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方法研究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方法研究概述摘要: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定义,分析了国内外主要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方法,为进一步深入进行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研究汽车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道路交通事故,给人类社会造成了重大伤害。
统计资料显示,因交通事故受到伤害的人员全世界每天多达15万人,其中3 500人以上死亡,1.6万人以上终身残疾。
2004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67 753起,造成99 217人死亡,451 81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7亿元,万车死亡率为9.93,十万人口死亡率8.24,道路交通事故各项指标均居世界各国前列。
研究表明,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重点改造事故多发地点,对减少交通事故整体发生状况、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明显的效果。
因此,对道路交通事故黑点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概念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又称为黑点,是指道路交通事故显著突出的事故易发的地点。
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事故多发点的定义有多种不同的表述,但大多数没有相对精确的定义,国内更多的是使用“事故多发点(段)”,国外称为事故黑点。
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的K.W.OGDEN在《道路安全工程指南》中将事故多发位置定义为:道路系统中事故具有无法接受的高事故发生率的位置。
挪威对黑点的定义:长100 m的路段内4年发生4起以上含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称为道路黑点。
黑段的定义:长1 km的路段内4年发生10起以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称为黑段。
英国关于黑点的定义:长100 m路段内3年发生12起以上含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称为道路黑点。
美国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手册》对交通事故多发地点的定义:在给定的统计周期内(1~3年),路网中某些地点对应某种算法得到的事故发生水平评定指标明显高于类似地点、类似交通状态下区域路网上的平均指标。
黑龙江交通科技HEILONGJIANG JIAOTONG KEJI201年第11期(总第309期)No. 11,201(Sum No. 309)基于GIS 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王丽雅,李晓雯(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吉林长春 10022)摘 要:结合GIS 系统与交通事故数据,对事故数据的属性信息和空间位置进行融合,采用以事故发生次数为主、事故严重程度为辅的方法对事故黑点的鉴别进行了研究。
使用基于ArcGIS 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利用事故点的危险程度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特点,实现多个事故点的危险程度的重叠,从而可以得到城市道路的真实危险情况。
并对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交通 事故数据进行了前述处理,验证了前述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GIS ;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核密度分析;城市道路中图分类号:U471.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 3383(202)11 -021 -031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道路机动化程度日益提高,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有关统计数据 显示,世界各国每年有近12万人死于交通事故。
在交通事故发生地中,城市道路占据多数。
传统的事故黑点鉴别方法多是将各事故作为离散孤点,仅 依靠事故发生次数定义黑点。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 通俗,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没有考虑事故严重程度(以事故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衡量)的不同对道 路安全造成的不同影响。
为此,本文综合考虑事故 发生次数和事故严重程度两方面,对传统事故黑点 鉴别方法进行改进,基于GIS 实现对城市道路事故的鉴别。
2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研究综述交通事故黑点(以下简称事故黑点)是指,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统计时间内(通常为1到3年) 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其他点的事故点,或与 其他点相比具有更高潜在风险的事故点。
对事故黑点进行鉴别,便于找出城市道路上具有显著安全隐患的路段,对其进行再次规划或重建,有利于降 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非系统性风险,从而减少交通事 故的 。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黑点分析近年来,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给人们的出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而在城市中,总有一些地点被称为“交通事故黑点”,即发生交通事故频率较高的地点。
这些交通事故黑点不仅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也给交通管理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本文将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黑点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要了解交通事故黑点的形成原因,我们需要考虑道路规划和设计方面的问题。
一些道路设计不合理,如转弯半径过小、信号灯设置不合理等,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发生。
此外,道路改造和施工不当也是形成交通事故黑点的原因之一。
施工时,未能正确设置交通标志和指示牌,或施工人员工作不规范,都会对交通流量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其次,交通行为不文明也是导致交通事故黑点形成的重要原因。
