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及参考答案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

史试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

2.汉代陵阳,故址在今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

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A.外戚干政B.战乱频繁

C.皇权至高无上D.地方权力削弱

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4.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A.甲午战争战败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5.图1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

图1

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D.是革命派的机关报

6.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湖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A.袁世凯独裁B.北伐战争爆发

C.新文化运动D.黄埔军校创立

7.新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图2中建交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中日两国建交B.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改善D.正式加人亚大经合组织

8.“我以我的信义宣暂,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

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哲。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A.古代印度河流城B.中世纪的欧洲

C.封建社会的日本D.古代两河流域

9.历史学家帕尔默说,在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整个大西洋文明受到了具有相同目标的一场革命运动的涤荡。“相同目标”是()

A.建立资产阶级统治B.实现民族独立

C.确立君主立宪制度D.废除君主专制

10.1930年间美国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了40%,许多国家采取报复措施,把进口税率提高60%到100%,法、德、英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抑制进口。这些措施()

A.促进了贸易的发展B.加剧了经济危机

C.打击了法西斯势力D.改善了国际关系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1.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1)北朝农学家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撰写的《》,强调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是对毕昇发明的的称赞。(3)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对医药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12.改革往往是时代的诉求,历史的选择。

(1)北魏孝文帝为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将都城从平城到。

(2)康有为等人发起的“公年上书”轰动全国,揭开了运动的序幕。

(3)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1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家概括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2)《_____》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3)以___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利。

(4)我国著名化学家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制出纯碱,打破欧美对碱业的垄断。

三、辨析改错(8分)

14.民主与法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古代希腊城邦雅典在屋大维主政时期,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权利法案》宣称了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启蒙思想家但丁猛烈抨击天主教会,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夏尔尼说:

“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据陈旭麓《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时期的对外政策,并概括其原因。(4分)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初)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他们强烈地感到,西方列强通常能够信守条约。

——费正清《创桥晚清史》(上卷)(2)材料二反映的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什么?他们在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2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本书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1)“这本书”是指什么?它鼓舞推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事件是什么?(2分)材料二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据周尚文王斯德《苏联兴亡史》等(2)根据材料概括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苏联产生的负面影响。

(4分)

材料三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的应用它。

——毛泽东《论新阶段》(3)以革命和建设为例,阐释材料三的观点。(4分)

五、活动与探究(12分)

17.读图3,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图3中A、B两处发生的事件分别是和,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洲战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4分)(3)指出二战后初期至50年代图中所示地区政治局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答出2点即可,4分)

参考答案

1-10.DCABCCDBAB

11.(1)齐民要术(2)活字印刷术(3)本草纲目

12.(1)洛阳(2)维新变法(3)地主

13.(1)牛顿(2)进化论(3)内燃机

(4)侯德榜

14.(1)x,屋大维改为伯利克里

(2)x,权利法案改为人权宣言

(3)x,将但丁改为伏尔泰

(4)√

15.(1)政策:闭关锁国

原因:①清朝统治者的短见和无知②小农经济自给自足③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

稳定,对外具有抵制作用

(2)对外态度:进行谨慎外交接触体现:洋务运动

(3)原因:①自然经济的崩溃和解体②鸦片战争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③清朝统治者意识到

与西方的巨大差距,欲师夷长技以自强

16.(1)《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

(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负面影响:①民主法制建设受到破坏②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味追求重工业的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发展不协调③个人崇拜现象盛行

(3)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线路

建设:走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7.(1)九一八事变珍珠港事件

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使美国参战,标志着太平洋战争拉开序幕

(2)原因:①统一民族战线的建立②同盟国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

③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3)共产党建立新。越南,老挝,柬埔寨脱离法国实现独立。朝鲜半岛分裂。

