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压轴题热点题型提分练: 题型四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10.00 KB
- 文档页数:8
命题角度1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性质1.(2015·全国卷Ⅰ,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2.(2019·石家庄质检)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彰显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B.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D.清·乾隆“瓷母”是指各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3.古代造纸工艺中使用的某种物质存在副作用,它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使纸张变脆,易破损。
该物质是()A.生石灰B.草木灰C.明矾D.漂白粉命题角度2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变化4.(2020·成都高三月考)《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A.CuSO4·5H2OB.FeSO4·7H2OC.KAl(SO4)2·12H2OD.Fe2(SO4)3·9H2O5.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理解错误的是()A.《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
“瓦”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B.《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D.《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题型十能量转化型1.参考下表键能数据,估算晶体硅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硅晶体的热化学方程式:Si(s)+O2(g)===SiO2(s)中,ΔH的值为()A.-989.2 kJ·mol-1B.+989.2 kJ·mol-1C.-61.2 kJ·mol-1D.-245.2kJ·mol-1答案 A【解析】硅和二氧化硅均是原子晶体,其中在晶体硅中每个硅原子形成2个Si—Si键,在二氧化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形成4个Si—O键。
由于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则该反应的反应热ΔH=2×176 kJ·mol-1+498.8 kJ·mol-1-4×460 kJ·mol-1=-989.2 kJ·mol-1,答案选A。
2.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无污染等特点,下图为Mg-NaClO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作Y电极B.电池工作时Na+向负极移动C.废液的pH大于NaClO溶液的pHD.X电极上发生的反应:ClO-+2H2O-4e-===ClO-3+4H+答案 A【解析】根据OH-移向,X为正极,Y为负极,其电极反应式分别为X:ClO-+2e-+H2O===Cl -+2OH-;Y:Mg-2e-+2OH-===Mg(OH)。
C项,废液为NaCl,所以废液的pH应小于NaClO2溶液的pH。
3.某电化学气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极为负极B.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 3+3O 2--6e -===N 2+3H 2OC.反应消耗的NH 3与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D.该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KOH 的物质的量不变 答案 D【解析】 根据a,b 两极参与反应的物质可以判断a 为负极,b 为正极,其电极反应式分别:a(负极)2NH 3-6e -+6OH -===N 2↑+6H 2O, b(正极)32O 2+6e -+3H 2O===6OH -,C 项,反应消耗NH 3与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2=4∶3。
题型十五表格实验型1.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是()答案 D解析稀硝酸与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NO气体、水,无铁离子生成,所以加入KSCN溶液后,不变血红色,现象错误,A项错误;Cu与硫酸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无黑色固体出现,现象错误,B项错误;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铝的熔点较高,所以内部熔化的铝不会滴落,C项错误;硫酸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再加入硫酸铜,则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沉淀的转化符合由溶解度小的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所以氢氧化铜的溶度积比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小,D项正确,答案选D。
2.下列实验室除杂所用试剂和操作不合理的是()答案 D解析热纯碱可促进油的水解,洗涤可除杂,故A正确;利用难溶物的转化,将硫酸钡转化为更难溶的碳酸钡,达到除杂的目的,故B正确;二者均溶于水,蒸发结晶不能除杂,利用冷却结晶法分离,故C正确;HCl极易溶于水,会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D错误;故选D。
3.下列检测方法不合理的是()答案 C解析A项,向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几滴饱和的FeCl3溶液,当液体变为红褐色时,就制备得到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可以使光线发生散射作用,故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可以,因此可用于鉴别胶体,正确;B项,Cu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反应产生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硫酸铜在水溶液中呈现蓝色,因此可鉴定硫酸与铜发生了反应,正确;C项,滴加BaCl2溶液后,BaCl2分别和AgNO3和Al2(SO4)3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硫酸钡沉淀,二者都是白色的,因此不能鉴别二者,错误;D项,把红布条浸入经四氯化碳萃取后的溶液中,不能使干燥的红布条褪色,证明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不是Cl2,而是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HClO,正确。
