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住区外部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居住区外部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居住区外部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居住区外部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居住区外部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居住区外部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摘要:居住区公共空间是与人接触最密切的公共空间形式,除满足一般的公共空间应具备的特征外,更应该以人的居住需求出发,强调安全,健康,文化气息的体现。但是目前国内居住区空间设计并不尽如人意,对居民更高需求的满足达不到要求。居住区空间的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本着经济、生态的原则,满足不同功能空间的划分要求,人接近自然的需求,文化与场地脉络的体现等。

关键词:居住社区;公共景观;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为实现居住区景观空间的合理化设计,设计过程分为前期调研,设计策划,具体施工维管。而设计应该满足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就应该本着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原则,实现人本关怀,为住区居民提供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居住区空间景观是城市空间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和大多数城市交往空间一样,具有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人群行为,生产生活方式,民俗宗教)以及空间属性(围合朝向)。[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需求已从仅满足最基本的住宿生存发展到强调住宅成套、从仅关注社区内部居住环境发展到重视社区外部的周边环境配套、从仅享受私有性的家庭氛围发展到重视公共性景观的形式、功能与品质。

2 居住区外部公共空间的特点

2.1 公共性

居住区外部空间是一个居住区或一个组团内部人员共同使用的场所,向所有居住在附近的人开放,虽然应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但居民应该在其中自由的交往,交流与互动。

2.2 多元性

居住区中,单体建筑――住宅提供人们庇护场所,其群落间

隙――居住建筑所围合的外部空间――景观空间,则让人们或行或止,动静各异的从事交通、交流、休息、锻炼和嬉戏等各种户外活动;另外,在同一场所,人们在其中的活动目的各异,逗留时间长短不同,行为丰富多彩,这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活动场所的多元特性。[2]

2.3 生态与人文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小区规划不单是小区功能、道路系统等较多单一意义的设计,更是小区生态与人文的多重含义的综合设计。

3 国外居住区发展的特点(以德国为例)

3.1 在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

在欧洲国家,住宅一般为私有。其形式、风格、装饰色彩和特点等等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面貌。同时由于体量、形式相仿,房屋之间也共同构成了生动、活泼的居住区环境景观。即使在大面积统一兴建的住宅区中,也十分注重建筑形体的组合和建筑立面的变化。(图1)

图1 建筑风格体量各有特点

3.2 室外空间的灵活性

居住区室外空间是由居住建筑围合而成的,是景观设计所依附的场所。德国居住区内建筑规划布局灵活多变,也构成了多种形式的室外空间,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产生了变化丰富的景观效果。

3.3 环境景观的生态性

德国住宅区中重视保持自然环境的本色,充分利用地形和当地植物等来营造环境景观,避免过多的人为因素而改变居住区的自然环境,并强调利用自然环境调节居住区微气候。[3]

3.4 景观设计中先进的技术性

设计人员和开发管理部门都十分注意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以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景观的超前性,特别体现在新型生态技术和生态材料的应用上,并将各类基础设施与环境景观设计相结合,塑造出有特色的室外空间和景观。

图2 显著地民族化特色

3.5 景观设计的可参与性

德国景观设计中环境的可参与性主要体现在设计和决策过程中,居民可以直接参与并提出意见,如举行听证会,设置民众信箱,广泛接受居民意见,使环境景观的建设更符合居民要求。

3.6 设计风格的独特性

德国景观设计的风格历来具有一定的特色,从形式上看,抽象的纯粹的几何形式与自然、自由的风景结合在一起,使环境景观既具有自然风景的活力与动力,又赋予景观以意义和秩序。

图3 风格独特的犹太建筑

4 国内居住区发展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建设进程加快,许多居住区拔地而起。而这些居住区档次良莠不齐,带来了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开发商为了牟取利益,忽视人的生活需求,如片面追求绿地率,忽视生态环境的营造;缺乏户外活动场地,或场地的位置选取不佳,利用率很低;北方大面积引水,忽视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得不到良好的持续性景观。现以青岛市城阳区万科城市花园为例,剖析新时代我国居住区外部环境的现状。

4.1 公共性景观的实用性缺乏考虑

只重形式,缺乏对人在场所中活动的行为体验和心理感受的仔细推敲,或只是将景观小品、设施放在那里,而不去想到底有多少人使用它,喜爱它。花费重金和人力打造的活动场地,看似很华丽,其实并没有充分实现它的功能。

4.2公共性景观的设计单调

公共性景观在于提供给人一个户外活动、逗留的场所,不仅要求舒适,安全,还要便于赏景,美观丰富。小区景观的设计在图纸上往往表现的美妙绝伦,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由于缺少对细节的考虑,图纸上大尺度花哨的平面布置,现实中的装饰美化效果并不理想。

4.3景观设计重平面忽视立体

如果只重视景观平面的规划设计,忽略立体,那么该设计的实际效果就极可能索然无味,合理的景观规划应摒弃华而不实的大范围的平面构成,以满足功能为基础,将立体设计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例如,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必要的可进行人为塑造)来塑造多变的、具有趣味性的空间,也可以利用树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等造景元素来塑造立体效果[9]。同时,立面设计也应考虑到动态的视觉效果。

5 改善的措施

5.1 设计者从居民需要出发

小区的景观设计必须要结合小区周围环境的特点,突破传统围墙式设计,涉及更大的范围[8]。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中心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居民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并时常以小区中普通居民的身份和视觉角度来审视和修改自己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才能具有和谐之美[5]。

5.2 注重人文气息的展现

小区设计以人为本,自然不能不以人文为背景。应该多在景观设计中添加人文因素,让居住环境中不仅具有良好的硬件设施而且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人文气息包括多种方面,可以展现地域文化,传统习俗,也可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思想道德文化熏陶等。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如在与自然环境结合的前提下,注重时代特征的彰显,典型情景的再现,历史文脉的重组等。

