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气藏成为勘探开发主战场_任继凯
- 格式:pdf
- 大小:52.08 KB
- 文档页数:2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发布时间:2022-02-15T06:59:29.447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8期作者:姜依卓[导读] 面对低渗透油藏这种令人“头痛”的油藏类型,经过多年水驱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采油管理二区山东东营 257231摘要:面对低渗透油藏这种令人“头痛”的油藏类型,经过多年水驱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但也存在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油井受效时间长、压力和产量变化不敏感等问题。
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阐述了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对策1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存在的问题孤岛复杂断块低渗透油藏属于常温、常压、弱边水、亲水构造—岩性油藏,具有中等水敏和中等酸敏,目前表现为双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
油藏类型为受构造控制的构造岩性油藏。
取得一定注水效果的同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及矛盾也日益突出。
1.1采用消耗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压力下降快低渗透油田天然能量不充足,原始地层压力高,渗流阻力大,能量消耗快,采用自然枯竭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地层压力下降快,在依靠天然能量开采阶段,产油量的年递减率为40%,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很大,每采出1%地质储量,地层压力下降4.2MPa。
为了获得较长的稳产期和较高的采收率,采用保持压力的开发方式是势在必行的。
1.2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低渗透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而且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层间、层内矛盾日益加剧,甚至发展到注不进水的地步。
由于注采井距偏大、油层吸水能力低,注水井的能量(压力)难以传递、扩散出去,致使注水井井底附近产生鳖压,注水压力升高。
1.3油井见注水效果较慢,压力、产量变化不敏感该油田由于油层渗流阻力大,注采井距偏大,注水井到油井间的压力消耗多,因而油井见注水效果不仅时间晚,而且反应比较平缓,压力、产量变化幅度不大,有的甚至恢复不到油井投产初期的产量水平。
特低渗透油藏注水作用规律探讨杨其彬;孙卫;任大忠;王海彤【摘要】在油田开采注水过程中,探讨特低渗透油藏岩石的岩性、物性变化规律,制定合适的注水开发方案.以十屋油田透营城组特低渗储层岩石为研究对象,开展储层条件下的液相—岩石固相的实验研究,对反应前后的矿物相、膨胀应力、孔喉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用前后,矿物相的变化微弱,粘土矿物的存在,储层岩石存在吸水、膨胀、压缩和重整过程,致使孔喉结构变小,储层物性变差.【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3(035)004【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特低渗透;矿物相;孔隙结构;膨胀应力【作者】杨其彬;孙卫;任大忠;王海彤【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吉林松原1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在油田开采注水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4]:注入水和特低渗透储层岩石在油藏条件下的作用形式、作用结果如何?储层岩石的岩性、物性将发生怎样改变?对流体流动条件和流动能量损耗影响怎样?为了弄清其变化规律,本文以十屋油田营城组特低渗储层岩石及其注入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岩性分析、膨胀应力及其孔喉结构的变化的探讨,初步明确了特低渗透储层岩石与注入水的作用规律,为区块注水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注水对岩石相的影响根据岩石中骨架矿物和粘土矿物的具体组合情况进行分类[4-5],选择了营城组具有代表性的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蒙脱石进行高温高压状态下的液—固反应。
具体做法:把选择的4种样品粉末各取少许包装在棉布中,互不混合,但可以相互提供反应离子,分别装入4个高温高压反应器(分别装入蒸馏水、1%KCL、地面清水和营城组地层水)中进行反应,分析反应前后岩石的岩性变化。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2-05-05T03:33:26.28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第1月2期作者:鲍慎平[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而现在社会对于石油的需求量,鲍慎平大港油田第一采油厂,天津 300280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而现在社会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也在快速的增长着,石油作为当下最为重要的一种能源资源,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怎样提升石油开采的效率也变得更加的重要。
