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塑造人生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无心插柳柳成荫》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本导学案为针对中学生开设的语文课程而设计,主要讲授的内容为一篇名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人物传记故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为人处世之道。
二、教学目标1.了解《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3.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2.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式。
3.探讨文章背后的道德教育意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言,引出本课程的主题和重点。
例如:“你们听说过‘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吗?它的含义是什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就讲述了一个体现这句话意义的故事。
”2. 教学内容呈现(15分钟)讲述《无心插柳柳成荫》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跟随故事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和行为。
3. 课文解读(20分钟)细读文章,解析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文学手法,分析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
4. 小组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交流,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5. 作文训练(20分钟)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道德教育的作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
6. 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和思想观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道德原则。
五、课后作业1. 阅读《无心插柳柳成荫》全文,复述故事梗概。
2. 思考如何将文章中的道德教育理念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写一篇心得体会。
3.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六、教学反思通过设计《无心插柳柳成荫》导学案,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7《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2.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3.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4.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一、海伦·凯勒简介:二、朗读,整体感知文意1.积累字词(给黑斜体字注音)妮莎捡截然感慨搓捻抚弄绽开唯恐争执惭愧激荡疲惫不堪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恍然大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2.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描述的生活世界。
体会莎莉文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
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1)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2)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可根据下列例句,用一个比喻写出来。
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大门,把我从黑暗中引向光明。
(3)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
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
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3.海伦能走出黑暗,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引领者,但同时也是海伦自己努力的结果。
请学生们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三、深层研读,体察文意1.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2句)。
2.合作研讨(1)指名学生感情诵读课文10~12语段。
作者为什么说井房的经历“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快乐和自由”。
(2)文题“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文中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3.拓展延伸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
培根论说人生时曾意味深长地称颂残疾人“总是和上帝扯平了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默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探究,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莎莉文老师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海伦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2、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②结合旁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③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难点: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
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目睹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
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能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奇女子。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在十九个月大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失去视力和听力。
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
她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但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包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xx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班级组别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再认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观察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2、分析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懂得文化影响需要自觉学习和主动感悟。
3、总结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体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们文化素养的关系。
4、举例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了解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5、举例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6、举例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重点与难点: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2、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三、知识清单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哪些方面?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表现?3、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何特点?4、概括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人只要处于一个特定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说明:2、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发展发挥着深远持久的正确引导。
()说明: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说明:4、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说明:五、巩固练习1、[2013高考,广东卷]2013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
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
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3高考,江苏卷]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
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
这是因为()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3、(2013广东揭阳一模)30.“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象州县大乐中学七年级上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导学案课题:《再塑生命的人》设计人:黄淑姣学习目标:1.认识两个伟大的人物,学习两种伟大的精神;2. 认识“再塑生命”的含义,感受一次灵魂的洗礼。
作者简介: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一岁半,海伦·凯勒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7岁,海伦·凯勒考进了美国第一流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大学期间,她开始写作。
