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历史”的意思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概念研究

1.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历史。

在手稿的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的开头,马克思删去了下面一段话:“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联系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自然史,即所谓自然科学,我们在这里不说;我们所需要研究的是人类史?……”。广义的“历史”: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时,不妨把历史理解为,这里指的是基于时间这一形上基础之上的一切变化和发展。狭义的“历史”:单单研究人类历史。手稿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对费尔马哈及青年黑格尔进行彻底清算,正是当费尔巴哈考察人类社会的历史时他陷入了唯心主义。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手稿中的“历史”概念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2.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

马克思说道:“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当马克思把有生命的个人作为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时,历史不再是神的历史,也不是理性的历史,而真正成为了人的历史。

3.人类历史就是实践活动的展开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思辨终止的地方,即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的科学开始的地方”。这说明,马克思认识到人类历史也就是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实际展开过程。

(1)作为人及其实践活动前提与基础的历史。马克思说:“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由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史指一定社会所遇到的一定的现实前提或基础。当我们说某事物是历史时,那就是在说,这个事是以一定的基础为前提的,一当它存在它就被规定,同它又是别的事物的出发点和根据,规定着别的事物。其实,历史不是作为“精神的精神”消融在“自我意识”中,历史首先向我们呈现的一种不可回避的前提与基础,历史作为“每个个人和每一代人所遇到的现成的东西:生产力、资本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

(2)表现为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变化和发展的历史。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历史是生产

力的发展史。无论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再生产还是人自身的生产,都包含着另一方面,即社会关系的生产。社会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联系,“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它和人本身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这种联系不断采取新的形式,因而就表现为‘历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史可以被看作由生产力决定的人类社会关系(物质联系)形式的变迁史。

(3)与人自身的发展相统一的历史。马克思把人作为历史的主体,认为是人及其实践活动创造了历史,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则是人自身在历史中生成,历史也是人自身的发展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明确指出,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人自己的现实规定性也被生产和创造出来了,人的存在形式和规定性是依靠历史、通过历史并同历史一起保存下来和发展起来的。历史作为“发展着的、为各个新的一代所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概念解读陈剑

马克思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我以为,这是马克思对于“历史”概念的较为直接的规定。这一规定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历史同各个世代相关,所谓“世代”当然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不断显现、人类的不断的蕃衍;二是指世代的依次交替,表明历史是一种历时性的事物,与时间相关。

马克思认为,历史绝不是幻想的结果,也不是哲学家头脑中的观念或精神的显现,从认识上看,历史是可以经验可以感知的人的活动。马克思的“历史”概念是依据经验而得到的认识,是建立在一个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论前提之上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依据经验所作出的“设定”。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实际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了“历史”概念的含义。首先,马、恩认为,物质生产活动是区分人类历史与自然的标志:“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也就是说,人们从事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是自然与人类历史的分界线。其次,马、恩还指出,物质生产活动是任何历史的前提、条件与基础,是“第一个历史活动⋯⋯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历史的开端、

起源、基础和前提条件。再次,马、恩指出,历史活动主体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里,马、恩用生活的现实活动的观点揭示了历史主体的本质特征:人的存在即他们的现实生活,或者说是人们的现实生活、现实活动规定了他们的存在,进而可以说,历史就是现实的人们的生活过程。而且,这种生活过程是可以用经验的方法加以确定的,这是因为,现实的人们的生活是直观的生动的,而不是抽象的。马、恩指出:坚持这一观点,历史就不再是一些僵死材料的堆积,也不再是想像主体的想像的活动,从而坚持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历史,揭示人类历史的本质特征。由上面几个方面的论点,可以概括出马、恩在其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对于历史的本质的看法:即历史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的现实的人们的生活过程的总和,这也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概念的基本含义。马、恩还指出:历史不过是有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历史是各个世代的依次更替。

1.一般意义:“过去事实的记载;过去的事实;沿革,来历;发展过程;学科”,同现在的“历史”。转义:历史环境等。

2.把历史放在或没有放在现实生活中研究的情况。——“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但是,这样的历史在德国是写不出来的。”P24

3.观念的历史,德国历史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所有其他的民族和所有真实的事件都被遗忘了”,唯心主义历史观。——“批判和批判者创造了历史。”“如果我们的理论家一旦着手探讨真正的历史主题,例如18世纪的历史,那么他们也只能提供观念的历史,这种历史是和构成这些观念的基础的事实和实际过程脱离的。”P36

4.真实存在的,现实。——“他们不承认其他民族的事件是历史的。”P37

5.区域性的交往形式。——“由此可见,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P42

6.人的自我异化过程,意识发展的过程。——“这样,整个历史过程被看成是‘人’的自我异化过程,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总是用后来阶段的葡萄皮那个人来代替过去阶段的人并赋予过去的人以后来的意识。由于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即由于公然舍弃实际条件,于是就可以把整个历史变成意识发展的过程了。”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