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授课内容:部版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上)第八课第二框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合法有序的表达爱国情感。
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力目标: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知识目标:知道要做到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在思想上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在行动上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引导他们争取处理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初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借班上课,学生的情况不了解,上课预设与生成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重、难点: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2017年春晚中,成龙与清华北大学生一起演唱的《国家》视频自然引出课题。
二、问题导读,探讨新知1、展示教学目标,检查预习作业,在课文中标出学习要点,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2、多媒体播放《黄旭华开讲了》演讲视频,理解知识(1)师生共同观看黄旭华的精彩演讲(2)学生自愿组合,开展小组讨论;“黄老先生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你?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评价黄老先生的一生。
”(3)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畅谈观后感要求:1):认真观看、感动时可以鼓掌。
2):认真思考、鼓励学生说出感悟。
3、分析问题,强化、巩固知识(1)教师用PPT展示问题(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分析问题,并踊跃发言,教师做适当点评。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道德品质。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国家利益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对国家利益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不清,容易受到眼前利益的影响,缺乏为国家利益奋斗的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道德品质。
3.增强学生的国家利益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国家利益至上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情境体验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引出国家利益至上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教版道德与法治⼋年级上册第⼋课第2框坚持国家利益⾄上教学设计第⼋课国家利益⾄上第⼆框坚持国家利益⾄上姚蕾【学习内容】坚持国家利益⾄上【教材分析】本课主题是维护国家利益,懂得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牢固树⽴国家利益⾄上的观念,坚决捍卫国家利益。
要想做到国家利益⾄上,就要树⽴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在实际⾏动中维护国家安全。
在维护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去建设美好祖国,关⼼国家发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实⼲创造未来。
中学⽣要⾃觉地肩负为祖国献⾝、为⼈民服务的责任和使命,把个⼈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统⼀起来,关注国家的发展,增强责任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复兴贡献⾃⼰的⼒量。
【课标依据】1、感受个⼈成长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2、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增强忧患意识。
3、懂得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学习⽬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祖国、增强公民意识,牢固树⽴国家利益⾄上的观念,坚决捍卫国家利益。
过程与⽅法以合作、探究和情境创设等形式,培养学⽣在搜集、处理和运⽤信息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实现学习⽬标。
知识与能⼒树⽴国家利益⾄上观念,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损害国家利益的⾏为作⽃争。
【学习重难点】重点1、牢固树⽴国家利益⾄上意识。
2、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利益⼆者关系。
难点1、树⽴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2、为了国家利益,有时需要放弃个⼈利益,甚⾄要献出⾃⼰的⽣命。
【学法指导】在教学中⿎励学⽣⾃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引导学⽣积极开展动脑、动⼝、动⼿的活动,充分体现学⽣的主体地位。
【教法】合作探究【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板、教科书【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课程前准备】教师以“坚持国家利益⾄上”为主题收集资料,制作课件;让学⽣在课前预习课⽂,查阅相关资料并寻找现实⽣活维护国家利益正反两⽅⾯的事例,并通读教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理论阐述,让学生了解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认识到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必要性。
教材内容深入浅出,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并分析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的情况,如何处理这种冲突,是学生需要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的概念,认识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既有益于国家,也有益于个人。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国家利益的概念,认识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2.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利益的重要性,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用于教学中的呈现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国家利益?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案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理解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每个小组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处理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也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够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能够主动为维护团结稳定的社会局面贡献力量。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不同人表现出的国家利益观念和行为,逐步形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能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要做到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在思想上必须有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在行动上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二、教材分析(一)课标依据本框题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法律与秩序”。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懂得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二)内容分析本框题属于统编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的第二框题,从思想和行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明确如何真正做到以国家利益为重。
教材首先通过典型材料分析,为学生提供榜样和示范,确立本框学习的情感基调。
之后,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与探讨,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对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
最后,材料升华到英雄模范事迹,引导学生明确在行动上要始终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必要时牺牲自己的一切,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三)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捍卫国家利益。
教学难点:捍卫国家利益三、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于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能够开始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国家和社会现象。
第2课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能够主动为维护团结稳定的社会局面贡献力量知识目标知道要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能力目标学会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不同人表现出的国家利益观念和行为;形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
教学难点: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和图片)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父亲何力1984年在中印边境地区原始丛林留影;右图为儿子何宇恒2016年6月16日在拉萨市留影。
父亲何力1983年入伍进藏,在位于中印边境的解放军某团三连当兵3年。
何宇恒2014年研究生毕业入警进藏,在边境一线工作。
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有这么一群“父子兵”:数十年前父辈们远离亲人,翻山越岭来到西藏守卫边疆,他们渐渐老去,相继离开了曾经战斗过的雪域高原;如今,他们年轻的孩子长大成人,接过父辈们的接力棒。
