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语文教育管窥
- 格式:pdf
- 大小:208.81 KB
- 文档页数:2
古汉语“之”字“取独”现象管窥
朱明能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一、"句子独立性"概念阐释今天我们学习文言文,常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去比对古代汉语的句式结构,这就有了所谓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我们规定(认为)的特殊句式。
其实,古汉语原本就是如此表达书写的。
现代汉语将句子成分划分为主谓宾和定状补,主谓宾是句子的主干,定状补是枝叶。
一个句子,只要具备主谓宾,就可以表达完整的意思,即可独立成句,如"我爱香山",句意明确完整;
【总页数】1页(P70)
【作者】朱明能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 5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部分形声字声符兼有取意的现象 [J], 陈锦彬;胡稹
2.古汉语中容易混淆的用字现象——通假字、古今字与异体字新辨 [J], 余淑荣
3.古汉语中容易混淆的用字现象--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辨 [J], 周蓬华
4.独字为题,意味无穷——中学语文里七个独字课题试析 [J], 莫家泉
5.书法教育与大众审美关系管窥
——以公共媒体中"怪体字"泛滥现象为例 [J], 苏志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导读:本文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古代语文教育是非专业化的1904年,“癸卯学制”产生,语文开始独立设科,称“国文”。
在此之前的三千余年里,都没有严格分科意义上的语文教育。
古代语文教育非专业化的原因有三:一是语言文字不可能离开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具体的文章而独立存在。
就是在今天,虽然把政治、历史、哲学、伦理学等从古代“大语文”中分离出来了,在实际语文教育中,语文教学仍然无法摆脱政治、历史、哲学、伦理学而独立进行,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二是古代的语文教育是以传思想道德为本的教育,教学生识字读文的目的重在通过思想道德之教化以立人,凡是对学生成长有益的书籍,无论是历史、政治、伦理还是哲学、文学方面的均可学习。
三是古人认识所限,古代的整个文科教育不可能分科进行,语文就必然同政治、历史、哲学、伦理学、文学等各门学科融为一体进行。
古代就连最简单、最基本的启蒙读物《急就篇》《千字文》等,都不是简单的识字读本,书中都包含了自然、历史、文学、修身、处世、起居、读书、劳动、祭祀、礼节等十分丰富的内容,蒙童识字是和认识自然、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启蒙之后的读物,就更是那些能够使学生修身养性,能培养齐家治国能力的,以传儒家思想为主的综合性教材。
例如《四书》《五经》《昭明文选》以及解读这些经典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尔雅》《说文解字》《四书集注》等。
近代,语文终于从集文字学、音韵学、文章学、文学、历史学、政治学、哲学、伦理学于一体的古代语文教育中独立出来,但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不是单一化了,而是更复杂了。
不仅仍然要与政治、历史、哲学等学问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增加了语法、逻辑、修辞(古代讲修辞主要讲比喻、对仗、炼字等,远不及现在丰富)、广义的文学(古代语文教育涉及的文学主要是诗词歌赋和散文,小说、戏剧难登教育大堂)和科技论说文;然而,语文教育的时间与古代相比却至少减少了一半。
初中语文随文语法教学管窥语文教育在初中阶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语法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语文教学中,随文语法教学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随文语法教学,学生可以在阅读文章的巩固语法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初中随文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和一些实践方法。
一、随文语法教学的重要性1. 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随文语法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学习语法知识,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感受到语法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法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枯燥的语法练习题,通过随文语法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并理解语法知识,从而更愿意去学习。
2. 强化语法知识的运用通过随文语法教学,学生可以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学习语法知识,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语法运用的场景,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语法知识。
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而且可以提高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写作和表达中运用语法知识。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 教师示范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结合课文的实际例子,向学生展示语法知识在文章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典型的句子或段落,通过解释和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语法知识在文章中的运用情况,并激发学生对语法的兴趣。
2. 学生参与法在随文语法教学中,学生的参与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语法练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分析语法,回答问题等方式参与到语法教学中来。
通过学生的参与,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整合性教学法在随文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不同的语法知识点进行整合性教学,而不是孤立地讲解某个语法知识点。
通过整合性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法知识的相互关联,形成更加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语法综合应用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法在随文语法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视频等方式,将语法知识与课文内容进行融合展示,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感受语法的实际运用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导读:本文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现代教育的一个失误。
我们应该从古代语文教育中吸取其合理部分,在学生理解力弱、机械记忆力强的时候,让他们多记一点“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之类的精美又富含哲理的美句、美文,或者读背一些包含自然科学常识、原理的新韵文,以备将来理解力强时享用。
头脑这块阵地,高雅的东西不去占领,粗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
一味强调通俗易懂,不懂的不读不记,使学生失去了储备中华文化的大好时机,将来头脑空空,看不出这种教育方法好在何处。
读,是感悟的前提;读,是理解的过程;读,是继承的开端;读,是写作的基础。
传统的文章教学,重视读的做法是有其合理性的。
没有读的基础,汉语文的摩天大厦就无法修建。
但是,语文独立设科以后,语文教学基本上都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只重传道、解惑、学例文,却忽视了另一方面:学生要在大量阅读和写作等语文实践活动中才能积累知识、感悟人生、认识社会。
事实上,不管教师多么高明,讲述多么生动,仅凭一本薄薄的教材、屈指可数的几个单元,是不可能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化、社会生活、人文历史等知识的。
语文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是由基础知识与认识、思想、情感等有机组合的结果。
没有大量具有丰富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语文读物的熏陶,没有生活和社会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只靠几篇样板文章的学习,是培养不出语文能力的。
古代语文教育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写。
隋唐兴起科举之后,考试主要凭写文章论成败,语文教育中的写就成了重点之重点,读就成了为写服务的附庸。
古代的写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练习写字,二是练习写文章。
就汉字的字形和字义来说,都只有通过反复书写才能增强识记和理解,也只有书写流畅,才能思维运动与手书运动同步,适应作文的需要。
因此古代语文教育十分重视字的书写,也因此产生了无数的优秀书法家。
今天,社会已经进入了电脑时代,有人就认为,汉字认识就行,没有必要练习写字了。
从“语言建构与运用”管窥语文教育的规律
倪佳敏
【期刊名称】《东南传播》
【年(卷),期】2018(0)10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为实现思维品质提升与审美鉴赏能力及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具有基础作用,其重要地位须特别加以关注。
本文探讨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经验探究语文教育的规律。
【总页数】2页(P134-135)
【关键词】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学习规律
【作者】倪佳敏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启示——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小学英语语言环境 [J], 王英英
2.按照“美的规律”精心建构“语文教育美学”——杨道麟博士《语文教育美学研究》序 [J], 曾祥芹
3.建构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课程教学体系--2012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
五 [J], 荣维东
4.以绘本教学构筑语言建构与运用大厦——浅谈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低年级语文教学新探索 [J], 林靖谊
5.让巧妙评价燃起“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激情——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阅读教学评价 [J], 苏清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