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典电影鉴赏:八部半(影评)
- 格式:docx
- 大小:27.40 KB
- 文档页数:4
一、作业题:蒙太奇理论、长镜头理论、影评、(法、德、意)电影概述、港台地区电影史概述。
1、蒙太奇理论:1)概念:镜头的剪辑与组合2)作用:叙事、创造新时空、创造新含义、创造节奏、表现情绪与情感。
3)分类:叙事蒙太奇;艺术蒙太奇;蒙太奇思维。
4)发展:单镜头(卢米埃尔兄弟)—叙事(鲍特)—交叉(格里菲斯)—苏联蒙太奇学派—电视编辑—数字化编辑2、长镜头理论:一种写实主义理论。
代表人物:电影理论家与影评家安德烈·巴赞和德国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主要表现在:1)电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2)场面调度(镜头内的蒙太奇)。
3、专业影评模板:1)反响;2)主题思想;3)风格特点;4)叙事结构;5)视听语言:视觉(造型、光影、构图、色彩),听觉(语言、音响、音乐),声画关系;6)制作人员;7)商业与艺术;8)片名,片尾等;9)细节;10)反面。
对于前几个方面给大家一个例子:《这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影评。
反响:经典获奖影片。
主题思想:人类永恒,战争对个人的影响,有由个人映射战争。
风格特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戏剧性差,散文性强。
叙事结构:顺叙式,中间穿插倒叙和插叙。
4、(法、德、意)电影概述、港台地区电影史概述。
关于这类题,如果考到,答题思路:以时间为线索,每个阶段的特点,电影运动,著名导演及代表作简要说明即可。
如果实在不会,可以根据自己平时观影经验结合上课印象按自己的理解或个人观点分析一下该国的影视特点,但是一定要写,不要空白交卷,主要是为了尽量给分数,避免挂科。
法国电影史简述:(1)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放映其摄制的最早一批电影短片《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到站》《婴儿午餐》,标志电影的诞生。
(2)一战后—1928年,在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冲击下,出现电影革新运动,先锋派电影思潮:表现主义、印象主义、狭义先锋派。
(3)20年代,“印象派”,特点: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创造氛围,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的重要角色,追求造型美、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经典欧洲电影观后有感学生对欧洲电影实在了解甚少,从上电影发展史这门课后才有一点了解。
以前不是很喜欢看欧洲电影,因为很难懂。
可是这几周听了老师的一些讲解,看了几部片子之后,感觉蛮不错,每部片子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背景,都有其特殊的社会文化或家庭的特殊影响,老师带我们看的这几部片子同样很难懂,这四部欧洲影片中只有《铁皮鼓》看完第一遍之后有点头绪,当然这也是这四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看的一部。
其他几个都是在课堂上看了一遍,然后课下查查百度百科,豆瓣影评,再看一遍才弄清楚电影的基本内容。
以下便是学生看着几部电影的感受。
幸亏在看《野草莓》这部电影之前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一些要点,影片刚开始时,就渲染了一种阴暗孤独的氛围。
整部影片都围绕着伊萨克.伯雷心理变化发展,影片在现实,梦境和回忆中铺陈开来,而这些回忆和梦境,无不衬托出这个行将朽木,生命即将逝去的老人对死亡的恐惧,对自己一生孤独冷漠对周围亲人的漠视的审判,纵然一心习医的伊萨克成绩显赫,但他的内心世界是荒凉的。
孤独则使他不时遥望向一幕幕少年往事,父母的严厉与冷漠烙印般打在他身上,初恋情人莎拉的决然离去驱走了他心头仅存的温情,从此人生就是情感的荒漠。
甚至这种情感的缺失让他的儿子也失去了爱的意愿,面临一样的甚至更严重的心理障碍,从小便开始在冷漠的环境下成长的他已无法忍受拥有自己的孩子。
几十年的婚姻生活在伊萨克的回忆里也几乎是空洞一片,仅剩下桌上摆放的爱人的遗像。
黑白的冷色基调将荒凉、神秘、阴冷一一凸现出来,心灵之间的隔阂由此显得深邃不可捉摸,犹如洒向林间的清辉,带给人寒冷彻骨的喟叹。
从影片刚开始的梦境中步步滴答的时钟就像他为时不多的生命一样,棺木中伊萨克紧紧抓住伊萨克的手,可见他对现实的留恋和对生命即将逝去的恐惧。
他是想改变的,他在最后的日子里努力让自己身边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女仆感受到他的温热。
可是此时此刻,这一切都太难太难。
仅仅是途中搭载的三个热情率真的年轻人接受了他的好意,并给予了他热情的回赠。
十部在影史上有重要意义的电影《工厂大门》(Workers Leaving the Lumiere Factory)是世界上的第一部电影,由卢米埃兄弟拍摄于1895年。
和标题一样,这部电影的内容是工人下班后离开工厂,只有47秒钟。
由于是电影首次问世,虽然内容简陋,但人们看过之后还是相当惊讶。
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和导演们都希望能够在电影中加入越来越多的东西。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导演们已经可以在电影中完成当时看起来不可能的特技。
比如,在2013年的影片《地心引力》(Gravity)中,导演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on)使用了不断移动的画面,让观众们产生一种身处外太空的感觉。
为了拍好这些镜头,演员们被绑在保护带上,四周的巨大LED灯板不断旋转,制造出旋转的光影。
最后拍出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乱撞的真实效果。
从工人离开工厂,到宇航员在太空中旋转,中间间隔了无数的工程师、发明家、摄影师、导演、编剧以及演员。
下面为大家总结十部在影史上有重要意义的电影。
10.《战舰波将金号》(Battleship Potemkin,1925年)无声电影《战舰波将金号》讲述的是1905年俄国水手对抗沙皇残暴统治的故事。
这部电影本来是一部政治宣传片,结果精良的制作超越了之前所有的剧情类电影。
故事被分五个部分,其中《敖德萨阶梯》是最值得一提的,在电影人,学者眼里是电影剪辑的一次突破。
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y Eisenstein)是第一批使用蒙太奇手法的导演,他充分的表现出了沙皇军队入侵小镇的血腥场面,以及小镇居民的悲惨命运。
