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
- 格式:ppt
- 大小:4.05 MB
- 文档页数:33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在人类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通工具的进步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快速,通讯工具的进步则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效率。
本文将就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进行探讨,并分析这些进步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交通工具的进步1.1 第一代交通工具:步行和动物力量最早的交通工具就是人类自身的步行,以及利用动物的力量进行运输。
尽管步行和动物力量能满足当时人们的基本出行需求,但在速度和负重上存在一定的局限。
1.2 第二代交通工具:轮和船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如何改善交通工具。
轮的发明是一次重要的突破,它使得交通工具的移动更加轻松和快速。
同时,船的发明使得人们能够跨越海洋进行远距离的交通,促进了地理上的交流和文明的传播。
1.3 第三代交通工具: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出现19世纪,随着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出现,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彻底的变革。
蒸汽机的应用使得火车的出现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
内燃机的应用,则催生了汽车和飞机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和便利。
1.4 第四代交通工具:高速铁路和电动汽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第四代交通工具的新兴和发展变得越来越迅猛。
高速铁路的出现使得长距离的火车出行极大地缩短了时间,而且能够在高速度下保持稳定。
电动汽车的兴起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燃油汽车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
通讯工具的进步2.1 第一代通讯工具:信件和鸽子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最早的通讯工具可以追溯到人们使用各种手段传递信息的时代。
在古代,人们通过书信来传递信息,在长距离通讯上使用鸽子传输信件。
尽管这些方式可以传递信息,但速度慢且不够灵活。
2.2 第二代通讯工具:电报和电话19世纪末,电报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通讯效率。
人们可以通过电报线传递信息,极大地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
而电话的发明更进一步推动了通讯工具的进步,使得人们可以进行实时的语音通话。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单选题1.(2020·山西高三)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
以上数据表明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B.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提高C.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D.交通运输完成网络化布局【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陆海空的交通工具的数量都由1949年到2018年剧增,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也在提高,B正确;据材料可知,早在1949年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就已形成完善,A说法错误;据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而不是强调“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C错误;D与材料无关。
【点睛】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包括交通运输的标准、质量、管理、安全、卫生、维修等方面的内容。
2.(2019·贵州省丹寨民族高级中学高三月考)下图是上海环球社印行的《图画日报》于20世纪初刊载的一则上海妇女骑行自行车郊游的图文报道。
这一现象反映了A.社会风气的变化B.女性进入政治领域C.自行车日渐普及D.儒家思想受到冲击【答案】A【解析】根据“20世纪初……上海妇女骑行自行车郊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妇女骑车郊游体现了当时社会风气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材料中不能说明“女性进入政治领域”及“儒家思想受到冲击”,故BD两项错误;只有上海妇女骑行自行车郊游不能说明自行车日渐“普及”,C 项错误。
3.(2020·浙江高二期末)1917至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写成《实业计划》一书,书中规划了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他认为交通运输必须放在近代工业首位。
下列符合当时中国工业和交通发展状况的是①天津已建成有轨电车交通系统②中国人已能自主修建铁路③纺织业由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④近代工业与传统产业的生产总值接近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从1912年开始纺织业由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①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到19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即“近代工业与传统产业的生产总值接近”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④的A、D项和说法不全面的B项。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铁路与大路1.传统交通工具(1)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
(2)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
2.近现代交通工具(1)铁路:①19世纪80年月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②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根本格局。
③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④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
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位、世界第四位。
⑤在机车的制造方面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2)大路:①20世纪初,汽车开头消失在上海等大城市。
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②民国时期,大路交通开展受到很大限制。
③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拟密集的大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19世纪70年月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2)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开展,20世纪90年月以后开头萎缩。
2.航空(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头。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成立初期,民航开展有限。
(4)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1.近代通讯(1)电报:①19世纪70年月,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2) :19世纪80年月,外国开头在上海设立公司。
2.现代通讯(1)成立后,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2)开放以后,由浪费品变成日用品。
(3)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转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易错提示]1.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是铁路主权问题。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福建巡抚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2)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1)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搜集有关宜万铁路与宜万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促进学生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3)通过实例分析,体会到我们所享受的现代社会生活,是科技进步的结果。
科技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前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
(2)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
通过学习,陶冶热爱科学的情操,增强国际意识,为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做好准备(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
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由于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第5单元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河南新乡的西瓜自“火车通行,销路益远”。
奉天“昔年多种菜蔬,仅销境内,近年交通便利,运销外县者甚夥”。
广西桂平自从轮船通行,“土物出境倍易于前……而家畜鸡豚亦各载之舟中,随大江东去,售诸港粤,日月不休”。
材料反映出近代交通()①扩大了商品市场②冲击了自然经济③便利了列强侵略④带动了沿线地区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1880年,清政府修建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1887年展筑至芦台,1888年又展筑至塘沽和天津,时称“津唐铁路”。
“津唐铁路”的修建A.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B.有助于解决洋务企业的困难C.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D.目的是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4、旧中国哈尔滨、太原、成都、昆明等铁路局修建的铁路轨距是1米,俗称为“窄轨”,与中国当时四大干线京汉、京奉、津浦、沪宁“接不上轨。
这种情况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南北地方地理环境差异显著B.重工业基础薄弱C.列强的经济侵略D.铁路建设各自为政5、“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
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
材料反映了①近代交通工具逐渐取代传统交通工具②交通运输出现近代化商业经营方式③近代铁路交通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④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
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
”他所说的“进步”应包括①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②1872年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创办③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上海建成④福建第一次通了火车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③7、阅读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