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核心理论是什
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核心理论是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强调物质的存
在是首要的,意识和思想是物质的产物,并受物质基础的制约。
根
据唯物史观,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引起的。
历史的进步是通过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阶级斗争的推动
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理论。
它认为世
界是一个矛盾运动的统一体,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
斗争和统一解决而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民群众的历史使命和革命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这些核心理论指导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研
究和实践,对于深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五观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五观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哲学观、政治经济学观、社会观和人类学观。
这些观点全面而系统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对我个人来说影响很深,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启发和体会。
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演进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表现。
通过对历史的观察和研究,我们能够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规律。
我认识到了历史是不断前进的,社会在向着更加先进、平等和公正的方向发展。
同时,历史观也让我明白了社会的变革需要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斗争。
其次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具有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人类的思维和观念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这使我认识到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变化,做事情时要全面考虑问题,善于分析矛盾,并顺应时代的发展。
第三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解剖社会经济现象的科学方法。
我通过学习,了解到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的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我认识到了经济的重要性和作用,并且要注重研究经济问题,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
马克思主义社会观强调了社会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规律。
我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分歧和矛盾。
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让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使我更加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最后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学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本质是社会的本质。
我认识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密切,每个人的行为和命运都受制于社会的影响。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学观也让我对人类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五观给我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工具。
恩格斯对马克思哲学观的阐释及其异同马克思哲学是一种革命的思想体系,它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和解释方式都与传统哲学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马克思哲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革命的思想体系,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以及恩格斯对马克思哲学观的阐释所起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分析恩格斯对马克思哲学观的阐释以及其与马克思思想的异同,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对马克思哲学以及恩格斯的思想作出更加准确和深入的认识。
一、恩格斯对马克思哲学观的阐释1.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之一,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并推动社会向更高级别的形态发展。
恩格斯深入研究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进一步阐释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历史演进规律。
恩格斯认为,社会的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而阶级斗争又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
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为后来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和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2.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它认为一切都是变化和发展的。
恩格斯在对马克思哲学观的阐释中,进一步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恩格斯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哲学中最深刻的思想,它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恩格斯进一步指出,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必须对事物进行分析和观察,并以此来揭示事物内在的矛盾和发展规律。
这种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通过深刻的分析和思考,才能准确地认识社会矛盾和变化,从而寻求革命的途径和方法。
3.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它指向了建立无阶级社会的方向。
恩格斯在对马克思哲学观的阐释中,进一步探究了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基于对资本主义失败和工人阶级状况的深刻认识,以及无产阶级对社会变革的掌控而产生的一种思想体系。
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在于消灭阶级对抗,推动社会向着共产主义的目标不断前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作者陈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论四个方面。
具体如下:一、辩证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
1.马哲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实践去理解。
2.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
3.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
4.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
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二、辩证唯物主义1.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2.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是唯物的、辩证的,也是社会的、历史的。
马哲在实践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正确地、彻底地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
3.普遍联系,变化发展马哲同时代的步伐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强烈的历史感和责任感,严格依据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及时修正某些被实践证明业已陈旧的个别观点和结论,以保持和发展自己学说的科学性、真理性;同时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对来自各方面的反马克思主义的和其他的辩证观点和理论,进行毫不含糊的批判与斗争,指导现实以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并在同各种错误的批判和斗争中丰富和发展自己。
4.可知论与历史唯物论马哲是开放的理论体系,不仅要吐故还要纳新。
马哲的理论活力来自实践。
是对以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的批判继承,随着发展会不断总结新经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内容及其相应理论形式。
马哲是不断发展的,把马哲看作是活生生的发展的学说,使之永远同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相一致,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绝对化和僵化的倾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唯物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和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立足点。
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
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
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
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过程。
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定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唯物史观,它认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2.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与矛盾运动,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3.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重要内容,它强调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4. 阶级斗争和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是历史的主要推动力,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它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唯一彻底的革命形式,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 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论,它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它包含着对认识过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强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从具体认识到抽象认识的转化。