《战舰波将金号》在多个国家被禁,讽刺的是,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也禁止放映《战舰波将金号》。
斯大林害怕这部电影会煽动人们起来推翻他镇压性的统治。
9.《将军号》(The General,1926年)你在《谍影重重》(The Bourne Identity)和《虎胆龙威》(Die Hard)里面看够了各种精彩的动作场面,但在马特·达蒙(Matt Damon)和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之前,《将军号》的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才算得上是动作片的教父级别人物。
影片《八部半》中女人影像的精神分析作者:胡红草来源:《今传媒》2011年第07期摘要:文章将从精神分析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透过一个个女人的表象,旨在探讨古依多(费里尼)内心困顿的深层原因,以及这种困顿与他幼年记忆的关系。
每个人都有潜在于内心的情结,只有正确面对和看待它,才能找到合适的释放途径和方法。
这也是我们能从影片中得到的最可贵的财富。
俄狄浦斯情结始终是贯穿费里尼电影中的主线,主人公内心的渴望和焦虑与对母亲的潜意识态度不可分离。
行文分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则按照先理论介绍、后影像分析的逻辑结构进行。
关键词:女人;潜意识;俄狄浦斯情结;阿尼玛投影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083-02每个女人,都是一个未知的星球。
——弗德里克•费里尼费里尼用胶片语言,娓娓诉说着男性的幻想,在他的影片中有纯洁善良的女神,有风骚诱人的情妇,有神经紧张的妻子,有丰乳肥臀的妓女......精神分析学认为,男人对女人的刻画源于潜意识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因此母亲这一意向是费里尼电影中的永恒主题。
《八部半》是一部自传性色彩浓郁的影片,它在梦与梦的交汇中,在双重镜像的结构中,在男人与女人的擦肩而过中,叙述了一部悬而未决的影片,探索了一个成年导演人生困惑的幼年动机。
这个导演是古依多,也是费里尼。
本文将从精神分析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透过一个个女人的表象,旨在探讨古依多(费里尼)内心困顿的深层原因。
一、萨拉吉娜与卡拉妓女萨拉吉娜是年幼的古依多的性启蒙者,情妇卡拉是成年古依多的性对象,看似没有关系的两者,却在一个梦中被联系了起来。
这种潜意识的“捆绑”,恰恰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纠结的根源。
(一)梦与潜意识尼采很早就指出:“梦才是人类最内在的本质,是所有人共同的深层基础”。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肯定尼采观点的同时,又提出:做梦就是向做梦者最早期的童年和幼年情景的倒退,是潜意识进入意识领域的发泄。
为了您更好的参与教学内容,建议您使用更快速的浏览器。
点击下载更新为了更好的参与教学内容,请您务必使用chrome 31+或firefox 32+浏览器华北理工大学帮助客服陈家馨进入空间退出登录x最新消息查看全部消息功能导航首页统计资料作业考试讨论影视鉴赏陈旭光课程评价返回《影视鉴赏》期末考试姓名:陈家馨班级:默认班级成绩:88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 分)1塑造了城市普通市民的形象的演员是()。
A、葛优B、梁天C、张国立D、都包括我的答案:A 2以下是冯小刚导演的作品是()。
A、《唐山大地震》B、《红高粱》C、《黄土地》D、《有话好好说》我的答案:A 3下面哪一项不是电影与文学的本质差异:()A、媒介B、接受C、语言D、形象我的答案:C 4诗、歌、舞三位一体,这是()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A、大众文化B、原始艺术C、精英文化D、仪式文化我的答案:A 5“电影摄影与自来水笔”出于哪位著名导演:()A、詹姆斯·卡梅隆B、史蒂文·斯皮尔伯格C、阿斯特吕克D、乔治·卢卡斯我的答案:C 6影评人路易·德吕克是哪个国家的:()A、法国B、意大利C、英国D、美国我的答案:A 7《李献计历险记》改编自()。
A、网络漫画B、网络小说C、电视剧D、都不对我的答案:B 8电影《一个和八个》中“一个”指的是哪个阶层的人物:()A、知识分子B、武士C、农民D、工人我的答案:A 9《非常夏日》是第()代导演的作品。
A、6 B、5 C、4 D、3 我的答案:B 10下面哪一部电影不具有现实主义电影美学:()A、《红色沙漠》B、《野草莓》D、《天生杀人狂》我的答案:D 11模仿《党同伐异》电影的分段叙述法的电影不包括A、《重庆森林》B、《一个国家的诞生》C、《罗生门》D、《通天塔》我的答案:B 12张艺谋是中国第几代导演的代表人物:()A、第二代B、第三代C、第四代D、第五代我的答案:D 13提出“人天然有理性冲动、感性冲动、游戏冲动”的是哪位诗人:()A、歌德B、但丁C、培根D、席勒我的答案:D 14“一个画面首先应该是对眼睛的一个节日”是下面哪一位的观点:()A、荣格B、德拉克罗瓦D、库布里克我的答案:B 15“游戏冲动说”是下面哪一位提出的:()A、马尔库塞B、马克思C、席勒D、巴赞我的答案:C 16蔚蓝色文明是跟()比较接近的。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男,生于1940年3月16日,意大利星座:双鱼座更多译名:宾纳杜·贝托鲁奇、伯纳多·伯图鲁奇生平:意大利导演,从小生活在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
1961年跨足影坛,最初担任帕索里尼的副导演。
1964年的《革命之前》显露出才华,1972年的《巴黎最后的探戈》将他推到国际舞台。
作品以史诗的宏大气魄以及强烈的阶级分析内涵而著称,并将情色内容升华到相当的艺术高度。
贝纳多·贝托鲁奇于1940年3月16日出生于意大利的帕尔马。
早在24岁时,他便导演了轰动一时的影片《革命前夕Before the Revolution》1964,并因之而奠定了他的事业基础。
贝特鲁奇擅于把富有家庭气息的浪漫情节和内蕴的心理批判作为表现的核心,并结合一些政治、社会内涵,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
1968年,由他执导的影片《同伴Partner》就颇具当时兴起的新浪潮电影的特质。
此后,他在影片中开始探索那些具有心理困惑的人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深厚魅力并在《蜘蛛的计划The Spider's Stratagem》1970 一片中首获成功。
1971年,贝特鲁奇导演了影片《The Conformist》。
