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和萘的分离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4
物化实验报告:燃烧热的测定-苯甲酸-萘.doc一、实验目的1.掌握燃烧热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热电偶温度计测量温度。
3.了解苯甲酸和萘的燃烧热及其热效应。
二、实验原理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测定燃烧热可以了解物质的能量性质,为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反应机理提供依据。
本实验通过测量苯甲酸和萘燃烧时温度的变化,计算出它们的燃烧热。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热电偶温度计、保温杯、热量计、分析天平、锌粉、氧气、实验样品(苯甲酸和萘)。
2.安装热电偶温度计:将热电偶温度计与热量计连接,确保密封良好。
3.准备样品:用分析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苯甲酸和萘,分别放入两个保温杯中。
4.开始测量:打开氧气钢瓶,调节氧气流量,点燃燃烧器,将热电偶温度计插入保温杯中,记录初始温度t1。
5.样品燃烧:在氧气流中点燃保温杯中的样品,注意控制氧气流量,使样品完全燃烧。
6.记录温度:燃烧结束后,记录最终温度t2。
7.清洗仪器:用少量乙醇清洗燃烧器及周围区域,确保无残留物。
8.重复实验:对苯甲酸和萘分别进行上述实验,记录每次的初始温度和最终温度。
四、数据分析与处理1.数据记录:记录每次实验的初始温度t1和最终温度t2。
2.数据处理:根据温度差和物质的量,计算出每次实验放出的热量Q。
Q =mc(T2 - T1),其中m为物质的量,c为比热容,T2和T1分别为最终温度和初始温度。
3.燃烧热计算:根据放出的热量Q和物质的量n,计算出燃烧热ΔH。
ΔH = -nQ / 1000kJ/mol。
其中n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本实验中为1mol),Q为放出的热量。
注意将单位转换为kJ/mol。
4.结果分析:比较苯甲酸和萘的燃烧热,分析它们的能量性质及结构特点。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燃烧热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了使用热电偶温度计测量温度。
同时,我们了解了苯甲酸和萘的燃烧热及其热效应,为研究这两种物质的能量性质和结构特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项目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目的】①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区别。
②掌握量热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测定奈的燃烧热。
③了解氧弹卡计主要部件的作用,掌握氧弹量热计的实验技术。
④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实验原理】燃烧热是指1摩尔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容燃烧热(O v ),恒容燃烧热这个过程的内能变化(ΔU )。
在恒压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压燃烧热(Q p ),恒压燃烧热等于这个过程的热焓变化(ΔH )。
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反应生成的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则有下列关系式:∆c H m = Q p =Q v +Δn RT (1)本实验采用氧弹式量热计测量蔗糖的燃烧热。
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将一定量待测物质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卡计本身及氧弹周围介质(本实验用水)的温度升高。
氧弹是一个特制的不锈钢容器(如图)为了保证化妆品在若完全燃烧,氧弹中应充以高压氧气(或者其他氧化剂),还必须使燃烧后放出的热量尽可能全部传递给量热计本身和其中盛放的水,而几乎不与周围环境发生热交换。
但是,热量的散失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这可以是同于环境向量热计辐射进热量而使其温度升高,也可以是由于量热计向环境辐射出热量而使量热计的温度降低。
因此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不能直接准确测量,而必须经过作图法进行校正。
放出热(样品+点火丝)=吸收热 (水、氧弹、量热计、温度计) 量热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在盛有定水的容器中,样品物质的量为n 摩尔,放入密闭氧弹充氧,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水及仪器各部件,引起温度上升。