许多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变换车道,闯红灯,超速行驶等,这些不文明的交通行为直接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行人的交通意识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些行人不按交通规则过马路,或者在马路上随意停留,给驾驶员带来困扰,更容易引发事故。
第三,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落后也是交通事故黑点存在的原因之一。
许多城市中,道路交通设施老化严重,例如,交通信号灯失灵、路面坑洼等问题,给交通管理带来了很大困扰,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
此外,道路标线和标志不清晰,给驾驶员和行人带来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交通事故黑点问题。
首先,要加强对道路规划和设计的监督,确保道路设计合理,交通设施符合规范。
其次,加强对道路施工的监管,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交通安全。
第三,需要加强对驾驶员和行人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识。
对于交通违法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以起到威慑作用。
第四,要加大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维护力度,及时修复老化的设施,提高交通设施的质量。
除了以上措施,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来解决交通事故黑点问题。
例如,可以在交通事故黑点设置高清晰度监控摄像头,监测交通状况和违法行为,并及时通报交通管理部门。
公路交通事故黑点识别与改善研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公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广大研究者们致力于公路交通事故黑点的识别与改善。
公路交通事故黑点,即在特定的路段或者交叉口发生事故频率异常高的地点。
这些地点往往存在着种种问题,如交通流量大、道路设计缺陷、驾驶员行为不良等。
识别和改善这些黑点对于提高道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识别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是改善道路安全的基础。
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内事故发生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交通事故频发的地点和原因。
对于高发地点,可以对其道路设计进行优化,比如增加红绿灯,设置标志标线等,以提高驾驶员对路况的认知,并减少事故的发生。
而对于高发原因,比如疲劳驾驶、酒驾等,可以通过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来减少这些不良行为。
其次,改善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是提高道路安全的重要手段。
除了对已经发生事故频发的地点进行改善之外,对于可能成为新的黑点的地点也要进行有效干预。
例如,交叉口道路的设计要合理,能够减少因为车辆冲突而引发的事故。
此外,应当对重点道路和复杂路段进行加强巡逻,提高交通警察的存在感和管理水平,从而迅速解决交通流量大、道路缺陷多等问题,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此外,互联网和智能技术在公路交通事故黑点识别和改善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交通监控摄像头、车辆定位系统以及交通事故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对交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危险情况,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将数据共享给交通管理部门、驾驶者和公众,可以增强交通安全意识,促使大家共同参与道路安全管理,形成良好的交通秩序。
此外,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驾驶行为的改善也是提高道路安全的关键。
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人们的驾驶行为和安全意识有关。
因此,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倡文明驾驶,是改善公路交通事故黑点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道路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事故多发地点的称谓有不同的表述prone,Hazardousspots(黑点)事故多发位置””、“事故多国内使用的多为““事故多发位置国内使用的多为”发路段””或“事故多发地点事故多发地点”4起以上含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称为道路黑点或交通事故多发点;起以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称为道路黑段或交通事故多发段。
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的欧顿》道路安全工程指南》K.W.OGDEND)在)在《《道路安全工程指南一书中将事故多发位置定义为:道路系统中事故具有无法接受的高发生率位置。
北京工业大学任福田教授、刘小明教授认为:在事故次数明显多于其他路段,或超过某一规定的数值时,则该路段即为同济大学方守恩对事故多发位置作如下定义:事故多发位置是指在较长的一个时间段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的数量或特征与其他正常位置相比的某些位置(点、路段或区域)。
的路段和交叉口称为事故多发点或湖南省在全面排查治理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工作过程中,对事故多发点和事故多发路段做了500m范围内,在一年中发生3次重大以上交通事故的区域称为事故多发点,道路上2000m 范围或道路桥梁、涵洞全程的事故多发地称之为事故多发路段。
black routes and black areas, accident prone locations, hazardous),从直观上解释即是指该地点事故发生的数量较其它正常地点多的地点。
其内涵包括:地点””可以是一个路口、一个路段、整条地点道路或一个区域。
具有一致性,应该统计比较同一事故多发位置对数据统计时间有要求—“较长一段时。
这主要是为了避免事故统计的偶然性,这个““时。
这主要是为了避免事故统计的偶然性,这个的长度应根据所研究道路的运营状况分析确定,时间过短,事故的偶发性过大,不能说明一般规律;过长,则路网中的道路状况、交通设施、交通量、交通环境及交通管理水平等的改变,使统计数据缺乏可比性,我国年再次,定义中的道路交通事故的数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可以是事故的绝对次数,也可以是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各种事故率、死亡率、事故损失等不同指标,或某些事故特征的发生量(如:超速引起的)。
交通事故“时空黑点”及其时态特征研究刘曦刘宇*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100871;*通讯作者, E-mail: liuyu@摘要:当今社会,道路交通发展迅速,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起了交通事故的增加。
