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端然书法欣赏
- 格式:ppt
- 大小:510.00 KB
- 文档页数:9
圆通寺:智慧门里的姻缘、哲学和历史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即可关注“市井”。
【老宅档案】圆通寺建寺已有1200多年圆通寺,位于昆明市圆通街中段,初建于唐时南昭国,原名“补陀罗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圆通寺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也是云南古代优秀艺术建筑之一,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
1961年,昆明市委将其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昆明市政府立牌保护,1985年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佛寺。
圆通寺以造园手法建寺,富丽堂皇,景色如画,人文古迹众多,堪称中国佛寺中的上乘之作。
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晚年清贫,曾在寺内咒蛟台卜挂为生。
明太祖养子、明初著名将领沐英及其后人镇守云南期间,多次修建圆通寺,平西王吴三桂扩建寺院时,还将大门移至圆通街前,修建“圆通胜境”牌坊,并亲笔题写坊名。
【老宅故事】吴三桂扩建寺院并题“圆通胜境”圆通寺原名观音寺,普陀罗寺,因观音的修道法门为“圆通”,故后来又更名为圆通寺。
在1200多年建寺历史上,圆通寺因兵祸等原因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扩建。
元宋争战致寺院毁于战火,阿昔思重建关于圆通寺的修建,有个传说。
一位叫圣宣的高僧,由山海关云游至昆明,见城北螺峰山景色宜人,便停留下来,募建“补特罗伽”寺。
“补特罗伽”为梵语,也称“普陀罗伽”或“普陀罗”,原指“开满小白花的山”,引申为明白之意,而普陀罗山原指印度南海岸,是观世音菩萨修道的地方。
不过传说归传说,圆通寺有据可查的建寺历史,见于寺内现存的元代延祐年间的《创修圆通寺记》碑文。
该文载,南诏蒙氏,曾在螺峰山下“万石林立,一峰屏峙,势如偃箕”的幽胜之所,兴建补陀罗寺。
公元1255年,元世祖忽必烈带兵经川滇攻宋,统一六昭,但补陀罗寺不幸在战火中焚毁。
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时任云南资善大夫、云南行中书省左丞的阿昔思,与其叔父临安路冶中阿的术,共同捐资重建补陀罗寺。
到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工程历时十八年竣工。
樊端然:让美国学生爱上中国书法作者:陈薇来源:《绿色中国》2018年第08期从第一个班招收10名学生,到后来一个班招收20多名学生、一个学期开设3个班,并连续多年成为受聘美国大学中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这就是樊端然,一名来自中国云南的书法家在美国的大学传授书法艺术的真实写照。
樊端然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如何到美国去传授书法艺术的?他传授的书法艺术何以受到那么多美国学生的欢迎?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书法大家作為云南省第一位书法专业教授,樊端然的职业选择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
高中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樊端然报考的是云南大学,所学专业是政治经济学。
但因自幼爱好书法,且笔耕不辍,樊端然自云南大学毕业后,面对在外人看来更好的就业选择,却毅然选择到云南艺术学院任教。
从此,樊端然在书法教学和研究的道路上越发不可收,其书法作品更是愈来愈受到书法大家的青睐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早在1987年,第四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就对樊端然的书作甚为赞赏,并书赠“返璞归真”四个大字,以示嘉许。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也曾以虞世南的两句诗题赠予他:“居高声自远,不是籍秋风”。
两位著名书法家所说的,是樊端然的字品,也是樊端然的人品。
在云南,樊端然的作品更是得到云南省著名作家、书法家,云南人民出版社原社长胡廷武的高度赞赏:“他的书法,秉承了汉魏古朴雄强的书风,崇尚阳刚豪放、酣畅淋漓的笔墨气韵,大开大阖、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真可谓越来越出神入化。
‘十年磨一剑’,真是不易。
”胡廷武并把樊端然的书法佳作称为“劲美之书”。
1995年,樊教授应邀参加由美、英、法、日等国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第21届世界文化交流大会,组委会专门为他举办了个人作品展,并为他的展览献上花篮。
正是在这次国际艺术名流云集的盛会上,他的一件带有汉简笔意的《琵琶行》行楷长卷,被人以10万美元高价收购。
期间,他在旧金山做讲座、还接受美国当地三大中文报纸的采访,《世界日报》称“樊端然一手好字有古风”。
当下最美行书法帖,一见钟情,入眼生爱,比绝世美女还耐看的书法2019-08-12 06:16:00前言:欢迎您来到清雅阁,清雅阁的创办之初就是传播中华书画艺术,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我们将始终秉持创作优质书画内容,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敬请关注我们,您的每一次参与都是我们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当下最美行书法帖,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
