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
- 格式:ppt
- 大小:6.04 MB
- 文档页数:50
发动机的结构与原理发动机是一种将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是现代交通工具和工业机械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
本文将探讨发动机的结构与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一、发动机的基本结构1. 缸体:发动机的结构基础是缸体,它通过滚针轴承和活塞连接杆将发动机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缸体一般由铸铁或铝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强度和散热性能。
2. 活塞和活塞环:活塞是在缸体内进行往复运动的零件,它与缸体之间通过活塞环密封,以防止气缸压力泄漏。
活塞与曲轴通过连杆相连,将往复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
3. 曲轴和连杆:曲轴是发动机的主轴,它通过连杆与活塞相连,将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连杆连接活塞和曲轴,使活塞在缸体内上下运动时能够传递动力。
4. 气门和汽门机构:发动机的进气和排气由气门负责控制,气门机构是控制气门开闭的装置。
气门的开闭通过凸轮轴和摇臂传递,调节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间和程度,以实现进气和排气的控制。
5. 燃烧室和火花塞:燃烧室是燃烧混合气的区域,它位于缸体内部。
火花塞负责产生火花点火,将压缩空气燃油混合物点燃,从而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6. 冷却系统: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保持发动机的工作温度,需要使用冷却系统进行散热。
冷却系统一般由水冷和风冷两种方式,通过循环冷却剂将热量带走。
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 进气冲程:活塞向下运动,气门打开,进气门逐渐开启。
活塞下降时,汽缸内的压力较低,进气阀打开后,燃油与空气混合进入气缸,形成可燃混合物。
2. 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气门关闭,进气道关闭。
活塞上升时,将进气混合物压缩,使之达到更高的压力和温度,增加燃烧效率。
3. 燃烧冲程:在活塞到达顶点时,火花塞产生火花,点燃燃料混合物。
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转化为机械能,推动发动机运转。
4. 排气冲程:活塞再次向上运动,排气门打开,排气气体通过排气门排出气缸,完成循环过程。
三、发动机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燃料使用方式,发动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内燃发动机:内燃发动机是利用可燃混合物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的发动机。
发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引言概述: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中不可或者缺的关键部件,它负责将燃料转化为动力,驱动车辆运行。
本文将对发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阐述,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发动机的运行机制。
正文内容:1. 发动机的组成1.1 缸体和缸盖: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用于容纳活塞、气门和其他关键部件。
1.2 活塞和连杆:活塞在缸体内上下运动,通过连杆将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1.3 曲轴和凸轮轴:曲轴将连杆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输出轴的旋转运动,凸轮轴控制气门的开闭。
1.4 气门温和门机构:气门控制进出气体的流动,气门机构负责使气门按照规定的时序工作。
1.5 燃油系统和点火系统:燃油系统负责将燃料输送到燃烧室,点火系统提供火花点燃混合气。
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1 进气冲程:活塞下行,气门开启,汽缸内产生负压,进气门打开,混合气进入燃烧室。
2.2 压缩冲程:活塞上行,气门关闭,混合气被压缩,增加燃烧效率。
2.3 燃烧冲程:活塞上行至顶点时,点火系统点燃混合气,产生爆炸,推动活塞下行。
2.4 排气冲程:活塞下行,气门开启,废气从排气门排出,为下一个工作循环做准备。
2.5 循环重复:上述四个冲程循环进行,驱动曲轴旋转,输出动力。
总结:从组成和工作原理来看,发动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多个部件协同工作实现动力输出。
发动机的组成包括缸体、活塞、曲轴等关键部件,而工作原理则涉及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冲程。
通过深入理解发动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运行机制,为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提供指导。
同时,对于汽车创造商和工程师而言,深入研究发动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也是提升发动机性能和燃油效率的关键。
第一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1.1发动机的分类§1.2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1.2.1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一、现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现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如图1-1,气缸内装有活塞,活塞通过活塞销、连杆与曲轴相连接。
活塞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通过连杆推动曲轴转动。
为了吸人新鲜气体和排除废气,设有进、排气系统等。
二、基本术语1、工作循环2、上、下止点3、活塞行程4、气缸工作容积5、内燃机排量6、燃烧室容积7、气缸总容积8、压缩比9、工况10、负荷率三、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图1-2 为发动机示意图。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包括四个活塞行程,即进气行程、压缩行程、膨胀行程(作功行程和排气行程。
通常利用发动机循环的示功图来分析工作循环中气体压力p 和相应于活塞不同位置的气缸容积V 之间的变化关系, 示功图表示了活塞在不同位置时气缸内压力的变化情况。
其中,曲线所围成的面积表示发动机整个工作循环中气体在单个气缸内所作的功。
四冲程汽油机的示功图如图1-3 所示。
(1 进气行程(图1-3a化油器式汽油机将空气与燃料先在气缸外部的化油器中进行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后吸人气缸。
进气过程中,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
随着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活塞上方的气缸容积增大,从而气缸内的压力降低到大气压以下,即在气缸内造成真空吸力。
这样,可燃混合气使经进气管道和进气门被吸人气缸。
(2 压缩行程(图1-3b为使吸人气缸的可燃混合气能迅速燃烧,以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使发动机发出较大功率,必须在燃烧前将可燃混合气压缩,使其容积缩小、密度加大、温度升高,故需要有压缩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进、排气门全部关闭,曲轴推动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一个行程,称为压缩行程。
