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国土管理局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第二次公告
- 格式:doc
- 大小:12.15 KB
- 文档页数:2
安庆市人民政府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安庆石化转型升级项目等9个项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5.06•【字号】宜政秘〔2020〕41号•【施行日期】2020.05.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安庆市人民政府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宜政秘〔2020〕41号根据《安庆市人民政府土地征收启动公告》(宜政秘〔2020〕31号)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结果,结合土地现状调查情况,现将安庆市人民政府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如下:一、第1批次公告(一)征收土地范围为实施城市交通建设的需要,本项目土地征收共涉及21个地块,该地块位于迎江区老峰镇段山村、金星村、滨江街道办事处马窝社区、长风乡营盘村、长风村、新建村境内,共拟征收集体土地5.5183公顷,其中农用地3.0310公顷(耕地2.6310公顷)、建设用地2.4873公顷,未涉及基本农田。
此次被征土地实际面积及地类以《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的勘测结果并报省政府依法批准为准。
(二)补偿安置标准本次征收集体土地、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暂按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安徽省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皖政〔2015〕24号)、《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安庆市征收土地上青苗和房屋等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的通知》(宜政秘〔2015〕163号)、《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庆市市区集体土地征收与房屋补偿安置办法的通知》(宜政发〔2018〕17号)文件规定执行。
待省政府下达征地区片价后按照新的征地补偿标准执行。
1.征收老峰镇、长风乡集体农用地补偿标准为46500元/亩,集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补偿标准23250元/亩。
2.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根据2015年11月20日安庆市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的《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安庆市征收土地上青苗和房屋等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的通知》(皖政〔2015〕24号)、《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庆市市区集体土地征收与房屋补偿安置办法的通知》(宜政发〔2018〕17号)文件规定执行。
征地程序两公告,⼀登记制度是什么相信被征地农民⼀定听说过在征地程序中存在“两公告,⼀登记”制度,但是可能对其不是很了解,为了给被征地农民答疑,店铺⼩编特对其作了如下总结,望能够对被征地⼈有所帮助。
征地程序两公告,⼀登记制度是什么1、发布征收⼟地公告(1)发布机关:市、县政府,由⼟管部门负责实施。
(2)发布时间:被征地⼟地所在地的市、县政府应当⾃收到征地批准⽂件之⽇起10个⼯作⽇内。
(3)发布范围:被征⽤⼟地所在地的村、组内以书⾯形式公告,其中征⽤乡(镇)农民集体所有⼟地的,在乡(镇)⼈民政府所在地进⾏公告。
(4)公告内容:批准征地机关、批准⽂号、批准时间和批准⽤途;被征⽤⼟地的所有⼈、位置、地类和⾯积;征地补偿标准、农业⼈员安置途径、社保情况;办理征地补偿登记的期限和地点。
(5)公告后果:公告发布后抢栽、抢种的农作物或抢建的建筑物不列⼊补偿范围。
2、办理征地补偿登记(1)登记机关:征地公告指定的政府⼟管部门。
(2)登记申请⼈:被征收⼟地的所有权⼈、使⽤权⼈、青苗及地上附着物所有权⼈。
(3)登记期限:征地公告规定的期限。
(4)登记所需材料:⼟地权属证书证书、地上附着物产权证明等⽂件。
(5)不办理登记的后果: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未如期办理征地补偿登记⼿续的,其补偿内容以有关国⼟房管部门的调查结果为准。
3、征地补偿、安置⽅案的公告(1)公告机关:⼈民政府的国⼟房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2)公告范围:在被征收⼟地所在地的乡(镇)、村、组内以书⾯形式公告⽅案。
其中征⽤乡(镇)农民集体所有⼟地的,在乡(镇)⼈民政府所在地进⾏公告。
(3)报批机关:由市、县政府⼟管部门报市、县政府批准。
(4)公告后果: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对拟征⼟地的补偿标准、安置途径有不同意见的或者要求举⾏听证会的,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案公告之⽇起10个⼯作⽇内向有关⼈民政府国⼟房管⾏政主管部门提出。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关于部分局规范性文件废止、失效的通知正文:---------------------------------------------------------------------------------------------------------------------------------------------------- 关于部分局规范性文件废止、失效的通知沪规土资法〔2015〕288号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各区县规土局、各派出机构:根据《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6号)关于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要求,我局对局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清理结果经2015年4月24日第39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具体如下:一、经清理,下列局规范性文件即日起废止1.