安徽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安徽省中考试卷2018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注意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1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券”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所以动心忍性,。(《孟子》) ②水河澹澹,。(《曹操(观沧海》) ③至于夏水襄陵,。(郦道元《三峡》) ④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⑤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借酒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森林是地球之肺,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森林的fù盖率却比较.低,这难道不令人担忧吗? 1981年,我国立法规定适.龄公民必须lǚ行植树义务。政府通过广泛宣传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人均绿地面积有所增加。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行动起来,自觉爱绿、植绿、护绿,让绿水清山遍布租国大地。 (1)根据拼音写双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fù()盖比较()lǚ()行 (2)最后一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3)“适龄公民”中”适”的意思是() A.切合、相合 B.刚才、方才 C.往,到 D.舒服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用苦痛换来欢乐”是他写给埃尔多迪伯爵夫人信中的话也是他的人生写照。他是() A.罗曼,罗兰 B.贝多芬 C.米开朗琪罗 D.托尔斯泰 (2)“却说那【甲】久坐林间,盼望行者不到,将行李搭在马上,一只手执着降妖宝杖,一只手牵着缰绳,出松林向南观看。” 上面文字中【甲】指的是《西游记》中的,他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终成正果,受封为。 4.学校开服东班经典”设书活动请你参加。(12分) 【我阅读我朗涌】

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复习中国古典文学专题时,一位同学绘制了如下表格,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A ) 宋元 吴承恩、曹雪芹 2.关于右图中包含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C ) A.此书的作者应该是汉族人桑君长B.书影上的后魏是指三国时的曹魏 C.该书是为地理著作《水经》作的注D.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河道水系的专著3.右图是七年级下册教材封面的一幅截图,它反映的是( D ) A.龙门石窟浮雕 B.云冈石窟雕像 C.雕版《金刚经》 D.莫高窟的塑像4.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C ) A.割地B.赔款C.办工厂D.赎辽费 5.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 B ) A.对侵略者的厌恶 B.中西交融的情形 C.全盘西化的态度 D.天朝上国的心理6.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 B )

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维 7.1918年,一位先进知识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称俄国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位“先进知识分子”是( A ) A. B. C. D.8.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下列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是( D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 C.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 D.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9.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会议的内容( A )A.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B.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C.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D.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10.“多快好省”、“超英赶美”、“以钢为纲”等词语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C )A.公私合营 B.第一个五年计划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11.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得以恢复,这时我国外交正处于( C ) A.与西方的紧张期 B.与苏联的蜜月期 C.与美国的改善期 D.与日本的建交期12.1988年1月21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欢呼“到家了”。此时他们“离家”长达( B ) A.38年B.39年C.43年D.93年13.1992年,呼和浩特市成为对外开放城市。这件事属于下面对外开放进程图中的( D )

2018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答案

安徽省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数学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80-<,∴|88|-=. 故选:B . 【考点】绝对值. 2.【答案】C 【解析】695.2亿1069520000000 6.95210==?, 故选:C . 【考点】科学记数法. 3.【答案】D 【解析】Q 236()a a =,∴选项A 不符合题意;Q 426a a a =g ,∴选项B 不符合题意;Q 633a a a ÷=,∴选项C 不符合题意;Q 333()ab a b =,∴选项D 符合题意. 故选:D . 【考点】幂的运算. 4.【答案】A 【解析】从正面看上边是一个三角形,下边是一个矩形, 故选:A . 【考点】三视图. 5.【答案】C 【解析】A 、24(4)x x x x -+=--,故此选项错误;B 、2(1)x xy x x x y ++=++,故此选项错误;C 、2()()()x x y y y x x y -+-=-,故此选项正确;D 、2244(2)x x x -+=-,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 【考点】分解因式. 6.【答案】B 【解析】因为2016年和2018年我省有效发明专利分别为a 万件和b 万件,所以2(122.1%)b a =+. 故选:B . 【考点】增长率问题. 7.【答案】A

