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05.42 KB
- 文档页数:2
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孙华风,宋彩云,柳贵芳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山东聊城252000[摘要]目的分析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影响。
方法选取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3—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
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药物+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BPRS各因子评分、NOSIE各因素评分、BPRS和NOSIE总分。
结果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BPRS各因子评分、NOSIE各因素评分、BPRS和NOSIE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3.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0,P> 0.05)。
结论临床中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能够促使患者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治疗和治疗依从性,改善病情。
[关键词]支持性团体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2)10(b)-0078-05Clinical Effects and Quality of Life Impact of Supportive Group Psych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SUN Huafeng, SONG Caiyun, LIU Guifang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Liaoche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Liao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5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upportive group psych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its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62 cases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dmitted to Liaoche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from March to Nov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31 cases in each group by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method. Drug treatment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drug + supportive group psychotherapy was given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treatment compliance, BPRS scores of each factor, NOSIE scores of each factor, and total BPRS and NOSI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score, quality of life score, BPRS each factor score, NOSIE each factor score, BPRS and NOSIE total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 was 96.77% higher than 83.87%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660, P> 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supportive group psycho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for schizophrenia patients in clinical settings can improve patients´ poor psychological status, improve life treatment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improve their condition.[Key words] Supportive group psychotherapy; 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Psychological status; Treatment compliance2002年WTO公布我国所有疾病负担中精神类疾病居于首位,社会需要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精神卫生[1]。
精神疾障患者-团体心理治疗摘要精神疾障患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是社会上常见且日益增加的群体。
心理治疗是精神疾障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团体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疾障患者中的应用,包括其定义、原理、技术和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1. 引言精神疾障患者的心理困扰常常伴随着社交障碍、自我认同问题以及情绪和认知障碍等。
因此,作为一种集体性的心理治疗方法,团体心理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为精神疾障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效果。
2. 团体心理治疗的定义团体心理治疗是指将多名精神疾障患者组织在一起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
通常由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担任团体的主持者,通过有效的治疗技术和方法,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促进患者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研究。
3. 团体心理治疗的原理团体心理治疗依托于以下三个主要原理:3.1 共同性原理精神疾障患者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而团体心理治疗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环境,让患者们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并与其他人分享类似的问题和经历。
这种共同性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3.2 互动原理团体中的成员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支持,通过分享彼此的痛苦和愉悦,建立起相互帮助和支持的关系。
互动作为治疗过程的核心,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情感连接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社交和情绪困扰。
3.3 模范研究原理团体中的成员不仅可以从治疗师身上研究,还可以从其他成员身上研究。
通过观察和模仿其他成员的良好模式和行为,精神疾障患者可以获得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促使他们对自身的认知和行为产生积极的改变。
4. 团体心理治疗的技术团体心理治疗中运用了多种技术和方法,其中常见的一些包括:4.1 互动和分享成员之间通过互动和分享彼此的感受、经历和观点,增进相互了解和深入交流。
治疗师鼓励成员之间的积极互动,以促进治疗的进展。
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作用一、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
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
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初期的患者经过科学合理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二、主要表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个体之间症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病期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症状。
(一)临床表现(1)感知觉障碍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是以思维联想过程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包括思维联想活动过程(量、速度及形式)、思维联想连贯性及逻辑性等方面的障碍。
妄想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思维内容障碍。
最常出现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统妄想等。
据估计,高达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监视、被排斥、担心被投药或被谋杀等,在妄想影响下患者会做出防御或攻击性行为,此外,被动体验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较为突出,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产生影响。
(3)情感障碍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4)意志和行为障碍多数患者的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离群独处,行为被动,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减退,不关心前途,对将来没有明确打算,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计划和打算,但很少执行。