我国有着相当丰富的低渗透油藏资源,所以为了改善当下的石油紧缺情况,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于这类油田的开发以及利用,低渗透油田有着多样性的特征,其油气藏种类是相当多的,而且还有着陆相以及海相油气的多种特征,有着上气下油的特征。
所以说进行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关键技术就是注水开发技术。
关键词:低渗透;注水;工艺技术研究引言:石油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国家对于油田的开发也非常的重视。
对于油田开发来说,注水工艺是很重要的一项技术,特别是对于低渗透油田通过注水开发的方式,能够提高地层压力,加大水驱控制程度,从而大大提升资源的质量,因为低渗透油田有着非均质性,且它的结构都是有很多孔隙的,所以还是要应用一些特殊的工艺进行开发。
1 低渗透油田特征分析1.1 物理特征低渗透油田有着一个相当显著的物理特征,就是孔隙度,可以根据孔隙度对于低渗透油田进行分类,一种是高孔隙度的,这样的低渗透油田基本组成物质通常是砂岩,白空土或者粉砂岩等,这类物质形成的结构往往缝隙会很大,所以整个的油田空气湿度都是比较大的。
另一种则是低孔隙度的,这样的低渗透油田通常是分布在油田储层,这是因为这里的微溶孔物理空隙度要比较低一些。
1.2 地质动态特征对于低渗透油田来说,它的渗透能力是比较差的,油层也比较薄,所以在这一期进行开采的时候,开采效率也会显得比较低,并且低渗透油层通常是裂缝状态的,这就导致在进行开采的时候,工作人员很难对水向裂缝的流速进行比较准确地把控,一旦出现注水过快的情况,就会导致推进速度太快,注水的效果以及油田的产能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大庆低渗透油田扶余油层超前注水实验何金钢;宋考平;杨晶【摘要】为研究大庆低渗透油田扶余油层超前注水过程中渗透率级差对采收率的影响和超前注水开发效果不佳的原因,通过人造长岩心超前注水驱油室内模拟实验,确定了合理地层压力水平和渗透率级别对采收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大庆油田扶余油层超前注水过程中,合理地层压力水平应当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的120%左右.在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下,超前注水较同步注水初期产油量高,采油速度高,无水采油期短,且对含水率上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超前注水实施过程中,储层渗透率越低,超前注水对采收率提升的效果越好.【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4(014)011【总页数】3页(P181-183)【关键词】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扶余油层;长岩心【作者】何金钢;宋考平;杨晶【作者单位】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石油大学),大庆163318;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石油大学),大庆163318;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石油大学),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12低渗透油藏指渗透率介于10×10-3~50×10-3μm2的油藏[1]。
天然能量不足、油井自然产能低,造成了在油井投产后,地层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速度快,采收率低;而且压力、产能恢复难度大,造成了开发困难。
超前注水是指注水井以高于原始地层压力下在油藏开采前注水,然后油井再投产的开发方式[2]。
由于超前注水具有克服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的特点,因此被广泛运用到长庆等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中。
郑浩[3]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分析了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影响因素。
张承丽[4],王瑞飞[5],车起君[6],唐建东[7],黄小亮[8],罗晓义[9]通过数值方法确定合理的长庆油田超前注水压力保持水平、注水压力、注水强度和注水时间等产能影响因素。
但是研究多针对数值模拟研究,而针对合理压力保持水平和渗透率大小对超前注水效果的影响的物理模拟实验鲜有报道。
低渗透气藏气井产能预测新方法
孟琦;刘红兵;万鹤;任登峰;代然
【期刊名称】《非常规油气》
【年(卷),期】2018(005)002
【摘要】低渗透气藏具有低孔、低渗、高含水、储层应力敏感性较强等地质特点,其储层渗流规律较常规气藏更为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更多.本文利用新的拟压力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滑脱效应和应力敏感性的三项式产能方程;提出了利用Excel 快速、准确确定三项式系数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新的三项式产能方程的准确性和确定三项式系数方法的有效性,为低渗透气藏气井产能预测和合理配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总页数】5页(P50-54)
【作者】孟琦;刘红兵;万鹤;任登峰;代然
【作者单位】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1607;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1607;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1607;塔里木油田工程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16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28
【相关文献】
1.低渗透气藏产水气井产能评价新方法 [J], 徐模;郭肖
2.致密低渗透气藏气井产能预测新方法 [J], 杨小松;严谨;郑荣臣;穆林
3.低渗透气藏气井产能评价新方法 [J], 李治平;万怡妏;张喜亭