本文结合交通事故黑点的时态特征,提出了“时空黑点”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论证了新概念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此外,本文还利用K-means聚类算法,根据时态特征对黑点进行分类,并研究了相同时态类别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
关键词:时空黑点 K-means聚类算法时态特征空间分布Abstract - Road traffic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today’s society. While making people more convenient, it causes the increasing of traffic accidents. Taking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accident black-spot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oncept of Spatial-temporal Black-spot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ith examples to demonstrate the superior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new concept. Moreover, Black-spots were classified with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and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Black-spots in the same temporal category was made.Keywords -s patial-temporal black-spot,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distribution.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道路交通发展迅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成因的对应分析法一、综述对应分析法是一种从多个因素中找出关键因素,然后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找到影响公路交通事故的各种因素,从而找出事故的黑点,也就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当然要想用好对应分析法,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方法。
比如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因变量,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相关性等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对应分析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安全和便利。
A. 交通事故的定义和现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交通事故的现状,据统计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相当高的。
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驾驶员的驾驶技能不熟练、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等。
这些都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此外道路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是影响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有些道路的设计不合理,路面破损严重,这些都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B. 黑点成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为什么这些地方容易发生事故呢?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对应分析法来找出原因,对应分析法是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找出问题的根源。
通过对应分析法,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黑点成因的多种因素,如道路设计、交通标志、驾驶员素质等。
只有找出了这些因素,我们才能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道路安全。
关注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成因的对应分析法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遵守交通规则,提高驾驶技能,为构建安全、畅通、文明的道路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C.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成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这些事故的发生。
这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文的研究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专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Academic Forum I学术论坛累计频率法在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中的应用研究张芳花(宁夏智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750021)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传统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鉴别方法,为了提高道路事故多发点的鉴别精度,对对象路段近4年的事故资料进行统计归纳,设置了换算事故数指标为统计基础量,利用累计频率曲线法对两种单位取样长度下道路事故多发点进行鉴别,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鉴别精度随单位取样长度的减小而提高。
关键词:累计频率;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我国是全世界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国家,虽然近年来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备和道路基础的构建逐步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也随之改善,但诸如万车死亡率和全年交通事故数量、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仍然长期处于高位,究其原因,除了驾驶员主观因素和车辆故障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由于道路设计、施工以及运营过程中的缺陷或者局限造成的。