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总结护理对策。
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1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的212例精神病例。
制作用药依从性调查表格,由3~4名有过专业训练的护士填写问卷表格,仔细观察记录1个月以后患者的用药情况,持续观察6周。
结果:一般性资料里面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已婚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好;社会学资料里服药次数较少和剂量较低等因素利于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
结论: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当前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依然比较差。
针对目前状态及时开展必要的护理举措以综合干预提高服药依从性势在必行。
标签:精神病;依从性;护理对策精神障碍所引起的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根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4千万精神疾病患者。
合理定时去应用药物治疗是精神疾病的重要保障,对患者的痊愈起关键作用。
而且精神病患者经常因为用药依从性差,增大了病情复发的危险[1]。
因此良好的用药依从性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此研究收集212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2 方法制作用药依从性调查表格,具体调查的项目如下:(1)一般性资料。
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和婚姻状态。
(2)社会学调查。
护士及患者关系、家庭因素、经济收入概况。
(3)药物应用资料。
用药次数和用药剂量等等。
由3~4名经过专业训练的护士填写问卷表格,仔细观察记录用药1个月后患者的情况,持续观察6周[2]。
1.3 疗效评判标准服药依从性评定:根据患者1周内拒绝服药情况,比如是否拒绝服药和拒绝服药次数来划分:(1)每次都主动、按时服药者为完全依从;(2)1周内拒绝服药不大于4次者为部分依从;(3)拒绝服药大于4次者为不依从[3]。
1.4 统计学处理2 结果3 讨论3.1 服药依从性较差的原因(1)患者本身因素。
依从性和患者治疗态度紧密相关,但是治疗途中此态度可改变。
同时研究表明患者在治疗之后对药物功效的负面观点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都可以增高服药不依从性[4]。
精神科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摘要:综述精神科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研究现状,总结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提高精神科病人服药依从性提供依据。
关键词:精神科;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评价;护理服药依从性是影响精神病病人疗效及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1],随着新药的研发及治疗手段的提升[2],并通过病人教育、团体治疗、家庭治疗等多种干预手段[3]来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但服药依从性的水平仍然很低[4],不依从率约为50%[5].低依从率往往会引起暴力[6]、自伤、自杀[7]等一系列继发事件,因此服药依从性问题也是精神科治疗及护理的一大主要难题。
本文通过对精神科病人服药依从性地研究现状进行复习,总结了服药依从性地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高精神科病人服药依从性提供依据。
1服药依从性概念及研究现状1.1概念笔者参阅的英文文献中对于依从性的翻译有“compliance”“adherence”和“concordance”.这3个概念虽然大致意思相同,但是也有一些本质区别。
“compliance”是指病人按医生处方服药的程度;“ad-herence”是指病人理解并执行诊疗决策的程度;“con-cordance”是指病人与医生共同商讨和执行诊疗决策的程度,包含了医患合作关系。
其中“compliance”和“adherence”因其描述问题的客观性被大多数学者所采用[8].中文文献中对服药依从性的定义基本一致,“病人的服药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得到广泛认同[4].1.2服药依从性分类根据病人服药依从程度将服药依从性分类,沿用最多的分类方法有Demyttenaere(1997)[9]、Kemp,David和Hayward (1996)[10]以及Freudenreich和Tranulis (2009)[11]的分类。
Demyt-tenaere(1997)将服药依从性分为“好”(75% ~100%)、“中等”(25%~74%)和“差”(0%~24%),超出医嘱服药为过度依从。
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及SAS、SDS评分影响评价发布时间:2021-06-07T08:12:16.4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4月4期作者:马睿冰[导读]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及SAS、SDS评分影响评价。
方法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院治疗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4例。
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1个月SAS和SDS评分。
结果实施后,参照组依然比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高,差异大(P<0.05)。
马睿冰黑龙江省海伦精神病人疗养院 152300【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及SAS、SDS评分影响评价。
方法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院治疗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4例。
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1个月SAS和SDS评分。
结果实施后,参照组依然比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高,差异大(P<0.05)。
结论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内心压抑感,帮助患者调整好心态,减少SDS等对患者的影响,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心理护理;精神分裂症;SAS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SAS and SDS scores.Methods 68 schizophrenic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1 month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reference group were stil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reduce patients' inner depression,help patients adjust their mentality,reduce the impact of SDS on patients,and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schizophrenia;SAS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世界较复杂,内心脆弱、敏感,经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SAS评分等长期居高【1】。
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精神疾病的成因复杂多样,目前较为广泛认可的是精神疾病是由生理原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所以除了针对生理原因的药物治疗之外,针对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心理治疗也十分重要,对于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的恢复,团体心理治疗比个体治疗更具有优势。
国内近几年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团体心理治疗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于国内不同类型的团体心理治疗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着重分析不同类型团体心理治疗在不同精神疾病康复中的作用,为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心理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一、团体心理治疗及其类型(一)团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开始于1905年,最早是由Pratt开办了一个指导治疗肺结核患者康复的团体培训班,他发现患者的精神状态对疾病有影响,之后一段时间团体心理治疗逐渐在国外发展起来,并在不同领域得以应用。
国内对于团体心理研究较早的是樊富珉教授,并将团体心理治疗定义为是为了某些共同的目的将多个当事人集中起来加以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1]Alonso 和 Swiller[2]指出团体心理治疗有效的四个因素分别是:成员人格两难的矛盾部分、现实中不能分享的秘密、能够感受到支持而且看到成员之间共同的部分、基本的自我功能。
Irvin D.Yalom[3]基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总结出团体心理治疗的11个“疗效因子”并证实了团体心理治疗的有效性。
在团体心理治疗的应用之中,精神疾病患者当中的应用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已有研究证明,团体心理治疗在各类患者中均证明有效。
(二)团体心理的类型在文献搜索过程中发现,在国内精神疾病患者的团体心理治疗研究当中,运用最多的是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该治疗方式以一定的目标为向导,团体成员相对同质,有其固定的时间和模式。
国内以Irvin D.Yalom[3]和樊富珉[4]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为基础,将心理治疗分为准备、初创、过度、工作和结束五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