5.3 请居民监督,发表意见

居民是小区的主人,在小区环境设计时应该主动邀请小区居民参与设计,听取意见,不但可以集思广益,有利于获得更好的设计方案,更重要的是加强小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更加热爱小区,自觉维护小区的环境,有利于小区的长期管理和发展。

6发展趋势

6.1尊重自然,因地制宜

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均能享受这些共享资源[4];其次要营造围合功能强、形态各

异、环境要素丰富、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具有归属感的良好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现。

6.1.1 充分发挥场所特性

通过社区中细节的营造加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形成稳固的文化联系网络。比如通过空间的重组建立起场所感,追忆场所记忆;通过元素符号化,运用简洁的形式直观的表达间接的意义,以及将单个景观符号重新组合等手法,使传统形式得以再生。

6.1.2 院落空间为居民提供不同的空间层次感

社区庭院不仅为居民提供公共的开放空间,通过院落的围合与开敞,还能形成半私密与私密空间,户外私密空间是家庭室内空间的延续。这样是住户从室内到室外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私密逐步走向开放,建立有节奏的空间序列。

6.2功能设施景观化

对于小区景观,人眼所能达到的区域都应该是和谐美观的。有些功能性构筑物如围墙,挡土墙等在满足其功能的同时,应该积极利用起来,让其为小区景观的美化出一份力。正所谓景观设计是感性与理性的交织,为满足其多义性的目标,应遵循集约化的原则,营造复合性景观,用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6.3注重创设高程

居住区的高程变化可以产生有趣的景观效果,使层次更为丰富。对于原有地形就有高程变化的基地,需要在规划中因势利导充分利用[6];对于较为平坦的基地适当地进行一些土方调配,有意识地在高程上寻求一些突破。

6.4未来绿化的趋势

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室内绿化等逐渐成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之一。底层架空造绿,将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用于绿化和户外活动,是现代生态住宅的发展方向。通过调查研究,最大限度的合理绿植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等资源的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优化,实现生态效能的整体提升,最终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性景观环境。

6.5人文营造是重中之重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区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设计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与文化的延续性。空间承载记忆,通过对空间的感知,包括生态与地域(如气候、地貌、植被、乡土材料等方面),建立起场所感,同时艺术的表达历史,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创造历史,在更新的过程中发展景观环境文脉。

结语

总而言之,营造居住区景观,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尊重和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大树、水体及人文景观;尊重艺术创作规律,追求建筑、园艺、建筑小品和设施等的和谐一致,同时又各有侧重;要经济实惠,低维护,安全可靠;要有主导姿态,而非人云亦云,同时贯彻居住区设计之始终,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规划与建筑的设计,拓展成重建其中的场所次序,挖掘和赋予特定居住区的特定景观的独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鲁山,居住区环境设计.住宅科技 .1998(10)

[2]李汉飞,环境为先巧在立意-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国园林.2002(2).

[3]姚永正,中国园林景观[M].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4]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5]邓述平,王仲谷,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6]王受之,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9]张吉祥,园林植物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8

[10]刘少宗,见习园林植物[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11]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12]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商务印书馆; 第1版1998

------------最新【精品】范文

XX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最新版)

三清翡翠城景观设计说明 一、前言 家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个舒适温馨的家能够让人松弛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生活,休息在花繁叶茂,富有生机、优美舒适的环境中,与自然的阴晴雨雪和动植物协调地生存在一起,是人对文化和自然的追永恒的理想。 中国文人是这样描述一处理想住宅的 门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 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 花外有墙,墙欲低;墙有松,松欲古; 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朴; 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 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桥,桥欲危; 桥旁有树,树欲高;树荫有草,草欲青; 草上有渠,渠欲细;渠引有泉,泉欲瀑; 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欲方; 屋角有圃,圃欲宽;圃中有鹤,鹤欲舞; 鹤报有客,客不俗; 客至有酒,酒欲不却; 酒行有醉,醉欲不归。 二、工程概况: 本地块位于省市城区,现有规划地块面积39333㎡,总建筑面积64399㎡,建筑密度28.2﹪,绿地率37.2﹪,容积率1.6。规划由15栋联排楼房组成,沿街为商

业。 三、设计依据: 1、建设部《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城市示小区规划设计原则》; 2、中华人民国《城市绿化条例》(1992.6); 3、中华人民国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11); 4、国家现行的相关规定规; 5、甲方提供的相关图纸资料; 四、设计原则: 环境设计将建筑重组为景观的一部分,与道路、树、花坛、广场、及建筑天际轮廓组成完美的小区景观。所有景观布置环绕建筑,环境这种园景开放式的组合关系,使小区具有移步景异的多层次效果。可以从每个不同的角度,不同时从环境中感受不同景观。人作为一个活动的观察者和先导者,是小区环境欣赏与享受的主体。所以环境设计以人为本,遵循人与自然共同融合统一的设计思想。因此,环境的设计与营造,是从更感性的角度去设计生活。 诠生活,设计居家需要,设计人的情感需要。这就是我们做三清翡翠城景观设计规划的精髓。我们设计的原则是: 1、景观的生态体现 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速人们对环境质量需求日益提高,对于生态的理解叶一步一步加深了。21世纪生态型园林、环保型居住区已成了现代城市绿地发展的主体。本方案在注重住宅园林的观赏性的同时,把住宅园林的生态性提高一个新档次,营造生态环境舒适、景观优美的空间。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住宅区植物造景采用多层次配植的丛林来进行景观空间的竖向分隔,创造出植物群落的整体美,这是生态景观要求;在满足一定数量的铺装硬地前提下,尽量多采用林荫草地和疏林草地来进行美化;同时强调生态美,景区以种植常绿大乔木为主,大乔木可增加叶面积系数,在有限的绿地中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适当地采用自然流畅的花灌木色带,可形成色彩、质感和季相对比,以满足植物配植的层次美和景观展示的条件。 2、景观与功能相结合

