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实验7 利尿药和脱水药对家兔尿量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263.50 KB
- 文档页数:7
不同利尿药对家兔利尿作用的观察【实验目的】(1)通过记录家兔各个时间段的尿量,比较不同效能利尿药对家兔利尿的影响效果。
(2)学习Medlab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的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处理方法。
【相关知识】利尿药(diuretics)是作用于肾,增加电解质及水排泄、使尿量增多的药物。
根据效能可分为:高效能利尿药,又称为袢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为 Na+-K+-2Cl-同向转运体抑制剂,抑制NaCl的重吸收而发挥强大的利尿作用。
如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中效能利尿药:又称为噻嗪类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为Na+-Cl-同向转运体抑制剂。
如氢氯噻嗪、氯噻酮低效能利尿药:又称为保钾利尿药,其中又分为两类药物,一类为Na+通道抑制剂,另一类为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均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利尿作用弱,但能减少K+排出。
如氨苯蝶啶、螺内酯。
【实验材料】家兔六只、兔手术台、婴儿称、试管(或量筒)、手术器械、结扎线、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三通管,压力换能器、气管插管、动脉导管、输尿管插管、注射器、动脉夹、输液装置;3%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呋塞米(1mg/kg),氢氯噻嗪(),氨苯蝶啶()。
【观察指标】动脉血压,尿量。
【实验步骤】(1)实验分组:全班分成三组,分别作高、中、低效能利尿药的实验。
(2)实验参数设置:打开计算机,启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按表1进行本实验的计算机参数设置。
表1 MedLab 系统实验设置参数采样参数显示方式连续记录采样间隔 1ms采样通道3(DC)处理名称血压放大倍数200滤波全通100HzX轴压缩比10:1 ~ 20 : 1Y轴压缩比4:1 ~ 16 : 1(3)将静脉导管和压力换能器、输液管通过三通管相连接,并预先充满生理盐水,排净空气,设置好压力零点备用。
(4)取家兔称重,并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1.0ml/kg麻醉,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实验九利尿药对兔尿量和尿中氯离子浓度的影响[目的]观察速尿和高渗葡萄糖溶液的利尿和排氯离子作用。
[器材]试管、刻度吸管、量筒、8-10号导尿管、三角烧瓶、滴定管。
[药品]生理盐水、0.1%速尿溶液、50%葡萄糖溶液、1%盐酸丁卡因溶液、20%铬酸钾、2.9%硝酸银溶液、液体石蜡。
[动物]雄性家兔。
[方法]1.兔禁食不禁水24小时,称重。
于试验前1小时用生理盐水(30ml/kg体重)灌胃,以增加水负荷。
2.把兔仰缚于兔板上,于尿道口内滴入2滴1%盐酸丁卡因溶液。
导尿管头端涂上少许液体石蜡,然后导尿。
见尿流出后,导尿管再推进2cm。
插入的导尿管总长度约为10-12cm。
3.待尿流速度稳定后,自耳缘静脉依次注入下列药物:(1) 生理盐水2ml/kg体重。
(2) 50%葡萄糖溶液2ml/kg体重。
(3) 0.1%速尿溶液2ml/kg体重。
记录各药作用10分钟所排出的尿量和作用持续时间。
取各药作用的中段尿进行氯离子测定。
(4) 尿中氯离子测定:取各药作用的中段尿1.0ml,分别置于三角烧瓶中,加蒸馏水l0ml 和20%铬酸钾2滴,再慢慢以硝酸银滴定,随滴随摇直至呈现桔红色为止,记录所用硝酸银毫升数。
按下式计算尿中氯离子的浓度:所用硝酸银溶液量(m1)×0.006=Cl浓度(mg/ml)[结果] 记录: 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附:氯离子测定原理:在酸性环境中,硝酸银容易解离,解离的银离子与尿中的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而沉淀,略过量的硝酸的银离子可与铬酸钾作用生成桔红色的铬酸银,以消耗的硝酸银的多少折算尿中氯离子量,化学反应如下:(1) NaCl+AgNO3→AgCl↓+NaNO3 (2) 2AgNO3+K2CrO4→Ag2CrO4↓+2KNO3 (桔红色)。
利尿药和脱⽔药的利尿作⽤利尿药和脱⽔药的利尿作⽤【实验⽬的】观察呋塞⽶(呋喃苯胺酸)和⾼渗⽢露醇注射液对⾮⿇醉兔的利尿作⽤。
【实验原理】呋噻⽶是搞效能利尿药,可抑制肾⼩管髓袢升⽀粗断Na+-K+-2Cl-共同转运系统,增⾼肾⼩管中Na+、K+、Cl-浓度,降低肾脏的稀释功能;同时髓质间液⾼渗状态下降,使肾脏的浓缩功能也下降,结果排出⼤量近似等渗的尿液。
⽢露醇是不易代谢的低分⼦量化合物,在静脉注射后,在⾎浆、肾⼩球滤液和肾⼩管腔液中形成⾼渗透压,阻⽌肾⼩管对原尿的再吸收⽽达到利尿作⽤。
【实验材料】(6⼈⼀组,组间对照)动物(组):雄性家兔1只。
器材(组):兔⼿术台,10号导尿管,量筒,烧杯,兔开⼝器,兔胃管,注射器2⽀。
药品(组):0.9%NaCl,1%呋喃苯胺酸(furosemide),20%⽢露醇(mannitol),1%丁卡因溶液,液体⽯蜡。
【实验⽅法】(家兔导尿管法)1.取雄性家兔2只,分别称重,⽤胃管灌⼊温⽔40ml/kg。
30min 后,将兔背位固定于⼿术台上。
2.将导尿管前端⽤液体⽯蜡润滑,⾃尿道⼝逆⾏缓慢插⼊膀胱。
