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练习题(有答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改革开放后,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之,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是增强企业活力。

4.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

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二、选择题

6.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来到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

农家。他感慨地说:“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1978年小岗村民的梦想是( C )

A. 建成小岗经济特区

B. 中央进行经济救济

C. 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D. 建立农村乡镇企业

7.请仔细观察如图“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从中获取的正

确历史信息是( D )

A.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

C.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

D.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产到户

8.如图中,凤阳县农业生产得到飞跃的根本原因是实行( D )

A. 土地改革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大跃进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

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机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

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C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 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

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 )

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D.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11.1992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出现的新局面是( D )

①建立企业员工工会组织②首次实行政企分开③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④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2.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

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D )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13.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C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14.下图是1986年某省企业的变化情况,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D )

A.工业化 B.三大改造

C.对外开放 D.国有企业的改革

15.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D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人民公社化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16.中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次会议( D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17.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C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18.“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

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改革这场“春风”在中国最先从哪里开始刮起( B ) A.农村 B.城市 C.外资企业 D.国有企业

三、材料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

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

图一图二

材料三 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

“松绑”公开信:“我们都想干一番事业……然而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

我们的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真是心有余而力

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

“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

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了农村改革前我国农村生产存在着怎样的状况?主要原因是什么?

状况:生产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农村改革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小岗生产队的“大包干”政策后来发展为哪一政策?这一政策在全国推行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

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

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材料三中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的信和张瑞敏的话说明了当时全国

的国营企业面临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省委、省政府)伸手要权”,要的是什么“权”?

这一“权”是如何实现的?

国家管得太多、太死;企业没有生产自主权,企业缺乏活力;工人劳动积极性

不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经

营责任制。

(4)20世纪90年代,从青岛电冰箱厂发展到享誉全球的海尔集团经历了股份

制改革,这一做法与哪次会议上的哪一决策有关?

会议:中共十四大。

决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