城市居住区邻里交往的分析

城市居住区邻里交往的分析 摘要:“邻里交往”是近年来建筑领域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如何增进居住社区之间的邻里交往,建筑界已经提出了很多的观点与方法,但事实上根据这些观点设计的居住社区并未能明显的增加居住区的亲和感。一些休闲设施、景观小品相对完善的高档小区,居住在其中的人们其户外公共空间交往、活动的参与度,还不如环境条件相去甚远的普通住区。由此可以看出,居住区的邻里交往活跃度,并不仅仅是由居住区的空间环境决定的。居住区的人际互动更是牵扯到社会、经济、文化、及人们的心理因素。 关键字:空间环境绿化率社区人车分流 传统中国建筑中,邻里交往并不存在任何问题,传统的家族式的四合院、单位大院、以至于混杂的街巷。在这些空间里,它们的人际交往活跃度是现在的市场化的商品房无法比拟的。这些居住模式曾经都是我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流居住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由房地产商集中开发面向市场出售的商品化住宅成为我国城市居住组织的主要模式。这种住宅模式是在开发商更关注经济效益、指标的达标以及空间的充分利用下生成的,其中必然滋生了邻里交往问题。他们关注的是一些可以表现出来的物质层面上的东西,比如小区绿化绿,配套设施的完善度等等,而忽略了住在其中人民在心理上的诉求。 下面我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下影响我国城市住区邻里交往衰落的主要原因:第一,经济技术的发展,促使社会联系的方式增加,特别是网络的发展,年轻人中产生了一大批宅男、宅女。 第二,交通工具日益发达,出行都以汽车代步,大大减少了与社区居民的见面交流的机会。 第三,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生活圈子过于狭小,工作压力徒增,极少人拥有多余的时间用于邻里交往。 第四,商品住宅的出现其实更像是人类的第二个工厂,不能很好的提供人类合适的交流空间,邻里之间缺乏一个开放、便捷的交流平台。 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看出,邻里交往的问题,不单单是我们建筑师所能解决的,但是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去为解决邻里交往提供一个良好的建筑空间环境,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生活载体,只有在这种物

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就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或启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作为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居住区景观,自然也随着房地产业的崛起,重视与日俱增,各个设计理念、设计方案层出不穷。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居住区景观实践经验,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措施。 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居住区景观的建设缺乏整体考虑居住区景观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即包括与小区建筑、市政道路、周边环境的协调,也包括景观内部在功能、形式上的布局和划分的协调。许多设计方案没有整体考虑上述各方而因素和考虑不周全,往往进行跟风设计,没有自己的整体思维。将中式庭院、欧式风格顺手牵来,牵强附会的弄个诗词附庸风雅,不问整体风格是否协调。不仅达不到想象中的效果,也会贻笑人方,给实际生活带到诸多不便。缺乏整体性还有一个表现,是不考虑小区内景观的均等性。作为一个居住区,在景观上要尽量做到住户景观的均等性,不能厚此薄彼。对商品房不仅有利于房屋的销售,也有利十后期景观的利用率,减少小区后续管理矛盾。 2.景观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栖身区景观设计涉及广泛,综合性强,在知识体系、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实践经验等方而仍有待提高,综合型复合型高端人才缺少。在进行整体建筑方案设计时,缺少对建筑、景观的统一考虑。景观仅作为建筑的绿地率来进行控制,导致景观设计单位介入项目相对建筑设计单位要迟。而此时,基本轮廓已定。在各种强制性规范性规定的约束下,景观设计对整体空间、功