3. 阶级分析法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用于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阶级分析法强调通过揭示社会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洞察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4.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用于研究历史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强调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和归纳,揭示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哲学体系,是对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和改造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劳动价值论等内容。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它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物质的发展,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在唯物史观中,历史被看作是一种物质实践的过程,人类社会通过不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本身而发展。
唯物史观认为,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都是由于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而推动的。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统一和超越来实现的。
在辩证法中,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对立的两个方面,通过斗争解决矛盾,并实现新的统一和发展。
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这导致了阶级斗争的产生。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内部矛盾所必然引发的,通过阶级斗争的胜利,新的阶级将取代旧的阶级,社会将向着更高阶段发展。
四、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济学基础。
它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价值是通过劳动的时间来衡量的。
劳动价值论从劳动的角度分析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由劳动者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和劳动价值论等。
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马克思在思辨自然和人类社会存在及其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与哲学相关的观点和理论。
其基本观点和精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论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唯物论是指认为物质是基本的、根本的客观存在,精神现象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辩证法是指对立统一的法则和质量互变的观点。
唯物论和辩证法相互补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论是依据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矛盾和斗争。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存在着不同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无产阶级作为历史发展的先进阶级,可以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
四、实践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是唯一的客观的认识来源,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是从实践中得出结论。
因此,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论必须符合实践的要求。
五、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根本目标。
这不仅包括人的物质生活的改善,还包括人的思想、文化、自由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重要的观点之一。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发展、人类认识、阶级斗争、实践论等诸多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影响。
当代中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加快推进着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也为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我们可以从历史唯物论中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从实践论中认识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从唯物辩证法中理解世界的本质,从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基本观点中认识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现实意义,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中认识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部唯物主义哲学,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希望对你有帮助!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将自然观和历史观融合一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部哲学的主要涵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大内容是辩证唯物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论点系统地论述了三大观点,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
在辩证唯物论中存在着四个原理:物质存在形式原理、实践的本质原理、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原理。
这些内容综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辩证唯物论。
第二大内容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辩证唯物论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唯物”两个字上,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回答“世界怎么样”的问题。
第三大内容主要阐述的是方法论,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有机结合,这部分一共有十个重要原理。
第四大内容是围绕着人和社会两个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结合在一起,体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运用。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原理,研究方向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实践观之间相互渗透的一个理论体系。
它有三个主要核心论述点,它们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以及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阐述马克思基本原理的物质观与辩证法,历史观之间的辩证统一。
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就是的辩证观点,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目的性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为政治立场,科学共产主义是它的价值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是19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他的哲学观主要表现在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
以下是马克思的一些核心哲学观点:1.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是由经济结构决定的,他强调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制度和关系的影响。
他认为历史是一种阶级斗争的过程,不同社会形态的崛起和崩溃是由生产方式和经济利益的变化引发的。
2. 阶级斗争(Class Struggle):马克思强调社会中的主要冲突是阶级之间的斗争。
他认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历史发展的驱动力,最终会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崩溃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3. 经济决定论(Economic Determinism):马克思主张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文化、道德等),而不是反过来。
他认为经济因素对于社会变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 剩余价值理论(Theory of Surplus Value):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侧重于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剥削。
他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削无产阶级工人,从他们创造的剩余价值中获取利润。
5. 共产主义(Communism):马克思主张建立一个无阶级社会,其中生产资料是公有的,消除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实现人的真正自由和平等。
6. 历史发展的阶段论(Stage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原始共产主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他预言了资本主义最终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7. 国家和暴力(State and Violence):马克思认为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用来维护其统治,因此最终在社会主义阶段国家将逐渐消失,实现了“无政府主义”或“自由联邦”。
