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丛中教案
- 格式:wps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草丛中一、教材分析自然界的花草除了本身的形态各有其特点外,花与花、叶与叶、茎与茎之间的相互穿插、遮挡所产生的空间感也非常生动。
本课以“草丛中”为主题,让学生表现平时不大注意的草类植物,较容易引起学习兴趣,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
本课涉及到“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以线绘画的形式进行造型活动,观察、描绘几种野生草类植物,适当想像、添画。
本课兼具了观察性绘画和想像性绘画的特点。
因为儿童写生时常把眼前看到的进行主观改造,所以本课综合了写生与创造两方面的基本能力训练。
一方面在引导学生观察写生时,应让学生了解植物因其种类、生长的速度不同而产生了高矮、强弱、粗细、大小、翻转等形态变化。
在一片草丛中,植物的排列有前有后、有弯有直,画面应表现出草叶之间的前后、遮挡、穿插关系,教材设置了改画三片草叶的小训练,可增强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
在处理画面的空间关系时可采用对比的方法:形与形之间的疏密对比;主要物体与次要物体间的对比;直线与曲线的对比运用等。
另一方面本课设计反映了一种创作思路,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训练,画面内容可自由想像、发挥,用故事接龙的游戏方式拓展学生的想像创造空间。
法国画家亨利·卢梭的作品就是将一些植物放大后进行组合,追求一种原始的神秘的梦幻般的艺术效果。
《格列佛游记》中的插图采用了夸张想像的手法,显得更为生动有趣。
这些图例可供学生创作参考之用。
二、教学目标1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并能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2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3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4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难点:在欣赏画家的作品的同时,能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草丛中(教案)湘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草丛中的动植物的特点;2.感受自然界的美妙,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3.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能够描绘出草丛中的景物。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草丛中的图片、绘画纸、颜料、画笔等;2.学生准备:文具。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教师带领学生观察草丛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草丛中的景物,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知识讲解利用课件或者图片,教师向学生介绍草丛中常见的动植物,包括草、花、蝴蝶、昆虫等。
并向学生展示影片或幻灯片,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情景模拟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片茂密的草丛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草丛间传来的鸟叫声、昆虫的轻吟等等。
学生在想象的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4.技法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绘画草丛的技法,包括线条的运用、色彩的运用、层次的表现等等。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绘画出自己心中的草丛。
5.实践操作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和讲解,用画笔和颜料开始绘画自己心中的草丛。
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提高绘画水平。
6.作品欣赏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共同欣赏彼此的作品,鼓励学生相互分享绘画心得和感受。
7.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草丛中的美丽和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多观察和欣赏自然界的美景。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模拟、绘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草丛中的美丽,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绘画,锻炼了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教师的示范和点评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在组织学生作品欣赏环节时可以更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年级上美术教案-草丛中-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草丛中不同种类、形态的植物及其生长特点。
2.通过观察、体验,感受草丛中充满生机的气息。
3.通过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并观察草丛中的不同植物。
2.通过植物观察和体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3.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在纸上表达对草丛的感受与表现。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草丛中的不同植物形态和特点,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2.描绘法:通过手绘、颜色等方式,让学生描绘草丛中的植物,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讨论对草丛的感觉与表现。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草丛中的植物前导活动教师用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不同形态和特点。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草丛中的植物,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形态和特点。
练习1.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内或周边草丛中观察不同植物。
2.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用笔、纸记录下观察所得。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同讨论所观察的植物形态、特点,让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
第二课:草丛中的情感前导活动教师用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草丛中的一些景观和生物,引导学生感受草丛中的情感和气息。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草丛中的情感和气息。
练习1.学生在校内或周边的草丛中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和体验。
2.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同讨论所体验到的情感和气息,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三课:草丛中的表现前导活动教师用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草丛中的一些景观和生物,让学生理解草丛中的不同之处。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介绍绘画材料和技巧,让学生准备好绘画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和工具。
练习1.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对草丛进行素描或彩绘。
2.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所感受到的草丛中的情感和气息。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同展示所画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作品,学会审美和尊重他人的创作。