能划分已缺乏自主性,只能通过后期对综合管线进行部分优化调整来提升。缺乏专业性人才还表现在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而窄、单一,例如,部分园艺专业出身的人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他们在设计中就是把一些素材做简单的拼凑,制图水平差,而且效果不佳,更不用谈艺术之美了。而学习美术专业的人呢,进入景观设计时,他们的设计则重平而轻立体,缺乏生态化的设计,只重外表而不重功能。学习建筑的人,虽说他们也不同程度学了些风景园林规划知识,对植物了解少,就更谈不上植物生态多样性的搭配了。 3.对地域文化特色的忽视居民区的景观设计应该具有地方特色,气候、地形的不同,生态系统自然也不同。一些居民区在规划中也提出了“生态”的口号,事实上却没有落实到实处。很多居民区景观设计中,有些景观设计师一味追求新、奇、特,却忽略了绿色生态和舒适度,未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效。比如一些北方的居区中的热带风格设计,种很多种热带植物,如椰子树、棕搁树等,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后期肯定会为之承担巨人的养护费。甚至一些时候,开发商为了提高效果,不愿冒风险,有些设计师为了提升效率,干脆直接复制其他楼盘。这样的“千篇一律”,便有了不同的城市有了一些雷同的居民区。很多设计者只是照搬其他地方建设成功的居民区中的景观设计,并没有结合本地的情况,对当地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显然不够,一味地追求一些表而功夫,使得景观设计没有了自己的特点,从而使景观设计缺少了地方的特色。 4.不合理的应用植物 (1)种植植物没有考虑植物自身的特性,盲目的栽培一些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植物,造成生长环境的不适应、植物不良的生长发育乃至死亡,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上尽量选择乡土植物、当地的特色植物来选择与配置。也可适当地选一些适应能力强、观赏价值高的其他地方的植物,用来提高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求和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组成、要求及原则 居住区是城市中一切行为活动产生的基础。人们在经过一天紧张的工作之后都要回归到自己惬意的住区中进行休息、调整。因此,居住区的合理规划十分重要,居住区景观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在简单介绍居住区的基本组成的基础上(关于居住区规划有专门的课程讲解或参考),强调居住区景观设计需要注意的要点和方法。 居住区规划是在城市详细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计划任务和城市现状条件,进行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综合性设计工作。它涉及使用、卫生、经济、安全、施工、美观等几方面的要求。综合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住用地条件。居住区规划主要包括的内容有:(1)选择和确定居住区位置、用地范围;(2)确定人口和用地规模;(3)按照确定的居住水平标准,选择住宅类型、层数、组合体户室比及长度;(4)确定公共建筑项目、规模、数量、用地面积和位置;(5)确定各级道路系统、走向和宽度;(6)对绿地、室外活动场地等进行统一布置;(7)拟定各项经济指标;(8)拟定详细的工程规划方案。居住区规划应符合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施工要求和美观要求等。 一、 居住区基本组成 居住区规划的各项内容从工程角度分为室外工程和室内工程,但是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用地上。因此,一般的居住区组成我们指的是居住区的用地组成。 居住区用地组成 以上的各项内容从居住区用地组成方面表现为: 住宅用地 指居住建筑基地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必要留出的一些空地(住宅日照间距范围内的土地一般列入居住建筑用地),其中包括通向居住建筑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杂务院等。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居住区各类公共用地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及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种的通路、场地和绿地等。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大连乾豪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总体概念的主题定位 延续甲方提出的楼盘开发理念: “自然,阳光,人文,健康,运动” “移动的森林,漂流的花海” “开放式公共绿地,封闭式组团管理” “各组团的公共绿地应有良好的识别性” 根据上述的主题想法,设计师将此一一融入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中。 设计将总体规划分为三部分去着手深入。分别为:开放式公共绿地的景观规划;商业街的景观设计;居住区组团中的公共绿地设计。以下逐一介绍。 开放式公共绿地景观规划 开放式公共绿地贯穿于整个楼盘的南北,因楼盘按三期开发销售,设计为使每期开发时都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公共绿地,考虑在每一期设计一处公共活动的广场,并以广场为景观核心向四周辐射,这不仅充分考虑了整盘在公共绿地设计中的均好性,同时也满足了每一期楼盘在开盘时都有自己的核心景观内容。 设计在考虑了公共绿地均好性的同时,还注意到绿地在三期建成时,整体的连贯性。并能始终融入“移动的森林”的主题。景观将常绿及色叶乔木有规律的由北到南成组成团的布置在中心开阔的常绿草坪中 ,从而寓意森林在流动的概念主题。在“流动的森林”下方设计师考虑布置常绿及开花色叶灌木,灌木按优美的 S 型布点种植。根据灌木不同的色差及开花时期的不同布置,小区居民在四季变化时将会欣赏到宛如流水图案般变化的灌木种植,从中寓意“花海在流动”的概念主题。乔木与灌木的种植理念反映设计师想表达“流动”的主题概念,将植物引喻为流动的水。 设计在分析了基地规划图后( 04-12-28 ),认为规划在公共绿地中设计的两条消防紧急路过为浪费,也使绿地东西两侧的组团间距离过于狭窄。景观考虑尽可能的将消防要求的扑救场地设计结合到各个组团中,使中心公共绿地的宽度加大,从而能使景观有更好的发挥空间。为此景观提出将一条 4 米宽具有景观意义又兼消防要求的路 S 型环绕点式小高层布置,在 S 形路两侧布置寓意“流动的森林,漂流的花海”主题的植物,使单调的消防路具有设计的生动性。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潘静霞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较为明显的问题,并以江苏省句容市“都市晴园”与“香江丽景”小区为例,论述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和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原则与方式,结合现代居住区的整体情况,指出了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发展趋势 居住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是家庭的物质载体,也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物质消费,它可以满足人们生存、发展乃至多层次享受的需求。居住区的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单纯的只为居住者提供居住的空间和场所,还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居住者的社会和心理需求,从这个意义而言,居住区也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一个精神意义上的家。由此,居住区景观作为人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居住区景观的现状 居住区是人类居住环境最直接的空间,营造高品质的居住环境是当今居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居住区环境从设计理念到营造手段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1 缺少人文关怀 当前,居住区的环境建设主要停留在绿化量的控制上,对居民行为活动规律和心理等方面的缺乏细致研究,对人们健康、娱乐、体育、文化等设施和活动场地及游憩项目研究不够,仅仅重视空间形式和规模,没有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缺少人情味。具体表现在较多从环境的空间及形态组织上追求变化,出现了过于强调形式的潮流,缺少亲切、贴近的情感投入,缺少人文关怀。 1.2 缺少个性特色 任何地方,在长期生态力量的综合作用下,都会形成本土的、鲜明的特征,成为其独特的视觉资源和场所精神。在景观设计中,应强调对其周边环境和原有地形地貌的尊重。在现代的居住景观设计中,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资源优势,诸如填埋自然水体或挖掉山体的现象。对地域特色、周边环境等没有得以继承和发展,使得居住区环境缺乏个性特色。 1.3 缺少细节处理 当前居住区环境建设出现了从早期极端不重视景观到目前过度重视景观的现象:过于强调景观化和追求视觉效果的潮流;过度强调平面构图,忽视立体空间效果;过度运用硬质景观,忽视软质景观(植物)在造园中的功能;偏重塑造大尺度、豪华的人工观赏空间,追求气派和宣传效果,而缺乏小尺度空间、邻里交往空间和景观的细节处理。 2 居住区景观整体营造 2.1 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大连乾豪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总体概念得主题定位 延续甲方提出得楼盘开发理念: “自然,阳光,人文,健康,运动” “移动得森林,漂流得花海” “开放式公共绿地,封闭式组团管理” “各组团得公共绿地应有良好得识别性” 根据上述得主题想法,设计师将此一一融入整体得景观规划设计中。 设计将总体规划分为三部分去着手深入。分别为:开放式公共绿地得景观规划;商业街得景观设计;居住区组团中得公共绿地设计。以下逐一介绍。 开放式公共绿地景观规划 开放式公共绿地贯穿于整个楼盘得南北,因楼盘按三期开发销售,设计为使每期开发时都拥有一个相对完整得公共绿地,考虑在每一期设计一处公共活动得广场,并以广场为景观核心向四周辐射,这不仅充分考虑了整盘在公共绿地设计中得均好性,同时也满足了每一期楼盘在开盘时都有自己得核心景观内容。 设计在考虑了公共绿地均好性得同时,还注意到绿地在三期建成时,整体得连贯性。并能始终融入“移动得森林”得主题。景观将常绿及色叶乔木有规律得由北到南成组成团得布置在中心开阔得常绿草坪中,从而寓意森林在流动得概念主题。在“流动得森林”下方设计师考虑布置常绿及开花色叶灌木,灌木按优美得 S 型布点种植。根据灌木不同得色差及开花时期得不同布置,小区居民在四季变化时将会欣赏到宛如流水图案般变化得灌木种植,从中寓意“花海在流动”得概念主题。乔木与灌木得种植理念反映设计师想表达“流动”得主题概念,将植物引喻为流动得水。 设计在分析了基地规划图后( 04-12-28 ),认为规划在公共绿地中设计得两条消防紧急路过为浪费,也使绿地东西两侧得组团间距离过于狭窄。景观考虑尽可能得将消防要求得扑救场地设计结合到各个组团中,使中心公共绿地得宽度加大,从而能使景观有更好得发挥空间。为此景观提出将一条 4 米宽具有景观意义又兼消防要求得路 S 型环绕点式小高层布置,在 S 形路两侧布置寓意“流动得森林,漂流得花海”主题得植物,使单调得消防路具有设计得生动性。

