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之朦胧诗
- 格式:docx
- 大小:37.57 KB
- 文档页数:3
高等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题(附答案)一、填空题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的,第一部白话诗集是一的 O2. 1919年周作人提出的概念认为文学应忠实反映“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描写大多数人的“真挚的思想与现实”。
3.方鸿渐是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
4.在第一个十年中的文学作品最能反映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
5.新月诗派诗论的核心内容是讲究“三美”,它们分别是、和。
二、名词解释:1>创造社2、乡土文学3、京派4、文学研究会5.《朝花夕拾》6、社会剖析派小说7、《骆驼祥子》8、《画梦录》9、朦胧诗三、简答: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新诗在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发展的历史轮廓2、论述《雷雨》的思想意义和繁漪的形象特征。
3、请联系作品具体故事情节,论述《围城》的文化意蕴4、《呐喊》、《彷徨》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有几种类型?简要叙述他们的特征。
5、以《超人》为例,说明“爱的哲学”在冰心创作中的得失。
6、简要谈谈《呐喊》、《彷徨》的思想艺术特色7、结合作品谈谈革命样板戏的艺术成就。
四、论述:L为什么说《呐喊》、《彷徨》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2.请联系作品具体故事情节,论述《围城》的文化意蕴.论述《雷雨》的思想意义和繁漪的形象特征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鲁迅、狂人日记胡适、尝试集2、平民的文学3、围城4、叶圣陶5、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二、名词解释1、新文学社团。
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认为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崇天才,重神会,受过艺术至上思潮的影响,故被成称为“为艺术派”。
2、20年代中期,一些侨寓城市的农村青年,以他们的见闻与体验写作农村生活的作品。
它上承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下启三四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家作品众多。
3、京派:四十年代以北京高校师生为主力组成的文学流派,其主张与海派相对立,追求乡土气息的审美风尚.4、新文学社团。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2、“样板戏” 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
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
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
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
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3、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
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4、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5、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
《中国当代文学史》论述题试题库四、论述题(必须结合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自己的评价。
)1、任选两位当代文坛有影响的中国作家,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其同类题材的创作加以评述。
方方和池莉都属于擅长新写实小说的作家,但却同中有异。
A、相同之处:①共同的文化氛围——江城武汉。
②致力于刻画凡俗人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本相。
③重视细节的真实。
④富于“汉味”韵致。
B、不同之处:①个性气质有明显差异。
②价值取向不同。
③选材不同。
④内涵不同。
⑤语言不同。
2、联系闰土、老通宝、梁三老汉、陈奂生等一类农民形象,阐析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①从这一类农民形象上,可以看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民族灵魂的发现和重铸。
②在这类农民身上既有传统美德,又有几千年的历史尘埃,他们勤劳善良,但却愚昧无知,有着根深蒂固的奴性。
③鲁迅、茅盾、高哓声所塑造的这类人物,构成了中国农民从民主革命到80年代的命运变迁和灵魂的演进。
④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描写、改造和重铸民族灵魂,成为现当代作家自觉的追求。
3、结合创作实践,谈谈新时期小说主潮的演变轨迹。
①新时期小说的第一个潮流是伤痕小说,揭示了十年浩劫给社会、家庭、个人制造的种种悲剧,开拓了批判和启蒙之路,标志着现实主义的复归。
②继之而起的反思小说,在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对历史进行更深层次的回顾与思考,标志着新时期文学迈入了现实主义的深化阶段。
③社会改革的主题是新时期改革大潮的必然产物,并由事件的冲突向着反映精神世界的更深刻的变化发展,是对现实主义的拓展。
④寻根小说超越社会政治层面,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⑤80年代中后期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相继涌现,现代主义的倾向中包孕了后现代主义因素,初步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
4、写出你所喜欢的三位中国当代作家,并试述理由。
这里比较张洁、王安忆、铁凝三位女作家。
①张洁擅长塑造中年知识女性,并具有独特的审美个性,细腻描写人的心底波澜,抒情性叙述与哲理性议论相结合,长于辛辣的讽刺。
朦胧诗的有关知识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朦胧诗的有关知识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朦胧诗的有关知识诗文内容,由本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朦胧诗的有关知识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二版)》2018年1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百合花》2.《龙须沟》3.“朦胧诗”4.《第二次握手》5.京派6.新感觉派附:参考答案1. 《百合花》解答:是上海女作家茹志鹃195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
