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
- 格式:docx
- 大小:17.77 KB
- 文档页数:3
实验八反应精馏法制备乙酸乙酯一、实验目的1.了解反应精馏是既服从质量作用定律又服从相平衡规律的复杂过程,是反应和分离过程的复合,了解反应精馏技术比常规反应技术在成本和操作上的优越性。
2.了解玻璃精馏塔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反应精馏操作的原理和步骤,学习反应精馏玻璃塔的使用和操作。
3.学习用反应工程原理和精馏塔原理,对精馏过程做全塔物料衡算和塔操作的过程分析。
4.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和反应精馏原理,学习体验反应精馏配方、反应条件、精馏条件的制定及其相互影响。
5.了解与常规精馏的区别,掌握反应精馏法所适宜的物系。
6.应用气相色谱分析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学会求取液相分析物校正因子及计算含量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1. 反应精馏原理反应精馏是随着精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
通过对精馏塔进行特殊改造或设计后,采用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可以使某些反应在精馏塔中进行,并同时进行产物和原料的精馏分离,是精馏技术中的一个特殊领域。
在反应精馏操作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与分离同时进行,产物通常被分离到塔顶,从而使反应平衡被不断破坏,造成反应平衡中的原料浓度相对增加,使平衡向右移动,故能显著提高反应原料的总体转化率,降低能耗。
同时,由于产物与原料在反应中不断被精馏塔分离,能得到较纯的产品,减少了后续分离和提纯工序的操作和能耗。
此法在酯化、醚化、酯交换、水解等化工生产中得到应用,而且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反应精馏过程不同于一般精馏,它既有精馏的物理相变之传递现象,又有物质变性的化学反应现象。
两者同时存在,相互影响,过程更加复杂。
在普通的反应合成、酯化、醚化、酯交换、水解等过程中,反应通常在反应釜内进行,而且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原料的浓度不断降低,产物的浓度不断升高,反应速度回会越来越慢。
同时,反应多数是放热反应,为了控制反应温度,也需要不断地用水进行冷却,造成水的消耗。
反应后的产物一般需要进行两次精馏,先把原料和产物分开,然后再次精馏提纯产品。
实验八呼吸速率的测定小篮子法教学内容
一、实验原理
呼吸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呼吸动作的次数。
通常以每分钟呼吸次数来表示。
测定呼吸速率是了解人体呼吸系统正常功能状态的方法之一。
小篮子法是一种简便、可靠、应用广泛的呼吸速率测定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小篮子(或带有表面积计的走时器)
三、实验操作
1.将测定者请坐在舒适的椅子上,然后让他平静地呼吸2~3分钟,以适应新环境,不要在此期间采集数据。
2.让被试深呼吸2~3次,并记录最后一次呼吸后的开始时间。
3.将小篮子轻轻地放在被测者的胸口下巴上,在小篮子颈上内侧的刻度处置一刻内侧边缘的两点在同等高度上,即一刻间将过渡了两厘米左右的选择。
这样可以使小篮子得到最大限度的抬升和下沉。
4.记录30秒内小篮子上升和下降的次数,通过公式计算呼吸速率(F)值。
F = 记录次数× 2
5.取3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
1.被试应该平静坐着并不讲话,在呼吸开始时,开始计时器,并一直计时到充分测定。
2.小篮子必须轻轻地放在被测者的胸口下巴上,确保不会干扰被测者正常的呼吸动作。
3.测量过程中,注意尽可能减少被测者的移动和干扰,以减少呼吸速率的变化。
4.实验结束后,及时将实验器材清洗、归位。
五、实验报告
1.实验结果:填写呼吸速率实验数据表格。
2.实验分析:分析呼吸速率测定结果的变化,个体差异等相关因素。
实验八: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实验要点巧提炼二、创新实验拓思路如图所示是某位老师在做探究动能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时改进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在白色支架板上固定有两列相同的凹槽轨道,在每个轨道上方一定距离处固定了一排等间距编号的塑料卡纸,塑料卡纸可以弯曲,当小球从轨道上端滑下后,穿过卡纸时,会损失一部分动能,相当于克服阻力做功,小球穿过的卡纸数越多,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如图甲、乙所示是实验中的情景,观察可知,图甲探究的是对动能大小的影响,图乙探究的是对动能大小的影响.甲乙三、针对训练再巩固1.(2020•南京一模)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让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铁球到达水平面时的相同.(2)该实验是通过观察的大小,来比较铁球的动能大小的.(3)有同学用图乙装置,将不同质量的铁球把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完成(1)中的实验探究,这个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是.2.(2020•云南一模)小贝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将小球A、B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的位置,然后都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会与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碰撞后木块都会在水平轨道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实验装置中小球A、B 的质量分别为m A、m B且m A<m B;摆长为L且均相同;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且θ1<θ2.(1)在开始探究前,小贝将小球A、B同时拉到与竖直方向成相同角度的位置,然后由静止同时释放,观察到它们始终并排摆动且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均(选填“相同”或“不同”),且与小球的无关.(2)小贝通过甲、乙所示的探究过程,他观察到B球能将木块C撞得更远,经过思考可得出结论:小球的动能大小与有关.(3)图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丙中小球B 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如图乙、丙所示,图丙中木块C滑行得更远些,由此可得出结论:当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动能越大.(4)在小球撞击木块C以后,如果木块C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C将做运动.(5)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的影响较大呢?小明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他仪器得出了两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表一(钢球撞击时的速度v=8cm/s)序号钢球质量/g木板滑行的距离/cm110010220020330030表二(钢球的质量m=100g)序号钢球撞击的速度/cm/s木板滑行的距离/cm18102164032490分析表一、二两组数据可以得出: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参考答案【答案】大速度质量1.(1)速度(2)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3)压缩程度相同,小球的动能相同对木块做的功相同,木块移动的距离相同(合理即可)2.(1)相同质量(2)质量(3)小于越大(4)匀速直线(5)速度。