环境为先 巧在立意——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绿地的同时.规划了养殖场、鱼塘。养殖场中产生的动物粪便,是苗圃最天然、最直接的肥料,本方案在养殖场设_}({气池一喳,处理达标后的污水可转化为灌溉用水.其生产的沼气nr作为花嗣生活用气一另外,由于苗木生产区多为旱地.在苗圃内鱼塘除具有养殖功能外.同时也具有蓄水灌溉的功能,从而使得花圃尽ur能地摆脱了对外部市政设施的依赖. 5-3循环再生原则在方案中的运用 本次规刘.改变了工程管网规划的传统模式。例如:生活区产生的生活污水,不是简单地直接排八城市r水管道,而是通过收集、汇集的方式.经适当处理后,作为灌溉用水的来源,既达到节水的目的.叉减少了建设单位在市政管网建设上的投资。在对待雨水的排放上,也4;是简单地排八雨水管道,而是通过在路沿石上设立疏水口的方式。将路面汇集的雨水排入生产绿地中,通过地表渗漏,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少市政管网设施的负荷5.4持续自生原则在方案中的运用 苗圃是一个纯人工构成的环境.按照生态系统上自生原则的要求.规划方案应尽可能增加苗圃内生态系统的自我完善及更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苗圃对人工管理的依赖,因此,本方案在规划上将坡度较大,H照充分的区域辟为苗术生产区,既能充分接受口照,又利于降水的排放、以巩固这‘系统内部要素的持续白生能力,规划生产人棚、遮荫棚架的布局方式.从某种意义上i井,也可以说是对这一原则运用的结果、 OnThePlanningofYuzhongModernGardenNurseryinChongqing PLUei—Fall.LIUJun Abstract:GardennurseD'isakindofproductivegreen—belt.aswellasanimportantportionof.rbangreen—lands7.steminthisarticle,sonicplanningprinciples andmeth—odsappliedontheplqectofChongqingYuzhongModem(;ardenNursery,'IreintroducedItsuggeststhatweshould paymoreattentionsoNtheaestheticaspectofgardennIIIFS一∽hiadditiontothls.moreandmorc ecologicaltheoryttmuldbeutilizedinthisfield. Keywords:ga]dennursery;productivehind:landscapesystem:planning 作者简介: 蒲蔚然/1969年生/男/硕士,重庆市规划醴计研究院T程师(重庆40l】47】 刘骏/1969年生,女,硕士,重戊大学建筑城规学院i井师(重庶400045) 中国园林20022"2环境为先巧在立意——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李汉飞 摘要:居住区环境景观不仅要满足居臣的生理需要也要满足也们特定的精神需求.居住匠环境设计币是简车的丧化谴计而丑是情感设计.要以人为基、巧廿立枣,立毒要从其自然、历史、丈化的特征、特别是从八住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取主题,健居住区环境蒂晓不仅能取悦人而且能感化人、陶;§凡 关键词:环境蒂观;以人为本;职业构成;阜龄站构;文化涵幕 文章编号:10(X)一6664C2002)02【)(J11—02 中图分类号:FU986文献标识码:B 优美的环境景观不仅可以美化住区环境.还可创造出和谐融洽的邻里交往气氛。住区环境景观不仅要提高绿地率,还应具有园林的某些特性,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一种亲和力,满足居住者生理、精神双重需要,给住户提供一个优美舒适,有亲密归宿感的情感场所,因此,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是设计场、空J廿J及其内容,而应是体验.即住户乐于其所、情融其中的真实感受!现代居住区环境设汁在强调功能分区、软硬地面处理、植物配置和环境小品设置的同时,更要注重景观的立意和主胚的表达。只有注重立意才能形成主题鲜明的公共场所,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避免枯燥乏味、千篇一律。 环境设计以意立景,以景生情,激发住户的“审美快感”,并在景观这一“感应场”里“触景生情”,使人々景“受融”。但居住区环境设计不同于一般城市公众性的景观没计,它服务的对象基本上是居住区的居民,更接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居住区环境设汁在考虑住区地理位置和所处历史文化背景的同时,亦要做到以人为本.其立意与主题要紧扣住区的主人。立意要表现出对居民的尊重,重视他们真实的本性和需求,尽量满足他们身体的、思想的和精神的需要.弓I起居民的情感共鸣。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要想设计出情意浓浓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让住户在与景的情感交流中领略精神的愉悦和心理满足,m0要认真洞察住区的主人,了解他们的职业构成、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和价值观念等等、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从何立意呢‘,鉴于住区的‘般性与特殊性,本文仅以规划实践中的一个例子束表述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立意问题。 收稿日期:20014)7—20:修凹日期2(Xll…2H