设系统(包括内水桶,氧弹本身、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的总热容为C (通常称为仪器的水当量,即量热计及水每升高1K 所需吸收的热量),假设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热交换,燃烧前、后的温度分别为T 1、T 2,则此样品的恒容摩尔燃烧热为:nT T C Q m V )(12,--= (2) 式中,Qvm 为样品的恒容摩尔燃烧热(J·mol-1);n 为样品的摩尔数(mol);C 为仪器的总热容(J·K-1或J / oC)。
萘的重结晶,实验报告萘重结晶用70%乙醇重结晶萘学习有机溶剂重结晶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抽滤、热滤操作和折叠式滤纸折叠的方法。
重结晶提纯法原理,重结晶溶剂的选择,抽滤、热滤操作的方法。
【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在装有回流冷凝管的50 mL的圆底烧瓶中,放入2 g粗萘,加入15 mL70%乙醇和1-2粒沸石。
接通冷凝水后,在水浴上加热至沸,并不时振摇,以加速溶解。
若所加的乙醇不能使粗萘完全溶解,则应从冷凝管上端继续加入少量(6-8 mL)70%乙醇。
每次加入乙醇后应略微振摇并继续加热,观察是否可完全溶解,待完全溶解后,再多加几毫升,控制溶剂总量不超过25 mL。
灭去火源,移去水浴,稍冷后(不烫手),移开冷凝管,加入少许活性炭(一平匙),并稍加振摇,再重新在水浴上加热煮沸数分钟。
用少量热的70%乙醇润湿折叠式滤纸后,用预热好的热水漏斗趁热过滤上述萘的热液。
滤液收集在干燥洁净的100 mL锥形瓶中,滤完后用少量热的70%乙醇洗涤容器和滤纸。
盛滤液的锥形瓶塞好,先自然冷却,最后再用冷(冰)水冷却。
用布氏漏斗抽滤(滤纸应先用70%乙醇润湿,吸紧),用少量70%乙醇洗涤。
抽干后将结晶转移至表面皿,自然晾干或红外烘干,称重,计算回收率。
篇二:苯甲酸和萘的分离实验报告苯甲酸和萘的分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苯甲酸和萘的基本性质 2(掌握固体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及方法3(复习萃取、蒸馏及重结晶等纯化技术二、实验基本原理苯甲酸和萘在常温下均为白色固体有机物,并且均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
所以不能根据两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但是,苯甲酸可以和氢氧化钠作用得到苯甲酸钠,而苯甲酸钠易溶于水。
可将混合物溶于乙醚后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萃取并洗涤,乙醚层经洗涤、干燥、蒸馏得到萘;水层经酸化、减压过滤得到苯甲酸。
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反应方程式:三、主要试剂及主、副产物的物理常数四、主要试剂规格及用量五、实验装置图六、实验操作步骤1、称取2g苯甲酸和萘的混合物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乙醚使之充分溶解。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苯甲酸的提取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苯甲酸的提取操作步骤。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苯甲酸是一种有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本实验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苯甲酸,利用苯甲酸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其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三、实验试剂与仪器1. 试剂:苯甲酸原料(含杂质)、无水乙醇、蒸馏水、氢氧化钠、盐酸、无水硫酸钠、氯化钠。
2. 仪器:锥形瓶、分液漏斗、烧杯、漏斗、滤纸、蒸发皿、电热套、分析天平、恒温水浴锅、酒精灯、玻璃棒、滴定管、容量瓶。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称取一定量的苯甲酸原料,准确到0.01g。
(2)配制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mol/L的盐酸溶液。
2. 萃取(1)将称取的苯甲酸原料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振荡使苯甲酸充分溶解。
(2)将锥形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50℃,保持30分钟。
(3)将锥形瓶取出,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
(4)将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分出有机层。
(5)将有机层放入另一个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使有机层中的苯甲酸析出。
(6)静置分层,分出有机层,重复步骤(5)至苯甲酸完全析出。
3. 洗涤(1)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振荡,使有机层中的苯甲酸析出。
(2)静置分层,分出有机层,重复步骤(1)至苯甲酸完全析出。
4. 干燥(1)将洗涤后的有机层转移至蒸发皿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振荡使苯甲酸析出。
(2)将蒸发皿放入电热套中,加热至50℃,使苯甲酸结晶析出。
(3)待苯甲酸结晶完全析出后,取出蒸发皿,冷却至室温。
