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检测:第七章章末复习课 Word版含解析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376.55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复习课

知识体系

[答案填写]①W为正②W=0③W为负④1

2m v

2⑤mgh

⑥初、末位置⑦1

2m v

2

2-

1

2m v

2

1

主题一动能定理在多过程中的应用

1.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时,将复杂的过程分割成一个个子过程,对每个子过程的做功情况和初、末动能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每个子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列式,然后联立求解.

2.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分析整个过程中出现过的各力的做功情况,分析每个力的做功,确定整个过程中合外力做的总功,然后确定整个过程的初、末动能,针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当题目不涉及中间量时,选择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更简单、更方便.【例1】如图所示,MNP为竖直面内一固定轨道,其圆弧段MN与水平段NP相切于N,P端固定一竖直挡板.M相对于N的高度为h,NP长度为s.一物块从M端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挡板发生一次完全弹性碰撞(碰撞后物块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后停止在水平轨道上某处.若在MN段的摩擦可忽略不计,物块与NP段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块停止的地方距N点的距离的可能值.

解析:设物块的质量为m,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总路程为s′,则物块从开始下滑到停止在水平轨道上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 -μmgs′=0.

解得s′=h μ.

第一种可能:物块与挡板碰撞后,在到达N前停止,则物块停

止的位置距N点的距离d=2s-s′=2s-h μ.

第二种可能:物块与挡板碰撞后,可再一次滑上光滑圆弧轨道,然后滑下,在水平轨道上停止,则物块停止的位置距N点的距离为

d=s′-2s=h

μ-2s.

所以物块停止的位置距N点的距离可能为2s-h

μ或

h

μ-2s.

答案:2s-h

μ

h

μ

-2s

针对训练

1.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面水平,B、C距离d=0.50 m,盆边缘的高度h=0.30 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的地点到B点的距离为()

A.0.50 m B.0.25 m

C.0.10 m D.0

解析:设小物块在BC面上运动的总路程为s.物块在BC面上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始终为f=μmg,对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

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研究,由动能定理得mgh-μmgs=0,s=h

μ

0.30

0.10

m=3 m,d=0.50 m,则s=6d,所以小物块在BC面上来回运动共6次,最后停在B点,故选D.

答案:D

主题二功能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1.几种常见功能关系的理解.

(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一个物体或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隔离研究对象,分析哪些力对它做功,它的哪些能量发生变化.

(3)根据能量的变化类型确定用哪一类功能关系去求解.

(4)根据相应的功能关系列方程、求解.

【例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置质量M=2 kg的长

木板,木板上表面与固定的光滑弧面相切.一质量m =1 kg 的小滑块自弧面上高h 处由静止自由滑下,在木板上滑行t =1 s 后,滑块和木板以共同速度v =1 m/s 匀速运动,g 取10 m/s 2.求:

(1)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大小F f ; (2)滑块下滑的高度h ;

(3)滑块与木板相对滑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 解析:(1)对木板:F f =Ma 1, 由运动学公式,有v =a 1t , 解得F f =2 N.

(2)对滑块:-F f =ma 2.

设滑块滑上木板时的速度是v 0, 则v -v 0=a 2t ,v 0=3 m/s.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 =12

m v 2

0,

h =v 202g =322×10

m =0.45 m.

(3)根据功能关系有:Q =12m v 20-12(M +m )v 2=12×1×32

J -12×(1

+2)×12 J =3 J.

答案:(1)2 N (2)0.45 m (3)3 J 针对训练

2.(多选)如图所示,小球以60 J 的初动能从A 点出发,沿粗糙斜面向上运动,从A 经B 到C ,然后再下滑回到A 点.已知从A 到B 点的过程中,小球动能减少了50 J ,机械能损失了10 J ,则( )

A .上升过程中,合外力对小球做功-60 J

B .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对小球做功-20 J

C .下行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功48 J

D .回到A 点小球的动能为40 J

解析:上升过程,由动能定理可知W 合=0-E k0=0-60 J =-60 J ,故A 正确;运用动能定理分析得出,小球损失的动能等于小球克服合外力做的功(包括克服重力做功和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损失的动能ΔE k =mgh +f h

sin θ=⎝

⎛⎭⎪⎫mg +f sin θh , 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即ΔE =fh

sin θ,

解得ΔE k ΔE

=mg sin θ+f f =5,与h 无关,

则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动能为0,即动能减少了60 J ,损失的机械能为12 J ,当小球返回到底端,小球又要损失的机械能为12 J ,故小球从开始到返回原处机械能损失24 J ,由功能关系知摩擦力做功W f =-24 J ,因而小球返回A 点的动能为36 J ,故B 、D 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动能为0,损失的机械能为12 J ,则重力势能增加48 J ,即重力做功为W G =-48 J ,所以下行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功48 J ,故C 正确.

答案:AC

【统揽考情】

本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较多,体现了利用功能观点分析问题的思路,该部分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既有本章的单独考查,也有与电场、磁场的综合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