“接力棒”指的是什么?“父子兵”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教师总结:接力棒是指以国家利益为重,心怀爱国之情,以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努力维护国家利益。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第2课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一)国家利益至上的要求设计意图:聚焦网络安全,旨在教育学生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在平时网络交往活动中提高警惕,提高辨别能力,避免因自己的疏忽大意而给国外情报机构以可乘之机,泄露国家秘密,损害国家利益。
活动一:随手拍有讲究(多媒体展示材料)一名军事发烧友在成都某军用机场附近用手机拍下一张军机照片,发到互联网上。
这位发烧友做梦也想不到,这一不经意的举动竟然为美国情报部门提供了一个投入巨资也没有挖到的军事机密——正在试验中的中国歼-20隐身战斗机。
媒体评论称,这名发烧友“随手一拍胜过了美国一年耗资800亿美元的情报业”。
课题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课题: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内容。
学习内容:本节课分成两目内容:第一目“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第二目“捍卫国家利益”。
教材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等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怎样用实际行动去捍卫国家利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无论何时何地坚决捍卫国家利益。
本节课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以热爱祖国为荣,危害祖国为耻。
能时刻站在国家立场,为祖国分忧、勇担重任,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以实际行动去捍卫国家利益。
二、学习目标政治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道德修养:形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法治观念:在行动上以国家利益为重,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斗争。
健全人格:学会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不同的人表现出的国家利益观念和行为。
责任意识:知道要做到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在思想上必须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前面课时的学习,学生已走进社会生活中,了解到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规则以及勇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精神境界。
为这一单元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本单元第一框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什么是国家利益,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等,这些内容对这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中学生社会经验还存在不足,对于复杂多变的形势,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不够;正值青春期,学生有好冲动、容易做出过激行为的特点,对于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需要学会使用合理的方法。
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对于危害国家利益的事情要时刻保持警惕,引导学生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去爱国并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教学难点】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怎样捍卫国家利益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视频导入生成问题视频导入《钱学森》提问:观看了钱学森先生的故事,同学们在钱老先生身上体会到了一种什么精神,谈谈你们的体会?教师小结:钱学森先生回国时说:“我将尽我所能,帮助中国人民建立一个幸福而有尊严的国度”。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理解国家利益的概念1.1 导入:通过讲解国家利益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1.2 主体内容:讲解国家利益的内涵,包括国家的安全、稳定、发展等方面,让学生明白国家利益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
1.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国内外案例,让学生看到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国家意识。
1.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家利益的理解,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第二章:认识国家利益的体现2.1 导入:讲解国家利益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2.2 主体内容:讲解国家利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体现,让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利益。
2.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国家利益体现案例,让学生看到国家利益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家利益体现的认识,讨论如何在生活中维护国家利益。
第三章: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3.1 导入:讲解正确的国家利益观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
3.2 主体内容:讲解正确的国家利益观的内容,包括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发展、和平发展等方面,让学生明白正确的国家利益观的具体要求。
3.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正确的国家利益观的案例,让学生看到坚持正确的国家利益观的重要性。
3.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正确的国家利益观的认识,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正确的国家利益观。
第四章:培养国家利益意识4.1 导入:讲解国家利益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培养国家利益意识。
4.2 主体内容:讲解如何培养国家利益意识,包括提高自我意识、关注国家大事、增强国家认同等方面,让学生明白培养国家利益意识的具体方法。
4.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培养国家利益意识的案例,让学生看到培养国家利益意识的重要性。
4.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家利益意识的认识,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国家利益意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案课题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单元第四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力目标:正确认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懂得维护国家的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知识目标: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知道国家利益的基本内容,理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及其重要性,懂得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重点正确把握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难点正确把握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我的祖国》,导入新课思考: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小结:这首歌唱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们要向志愿军学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看视频听歌曲感悟引入新课“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感受志愿军的爱国主义感情讲授新课请同学们自主学习P91——P96页课本,并解决问题:1、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2、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3、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4、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5、如何捍卫国家利益?教学目标一: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活动——图片感悟出示爱国主义电影海报思考:1、这些电影都是什么主题的电影?其主人公身上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2、我们应该怎样向这些英雄人物学习?小结: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播放视频《网络成间谍案高发地中国出重举打击》思考:视频带给了我们什么警示?小结: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知识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五十二条和五十四条规定播放视频《反日行为打砸日本车不理智爱国行为被批评》思考:社会为什么会对这样的“爱国”行为提出批评?这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材以我国的国家利益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利益的重要性,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利益的定义、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家观念和集体观念,他们对国家利益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具体的实践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国家利益的认识,明确个人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提高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家利益的定义,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学会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增强为实现国家利益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家利益的定义,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维护国家利益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提高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2.案例材料:关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的案例。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的国家利益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利益的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述国家利益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然后,呈现关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案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国家利益至上;知道为了国家利益要放弃甚至牺牲个人利益能力目标了解维护国家利益的方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