在各类道路的不同路段中,均会存在交通事故集中多发的区域或者断面,这类路段一般称之为“交通事故多发点”,又称黑点(Black-spot),交通事故黑点的典型特征就是路段短、事故多,即在集中较短的路段中,交通事故体现为数量多、人员伤亡多、损失和社会影响较大。
重点解决好交通事故黑点的问题,对于提升整个路网的交通安全状况和交通参与者的出行体验都意义重大。
但是长期以来,交通事故黑点的识别和鉴定工作主要由交通管理部门进行,鉴别方法基本以诸如交通事故数量、人员伤亡数和损失一类的原始统计数据进行识别和分类,指标单一且直线化,未能全面科学的反映交通事故黑点的内核意义和最终应用目标。
本文通过研究累计频率方法理论及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的主要目标和技术特点,以某109国道某路段为对象,针对路段事故黑点的鉴别应用累计频率法结合综合性指标进行优化分析,最终完成该路段的交通事故黑点的识别。
1传统鉴别方法及其弊端传统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鉴别最常用的是按照交通事故数来进行,实际过程中首先根据以往交通事故数量统计值在较大的范围内来大致预估一个路段长度,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路段长度为3~5km,其它等级公路略短,一般不超过两公里;之后将路段按照固定步长分为若干个子路段,最终按照每个子路段中的交通事故数量最大者即为交通事故黑点路段。
基于TransCAD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多,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城市交通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因此,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研究和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是指交通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发生严重后果的地点。
有研究表明,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发生与交通流量、道路元素、复杂的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因此,基于交通流量数据、道路元素数据、交通运输系统数据的研究,对于鉴别道路交通事故黑点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预测未来可能的交通事故,及时进行交通安全管理和治理。
TransCAD是一个全球领先的交通规划软件,提供了强大的交通建模、优化和分析工具。
利用TransCAD,我们可以获取路网、交通流量等交通规划方面的数据,进而构建好的数据集,进行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研究,对于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事故防范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内容本文研究基于TransCAD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2.1 数据源分析通过分析车辆行驶的数据源、人员受伤的数据源、事故类型的数据源等,获取原始数据集。
初步了解数据源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处理、格式化等操作,以便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建模。
2.2 建立数据模型基于TransCAD平台,建立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数据模型,包括建立道路网络模型、道路分类模型、时空分析模型等。
2.3 统计分析及模型预测在建立好数据模型之后,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的预测,对可能出现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进行预测和预警,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交通管理和安全防范。
3.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3.1 系统分析方法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对交通事故黑点的形成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包括人为因素、车辆因素、道路因素等。
从而建立完整的交通事故黑点鉴定体系。
3.2 空间分析方法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地理位置,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工具的普及,道路交通事故越来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国内外高速公路领域,大量的事故数据表明,每年我国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拥有数量惊人的数据,因此提高公路安全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此,需要进行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技术研究,以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利用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高速公路事故数据的挖掘、分析和预测,鉴别出高发生交通事故的“黑点”,探讨交通事故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危险因素的影响,为提高交通安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收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2.采用GIS技术对交通事故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其空间分布规律;3.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对交通事故数据进行预测与模拟,评估交通事故的危险因素;4.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基于数据分析技术、GIS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进行:1.数据处理与分析:收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归类、统计和分析,得出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GIS技术分析:将交通事故数据导入GIS平台中,建立空间数据库,通过热点分析、密度分析等技术,分析事故的空间分布规律;3.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利用分类、聚类、回归等机器学习算法,对交通事故数据进行预测和模拟,得出交通事故的危险因素;4.综合研究结论,提出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对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进行管理和预测。
