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常见病种用药
- 格式:ppt
- 大小:405.00 KB
- 文档页数:66
皮肤科夜班医生常见疾病处理皮肤科夜班医生常见疾病有:过敏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及细菌性疾病等。
其处理措施如下:一、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主要包括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药疹、接触性皮炎等。
病人主要以皮疹、瘙痒剧烈而就诊。
(一)病情较重者,可静脉或肌肉注射用药1.10%GS500ml10%葡萄糖酸钙10ml ivgtt stVC 2g2.地塞米松5,10mg,iv或im st3.苯海拉明注射液25mg im st需要注意的是,地塞米松不能与葡萄糖酸钙放在同一液体中,因为,二者有配伍禁忌~静滴液体用葡萄糖而不用生理盐水的目的是,高渗糖有利尿作用,通过利尿,将体内过敏性产物排除体外。
但如为糖尿病患者,则不能用糖~所以,问诊中,一定要问既往史~如无苯海拉明针,可用盐酸异丙嗪(非那根)针代替,一般用12.5mg/次。
(25mg/支)用苯海拉明的目的有二:其一,抗组胺作用。
其二,镇静安眠作用。
患者常常剧烈瘙痒,夜不能寐。
此时,肌注苯海拉明可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二)病情轻者,口服抗组胺药等1.氯雷他定,10mg,qd。
(商品名开瑞坦,华畅)2.咪唑斯汀,10mg,qd。
(商品名皿治林) 三者选一3.氯苯那敏,4mg,tid。
(商品名扑尔敏)4.VC,0.3g,tid。
5.葡萄糖酸钙片,1g,tid。
(三)外用药物1.炉甘石洗剂(有明显皮肤破损者,不能用)2.派瑞松(四)中药龙胆合剂,或中药免煎颗粒。
二、病毒性疾病常见病毒性皮肤病有带状疱疹、水痘。
带状疱疹病人主要以疼痛剧烈而就诊,而水痘患者主要以发热就诊。
儿童水痘患者可请到儿科就诊。
1.生理盐水250ml更昔洛韦0.25g2.生理盐水250ml 二者选一炎琥宁160mg3.布洛芬,0.1g,tid。
用于带状疱疹,或水痘发热超过38?者。
4.VB1,20mg,tid。
用于带状疱疹。
5. VB12,0.5mg,qd。
用于带状疱疹。
6.口服中药免煎颗粒。
或龙胆合剂。
非特异性外阴炎1.1:5000 高锰酸钾+1%新霉素软膏1:5000 高锰酸钾具有消毒、杀菌作用,但作用时间短暂,因此配合1%新霉素软膏加强作用时间和疗效。
2.方剂:元参15 克+麦冬9 克+蒲公英10 克+紫花地丁10 克+栀子9 克+龙胆草9 克+白芍12 克+丹参30 克+灵脂9 克+香附15 克以上草药煎服,每日剂,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痒的功效。
3.川椒6 克、苦参15 克、黄柏15 克、蛇床子15 克、土茯苓15 克+金霉素软膏将上述中药煎水熏洗,每日1~2 次,每次20 分钟,水不宜过热,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作用,洗后局部涂金霉素软膏,进一步杀菌消炎。
滴虫性阴道炎1.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甲硝唑片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和甲硝唑均是特效杀灭滴虫的药物,采用局部和全身联合用药的方法,可以增加疗效,效果良好。
但甲硝唑可以引起白细胞低下和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应注意,甲硝唑可通过乳汁,哺乳期妇女慎用。
2.1:5000 高锰酸钾+甲硝唑栓+替硝唑1:5000 高锰酸钾能够消毒、杀菌,有助于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可以增加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的疗效。
替硝唑也为治疗滴虫的特效药物,较甲硝唑副作用小,但价格稍高。
3.方剂:(1)鹤虱30 克,苦参、狼毒、蛇床子、归尾、灵仙各15 克。
煎水熏洗坐浴。
(2)蛇床子30 克,花椒10 克,白觎15 克。
煎汤熏洗坐浴。
(3)蛇床子30 克,苦参50 克,明矾15 克,百部30 克,生大蒜2~3 头。
熏洗每日两次。
用中草药外洗,可起到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作用,效果较好。
细菌性阴道病1.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双氧水+甲硝唑甲硝唑口服用于全身抗炎、杀菌,特别是用于厌氧菌感染。