4.一个新的低渗透气藏气井产能预测公式 [J], 严文德;郭肖;孙雷
5.低渗透气藏气井产能预测新方法 [J], 孟琦;刘红兵;万鹤;任登峰;代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海上低渗油气田开发钻完井技术研究
彭成勇;刘书杰;曹砚锋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4(16)3
【摘要】我国海上低渗透油气田储量规模庞大,但一直得不到经济有效的开发,其主要原因是海上油田开发成本较高,单井产能较低.受作业条件限制,海上低渗油气田开发仅通过移植陆地油气田开发模式,很难获得成功.分析我国海上现有开发模式在低渗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难度,提出经济有效地开发海上低渗储层钻完井工程需具备的技术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钻完井技术研究思路,并介绍了近年来所取得的部分成果.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彭成勇;刘书杰;曹砚锋
【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257
【相关文献】
1.低渗油气田高效开发钻井技术研究 [J], 李力
2.海上低渗油气田开发中的集成和集约技术方案 [J], 谭先红;余焱冰;徐文江
3.低渗油气田高效开发钻井技术研究 [J], 陈长卫
4.低渗油气田高效开发钻井技术研究与实践 [J], 王忠元
5.南海西部低渗油气田钻完井成本降低方法与实践 [J], 余意;徐一龙;任冠龙;董钊;张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8~2017年我国新增石油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特征分析周立明; 韩征; 任继红; 李敬功; 张道勇; 冯志刚; 张晨朔【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9(028)008【总页数】4页(P34-37)【关键词】石油; 天然气; 探明地质储量; 特征分析【作者】周立明; 韩征; 任继红; 李敬功; 张道勇; 冯志刚; 张晨朔【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034;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油气储量办公室北京 1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008~2017年我国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114.9亿t,其中,2008~2015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均超过10亿t,2012年达到高峰15.2亿t,随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7年跌至8.8亿t;2008~2017年我国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64 467亿m3,其中,2009~2016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均超过5 000亿m3,2012年达到高峰8 990亿m3,2017年下降到4 796亿m3[1]。
通过研究分析2008~2017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这10年间我国石油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增长特点,为把握我国油气勘探方向提供依据。
1 新增储量分布特征1.1 盆地分布特征从区域分布看,2008~2017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海上)盆地、渤海湾(陆上)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柴达木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等9个盆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均大于2亿t,合计探明地质储量107.2亿t[2],占总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的93.31%(图1)。
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东海盆地、琼东南盆地、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珠江口盆地等8个盆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均大于1 000亿m3,合计探明地质储量61 687亿m3[2],占总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的95.69%(图2)。
中国石油报/2009年/4月/3日/第002版
要闻
低渗透油气藏成为勘探开发主战场
——中国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的现状与未来
记者任继凯
当前,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为我国石油工业界面临的重大挑战。
据业内专家预测,全球对油气资源的需求2009年年底将恢复,国际油价可能在2010年下半年恢复到合理水平。
因此,大力推动石油工业上游科技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记者从3月26日召开的首届中国低渗透(致密)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上获悉,全球石油工业上游发展有5个投资重点,即低渗透油气、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天然气、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
其中,低渗透油气对确保油气安全供应具有重要意义,低渗透油气勘探生产与理论技术取得快速发展。
