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传染效应在当代社会,金融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高度相互关联性,金融危机一旦爆发,就很容易对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产生传染效应。
本文将从金融危机的定义、传播途径和影响三个方面,探讨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传染效应。
一、金融危机的定义金融危机通常指的是由于市场不稳定、金融机构的破产或者政府政策失误等原因导致的大规模金融市场的混乱和脆弱状态。
它可以表现为股市崩盘、货币贬值、银行破产等形式,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二、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1. 金融市场相互关联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相互关联性是金融危机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资金、信息和风险的流动非常便捷,一旦某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发生问题,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就会受到波及。
2. 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借贷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借贷是金融危机传播的重要渠道。
当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问题或资产质量下降时,信贷市场的恐慌会蔓延到其他金融机构,导致金融市场的整体风险增加。
3. 投资者的情绪传导金融市场的波动不仅受到经济基本面的影响,还受到投资者情绪的传导。
当金融市场出现恐慌情绪时,投资者会采取抛售行动,导致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从而引发金融危机的传播。
三、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1. 资本流动的减少金融危机会导致投资者对风险的担忧增加,从而减少了国际资本的流入。
投资者倾向于撤出高风险国家的资金,导致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遭受重创,而低风险国家则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2. 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剧金融危机会引发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大幅波动。
投资者情绪的恶化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会导致股票价格大跌、货币贬值以及利率的大幅上升,进而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3. 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不仅仅限于金融市场,它也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金融市场陷入困境时,企业的融资渠道受限,投资活动受到抑制,从而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
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与全球金融稳定金融危机是指一国或多国金融体系中的重大系统性风险引发的金融市场崩溃、信用风险爆发、流动性危机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金融危机不仅会对产业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还会通过传染效应对全球金融稳定产生影响。
理解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以及如何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是指金融危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体系中发酵蔓延,并进一步波及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际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国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国际金融机构、投资者和交易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加大了金融危机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一国金融危机往往可以通过国际资本流动迅速扩散到其他国家,进而引发更大范围的金融市场动荡。
2. 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度高全球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提高,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度也越来越高。
国际银行、跨国公司及其他金融服务机构之间的复杂关系使得金融危机在机构之间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一家金融机构的倒闭或风险事件可能会引发其他机构的连锁反应,进而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3. 信心的传染效应金融危机会对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恐慌情绪的蔓延。
一旦市场参与者对金融市场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可能会放弃投资、提前套现或转移到相对安全的资产。
这种信心的传染效应会进一步削弱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引发更大范围的金融危机。
二、全球金融稳定的维护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的措施。
1. 增强国际金融监管和合作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建立跨国合作机制,是应对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有效途径。
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信息共享、监管协调,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传播和蔓延。
同时,各国应加强对金融体系的宏观调控,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2. 提高金融体系的韧性金融体系韧性的提高可以减少金融危机的传播和冲击。
金融风暴产生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发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进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金融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全球尤其是欧美金融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本文简要介绍金融危机演变过程及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进而从内外两方面因素剖析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并从监管者、被监管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及金融市场四个层面阐述了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危机;银行业监管;传导机制一、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及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此轮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
2007年初,受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调的影响,美国多家从事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因客户违约,相继出现巨额亏损。
2007年2月美国第二次级抵押贷款经济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以此拉开了次贷危机的序幕。
7月,大批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有关的金融机构破产关闭;8月,美国第10大贷款公司——美国家庭抵押投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当月美联储、欧洲央行等被迫联手向银行注资,以恢复银行间市场秩序。