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有局部消炎作用。
双氧水有消毒、杀菌、改变阴道内环境的作用。
3 者联合效果理想,尤适用于厌氧菌感染者。
2.克林霉素+1%醋酸+2%克林霉素软膏1%醋酸能够降低阴道的酸性环境,抑制该菌的生长,增强阴道自身的抵抗力,有利于恢复。
皮肤科用药及其他外用药一、抗感染药红霉素软膏【制剂规格】软膏剂:10g【药动学】本品局部用药后很少吸收入血。
【适应症】寻常痤疮。
【用法用量】涂于患处,一日2次。
【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局部烧灼感,也可有干燥、发痒、红斑,偶见荨麻疹样反应。
【禁忌症】对红霉素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请勿接触眼、鼻、口。
莫匹罗星[基](百多邦)【制剂规格】软膏剂:5g【适应证】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的感染,如脓疱疮、疖、毛囊炎等原发性感染以及湿疹、皮炎、溃疡、外伤等皮肤病的继发感染。
【不良反应】偶见局部烧灼感、刺痛感及搔痒等,一般不需停药。
【用法用量】外用涂于患处,每日2~3次。
阿米卡星洗剂【制剂规格】洗剂:25ml:62.5mg【药理毒理】本品为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外用水溶液,对耐药菌株所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
用于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及大肠杆菌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它能切断耐药菌的氨基酰化酶对药物的破坏作用,对临床耐药菌的有效率高,当喷涂于伤口局部时,可防止细菌感染,对于伤口无刺激。
在已感染的伤口,当细菌接触药物时,迅速被杀死,使伤口加速愈合。
本品对各种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有效。
【适应症】用于敏感菌引起严重外伤感染。
【用法用量】外用。
喷涂于患处,一日2~3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药品,禁止内服。
2.请将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之处。
3.本品不应往耳内喷涂。
4.深部感染应注意清除创面脓块后使用。
阿昔洛韦软膏【制剂规格】软膏:10g【药理作用】本品为嘌呤核苷类抗病毒药。
其作用机制是干扰病毒DNA多聚酶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对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具有抑制作用。
【适应症】用于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感染。
【用法用量】涂患处。
成人与小儿均为白天每2小时1次,一日6次,共7日。
【注意事项】1、本品仅用于皮肤黏膜,不能用于眼部。
2、涂药时应戴指套或手套。
3、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4、涂布部位如有灼烧感、瘙痒、红肿等,应停止用药,洗净。
皮肤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皮肤科疾病是指影响皮肤、毛发和指甲等部位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湿疹、痤疮、银屑病、白癜风等。
对于皮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医生通常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肉眼观察、皮肤生物标本检查等方法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然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通常呈红肿、瘙痒和多发性皮疹的表现。
其诊断可以通过患处的肉眼观察和病史采集得出。
治疗湿疹的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和内服药物。
常用的外用药物有抗过敏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抗炎药物等,可用于缓解炎症反应和瘙痒感。
而内服药物主要是使用抗过敏药物、免疫抑制剂等,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湿疹的症状。