4.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答案 A解析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色,碘酸钾中不含碘单质,所以与淀粉溶液反应不变色,故A 错误;KI和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碘,碘极易溶于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且密度大于水,所以下层溶液显紫红色,该反应中氧化剂是铁离子、氧化产物为碘,所以Fe3+的氧化性大于I2,故B正确;硫酸铵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但氯化铜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二者原理不同,故C正确;将0.1 mol·L-1 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说明NaOH完全反应,再滴加0.1 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蓝色沉淀,说明发生了沉淀的转化,溶度积大的物质向溶度积小的物质转化,所以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故D正确;故选A。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7.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1.利用分类思想宏观把握物质类别2.利用分类思想准确把握氧化物氧化物⎩⎪⎪⎪⎨⎪⎪⎪⎧ 按组成元素⎩⎨⎧ 金属氧化物:如K 2O 、CaO 、Fe 2O 3非金属氧化物:如SO 2、CO 2、SO 3、 P 2O 5按性质⎩⎪⎨⎪⎧ 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如CO 2、SO 3碱性氧化物:如Na 2O 、 CuO 两性氧化物:如Al 2O 3不成盐氧化物:如CO 、NO 特殊氧化物:如Fe 3O 4、Na 2O 2、H 2O 23.正误判断,辨析“一定”与“不一定”(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5)能电离出H +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6)在酸中有几个H 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1)水煤气:CO 、H 2(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 4(3)液化石油气:以C 3H 8、C 4H 10为主(4)裂解气:以C 2H 4为主(5)水玻璃:Na 2SiO 3的水溶液(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7)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O 4和Ca(OH)2(8)肥皂:主要成分是C 17H 35COONa(9)碱石灰:NaOH 、CaO(10)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11)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题组一理解概念,准确判断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考点一物质制备与分离、提纯的融合1.物质分离、提纯的热点仪器及装置(1)热点仪器①三颈烧瓶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玻璃仪器,它有三个口,可以同时加入多种反应物,或是加冷凝管、温度计、搅拌器等,常用于物质的制备、分离和提纯。
a.通常用于需要控制温度的化学反应,中间孔装搅拌杆,一个侧孔装温度计,另一个滴加反应物料。
b.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三颈烧瓶的三颈中间孔可以插上回流管,右侧可插入温度计,左侧主要是用来添加药品。
②分液漏斗(滴液漏斗),一般为向烧瓶(带磨口塞)中滴加液体,其中(a)能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
③冷凝管,注意进出水方向(下口进,上口出)。
④布氏漏斗是中间带有多孔瓷板的白色瓷质漏斗,适用于晶体或沉淀等固体与大量溶液分离的实验中,常用于抽滤。
⑤吸滤瓶,与布氏漏斗组成减压过滤装置,用于接收液体。
(2)热点组合装置①蒸馏装置②过滤装置③减压过滤装置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沉淀,可进行减压过滤(也称抽滤或吸滤)。
减压过滤装置如上图所示。
装置中抽气泵给吸滤瓶减压,造成瓶内与布氏漏斗液面上的压力差,从而加快过滤速度。
吸滤瓶用于承接滤液。
布氏漏斗上有许多小孔,漏斗管插入单孔橡胶塞与吸滤瓶相接。
注意布氏漏斗的颈口斜面应与吸滤瓶的支管口相对,以便于吸滤。
④热过滤装置⑤蒸发结晶装置⑥分液装置⑦纸层析实验示意图⑧搅拌滴加回流反应装置2.物质分离、提纯的思维方向(1)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提纯①溶解过滤法(如分离MnO2和KCl的混合物)。
②溶解结晶法(如分离KN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
③升华法(如分离I2、NaCl或NH4Cl、NaCl的混合物)。
④加热灼烧法(如除去Na2CO3中的NaHCO3)。
(2)气体的分离、提纯①混合法:如用水洗法除去NO中的NO2、H2中的HCl等。
②加热法:如用灼热铜网除去N2中的O2。
③吸收法:如用碱石灰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用Na2O2除去O2中的CO2等。
(3)液体的分离、提纯①萃取法;②分液法;③沉淀法;④生成气体法(如NaCl溶液中的Na2CO3杂质用盐酸除去);⑤氧化法或还原法(如FeCl3中的FeCl2用Cl2除去,FeCl2中的FeCl3用铁粉除去);⑥转化法(如NaHCO3溶液中的Na2CO3用通CO2的方法除去);⑦电解法(如稀硫酸中的盐酸可用电解法除去)等。
题型三 “整套装置型” 定性、定量实验探究1.CuCl 晶体呈白色,熔点为430 ℃,沸点为1 490 ℃,见光分解,露置于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难溶于水、稀盐酸、乙醇,易溶于浓盐酸生成H 3CuCl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Cl(s)+3HCl(aq)H 3CuCl 4(aq)。