导尿管通过膀胱括约肌进⼊膀胱后,即有尿液⾃导尿管滴出。
再插⼊1~2cm(共插⼊8~12cm),⽤胶布将导尿管与兔体固定。
3.将最初5min内滴出的尿液弃去不计。
待尿液滴数稳定后,在导尿管下接⼀量筒,记录每分钟尿液滴数,收集20min内滴出的尿液,计其ml数(亦可⽤⾃动计滴装置计数20min内每分钟尿液滴数),作为给药前的对照值。
4.⽿缘静脉注射给药:(1)A兔:1%呋塞⽶1ml/kg(10mg/kg);(2)B兔:20%⽢露醇注射液5ml/kg。
给药后同前计数20min内的尿量,并⽐较2兔给药前后尿量的变化。
【注意事项】1.为避免导尿不畅,可在导尿管的尖端两侧各剪⼀⼩孔。
导尿管插⼊的深度也应适当。
2.插⼊导尿管动作宜轻缓,以免损伤尿道⼝,若尿道⼝受刺激红肿,可局部举⾏仪式抹1%丁卡因溶液。
一、实验背景利尿药是一类能够促进体内电解质和水排出,增加尿量,消除水肿的药物。
它们通过作用于肾单位的各个环节,影响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再分泌,从而产生利尿作用。
利尿药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如治疗心性、肾性、肝性水肿、高血压、肾结石、高钙血症等疾病。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利尿药的作用机制,观察不同利尿药对实验动物(家兔)的利尿效果,并比较其差异。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健康家兔6只,体重2.0-2.5kg。
2. 实验药物:呋塞米(速尿)、甘露醇、生理盐水。
3. 实验仪器:代谢笼、电子秤、注射器、针头、计时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家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只,分别编号为A、B、C组。
2. A组:给予呋塞米,剂量为1mg/kg体重。
3. B组:给予甘露醇,剂量为1g/kg体重。
4. C组: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5. 实验前禁食12小时,实验过程中禁水。
6. 给药后,将家兔放入代谢笼中,收集尿液,记录给药前后的尿量。
7. 实验过程中,密切观察家兔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立即终止实验。
五、实验结果1. A组(呋塞米组):给药后30分钟,尿量开始增加,60分钟时尿量达到峰值,持续约2小时。
2. B组(甘露醇组):给药后15分钟,尿量开始增加,30分钟时尿量达到峰值,持续约4小时。
3. C组(生理盐水组):给药后尿量无明显变化。
六、实验分析1. 呋塞米和甘露醇均为利尿药,但作用机制不同。
呋塞米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Na-K-2Cl同向转运蛋白,减少Na+、K+、Cl-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量。
甘露醇通过提高肾小管液渗透压,增加水重吸收,从而产生利尿作用。
2. 本实验结果显示,呋塞米和甘露醇均能显著增加家兔的尿量,且甘露醇的利尿效果优于呋塞米。
这可能与甘露醇的利尿作用持续时间更长有关。
3. 生理盐水组尿量无明显变化,说明生理盐水对尿量无影响。
七、实验结论1. 呋塞米和甘露醇均为有效的利尿药,可增加实验动物尿量。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和利尿药的作用实验报告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目的:1. 掌握膀胱插管技术,学习尿量的记录和测量方法。
2. 观察神经体液因素(生理盐水、葡萄糖、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垂体后叶素)对尿生成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关键词:尿生成;尿量;影响因素材料及方法实验对象:家兔(重2kg)实验材料:1.试剂: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20%葡萄糖、1:10000的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垂体后叶素2.仪器:手术剪、镊子、止血钳、玻璃分针、兔手术台、膀胱插管、注射器及针头、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棉线若干、婴儿秤。
实验步骤:1.静脉麻醉从兔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1g/kg体重)。
2.仰卧固定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3.颈部手术剪去颈前部兔毛,正中切开皮肤5~6厘米,用止血钳纵向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及与气管平行的右血管神经鞘,细心分离出右侧鞘膜内的迷走神经,在神经下穿线备用。
4.腹部手术从耻骨联合向上沿中线作长约4厘米的切口,沿腹白线打开腹腔,将膀胱轻拉至腹壁外,先辨认清楚膀胱和输尿管的解剖部位,用止血钳提起膀胱前壁(靠近顶端部分),选择血管较少处,切一纵行小口,插入插管后膀胱即随着尿液的流出而缩小。
如膀胱壁较松驰而膀胱容积仍较大时,可用粗线将膀胱扎掉一部分,使膀胱内的贮尿量减至最少。
用线结扎膀胱颈部以阻断膀胱同尿道的通路。
使插管的引流管出口处低于膀胱水平,用培养皿盛接由引流管流出的尿液,手术完毕后,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腹部创口,并关闭腹腔。
5.改变影响因素(1).快速注射37℃生理盐水20ml,记录尿量变化。
(2).快速静脉注射20%葡萄糖5ml,记录尿量变化。