二、痤疮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
其主要表现为面部、胸部和背部的粉刺、脓疱和结节等。
痤疮的诊断主要依靠肉眼观察和病史采集,医生可以根据皮损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来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痤疮的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和内服药物。
外用药物主要包括抗菌药物、角质溶解剂和维生素A酸类药物等,可用于清洁皮肤、减少炎症反应和控制皮脂分泌。
内服药物主要是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以抑制痤疮的细菌感染和炎症过程。
三、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红斑、鳞屑和瘙痒等。
其诊断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和病史采集得出,同时可能需要进行皮肤活检来确诊。
治疗银屑病的方法较为多样,包括局部治疗、光疗和系统性治疗等。
局部治疗主要包括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维生素D类药物和角质溶解剂等,可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鳞屑。
光疗主要是利用紫外线照射皮肤,以抑制异常免疫反应。
而系统性治疗则是使用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银屑病的症状。
四、白癜风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减退和白斑等。
其诊断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和病史采集得出,医生可能还需要进行皮肤活检来排除其他疾病。
皮肤科用药一览表(皮肤科)
这份文档旨在提供一份皮肤科用药一览表,以帮助您了解和熟悉常用的皮肤科药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皮肤疾病和相应的治疗药物:
1.痤疮:
外用药物:
过氧化苯甲酰(___)
酒石酸巴克诺汀(Bacitracin)
氧化锌(Zinc Oxide)
口服药物:
吡硫糖铵(Sulfur)
铜酚咖啡酸(___)
___(Minocycline)
2.湿疹:
外用药物:
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
氧化铅(Lead Oxide)
小苏打(Baking Soda)
口服药物:
氯雷他定(Loratadine)
苯海拉明(___)
地塞米松(___)
3.银屑病:
外用药物:
___(Anthralin)
屈嫩特(Calcipotriene)
氟替卡松醋酸酯(Fluticasone nate)
口服药物:
___(Minocycline)
苯酚酸(Coal Tar)
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皮肤疾病和相应的药物,并不代表完整清单。
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以获得正确的诊断和建议。
本文档仅供参考,不作为具体用药建议。
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或皮肤科专家获得个性化的用药建议和指导。
参考资料:
/pmc/articles/PMCxxxxxxx/
http://___2010/15.7/2.html。
完整版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 引言皮肤科常见病是指人体皮肤出现的常见疾病,如湿疹、皮炎、痤疮等。
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完整的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预防和治疗这些常见病。
2. 诊断常见的皮肤科疾病诊断一般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皮肤组织活检。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 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病情、既往病史和家族遗传史。
- 检查患者的皮肤病变,观察病变的大小、形态和分布特点。