马克思的哲学观点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了许多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变革的理论基础,也激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摘要: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它从实践出发理解整个世界, 人类社会是它的研究对象, 其目的是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史上导致了认识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根本变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观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综合,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多元决定的社会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落后于历史唯物主义而以实践状态存在, 需要人们从理论上进行阐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从而把唯物主义提升到现代形态,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而且历史唯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不可分的,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它们作为一整块钢铁共同铸成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本质及其依据。
首先,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突出特点在于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上把整个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 并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认为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揭示现象世界背后的绝对本源, 由此整个世界要么被归结为自然物质, 要么被归结为抽象的精神。
其次,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转换。
近代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 哲学的任务是探寻世界的普遍本质和规律, 追求绝对真理, 为科学立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 通过政治批判、文化批判和经济批判寻找人的自由解放的实现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考察自然界, 也有自己的自然哲学,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总是联系人的实践及其人类历史来考察自然, 其目的是更好地关注人类社会生活。
再次,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功能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通过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从而达到改变世界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即从实践出发理解整个世界, 世界是一个对象化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与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思想基础,对哲学问题进行的科学研究和理论阐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意义,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以及其在当代的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基本要素。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思想对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它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性。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的斗争引起的,事物的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自己的矛盾和发展的内在需求。
辩证法的思想方法,为我们解决矛盾问题和促进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三、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其中阶级斗争理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矛盾推动的,每个历史时期都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阶级斗争理论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和发展规律,为我们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一、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和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和理论支持。
二、解读全球化时代的社会问题在全球化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批判精神和分析能力,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全球化时代的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剥削和不公正现象,引导我们思考和探索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三、提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世界的重要理念,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有关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及其当代意义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柯尔施通过对第二、第三国际理论家和资产阶级思想家马克思主义观的批判,主X恢复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理论与实践的原始关联,强调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的超越性和实践性,这对于克制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哲学观层面上的知识论和教条化倾向,在当代意义上深化、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柯尔施安德森在总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时指出,“哲学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又重新占据统治地位,是1920年以后马克思主义文化发生普遍变化的迹象之一〞〔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心不再像马克思那样从哲学转向政治学和经济学,而是相反,“取而代之的是哲学的讨论本身的复兴。
〞〔2〕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的强调最具有开拓性和代表性,正因如此,柯尔施的思想日益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
那么,柯尔施为什么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柯尔施所谓的哲学是指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一种哲学?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于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本文试图通过对柯尔施哲学观的挖掘、分析和梳理,彰显其当代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有没有哲学柯尔施认为,资产阶级理论家、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第三国际理论家对哲学问题的轻视和对马克思主义与哲学关系的否认性答复,是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危机的重要根源。
尽管这些理论之间有很多矛盾,甚至第三国际的列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的重视,但在柯尔施看来,由于对理论和实践统一的辩证法的遗忘,它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性的问题上是一致的,都否认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内在关联。
因此,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的保卫是首先是通过对上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批判来进展的。
柯尔施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之间关系上的这种纯粹否认的观点……起因于对历史和逻辑的非常浅薄和不完整的分析〞。
〔3〕对此,柯尔施进展了深入分析和批判。
〔一〕对资产阶级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批判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在费舍、宇伯威格和朗格等资产阶级哲学史家那里是不会得到重视的,在这些哲学史家的著作中,很少提及和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面〞,因为,“对于资产阶级教授们来说,马克思主义充其量不过是19世纪哲学史中一个相当不重要的分支,因而把它当作‘黑格尔主义的余波’而不予理睬。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学号:1141101129 姓名:苏佳辉机械系机本4班文章摘要:从对马克思主义定义的理解出发,揭示真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再回归大学生本身,从大众哲学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与我们的联系进行浅显的解读,强调“实事求是”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最后就自己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解,给出其三大功能,提示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课程。
哲学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本没有什么神秘的,或许因为多数哲学家都用高深的词句来谈论哲理,所以一般人反变糊涂了,以为哲学太难理解了。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说一下自己对哲学的理解!
一什么是马可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科学的观点和学说总称.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是指导无产阶级求解放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是十分完备而严整的理论体系,有马克思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又称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称谓,所至的内容大体上是相同的),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科学的规律的科学,是唯物史观的延伸和科学论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理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工人劳动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者,业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科学社会主义时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无产阶级的解放道路,策略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核心和归宿.