在该中,他表达了跳舞是一种暗喻的创作主旨。
两年后,在其导演的《巴黎的最后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1973 中他又再度表露了这种创作思想。
1977年,贝特鲁奇更是以大手笔制作了颇具史诗气息的《1990》。
该片讲述了两个出生背景不同的男人在世纪交替的45年间的友情与斗争,并以此折射出了广阔的社会内容和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获得了评论界的交口称赞。
不久,贝特鲁奇又拍摄了《Luan》(1979)一片,口碑不菲。
进入80年代,贝特鲁奇更是佳作迭出。
先是1981年导演了《一个荒唐男人的悲剧Tragedy of a Ridiculous Man》,该片讲述了一个父亲寻找亲生儿子的曲折经历,影片以其内含的深遂思想广受好评。
电影史中那些印象深刻的镜头原标题:电影史上⾄今⽆法超越的20个拍摄⼿法!时间是考验经典的最好⽅法,那些能经得住时间考验,沉淀⾄今仍能为⼈所牢记的佳⽚都成为当之⽆愧的影史经典。
为此,我们将影评⼈评出的影史20佳⽚罗列如下,并作经典拍摄⼿法总结,让我们⼀起重温那些经典佳作。
1.《迷魂记》(1958)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迷魂记》是希区柯克最重要的作品之⼀,但未必是他最好的电影。
警官斯⾼蒂因执⾏任务得了恐⾼症,于是转⾏私家侦探跟踪好友妻⼦马伦,并由此引出⼀个悬念重重的罪案故事。
本⽚的地位是逐渐得到确⽴的。
有评论将本⽚称作隐晦的希区柯克⾃传,以幻想替代现实,再借寻找爱情来宣泄⼼中的压抑。
从技术上来说,以变焦和移动镜头营造眩晕感的拍摄⽅法让希区柯克将其观点以形象化的⽅式有效传递给观众。
2.《公民凯恩》(1941)导演: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是奥逊·威尔斯最具知名度的代表作,也是各⼤影史排⾏榜前三甲必备⽚⽬。
26岁的奥逊·威尔斯以这样⼀部影⽚奠定了⾃⼰在影史中的地位,并向世⼈证明他的天才。
影⽚以纽约报业⼤亨威廉·朗道尔夫·赫斯特为原型,以⾮线性的、抽丝剥茧式的叙事将主⼈公的⼀⽣还原给观众。
影⽚的景深镜头、低⾓度摄影、蒙太奇的使⽤在当时都是超前式的,⽽如拼图⼀般的叙事形式在当时同样⾮常少见,这是⼀部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常具有现代性及⾥程碑意义的重要影⽚。
3.《东京物语》(1953)导演:⼩津安⼆郎《东京物语》讲述平⼭周吉⽼夫妇前往东京探望⾃⼰的⼦⼥,由此引发的⼀段故事。
⽚中并没有什么奇观式的影像或是惊⼼动魄的情节,有的只有平平淡淡的简单⽣活。
⼩津安⼆郎的影⽚都是以⼀种平和的态度去观察周遭的⽣活,不是批判或是反对,只是观察,并从中渗出导演的⼈⽣态度。
就像罗杰·伊伯特在《伟⼤的电影》所说:“每⼀个热爱电影的⼈最终都会抵达⼩津安⼆郎的视界,从⽽领会到电影的本质并⾮运动,⽽是运动与静⽌之间的抉择。
《八部半》:精神现实的电影语言摘要:被认为是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导演之一费德里科·费里尼有着60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成就高峰,在其拍摄完七部电影之后,《八部半》随之问世。
在《八部半》这部电影中,费里尼导演通过出色的电影语言不止讲述了一个导演灵感枯竭不停寻找创作灵感但是被身边的人不停的打断的故事,其最根本是在关注全体人类以及个体的精神现实,并有意引领个体的自我关注从而获得救赎。
本文将从结构、多个角度结合电影时空观念对《八部半》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精神现实费里尼《八部半》早期的费里尼作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编剧之一也继承了一些追求明显的社会性和真实性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传统,而他后来所做的探索则与新现实主义的导演们完全不同。
如果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主要是利用电影造型手段、利用外部动作直接诉诸观众的视觉,那么,费里尼的电影不仅通过外部事件吸引观众来产生共鸣,而且还通过更复杂、更巧妙的手法来激发观众的内在感性联想,并诉诸于观众的生话经验、思想意识和情绪结构。
一、电影结构《八部半》有着非常丰富紧密的结构,虽结合了虚幻与现实,并在虚幻中寻找现实,又在现实中融入虚幻,仍然有把这些部分的穿插与融合所呈现出的结构处理得十分恰当。
在这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剧作结构上,离不开“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模式。
通过主线,主角已经在有心理问题的情况下,同时周围人给予他极大的压力,因此导致了最后导演躲进桌子底下,枪声响起,加上了11个长短不等的多种不同意识层次,包括往事回忆、梦境、幻觉、联想等,辅助主人公下意识的冲突,揭示他在现实环境下真实的心灵深处感应,再同时这些含有不同的意识层次的又通过引发它们的心理动机融入主角在现实中人生经历的表现,互相影响,从而完善整体的人的精神现实表达。
二、意识流与人类精神危机费里尼以运用意识流著称,其特点是强调直觉。
他认为,在人的意识中直觉最重要。
没有直觉认识也就没有逻辑认识;没有逻辑认识却照样有直觉认识。
八部半观后感《八部半》是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一部经典电影,于1963年上映。
这部电影被公认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电影典范。
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人文思考所震撼。
以下将从影片的艺术特点、主题以及我个人的观后感三方面展开。
首先,我要强调《八部半》的独特艺术特点对于电影的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
费里尼以其独特的故事叙述方式、电影语言和摄影手法,赋予了这部电影令人难以忘怀的视觉效果。
影片中的黑白电影与彩色电影的转换、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跳转、梦境与现实的交错等手法,给观众带来了一种非凡的观影体验。
电影中的镜头运用精湛,镜头的切换、视角的变化以及对细节的把握都恰到好处,给人带来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些独特的艺术手法为这部电影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和魔幻感,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如同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其次,本片的主题被认为是导演费里尼通过主角格拉基的视角,对自身的创作困境和人生迷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格拉基是一位备受期待的导演,但他却陷入了一个创作瓶颈,无法推动自己的电影项目。