- 针对不同病症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过敏试验等。
- 根据需要进行皮肤组织活检,以明确病因或确认病变的性质。
3. 治疗针对不同的皮肤科常见病,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各不相同。
以下是几种常见病的治疗指南:3.1 湿疹湿疹是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所致的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局部慢性瘙痒和皮肤干燥、糜烂、渗液等。
治疗方法包括:- 避免刺激因素,如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和药物刺激。
- 使用外用激素类药物来减轻症状,如0.1%氢化可的松或0.1%异丙肾上腺素。
- 补充皮肤水分,可以使用保湿剂。
3.2 皮炎皮炎是一组具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炎症性皮肤病,如湿疹、过敏性皮炎等。
治疗方法包括:- 避免过敏源,如尽量避免接触动物毛发、衣物纤维等。
- 外用药物治疗,如0.1%地塞米松或0.5%丁苯羟酸钠等。
- 内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非诺敏等。
3.3 痤疮痤疮是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闭合性粉刺、开放性粉刺和丘疹囊肿。
治疗方法包括:- 使用外用药物,如过氧化苯甲酰、维甲酸等。
- 内服维生素A酸类药物,如异维A酸、乙酰维生素A等。
- 忌食辛辣食物、酒精和浓咖啡,保持清洁卫生。
4. 预防皮肤科常见病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脸等。
-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避免接触动物毛发、花粉等。
- 尽量避免刺激性药物和化妆品的使用。
皮肤科疾病常用药物16.1 皮肤病用药概论 (4)16.1.1 外用药物的剂型及其特点和选用 (4)16.1.2 外用药物的经皮吸收 (6)16.1.3 外用药物注意事项 (6)16.2 皮肤感染的药物治疗 (7)16.2.1 皮肤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7)16.2.2 脓疱疮、毛囊炎及丹毒的治疗 (11)16.2.3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12)16.2.3.1 头癣及其药物治疗 (12)16.2.3.2 甲真菌病及其药物治疗 (13)16.2.3.3花斑糠疹及其药物治疗 (13)16.2.3.4皮肤念珠菌病及其药物治疗 (13)16.2.5 皮肤抗寄生虫感染的药物治疗 (22)16.2.5.1 疥疮及其药物治疗 (22)16.2.5.2虱病及其药物治疗 (22)16.3 皮肤清洁药和消毒防腐药 (25)16.3.1 皮肤清洁药 (25)16.3.2 消毒防腐药 (25)16.4 外用糖皮质激素 (29)16.4.1 分类 (29)16.4.3 药物和制剂的特点及其选择 (30)16.4.3.1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制剂 (31)16.4.3.2 含有抗菌药物的复方糖皮质激素制剂 (32)16.4.4 用法和用量 (32)16.4.5 注意事项 (32)16.4.6 禁忌证 (33)16.5 皮炎湿疹的药物治疗 (33)16.6 银屑病的药物治疗 (38)16.6.1 局部治疗药物 (38)16.6.2 光疗 (39)16.6.2.1 光化学疗法 (39)16.6.2.2 窄波紫外线疗法 (39)16.6.2.3 联合治疗药物 (39)16.6.3 系统治疗药物 (39)16.7 痤疮的药物治疗 (44)16.8 酒渣鼻的药物治疗 (47)16.9 多汗症的药物治疗 (47)16.10白癜风的药物治疗 (48)16.11黄褐斑的药物治疗 (49)16.12 皮肤病的辅助治疗用药 (50)16.12.1润肤药 (50)16.12.2保湿药 (52)16.12.3屏障保护药 (52)16.12.4皮肤保护药 (53)16.13 避光药及防晒药 (54)16.14 性传播疾病用药 (55)16.14.1 梅毒的治疗用药 (55)16.14.2 淋病的治疗用药 (57)16.14.3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治疗用药 (59)16.14.4 尖锐湿疣的治疗用药 (60)本章包括下列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1皮肤及软组织感染2皮肤真菌感染)3病毒性皮肤病4疥疮5虱病6皮炎、湿疹7银屑病8痤疮9酒渣鼻10多汗症11白癜风12黄褐斑13梅毒14淋病15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16尖锐湿疣16.1 皮肤病用药概论主要有感染性皮肤病,包括病毒性、细菌性、真菌病等,性传播疾病属于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或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包括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扁平苔藓、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等获得性大疱性皮肤病及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病;皮肤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内服及外用。
第十六章皮肤科疾病用药第一节皮肤寄生虫(疥疮、虱病)感染治疗药一、药理作用(一)主要药物疥疮——由疥螨引起——林旦——疗效最佳;其次:克罗米通、硫黄软膏、苯甲酸苄酯,被公认为特效药。
【口诀TANG】疥疮最好选林旦,克了硫磺本家酸。
1.林旦——与疥虫和虱体体表直接接触后,透过体壁,引起神经系统麻痹而死。
2.克罗米通——特异性杀灭疥螨——麻醉疥螨的神经系统,使疥螨麻痹死亡。
(二)典型不良反应长期大量使用林旦——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诱发癫痫。
二、用药监护(一)注意药品的正确应用(头、面颈部不可用药)一定要全身涂擦(从颈部以下),特别是皮肤皱褶部位,如手指间和足趾间,腋、腹股沟、阴肛部,女性乳下、男性阴囊及阴茎、远端甲下。
经24h后,用温水洗去残留药物,1次治疗痊愈率可达90%~95%。
提倡2次治疗法——第1次上药之后,经24h再涂。
24h后必须洗去残余药物,避免体内吸收过多。
如需再用,必须在第2次停药1周后才能再用。
(二)监护药品的毒性1.为预防林旦对肝、肾功能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在较大面积抓破处,最好不涂。
2.硫黄长期大量局部用药,具有刺激性——用时勿接触眼睛;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在用药数天内可能出现皮肤发红和脱屑。
第二节痤疮治疗药痤疮——青春发育期,毛囊皮脂腺炎,与雄激素和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有关。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1.非抗生素类抗菌药——过氧苯甲酰和壬二酸。
(1)过氧苯甲酰——强氧化剂,遇有机物分解出新生态氧而发挥杀菌除臭作用,可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并使皮肤干燥和脱屑。
【注意】过氧苯甲酰——①能漂白毛发——不宜用在有毛发的部位;与有颜色物品接触时,可出现漂白或褪色。
②避免用药部位过度日光照晒。
(2)壬二酸——直接抑制和杀灭皮肤表面和毛囊内的细菌;并竞争性抑制产生二氢睾酮的酶过程,减少二氢睾酮因素所诱发的皮肤油脂过多;抗角质化作用,降低色素沉着和减小黑斑病损伤。
对轻中度痤疮者——显著减少粉刺、丘疹和脓疱。
皮肤科用药大全。
1.莫匹罗星
展开全文
皮肤科用药大全。
1.莫匹罗星-----各种细菌性皮肤感染。
2.磺胺嘧啶银---治疗或预防二三度烧伤继发的创面感染。
3.克霉唑----浅表皮真菌感染。
如体藓
4.硝酸咪康唑----浅表皮真菌感染。
如体藓
5.酮康唑------浅表皮真菌感染。
如体藓
6.联苯苄唑-----浅表皮真菌感染。
如体藓
7.丁酸氢化可的松---皮炎,湿疹,银屑病,可用于儿童及面部皮肤使用。
8.醋酸曲安奈德-----皮炎,湿疹,银屑病,盘状红斑狼疮。
9.维安酯-----中重度痤疮,鱼鳞病,银屑病及角化异常性皮肤。
10.异维a霜----用于重型痤疮,尤其是结节囊肿型痤疮,酒糟鼻。
11.炉甘石----急性皮炎,急性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瘙痒。
12.尿素-----手足皲裂,老年性皮肤瘙痒。
13.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难愈性创面的治疗。
常见病联合用药手册皮肤类用药(一)痤疮(青春痘)常识判断: 痤疮多由螨虫感染引起,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导管内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用药原则: 外用抑螨药+抗生素+清血药(除螨)。