(1)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uCl ,反应原理:2Cu 2++SO 2+8Cl -+2H 2O===2CuCl 3-4+SO 2-4+4H +CuCl 3-4(aq)CuCl(s)+3Cl -(aq)①装置C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 中反应结束后,取出混合物进行如下图所示操作,得到CuCl 晶体。
混合物――→冷却ⅰ――→倒入溶有SO 2的水中ⅱ――→过滤ⅲ――→洗涤ⅳ――→干燥ⅴCuCl 晶体 操作ⅱ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ⅳ中宜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保存新制CuCl 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欲提纯某混有铜粉的CuCl 晶体,请简述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高炉煤气中CO 、CO 2、N 2和O 2的百分组成。
已知:ⅰ.CuCl 的盐酸溶液能吸收CO 形成Cu(CO)Cl·H 2O 。
ⅱ.保险粉(Na 2S 2O 4)和KOH 的混合溶液能吸收氧气。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与详细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与详细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与详细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与详细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与详细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绝密★启用前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 射线造影检查【答案】 D【解析】分析: 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C.氢氧化铝能与酸反应;D.碳酸钡可溶于酸。
详解: A. 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 正确;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B 正确;C。
题型四“选择仪器型”定性、定量实验探究1.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纯净的氮化镁(Mg3N2)。
已知实验中加热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以下反应:可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图所示(镁粉和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都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接),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实现实验目的,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除装置A、E、F外,还应选择的装置有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选择装置F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接并检査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开始时,打开自来水的开关,将空气从储气瓶压入反应装置,则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通入气体后,如果同时点燃A、F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中所得产品的质量比理论值__________ (填“大“或“小”),其一原因是同时点燃酒精灯,A中硬质玻璃管中的空气没有排净,其中的氧气、少量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与镁反应,生成了氧化镁和氢氧化镁。
另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氮化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D为了除去空气中的氧气(2)j→h→g→d→c→k→l(或l→k)→a→b (或b→a)(3)大由于镁全部反应本该生成氮化镁,装置F中的还原铁粉没有达到反应温度时,氧气不能除尽,导致氧气与装置A中的镁粉反应,使部分镁生成了氧化镁(4)取适量产物放入试管中,滴加蒸馏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如果试管中的溶液出现浑浊,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以证明有氮化镁生成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Mg在空气中点燃可以和O2、CO2、H2O反应,所以镁和氮气反应必须将空气中的O2、CO2、H2O除去制得干燥纯净的N2,浓硫酸作用是除去水蒸气,浓氢氧化钠是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灼热的铁粉为了除去空气中氧气。
(2)气体参与的物质制备实验中装置连接的一般顺序:制备气体→除杂→干燥→制备→尾气处理,所以除去空气中的O2、CO2、H2O制备氮化镁,装置连接顺序是j→h→g→d→c→k→l(或l→k)→a→b (或b→a)。
(3)因为A装置没有排完空气前就加热会让空气中的氧气、CO2、水蒸气等与镁反应,如果装置F中的还原铁粉没有达到反应温度时,氧气不能除尽,导致氧气和镁反应,而使氮化镁中混入氧化镁,导致结果比理论值偏大。
(4)依据氮化镁和水反应生成氨气,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将产物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能够看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产物是氮化镁。
2.莫尔盐[(NH4)2Fe(SO4)2·6H2O]是实验中常用的滴定剂,还用作化学试剂、医药以及用于冶金、电镀等。
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莫尔盐晶体强热时的分解产物。
①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由此可知莫尔盐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___。