电影中展现了导演的压力、追求完美的渴望以及对艺术的无尽热爱。
片中的角色和情节有着强烈的自传色彩,费里尼借助影片表达了自己对于电影创作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种种迷惘。
同时,导演还通过角色的梦境与回忆,以及对过去和未来的反思,探讨了艺术与现实、梦幻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这种对艺术与生活交融的探索,使得这部电影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
观看《八部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电影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这部电影对于创作困境和人生困惑的描绘非常深刻,触动了我对于自我探索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影片中充满了各种角色的迷茫和追寻,在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让我意识到在现实世界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惑和迷茫,而我们需要不断去思考、探索,才能最终找到真正意义的生活和创作。
其次,我被影片中的艺术表达所震撼。
影视鉴赏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A. 《霸王别姬》B. 《英雄》C. 《让子弹飞》D. 《红高粱》A. 刘德华B. 梁朝伟C. 黄秋生D. 曾志伟A. 《平凡的世界》B. 《白鹿原》C. 《大江大河》D. 《激荡三十年》A. 侯孝贤B. 李安C. 杨德昌D. 王家卫A. 《寄生虫》B. 《小偷家族》C. 《燃烧》D. 《江湖儿女》A. 台湾电影金马奖B. 香港电影金像奖C. 中国电影金鸡奖A. 《人民的名义》B. 《破冰行动》C. 《湄公河行动》D. 《巡回检察组》A. 陈凯歌B. 张艺谋C. 田壮壮A. 《大闹天宫》B. 《哪吒之魔童降世》C. 《白蛇:缘起》D. 《风起苍岚》A. 徐峥B. 王传君C. 周一围D. 谭卓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____》是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代表作,被誉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2. 电视剧《__________》以真实案件为背景,讲述了一群缉毒警察与毒贩斗智斗勇的故事。
3. 伊朗电影《__________》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为了帮妹妹买鞋子,历经艰辛的故事。
4. 中国电影《__________》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展现了我国军民英勇抗敌的精神风貌。
5. 美国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__________》是一部关于二战时期的经典战争片。
6. 电视剧《__________》改编自路遥同名小说,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生活的变迁。
7. 《__________》是日本导演宫崎骏的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少女成长的故事。
8. 美国电影《__________》讲述了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的一生。
9. 电视剧《__________》以清朝末年为背景,讲述了宫廷斗争和爱恨情仇的故事。
10. 《__________》是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执导的一部动作科幻电影,讲述了未来世界的故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电影《阿甘正传》的主题思想。
影片《八部半》视听语言分析影片《八部半》的摄影机运动十分符合这样一个规律:电影摄影机的运动是创造含义的。
这是电影摄影教材中必定讨论的一个概念,这是电影语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表现手段,不存在什么时兴不时兴的问题。
在开场的疗养院那个段落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个摄影机横移的运动,而且是一个纵深景。
它跟着远景树林中的几个游人慢慢地从左向右走着,然后摄影机经过前景上的一群中年妇女,在她们的后面又是远景中的一个中年女人在慢慢地走看,然后又经过前景一个老头手里拿着一杯水,转过身来,朝同一方向走去,一个没有睁开眼睛的妇女把水按去,摄影机没有停下来,就在那妇女坐的高背凳子后面走出一个神职人员,注意,这时在那神职人员的后面,有一批修女结队从纵深起来,当露天乐队的指挥出现以后,镜头切,接下来是那批修女从近景,背对镜头向纵深走去。
后面的镜头较短,但是在运动方向和光上都十分匹配,所以很多观众往往看成是一个镜头下来的。
就这样在这几个横移镜头里,一远一近(远的有几十米以外的路人,近的有一个老人的手的大特写),一远一近,把来到这个疗养所求圣水治病的各色人物一览无余。
我们一般把这称做“舞蹈动作”,因为这些动作都是象芭蕾舞那样精心设计的。
日本著名导演沟口健二也非常善于运用这样的舞蹈动作。
跟着镜头中的一个人来移动摄影机,然后接着又跟另外一个人的运动,这种手法在欧洲影片中是常见的,但是费里尼却用它来创造丰富的含义。
同样,当吉多回到他的整个摄制组落脚的旅馆时,他从背景上的大门走进来,他的副导演从左下入画迎上去和他谈事,稍后,画外一个人跟他打招呼,接着从右侧入画,他是天主教派来审查他的剧本的那个代表,吉多从左边走过来,当他们接触的时候,那代表就从后面绕到了吉多的左侧,两人继续往右慢慢的走,他们说了没有几句话,被纳入镜头背景的美工师走上前来,挽着吉多的手臂,拉他到一边商量事情,这时画左外又有人和他打招呼,吉多马上堆起笑脸迎上去,女明星的经纪人从右入画,做手势向他介绍右边画外的女明星。
《时代》史上100部最佳影片2005年,美国权威性的《时代》杂志评选出了世界电影历史上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其中总共有四部中国影片入围———《霸王别姬》、《重庆森林》、《醉拳2》以及《侠女》。