小区设计说明

“”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1. 项目概述 1.1 区位 该项目地块位于城市东部,北接湖南东路,西沿慈湖河路,南接规划中的花园路,东临慈湖河。 1.2 用地范围 规划用地范围东至慈湖河、南到规划中前进路、西到慈湖河路、北到湖南东路,东西约300米,南北约580米,总用地面积为173556平方米。 1.3 自然条件 花山区自然、人文景观丰厚。濮塘风景区为“国家4A 公里。区内山势连绵、沟整险峻,生态植被保持完好, 作物遍布, 新四军曾在这里开辟抗日根据地, 园、佳山山体公园、盆山度假村, 1.4 规划目标 宜城际铁路将为发展服务业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 2. 规划设计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3、《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4、《安徽省住宅设计标准》; 2.5 2.6、1 / 1000地形图(规划红线图)。 3. 规划设计理念 涵。 3.1人本主义,充分体现对家庭生活的关怀 居住区是家庭生活的原点,通过对家庭发展趋势的关注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因此,居住区规划设计定位于为每个人及每个家庭提供具有优美环境和温馨氛围的家园社区。 3.2便捷交通,引入符合时代特征的交通手段 二十一世纪人们对交通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公共交通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城市人居环境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外部公共交通环境。同时,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发展趋势。规划设计为适应这一发展态势,努力营造流畅快捷的道路交通系统和充足的停车场库用地,同时使交通空间与步行开敞景观空间之间既有一定分隔又能达到相互交流。 3.3 适应市场,努力适应动态的市场变化与居民居住需求 大规模的居住开发必须具有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本方案在两个层面上体现出对动态变化着的市场的呼应:其一,通过建设标准的差异形成多元化的供方市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居住需求;其二,通过与住区分时序开发的协调,满足不断发展的居住需求,随着建设时序的变化,适时调整建设标准。 4. 规划设计原则 4.1 作为新世纪的现代化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及建筑单体设计应面向二十一世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4.2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 ,步行绿带,开放绿地等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场所 1/5,为商业用地。南面地块占总用地 空间景观效果。 这种空间布局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了以往居住组团处理手法,通过线性的空间组织,将不同层次的开敞空间结合起来,使每一个住宅单元融入整体结构之中,赋予每一个住宅组合单元不同的空间特点,增强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并在保证总体开发规模和绿地容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每一个住户争取一个好的环境,体现小区的均好性,并为老人、儿童以及每一个居民多样化的居住生活活动提供空间和交往的机会,创造出安全、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小区主出入口设于地块中部面对慈湖河路,地块北部、南部设置车辆出入口。主入口采用设置小区入口广场的手法,形成小区的入口标志,在内部通过强烈的轴线引入中心绿地,居民通过广场的引导,进入小区内部,豁然开朗之感油然而生。 独立的步行系统与小区绿带相结合,到达住宅的每一区域。

浅谈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

浅谈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 摘要 住宅小区作为城市景观组成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景观设计之美表现在它能结合所处位置的地段特点进行有效的景观设计,使之既符合城市的整体布局和景观要求。 关键词 住宅小区 景观设计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房地产市场一方面加快了城市发展,另一方面也渐渐成为形成城市风貌的重要因素。随着住宅消费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小区的规划还是住宅楼的内外观设计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一、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构思 住宅小区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其景观的构成元素不仅仅是一个视觉或触觉上的感观认识,它应该是一个栖息地的概念,是讲究人和人、人和自然关系的感性与理性结合的景观作品。景观设计师们在处理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时不光是在建筑物外部空间中构筑一种开放性小区居民生活活动的户外环境,更应明确实现人、建筑、城市以及一切人的活动与生活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 1.尊重自然。住宅小区作为城市景观组成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景观设计之美表现在它能结合所处位置的地段特点进行有效的景观设计,使之既符合城市的整体布局和景观要求。契合城市人文精神风貌又能融合城市自然地形地貌的特色。 古人“仰观天象,俯察地形”就是最早的对自然和人为环境关系的一种认知。“道法自然”也同样是先人们对我们今天进行景观设计时提出的一种善意的告诫。设计师在通过对住宅区的实地勘测和考察,分析