2007年底至2008年初,随着危机的进一步扩散,更多的欧美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债券保险等企业因次贷出现巨亏。
如2008年一季度全球最大的债券保险企业MBIA亏损24亿美元;全美第二大债券保险机构AMBAC 亏损17亿美元。
紧接着,受市场流动性大规模枯竭的影响,许多欧美金融机构出现破产、倒闭、被收购、被接管……始于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在短短不到2年的时间里,最终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初步统计,危机造成的损失已超过1万亿美元。
从全球金融领域来看,欧美国家金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金融机构破产、倒闭或改变所有权结构金融危机迅速向实体经济扩散。
金融危机将通过信贷、消费、贸易以及投资等渠道影响制造业、零售业、进出口行业和投资等领域。
目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扩散,世界各国的“救市”行动也还在进行。
全球金融风险的传染与化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风险的传染已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
全球金融市场的高度互联互通,使得金融风险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生,可能迅速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连锁反应。
因此,如何化解全球金融风险的传染,至关重要。
一、全球金融风险传染的原因全球金融风险传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1 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性上升,金融活动跨国界的频率加快,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为金融风险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1.2 全球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度上升,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担保、交叉持股等关联关系增多,一家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波及其他金融机构。
1.3 全球化背景下,市场预期和心理因素对金融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一旦市场情绪发生波动,可能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二、全球金融风险传染的影响全球金融风险传染给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1 金融风险传染可能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进而扰乱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2.2 金融风险传染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国际间的经济摩擦和争端,对世界经济秩序带来挑战。
2.3 金融风险传染会削弱跨国企业的发展信心,抑制投资和创新活动,阻碍全球经济的增长。
三、化解全球金融风险传染的策略为了应对和化解全球金融风险的传染,国际社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3.1 加强监管合作。
国际间应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建立跨境合作机制,分享信息,共同应对金融风险。
3.2 提高金融系统的韧性。
加强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性管理,改进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提高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3.3 加强市场监管。
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提高市场公平性和透明度,防范市场乱象,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和传染。
3.4 推动国际经济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强全球经济的韧性和适应性。
四、结语全球金融风险的传染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金融风险传染的风险也日益上升。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一、引言: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不容忽视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由于经济体制内部的某些原因,引起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导致金融机构信用紧缩、股市下跌、商品价格波动等现象。
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仅对单个国家或地区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会影响全球经济的运行。
本文将重点强调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并分析国际传染效应的影响和机制。
二、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因此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现金融危机时,往往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造成影响,这就是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
国际传染效应表现为金融冲击的传递,影响到其他市场。
金融危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的影响,远远不止局限于该国或地区自身经济体系。
由于国际市场的联系,在国际投资资本、贸易和人力资源等方面,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在国际上产生连锁反应。
这种反应很快会扩散到世界各地的市场,进而破坏整个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
特别是在富有的国家和全球经济强国之间,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更明显,因为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其他国家或地区更多。
三、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1.对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影响金融市场的一大特点是不稳定的波动。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系内部存在问题,它的金融市场形势就会不稳定,这会导致金融市场暴跌。
证券市场的下跌会引发国际股市的下跌,会对全球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股票价格下跌的结果是投资者的损失,这也会导致公司的估值不断下降,投资者会对国际金融市场失去信心,恶化金融状况,进一步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股票和债券市场。
2.对国际投资的影响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危机持续一段时间,国际投资者往往趋向于从该国或地区撤出资金。
这会导致本国股市大规模下跌,外汇储备的持有量不断减少,货币供应量还会下降。
外汇市场上的升值风险和跌价预期会引导投资者到更稳定的市场来,这也将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投资状况。
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及对中国经济影响和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放缓脚步,我们回过头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及对我国的影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世界金融危机,是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的,进而引发了全球经济的衰退,我国也不例外的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牵连:一方面中国实体经济受到打击,广东东莞等地私营经济体破产数量庞大,另外一方面,除了实体经济以外,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被激发出来。