这些影片同《星球大战》等世界经典影片并列进入了百大影片行列,足以令中国电影人为之骄傲。
这份名单是由《时代》杂志的两名德高望重的影评专家———理查德·希克和理查德·科利斯负责评出的。
由于是评选世界上最伟大的100部影片,因此包括世界各地的经典影片纷纷入围。
好莱坞经典影片如《星球大战》、《教父》、《辛德勒的名单》等,日本导演黑泽明的《大镖客》、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八部半》都榜上有名。
此次评选是综合了包括北美和欧洲乃至亚洲的数十位影评人共同参与评选的。
对于此次评选,理查德·希克表示:“每一次评选百大影片都会有不同的意见,不过我们也不指望每一个喜欢电影的人都同意这个排名。
只要大家找到喜欢的电影,我们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1.《阿吉尔,上帝的愤怒》Aguirre: the Wrath of God(西德/秘鲁/墨西哥),19722.《阿普的世界》The Apu Trilogy(印度),1955, 1956, 19593.《春闺风月》The Awful Truth(美国),19374.《娃娃脸》Baby Face(美国),19335.《法外之徒》Bande apart(法国),19646.《乱世儿女》Barry Lyndon(英),19757.《柏林亚历山大广场》Berlin Alexanderplatz(意大利/西德),19808.《银翼杀手》Blade Runner(美国),19829.《雌雄大盗》Bonnie and Clyde(美国),196710.《蜘蛛女之吻》Kiss of the Spider Woman(巴西/美国),198511.《科学怪人的新娘》Bride of Frankenstein(美国),193512.《茶花女》Camille(美国),193613.《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美国),194214.《谜中谜》Charade(美国),196315.《天堂的孩子们》Children of Paradise(法国),194516.《唐人街》Chinatown(美国),197417.《重庆森林》Chungking Express(中国香港),199418.《公民凯恩》Citizen Kane(美国),194119.《城市之光》City Lights(美国),193120.《上帝之城》City of God(巴西/法国/美国),200221.《严密监视的列车》Closely Watched Trains(捷克斯洛伐克),196622.《兰基先生的罪行》The Crime of Monsieur Lange(法国),193623.《群众》The Crowd(美国),192824.《日以作夜》Day for Night(法国/意大利),197325.《十诫》The Decalogue(波兰),198926.《绕道》Detour(美国),194527.《中产阶级的审慎魅力》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法国/意大利/西班牙),197228.《孔雀夫人》Dodsworth(美国),193629.《双重保险》Double Indemnity(美国),194430.《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英国),196431.《醉拳II》Drunken Master II(中国香港),199432.《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美国),198233.《八部半》8 1/2(法国/意大利),196334.《四百击》The 400 Blows(法国),195935.《霸王别姬》Farewell My Concubine(中国/香港),199336.《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美国),200337.《苍蝇》The Fly(美国),198638.《教父ⅠⅡ》The Godfather, Parts I and II(美国),1972, 197439.《黄金三镖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美国),196640.《好家伙》Goodfellas(美国),199041.《一夜狂欢》A Hard Day's Night(英国),196442.《女友礼拜五》His Girl Friday(美国),194043.《生之欲》Ikiru(日本),195244.《孤独地方》In A Lonely Place(美国),195045.《天外魔花》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美国),195646.《礼物》It's A Gift(美国),193447.《风云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美国),194648.《坎大哈》Kandahar(伊朗/法国),200149.《仁心与冠冕》Kind Hearts and Coronets(英国),194950.《金刚》King Kong(美国),193351.《淑女伊芙》The Lady Eve(美国),194152.《最后命令》The Last Command(美国),192853.《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英国),196254.《莱奥洛》Léolo(法国/加拿大),199255.《魔戒三部曲》The Lord of the Rings(新西兰/美国),2001-200356.《持摄影机的人》The Man With a Camera(苏联),192957.《谍网迷魂》The Manchurian Candidate(美国),196258.《青春乐》Meet Me in St. Louis(美国),194459.《大都会》Metropolis(德国),192760.《黑帮龙虎斗》Miller's Crossing(美国),199061.《我的美国舅舅》Mon oncle d'Amérique(法国),198062.《穆谢特》Mouchette(法国),196763.《Nayakan》Nayakan(印度),198764.《情迷冰美人》Ninotchka(美国),193965.《美人计》Notorious(美国),194666.《奥林匹亚》Olympia, Parts 1 and 2(德国),193867.《码头风云》On the Waterfront(美国),195468.《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意大利/美国),196869.《漩涡之外》Out of the Past(美国),194770.《假面》Persona(瑞典),196671.《木偶奇遇记》Pinocchio(美国),194072.《惊魂记》Psycho(美国),196073.《低俗小说》Pulp Fiction(美国),199474.《开罗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美国),198575.