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3.23 MB
- 文档页数:7
都江堰工程伦理案例分析
很多人对于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原理并不了解,教科书上三言两语的解释,李冰父子通过引流的方式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水患问题。
但李冰父子的智慧远远不止于次。
他利用地形水势,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为主要基点,从鱼嘴开始分化又川西高原融化下来的雪水,将这股水流分为内江和外江。
内江进入成都平原,补给城市的生活用水,外江绕过城市,顺水流走。
此时就会面临一个问题,大量的洪水激流在低洼部分容易造成泥沙堆积,常年日积累导致河床升高,水患肆虐。
聪明的治水专家以宝瓶口为转折点,在此处建立起一个人工打捞河沙处,当外江的河水流过此处,经过宝瓶口的人造缺口时会形成一个漩涡,泥沙由此被卷到周围的堤岸上,再每年安排专人打捞泥沙,防止泥沙堆积。
第二工序就是飞沙堰,飞沙堰是连接外江和内江水的重要工程,内江的水进入成都平原,外江的水流向河流。
在修筑工程时,李冰父子将内江的河床低于外交的河床,这就保证了在枯水节的时候,外江有6成的水能够通过飞沙堰进入内江,补给成都平原的用。
而在飞沙堰还有一个人工的阀口,进入内江的水虽然所携带的泥沙较少,但常年以往依旧会成为祸患,在经过飞沙堰时根据动力学和水流的趋势,河沙随水进入飞沙堰,随后被旁边狭窄的宝瓶口所制约,重复第二道工序,这样一道集泄洪、排沙的工程就此完毕。
这种结合物理学知识和高超的理论推算,即使是放在现代,也很少
有有敢去实现,在宝瓶口、飞沙堰、鱼嘴的三道工序中,少了其中一个环节都会造成成都平原的用水枯竭或者水患过度,不得不赞叹于古人的智慧!。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案例
那我给你讲一个都江堰的故事吧。
咱老祖宗那可太聪明啦。
在四川那边啊,岷江以前老是发大水,搞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这岷江就像个调皮捣蛋的熊孩子,一到雨季就撒欢儿地乱冲乱撞。
但是咱们的古人可没有被这个难题吓倒。
他们就开始琢磨着怎么改造这个岷江,让它乖乖听话,为老百姓服务。
于是就有了都江堰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
他们先修了鱼嘴分水堤,就像一把大叉子一样,把岷江一分为二,外江用来排洪,内江用来引水灌溉。
这就好比把一个调皮的水流分成了两个听话的小水流,各干各的活儿。
然后又修了飞沙堰,这个飞沙堰可神奇了,洪水来的时候,它就像一个超级守门员,能把多余的洪水和泥沙排到外江去,就像把那些捣乱的家伙统统赶出去一样。
还有宝瓶口呢,它就像一个水龙头一样,控制着流入成都平原的水量。
这样一来,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把岷江这个自然的力量利用得妥妥当当的。
从此以后啊,成都平原就成了天府之国,水旱从人,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洪水和干旱了。
这就是咱们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一个超厉害的例子。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材版本:人教版2. 学科:语文3. 年级:八年级4. 课时:2课时5. 编写人:孙晋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都江堰》;(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3)了解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都江堰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和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历史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都江堰》的朗读和背诵;(2)都江堰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都江堰工程的精确数据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都江堰的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都江堰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都江堰》,感受作品的语言美;(2)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都江堰的建筑特点和作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懂句子;(2)分析都江堰工程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如都江堰的建造过程、工程特点等;(2)解释都江堰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回答有关都江堰的问题;(2)让学生进行都江堰工程的相关计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都江堰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家庭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都江堰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都江堰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都江堰的壮观和宏伟。
2. 比较教学:将都江堰与其他水利工程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都江堰的独特之处和优势。