《关于继续征收城镇个人使用国有土地地租的通知》(沪土〔1989〕办字第192号);2.《关于城镇个人使用国有土地地租减免、注销规定》(沪土发〔1990〕155号);3.《关于加强租赁房屋开办外商投资企业的土地使用费征收工作的通知》(沪房地财〔1995〕498号);4.《关于同意调整产品出口型企业土地使用费收费标准工作方案的批复》(沪房地资金〔2004〕561号);5.《关于印发〈上海市关于加强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沪规综〔2008〕533号);6.《上海市关于加强外国的组织和个人来华测绘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沪测管〔2006〕29号);7.《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地图市场管理的通知》(沪测管〔2005〕8号);8.《上海市关于加强涉军测绘管理工作的意见》(沪测管〔2008〕30号);9.《上海市郊县土地划界编丘办法》(沪土〔1989〕市管字第63号);10.《上海市地籍档案管理办法》(沪土〔1989〕档字第150号);11.《关于解决上海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确权若干历史问题的意见》(沪土发〔1990〕216号);12.《关于本市市政道路、国有河道内部登记的通知》(沪土发〔1993〕61号);13.《关于本市铁路用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沪土发〔1993〕181号);14.《关于加强地籍图使用、管理的通知》(沪土发〔1994〕80号);15.《关于对地籍调查中有关问题请示的批复》(沪房地籍〔1997〕114号);16.《关于做好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采石坑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沪房地资环〔2001〕371号);17.《关于贯彻实施〈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的通知》(沪房地资矿〔2002〕543号);18.《关于开展本市地质资料清理和保护工作的通知》(沪房地资矿〔2002〕602号);19.《关于统一使用〈上海市开采利用粘土资源协议书〉的通知》(沪房地资矿〔2003〕437号);20.《关于进一步加强砖瓦企业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工作的通知》(沪房地资矿〔2004〕73号);21.《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沪房地资矿〔2004〕148号);22.《关于开展本市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的通知》(沪房地资矿〔2004〕266号);23.《关于开展本市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通知》(沪房地资矿〔2004〕474号);24.《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等21项行业标准的通知》(沪房地资环〔2006〕522号);25.《关于加强本市建设工程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汇交工作的通知》(沪规土资矿〔2009〕458号);26.《关于建立生命线工程运营期间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共享机制的通知》(沪规土资矿〔2009〕873号);27.《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沪规土资矿〔2009〕1145号);28.《关于报送矿山地质环境统计报表的通知》(沪规土资矿〔2009〕1150号);29.《关于矿山企业设置采矿权标识牌的通知》(沪规土资矿〔2010〕689号);30.《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本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若干意见》(沪规法〔2004〕1066号);31.《关于检送本市第二批优秀近代建筑保护技术规定的通知》(沪规法〔1997〕第777号);32.《关于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服务的若干意见》(沪规法〔2006〕1218号);33.《关于加强对公寓式办公建筑层高规划管理的意见》(沪规区〔2008〕269号);34.《关于在批公寓式办公建筑层高规划管理的实施意见》(沪规区〔2008〕453号);35.《建筑外墙保温系统规划管理规定》(沪规法〔2005〕1180号);36.《关于报送建筑工程项目实行预审的通知》(沪规信〔2004〕175号);37.《关于执行〈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有关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空间规定的意见》(沪规法〔98〕第001号);38.《关于规范商业建筑分割转让规划管理的意见》(沪规法〔2007〕1165号);39.《关于在建设项目规划管理中推行告知承诺制的试点工作意见》(沪规土资建〔2010〕614号);40.《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管理的通知》(沪规区〔2008〕188号);41.《关于调整“其他类”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核程序的通知》(沪规法〔2004〕1046号);42.《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沪规综〔2004〕519号);43.《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沪规综〔2005〕646号);44.《关于印发〈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会议组织工作规则〉等三项工作规则的通知》(沪规委办〔2009〕6号);45.《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会议组织工作规程》(沪规土资办发〔2009〕16号);46.《关于市管范围内的市政建设项目由市规划局核发“一书两证”的通知》(沪规政〔2004〕765号);47.《关于办理市政交通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有关要求的通知》(沪规政〔2004〕1040号);48.