四、预期成果1.通过分析、挖掘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鉴别高发生交通事故的“黑点”,提高了公路安全管理水平;2.探索交通事故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危险因素,对交通事故预防和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3.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管理措施,为交通管理和安全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支持和借鉴。
五、研究计划本研究预计于2022年6月开始,于2023年6月完成。
交通黑点判别方法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交通黑点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对交通黑点进行准确的判别和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交通黑点的判别方法,并评估其性能,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交通黑点判别方法交通黑点是指交通事故多发路段或道路设施存在缺陷的路段。
判别交通黑点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方法。
1.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主要基于专家经验和交通安全知识,对道路状况、交通环境、交通事故类型和发生频率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该方法主要依赖于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家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
常用的定性分析法包括事故多发路段判定、安全审计和危险评估等。
2.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主要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交通事故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预测。
该方法基于大量历史交通事故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和评估道路的安全性。
常用的定量分析法包括基于事故频率的分析方法、基于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基于驾驶行为的分析方法等。
(1)基于事故频率的分析方法:通过统计一定时间段内某路段的事故数量和频率,评估该路段的危险程度。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忽略了不同路段交通流量的差异,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偏差。
(2)基于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影响道路安全的不同因素,如道路状况、交通流量、驾驶员行为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估道路的安全性。
这种方法相对复杂,但能够更全面地反映道路安全状况。
(3)基于驾驶行为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交通违法行为,评估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风险水平。
这种方法能够为驾驶员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道路安全水平。
三、交通黑点判别方法的评估指标为了客观地评估交通黑点判别方法的性能,需要建立一系列评估指标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指标:1.准确率:评估判别方法识别交通黑点的准确性,计算正确识别和误判的数量,并计算准确率。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方法研究概述
摘要: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定义,分析了国内外主要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方法,为进一步深入进行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研究
汽车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道路交通事故,给人类社会造成了重大伤害。
统计资料显示,因交通事故受到伤害的人员全世界每天多达15万人,其中3 500人以上死亡,1.6万人以上终身残疾。
2004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67 753起,造成99 217人死亡,451 81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7亿元,万车死亡率为9.93,十万人口死亡率8.24,道路交通事故各项指标均居世界各国前列。
研究表明,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重点改造事故多发地点,对减少交通事故整体发生状况、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明显的效果。
因此,对道路交通事故黑点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概念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又称为黑点,是指道路交通事故显著突出的事故易发的地点。
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事故多发点的定义有多种不同的表述,但大多数没有相对精确的定义,国内更多的是使用“事故多发点(段)”,国外称为事故黑点。
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的K.W.OGDEN在《道路安全工程指南》中将事故多发位置定义为:道路系统中事故具有无法接受的高事故发生率的位置。
挪威对黑点的定义:长100 m的路段内4年发生4起以上含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称为道路黑点。
黑段的定义:长1 km的路段内4年发生10起以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称为黑段。
英国关于黑点的定义:长100 m路段内3年发生12起以上含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称为道路黑点。
美国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手册》对交通事故多发地点的定义:在给定的统计周期内(1~3年),路网中某些地点对应某种算法得到的事故发生水平评定指标明显高于类似地点、类似交通状态下区域路网上的平均指标。
北京交通工程研究所定义:5年发生50起以上事故的路口
(段)为道路黑点(段)。
我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01年发布了《全面排查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工作方案》,其中对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别标准,做了如下的规定:①多发点,为500 m范围内,一年之中发生3次重大以上交通事故的地点;②多发段,为2 000 m范围内或道路桥、涵洞的全程,一年之中发生3次重大以上交通事故的路段。