小说以1946年的人民解放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前沿包扎所里的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两个人围绕借被子事件而展开的一段动人故事,着力刻画了通讯员、新媳妇这两个普通人形象,歌颂了革命队伍中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表现了军民团结一心的主题。
小说构思精巧,充分展现了茹志鹃小说选材立意的特点,即不正面描写生活的波澜壮阔,而是从中截取一朵浪花加以雕琢。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从人物性格某一突出特点入手,进而向纵深发掘,力图展开人物细腻的心灵世界。
总而观之,茹志鹃小说的艺术风格就像是"一朵纯洁的百合花",雅致清醇,韵味深长。
2. 《龙须沟》解答:老舍的话剧《龙须沟》于1950年发表于《北京文艺》创刊号,共三幕六场。
老舍在这部话剧中采用新旧对比的写法,选取北京一条有名的臭水沟--龙须沟在解放前后的变化为视角,真实地表现了新旧两个时代龙须沟人民的不同遭遇,从而控诉了旧社会,歌颂了新时代。
剧本塑造了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
其中程疯子塑造得最出色。
《龙须沟》依然保持了质朴幽默、鲜活诙谐的"京味"语言,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1951年老舍因《龙须沟》的成功而被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的话剧风格对后来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朦胧诗"解答:新时期诗歌运动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朦胧诗"的崛起。
以谢冕为旗帜的新派批评家把这股应运而生的现代诗潮称为"新诗潮"。
朦胧诗人摆脱了传统观念的囿限,广泛吸收西方现代诗歌的营养,他们强调表现自我,注重个人内心感觉抒发。
他们的作品追求意象的象征性和意蕴的不确定性,具有浓重的现代主义色彩。
1.文学研究流派①文学研究会:沈雁冰、王统照、周作人,“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
②创造社: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为艺术而艺术”,“直觉”与“灵感”,浪漫主义。
③新月社(新格律诗派):徐志摩、胡适、闻一多,新诗格律的探索。
④莽原社:“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
⑤未名社:创作以乡土小说为主。
2.诗歌1917—27年,自由体、新格律体和象征体三大流派。
胡适、郭沫若。
3.小说“人生派(问题小说)”、“乡土派”、“艺术派”等三个有影响的作家群。
4.第一个十年的小说创作①“为人生”派的小说创作:A、“问题小说”:文学研究会,冰心,只问病根不开药方,“为人生而艺术”。
B、“人生派”写实小说:叶圣陶,关心社会问题,多数是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C、乡土小说——贡献:(1)第一次描绘了中国乡土社会宽广而真实的画卷。
(2)展现了色彩斑斓的社会风俗场景。
②“为艺术”派的浪漫抒情小说:创造社为主的,浪漫主义抒情小说,代表作家有郁达夫。
5.郁达夫原名郁文,代表作《沉沦》。
郁达夫的“欲望写作”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欲望/身体写作的源头。
6.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代表作《女神》、《屈原》。
7.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8.徐志摩名章序,字志摩,《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
9.新感觉派30年的第二代“海派”,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
10.“东北作家群”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11.现代诗派戴望舒《我的记忆》成为现代诗派的起点。
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
12.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13.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月牙儿》、《猫城记》。
14.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5.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市井风情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
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主要内容':伤痕文学'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大都是以真实、质朴甚至粗糙的形式,无所顾忌地揭开文革给人们造成的伤疤,从而宣泄十年来积郁心头的大痛大恨,这恰恰契合了文学最原始的功能:'宣泄'。
历史意义:伤痕文学的问世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开端。
它是觉醒了的一代人对刚刚逝去的噩梦般的反常的苦难年代的强烈控诉。
伤痕文学的作者们以清醒、真诚的态度关注、思考生活的真实,直面惨痛的历史,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了一幅幅十年浩劫时期的生活图景。
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这就是伤痕文学的精神实质。
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伤痕文学"对文革的否定不够深刻。
在艺术表现上,"伤痕文学"显得十分幼稚。
伤痕文学"作品中虽然重新出现了悲剧意识,但其悲剧精神却具有表层性的弱点。
2新写实小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这类人物的出现表征着“文学造神时代”的终结,平常人、平常事成为新写实文学的主角,适应了大众的文学口味。
作家从容不迫地叙述着中国老百姓的吃穿住行,并将其作为独特的审美对象并提升至本体性地位,对于文学的发展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悖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
3新辞赋体又称“郭小川体”,是当代杰出诗人郭小川的一个独特创造。
新辞赋体,实质是诗人郭小川创造的新的诗歌体式。
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郭小川不拘一格,对诗歌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曾被誉为“革新能手”。
由于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人民的忠诚,在诗作中表现了大无畏的坚定性与乐观主义精神,所以不断奏出了昂扬的旋律,鼓舞广大人民感奋起来,推动历史前进。
2019-2020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之朦胧诗
什么叫朦胧诗?朦胧诗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当代诗歌有什么不同?