【解析】原方程可变形为2(1)0x a x ++=.∵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2(1)4100a ?=+-??=,解得:1a =-. 故选:A .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8.【答案】D 【解析】A 、甲的众数为7,乙的众数为8,故原题说法错误;B 、甲的中位数为7,乙的中位数为4,故原题说法错误;C 、甲的平均数为6,乙的平均数为5,故原题说法错误;D 、甲的方差为4.4,乙的方差为6.4,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故原题说法正确; 故选:D . 【考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 9.【答案】B 【解析】如图,连接AC 与BD 相交于O ,在ABCD Y 中,,OA OC OB OD ==,要使四边形AECF 为平行四边形,只需证明得到OE OF =即可;A 、若BE DF =,则OB BE OD DF -=-,即OE OF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若AE CF =,则无法判断OE OE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 、AF CE ∥能够利用“角角边”证明和COE △全等,从而得到OE OF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BAE DCF ∠=∠能够利用“角角边”证明ABE △和CDF △全等,从而得到DF BE =,然后同A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10.【答案】A 【解析】当01x <≤时,y =,当12x <≤时,y =23x <≤时,y =-+,∴函数图象是A , 故选:A .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二、填空题 11.【答案】10x > 【解析】去分母,得:82x ->,移项,得:28x +>,合并同类项,得:10x >, 故答案为:10x >.

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专项训

训练历史评价影响类 1.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 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 A.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 B.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 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2.钱穆评价某一朝代的社会阶层流动:“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此现象() A.以诗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B.促进民族融合高潮到来 C.促使庶族地主开始崛起 D.使平民阶层影响力上升 3.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他评价的应是()A.孔孟的仁义之道B.老子的辨证思想C.韩非的重刑理论D.墨子的非攻主张 4.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B.“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C.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5.有学者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2018年安徽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数 学 (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每小超都给出A,B,C,D 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8-的绝对值是( ) A.8- B.8 C.8± D.8 1- 2.2017年我赛粮食总产量为635.2亿斤,其中635.2亿科学记数法表示( ) A.610352.6? B.810352.6? C.1010352.6? D.8102.635?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53 2a a = B.842a a a =? C. 236a a a =÷ D.()333b a ab = 4.一个由圆柱和圆锥组成的几何体如图水平放置,其主(正)视图为( ) 5.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 A.)4(42+-=+-x x x x B.)(2y x x x xy x +=++ C.2)()()(y x x y y y x x -=-+- D.)2)(2(442-+=+-x x x x 6.据省统计局发布,2017年我省有效发明专利数比2016年增长22.1%

假定2018年的平均增长率保持不变,2016年和2018年我省有效发明专利分别为a 万件和b 万件,则( ) A.a b )2%1.221(?+= B.a b 2%)1.221(+= C.a b 2%)1.221(?+= D.a b 2%1.22?=[来源:学|科|网] 7.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x+1)+ax=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 的值为( ) A. 1- B.1 C.22或- D.13或- 8. 为考察两名实习工人的工作情况,质检部将他们工作第一周每天生产合格产品的个数整理成甲,乙两组数据,如下表: 甲 2 6 7 7 8 乙 2[来源:学科网ZXX K] 3 4 8 8 类于以上数据,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众数相同 B.甲、乙的中位数相同 C.甲的平均数小于乙的平均数 D.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 9.□ABCD 中,E 、F 是对角线BD 上不同的两点,下列条件中,不能得出四边形AECF 一定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 A.BE=DF B.AE=CF C.AF//CE D.∠BAE=∠DCF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I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隧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2018年安徽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数学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井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每小超都给出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的绝对值是() A. B.8 C. D. 2.2017年我赛粮食总产量为635.2亿斤,其中635.2亿科学记数法表示() A. B. C. D.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4.一个由圆柱和圆锥组成的几何体如图水平放置,其主(正)视图为()

5.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 B. C. D. 6.据省统计局发布,2017年我省有效发明专利数比2016年增长22.1%假定2018年的平均增长率保持不变,2016年和2018年我省有效发明专利分别为a万件和b万件,则() A. B. C. D.[来源:学|科|网] 7.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 的值为() A. B.1 C. D. 8.为考察两名实习工人的工作情况,质检部将他们工作第一周每天生产合格产品的个数整理成甲,乙两组数据,如下表: 甲26778 乙23488 类于以上数据,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众数相同 B.甲、乙的中位数相同 C.甲的平均数小于乙的平均数 D.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