(3). 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3ml,记录尿量变化。
(4). 电刺激右侧迷走神经。
用保护电极以中等强度和频率的连续脉冲(定时刺激,持续时间20s,波宽5ms,强度2.0V,频率25Hz)刺激迷走神经,记录尿量变化。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利尿药对家兔尿量的影响,了解利尿药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利尿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家兔1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
2. 实验分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给予呋塞米。
3. 实验步骤:(1)家兔禁食不禁水12小时,以排除饮食对尿量的影响;(2)实验组家兔给予呋塞米(按体重0.5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3)给药后,家兔自由饮水,收集24小时尿液,记录尿量;(4)比较两组家兔尿量的差异。
三、实验结果1. 实验组家兔尿量为(平均±标准差)400.0±100.0ml,对照组家兔尿量为(平均±标准差)200.0±50.0ml;2. 实验组家兔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四、讨论1. 利尿药对家兔尿量的影响本实验结果显示,给予呋塞米的家兔尿量显著高于给予生理盐水的家兔。
这表明利尿药对家兔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
呋塞米作为一种袢利尿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量和降低血压。
2. 利尿药的作用机制利尿药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利尿药可以抑制肾小管对Na+、Cl-、K+等离子的重吸收,使尿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加,从而增加尿量和降低血压。
(2)增加肾血流量:利尿药可以扩张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从而增加尿量。
(3)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利尿药可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使水分从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从而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尿量。
3. 利尿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利尿药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治疗高血压:利尿药可以降低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治疗心力衰竭:利尿药可以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从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
实验报告姓名专业年级组别年月日题目药物对家兔尿量的影响成绩一、试验目的:观察药物对家兔尿量的影响二、实验原理: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分泌作用。
凡是影响这些过程的因素,都会影响尿量变化。
三、仪器药品: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压力换能器刺激电极动脉插管、输尿管插管兔手术器械1套 20%乌拉坦生理盐水 50%葡萄糖 0.01%去甲肾上腺素 0.1%呋塞米四、实验步骤(一)麻醉固定:家兔称重,麻醉(耳缘静脉注射20%乌拉坦2ml/Kg)、固定(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二)颈部手术:剪毛、做颈部切口,逐层分离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钝性分离),暴露气管。
分离右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并行动脉插管,描记动脉血压。
手术完毕后用温生理盐水纱布将切口盖住,保护创面。
.分离右侧迷走神经和颈总动脉穿线备用。
做颈总动脉插管,结扎固定。
(三)腹部手术:剪去下腹部毛,在耻骨联合上缘沿腹白线作4~6cm正中切口,用湿生理盐水的纱布衬垫后,将膀胱翻至体外(勿使肠袢外露,以免血压下降)。
在膀胱底部找出两侧输尿管,细心分离(莫损伤伴行血管),各穿两条线备用,分别将输尿管近膀胱端结扎,在结扎线的远离膀胱端剪开一个斜口(可先用玻璃分针探一下),把预先充满生理盐水的细塑料管向肾脏方向插入输尿管(1cm左右),用线结扎固定。
手术完毕后用温生理盐水纱布将切口盖住。
(四)记录血滴和尿滴:实验装置连接,记录正常血压;输尿管插管下接一小烧杯,记录每分钟和5分钟尿滴数。
然后依次进行下列实验,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六、结论1.注射生理盐水后尿量显著增加2.注射肾上腺素后尿量减少3.注射葡萄糖后尿量增加七、讨论及注意事项1.每项实验均应在前一实验效应基本消失,尿量基本稳定才进行下一项实验。
2.应保护好耳缘静脉。
3.尽量减轻创伤、减少失血和动物保温,以保证尿液的引导和记录。
4.实验项目要按顺序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