朦胧诗有时也被称为“新诗潮”,这一名词首先出现在1980年一篇名为《令人气闷的“朦胧”》的文章中,之后,这起初带有贬义色彩的“朦胧诗”一词却被作为一个正面概念得到广泛的认同。
实际上,“朦胧诗”所指涉的不仅仅是某类诗歌创作,也不仅仅是一个诗人集团,而是一个文学潮流,它的存在意义基本上建立在对于“文化大革命”的质疑和批判之上,因其在艺术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而被成为“朦胧诗”。
朦胧诗成长于“文革”时期,最早可追溯到一群插队在河北安新白洋淀及周围地区的知青诗人组成的“白洋淀诗人群落”的地下创作,诗人有黄翔、食指、芒克、多多、根子等。
“文革”结束后,一些和“白洋淀诗人群落”具有相似风格和倾向的诗歌作品开始以零散的形式出现在报刊上。
1980年春夏,《福建文学》和《诗刊》等刊物又相继集中发表了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人的诗作,至此,朦胧诗彻底浮出水面,形成了一股创作潮流。
朦胧诗的内容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五四”人文精神的继承;
第一,从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价值角度对动乱年代的苦难历史、人性毁灭、理性沦丧进行反思与批判,以悲壮的姿态,直接承接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意识,特别是“五四”以来的战斗精神。
第二,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和对奴性人格的否定,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和对主体情感的宣泄,并表现完成这一过程的强烈愿望与信念,体现了一定的自我反思精神;第三,重建一整
套不同于十七年诗歌中的那种价值与信念,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
从美学风格看,朦胧诗又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打破现实主义审美模式,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不再注重于一个场景、一个过程的具体描摹和对一种政治情绪的表现或“升华”,而是着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界。
第二,打破过去诗歌线性因果或单向直抒的方式,以主体情感和情绪流动的内在曲线结构作品,情感呈散点辐射状态;主题的多义性和情感的多向性代替了过去的平面状态,在结构上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即外在的形式完全决定于内在情绪的节奏、特征与状态。
( 第三,采用近似于早期象征主义的艺术方法,多用象征、暗示、通感等,用意象的模糊性取代形象和意旨的明确性,闪烁的意念、跃性的转递切换、瞬间感伤的捕捉等等,都是其典型特征。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有什么特点?朦胧诗是不是具有现代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本身具有很复杂的背景,严格地说,现代主义不是一个什么流派,而是由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派别汇成的一股文艺思潮(包括美术、音乐、戏剧和建筑等等)。
现代主义作为欧美首先出现的文学思潮,早在上世纪初就传到中国。
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现代主义文学思潮随之进入封闭了四十来年的中国,出现了一个借鉴、模仿、学习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学思潮。
就其规模和影响而言,远远超出文学、艺术的范畴,可以说是一次席卷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思潮。
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中这样阐述:“文革”后的中国文学界对文学现代意识的追求,虽然开始时局限在现代派艺术技巧的探索,但很快就显现了作家对现实生活矛盾与个人生存意义的整体性思考,所以,它引起学术领域的不同看法以至争论是必然的。
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评价在80年代初期成为文学界的一个普遍关注的现象,并引起一场有关现代派文学的争议。
从70年代末“伤痕文学”的蓬勃掀起,到1980年对电影《苦恋》的批判;从80年代初的有关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讨论,到1983年对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批判,都显示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曲折和艰难性。
1985年以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已经不再成为禁区,而且现代技巧和现代意识也已经普遍地被知识界所接受,不再以异端的姿态出现,当代文学创作在表现艺术方面由此获得了质的提高。
朦胧诗是不是具有现代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朦胧诗具有现代主义的倾向。
是2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延续。
现代主义的特点可参阅上文朦胧诗在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特点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