各国公司投入巨大人力、财力,新技术不断涌现,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在我国,低渗透油气成为勘探开发的主战场。
我国低渗透油气的基本状况
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含油气层系多,涵盖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
低渗透油气藏类型多,包括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
低渗透油气藏分布区域广,主要盆地都有分布,东部有松辽、渤海湾、二连、海拉尔、苏北、江汉盆地砂岩油藏,松辽、渤海湾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中部有鄂尔多斯、四川盆地砂岩油气藏和海相碳酸盐岩气藏;西部有准噶尔、柴达木、塔里木、三塘湖盆地砂砾岩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
我国的低渗透油气藏具有“上油下气、海相含气为主、陆相油气兼有”的特点。
低渗透油气资源在我国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据我国2004年第三次油气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低渗透油气远景资源量分别占全国总资源量的49%和42.8%。
在近几年新增探明油气储量中,低渗透达到70%。
2008年,中国石油提交的探明储量中82%为低渗透,原油产量中低渗透油区产量占34%。
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未来我国油气产量中低渗透所占比例将持续增大,油气产量稳产、增产将更多地依靠低渗透油气。
我国的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经历三个阶段:1907年—1949年,1907年中国第一口油井延长1号井(鄂尔多斯盆地)发现延长油矿,开始低渗透勘探开发探索。
1950年—1980年,以鄂尔多斯、松辽盆地为代表,仅发现中小规模的油气藏。
“磨刀石”、“井井有油、井井不流”,是人们对低渗透勘探开发早期的基本认识。
1980年至今,陆续在鄂尔多斯、松辽等盆地发现一大批地质储量超过亿吨级、千亿立方米级和万亿立方米以上的低渗透油气田,为油气探明储量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中国低渗透油气产能建设规模占总量的70%以上,已成为油气田开发建设的主战场。
2008年,中国低渗透原油产量0.71亿吨(包括低渗透稠油),占全国总产量的37.6%,低渗透产量比例逐年上升,近3年分别为34.8%、36%、37.6%。
2008年,中国低渗透天然气产量32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42.1%,低渗透产量的比例逐年上升,近3年分别为39.4%、40.9% 、42.1%。
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实现规模有效开发
我国低渗透油气勘探在近20年取得重大发现。
发现一大批地质储量超亿吨级、千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油气田,出现多个地质储量在5亿—10亿吨规模的油田,形成油气储量新的增长高峰期。
发现苏里格超万亿立方米的特大型气田,探明储量2.2万亿立方米,其中上报1.67万亿立方米,
为我国储量规模最大的气田。
鄂尔多斯、松辽、准噶尔、四川盆地累计探明低渗透石油储量76亿吨、天然气2.5万亿立方米。
2002年以来,探明低渗透天然气地质储量规模近5000亿立方米,石油近5000万吨,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第一个规模开发的低渗透原点油田——长庆安塞特低渗透油田,1997年产量为100万吨,2008年实现产量300万吨。
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田——苏里格低渗透砂岩气藏,实现规模有效开发,2008年建成80亿立方米,总体规划249亿立方米。
三塘湖盆地牛东地区,火山岩油藏得到规模有效开发,2008年累计建成产能24万吨。
松辽盆地深层、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气藏的开发尚处于开发试验阶段,2008年火山岩气藏天然气产量6.66亿立方米。
最近20年,我国低渗透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油气藏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如鄂尔多斯、松辽、塔里木、准噶尔等盆地。
长期持续不断的低渗透开发技术探索和攻关,形成一系列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创性和集成性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气开发将成为中国未来油气发展的主流
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是全球开发的大趋势,也是中国油气开发建设的主战场。
新探明储量中低渗透储量相对比例越来越大,已成为油气勘探不争的事实。
新建油气生产能力、油气产量,低渗透油气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石油剩余资源量799亿吨,其中低渗透431亿吨,占剩余石油资源总量的60%。
天然气剩余资源49.6万亿立方米,其中低渗透24.8万亿立方米,占剩余天然气资源总量的51%。
从资源、储量、产量及投资,都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低渗透为主流时代的到来!专家呼吁,要树立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的最高境界观,挑战极限,不断进行低渗透技术革命,实现规模有效开发,要有前瞻性的战略谋划,制定成长性的发展目标。
用专家的话说,“如果说,低渗透曾经是一个望而生畏的名词,20年前破解它还是一个梦,是一个极其难圆的梦。
那么而今,梦变为现实,是大趋势,更是难题,今后仍是难题。
但是,今天的低渗透油气开发已成为主战场,成为全球油气发展的主流趋势。
”
“低渗透变通之道的钥匙是什么?是哲学。
成功之路的基石是什么?是技术创新与集成。
而哲学与技术的背后是什么?是人。
一批平凡而努力的人,一批热爱低渗透油气藏开发事业而孜孜以求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