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
"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行书者,刘德升所作也。
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张怀瓘在其《书议》又云:"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
"明代丰坊在《书诀》中则有更为形象的描述:"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重按,如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也。
"行书正因其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从产生起便深受青睐、广泛传播。
行书历经魏晋的黄金期、唐代的发展期后,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于各种书体中逐渐占居主流地位。
纵观漫长的书史,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都存在盛衰的变化,而行书则长盛不衰,始终是书法领域的显学。
历代书法大家共同书写了行书发展辉煌灿烂的历史。
随着当代书法艺术的蓬勃发展,行书创作的探索与创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呈现出多元激荡的繁荣景象。
在繁杂的书法热浪中,笔者以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执著追求,理性地摸索,从多年的躬耕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初步的体验与感悟。
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行书字帖欣赏。
敦煌挖出的一部小楷,这种写法太罕见了,原来世间还有如此漂亮的字!敦煌挖出的一部小楷,这种写法太罕见了,原来世间还有如此漂亮的字!在今天的甘肃省高台县博物馆当中,藏有一件国宝级的小楷作品,这件作品在上个世纪被发掘之后,位列国家001号国宝。
从书写的状态来看,这种写法太罕见了,想不到世间还有如此漂亮的字。
从书法水平上来看,此作丝毫不逊色于欧、颜、柳、赵。
这就是著名的程待宾小楷《金刚经》。
从整个书法史上来看,小楷在魏晋时期达到了一个顶峰,但这个时期的小楷基本还没有脱胎于隶书的体式,所以面目古雅而拙美,到了唐代,楷书的体式进一步得到了深湛,同时得到了北碑的滋养,形成了一个极具大唐特点的书写体式。
在唐代的小楷诸家当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群体,一种是我们熟知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体,比如“初唐四大家”,他的书风醇厚而雅美,代表了更高级的审美意趣,同时还有一些以书法为业的人,他们以书法作为职业,成为了“职业写手”,其中这些人当中也有划分,水平较高的可以应聘到国家体制当中,成为了“官府抄经生”,还有一些因为读书不够、学养不足,成为了“民间抄经生”。
而其中“官府抄经生”,因为职能的不同,和水平的不同,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工种,比如“书直”、“校书手”、“御书手”、“群书手”等等,最高等级的乃是宫廷抄经生,负责抄写宫廷的文案与文牍等等。
这件在敦煌出土的程待宾小楷《金刚经》,在最后的款识处,有这样的标记,“咸亨九年六月群书手程待宾”,而其中的总校对者乃是大书法家虞昶。
从这一段跋文当中,我们就能够知道,此作乃是当时的“门下省”中的群书手程待宾,奉敕给武则天抄录的一部经文,这是唐代最大的一个书法工程,武则天敕令善书者数百人,抄录《金刚经》以及《妙法莲华经》各3000卷,以超度自己亡故的父亲和母亲,而负责校对这些经文乃是虞世南的儿子大书法家虞昶。
这些经文其中绝大部分都已经散佚,目前存世仅有这一部完整版的《金刚经》了,这卷书法曾经在上个世纪初在敦煌出土,敦煌总计出土了9万多卷文书和典籍,其中仅有这一部完整版的宫廷小楷《金刚经》。
当代书法大家作品欣赏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当代,有一批书法大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不仅造诣深厚,书法技法也非常高超,此外还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人文精神。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当代书法大家的作品,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首先是当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作品。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其作品融入了鲜明的个性风格,是书法学习者的楷模。
他的作品飘逸秀逸、遒劲著润、潇洒风雅,尤其是他的《兰亭序》让人耳目一新,其内含的人文情感和审美理念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是另一位当代书法大家庞中华的作品。
庞中华的书法造诣深厚,他的作品飘逸、细腻、清秀,表现出书法艺术的另一种风格,极具艺术价值。