系统科学的杰作------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渠首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lW,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目前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三个子工程融为一个整体,巧妙配合实现了彻底排沙、最佳水量的自勺调节的作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鱼嘴”分水堤①把岷江水一分为二“飞沙堰”溢洪道②把多余的洪水和流沙排入外江“宝瓶口”弓।水口③自流灌溉渠系的总开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
鱼嘴所分的水量有一定的比例,春天,岷江水流量小;灌区正值春耕,需要灌溉,这时岷江主流直入内江,水量约占六成,外江约占四成,以保证灌溉用水;洪水季节,二者比例又自动颠倒过来,内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区不受水潦灾害。
1ao1ao 在二王庙壁上刻的治水《三字经》中说的“分四六,平潦旱(潦即“涝水”,在今陕西省户县境,北入渭河)”,就是指鱼嘴这一天然调节分流比例的功能。
“八水绕长安”胜景:黑、涝、新、洋、泸、浦、临、曹运明渠。
我们的祖先十分聪明,在流量小、用水紧张时,为了不让外江40%的macha流量白白浪费,采用梢搓(同杈,三脚木架。
中国四川都江堰的活动拦水坝,就是用梢杈和满装卵石的竹笼做成的)截流的办法,把外江水截入内江,整就使内江灌区春耕用水更加可靠。
1974年,在鱼嘴西岸的外江河口鱼嘴分水工程 把岷江水一分为二“鱼嘴”是都江堰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
2000年,6月,世界文化遗产评审小组的官员都聚集到风景秀丽的都江堰,都江堰市市长亲自迎接,并陪同他们参观了宏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绿荫掩映的二王宫,凌空飞架的安澜索桥,挺拨郁萃的玉垒峰,高耸绝崖的玉垒雄关,水中盆景的伏龙观,日落丹霞的金堤夕阳,内江咽喉的离堆锁峡,雕梁画廊式的桥,和生机盎然的都江古城。
第二天,所有的专家和都江堰市所有市级领导都聚集在了都江堰市的一个宾馆里,都江堰市的所有领导心里都捏了一把汗,为都江堰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最后的冲刺。
首先由都江堰市市长A先生把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整体情况给专家做了一个梗概介绍市长A先生:“都江堰是秦国蜀郡守李冰为治理岷江水患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迄今已有225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态工程,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都江堰市城西,建筑在山川与平原的咽喉要冲,其工程采用“无坝引水”的形式,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大工程巧妙地利用了天然地势和弯道水流规律,协调运行,有效地解决了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问题,孕育了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
尤其是近40年来的大力扩建军与渠系改造,使其灌溉面积由不到300万亩发展到1003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灌区。
形成了集灌溉、防洪、城市供水、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灌区格局。
都江堰科学的原理,精密的设计、巧妙的技术、宏伟的营构,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思想精髓。
市长A先生发完言以后,专家B首先提问:“专家B:“大家都知道,在世界上人工修建的水利工程不少,但经过漫长的岁月仍能发挥设计效益的并不多见,而我们的都江堰经历了二千二百五十多年,千古不废,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可见当年古人在设计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时候考虑到了其使用的长远性,而不仅仅局限于解决当时暂时的洪涝灾害。
所以我认为都江堰应该被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
”专家C:“都江堰水利工程由渠首枢纽和灌溉渠系两部公分组成。
95年都江堰的离奇事件95年都江堰的离奇事件本文摘要:都江堰惊现蟠龙下午一点过,都江堰巡警大队接到一条特别指令:有市民报案称在都江堰发现一条大龙,有许多村民正在围观,要求巡警立即出警处置并核实大龙的身份。
随后,正在值班的区公安巡警大队接处警中队长刘和平立即率领黄榜斌等民警火速赶往现都江堰惊现蟠龙下午一点过,都江堰巡警大队接到一条特别指令:有市民报案称在都江堰发现一条大龙,有许多村民正在围观,要求巡警立即出警处置并核实大龙的身份。
随后,正在值班的区公安巡警大队接处警中队长刘和平立即率领黄榜斌等民警火速赶往现场。
罕见蛟龙吓退当地老农2月24日下午,广安区北辰街道办事处湖滨路居委三居民小组居民、现年73岁的胥云林像往常一样,扛起锄头在自家开垦的乱石堆地里种南瓜。
管他的,这乱磨崂石里其他东西不出,点几棵南瓜还是要得,到时候总要摘几个南瓜。
这片乱石堆所在地原是一大深沟,建城北开发区时国家统征了的,几年前被修建思源小区的弃土填满,土地很贫瘠。
漫长寒冷的冬天刚刚离去,初春的太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
老胥感到惬意,还不时眯起眼睛享受一番。
突然,老胥依稀看见自己脚跟前一大团浅黄褐色的东西蠕动了一下。
刚开始还以为是自己老眼昏花,老胥也没太在意。
过了一会,那个东西又蠕动了一下,并发出轻微的嗤嗤声。
老胥揉了揉眼睛一手杵着锄把,慢慢弯起腰低下头去细细打量起来。
天啦,这么大一个家伙!不看不打紧,一看老胥吓一跳,这竟然是一条他从没见过也从没听说过的蟠龙。
只见蟠龙盘在那里一动不动,连头都没抬一下。
莫非是死的?自以为见多识广的老胥胆子顿大了起来。
他慢慢调整姿态后,一手紧握锄把,一手悄悄抓了一把泥沙,向盘卷着的蛟龙撒了过去。