②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中绿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粉末,检验该红色粉末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2)乙组同学认为莫尔盐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可能还含有SO3 (g)、SO2 (g)及N2。
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中,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 、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 中足量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含有SO 3,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含有SO 2,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实验证明(NH 4)2Fe(SO 4)2分解生成红色粉末、SO 2、N 2、 NH 3和H 2O ,没有SO 3生成。
写出A 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NH 3 ②吸收分解产生的酸性气体③HCl 、KSCN(2)①G 、D 、B 、C 、F ②吸收氨气并将溶液酸化,排除SO 2的干扰 D 中有白色沉淀 B 中品红褪色(3)2(NH 4)2Fe(SO 4)2=====△Fe 2O 3+N 2↑+4SO 2↑+2NH 3↑+5H 2O解析 (1)①莫尔盐[(NH 4)2Fe(SO 4)2·6H 2O]受热分解时会产生氨气和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根据装置图可知,碱石灰可以吸收酸性气体,氨气遇到酚酞溶液会变红色,所以装置C 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由此可知莫尔盐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 NH 3; ②装置B 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分解产生的酸性气体;③A 中绿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粉末是分解生成的亚铁氧化物变化为氧化铁,检验该红色粉末需要加入盐酸溶解得到溶液,在溶液中滴入KSCN 溶液,溶液呈红色,证明是氧化铁。
(2)①要检验生成SO 3(g)、SO 2(g)及N 2,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 产生气体后,经过安全瓶后通过氯化钡溶液检验SO 3,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 2,用浓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硫,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氮气,所以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 、G 、D 、B 、C 、F ;②由于产生的气体中有氨气,所以氯化钡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可以吸收氨气并防止产生亚硫酸钡沉淀,排除SO 2的干扰,SO 3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可以产生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所以装置D 中足量盐酸的作用是吸收氨气并将溶液酸化,排除SO 2的干扰;含有SO 3的实验现象是 D 中有白色沉淀;含有SO 2的实验现象是B 中品红褪色。
3.已知氯化亚铁的熔点674 ℃、沸点1 023 ℃;三氯化铁在300 ℃以上易升华,易溶于水并且有强烈的吸水性。
在500 ℃条件下氯化亚铁与氧气可能发生多种反应,反应之一为12FeCl 2 +3O 2=====△2Fe 2O 3 +8FeCl 3。
某研究小组选用以下装置(夹持装置省略,装置可重复选用)进行反应的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为A 、__________、D ,其中E 装置U 形管左边设计为粗导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过程发现,装置B 中除生成红棕色固体外,还观察到黄绿色气体,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待B 中充分反应,停止加热后,还需持续通氧气至___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①利用E 装置U 形管里的固体验证Fe(OH)3是弱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测定装置B 的残留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BEC 防止FeCl 3冷凝在导管中,堵塞导管(2)2Na 2O 2 +2H 2O ===4NaOH +O 2↑(3)4FeCl 2 +3O 2=====△2Fe 2O 3 +4Cl 2(4)硬质玻璃管冷却到室温且装置中的黄绿色气体完全消失(5)①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用pH 试纸(或pH 计)测得溶液显酸性,即证②称取一定质量B 中的残留固体,加入足量的盐酸(或硫酸等)溶解,加足量的H 2O 2氧化后(不答也可)再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得沉淀,过滤、洗涤、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恒重称量,计算解析 (1)A 装置制取O 2,C 装置干燥O 2,E 装置收集FeCl 3,由于FeCl 3易溶于水,所以合理的顺序应为ACBECD ,D 装置来处理尾气。
(3)红棕色固体为Fe 2O 3,黄绿色气体为Cl 2,所以方程式:4FeCl 2+3O 2=====△2Fe 2O 3+4Cl 2。
(5)①E 装置中的固体为FeCl 3,若FeCl 3水溶液呈酸性,即可证明FeCl 3水解生成的Fe(OH)3为弱碱。
4.氯化亚铁具有独有的脱色能力,适用于染料、染料中间体、印染、造纸行业的污水处理。
某课题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制备氯化亚铁并探究氯化亚铁(Fe 2+)的还原性。
某同学选择下列装置用氯化铁制备少量氯化亚铁(装置不可以重复使用)。
查阅资料知:氯化铁遇水剧烈水解,在加热条件下氢气还原氯化铁生成FeCl 2和HCl 。
(1)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请叙述装置A 气密性检查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流从左至右,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a ―→( )―→( )―→( )―→( )―→( )(3)装置C 中干燥管中所盛试剂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