《诗人悲歌》Pyaasa(印度),195776.《愤怒的公牛》Raging Bull(美国),198077.《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美国),199378.《搜索者》The Searchers(美国),195679.《福尔摩斯二世》Sherlock, Jr.(美国),192480.《街角的商店》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美国),194081.《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美国),195282.《奇探心魔》The Singing Detective(美国),198683.《夏夜的微笑》Smiles of a Summer Night(瑞典),195584.《热情似火》Some Like It Hot(美国),195985.《星球大战》Star Wars(美国),197786.《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美国),195187.《日出》Sunrise(美国),192788.《成功的滋味》Sweet Smell of Success(美国),195789.《欢乐时光》Swing Time(美国),193690.《对她说》Talk to Her(西班牙),200291.《出租车司机》T axi Driver(美国),197692.《东京物语》Tokyo Story(日本),195393.《侠女》A Touch of Zen(台湾),197194.《雨月物语》Ugetsu monogatari(日本),195395.《尤里西斯的凝视》Ulysses' Gaze(希腊/法国/意大利),199596.《风烛泪》Umberto D(意大利),195297.《不可饶恕》Unforgiven(美国),199298.《白热》White Heat(美国),194999.《柏林苍穹下》Wings of Desire(西德/法国),1987100.《大镖客》Yojimbo(日本),1961。
&八部半’!用摄影机书写内心世界的伟大尝试郭海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6#摘!要!费里尼没有单纯地通过对物质外在形体的再现引发人们对现实诗意的思考!而是借用了新现实主义再现生活的方法去表现内心的精神世界"+八部半,是他用摄影机探究人物内心隐秘的一次伟大尝试!是对人物心理真实地一次探求"关键词!+八部半,#客观真实#主观真实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新现实主义!坚持中开始新的背叛导演费里尼是意大利现代主义实验电影的先驱"他的早期作品坚持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他与阿尔贝尔托+拉图阿达合作执导/杂技之光0开始到/白人酋长0$/浪荡儿0"他走过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道路%*.&#年费里尼在/道路0中充分表现了自己的风格",$年代他创作了著名的(背叛三部曲),/甜蜜的生活0!*.,$#$/八部半0 !*.,’#$/朱丽叶塔的精灵0!*.,&#"/八部半0可以看作是其中的巅峰之作%/八部半0是摄影机用作探究人内心隐秘的一次伟大尝试"在这部电影中"故事非常简单,一个导演遇到了创作上的危机"他渴望成功"却又无力摆脱来自妻子$情人$制片商$演员$记者$教会等等各方面的围堵"思想陷入了极度混乱中"这期间"他有反抗$有逃避$有幻想"影片正是成功地反映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如果说此前的电影大多关注角色的外部遭际"关注人物命运的兴衰际遇"那么/八部半0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它深入到了人物的内心"这内心包括人物的联想$想象$梦境$幻觉$潜意识等等%费里尼试图揭示出人物和大千世界间隐秘的关系"赋予人物炽烈的情感"深入人物的精神世界"让电影展示人物内心的运动状态"追求的是一种心理的真实%他认为内心感情是个人生存的首要基础"也是促使个人产生交流愿望的首要基础%在物质现实和精神现实这两者中"他更倾向于表现精神层面的东西%从叙述穷苦人在现实中历经磨难的故事到展现精神贫乏者空虚抗争的内心"从关注社会底层转向对罗马上流社会的剖析"费里尼(以前所未有的深刻性探讨了所谓1真实的2现实的虚无性*而现实主义却把这个1真实2奉为偶像)&*’!/*-&#%从这个意义上讲"费里尼是对以前的新现实主义的背叛"也正因为如此"他被称作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最后一位导演%二"电影本性的思考!再现真实中表现梦幻一直以来"摄影机被看作是(造梦)的机器"电影是抚慰心灵的白日梦"好莱坞也被称作是梦工厂%而巴赞却认为电影应该尽量摆脱虚构"其故事性应该来自于现实而不是来自虚拟的编造"他所张扬的是电影的记录功能%历史就是这样从一端走向另一端"一面是(电影a梦)"一面是(电影a真)%/八部半0正是介乎两者之间"用似幻似真的表现手法探讨电影的本性问题%首先"费里尼用近乎写实的手法讲述故事%在/甜蜜的生活0载誉而归以后"费里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危机"制片的投资是没有问题的"各项工作也已准备就绪"而导演却陷入了没有题材的困境当中"电影正是真实地反映了费里尼那时的创作心境%#,影片中的角色也多是现实生活中的本人"比如制片人$演员$记者$影评人$专栏作家等等"这些人所扮演的就是现实中的自己"这自然让我们想到(古依多)就是费里尼自己%这些都表现出极强的新现实主义的风格%然而"电影的梦幻成分似乎更多一些%影片一开头就是一个奇怪的场景"在一条拥挤的马路上"几十辆车堵在一起"主人公的车夹在中间"没有鸣笛"没有人叫嚷"没有发动机的声音"只是静静的%也许在前*$秒你还会以为是一个写实的景象"但有几个特征的镜头提示观众这个场景是非现实的"*$镜头由左向右横移"先是一个老人盯着古依多"目光呆滞"镜头随着古依多擦窗子转向车子的右侧"同样是表情冷漠的人物%’$古依多的车里突然冒出烟来"古依多非常慌张"却无法逃出车厢%前边的人物表情木然地看着古依多挣扎"似非活物%"$公交车上只有乘客垂下的手臂"旁边车里的老人目不斜视地呆坐在车内%#$后面车里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在调情"后面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女人是古依多的情人"他们根本无视古依多的存在%整个画面的环境是无声的"人物大多也是静止的"所有的人都对古依多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我们只能听到他的喘息声和撞击车门$抓摩车窗的声音%所有这些给我们的感觉是首先这不是一个现实的场景"这是主人公梦境的再现%这个梦本身的神秘紧张的气息又奠定了这个电影的基调%拥堵的汽车暗示着主人公的内心的压抑"冷漠旁观的人群暗示着主人公的无助"紧张的挣扎是古依多渴望逃离的写照%经过一番痛苦古依多终于挣脱了车厢"爬出车来"有人说这是他重生的象征"我认为这无非是暗示着对自由的渴望"没有了世俗困扰的羁绊"飞向无拘无束的天空"身体可以自由的舒展%太阳在这里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意象"也许它是古依多向往的目标...