差 9.□中,E、F是对角线上不同的两点,下列条件中,不能得出四边形一定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D.∠∠ 10.如图,直线都与直线l垂直,垂足分别为1正方形的边长为,对角线在直线l上,且点C位于点M处,将正方形沿l向右平移,直到点A与点N重合为止,记点C平移的距离为x,正方形的边位于之间分的长度和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太致为() 二、填空题(本大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11.不等式的解集是。 12如图,菱形的,分别与⊙O相切于点若点D是的中点,则∠。 13.如图,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一个交点A(2,m)⊥x轴于点B,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抗日战争(有答案)

抗日战争 1.某同学想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的起点事件,应向他推荐下列哪一部作品? A. B. C.D. 2.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西安事变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 A.发生时间 B.发动者 C.解决过程 D.历史影响 3.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D.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 4.卢沟桥在古代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因清代乾隆帝亲笔御书“卢沟晓月”四字立碑于桥头而闻名;卢沟

桥在近代又因日本发动“七七事变”而震惊世界。该事变标志着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势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其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我们批驳上述荒谬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D.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6.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联手,共御外侮。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八路军、新四军改编的完成 C.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 D.淞沪会战的爆发 7.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救中国”的含义是 A.开赴北伐战场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胜利结束长征 D.国共合作抗击日寇 8.蒋介石在台儿庄战役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由此可见,台儿庄大捷的主要原因是 A.前方将士不怕牺牲 B.后方同胞大力支援 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蒋介石的正确领导 9.1945年8月15日晚,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外国援助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D.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018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卷2)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A 【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试题以热点隐性切入,题干以商汤仁慈能最终推翻暴虐无道的夏桀这一《史记》记载为载体,考查以德治国这一时政热点(十九大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

安徽省2018年中考试卷(政治)

第1页 共6页 第2页 共6页 第3页 共6页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 题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思想品德(开卷) 一、选择题(共24分,12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 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 清代诗人袁枚“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的诗句,赞颂了生 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花虽如米粒般细小,但她从不小看自己,依然像牡丹花一样绽放。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 A .自立 B .自傲 C .自信 D .自负 2. 欣欣明天要代表学校参加演讲比赛,她在家紧张得站也不是, 坐也不是。看完一段喜剧小品后,她渐渐平静下来了。欣欣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A .合理宣泄 B .自我宽慰 C .改变环境 D .转移注意力 3. 借助手机里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生活中的 一些人常沉迷于把自己的照片修饰得光艳完美,但照片中的美图和现实中的真相总是有着一定的差距。这启发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应做到 A .只看优点 B .忽略缺点 C .悦纳自己 D .全面客观 4. 马克思为革命颠沛流离40年,先后四次遭到驱逐,他在最困难 的时候曾因外衣进了当铺而不能出门。但即便道路如此坎坷,他仍然在为崇高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并在恩格斯的帮助下完成了《资本论》的创作。马克思的人生之路启迪我们,面对困难应 ①坚定正确的人生目标 ②保持顽强的毅力和斗志 ③直面挫折,自强不息 ④主要依靠朋友的帮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右边漫画启示我们,对待网络投票要 ①积极参与赚取实惠 ②拒绝一切网络投票 ③理性对待慎重选择 ④明辨是非坚持原则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6. 现代社会,竞争与合作无处不在。关于竞争与合作下面说法正 确的是 ①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 ②相互竞争要排斥合作 ③即勇于竞争又善于合作 ④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 2017年全国道德模范黄旭华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敢 做惊天动地事,甘做默默无闻人;他离家正壮年,归来已花甲。我们应学习他 ①热爱祖国,立志报国 ②默默奉献,实现人生价值 ③立足科研,获取荣誉 ④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校园拒绝欺凌,和谐需要守护。为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欺凌行为 发生,2017年底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此举主要体现了对中小学生的 A .家庭保护 B .社会保护 C .司法保护 D .学校保护 9. 2017年8月开始的“剑网2017”专项行动通过加大网络版权执 法力度,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此举有助于保护公民的 A .荣誉权 B .名誉权 C .财产使用权 D .智力成果权 10. 国家进校园、戏曲进校园……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氛围日 渐浓厚。传统文化进校园 ①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内容 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③会分散学生精力影响成绩 ④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 珍视民族团结。之所以要重视民族团结,是国为 ①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民族团结有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 ③维护民族团结就能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④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党的十九大提出,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 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材料体现了 ①中国共产党致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②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④二○二○年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6分,5小题) 【弘扬美德 提升素养】 13. (8分)请观察下面漫画并回答问题。 (1)漫画中人物行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什么内容? (2分) (2)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个人行为是否文明,会影响周围 其他人的日常生活。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做个“中国好邻居”。 (6分) 【学法守法 致敬英雄】 14. (8分) 材料一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一条明确指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材料一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2分) 材料二表明了什么?(2分) (2)谈谈国家制定这部法律的意义。(4分)