4年级下册的科学的8个实验
实验一:水的循环
材料:碗、水、透明塑料薄膜
步骤:将一碗水放在太阳底下,用透明塑料薄膜盖住碗口,观察
几个小时后,可以看到水蒸发成水蒸汽,沿着塑料薄膜凝结成水滴,
最后滴回到碗中。
实验二:植物的吸水能力
材料:鲜花、各种颜色的食用色素、水杯
步骤:将鲜花放入水杯中,加入食用色素,观察几个小时后,可
以看到花叶逐渐变色,说明植物通过根部吸水的过程。
实验三:磁铁的吸引力
材料:磁铁、铁钉、纸片
步骤:用磁铁吸引铁钉和纸片,观察不同距离的磁铁对物体的吸
引力,了解磁性物质的特点。
实验四:声音的传播
材料:弹簧、空瓶、纸盘
步骤:在空瓶口放入弹簧,用纸盘盖住瓶口,敲击瓶身,可以听
到不同声音的传播效果,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实验五:光的折射
材料:玻璃杯、水、吸管
步骤:将玻璃杯中注满水,用吸管观察水中的图形,移动吸管时,可以看到光线发生折射的现象,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六:空气的占有率
材料:气球、电吹风
步骤:用电吹风吹气球,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了解空气的可压
缩性和占有率。
实验七:力的作用
材料:弹簧测力计、各种物体
步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实验八:温度的变化
材料:温度计、冰水、热水
步骤:用温度计测量冰水和热水的温度,观察温度计的变化,了解不同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通过以上八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让科学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操作,享受实验过程中的乐趣。
实验八叠加定理、基尔霍夫定律验证一、实验目的1.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叠加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以提高对两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位、电压与参考点之间关系的理解。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路参考方向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二、必备知识1. 叠加定理: 对于一个具有唯一解的线性电路, 由几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各支路电流或电压, 等于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相应支路中形成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不作用的电压源所在的支路应(移开电压源后)短路, 不作用的电流源所在的支路应开路。
2.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在任一时刻, 流出(流入)集中参数电路中任一节点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集中参数电路中任一回路上全部组件端对电压代数和等于零。
3.电位与电压:电路中的参考点选择不同, 各节点的电位也相应改变, 但任意两点的电压(电位差)不变, 即任意两点的电压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三、预习要求1. 复习实验中所用到的相关定理、定律和有关概念, 领会其基本要点。
2.通过观看《电路实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方法简介》光盘, 预习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根据实验电路计算所要求测试的理论数据, 填入表中。
4. 写出完整的预习报告。
四、实验仪器DF1731SL2A型直流电压源一台HY1770型直流电流源一台VC97型数字万用表一块C65型直流电流表一块电流插座三个 电流插头一个100Ω、190Ω、450Ω滑线电阻各一只 五、实验任务1.验证叠加定理(1) 将电压源的输出电压US 调至10V,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定), 电流源的输出电流IS 调至20mA (用直流毫安表测定), (2) 然后关闭电源, 待用。
按图1.1所示连接实验电路, 也可自行设计实验电路。
图 1.1 叠加定验证电路(3) 按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实验: 电压源与电流源共同作用;电压源单独作用, 电流源不作用;电流源单独作用, 电压源不作用。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和利尿药的作用
小组成员:缪慧敏2015222608
任新燕2015222609
谭彬洁2015222611
谭沁雯2015222612
王茂2015222613
王茂琪2015222614
【实验原理】
尿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三个过程。
凡是影响这些过程的因素,都会影响尿的生成而引起尿量的改变。
利尿药作用于肾脏,能够影响尿的生成,增加电解质及水的排泄,使尿增多。
【实验对象】
家兔,体重2.3kg
【实验步骤】
1、麻醉和固定。
2、分离右侧迷走神经。
3、腹白线开腹,切口刚好暴露出膀胱,做膀胱插管。
4、插管一端连接记滴器。
5、注射相应的药物,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
1、为什么快速注射生理盐水尿量增加?
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浆蛋白被稀释,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加;另一方面肾血浆流量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速度减慢,达到滤过平衡时间推迟,于是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且反应时间相对较长。
2、为什么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尿量减少?
去甲肾上腺素能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从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小,尿的生成量减少,尿量减少。
3、为什么快速注射葡萄糖后尿量增加?
静脉注射葡萄糖,使家兔血糖浓度升高,提高了肾小管液渗透压,妨碍水的重吸收,于是尿量增加。
4、为什么注射垂体后叶素尿量会减少?
垂体后叶素的主要作用因素为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浓缩,从而使尿量减少。
5、为什么注射呋塞米利尿药后尿量增加?
因髓袢升支粗段对Na+和Cl-的主动重吸收是外髓部渗透梯度形成的动力,则该段NaCl 的重吸收直接影响尿的浓缩和稀释。
呋塞米等利尿剂能阻抑髓袢升支粗段上皮细胞管腔膜的载体转运功能,使其对Na+、Cl-的重吸收受到抑制,影响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从而干扰尿的浓缩机制,导致利尿。
6、为什么电刺激迷走神经后尿量减少?
电刺激迷走神经要分外周端和中枢端,也就是近心端和远心端.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会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使得迷走神经的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增强,心脏活动减弱.进而使得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最终导致尿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