板属于高分子材料C.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D.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糖类都能水解B.乙烯可用作水果催熟剂C.可用灼烧的方法鉴别蚕丝和棉花D.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的水解反应制取肥皂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相同B.淀粉、油脂、蛋白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均只生成CO2和H2OC.为除去乙醇中混有乙酸杂质,可加入碳酸钠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和乙酸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淀粉加稀硫酸水解后的溶液中滴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可出现光亮的银镜B.尼龙绳、宣纸、棉衬衣这些生活用品都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C.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其中煤的气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D.“蚕月条桑...八月载绩”,描述的是采桑与织麻布,鉴别丝绸与棉麻制品可采用灼烧的方法7.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酸对生物体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大量存在于细胞核中B.核酸指挥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分裂,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C.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大量存在于细胞核中,决定蛋白质的合成D.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RNA,大量存在于细胞质中,控制蛋白质的合成8.下列物质的性质或用途中,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是A.氯化铵溶液可用于除铁锈B.明矾可用于净水C.热的纯碱溶液可用于去除油污D.饱和硫酸钠溶液可使蛋白质盐析9.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说法,正确的是A.2020年全球爆发的新冠病毒可用含氯消毒剂、95%酒精、过氧化氢等进行杀毒B.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人体内均可水解并提供能量C.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棉花和蚕丝D.燃煤时加入生石灰可以减少酸雨和温室效应的产生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
第1章热化学与能源一、判断题: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3、同一体系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
(×)4、体系的焓值等于恒压反应热。
(×)5、最稳定单质的焓值等于零。
(×)6、由于C a C O3分解是吸热的,所以它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负值。
(×)7、体系的焓等于体系的热量(×)8、实验测定得到的反应热数据都是恒压反应热。
(×)二、计算题:1、某汽缸中有气体1.20L,在97.3 kPa下气体从环境中吸收了800J的热量后,在恒压下体积膨胀到1.50L,试计算系统的内能变化ΔU。
ΔU = q + w = q – pΔV= 800 – 97.3×103 ×(1.50 - 1.20) 10-3= 770 J2、根据Δf H mΘ的值,计算下列反应的Δr H mΘ(298K ) 是多少:(1)4NH3(g)+ 3 O2(g)= 2N2(g)+ 6 H2O(g);4NH3(g)+ 3 O2 = 2N2 + 6 H2O(g)Δf H mΘ/ kJ·mol-1- 46.11 0 0 - 241.818Δr H mΘ= 6×(- 241.818)- 4×(- 46.11) = -1266 kJ·mol-1(2)CH4(g) + H2O(g)= CO(g)+ 3 H2(g)。
Δr H mΘ= 206 kJ·mol-1第2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一、判断题:1、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2、ΔS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3、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加起了主要作用。
(√)4、因为∆G TΘ= -RTlnKΘ,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
(×)5、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6、反应速率常数取决于反应温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第一章 热化学与能源1. 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1)已知下列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则此温度时蒸发1mol 6()UF l ,会放出热30.1kJ 。
(-)(2)在定温定压条件下,下列两个生成液态水的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一相同的值。
(-)(3)功和热是在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两种能量传递方式,在系统内部不讨论功和热。
(+)(4)反应的H ∆就是反应的热效应。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在下列反应中,进行1mol 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大的是 (c)(2)通常,反应热的精确的实验数据是通过测定反应或过程的哪个物理量而获得的。
(d) (a )H ∆ (b )p V ∆ (c )P q (d )V q (3)下列对功和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a )都是途径函数,无确定的变化途径就无确定的数值 (b )都是途径函数,对应于某一状态有一确定值 (c )都是状态函数,变化量与途径无关(d )都是状态函数,始终态确定,其他值也确定(4)在温度T 的标准状态下,若已知反应2A B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1r m H θ∆,2222221()()()22()()2()H g O g H O l H g O g H O l +=+=166()();30.1r m UF l UF g H kJ molθ-=∆=422242224222422()()2()()2()()()2()()2()()()2()()2()3()()()()2()2a CH l O g CO g H O gb CH g O g CO g H O gc CH g O g CO g H O ld CHg O g CO g H O l +=++=++=++=+与反应2A C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2r m H θ∆,则反应4C B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3r m H θ∆与,1r m H θ∆及,2r m H θ∆的关系为,3r m H θ∆= (d) (a )2,1r m H θ∆+,2r m H θ∆ (b ),1r m H θ∆—2,2r m H θ∆ (c ),1r m H θ∆+,2r m H θ∆ (d )2,1r m H θ∆—,2r m H θ∆(5)对于热力学可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d )(a )变化速率无限小的过程 (b )可做最大功的过程 (c )循环过程(d )能使系统与环境完全复原的过程(6)在一定条件下,由乙二醇溶液、冰、水蒸气、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系统中含有 (ad ) (a )三个相 (b )四个相 (c )三种组分 (d )四种组分 (e )五种组分*(7)一只充满氢气的气球,飞到一定高度即会爆炸,这取决于一定高度上的 (d ) (a )外压 (b )温度 (c )湿度 (d )外压和温度 (8)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a )焓只有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与系统反应热相等 (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 (c )焓是状态函数(d )焓是系统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3、填空题使可燃样品(质量为1.000g )在弹式量热计内完全燃烧,以测定其反应热,必须知道:(1) 弹式量热计内吸热介质(通常为水)质量和比热容; (2) 钢弹组件的总热容b C ; (3) 反应前后系统的温度。