和探讨城市住宅小区景观的个性特征,因地制宜,从空间、环境、功能的有机结合出发,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小区居住空间景观。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和推动城市住宅景观的生态美、意象美。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要因时因地,景观可因季节、气候、天气、昼夜、小区原有地形条件等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就要求在设计构思时分析和处理好地形地貌、树木花草、建筑色调、灯光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 2.尊重人。以人为本,创造居民能参与其间的景观环境,形成流动交融的景观体系。一个小区除了住宅建筑之外,不只是“景观”那么简单。住宅建筑以外的户外空间是居民的生活空间,它担负着很多功能,如:儿童游戏,居民散步、晨练、健身,邻里交往,改善住宅小气候等。因而景观设计师必须从满足人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为出发点,关注人的身心健康、人的参与性,而不应该只强调形式美。所以景观设计的真正内涵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 二、住宅小区生态环境景观系统 住宅小区的生态景观美表现在它能结合所处的地理环境,创造一个能与整个城市景观相协调,追求自然真趣,赋予居民一种清新宜人、地灵人杰的心理感受,营造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景观感受,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时要立足于合理地建立四大系统,即绿化生态系统、景观形象系统、户外休闲系统和交通组织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优美型环境系统。 1.绿化生态系统。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剧与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居民对小区的环境质量日趋重视。在这种形势下,景观设计师更应充分认识到:二十一世纪的城市人居环境必须在城市发展和城市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XX市北大花园住宅小区位于XX市新区,北临东风东路,西临纵贯七路,总用地面积约3.62公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二、规划依据 1、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总体设计招标文件; 2、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6、《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25-2005; 9、《XX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05; 10、其它有关规范、规程。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建立“城市—社区—小区—院落—住栋—家庭”的尺度序列,把最小的生活单元—“家庭”融入城市范畴。站在城市的高度看待社区建设,创造与城市完美和谐的居住环境,使社区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并为城市所接纳。 2、在小区这一尺度级上始终贯彻“道路—绿化—公建”作为社区建设三大要素的观点,为住宅建设先行开道,细致入微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生机盎然的社区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突出环境设计的宗旨,以“绿化中的建筑”和“建筑中的绿化”两种手法营造小区中心,形成集中景区与庭院绿地,有效利用土地,突出小区的整体特色。 4. 居住区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居住需求,因此在环境设计上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提供生活、居住、娱乐、等功能和服务设施,从而体现对人的细致关怀。 5、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住宅小区。

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彭海龙1,2 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0092 2、上海世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0120 摘要:近年来,居住区的建设发展迅速,带动了景观规划设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但由于景观规划行业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准则,在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总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影响了景观在居住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笔者从事居住区景观规划管理近十年,现将这些问题罗列出来,以供同行参考。 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镇新建住宅竣工面积将约达120亿平方米,年均近8亿平方米;据统计,2008年1-8月,房地产开发土地购置面积2494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而全国完成土地开发面积1651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随着购置面积的减少,房屋开发面积有继续减少的趋势;预计2009年房地产投资将有可能出现大幅下滑,预计到2010年前后,中国房地产将进入新一轮扩张周期。 环境景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居环境的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居环境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而且是体现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居住区的房地产开发出现了以“景观”、“环保”、“生态”、“文化”、“休闲”、“智能”、“绿色健康”等为主题的人居景观设计理念。也就是说,住区的开发设计已经开始向更多地关注景观和文化,倡导住区新的生活方式方面发展。 当前中国人居景观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诸如建筑强调个性的突出与张扬,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与公众参与四者间缺乏协调与统一、传统建筑景观保护不够等诸多问题。有关统计显示,未来10年我国城镇将增加住宅需求36.68亿平方米。其中相当部分是用来满足康居需求的改善型消费。这就预示着今后我国的城市化将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将会出现一个居住区建设的高潮。景观规划设计将大有作为。 当前,居住区的景观规划也受到各方的重视,开发商希望居住区的景观能给住宅的销售带来卖点,购房者希望自己所选购的物业在今后的使用中能有较好的景观环境,景观设计则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市民的认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竞争力。但是,目前景观行业内严重缺乏相关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景观设计师只能在现有的城市景观规划和公园及公共绿地的规划中谨慎的套用相关设计理论和规范,以至于一些小区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已经是大公园,大绿地的模式,不能满足居住区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空间的效果,以及居住区特定的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规划设计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和一些地方性居住区景观设计规范只是在大的方向上做了一些引导,没有专著或学术在居住区景观上进行相应的研究,人居景观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诸如建筑强调个性的突出与张扬,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与公众参与四者间缺乏协调与统一、传统建筑景观保护不够等诸多问题。另外,在景观设计细节上还存在诸多的不协调,严重束缚了景观规划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地位。 笔者从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管理近十年,期间也参与过不少大型居住区

浅谈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教学教材

浅谈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浅谈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景观设计(又叫做景观),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随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在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进行园林绿化,试图为住户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发展,本着居住区生活的舒适、舒心、赏心悦目、身心健康的目标。居住环境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建成环境两个方面。社会生活、视觉感受等精神方面的文化环境包括绿化、铺装、标志系统、景观照明、景观水景、景观小品六大方面。内容绝不仅仅是绿化率的高低,还应包括绿化、围墙、大门、活动设施,各种指示标牌、水景、浮雕、雕塑、灯光设施、音响设施等,而这些内容又必须与住宅建筑形成一个有机体。 自然方面应对基地自然地形、地貌、矿产、水源、植被等状况进行研究并合理运用,处理并发挥好空间关系,与居住区的整体风格融合、协调。另外通过城市建筑等人工环境的运用,创造出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既有声、光、暖等功能使用方面的物质环境,又有历史遗产、社会生活等。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空间组织立意原则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

居住区景观设计规范

居住区景观设计规范 本文由dingxiao99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 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专业资料首页>标准规范>列表 营造关键字: 全文 显示 5 排序 上传时间 降序 境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主编单位: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颁布时间:2004 年 6 月 7 日页面功能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推荐] [投稿]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 类表 1 总则 绿地设置标 地关间距控制规 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 21 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 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 植物布置规定 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空间效果 化 坚持社会性原则。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坚持经济性原则。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护 坚持生态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宽度 坚持地域性原则。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 最大坡度适用场地沟缆柱 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坚持历史性原则。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IfTTR Vfm-GCCK UlMrVTFPSJ TY OF 5CIFNCE ? TT 亡K屮址>网+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姓名:韩忠强 班级:城乡规划2015级