他用笔如丝,书画如步履于风中,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情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最后是当代书法大家田英章的作品。
田英章自幼酷爱书法,其作品以考究和雄伟见长。
他在书法创作中力求自我突破,善于挖掘中国特有的文化和美学价值,并且以此为根基进行书法的创作,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尤其是他的《圆通觉德碑》、《大楷行书》、《楷书祖帖》等作品,深化了传统书法文化的内涵。
以上是三位著名的当代书法大家的作品欣赏,他们的作品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风格,但无不凸显着书法艺术的魅力。
在当代,我们可以
通过欣赏这些大家的作品,感悟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可贵处,并且为我们的书法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书法技法和艺术思想,将他们的精神财富转化为自己的创造力,使自己的书法创作更上一层楼。
空山不见人楷书书法作品欣赏引言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被誉为“东亚文化圈三宝”之一,其独特的韵律美和艺术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
其中,楷书是中国四大书体之一,以其端庄、稳健的风格闻名于世。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件名为《空山不见人》的楷书作品,并从字体、构图、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欣赏。
一、字体特点1. 端庄稳健《空山不见人》这幅楷书作品以其独特的端庄稳健之美给人深刻印象。
字体线条流畅,笔画饱满,犹如大山的峻峭和广袤,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字体的整体布局均匀,每个字都恰到好处地安排在纸面上,不占用过多空间,展现了作者对字体构图的精心考量。
2. 细腻精工楷书要求字体工整规整,每一笔都需准确有力,体现了书法家对于细节的追求。
《空山不见人》的笔画虽然规整,但并不呆板,反而展现出了书法家的灵动之处。
从字体的结构看,画龙点睛之处莫过于每个字的钩、折和撇捺等部分,这些部分不仅符合书法的基本规则,更展示了书法家的个人风格和技艺水平。
二、构图特点1. 以空间运用营造意境《空山不见人》所采用的构图手法独具匠心,突出了“空山不见人”之意境。
作品上下居中,字与字之间留有适当空隙,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开阔、空灵的感觉。
这种构图手法使人联想到在空旷的山林中漫步,没有人群的喧嚣,只有大自然的安宁与宁静。
2. 能量的平衡和谐作品的整体布局和每个字的大小都经过精确计算和调整,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谐。
字体的高矮、粗细、远近等各个方面都被巧妙地安排,既不显得拥挤,又不失空灵的美感。
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审美意境,给人以舒适宜人的感觉。
三、意境解读1. 空灵寂静《空山不见人》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意境是一种空灵寂静的美感。
无人的山林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宁静,给人以思考和沉思的空间。
文字的安排和构图手法创造了一个纯净的空间,让观者在观赏楷书的同时也借此找到内心的宁静。
2. 对虚实关系的深思作品中的“空山”二字正好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互动”观念。
端方书法作品欣赏:放纵流动端正平稳端方工书法,善写行书,放纵流动,端正平稳,融会贯通。
其亦精鉴赏,富收藏,一生嗜好金石书画,搜集收藏青铜器、石刻、玺印等文物颇丰。
其亦偶写山水小景,虽非专家,亦饶雅致。
端方才华出众,在我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方面颇有建树。
其精鉴赏,亦工书法,善写行书,放纵流动,端正平稳,融会贯通。
偶写山水小景,虽非专家,亦饶雅致。
其收藏有《红楼梦》原稿早期手抄本。
对红楼梦的“红学”研究起了一定的作用,其遗留的与一般通行本不同的红楼梦手抄本称为《端方本》。
端方书法作品欣赏1端方是清末大臣,其在从政之余醉心于古玩收藏,是中国著名的收藏家之一,个人亦喜藏书,且收藏颇富,精品亦多,藏书处曰“宝华庵”、“陶斋”,藏书印有“乐道主人真赏”、“端方藏记”等。
藏物多有著录。
主要著作有《陶斋吉金录》8卷,收录了自商周至六朝隋唐时期的青铜礼器、兵器、权量、造像等359件。
(其陶斋藏器目成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陶斋吉金录成于三十四年(1908年),陶斋藏石记成于宣统元年(1909年)端方与同伯希和等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在出洋考察那段期间,他还收集了古埃及文物,是近代中国收藏外国文物第一人。
端方死于四川之后,其子弟因贫困,在1924年将其最著名的收藏——一套商朝青铜器以约20万两白银的价格出卖给福开森。
现该套青铜器仍存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作为一位金石书画收藏家,端方珍藏了大量文物,为近代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为完成中国封建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过渡,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如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时,江南藏书家丁丙经商失败亏资百万,欲售其藏书。