教学难点: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和材料)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父亲何力1984年在中印边境地区原始丛林留影;右图为儿子何宇恒2016年6月16日在拉萨市留影。
父亲何力1983年入伍进藏,在位于中印边境的解放军某团三连当兵3年。
何宇恒2014年研究生毕业入警进藏,在边境一线工作。
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有这么一群“父子兵”:数十年前父辈们远离亲人,翻山越岭来到西藏守卫边疆,他们渐渐老去,相继离开了曾经战斗过的雪域高原;如今,他们年轻的孩子长大成人,接过父辈们的接力棒。
1.思考:“接力棒”指的是什么?2.“父子兵”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教师总结:他们的孩子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以国家利益为重,心怀爱国之情,以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努力维护国家利益。
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维护国家利益。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一)国家利益至上的要求活动一:随手拍有讲究(展示材料)一名军事发烧友在成都某军用机场附近用手机拍下一张军机照片,发到互联网上。
这位发烧友做梦也想不到,这一不经意的举动竟然为美国情报部门提供了一个投入巨资也没有挖到的军事机密——正在试验中的中国歼-20隐身战斗机。
媒体评论称,这名发烧友“随手一拍胜过了美国一年耗资800亿美元的情报业”。
1.思考:材料告诉我们什么?2.军事发烧友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3.生活中我们要处处提防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吗?提示:生活中我们要有爱国之情,要有危机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分析【设计意图】本课一共六个环节。
1、在课前准备阶段让学生欣赏歌曲,目的在于烘托、渲染教学氛围,为本课的开展起到铺垫良好教学的情感作用。
2、在情境导入中选择几个事例,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激发他的爱国情怀,增强他的亲社会行为。
3、在探究学习环节当中,设计三个探究活动,主要目的就是引领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学会了合作认知、探究认知,提高了他的社会参与热情和能力。
4、践行练习是对学生学习之后的检测。
通过检测,锻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责任。
5、总结提升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与学生共同进行思维导图的设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拓展延伸采取作业的形式,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延伸,其目的则是升华情感,拓展思维。
【学情分析】很多的学生认为国家利益就是生命来捍卫国家的安全,对国家利益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产生误区,思维比较单一。
在学生的认知方面,八年级学生他们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抽象的国家利益至上理解有误,他们还认为国家利益代表人民利益,人民利益是至上的,维护国家利益只是手段。
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设计思路】通过引导学生理清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辅助文字图片资料、伟人实例,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带动学生。
引入探究活动环节,循序渐进,递进呈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国家利益至上,掌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方法,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捍卫国家利益。
学生在创设的各种情境中,不断增强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捍卫国家尊严。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坚持国家利益至上,需要在思想上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在行动上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从生活点滴中来践行捍卫。
能力目标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中,学会矛盾分析的方法,提高价值判断的能力,增强社会参与力;进而帮助学生把握探究学习的能力。
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课题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单元第四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教材分析《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培养理性、务实、文明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
对于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及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树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目标1.政治认同:树立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的价值观,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2.道德修养:懂得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增强家国情怀,提高自身的爱国意识和能力;3.法治观念:懂得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明确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积极践行并维护国家利益;4.健全人格:要清晰知道国家利益至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辩证统一关系,发扬理性精神;5.责任意识:感受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理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懂得青年所担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如何树立维护维护国家利益意识?难点如何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课件展示课前预习题目:1.如何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思想上)2.如何捍卫国家利益?(行动上)3.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在课本上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并在相应位置做好笔记。
二、课件播放视频“戍边英雄”,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说说看完这个新闻你的内心有何感想?维护国家利益要求我们怎么做?自主预习,在规定时间内找出课件问题的答案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笔记。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本课主题,初步掌握本课重难点。
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讲授新课一、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课件展示新疆长绒棉事件材料,教师讲解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第2课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知识目标1.知道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就要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2.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关系。
3.维护国家利益的具体做法。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树立起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2.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
3.明白捍卫国家利益的一些具体做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更加热爱祖国,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2.通过学习,初步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爱国的紧迫性。
3.通过学习能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爱国要理性、务实。
4.通过学习,树立大局观念,有自觉做到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意识和决心。
重点1.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意识。
2.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二者关系。
难点1.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2.为了国家利益,有时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教师准备: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在央视最后一次演讲视频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播放歌曲《说句心里话》这首军歌唱出了兵哥哥们的心声,唱出了军人的使命和职责。
军人们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维护的就是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它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具有至高无上的特点;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辅相成,维护国家利益最终受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
那么我们该怎样维护国家利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故事拓展】南宋年间,金兵南侵,朝廷腐败,岳飞、辛弃疾率兵抗战,演出了一幕幕爱国主义正剧。