学号:1563166104 指导老师:赵勇强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互利共生居住区规划设计 地理位置:基地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北一街以西,南至规划外环路,西至西河槽,该块基地近似梯形,用地面积为266315.95 平方米,基地三面邻路,西面为干涸的河槽,北面挨着一个工业厂区和110 国道,基地离乔家金街较近,缺乏其他商业设施。交通较发达。 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住宅设计规范 (3)、《包头市总体规划》 (4)、基地地形图总体想法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1)、充分利用基地的 自然条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区。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主题互利共生从字面理解是两个小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谁也离不开谁,虽然分成了两个小区来设计,但是两个小区之间还是互相联系,并且共用一套公共建筑,例如幼儿园、商场、物业。并且从景观和广场方面来相互呼应。 设计构思 一条南北的直线形城市道路将小区分隔成两个次级小区,道路为车行道,上下班高峰期更方便。沿街商业,中心公建,住宅居中。建筑布置北高南低,有利于冬季保温,夏季通风,节能环保,造型上丰富天际线。建筑色彩提取周围建筑,和谐暖调。 交通系统“道路开放,人车分流,步行优先” 首先在每个小区单位都设置了一个外环车行道,使汽车进入不到小区内部,小区内全部为人行道,关键时刻可以使消防车进入,平时坚决不让进车,保证小区内不进车。 曲线形道路宽度为9m,且从一个小区一直延续到另一个小区,每个小区被这条道路划分为两部分,定义为次级小区,两4 个次级小区地上部分只能通过步行通达,无法行车。次级小区内部均设环形的车行道,为小区级道路,道路宽度为9m。组团级道路和宅间路只能 人行,道路宽度分别为6m和3m但组团级道路在特殊时候可作消防车道,满足消防需求。同时在两个次级小区车行入口处均设置地下停车场入口,降低地面行车数量,最大限度实现人车分流,居民可以从各个入口进入小区,营造和谐小区。

居住区外部空间使用人群心理行为论文

居住区外部空间使用人群心理行为研究摘要:如何评价居住区外部空间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看居住于此 的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对待它的态度。通过使用者的心理及行为需求,找出真正适用性、具有滞留性的居住区外部空间。并结合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找出其适用的空间特性,使居住区外部空间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 关键词:心理需求行为需求年龄段居住区外部空间 中图分类号:b845.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how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outer space more important is to see people live in this in use process treat it attitude. through the user’s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demands, find out the real applicability, have sex residential area external space stranded. and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age paragraph the group, and find out the suitable space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area outer space really satisfy people’s needs. key words: the psychological demand behavior demand outer space age residential area 一、居住区外部空间现状分析 人居环境是永恒的话题!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证明:人类的需求 呈递增状态,永无止境。当人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必然对精神

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

建筑与规划 J I A N Z H UY U GU I HUA 任媛媛: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 34  《工程与建设》 2008年第22卷第1期 收稿日期:2007209227 作者简介:任媛媛(1981-),女,安徽淮南人,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生. 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 任媛媛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摘 要: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在住宅区设计中越来越重要,现阶段很多住宅区景观设计存在着种种不当之处。文章通过列举景观设计中的五大弊病,提出改进方法,并举了成功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实例说明之。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绿化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781(2008)0120034203 1 住宅区景观设计概况 目前我国正走入一个建筑业高度发展时期,各种 功能和形式的建筑不断出现。现在,建筑不仅需要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还需要有各种不同的风格,能够满足人们审美需求。这样一来,景观被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建筑中,以使得建筑更加富有美感和韵味。 景观建筑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经过在科学与艺术两个方面的拓展与流变,已经发展成为与传统园林不同的,有着自身独特价值的实践专业。它综合并平衡了美学、社会需求和环境主义三者的特点,给建筑与环境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21世纪是人类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因此,住宅小区提供更具人性、更具未来感的家居生活方式及优美的环境景观,是建筑、园林、环保的共同义务。专家认为,对小区景观的选择应把握,一是景观必须与周边建筑相协调,环境不仅应幽雅舒适,而且应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二是要充分考虑与人合二为一,应该为人们趋向自然创造条件,如将封闭的绿地进行开放等。三是景观设计要追求多样化的搭配,特别在植物组合上,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的合理组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搭配等,都要充分注重生物的多样性。只有保证物种的多样性,才能保持生态的良性循环[1,2]。 2 目前住宅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软景观与硬景观搭配不合理 小区内人造的视觉景观可以称为硬景观,这包括 建筑本身,也包括建筑周边的人造景观部分。而小区建筑群周边的自然景观及所有景观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就是景观住宅的软景观的组成部分。 景观设计不仅只是考虑小区内的硬景观元素,还同时要考虑到周边的软景观部分。小区内部硬景观的设置并非只是简单地种植一些花花草草,高品质的景观设计除了视觉要求美观外,还需要与日常生活状态相结合,如景观生动有趣、丰富多样,动态的水景、多样的娱乐和装饰设施、能够调动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参与性的休闲空间等。同时还要考察一下外部软景观,如果靠近公园、水景或者大学校园等,则能够为楼盘景观品质增色不少[3,4]。2.2 绿化搭配不合理 在许多住宅小区内常见到这样的情形,其景观主要是草坪,而很少见到乔木,这种做法是很不合理的。在小区景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小区绿化,而小区绿化中深浅系之间的搭配很有讲究。也就是说,在设计上必须根据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以及对户外活动要求不同,乔木、灌木、观赏植物、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据了解,合适的配比能够保证小区内部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固碳制氧、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小区气候、净化空气、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而如果仅仅只是种植大面积的草坪,这些生态功能则根本无从体现。此外,还有这样一个现象,有些楼盘在植树时,往往直接移栽大树。如有些新建小区内,种植的苗木直径都达到了30cm ,且树干上枝叶很少,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首先是不利于恢复生机,同时种植、养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