自由的理想"他离开汽车"离开人群"经过庞大的片场"拨开浓浓的云雾"太阳就在他的正前方%当古依多飞向太阳的时候"海边的经纪人和影评家入画了%经纪人手里拉着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拴在古依多的脚上"经纪人把绳子使劲拉下"正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古依多突然向大海中坠去%画面切换至一只惊醒的手"像梦里预言的一样"古依多从睡梦中醒来"残酷的现实"还要他陷入妻子$情人$朋友$教士$影评人$制片人$记者$演员等等的重重包围之中%三"影像!想象的能指"多义的解读开头的梦境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风格和结构方式"昭示着影片是由梦境和现实交织构成的%以后的段落中可以明显看出梦境$幻想$想象的地方很多%每一处看似都是对现实叙事的宕开一笔"其实都是和当时的环境紧密融合的"它指向人物的内心"和人物的外在行动一起构筑了立体生动的人%这些段落存在着多义的解读"但并不是含混晦涩的独语*导演在想象的镜像中有着确定的内心指向"仔细分析"我们还是能够较准确地把握其中的情感的%场景!一#,和情人欢爱以后"古依多梦到了母亲在擦拭父亲的坟墓"父亲要求他加高自己的墓碑"制片人来找麻烦"他严肃地告知父亲古依多表现很糟糕"父亲担忧地和制片人讲着话"相比较"母亲给了他更多的关爱%沉浸在母亲的抚慰中"古依多感到一丝欣慰"突然间母亲变成了妻子"妻子的抱怨又让古依多再次忧虑了起来%这个段落交织了很多东西"注意古依多穿的是上学时的校服"制片人的态度如同学校教员和校长"古依多如同一个犯了错的小学生"犯错的心理可能来源于现实里和情人幽会的罪恶感"也可能来源于小时候偷着看妓女莎娜吉跳艳舞的心理积淀%(古依多表现很糟)"过去和现在$记忆和现实混淆在一起%现实中他需要父亲的帮助和指引"而父亲并没有解答他的问题"却告诉他自己的墓碑太低%妻子第一次出现就满怀着怨忿"既是担心会被妻子发现的潜在心理的流露"又是他们夫妻关系紧张的暗示%场景!二#,夜晚的温泉变成了舞场"魔术师毛里斯和客人们做心电感应的游戏"玛娅猜出了古依多心中想的一个词,)4)H1417)4)%这个词来源于古依多幼年时和姐姐做游戏的咒语%古依多回到了幼年时"母亲祖母捉住他去洗酒浴"和别的孩子一起被扔进盛满酒的大澡桶"姐姐就坐在澡桶上面"洗完澡孩子们被一个个抱上床"他们装睡着"等大人走后"姐姐叫起古依多告诉了他这个可以避免恐惧的咒语%这个段落也有很多值得解读的地方"嘈杂的温泉舞场中"古依多戴上小丑的鼻子表示自己的厌倦"&,老朋友和小情人热舞得满头大汗"自己的情人在旁边又却不敢去接近*觥筹交错的应酬$毫无疑义的交谈"记者和演员的逼问"奢华生活背后的虚空"这些让古依多的内心更加的烦乱%于是他联想到童年洗酒浴的情景"同样的嘈杂$吵闹"可内心却是平和的宁静的"母亲和祖母的宠爱$姐姐和小伙伴们的陪伴"抵挡恐惧和带给他安全感的咒语"这些使洗酒浴成了古依多无法忘记的温暖记忆%为了简明起见"笔者用表格的形式把这些的段落标志出来,序号时!间情!!!节转场!入#转场!出#*’$’b$.b*-.结束又是在影评人的聒噪中"魔术师出现在眼前"梦中的和现实中的人物悉数登场%众人在古依多的指挥下快乐的举行庆典"手拉手狂欢%现实和梦幻再次交织融合%无明显手法"魔术师引出纯洁的白衣克劳迪娅"然后是梦境里的人物出现"少年古依多吹着横笛"带领乐队协奏%古依多本人和朋友亲人们快乐相处"他的内心进入真正的宁静%天色和灯光暗下来%影片在梦境中开始"也在幻想中结束%!!四"从巴赞到费里尼!客观真实与主观真实巴赞的电影理论致力于论证摄影机对现实的再现复制的功能"故而其理论也称为纪实美学"他首先通过电影和绘画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电影的本性在于再现事物的原貌)$(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这个命题成为其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他在强调复制现实的同时却将电影艺术的主观性排除在外"很明显"其对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的观点是缺乏辩证的%让我们回到巴赞的论证过程中"看一看他是如何与心理现实主义失之交臂的%在巴赞早期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我们注意"(确实(世界绘画曾经实现了形式的象征主义与写实主义之间不同程度的平衡"但是"到了十五世纪"西方绘画开始不再单纯注重用特有手段表现精神现实"而力求把对精神的表现和对于外部世界尽量逼真的描摹结合起来%毫无疑义"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就是透视画法的发明33透视法使画家有可能制造出三度空间的幻象"物象看上去能够与我们的直接感受相仿)&"’!/**"+*’.#%他已经认识到了作为艺术的绘画对人精神世界的表现"并指出把精神的表现和外部世界的描摹结合起来"这是现实主义的要义所在,(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下面的行文思路便从写实主义到透视画法再到摄影机和电影的本性"而对引文中所提到的(用特有的手段表现精神现实)巴赞只是投以并不关注的一瞥%绘画中的确有旨在表现精神的实在的纯美学范畴的追求"这种追求曾经体现在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等现代派绘画中%电影是不是也可以像现代派绘画一样去表现人物的精神现实呢"巴赞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停留"而是径直去论证他的(物质复原)去了"而在以后的理论中"他又把电影表现主义交给了蒙太奇"并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就这样"巴赞和电影的表现功能擦肩而过了%费里尼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很深"所以他的电影中更多长镜头$景深镜头$擅长镜头内的场面调度"这些都是巴赞所极力倡导的表现手法%但是费里尼并没有单纯地致力于通过对物质外在形体的再现引发人们对现实诗意的思考"而是借用了新现实主义再现生活本身方法去表现内心精神的本身%如果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主要是利用电影造型手段$利用外部动作直接诉诸观众的视觉"那么"费里尼的电影不仅通过外部事件吸引观众来产生共鸣"而且还正如前苏联电影艺术大师7+罗姆所说的"(通过更复杂$更巧妙的手法来激发观众的内在感性联想"并诉诸于观众的生话经验$思想意识和情绪结构)%(这是影响观众的最复杂同时也是最强有力的方法%它使观众参与共同创作的程度大大增加了%)&#’费里尼相信(对时间里发生的一切"甚至包括人类灵魂深处的思想"电影都能而且应该使其成为可见的)&&’%他用自己的电影实践探讨了电影的表现性问题"并尝试着让摄影机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表现人物的精神现实%如果说"巴赞是主张(用长镜头再现现实)的话"那么费里尼就是致力于(用长镜头表现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费里尼既是对巴赞理论的背叛"也是对其理论的深化%参考文献!