该文章转自奇趣网猎奇人士的好去处啪地一声,蛟龙尾巴一下将大片胡豆齐刷刷地卷断。
妈呀,是活的,魂飞魄散的老胥撒腿就跑,连摔了几个跟斗才跑回家里。
绿血怪物杀死青藏铁路工人2005年;怪物杀死青藏铁路工人,后被部队击毙,这怪物血液是绿色的。
典型案例一:都江之春(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都江之春工程地点:都江堰建筑功能:底层作停车场,上部作公寓建筑面积:约5400m2建筑层数:6层结构特征:如图2-1、2-2所示,该结构为6层混凝土框架,首层层高约2.90m,二层及以上层高约2.80m。
结构沿框架短边方向的跨度为7.8+2.4+7.8m,并在两边各悬挑1.0m,沿长边方向9跨,每跨5.85m,西侧端跨3.9 m,设防烈度为7度。
框架结构部分的混凝土为C30,纵筋采用HRB335,柱截面400mm×500mm,沿结构短边框架梁截面250mm×720mm,沿结构长边框架梁截面200mm×620mm;楼板厚120mm。
图2-1 “都江之春”标准层平面图2-2 “都江之春”立面图结构首层空旷,除东西两端的楼梯间外没有填充墙。
二层及以上沿纵向有两道内纵墙和两道带门窗洞口的外纵墙,沿横向几乎每开间均有分户的填充墙。
地震前,上部五层已经完成了室内分割与初步装修,完成了外立面装修,首层完成了外围柱的装修。
相关图片见图2-3:“都江之春”结构特征。
图2-3 “都江之春”结构特征(二)震害情况都江堰市的设防烈度是7度,汶川地震中的实际烈度估计约8度到9度,相当于遭遇了设计大震或超设计大震的地震。
按照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该建筑在遭遇设计大震时结构不倒塌,可发生梁端塑性铰为主的破坏模式。
现场勘查发现,该建筑的震害主要表现为:1)首层破坏严重,呈现软弱层和薄弱层的震害特征。
二层除个别填充墙上有斜裂缝外没有明显裂缝,三层以上完好。
(图2-4“都江之春”震害情况)2)首层所有混凝土柱的柱头与柱脚出现塑性铰,塑性铰长度约150~400mm,没有发现混凝土梁端破坏、出现塑性铰的现象,呈现强梁弱柱的柱铰破坏模式。
首层柱脚混凝土塑性铰发展较轻,柱头混凝土塑性铰的发展较充分,柱头塑性铰范围内的混凝土压碎并发生剪切破坏,柱头塑性铰处局部错位达150mm。
金马河213离堆鱼嘴分水工程:把岷江水一分为二“鱼嘴”是都江堰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
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
鱼嘴所分的水量有一定的比例,春天,岷江水流量小;灌区正值春耕,需要灌溉,这时岷江主流直入内江,水量约占六成,外江约占四成,以保证灌溉用水;洪水季节,二者比例又自动颠倒过来,内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区不受水潦灾害。
在二王庙壁上刻的治水《三字经》中说的“分四六,平Error!旱(Error!即“涝水”,在今陕西省户县境,北入渭河)”,就是指鱼嘴这一天然调节分流比例的功能。
“八水绕长安”胜景:黑、涝、新、沣、浐、灞、临、曹运明渠。
我们的祖先十分聪明,在流量小、用水紧张时,为了不让外江40%的流量白白浪费,采用Error!Error!(同杈,三脚木架。
中国四川都江堰的活动拦水坝,就是用杩杈和满装卵石的竹笼做成的)截流的办法,把外江水截入内江,整就使内江灌区春耕用水更加可靠。
1974年,在鱼嘴西岸的外江河口建成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电动制闸,代替过去临时杩搓工程,截流排洪,更加灵活可靠。
“飞沙堰”溢洪道:把多余的洪水和流沙排入外江 在鱼嘴以下的长堤,即分内、外二江的堤叫金刚堤。
堤下段与内江左岸虎头岸相对的地方,有一低平的地段,这里春、秋、冬、三季是人们往返于离堆公园与索桥之间的行道的坦途,洪水季节这里浪花飞溅,是内江的泄洪道。
泄洪道,唐朝名“侍郎堰”、“金堤”,后又名“减水河”,它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但功能非常实用,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都江堰市城市设计分析都江堰市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距成都市48km,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地处岷江出山口。
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山地、平原、水域面积大体为6:3:1。
都江堰市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都江堰市是四川省首批外经贸工作重点县(市)区之一,主要行业有建材、食品、机械等。
农业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药材、蚕桑等多种农产品,是国家发展茶叶、川芎、红梅、黄柏、杜仲、厚朴、猕猴桃生产基地。
都江堰市森林覆盖和平原绿化率达70%以上,生态环境优越,被誉为成都平原的绿色屏障。
矿产资源—境内蕴藏的石灰石、菱铁矿、白云石、石英砂以及脉金、砂金等品位高,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境内药用动植物资源品种达1000余种,植物药蕴藏量3000多万公斤,尤其以川芎、泽泻、红梅、银杏、“三木”(黄柏、杜仲、厚朴)等最为著名,在全国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有野生植物2000多种,有川西植物园之称。
辟有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的保护区。
都江堰市是一座新兴的中等工业旅游城市。
目前,该市已初步建成电力、机械、化工、食品等支柱产业。
旅游业也是都江堰市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后山、龙池“三区”、灵岩寺都是国内和世界知名的景区。
都江堰市因堰而闻名,境内闻名世界的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被誉为“活的水利博物馆”、“水文化摇篮”,是中国和世界水利史上的奇珍。
奔流不息的岷江水分成密如蛛网的灌溉渠系成为天府之国的生命之源,千百年来一直被誉为镶嵌在锦秀天府的一颗明珠,享有“天府之源”的美称。