中考历史2018年周年历史大事件

中考历史2018年周年历史大事件 中国历史七上 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2、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3、383年淝水之战 中国历史七下 1、618年李渊灭唐,建立唐朝,隋朝灭亡。 2、713年-741年开元盛世 3、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灭亡。 4、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5、1553年,葡萄牙人攫取澳门居住权 6、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中国历史八上 1、1853年,太平军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2、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收复新疆) 3、1898年6月戊戌变法开始。 4、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5、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6、1933年10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7、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李宗仁),中国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8、1948年9月,三大战役开始(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中国历史八下 1、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2、1953年,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3、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5、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真理问题的讨论。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40周年) 6、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7、1993年,“汪辜会谈”

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卷分析 激扬家国情怀 高考历史试题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一、体现历史学科积极育人导向 历史学科通过精心选取素材,构建试题情境,引导考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坚持唯物史观。如文科综合Ⅱ卷第42题讲述了近代著名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建立、投产过程,反映出近代中华民族所遭遇的艰难曲折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激励考生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断开拓进取。Ⅱ卷第27题呈现了传统戏曲昆曲的精美与雅致,Ⅲ卷第26题叙述了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脉络,考查了考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力。 历史学科在考试内容选取上注意与党和国家的人才选拔要求相契合,考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必备品格。如Ⅱ卷第47题描述了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三娘子,以其杰出的个人能力与威望,维护明、蒙之间长期和平的事迹,考查考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水平和家国同构观念。 历史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试卷的“鲜亮底色”,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师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强大思维工具,并成为他们信仰的指引。如Ⅰ卷第29题以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的论争为背景,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引导考生认清科学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本质区别。 二、避免“偏、难、怪、深” 历史试题对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了优化与整合,避免“偏、难、怪、深”,强调考查主干知识。如Ⅰ卷第26题和27题分别考查宋代手工业发展和明代的中外贸易,Ⅱ卷第32题、33题和34题分别考查古代罗马法发展、早期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等。 历史学科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引导考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如Ⅲ卷第41题以上海和曼彻斯特两个城市的发展为例,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比较视域下的考查,涵

安徽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分封制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废除的;选项B商鞅变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选项C兼并战争,在题干内容在没有体现,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 2.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A.外戚干政B.战乱频繁 C.皇权至高无上D.地方权力削弱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代陵阳县,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由此判断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有的“避讳”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避讳”的意思是在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所以“陵阳”避杜皇后名(杜陵阳)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杨广)讳改名南阳,这种“避讳”,体现皇权至高无上,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避讳”无关。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共十七个专题)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改革与制度创新 中国古代改革 中国古代制度创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能力训练】中国古代改革 改革(变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上》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三项措施,并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材料二魏主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拔氏。夫土德,……,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臣旧将……,姓或重复,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延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魏书〃高祖纪》 (2)材料二体现了孝文帝推行的哪些“汉化”政策?这些政策的施行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作用? (3)比较材料一、二,说说两次改革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专题二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与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能力训练】 外交是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纵观中外对外交往历史,可以为我们今天走改革开放之路提供重要启示。观察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图1 丝绸之路示意图 图2 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 图3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图4 “广东十三行” (1)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开辟的中西方贸易通道,据图1可知,汉代丝绸最远可运到哪里?“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有何重大战略意义? (2)据图2说明唐朝对外交流繁荣的因素是什么?该图反映了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据图3写出郑和下西洋第一次出发的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点。你能从图中获取郑和下西洋的哪些信息? (4)据图4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实行什么对外政策?根据材料中的四幅图片,说说中国古代