晚清时期,当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外国列强争相用洋枪洋炮打开中国大门的紧急关头,魏源、林则徐、严复等率先觉醒,主张“睁眼看世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害避趋之”,试图变革维新;谭嗣同在“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慷慨赴死,希望以死唤醒国人;抗日战争时期有著名的“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解放战争中有董存瑞,抗美援朝中有黄继光,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英雄模范人物更是层出不穷,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他们都是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认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增强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理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认识到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拥护国家的政策和决策。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在面对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具备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尚品格。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因爱国情感的不当表达而产生不良行为,保持理性、冷静和文明的态度。
责任意识:5.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维护国家利益的行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6.培养学生的防范意识和危机意识,使其能够时刻警惕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国家利益的含义、内容以及核心利益的内容2.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3.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的方法4.捍卫国家利益的具体做法难点:5.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6.怎样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以理性、合法、文明的方式维护国家利益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祖国壮丽山河、伟大成就的视频片段,如高铁飞驰、航母出海、航天发射等,提问学生:观看视频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对祖国有怎样的情感?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对祖国的自豪、热爱等情感。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是因为祖国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2.展示一些历史图片,如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图片,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发展壮大的图片,对比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近代中国会遭受列强的侵略?而新中国成立后又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以及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性。
(二)讲授新课1.祖国的作用(1)提问学生:我们每个人对祖国的情感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情感?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让学生明白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应该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决不允许祖国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够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能够主动为维护团结稳定的社会局面贡献力量。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不同人表现出的国家利益观念和行为,逐步形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能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要做到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在思想上必须有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在行动上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二、教材分析
(一)课标依据
本框题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法律与秩序”。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懂得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二)内容分析
本框题属于统编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的第二框题,从思想和行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明确如何真正做到以国家利益为重。
教材首先通过典型材料分析,为学生提供榜样和示范,确立本框学习的情感基调。
之后,通过对相
关案例的分析与探讨,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对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
最后,材料升华到英雄模范事迹,引导学生明确在行动上要始终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必要时牺牲自己的一切,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三)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捍卫国家利益。
教学难点:捍卫国家利益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于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能够开始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国家和社会现象。
但是,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社会经验比较欠缺,对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在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
比如,有人认为,只要是爱国,一切行为都是正当的,都应该肯定和鼓励。
再有保守国家秘密的法治观念不够强,不能全面认识自己在保守国家秘密中所应承担的角色。
在全球联系日益密切、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和冲突,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本框将设计多种活动,运用情景分析法、辩
论式教学法,使学生在理性思维中产生思维碰撞,提高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
四、教学过程
引入:一家三代人接力守边疆
思考:你如何评价陆之方一家两代人守卫祖国边疆的事迹?
通过学生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陆之方一家舍小家为大家、坚守信念、戍边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对国家利益至上的最好诠释。
从而感受先进人物的爱国情怀,初步认识到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环节一:树立和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请分享你所知道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先进事迹。
材料:展示“铁人”王进喜的照片及大庆油田的相关材料
补充材料:我国最著名的“照片泄密案” 1964年《中国画报》封面刊出的一张照片。
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方,在他身后散布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
日本情报专家据此解开了大庆油田的秘密。
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推断大庆油田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
并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手柄的架式,推断出油井的直径;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
有了如此多的准确情报,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
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
庆幸的是,日本当时是出于经济动机,根据情报分析结果,向我国高价推销炼油设施,而不是用于军事战略意图。
思考:我们应该从以上事例中吸取什么教训?
小结: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不仅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还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情景分析:
1. 30米外拍歼-20照片曝光。
2. “驴友”实拍军事基地违法。
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国防法》
小结:驴友”也好,“拍照”也罢,保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公民一旦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可拨打举报电话12339,国家会对提供重要情况或线索的举报人给予表彰奖励[p1] !
环节二:理性爱国要合法
探究与分享:P92
思考:请对以上观点进行评价,并就如何表达爱国情感谈谈自己的看法。
案例:印度越界,71天无条件撤军都发生了什么?面对一些“好战者”的言论,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材料链接:新闻漫画“暴力‘碍国’理性爱国”
小结:坚持国家利益至上,除了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还需要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环节三:国家利益终第一
视频:《开讲啦》黄旭华
思考: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黄旭华的一生,并解释自己选择这个词语的理由。
小结: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具体行动,为了国家利益,有时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一生。
正是有了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奋斗,我们的国家才能强大并进一步走向复兴。
我们应以这样的人物为榜样,在新时代督促自己前行!
环节四:国家利益我捍卫
复习总结,拓展提升
思考: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怎样做到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呢?
将回答补充在板书上。
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课后作业:
开展国防意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