一般用药: 清热暗疮片,维生素 B6 片,人参皂,硫磺皂,复方珍珠暗疮片。
联合用药:维生素 B6 片+清热暗疮片(皮肤病血毒丸)+人参皂。
建议顾客: 用含硫磺或其他去脂消炎成份的香皂或洁面乳洗脸。
少吃油腻、刺激性食物和甜食,不要挤压粉刺,以免继发感染和留下疤痕。
选用水质柔和的化妆品或卸妆油。
(二) 皮炎常识判断: 皮炎多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皮肤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炎症,例如湿疹、皮肤过敏等。
皮炎有多种不同的种类,如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剥脱性皮炎等。
典型症状有: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瘙痒、丘疹、水疱或增厚、干燥、脱屑、裂口。
用药原则: 对症外用药+口服抗真菌药+保肝药+钙剂。
一般用药:联合用药:⑴曲咪新+抗菌癣湿。
建议顾客:干性皮肤或容易出现皮炎者应该使用低敏化妆或护肤品。
避免接触可引起皮肤过敏的刺激物,以预防接触性皮炎。
不要用指甲抓挠发痒处,以免将皮肤抓破和继发感染。
(三)皮肤细菌感染常识判断: 常见的皮肤细菌感染有:疖、痈、脓疱病。
疖 (疖子)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个毛囊及周围组织发炎,导致皮肤上出现小脓肿。
病变部位非常疼痛。
痈是多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严重炎症,此病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人和糖尿病患者。
脓疱病俗称黄水疮,为-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可经直接接触病变处而传染,多见于儿童。
用药原则: 抗生素+小儿专用对症药膏。
一般用药: 百多邦、氧氟沙星乳膏,环丙沙星乳膏,盐酸左氧氟沙星,牛黄消炎片,栀子金花丸,蒲公英片。
联合用药:⑴栀子金花丸+百多邦。
(严重者可酌加抗生素)。
建议顾客:不要弄破、挤压疖子,以防感染。
如果疼痛剧烈,可服用止痛药,使用外用抗生素抑制细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应经常检查尿糖或血糖,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肤科常⽤16中软膏剂说明书汇总⽬录1.丁苯羟酸乳膏 (3)地奈德乳膏 (4)3.复⽅氟⽶松软膏 (6)4.卤⽶松乳膏说明书 (7)5.雌三醇乳膏 (9)6.卡泊三醇软膏 (11)7.曲咪新乳膏 (12)8.维胺酯维E乳膏 (13)9.他扎罗汀乳膏 (14)10.莫匹罗星软膏 (17)11.盐酸特⽐萘芬 (19)12.肝素钠乳膏说明书 (20)13.喷昔洛韦乳膏说明书 (21)14.维A酸软膏 (22)15复⽅多粘菌素B软膏 (23)16硝酸舍他康唑软膏 (24)丁苯羟酸乳膏其化学名:4-丁氧基-N-羟基苯⼄酰胺。
【结构式】【性状】本品为⽩⾊乳膏。
【药理、毒理】本品为⾮甾体抗炎药物。
局部⽪肤外⽤对⾓叉菜胶致⼤⿏⾜趾肿胀和⼆甲苯致⼩⿏⽿廓肿胀具有抑制作⽤。
【药代动⼒学】⽪肤局部使⽤后进⼊体循环的药物很少,在局部⽪肤组织可达到较⾼药物浓度。
【适应症】本品适⽤于湿疹、神经性⽪炎。
【⽤法与⽤量】本品适量涂于患处,每⽇2~4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表现为局部发红、丘疹、⽔肿、肿胀、⼩⽔疱等。
(2)有局部刺激作⽤,长期使⽤,可有⽪肤⾊素沉着。
【禁忌症】对本品过敏者禁⽤。
【注意事项】(1)发⽣过敏反应⽴即停药。
(2)本品不能⽤于眼科。
(3)药品性状发⽣改变时禁⽤。
(4)⼉童必须在成⼈监护下使⽤。
(5)请将此药品放在⼉童不能接触的地⽅。
【规格】(1)10g:0.5g;(2)15g:0.75g【贮藏】密封,置阴凉⼲燥处保存。
【关联疾病】紫斑湿疹综合征维斯科特-奥尔德⾥奇综合征婴⼉湿疹神经性⽪炎渗出性神经性⽪炎外阴神经性⽪炎地奈德乳膏【主要成分】本品主要成份为地奈德,其化学名称为:11β,21-⼆羟基-16α,17-[(1-甲基亚⼄基)-⼆氧]孕甾-1,4-⼆烯-3,20-⼆酮【化学结构式】【分⼦式】C24H32O6【分⼦量】416.51【性状】本品为⽩⾊乳膏。
【药理毒理】药理作⽤本品为糖⽪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痒及减少渗出作⽤;可以减轻和防⽌组织对炎症的反应,能消除局部⾮感染性炎症引起的发热、发红及肿胀,从⽽减轻炎症的表现;具有防⽌或抑制细胞免疫反应、抑制初次免疫应答的免疫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