5. 称重与计算(1)用分析天平称量干燥后的苯甲酸晶体,准确到0.01g。
(2)计算苯甲酸的产率:产率 = (实际产量 / 理论产量)× 100%。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实验中,苯甲酸的产率为85.6%。
2. 结果分析本实验通过溶剂萃取法成功提取了苯甲酸,产率较高。
实验5 燃烧热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用氧弹量热计测定萘的燃烧热,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与相互关系2、了解氧弹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其使用方法,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测量技术。
3、掌握用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的改变值。
二、实验原理燃烧热是1mol 物质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热效应。
“完全氧化”的意思是化合物中的元素生成较高级的稳定氧化物,如在碳被氧化成CO 2(气),氢被氧化成H 2O (液),硫被氧化成SO 2对于有机化合物,通常利用燃烧热的基本数据求算反应热。
燃烧热可在恒容或恒压条件下测定,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在不做非膨胀功的情况下,恒容燃烧热Q (气)等。
V =ΔU ,恒压燃烧热Q P =ΔH 。
在体积恒定的氧弹式量热计中测得的燃烧热为Q V ,而通常从手册上查得的数据为Q P p V Q Q RT n =+∆,这两者可按下列公式进行换算式中,△n(g)——反应前后生成物和反应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差; R——气体常数;T——反应温度,用绝对温度表示。
通常测定物质的燃烧热,是用氧弹量热计,测量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
一定量被测物质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使氧弹本身及其周围的介质和量热计有关附件的温度升高,测量介质在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ΔT ,就能计算出该样品的燃烧热。
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放入内装有一定量的样品和氧气的密闭氧弹,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水及仪器,引起温度上升。
若已知水量Wg ,水的比热为c ,仪器的水当量为W ˊ(量热计每升高一度所需的热量),燃烧前后的温度变化为ΔT ,则mg 物质的燃烧热为:,() (2)V L m Q lQ cW W T M−−=+∆样 式中:M 为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Q V 为样品的恒容燃烧热;l 和Ql 是引燃用金属丝的长度和单位长度燃烧热。
水当量WWˊ的求法是:用已知燃烧热的物质(本实验用苯甲酸)放在量热计中燃烧,测其始末温度,求出T∆,便可据式(2)求出WWˊ。
燃烧热的测定_苯甲酸_萘(实验处理) 燃烧热的测定是化学热力学中的一项重要实验,它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燃烧时的热效应。
在燃烧热的测定实验中,通常会使用苯甲酸和萘作为实验样品。
下面将详细介绍燃烧热的测定实验中苯甲酸和萘的处理过程。
一、实验原理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通过测定燃烧热,可以了解物质燃烧时的热效应以及能量的变化。
在燃烧热的测定实验中,通常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物质,如苯甲酸和萘。
二、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保温杯、量热计、热水浴、电子天平、烧杯、热量计、磁力搅拌器、苯甲酸、萘。
2.样品处理:将苯甲酸和萘分别放入电子天平上称重,记录下它们的重量。
然后将其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氧气,点燃物质并开始计时。
3.热量测量:在燃烧过程中,通过热量计来测量并记录下产生的热量。
同时,需要保持磁力搅拌器的正常运行,以保持体系的温度稳定。
4.数据记录:在燃烧结束后,记录下体系温度、热量计的读数以及物质的质量损失情况。
这些数据将用于计算燃烧热。
5.数据处理:根据测量结果和已知的热力学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或手动计算出燃烧热。
比较不同物质燃烧热的差异,可以了解它们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结果:实验中测得的苯甲酸和萘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所示:中,萘释放的能量略高于苯甲酸。
这可能与萘分子中具有更高的碳氢键能有关,导致其燃烧时需要更多的能量。
此外,实验结果也表明,这两种物质的燃烧热均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误差以及热量计灵敏度的限制所导致的。