都江堰工程伦理案例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生活在一个人工的世界中,现代社会与工程密不可分。
工程在带给人类巨大福都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颇多的负面影响。
频繁爆发的工程事故引发了整个社会对工程本身的反思,工程伦理问题也成了人类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
2008年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的发生,凝出了一批批豆腐流工程。
而历经了2000多年风霜洗礼却依然经受住了地震考验的都江堰工程,基本无羔。
一、工程与伦理的关系工程与伦理不是两个彼此孤立的概念,二者之间世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工程需要伦理,工程活动内在地与伦理相关,作为工程主体的人必须明确,工程是人类的设计和创造。
这种视计和创造必须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或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得以空现。
设计和创造都是人类的有目的的活动,总是要满足人类的一定需求。
当然,"实现"过程又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而达成目的的途径绝非固定化。
这些目的往往渗透着人类主观的评价因素,可以被评价为好的或坏的、正当的或不正当的其次,伦理指导工程。
工程是“造物"活动,它把事物从一种状态变换为另一种状态,创造出地球上从来出现过的物品或讨程,乃至当今时代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它们直接地决定著人们的生存状况,长远地影响着自然环境。
这种造物活动是社会的,它是一个汇聚了科学技术和经济、政治、变化等要素的系统,伦理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别是针对参与工程活动的各利益集团,可见,伦理对工程活动起着积极的能动作用二、都江堰工程所体现的工程伦理思想工程伦理是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活动中,包括工程设计和建设,以及工程运转和维护中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研究。
它是从"工程问题"提出的,把这些问题提到道德高度,既能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道德素质,又能保证工程质量,避免工程风险。
尽管我国对工程伦理的研究起步很晚,但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工程伦理思想,这些思想可以从我国古代的一些杰出工程集中反映出来,诸如国人引以为豪的万里长城、故宫建筑群,尤其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它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辉煌的工程伦理思想。
忍辱负重最终成功的例子案例一:勾践卧薪尝胆勾践为了复仇,在吴国服役期间,每天都睡在柴火上,吃饭前都要尝尝苦胆,以提醒自己不忘国耻。
他的忍耐和坚韧最终赢得了吴王的信任。
勾践成功回到了越国,并通过一系列改革使越国变得富强,最终击败了吴国。
这种忍辱负重的精神成为了后世的典范。
案例二:司马迁写《史记》司马迁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身心受到巨大打击。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忍辱负重,用血和泪写下了《史记》。
他深入民间收集资料,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这种对历史的执着追求令人敬佩。
案例三:韩信受胯下之辱韩信在未成名之前,曾受到一个无赖的挑衅和胯下之辱。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选择了忍耐。
他的忍耐和才华最终被刘邦发现,韩信成为了汉朝的一名杰出将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时,要学会忍耐和坚持。
案例四: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甚至当过乞丐和和尚。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爬上了权力的顶峰,最终建立了明朝。
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毅力,任何困难都不是问题。
案例五:左丘明失明著《左传》左丘明在失明之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他凭借自己的记忆和口述,由弟子记录完成了《左传》这部重要历史著作。
他的毅力和才华令人敬佩,这种对学术的执着追求也成为了后世的典范。
案例六:孙膑装疯卖傻终复仇孙膑曾遭受庞涓的陷害和酷刑,被挖去了膝盖骨。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装疯卖傻逃脱了庞涓的监视,并最终在马陵之战中击败了庞涓,成功复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时要学会灵活应变和坚持自己的信念。
案例七: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时,遇到了周文王,但他并没有急于展示自己的才能,而是耐心等待机会。
他的智慧和耐心最终赢得了周文王的信任,成为了周朝的重要谋士。
这种淡泊名利、待机而动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案例八:达摩祖师面壁九年成正果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期间,每天只吃一碗麦饭和一碗水,忍受着极度的饥饿和寒冷,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修炼佛法,最终成为了禅宗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