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
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一、预习训练:1.析字正音搓捻(cuō niǎn)企(qǐ)盼繁衍(yǎn)迁徙(qiān xǐ)遐(xiá)想觅(mì)食绽(zhàn)放截(jié)然花团锦簇(cù)疲倦不堪(kān)2.释义迁徙:迁移.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
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二、整体感知1.按顺序,找出文中表示“我”的感情变化的词语安静的等待、陌生、自豪、模仿、争执、发脾气、恍然大悟、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2.行文脉络相识前:“我”的内心惶恐、绝望。
(1-5)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词(6-7)相识:莎莉文老师教“我”区别具体事物(8-9)井房散步,从自然中认识“水”(10-13)三、人物形象:体会莎莉文的形象及她的高超的教育艺术1.课文1-5段,作者在莎莉文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到“我”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好处: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2)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作用:既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我”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律上册导学案全册目录1. 导学案1: 人生观、个人品质与道德修养2. 导学案2: 尊重劳动、合理用脑与保护知识产权3. 导学案3: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导学案4: 法律是什么?法律是如何产生的?5. 导学案5: 研究宪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 导学案6: 如何遵守法律与规则7. 导学案7: 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和人权保护8. 导学案8: 法律法规和文明礼仪9. 导学案9: 如何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法律职业10. 导学案10: 道德、法律与安全导学案1: 人生观、个人品质与道德修养本节课我们将研究关于人生观、个人品质和道德修养的相关内容。
通过研究,我们将了解什么是人生观、个人品质和道德,以及它们对我们的人生和社会有什么影响。
一、人生观1. 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看法和认识。
它涉及到个体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等方面的把握。
2. 正确的人生观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引导个体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塑造良好的人格,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个人品质1. 个人品质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优良品德和惯。
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2. 优秀的个人品质能够使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获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帮助个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个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道德修养1. 道德修养是指个体在思想、行为和情感等方面通过研究和实践而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能力。
2. 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引导个人在面对各种选择和决策时,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四、人生观、个人品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1.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人生观、个人品质和道德修养能够帮助个体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增强对自己的自信和自律,规范个人的行为和言论。
2. 在社会发展中,人生观、个人品质和道德修养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影响着社会公众的道德认同和行为规范。
高二政治教学方案七篇高二政治教学方案七篇人生天地之间,假设白驹过隙,突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方案了。
方案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政治教学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政治教学方案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包含两框题,即“感受文化影响〞“文化塑造人生〞。
前一节课已经学习“文化与社会〞,了解了什么是文化和文化的社会作用。
本课主要是从人的开展角度看文化,说明的主题是相对于个体而言,文化对人的影响。
二、学生学情分析高中生根底知识储藏比拟丰富,学习中更愿意通过参与性较强的探究活动提高自己,如果仅仅停留于书本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水平,学生的进取欲望会受到极大压抑,学生的开展也将受到极大束缚。
本课是从人的开展的角度看文化,更需要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展开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身边的事例,用有效的方式加以启发和引导。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从丰富的文化生活材料入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比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自身全面开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教学难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五、教学方法采用材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和综合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师生共同探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文化,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的产物。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课文化与经济、政治一、考点要求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3、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二、考点梳理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对人的作用有哪些?)★★★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注意:文化影响的潜移默化的特点,要求国家加强先进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个人:一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有益文化的熏陶,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二要提高辨识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抵制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蚀,培养健全的人格。
②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注意:要求人们自觉接受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优秀的文化塑造人生①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②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③优秀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三、易错易混点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有些是消极被动的,比如接受健康上的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接受的过程。
2.任何文化都对社会发展、个人成长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能创造出优秀文化作品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四、巩固练习1.某学生在给母校的毕业留言中写道:进校时随处可见的社团海报给校园带来缕缕色彩,青涩的我怀着憧憬成为“社团人”,从心怀忐忑不善谈吐到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在社团的百花丛中寻求我们青春与梦想的舞台。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一:感受文化影响】
材料一:
中西方饮食文化,在饮食观念、饮食习惯、食材对象、烹调操作准则和程序、饮食环境要求、用餐礼仪等方面都有众多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是由于不同的地域特征、气候环境、文化环境、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和哲学思维等原因造成的。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分析、了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和形成原因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修养,更有利于催进国际交往和文化传播与融合。
材料二: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沉淀的载体。
它以其独特的语言方式向人们倾述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思想观念、宗教情感、审美情趣等等。
所以地域和历史文化截然不同的中西方也有着不同的建筑文化,在建筑造型、布局、结构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白金汉宫自18世纪至今为英国王宫)
任选一则材料,思考探究:
(一)观察对比图,从材料中你发现了哪些文化上的区别?哪些文化上的共同之处?
(二)中西文化为什么会呈现出上述差异?
(三)除了饮食与建筑,文化对人的影响还可以表现在哪些方面?