因此,本文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同时,更着重强调突出我国经济政策重点取向,寻找拉倒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中国经济一、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球经济进入低迷阶段,其传导机制是:美国金融自由化过度,政府对金融风险监管不利,金融衍生产品出现损失,导致其他与之相连的金融产品出现损失,进而导致金融体系混乱,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相互依靠相互影响,顾金融危机很快从一国传导到另外一个国家,形成国与国之间的连锁反应,最终以加速效应或者乘数效应的方式从虚拟经济导向实体经济,最终形成多国多产业损失惨重。
所以这次的金融危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一个危机,而非某一个因素能推动其传导的危机,爆发似乎不可避免。
(一)国际金融危机形成条件和传导机制美国经济实力雄厚,美联储连续降息,刺激外来资金流入,外表一片繁荣,房地产经济泡沫越来越严重,再加上美国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疏于监管的行为,成了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一只推手。
使得次贷危机发生后世界金融体系处在严重失衡的状态。
危机形成的传导机制研究,美国民众的超前消费,贷款消费的方式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
而金融自由化和衍生品的泛滥,把资产证券化推到了极端,为这次危机的发生创造了生存条件,并将风险逐步转向全世界。
(二)金融传导机制的深层次原因美国是世界金融中心,美国财政账户赤字庞大,日本中国欧洲等国家对美国有大量的贸易盈余,美国通过向这些国家出售资产或借款,使这些国家成为美国的债权人,所以这些国家的投资收益非常容易受到美元汇率和经济波动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及防范对策金融危机不仅仅是局限在一个国家的问题,它有着强大的国际传染效应。
一旦出现经济危机,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将会产生连锁反应。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及防范对策。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互联互通是经济危机产生传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下,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汇率、利率等宏观经济要素都相互影响,形成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的金融问题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金融风险也会在全球范围内扩散。
例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由于美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以及美国金融市场和全球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场危机很快就蔓延到了全球范围内。
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受到了冲击,股市下跌、信贷紧缩,甚至有一些国家的经济遭受了重创。
二、影响经济的外因经济危机的爆发不仅仅是单纯的内部原因,还有外部因素的影响。
国际油价、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国际金融政策的调整等都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一旦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它将不得不采取一些政策以应对问题,这些政策可能也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经济。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那么进口商品会变得更加昂贵,因此该国可能会进口更少的商品,这也会对进口国的经济产生影响。
更进一步的,如果几个经济体的货币同时贬值,那么它们对彼此的贸易可能会减少,这也会对全球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三、金融监管的重要性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国家的金融机构如果不能及时地识别、掌握和控制风险,将会对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国际金融监管在经济危机防范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家的共同努力下,金融监管制度正在逐渐完善,能够较为有效地遏制和预防金融危机的爆发。
其中,对于金融机构实行规范管理,根据涉及金融机构保证金制度和风险准备金制度等规范制度,有利于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四、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国际合作在对抗金融危机方面也非常重要。
金融危机的传染与风险扩散金融危机是经济领域中一种严重的危机,它往往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更广泛的经济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危机的传染和风险扩散。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传染的原因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首先,金融业具有高度的互联性,这使得金融危机能够快速传播。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的金融市场紧密相连,国际金融交易纷繁复杂。
当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发生问题时,它的影响很容易通过跨国金融机构传播到其他国家,从而引发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
其次,金融危机传染的另一个原因是市场情绪和信心的传播。
在金融危机中,市场参与者的情绪会变得极度恶化,他们开始担心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并采取紧缩政策。
这种情绪传播会助长市场的恐慌情绪,导致投资者纷纷抛售资产。
恶性循环一旦形成,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进一步受损。
风险扩散是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之一。
因为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当一个金融机构遇到困境时,其它机构也容易受到波及。
此外,金融行业具有较高的风险杠杆,一旦某个金融机构遭受巨大亏损,其杠杆效应将会起到放大作用,从而引发更大范围的危机。
金融危机的传染和风险扩散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巨大且长期的。
首先,金融危机导致经济活动的持续下滑和失业率的上升。
当金融机构面临流动性问题和信任危机时,它们开始削减信贷和投资,这使得企业的融资渠道变得困难,进而导致企业的生产活动减弱甚至停滞。
失业率的上升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能力,形成了恶性循环。
其次,金融危机还会引发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造成投资者财富的大量蒸发。
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信心,也会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消极影响。
最后,金融危机还会引发金融监管和法规的改变,为以后的金融体系带来更多的约束和限制。
面对金融危机传染和风险扩散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金融监管是非常重要的。
金融监管应包括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以及市场的监控和调控。
其次,加强金融风险管理能力也是必要的。
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
金融危机应对的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建议世界历史上频繁发生金融危机,而近代较为典型的则是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和2011年欧债危机。
金融危机不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给金融行业进一步的制约和调整带来了机遇。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我们也需要掌握国际经验,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根源与特点金融危机起源于金融体系中出现的漏洞和不良行为,如2008年次贷危机就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吞噬风险能力。
这些危机反映了金融市场对于风险敏感的特点,对实体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金融危机传染性强,可能影响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连锁反应,因此,国际协调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际经验与我国的启示吸取国际经验有助于我国更好地预防金融危机和化解金融风险。
