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 7.散文诗二首
- 格式:ppt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45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原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分别为泰戈尔《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原文如下:1、《金色花》泰戈尔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么?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儿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2、《荷叶母亲》冰心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对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郁的天,我觉着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凋谢了,白辨小船般散漂在水里。
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蒂,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了,窗外雨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的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散文诗二首一、嘿,你知道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的散文诗二首吗?那可真是文学宝藏啊!就像在一片荒芜的沙漠里突然发现了两片绿洲。
里,孩子变成金色花和妈妈捉迷藏,这多像小时候我们躲在衣柜里,想给妈妈一个惊喜一样。
这诗里满满的都是孩子对妈妈的爱,你能想象那种调皮又温暖的感觉吗?这难道不像你小时候偷偷藏起来,看妈妈着急又有点小得意吗?二、也超棒呢!那荷叶护着红莲,就如同母亲守护着孩子。
我就想起我自己的妈妈,有次下雨,她把伞全遮在我身上,自己却湿透了。
这诗里写的难道不就是这种感觉吗?这散文诗二首就像两个好朋友,一个诉说着孩子的俏皮与对妈妈的爱,一个讲述着母亲的守护。
你要是读了,肯定也会被这种情感打动,就像心被羽毛轻轻拂过。
三、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的散文诗二首啊,就像两颗璀璨的星星。
里的孩子多机灵,他变成花看着妈妈工作、祷告。
这让我想起邻家的小男孩,总是偷偷观察妈妈,然后突然冒出来吓她一跳。
这诗写得这么生动,你怎么可能不喜欢呢?就像你看到可爱的小动物,不自觉就想靠近一样。
四、再看,哇,那感情深厚得如同大海。
红莲被荷叶保护着,在风雨中安然无恙。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妈妈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当我们的保护伞。
你有过这种感受吗?这散文诗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和妈妈之间那些感人的瞬间。
五、读这两首散文诗就像在听两个温暖的故事。
中的孩子和妈妈的互动,充满了童真和趣味。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和妈妈玩的那些小游戏,简单却又快乐无比。
这诗里的情感就像涓涓细流,缓缓流入心里。
你难道不想体验一下这种被温暖包围的感觉吗?六、真的很感人呢。
荷叶在风雨中对红莲的庇护,那是一种无声的爱。
我记得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守在我床边,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这诗所表达的母爱不就是这样吗?这散文诗二首就像是两个情感的小世界,一个充满了孩子的灵动,一个满是母亲的慈爱。
七、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的散文诗二首,像是两把打开情感大门的钥匙。
里孩子对妈妈的爱,是那种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的爱。
七年级上散文诗二首内容概括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分别包括《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1、《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早期作品,他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往往带有梦幻色彩。
《金色花》以一个假想开头,描述了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了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这篇散文诗通过儿童的视角,表达了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
2、《荷叶·母亲》则是借物喻人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
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红莲,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红莲,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这篇散文诗通过直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感情,表现了对少女的依恋和感激。
两篇散文诗都运用了象征手法,《金色花》中的“金色花”象征着孩子的天真,《荷叶·母亲》中的“荷叶”则象征着母亲的厚爱。
从构思角度来看,《金色花》的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虚拟之境,表现动人的母爱和童真;而《荷叶·母亲》则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七年级上册七课散文诗二首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散文诗二首分别为《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以下是两篇散文诗的主要内容:
《金色花》
泰戈尔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开头,开启了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
第一次嬉戏,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母亲工作;第二次嬉戏,孩子要将自己小小的影子投在母亲的书页上,正投在母亲所读的地方;第三次嬉戏,孩子突发奇想,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母亲的孩子,求母亲讲故事。
全诗通过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展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荷叶·母亲》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是冰心。
她以荷叶比喻母亲,以红莲比喻子女,通过描写在风雨中红莲被荷叶保护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护。
作者通过描写荷叶勇敢慈怜地保护红莲的过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的两首:
1.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静夜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追求进取的精神。
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进步和超越的向往。
这两首散文诗都具有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同时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情感表达,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散文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并积累诗中的生字、生词。
(3)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品味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珍爱亲情,培养自己健康高尚的审美乐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品味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前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游子吟》全体同学诵读。
这是一个平凡母亲的平常故事,但平凡的细节中却折射出母爱的光芒,因而成了千古绝唱。
母爱如玫瑰,馨香儿女的一生一世,它是世上至真至纯的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色花》和《荷叶母亲》这两首小诗走进母爱的温馨世界,来感受亲情的美好与圣洁。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二、检查预习,为下列生字新词注音释义匿笑( nì ) :匿笑,偷笑。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沐浴( mù yù ):洗澡。
比喻承受润泽、培养。
祷告( dǎo ):向神祈求保佑。
嗅( xiù ) :闻(气味)。
并蒂(bìng dì ):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huā ruì ):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hàn dàn):荷花;攲(qī)斜:倾斜、歪斜。
慈怜(cí lián) :爱怜荫蔽(yīn bì):遮蔽、隐蔽;荫庇。
三、学习《金色花》(一)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
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