在示功图上,压缩行程用曲线a c表示。
(3 作功行程(图1-3c在这个行程中,进、排气门仍旧关闭。
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装在气缸盖上的火花塞即发出电火花,点燃被压缩的可燃混合气。
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发动机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是现代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是让发动机能够高效地完成能量转换的核心。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和高压气体,利用气体的膨胀驱动活塞进行往复运动,最终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通常情况下,发动机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吸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1.吸气阶段:活塞下行时,气缸内的气门开启,通过缸内压力差将混合气吸入气缸内。
发动机中的一部分能量通过吸气泵提供,另一部分能量则来自高速气流的动能。
2.压缩阶段:活塞上行压缩混合气,将混合气紧密堆积在气缸顶部。
在此过程中,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逐渐增加,形成压缩空燃比。
3.燃烧阶段:在活塞上行到达顶点时,发动机的点火系统会引发火花,点燃空燃比。
燃烧的高温高压气体会迅速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4.排气阶段:活塞再次上行,并将燃烧产生的废气从气缸中排出。
这一过程中,排气门会打开,让废气通过排气管排出。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1.活塞与气缸:活塞是发动机中的关键部件,通过向上下运动从而改变气缸内的空间容积。
活塞与气缸之间的螺纹连接确保密封性能,并通过活塞环保持与气缸壁的接触。
2.曲轴与连杆:曲轴与连杆构成了发动机的运动机构。
曲轴负责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曲轴基座上通过轴承安装了连杆,连杆与活塞销通过销轴销连接。
3.气门与凸轮轴:气门与凸轮轴的设计决定了进气与排气过程。
凸轮轴通过传动装置与曲轴相连,从而通过凸轮的转动来控制气门的开关。
4.燃油系统与点火系统:燃油系统提供燃料供给,点火系统则引发火花点燃混合气。
燃油系统包括燃油泵、喷油嘴和油箱等组件,而点火系统则包括火花塞、点火线圈和点火开关等部分。
5.附件系统:附件系统包括发电机、空调压缩机、水泵和风扇等。
这些附件需要通过曲轴通过传动装置来提供动力,并为发动机提供电力和冷却。
总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料的燃烧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的运行。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一、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吸气:发动机的活塞下行时,活塞腔内的气门打开,通过气门进入
汽缸的混合气。
2.压缩:活塞上行时,活塞腔内的气门关闭,活塞将混合气压缩成高
压气体。
3.爆燃:在活塞接近顶死点时,火花塞产生火花,将混合气点燃爆炸,释放出能量。
4.排气:活塞下行时,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汽缸,为新的混合气提供
空间。
通过这四个基本过程循环运作,汽车发动机可以持续地产生动力,驱
动汽车运行。
二、汽车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1.气缸体系:汽缸是发动机燃烧的主要部分,通常由铁合金或铝合金
制成。
汽缸体内设置有活塞和气门,通过这些部件的运动来实现吸气、压缩、爆燃和排气的过程。
2.曲轴与连杆机构:曲轴是将活塞运动转化为有用功的装置,具有一
定的几何结构,可以将来自活塞的线性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连杆连接活
塞与曲轴,将活塞的线性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3.气门机构:气门控制气缸内的进气和排气。
气门通过气门杆与凸轮
轴相连接,由凸轮轴的转动带动气门的开闭。
4.燃油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包括燃油箱、燃油泵、喷油器等。
燃油从燃油箱经过燃油泵被送入汽缸,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气体。
此外,还有点火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等辅助系统,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
总之,汽车发动机通过吸气、压缩、爆燃和排气这四个基本过程,不断地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汽车运行。
其总体构造包括气缸体系、曲轴与连杆机构、气门机构和燃油供给系统等。
这些构造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发动机的工作。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动力装置,它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对于了解汽车的基本原理和结构非常重要。
1.空气进气:发动机通过进气道吸入空气。
空气经过空气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气缸内。
2.燃料供给:同时,发动机通过喷油系统将燃料喷入气缸内,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
3.压缩:气缸活塞往上运动,将可燃气体压缩,使其体积缩小,压力增加。
4.点火:火花塞产生火花引燃可燃气体。
5.燃烧:可燃气体在火花的作用下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6.排气:排气门打开,废气通过排气管排出。
7.运动: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8.循环:活塞运动将气缸中的废气排出,为下一次燃烧提供空间。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1.活塞和活塞环:活塞是发动机的核心组件之一,它在气缸内往复运动,将燃气能转化为机械能。
活塞环则用于密封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空隙,防止燃气泄露。
2.气缸和气缸盖:气缸是活塞的运动轨道,气缸盖则用于密封气缸顶部,同时安装火花塞和进气门、排气门等。
3.曲轴连杆机构:曲轴通过连杆与活塞相连,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输出动力。
4.缸体:包括气缸和气缸盖,承载发动机的主要部件。
5.气门机构:用于控制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闭,以控制气缸内燃烧过程和气体进出。
6.燃油系统:包括燃油箱、燃油泵、喷油器等,用于供给燃料到气缸内与空气混合。
7.点火系统:包括点火线圈、火花塞等,用于产生火花点燃可燃气体。
8.冷却系统:包括水泵、散热器等,用于保持发动机工作温度,防止过热。
9.润滑系统:包括油泵、机油滤清器等,用于提供润滑油,减少活塞与气缸摩擦,防止磨损。
以上是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的基本介绍。
虽然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非常复杂,但通过了解其基本原理和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汽车的工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