普通化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普通化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习题册作为化学学习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帮助我们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学习普通化学第七版习题册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需要查阅答案来进行参考。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普通化学第七版习题册的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 什么是化学?答案: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以及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2. 什么是物质?答案: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征。
3. 什么是元素?答案: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4. 什么是化合物?答案: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5. 什么是混合物?答案: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分离。
第二章:化学计量与化学方程式1. 什么是化学计量?答案:化学计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2. 什么是摩尔?答案:摩尔是物质的质量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比值,用符号"mol"表示。
3.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答案: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4. 如何平衡化学方程式?答案:平衡化学方程式需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来调整系数,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相等。
第三章:气体的性质与状态方程1. 什么是理想气体?答案:理想气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分子体积可以忽略不计的气体。
2. 什么是气体的状态方程?答案:气体的状态方程描述了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什么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答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表示,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第四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1. 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 (1)取两根金属铜棒,将一根插入盛有0.13mol dm
-⋅4CuSO 溶液的烧杯中,另一根插入盛有13mol dm -⋅4CuSO 溶液的烧杯中,并用盐桥将两支烧杯中的溶液连接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浓差原电池。
(+) (2)金属铁可以置换2Cu +,因此三氯化铁不能与金属铜发生反应。
(-)
(3)电动势E (或电极电势ϕ)的数值与电池反应(或半反应式)的写法无关,而平衡常数K θ的数值随反应式的写法(即化学计量数不同)而变。
(+)
(4)钢铁在大气中的中性或酸性水膜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只有在酸性较强的水膜中才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
(5)有下列原电池:
3344()(1)(1)()Cd CdSO mol dm CuSO mol dm Cu ---⋅⋅+
若往4CdSO 溶液中加入少量2Na S 溶液,或往4CuSO 溶液中加入少量425CuSO H O ⋅晶体,都会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变小。
(-)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均向正方向进行:
2233272614267Cr O Fe H Cr Fe H O -++++++=++
322422Fe Sn Fe Sn +++++=+
它们中间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是 (b ) (a )23Sn Fe ++和 (b )2227Cr O Sn -+和
(c )34Cr Sn ++和 (d )2327Cr O Fe -+和
(2)有一个原电池由两个氢电极组成,其中一个是标准氢电极,为了得到最大的电动势,另一个电极浸入的酸性溶液2()100p H kPa =⎡⎤⎣⎦设应为 (b
)
(a )30.1mol dm HCl -⋅
(b )330.10.1mol dm HAc mol dm NaAc --⋅+⋅
(c )30.1mol dm HAc -⋅
(d )3340.1mol dm H PO -⋅
(3)在下列电池反应中
223()()(1.0)()Ni s Cu aq Ni mol dm Cu s ++-+=⋅+
当该原电池的电动势为零时,2Cu +的浓度为 (b )
(a )2735.0510mol dm --⨯⋅ (b )2135.7110mol dm --⨯⋅
(c )1437.1010mol dm --⨯⋅ (d )1137.5610mol dm --⨯⋅
(4)电镀工艺是将欲镀零件作为电解池的( );阳极氧化是将需要处理的部件作为电解池的( ) (a ,b ) (a )阴极 (b )阳极 (c )任意一个极
3、填空题
(1)有一种含Cl Br I ---、和的溶液,要使I -被氧化,而Cl Br --、不被氧化,则在以下常用的氧化剂中应选( d )为最适宜。
(a )4KMnO 酸性溶液,(b )227K Cr O 酸性溶液,(c )氯水,(d )243()Fe SO 溶液
(2)有下列原电池:
23332333()(1),(0.01)(1),(1)()Pt Fe mol dm Fe mol dm Fe mol dm Fe mol dm Pt +-+-+-+--⋅⋅⋅⋅+该原电池得负极反应为(23Fe Fe e ++-=+),正极反应为(32Fe e Fe +-++=)。
(3)电解含有下列金属离子的盐类水溶液:
222Li Na K Zn Ca Ba Ag +++++++、、、、、、。
其中(2Zn Ag ++、)能被还原成金属单质,(22Li Na K Ca Ba +++++、、、、)不能被还原成金属单质。
4、根据下列原电池反应,分别写出各原电池中正、负电极的电极反应(须配平)。
(1)22Zn Fe Zn Fe +++=+
(2)322222I Fe I Fe -+++=+
(3)422Ni Sn Ni Sn ++++=+
(4)422325854Fe H MnO Mn Fe H O ++-++++=++
解:(1)负极:2()()2Zn s Zn aq e +-=+
正极:2()2()Fe aq e Fe s +-+=
(2)负极:22()()2I aq I s e --=+
正极:32()()Fe aq e Fe aq +-++=
(3)负极:2()()2Ni s Ni aq e +-=+
正极:42()2()Sn aq e Sn aq +-++=
(4)负极:23()()Fe s Fe aq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