湖南大学冯桂炎教授从事故的分布特征角度指出:事故密集分布的路段和交叉口称为事故多发点或路段。
北京工业大学任福田、刘小明教授则认为:在计量周期内,某个路段的事故次数明显多于其他路段,或超过某一规定的数值时,则该路段即为危险路段。
归纳起来,对道路黑点段的定义虽略有差别,但基本概念是一致的。
道路黑点段是指:在较长的一个时间段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数量或特征与其他正常位置相比明显突出的某些位置(点、路段或区域)。
2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方法
交通事故黑点的鉴别是由鉴别技术指标的选取和鉴别方法共同决定的。
事故多发点的鉴别方法种类很多,主要是以事故调查和统计为基础的方法,在实际运用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2.1事故频率法
该方法选取某一临界的事故次数作为鉴别标准,如果某路段的事故次数大于临界值,则认为是事故多发点。
该方法的优点是计算与选择方便、一目了然;缺点是当若干地点事故次数相差不多时,难以做出客观的判断,即该方法没有考虑不同地点的道路环境条件及交通条件差异,可能导致将非事故多发点当作事故多发点进行改善。
因而只适用于鉴别小型的交叉口或道路系统。
2.2事故率法
对路段而言,该方法以每年百万车公里的事故次数作为评价标准,交叉口则以百万车的事故次数作为评价标准。
当路段或交叉口的事故率超过某一可接受的临界值时,即被认为是事故多发点。
由于考虑了交通量与路段长度的影响,该方法要优于事故频率法。
但是,这种方法易导致两种情况:具有低交通量、低事故数的路段拥有高事故率;而具有高交通量、高事故数的路段拥有低事故率。
因此,当以它作为唯一标准进行事故多发点鉴别时,同样也可能导致将非危险路段当作危险路段进行改善,或滤掉了更为危险的路段。
2.3矩阵法
该方法把事故次数和事故率结合起来作为鉴别事故多发点的标准,水平轴代
表事故次数,垂直轴代表事故率。
每一路段在矩阵中用一个矩阵单元表示,矩阵单元的位置则表达了路段的危险程度,最危险的路段具有最高的事故次数和最高的事故率,在矩阵中位于右下脚的单元。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矩阵的大小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来确定,同时兼顾了事故频率法和事故率法;缺点是只表示了路段的危险程度,而不能对低事故次数高事故率的路段或高事故次数低事故率的路段做出本质的区别,只是简单地将其看成是非事故多发点,同时也没有考虑临界值与严重程度的决定性作用。
2.4当量总事故次数法
如果将严重程度不同的事故统一对待,只进行事故次数的简单累加,往往会造成判断失误。
例如,拥有同样事故次数的两条路段,其中一条路段的事故死亡人数比另一条路段的事故死亡人数高,很显然,具有高死亡人数的路段的危险性也要高。
如果不考虑事故的严重性,将判断两者具有同样的危险性。
因此,为了更准确地判断事故多发点,鉴别时应考虑事故的严重性,为此提出了当量总事故次数法。
该方法通过一些计算方法赋予受伤及死亡人数一定的权值来计算事故的严重程度。
由于该方法没有考虑交通量和路段长度,也存在与事故频率法同样的缺点,同时权值的确定对结果的影响也非常大。
2.5质量控制法
1956年,Norden等人提出了质量控制法。
该方法不同于以上各种方法,首先假设各路段的事故次数服从泊松分布,然后将路段的事故率与相似路段的平均事故率作比较,而不是与所有路段的平均事故率做比较。
根据显著性水平确定事故多发点的综合事故率的上、下限,如果所考察路段的事故率大于上限值,则被认为是事故多发点。
本质上讲,质量控制法是一种基于假设的理论性方法。
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要比传统的统计方法好,但没有确定事故多发点改善的优先次序,也没有考虑事故的严重性程度。
2.6累计百分频率法
把道路条件相似的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按每l km长度划分路段,找出发生事故数相等的路段个数,计算其占总路段数的频率及累计频率。
事故次数为纵坐标,累计频率为横坐标,绘制累计频率散点图,并寻求相关曲线进行拟合。
分析拟合曲线的突变点,以此界定事故多发路段。
对于研究交通状况相似的道路,尤其是一条道路上的不同路段,该方法比较简单,效果较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种鉴别方法虽然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鉴别事故多发点,但在实际应用时易将一些条件(如交通量、道路条件或事故严重性等)忽略,使鉴别结果的准确性下降。
因此,各种鉴别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限制,即使是对符合适用条件的道路事故多发点进行鉴别时,也应结合具体情况对鉴别方法进行研究,以提高鉴别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结束语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鉴别在交通事故的预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黑
点的鉴别可以使有限的道路交通事故整改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服务水平。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鉴别应该利用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黑度初步筛选待评价的黑点路段,再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这些待评价的黑点进行评价,确定优先整改的顺序,同时利用评价过程中的中间数据,判断出同一黑点的不同事故诱发因素所起作用的影响程度,从而进一步确定优先整改的具体要素。
这应是今后道路事故黑点鉴别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 刘向阳、刘晓辉.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水平评价及改善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7):129~134
2 张殿业.道路交通事故与黑点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 裴玉龙、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刘晓辉,男,生于1981年,山东潍坊人,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讲师,山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与车辆工程。
〗The Research Overview of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or Road Traffic Accident’s Black Spots
Liu Xiaohui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definition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 black spots, analyzes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main road traffic accident black spots,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black spots identification for road traffic accident.
Key words: road traffic accident; black spot identification;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