《关于推进本市中心城变电站结合非居建筑建设规划管理的通知》(沪规政〔2006〕1138号);49.《转发国家土地管理局对土地使用权拍卖有关问题批复的通知》(沪房地办〔1996〕885号);50.《关于加强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开招标拍卖挂牌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沪房地资用〔2003〕536号);51.《关于启用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及上海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新版格式文本的通知》(沪房地资用〔2005〕589号);52.《关于加强本市保障性住房项目规划管理的若干意见》(沪规法〔2008〕756号);53.《关于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工业用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沪规法〔2008〕866号);54.《关于加强规划管理中规划控制要素审(复)核的通知》(沪规法〔2002〕325号);55.《关于严格控制停车场(库)等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改变规划使用性质的通知》(沪规法〔2004〕1320号);56.《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合理核定郊区工业用地规划指标的意见》(沪规区〔2008〕287号);57.《关于开展大型居住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沪规土资详〔2009〕719号);58.《上海市城市规划信访工作规定》(沪规法〔2007〕512号);59.《关于本市建设项目规划管理试行电子报件制度的通知》(沪规信〔2004〕1190号);60.《关于印发〈房地资源违法案件会审制度〉等五项规定的通知》(沪房地资执〔2003〕128号);6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实施办法》(沪房地资法〔2007〕264号);62.《关于调整浦东新区城市规划管理监督检查行政管理权限范围的通知》(沪规查〔2007〕251号);63.《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沪规查〔2007〕502号);64.《关于完善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全过程管理,进一步做好城市规划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沪规查〔2008〕127号);65.《关于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沪规查〔2008〕628号);66.《关于修订规划管理监督检查法律文书的通知》(沪规查〔2008〕88号);67.《关于对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建筑面积认定的若干意见》(沪规查〔2005〕600号);68.《关于禁止在外环线规划绿带用地控制范围内核发用地许可证和工程许可证的通知》(沪规查〔2004〕188号);69.《关于耕地开垦费和补充耕地范围解释的通知》(沪房地资综〔2002〕292号);70.《关于规范有偿易地置换耕地补偿指标工作的通知》(沪房地资综〔2002〕539号);71.《关于推进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土地复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沪房地资综〔2003〕274号);72.《关于印发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土地复垦项目实施工作流程的通知》(沪房地资计〔2003〕434号);73.《上海市征收集体土地财物补偿标准》(沪房地资法〔2007〕277号);74.《关于印发拟征地告知书、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格式样本的通知》(沪房地资用〔2007〕486号);75.《关于调整本市征地土地补偿费标准的实施意见》(沪房地资法〔2008〕551号);76.《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的通知》(沪规土资规二〔2009〕439号);77.《上海市征地土地补偿费标准》(沪规土资地〔2009〕903号);78.《关于完善我市农民建房管理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沪规土资综〔2010〕786号);79.《关于浦东新区城市化地区范围内实行土地预征的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土发〔1991〕54号);80.《关于城市水利规划和管理的通知》(沪规划〔1996〕第546号)。
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政府关于会展嘉园二期地块项目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公示及征求意见情况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翔安区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3.08.21
•【字号】厦翔政征〔2023〕167号
•【施行日期】2023.08.2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政府关于会展嘉园二期地块项目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公示及征求意见情况的公告因会展嘉园二期地块项目建设需要,需征收位于翔安区凤翔街道东界社区范围内的部分集体土地。
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若干规定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已公示征求公众意见。
现将征求公众意见情况和根据公众意见修改情况公布如下:
一、征求意见时间: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已于2023年5月11日起公示,征求意见期三十日。
二、征求意见地点:翔安区凤翔街道信息公开栏、东界社区党务居务公开栏、翔安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门户网站。
三、征求公众意见和根据公众意见修改情况:征求意见期内无相关权利人提出异议或提起听证申请。
特此公告。