端方恐“八千卷楼”重蹈“皕宋楼”复辙,奏请政府以75000元尽购丁丙的藏书,藏于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
对保存中国古代文献亦有贡献,民国政府成立后,政府曾经发公文收购端方所藏文物,“前清端忠敏公所藏古石甚多”,“此项石刻国粹攸关”,应“估价收购”,其作为收藏家的地位可见一斑。
守正典雅品韵卓然——著名书法家樊青山作品欣赏艺术家简介樊青山院长中国国宾礼特供书画艺术家,中国著名书画家,钓鱼台国宾馆特邀国家级书画艺术家。
中国国宾礼樊青山文商旅艺术书画院院长2019国际(中国)公益事业大典荣获《最佳公益艺术家践行奖获得者》中华国礼书画艺术家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世纪大采风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高级会员高级资格讲师《中华国粹》诗词研究专刊/副主席中国-内蒙古信用商会常务理事中国-内蒙古山西商会副会长/中国-内蒙古山西商会文旅书画院院长中国-内蒙古品牌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内蒙古品牌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内蒙古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主席中宣部大青山红色文旅圣地红色文旅产业书画院院长,首席书画师。
中国内蒙古文商旅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8首届全国传世书画艺术家荣誉证书/400位名家书画传世书画展一等奖获得者/红动全国的《天时地利人和之福》《精气神》,极具欣赏与收藏之价值2019年在一带一路·万马奔腾国际书画艺术巡展中《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福》《精气神》获“千里马”奖。
2020参加“我和我的祖国”国际中国公益事业大典被授予“2019年度最佳艺术家公益践行奖”荣誉称号/CCTV央视总台录制报道。
守正典雅品韵卓然——记著名书法家樊青山在这百花齐放、群雄逐鹿的时代背景下,艺术的飞速发展和广大弘扬固然是好事一件,但从当下书坛内的创作环境中来看,所谓的展览体书法作品却也是有在随之变多,而这种展览体的创作目的,也大多都被认为是“书法家”入展趋利的快速途经!就我个人而言,这种千篇一律式的书法作品是断然不能堪称为艺术的,无论是笔墨取法的跟风,还是形神模式的抄袭,其都是与传统的书法精神和理念相背离,而文人情怀的内涵蕴藉,也更是一度严重缺失!而作为今日书坛内的实力派书法大家,樊青山先生的翰墨造诣却是具有着与此决然不同的创作面貌,书功深耕传统精神,笔墨基于文人素养,取法循脉更是完全有致于古人真谛!如此书道,确是无愧于正典标杆也!清代名家梁巘《平书贴》一书中有言,是谓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
名家书画赏析15 Sept. 2015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在各种艺术门类中,书法是与汉字、传统文化天然地契合在一起,因而书法家积极投身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伟大事业,当属责无旁贷。
检视历代卷帙浩繁的艺术论著,不难得到一个共识:缺少文化高度的书法,不可能企及精神的高度;失去精神的高度,真正的书法就无从谈起。
幸而在茫茫尘世间,我们还能够邂逅女书。
女书流传于湖南江永、道县等地,是世上唯一由女性创制并使用的文字。
2005年,女书以“全世界最具性别特征的文字”被收录于《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2006年,女书习俗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学者依据女书文字与原始古夷文的笔画、造字法类同,认为它便是传说中帝舜时代的官方文字;著名学者谢志民教授则根据女书字符和甲金文字之间的紧密字如青莲怀幽古 人若秋水写至诚——品读胡爱芬女书书法艺术余 波胡爱芬胡爱芬,著名女书书法家、女书学者、中国女书文化传承代表人、中国女书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直书法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其女书书法作品《春江花月夜》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永久珍藏;美国ICN 国际卫视《游在中国》栏目为其制作专题片《一个解密女书的女人》;中华爱国联合会《祖国》杂志、《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郑州晚报》《书法报》等媒体对其艺术成就进行了专题报道。
其女书作品《爱莲说》在河南省省直机关庆祝建国65周年“焦裕禄杯”书画摄影展中获得书法类一等奖。
编辑|刘 玉名家书画赏析15 Sept. 2015关联,论证出女书文字至迟在殷商时代就已发轫,并徙转于齐、燕、赵及其近邻地域。
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曾给“艺术”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即“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而此论也恰好适用于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