《草丛中》(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草丛中的生物多样性,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描绘出草丛中的生动场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草丛中的生物多样性:介绍草丛中常见的动植物,如蝴蝶、蜜蜂、蚂蚱、小鸟等,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线条、色彩表现手法:讲解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技巧,表现出草丛中生物的生动形象和丰富层次。
3. 草丛场景创作:指导学生进行草丛场景的绘画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草丛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草丛中的生物,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出草丛中生物的生动形象和丰富层次,以及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草丛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草丛生物图片、绘画示范作品、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素描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草丛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草丛中的生物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草丛绘画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草丛中常见的动植物,讲解线条、色彩等绘画技巧,并示范绘画过程。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草丛场景的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草丛中》2. 内容:草丛生物介绍、绘画技巧讲解、创作方法指导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根据所学内容,创作一幅草丛场景绘画作品。
2. 家庭作业: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描绘一处自己喜欢的场景,要求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堂实践和作品展示,评估学生对草丛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能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草丛中》美术教案适用年级:四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草丛的形态特征,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草丛的质感。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体验绘画的乐趣,增强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草丛的形态特征的表现。
2.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草丛线条的勾勒和质感的表现。
2. 色彩的丰富性和层次感的体现。
二、教学准备教材或画册:《草丛中》作品及相关资料画具:素描纸、水彩笔、彩色铅笔、马克笔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草丛,谈谈对草丛的印象。
2. 展示《草丛中》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基本技能讲解(10分钟)1. 讲解草丛的形态特征,如线条、质感等。
2. 示范草丛的绘画方法,重点讲解线条的勾勒和质感的表现。
三、学生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草丛的质感。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欣赏并提出建议。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草丛的形态特征和绘画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草丛的形态特征和绘画方法。
2. 展示《草丛中》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深入学习(10分钟)1. 讲解色彩在草丛绘画中的应用,如色彩的搭配、层次感等。
2. 示范草丛的绘画方法,重点讲解线条的勾勒和质感的表现。
三、学生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草丛的质感。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欣赏并提出建议。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草丛的形态特征、绘画方法和色彩的运用。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草丛中》湘美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欣赏草丛中的自然景观,感受春天的气息,体验自然之美。
2.学生能够通过这个题材,认识不同的植物,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提高他们对自然的认知。
3.学习绘画中的基本构图,学会画出图形的比例和位置准确合理。
通过绘画获得美的感受,并培养对美感的鉴赏能力。
4.能够在后续的绘画教学过程中,结合自然景观,创造性地将自然景观与绘画相融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过程
1. 教学前的准备
提前准备好草丛中的自然景观图片,准备画纸、笔、颜料和其他绘画工具。
2. 课堂导入
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对自然美的理解。
3. 教学重点
1.了解图片中的构图,植物与地面的位置关系。
2.学习绘画时的基本构图,包括比例和位置的准确把握。
3.掌握不同部位的线条,重点是描绘植物的不同形态。
4. 学生练习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位置,绘制一幅草丛中的自然景观。
5. 课堂小结
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绘画过程和成果,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三、教学考核
1.以肉眼评估学生的绘画作品。
2.学生交流自己的绘画过程和理解。
3.班级评出表现最优秀的学生,并给予奖励。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欣赏自然风光,以及练习自然景观的绘画,感受到了自然之美,理解了植物的生长变化,提升了自己的美感和艺术鉴赏能力。
共同构建美好校园环境,丰富班级文化生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草丛中教案草丛中教案1一、教材分析:根据《美术课程标准》领域划分,我将其定为于造型・表现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草丛,是学生每天都要看到的,它装点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环境,本课的学习旨在通过观察了解草的形态、结构、及穿插关系,并发挥想象进行相关的主题创作。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及创造力和表现力,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相关的美术技能,基于上述原因,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技能:了解各种草的形态、结构、穿插关系,并发挥想象进行相关主题创作。
过程和方法:通过看看、想想、说说、感知草作用,并了解草的结构、形态,发挥想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表现草丛中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观念。
重点:了解不同草的形态、结构及穿插关系难点:富有创意地表现草丛中的各种穿插及动态关系。
二、教学理念: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美术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体验乐趣,帮本课我将采取各种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其在观快、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体验美术创作过程的乐趣,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兴趣。
真正做到“学为主,教为辅”。