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政府2023年8月21日。
合川府〔2009〕211号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批转区国土房管局关于合阳城街道濮湖村4社6社征收土地补偿安置方案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现将《区国土房管局关于合阳城街道濮湖村4社6社征收土地补偿安置方案》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十二月一日重庆市合川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合阳城街道濮湖村4社6社征收土地补偿安置方案重庆市合川区合阳城街道濮湖村4社、6社的部分土地已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征收。
为了做好该征收土地范围内的补偿安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53号)、《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55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府发〔2008〕45号)和《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合川府发〔2008〕15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补偿(一)土地补偿。
土地补偿费不分地类按被征收土地面积计算,每亩土地的土地补偿费为14000元。
被征地土地补偿费总额的80%由区国土房管局代为划拨到区劳动保障部门,统筹用于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余20%支付给被征地农村—2—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安排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生产、生活。
(二)青苗、林木补偿。
青苗、林木不分地类按综合定额补偿方式合并补偿,补偿标准为每亩5000元;经批准的果园、茶园、桑园、苗圃、花园按综合定额补偿标准的1.2-1.5倍补偿。
青苗、林木综合定额补偿费按照实际被征地面积支付给所有者。
(三)构筑物补偿。
地上构筑物据实清理,按合川府发〔2008〕15号文件附表2的补偿标准上限进行补偿。
(四)下列地上建(构)筑物不予以补偿。
1.不具有土地使用权属证书和农村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和其他建(构)筑物;2.政府征地批文下达之日后栽插的花草、树木及搭建的建(构)筑物;3.超过批准使用期限或虽未确定使用期限但已使用2年以上的临时用地上的建(构)筑物;4.非法占用集体土地修建的建(构)筑物;5.天然野生杂丛。
发布征地预公告后的流程征地预公告发布之后呀,那可就有一系列的流程要走啦。
一、调查与登记。
在这个阶段呢,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就会像小侦探一样,到要被征地的地方去做各种调查。
他们会去查看这块土地上都有啥,是大片大片绿油油的农田呢,还是已经有了一些房屋建筑。
而且呀,土地的面积得量得清清楚楚的,不能有一点差错哦。
对于土地上的附着物,像那些农民伯伯种的果树呀,菜地里的蔬菜呀,也都要登记在册。
要是有谁家的祖坟在这块地上,那也得好好记录呢,毕竟这可是很重要的事情呀。
二、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这就像是在给被征地的人们准备一个大礼包一样。
工作人员会根据调查的结果,再结合当地的一些规定,算出一个合理的补偿方案。
这个补偿可不仅仅是给土地的钱哦,要是有房子被拆了,房子的补偿得有;要是因为征地让人家没地方住了,安置也得安排好。
比如说,会考虑是给货币补偿呢,还是给房子安置。
如果是给房子安置,那房子盖在哪里,多大面积,这些都是要在方案里写明白的。
而且呀,对于那些靠着土地生活的农民伯伯,还得考虑他们以后的生计问题,说不定会有一些就业培训或者社保方面的安排呢。
三、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听取意见。
这个时候呢,方案就像一个新出炉的蛋糕一样,要拿出来给大家看啦。
相关部门会把拟订好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出来,就像在大声告诉大家:“看呀,这就是我们给大家准备的方案,快来看看有没有啥问题。
”被征地的村民们就可以像评委一样,来审视这个方案啦。
要是觉得哪里不合理,就可以提出来自己的意见。
这可是很重要的权利呢,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呀。
工作人员呢,也会很认真地听取大家的意见,就像学生听老师讲课一样,不会随随便便就忽略掉大家的想法。
四、组织听证。
如果有很多村民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比较大的意见,那就要组织听证啦。
这就像是一场大家一起讨论问题的大会。
村民们可以在听证会上把自己的想法和担忧都讲出来,比如觉得补偿的钱太少了,或者安置的房子位置不好之类的。
郭某、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天心区分局资源行政管理:其他(资源)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其他行政行为【审理法院】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01.22【案件字号】(2021)湘01行终11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彭杨廖国娟陈蔚宇【审理法官】彭杨廖国娟陈蔚宇【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郭元珍;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天心区分局;何伟【当事人】郭元珍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天心区分局何伟【当事人-个人】郭元珍何伟【当事人-公司】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天心区分局【代理律师/律所】肖光廷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晏鑫北京浩天信和(长沙)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肖光廷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晏鑫北京浩天信和(长沙)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肖光廷晏鑫【代理律所】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北京浩天信和(长沙)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郭元珍【被告】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天心区分局;何伟【本院观点】关于行政主体的职权问题。