一般地说,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但并不是每个人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是正确的,也不总是正确的,实践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同样地,在我国高校,每个大学生也都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但是并不是每个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是科学的。
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教
育,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大学生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我们的联系
马克思不可谓不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思想和精神寄托。
我们国家是个神权意识淡漠民族,急切需要一种精神寄托来指引我们的生活,马克思主义适时的诞生了,对于我们大学生尤甚。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我们的价值观: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短短20余年就已经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现代化将引导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走向伟大的复兴。
中国现代化实现之日,将是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时!每当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价值观念的转换必然被提上日程。
19世纪,西方哲人尼采曾经提出“重估一切价值”的口号,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价值大革命、价值观念大震荡的时代。
在这种思想潮流的冲击下,我们具有怎样的价值观,又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呢?价值观,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的观念。
具体地说,它是人们心目中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念,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理想等等,是人们对该类事物的价值取舍模式和指导主体行为的价值追求模式。
价值观念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评价标准,成为主体判断客体有无价值及其大小的观念模式和框架。
马克思主义还有个令我们称道的是它的“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去研究客观存在着的事物的规律性。
按照传统的理解,这里所谓“客观存在着的”就是所谓“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实事”可以是在人类实践之外存在着的,如纯粹的自然界;“是”就是这种纯粹客观事实的纯粹客观的“规律性”。
先有了这种“客观存在”,然后才有人对它们的认识,再后才有人对它们的改造亦即实践。
于是就有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的将认识和实践割裂开来的公式。
这里,作为纯粹认识的“实事求是”是在实践之前、之外进行的。
“实事”作为唯一的实在,就是马克思的实践主义哲学所理解的“存在”,即人的存在。
“实事”不是那种与人无关的东西。
“实事”作为人的存在,也就是实践。
实践就是存在,实践之外别无存在。
因为对人来说,人的存在也就是世界的存在。
这就是说,世界是存在于人的实践域之中的,是内在于人的存在、内在于实践的。
一切实体枣自然、物质、理念、上帝等等,都在实践的“视域”之内,都在人的存在背景上呈现,因而都是人自己的“事”。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哲学的世界观意义总是通过人生观体现出来的。
因此,哲学具有培养不同阶级人们的道德和人格的伦理功能。
任何一种哲学如果失去伦理功能,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把人生的意义、人的使命和美德当作是主要的哲学问题。
他身体力行,追求思想方式和道德行为的一致。
当受到雅典当局的审判时,他宁肯饮毒而死也不背叛自己的原则。
马克思因此称他是“哲学的化身”。
崇高的人生目的,哲学的思维本质全在于论证最崇高的道德价值。
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生观价值,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少年毛泽东在探讨如何改造中国和世界问题时,就很注意砥砺品行。
在这方面给他影响最大的是杨昌济老师。
杨昌济讲授伦理学,虽然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一个秉公正直、品德高尚和有益于社会的人。
这对毛泽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当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他出色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在整个革命过程中,更加重视哲学的伦理功能。
他写有《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著作,倡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生真谛,也是最崇高的道德价值。
这种道德价值观指导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活动,出现了无数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事迹。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不应当只是原理的认识,应当应用这一哲学的伦理力量去感染、陶冶、培养自己;应当充分展现革命领袖的人格魅力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实际,从哲学上加以升华,将理论学习与修养相结合,帮助我们解决“品德正”的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功能
哲学又是认识论,它能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哲学方法论的总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功能,表现为它能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最一般的方法。
思维能力的高低,思维方法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认识的重要因素。
思维能力不高,尤其是缺乏理论思维能力,思想方法主观片面,必定给认识
造成困难,导致认识上的错误和行动上的失败,我们相对重视工具性实证科学的学习,忽视理论性哲学社会科学的学习。
这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恩格斯曾经针对蔑视一切理论的自然科学家指出:“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
在这里,问题只在于思维得正确或不正确,而轻视理论显然是自然主义地进行思维、因而是错误地进行思维的最可靠的道路。
”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如何帮助他们解决“方法对”的问题,同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育人功能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伦理功能和认知功能。
三方面的功能相互渗透、相互依赖而结为整体。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学习,能够帮助我们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主义真”,树立共产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想;“品德正”,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格;“方法对”,掌握正确的哲学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