因此,在进行燃烧热测定时,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四、结论通过燃烧热的测定实验,我们了解了苯甲酸和萘在燃烧过程中的热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萘的燃烧热略高于苯甲酸,这可能与萘分子中具有更高的碳氢键能有关。
此外,实验结果也表明,燃烧热的测定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苯甲酸和萘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在有机化学中,分离和提纯某种有机化合物是非常常见的任务之一。
其中,苯甲酸和萘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是一个经常遇到的实验任务。
由于它们在物理和化学特性方面的差异,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溶剂萃取
如果原始混合物中的苯甲酸和萘互相溶解,则可以使用溶剂萃取将它们分离。
这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的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例如,苯甲酸在水中溶解度较高,而萘则在乙醚或石油醚中更溶解。
因此,混合物可以首先用水和石油醚混合,然后可以在两种不同相之间进行分离。
这是非常有效的分离方法,但需要注意不要在操作过程中产生氧化和还原反应,影响溶解度。
2. 结晶
如果苯甲酸和萘在物理性质上具有较大差异,则可以考虑利用结晶进行分离和纯化。
基本上,结晶是将有机分子分离成导致一种化合物出现晶体的过程(如果溶液中存在足够的同一种化合物)。
如果将两者混合并加热到溶解温度,然后缓慢冷却,苯甲酸可能会结晶并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同样,萘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溶剂,如丙酮或氯仿,来进行结晶和纯化。
3. 气相层析
如果样品显然是液体或气体,或者它们均在常温常压下存在,则可以考虑使用气相层析将这两种化合物分离开来。
它基于化合物在固定吸附相上凝聚的速度差异。
例如,使用硅胶或气相色谱柱来分离并提取苯甲酸和萘。
这些方法是将苯甲酸和萘从混合物中分离和纯化的最常见方法。
然而,对于特定的混合物,还可以使用其他一些方法,例如浓缩、凝固、沸点分数或等,以获得所需的物质纯度。
苯甲酸和萘的分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苯甲酸和萘的基本性质
2.掌握固体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及方法
3.复习萃取、蒸馏及重结晶等纯化技术
二、实验基本原理
苯甲酸和萘在常温下均为白色固体有机物,并且均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
所以不能根据两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但是,苯甲酸可以和氢氧化钠作用得到苯甲酸钠,而苯甲酸钠易溶于水。
可将混合物溶于乙醚后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萃取并洗涤,乙醚层经洗涤、干燥、蒸馏得到萘;水层经酸化、减压过滤得到苯甲酸。
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反应方程式:
三、主要试剂及主、副产物的物理常数
四、主要试剂规格及用量
五、实验装置图
六、实验操作步骤
1、称取2g苯甲酸和萘的混合物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乙醚使之
充分溶解。
2、把混合物的乙醚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然后量取20ml 10%氢氧化钠溶
液加入分液漏斗,充分摇振,放气,再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分层,将下层液放入烧
杯中。
再往分液漏斗中加入20ml 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萃取操作,将下层液放
入同一烧杯中,最后用10ml水洗涤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同样将下层液放入同
一烧杯中,待进一步处置。
3、将剩下的乙醚层从分液漏斗上口通过普通漏斗倒入50mL 锥形瓶,加入
1-2g 无水CaCl2 干燥5-10 分钟(溶液澄清),过滤。
4、将所得滤液转移至蒸馏瓶中,加入2-3粒沸石,用45-60℃水浴加热蒸馏
蒸出乙醚,接收乙醚,蒸干、量体积(记录)、回收乙醚(计算回收率)。
其余
液体倒在表面皿上,待液体结晶后得到纯净的萘,收集称量。
乙醚测量体积,回
收。
待表面皿上的液体结晶后即为纯净的萘,收集固体,称量。
5、水层加入浓盐酸酸化至溶液呈明显酸性为止,充分冷却,待晶体全部析
出后,抽滤,所得晶体即为苯甲酸。
干燥,称量。
七、实验数据处理
八、注意事项
1、用氢氧化钠萃取时震摇使两相充分接触,继而使苯甲酸反应完全
2、用分液漏斗分液时,水层从活塞放出,乙醚层从上口倒出,否则会影响后面的操作。
注意提取过的水层要保存好,供下步制苯甲酸用
3、乙醚层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时,震摇后要静置片刻至澄清;并充分静置干燥约30min。
干燥后的乙醚层慢慢滤入干燥的蒸馏烧瓶中。
4、蒸馏不能蒸干,留小部分乙醚以防萘在蒸馏瓶中结晶,无法收集。
乙醚蒸完后立即回收。
5、水层如果酸化不完全,会使苯甲酸不能充分析出,导致产物损失,酸化程度为能使pH试纸变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