首先,在上诉人1993年7月15日的《私人住宅建设工程规划申请表》上,村委会审查人颜学光签署意见为“改建后房屋坐东朝西向,北与王某某共墙…”,而事实上在原祖屋的继承分配中,上诉人与王某某的房屋之间,还有王元华继承的房屋。
【权责关键词】合法违法第三人合法性证据不足缺席判决维持原判改判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听证【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关于行政主体的职权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长沙市征地补偿安置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和《长沙市征地补偿实施办法》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被上诉人天心区自规分局作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被征地者在规定期限内没有腾地的,有权依法作出限期腾地决定。
关于被诉限期腾地决定是否合法的问题。
上诉人的房屋位于湖南省××]政国土字第788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单》批准的被征土地范围内。
关于印发《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4〕2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征地补偿安置工作,部研究制定了《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四年十一月三日 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法律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现就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关于征地补偿标准(一)统一年产值标准的制订。
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省域内各县(市)耕地的最低统一年产值标准,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制订统一年产值标准可考虑被征收耕地的类型、质量、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农产品价格、农用地等级等因素。
(二)统一年产值倍数的确定。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统一年产值倍数,应按照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原则,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确定;按法定的统一年产值倍数计算的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能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导致无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应当提高倍数;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合计按30倍计算,尚不足以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经依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征地补偿按当地人民政府公布的最高补偿标准执行。
(三)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制订。
有条件的地区,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可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省域内各县(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实行征地补偿。
_____市(县)土地(国土)管理局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第二次公[(年
根据国务院________省人民政府)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号批准《征用土地方案________市(县)地(国土)管理局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门,经对被征地村(组)征地补偿登记的复核,拟定了《征地偿安置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条和《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条规定,现将《征地偿安置方案》内容和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土地补偿安置标
二、地上附着物补偿标
三、青苗补偿标
四、各被征地村(组)征地补偿安置费
五、农业人员安置办
六、其
七、被征用土地四至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人和土地使用权人对本案方案内容如有不同意见,请______________日前以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为单位,以书面形式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县)土地(国土)管理指定地
联系人联系电话
八、本方案在征求意见后,________市(县)人民政府准组织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条的规定,对批准后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争议,不影响组实施
特此公
市(县)土地(国土)管理局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