(完整版)2018年安徽省中考英语试卷及解析

2018年安徽省中考英语试卷 一、听力(满分30分) 1.(1分)A.look B.knock C.cook 2.(1分)A.dream B.cream C.team 3.(1分)A.ticket B.pocket C.jacket 4.(1分)A.reach B.catch C.sear 5.(1分)A.put B.turn up C.pick up 6.(1分)Which animal does the woman want to see? 7.(1分)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use to eat noodles? 8.(1分)What place does the woman want to find?

9.(1分)How will the man go to Beijing? 10.(1分)What does Peter usually do after school? 11.(1分)What does Dad want Julie to do? A.Forget the test B.Go to sleep C.Study math 12.(1分)Why is Mary worried these days? A.Because she has much work B.Because she has lost some money C.Because she is putting on weight. 13.(1分)What does Jessica think of the Chinese song ?A.The music is nice. B.The words are great. C.The song is short 14.(1分)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In a bank B.In a hotel C.In a hospital 15.(1分)How soon will the concert begin? A.In 10 minutes. B.In 20 minutes. C.In 30 minutes 16.(2分)(1)What will Lisa do for her father?

2018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2018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出现盛世对外开放使用火药②国家统一商业繁荣科技领先③政权并 立贸易发达发明司南④强化皇权闭关锁国科技落后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 2.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 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 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民族矛盾的尖锐 C.顽固势力的反扑 D.民众的盲目 排外 3.某同学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重大事件绘制成如图所示。六个序号分 别代表在该地或区域(阴影)所发生事件的特点、结果或作用,相对对应的事件按 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②战略反攻开始③国民党政权覆灭 ④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⑤三军会师长征胜利⑥主动出击日军且规模最大 A.①⑥②④③⑤ B.④②③⑤⑥① C.③②④⑥①⑤ D.①⑤⑥②④③服饰 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据此回答4-5题。 4.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促 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C.传人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 化 D.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 5.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 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导致审美观念变 化的根源是() A.君主权力受限 B.文艺复兴深入 C.工业革命展开 D.社会经济衰退 6.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 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 深远。”“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的国家行列 B.使苏俄退出协约国宣告一战结束 C.使 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独特道路 D.结束封建统治传播民主共和思想二、非选择题

2018高考全国卷Ⅲ卷历史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3.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4.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5.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6.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7.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6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6页)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 (《孟子》) ②水河澹澹,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③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④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⑤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借酒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森林是地球之肺,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森林的f ù盖率却比较.低,这难道不令人担忧吗?1981年,我国立法规定适.龄公民必须l ǚ行植树义务。政府通过广泛宣传,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人均绿地面积有所增加。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行动起来,自觉爱绿、植绿、护绿,让绿水清山遍布祖国大地。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f ù( )盖 比较. ( ) l ǚ( )行 (2)最后一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适龄公民”中“适”的意思是 ( ) A .切合、相合 B .刚才、方才 C .往、到 D .舒服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用苦痛换来欢乐”是他写给埃尔多迪伯爵夫人信中的话,也是他的人生写照。他是 ( ) A .罗曼·罗兰 B .贝多芬 C .米开朗琪罗 D .托尔斯泰 (2)“却说那【甲】久坐林间,盼望行者不到,将行李搭在马上,一只手执着降妖宝杖,一只手牵着缰绳,出松林向南观看。” 上面文字中【甲】指的是《西游记》中的__________,他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终成正果,受封为__________。 4.学校开设“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12分) 【我阅读 我朗诵】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 A .舒缓 B .欢快 C .激昂 D .深沉 【我阅读 我分享】 (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我阅读 我创作】 (3)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