&*’黄会林(电影艺术导论&7’(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8’(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法’安德烈+巴赞著(电影是什么4&7’(崔君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6(&#’7+罗姆(当代电影剧作的语言&%’(世界电影"*.-’"!’#(&&’欧文+潘诺夫斯基(电影的风格与表现手段&%’(电影艺术"*.-*"!’#($责任编辑!景虹梅%6,。
西方经典电影《八部半》影评
谈起经典,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经典?常念为之经,常数为之典。
经典之所以经得起重复是因为它的内涵,人们每重复它一次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像一块糖。
同样一篇文章或一个理论,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而味终不淡,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
翻看100部经典电影,你会发现,《八部半》可谓之经典中的经典。
也许我们对《八部半》并不是很了解,可对于影片:《米老鼠一号》(亚瑟·潘恩,1965年),《阿历克斯游仙境》(保罗·马祖斯基,1970年),《谨防神圣的妓女》(雷内尔·法斯宾德,1970年),《美国之夜》(弗朗索瓦·特吕弗,1973年),《爵士春秋》(鲍勃·福斯,1973年),《星尘往事》(伍迪·艾伦,1980年),《金色的梦》(南尼·莫瑞蒂,1981年),《恒星轨道》(瓦迪姆·阿布拉什托夫,1984年),《帝国电影》(卡洛斯·索林,1986年)以及百老汇的音乐剧《九》(莫瑞·耶斯顿,1982年)总有一些熟悉的,它们都与《八部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发挥。
说实话,这个电影我只看过一遍,既然是经典,怎么可能是轻易就被看透的呢?所以了,我自己看到的只是最浅层的:一个男人遭遇堵车,困在车里出不来,他从车窗飞上天,象风筝一样,却发现线在别人手里,随后象断线的风筝,他一头栽进海里。
这个恶梦,是影片开头男主人公所做的,在梦里,他被人象风筝一样牵制,别人一撒手,他掉进了大海,而在现实中,他却在人潮的围攻下开枪自尽。
看了他的影评后,对于导演和电影都有了新的理解。
费里尼同安东尼奥尼一样,是从“新现实主义”电影中走出来的电影导演,安德烈·巴赞把前者的道路称之为“伦理的新现实主义”,而后者则是“心理的新现实主义”。
或者说“新现实主义”的创新和突破并不是他们的表现手法是传统的文学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这些作品的特性在于它们的表现手法与创作目的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
“新现实主义”并不按照心理或戏剧性的要求修改现实,导演所要做的是在维护现实的含混的表象同时显现出导演所要赋予它的涵义。
费里尼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并不是从事先给定的意义出发,他的出发点在人与世界的关系,因而眼镜成为了费里尼最重要的道具之一。
那些在费里尼的电影中出现的、被看作是超现实的景象,其意义并不在于它们象征着什么,它们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现象”改变了人和世界的关系。
他后来的影片摆脱了新现实主义的套路,却仍带有内在的精髓。
“在他的作品中没
有(新现实主义风格)的迹象。
”安德烈·巴赞在评论《大路》时,阐述
了对费里尼的看法,“那是一种若隐若现的表露,如同在纵轴上有原因,却在横轴上找不到结果一样。
”
在此片之前,费里尼拍了七部长片和两部短片,所以,这是他的第八又二分之一部电影。
单从片名的由来上就可以看出,该片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
费里尼的电影很多都是半自传式的,但该片又比较特别。
从叙述结构的角度看,《八部半》虽然也是因果联系贯穿始终而
牵出一条主线,但是很有点意识流的味道。
全片都是从导演古依多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画面、一个人或别的来引出的记忆或者幻想,总共有十一次闪回画面和幻想的梦。
而
这些幻想、梦境和“现实”其实也都是费里尼本人在拍片过程中遇到的。
也就是说,古依多其实就是费里尼本人的真实写照,影片中的导演就是影片外的导演的自我指代。
这些在《费里尼对话录》一书中都有详尽的阐述。
影片的摄影很有特点。
多次出现的平移镜头,将各种各样不同
的人物带入古依多的世界,就好像他们是自己凑过来的一样,表现了古依多被困在人群中无法逃避的状况。
也就是说,此片的场面调度是在摄影机的镜框内完成的,是“摄影机内的舞蹈”。
而这一主题表现的最明显的段落就是在电影公司的大厅,平移镜头不停的把一个又一个导演助理、演员、制片人带入古依多的空间,他多次试图逃跑均以失败告终。
他向制片人下跪一段虽然夸张,但也真实的反映了制片和导演之间的关系——正如魔术师所说的,制片人损失的只是钱,而导演将会一无所有。
影片中多次出现镜子这个道具,包括结尾处新闻发布会的桌子也是一个镜像,暗示着古依多分不清梦境和现实。
而费里尼自己也说过:“梦是唯一的现实。
”影片中有很多地方,比如妻妾成群的那段,一个女人回望镜头对观众说话,其实也是在提醒观众,戏梦其实是同一的。
费里尼用一种含混的方式将主观和客观两种叙述手法混合起来,于是成就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
这部片子以疯狂的梦境开头,也以更为疯狂的梦境结尾。
它陈述着导演跟自己的对话,梦境与真实交错。
“将破灭的梦想搬上银幕,
本身就是对梦想的礼赞。
”Aihoo曾说。
我们对经典的重复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一次新的挖掘。
真的看过《八部半》,你会发现,它是值得你去挖掘的。
xxx学院
xxx系
学号
姓名
200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