下面是几个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可以借鉴的启示:1、美国的应对措施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暴发后,美国政府采取大规模救市措施,通过资金注入、债券收购等方式,使得大量金融机构获得了必要的流动性支持,避免了金融体系的完全崩溃。
此外,美国政府在金融监管方面也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措施,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管理,避免了各种不良风险的进一步扩散。
启示:我国应在金融监管方面加强监管力度,形成一个行之有效且运行稳定的监管框架,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透明度,加强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减少不良资产增量。
2、德国的应对措施2011年欧债危机凸显了德国金融市场的优势。
德国的银行业一直被视为最稳健的银行业之一,具有强大的实力和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在欧债危机爆发之后,德国政府采取了大量的应对措施,包括大规模的刺激措施和财政政策,缓解了金融危机对德国经济的冲击。
启示:我国应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同时推动金融科技、加强审计和监管等方面的改革。
此外,在经济形势不佳时,政府需要采取紧缩财政政策,积极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减轻金融市场风险。
题目:浅谈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摘要: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如何防御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经济的稳定,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成因,阐述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影响;原因;启示一、金融危机概述金融危机是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 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对经济未来预期悲观,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并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本次金融危机于2007 年2 月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美元坏账拨备,美最大次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Corp 减少放贷,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 Century Financial 发布盈利预警。
之后,次贷危机预演愈烈。
随着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的先后破产,危机牵涉的行业、机构、范围逐渐扩大,次贷危机已演变成直击美国金融体系核心乃至世界各国经济的金融“飓风”。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一)影响我国出口出口方面,可以预料的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由于此次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而更显严峻。
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额的增幅下行放缓的趋势明显,由于美国是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一度在6-7月份冲高的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又将遭遇考验,张斌说,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
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
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性也逐渐增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也将面临金融危机传染的风险,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并提出了我国防范金融危机传染的措施。
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
(一)贸易传染机制
贸易传染机制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恶化了另一个与其
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的经济基础,从而导致另一国发生金融危机。
贸易传染机制一般分为贸易伙伴型传染与贸易竞争对手型传染,一国爆发金融危机往往表现为货币大幅度贬值,从而导致贸易伙伴国的贸易赤字增加,外汇储备减少,使得其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情况恶化,产生金融危机;对于其贸易对手而言,也可能会引发竞相贬值的货币政策,导致危机的蔓延。
(二)金融传染机制
金融传染机制是指,一国由于危机所致的金融市场非流动性,进而导致与其有密切金融关系的另一国金融市场的非流动性,从而导致另一国爆发金融危机。
金融传染一般是指由于金融市场的高联动性等特征所导致的危机通过金融系统关联向其它国家(或地区)的传染模式,其传染路径主要通过资本市场及货币市场等核心金融渠道。
(三)净传染机制
传染主要是由市场预期所导致的,即两个经济关系薄弱的国家,一国发生的金融经济危机并没有恶化另一国的经济基础,但如果投资者的预期发生了变化,也会导致危机的发生。
净传染的传导无法从宏观基本面的基础变量来解释,净传染机制是通过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发生作用的。
净传染主要可以分为经济净传染、政治净传染和文化净传染。
(四)季风效应传染机制
季风效应的传染机制是由全球化这一传导渠道和共同的外部冲
击形成的,当今全球经济格局由发达国家主导,许多发展中国家严重依赖于对发达国家的产品出口和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和金融往来不断加强,互相投资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增长迅速。
对我国的政策启示
(一)保持国内经济健康运行,持续推进经济改革
宏观经济基础不是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根本性因素,但是经济结构的失衡,包括金融结构的脆弱是诱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
(二)把握适度的金融自由化和对外开放步伐
对于金融市场的开放应当采取渐进式的道路,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和完善的金融环境,把握适度的金融对外开放步伐。
我国必须循序渐进,是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与国内改革步伐协调一致,并且有必要对资本流入总量、结构和国内投资规模加以控制和引导,使得经济能够平稳发展,避免金融危机的传染。
(三)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信息不完全是金融危机传染的一个主要原因,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不能获得全面可信的信息,投资者无法将经济基本面健康的国家与有问题的国家区别开来,出于避险考虑,往往采取相同的逃离策略。
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减少预期的负面影响,以避免羊群效应和示范效应的发生。
(四)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在危机爆发前,一国经济金融形势会表现出一些不正常的迹象,我国应加强各经济管理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的信息联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危机预警监测机制,通过设立一系列的预警指标对可能遭受的危机传染进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各种防范措施。
结论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金融联系日益频繁,一国如若发生了金融危机,将会通过各种传染渠道使得危机蔓延,因此,对于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以及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各种金融危机的传染渠道在我国将有现实的土壤,引发金融危机的新因素不断出现,因此,我国应积极进行前瞻性研究,防范金融危机的传染,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