三、教法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贯穿始终,用故事导入课题,让学生直观感受体验草的生命力,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草的不同形态、结构,以小组合作方式欣赏作品,并进行创作。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四、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课题。
2、引导启发,观察草丛接下来,我会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校园里观察草丛,(不要进入草丛或乱拔草)解决问题:(1).草是什么味道的?(2).草丛中你发现有多少种草呢?(3).谈谈草的作用?学生们可以看、闻、摸、等方式感受草的独特魅力,发现不同种类的草,并感知草对于环境,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草丛中幼儿故事教案教案标题:草丛中幼儿故事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培养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 通过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一张描绘草丛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与幼儿一起讨论图片中可能隐藏的事物和动物。
故事阅读:2. 选择一本适合幼儿的草丛故事书,如《小草丛里的秘密》。
3. 读故事的前几页,让幼儿猜测故事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 继续朗读故事,适时停下来,与幼儿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5. 在阅读过程中,使用适当的声音、语调和手势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参与感。
故事讨论:6. 读完故事后,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喜欢和不喜欢的部分。
7. 引导幼儿提出与故事相关的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和回答问题。
例如:“你觉得草丛里还会有哪些动物呢?”8. 给予幼儿表扬和鼓励,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创作活动:9. 提供一些素材,如彩纸、颜色笔等,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草丛故事。
10. 引导幼儿思考故事的开始、发展和结局,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
11.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故事绘画或用图片进行表达,可以在故事绘画上添加文字描述。
总结:12. 回顾整个教案活动,与幼儿一起总结他们在故事阅读和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13.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其他同学或家人,以展示他们的成果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案延伸:1. 鼓励幼儿在户外或室内的草丛中观察和探索,以增加对草丛的了解和兴趣。
2. 提供更多与草丛相关的绘本和故事书,让幼儿继续培养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组织幼儿在小组或班级内分享自己的草丛故事,促进合作和交流。
教案评估:观察幼儿在故事阅读和创作活动中的参与度、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幼儿的故事绘画和文字描述,评估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草丛中教案教案标题:草丛中教案目标:1. 通过观察和探索,培养学生对草丛中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草丛,并让他们描述草丛中的生物。
2. 提问:你们在草丛中观察到了什么?有哪些不同的生物?你们对这些生物有什么了解?探索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草丛进行观察。
2. 给每个小组提供放大镜、放大镜和笔记本等观察工具。
3. 学生观察并记录他们在草丛中发现的生物,包括昆虫、蜘蛛、蚂蚁等。
4. 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观察生物的细节,并使用笔记本记录观察结果。
分析和总结:1. 将学生组织成一个大组,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在草丛中观察到的生物。
2. 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各组的观察结果,让他们发现不同草丛中的生物多样性。
3. 提问:你们观察到的生物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生物,进一步了解它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某种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和行为。
3. 学生可以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式,展示他们对草丛中生物的理解和想象。
评估:1. 观察学生在探索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2. 评估学生在分析和总结环节中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评估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创造力和深入研究的能力。
教案扩展: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到不同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和记录生物多样性。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写作,让他们撰写一篇关于草丛中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报告。
3.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植物园,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湘版美术四年级上册草丛中教案[001]一、教学目标1.了解草丛中的不同植物形态特征,如叶子、花、果实、枝干等。
2.学习运用各种画笔手法,描绘草丛中不同植物的形态和细节。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在创作时注重构图和色彩的搭配。
二、教学准备1.讲台、黑板、粉笔、计时器。
2.画纸、颜料、调色盘、各种画笔。
3.草丛中的植物实物或图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今天的主题——草丛中的植物,为学生提供对自然界的热情和关注,并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描绘草丛中的生命美景。
2. 观察与描述(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观察草丛中不同种类、不同高低的植物,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描述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如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花朵的外形、颜色等。
3. 练手(20分钟)老师提供画纸、颜料、调色盘、各种画笔,并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和描写,运用各种画笔手法,画出草丛中的植物,注重表现植物的形态、细节和色彩。
4. 创作(15分钟)老师提供一幅以草丛中的植物为题材的画作,让学生借鉴其中的构图和色彩,以草丛中的植物为题材,自由创作一幅画作。
5. 交流(10分钟)老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就作品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彼此的作品,进一步提高对绘画的认识和技能。
6. 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点拨,强调学习绘画既要注重造型、细节和色彩,也要注重思考和感受,通过画画来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多样。
四、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观察与练手、创作与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草丛中的植物,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同时也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展示了自然的丰富和多彩的生命美景。
若要进一步完善本教案,可以增加季节变换、不同地域、不同气候和人文环境下草丛中的植物展示和绘画实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意,更好地实现美育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