【以上材料设置逻辑不通,应当改为: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对人的影响,而不是分析建筑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四)结合教材理论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具体阐述并举例说明。
【学习任务二:文化塑造人生】
与小组同学分享自己钟爱的文化作品(书籍、诗歌、音乐、电影…),谈谈感受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总结归纳: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具有哪些作用?具体说明。
新七上导学案第25课时《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学习目标】1.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认识劳动的意义。
3.懂得劳动创造人生价值。
【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1.有价值的人生才是的人生。
人生价值通过来创造,通过对他人和社会所作的来衡量。
2.人生价值是指人的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人生价值通过创造的。
人通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
一般来说,一个人通过劳动为他人和社会作出的越大,他的就越大。
4.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来创造的。
5.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换来的。
二、学习感悟1.分小组讨论:怎样理解“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2.分小组讨论:如何理解“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 ?3.分小组讨论:为什么要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三、总结提升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有:【自我检测】1.【2023•四川泸州】《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陆鸿,幼时因病导致脑瘫,在求职时屡屡被拒之门外,靠着顽强拼搏自主创业,他的工厂招收员工以残疾人为先,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
他能吃苦、肯奋斗,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
他的事迹给予我们的人生启迪是()①以丰富的物质财富,彰显自己的生命价值②直面挫折,用坚强的意志发掘生命的力量③自食其力,勇于担当责任,实现自我价值④终身学习,提高素质,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2023•株洲】卸货、分拣、装车、送货……快递哥小言每天重复着这些操作,把包裹送往千家万户。
2022年他荣获了株洲市五一劳动奖章,他说,“送快递是一件传递快乐,分享喜悦的事业。
”他享受这份传递快乐的喜悦。
这告诉我们()①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②实现人生价值,应从轰轰烈烈的大事做起③活出自己的人生,可以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④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创造伟大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3.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身逢盛世,肩负重任,要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对人的塑造的表现,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2)理解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的道理
2、能力目标:结合实例说明优秀文化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积极接受优秀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对塑造人的作用
三、知识准备
1、文化塑造人生,表现在
优秀文化丰富____;优秀文化增强____;优秀文化促进人的____。
2、文化丰富精神世界
文化是____的,____又影响着每一个人,____也在塑造着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____。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____,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____,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3、当前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人们的____、____、____和____意识大大增强,____、____、____思想____、____、____的思想观念和____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四、学习内容
(二)、文化塑造人生
1、丰富精神世界
课堂探究:参加文化活动,就一定能够塑造健全人格。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特别提醒:
第一:文化活动分为健康有益的和消极落后的。
优秀、健康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消磨人的意志,把人引向歧途。
第二:只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才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不能认为所有的文化活动,都能塑造健全的人生。
2、增强精神力量
(1)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原因:
(2)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给与中国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
知识拓展:
◇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
含义:精神世界是指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
比如对文学、艺术、自然、政治等方面的兴趣、爱好,属于精神追求范畴;精神力量是指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获得途径: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健全的人格,比如文化赏析;学习优秀文化作品,学习先进的文化。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课堂探究: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古今相同。
(1)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2)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3)人的全面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特别提示:
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具体要求和内容是不同的。
第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即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如果哪一方面比较欠缺,都将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正是因为这样,现代社会的人才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正是由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党和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知识拓展:
◇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是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的提高。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文化只是塑造健全的人格的影响因素之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作用不可忽视。
◇文化塑造人生,指的是优秀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五、学习小结
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六、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由此可见()
A.在文化中就能实现人的完美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C.主动感悟优秀文化,能提高人的人文素质D.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塑造着中华民族;从《共产党宣言》到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
据此回答2、3题。
2、上述材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满足人的一切要求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优秀文化之所以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因为其()
A.使人深感震撼、力量倍增B.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C.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D.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4、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人们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中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B.自然科学知识C.社会科学知识D.语言和文字水平5、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有人认为过于繁琐,应该革除;也有人认为,正是包饺子、吃粽子、饮菊花酒等习俗才构成了中华民族节日文化,有必要通过立法加以保护并发扬光大。
这反映了()
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同②人们的文化素养不同
③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④人们的价值观念不同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坚忍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文人雅士常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品格的追求。
这表明()
A.文化能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7、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
”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
表彰劳模能够()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
①通过发展经济不断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②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和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③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
④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
A.①④
B. 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北京市知名的富裕村韩村河,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村党委明确提出:虽然富裕起来了,我们村不能出“兜里鼓脑袋瘪”的暴发户,更不要不知荣辱的“不肖子孙”,要大力培养社会主义的新农民。
这表明()
A.新农村建设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B.物质财富越多,人越全面发展
C.文化财富越多,物质生活越富足
D.优秀文化决定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0、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表现在()
①人越全面发展,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越多②社会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社会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④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
(二)非选择题
辨析: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
第二课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答案
三、知识准备
1、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人文化文化精神世界精神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道德风尚
四、学习内容
1、课堂探究:错误。
文化活动分为健康有益的和消极落后的。
只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才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不能认为所有的文化活动,都能塑造健全的人生。
2、原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课堂探究:错误。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具体要求和内容是不同的。
六、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C 2 C 3C 4A 5D 6C 7B 8C 9A 10D
(二)非选择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的内涵、文化对人的影响、发展先进文化等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文化现象的能力。
本题有三个辨点:第一,文化是人类时间特有的产物;第二,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作用不同;第三:对于不同性质的文化,我们要采取不通的态度,我们应发展大众的、科学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解答此题的基本方法就是紧扣题目中的辨析点逐一进行辨别和分析。
答案:
(1)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危害人的进步。
(3)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