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广东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第四节)
- 格式:ppt
- 大小:3.20 MB
- 文档页数:46
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导游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导游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导游的工作内容和要求3. 了解导游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二、教学内容1. 导游的定义和作用2. 导游的工作内容3. 导游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游的定义和作用,导游的工作内容和要求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导游员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导游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导游的定义和作用2. 讲解导游的工作内容和要求3. 分析优秀导游员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导游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导游员的职业发展前景第二章:旅游地理一、教学目标1. 熟悉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2. 掌握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了解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2. 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和方法2.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各地的旅游资源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2. 讲解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讲解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和方法4. 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各地的旅游资源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各地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政策法规一、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政策和旅游法规的基本概念2. 掌握旅游政策和旅游法规的主要内容3. 学会运用旅游政策和旅游法规分析和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1. 旅游政策和旅游法规的基本概念2. 旅游政策和旅游法规的主要内容3. 运用旅游政策和旅游法规分析和解决问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政策和旅游法规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政策和旅游法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旅游政策和旅游法规的基本概念2. 讲解旅游政策和旅游法规的主要内容3.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旅游政策和旅游法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旅游政策和旅游法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第四章:导游业务知识一、教学目标1. 掌握导游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了解导游服务的程序和标准3. 学会处理旅游过程中的问题和突发事件二、教学内容1. 导游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导游服务的程序和标准3. 处理旅游过程中的问题和突发事件的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游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导游服务的程序和标准,处理旅游过程中的问题和突发事件的方法2. 角色扮演法:模拟导游服务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导游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讲解导游服务的程序和标准3. 通过角色扮演,讲解处理旅游过程中的问题和突发事件的方法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导游服务的实际操作流程第六章:游客心理与行为一、教学目标1. 理解游客心理和行为的基本概念2. 掌握游客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3. 学会分析和应对不同游客的心理和行为二、教学内容1. 游客心理和行为的基本概念2. 游客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3. 分析和应对不同游客的心理和行为的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游客心理和行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规律2. 情景模拟法:模拟不同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应对能力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游客心理和行为的基本概念2. 讲解游客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3. 通过情景模拟,讲解分析和应对不同游客的心理和行为的方法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游客心理和行为的实际应用第七章:导游语言与沟通技巧一、教学目标1. 掌握导游语言的基本要求和技巧2. 学会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与游客交流3. 提高导游人员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二、教学内容1. 导游语言的基本要求和技巧2. 沟通技巧与游客交流的方法3. 提高导游人员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游语言的基本要求和技巧,沟通技巧与游客交流的方法2. 角色扮演法:模拟导游与游客的交流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导游语言的基本要求和技巧2. 讲解沟通技巧与游客交流的方法3. 通过角色扮演,讲解提高导游人员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导游语言和沟通技巧的实际应用第八章: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一、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安全事故的种类和原因2. 掌握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和方法3. 学会预防和应对旅游安全事故二、教学内容1. 旅游安全事故的种类和原因2. 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和方法3. 预防和应对旅游安全事故的措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安全事故的种类和原因,处理程序和方法,预防和应对措施2. 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旅游安全事故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旅游安全事故的种类和原因2. 讲解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和方法3.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预防和应对旅游安全事故的措施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实例第九章:导游服务规范一、教学目标1. 掌握导游服务的规范要求和操作流程2. 学会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导游服务3. 提高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教学内容1. 导游服务的规范要求和操作流程2. 提供标准化、专业化导游服务的方法3. 提高导游人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措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游服务的规范要求和操作流程,提供标准化、专业化导游服务的方法2. 情景模拟法:模拟导游服务的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导游服务的规范要求和操作流程2. 讲解提供标准化、专业化导游服务的方法3. 通过情景模拟,讲解提高导游人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措施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导游服务规范的实际应用第十章:导游职业道德一、教学目标1. 理解导游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导游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3. 学会践行导游职业道德,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二、教学内容1. 导游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导游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3. 践行导游职业道德的方法和途径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游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基本原则和规范2. 案例分析法:分析导游职业道德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践行导游职业道德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导游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导游的定义和作用二、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补充和说明:旅游地理知识包括对各地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了解,以及如何根据不同旅游者的需求设计旅游线路。
广东导游资格证基础知识点2017广东导游资格证基础知识点导游考试的题型难不难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2017广东导游资格证基础知识点.欢迎来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第1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一、了解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v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山景、石景和岩洞三类,广东比较典型的地景旅游资源有丹霞地貌,岩溶地貌和花岗岩风景等。
旅游功能:1、具有形态美,可开展观赏性旅游活动雄伟美、险峻美、幽静美、敞旷美、奇特美2、具有科学文化属性,可开展求知、科学考察旅游3、具有——定的空间载体特征,可开展休闲、游乐、体育活动二、熟悉丹霞地貌的形成及其代表景观三、熟悉海岸地貌的形成及其代表景观四、熟悉岩溶地貌的形成及其代表景观五、熟悉花岗岩地貌的形成及其代表景观第2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一、了解水景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功能:观赏(审美)功能、疗养功能、品茗功能、娱乐功能。
二、掌握广东省泉水旅游资源开发较成功或较有影响力的泉水旅游资源1.从化温泉:“从化温泉好,岭南第一泉”。
泉水无色无味,水质晶莹,含有钙、镁、钾、二氧化硅和氡等元素,对各种关节炎、皮肤、消化器官、神经系统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2.中山仙沐园温泉:有“仙泉世界”之称。
品种繁多,出水温度可达93℃,是全省温度最高的温泉,有滋阳补肾、壮气补血、健美之功效。
3.珠海御温泉:出口水温70度,属高温氯化物——偏硅酸型医疗矿泉水,对风湿病、神经性骨痛、消化道等多种疾病均有特殊疗效。
4.珠海海泉湾:泉井自喷高度达11米,是罕见的优质海底温泉,水温高达80摄氏度以上。
泉水含有30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
陈炎冰曾亲笔题词“南海第一泉”。
5.恩平三大温泉:恩平市是中国第一个温泉之乡,也是国家级地热地质公园之一。
恩平已开发的三大品牌温泉:金山温泉素有“天下第二泉”之称;帝都温泉是以温泉养生为主题的山水文化温泉。
2005年被世界养生组织评为世界养生基地;锦江温泉位是以动感为主题的新一代娱乐型温泉产品。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第一节旅游活动及其分类第二节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第三节旅游业的构成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第四节旅游市场与国际旅游组织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第二节中国科技文化第三节中国哲学与文学第四节中国书画艺术第五节中国历史文化常识第六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和成功经验第三章中国旅游景观第一节旅游景观概述第二节地貌旅游景观第三节水体旅游景观第四节气象·气候和天象旅游景观第五节动植物旅游景观第六节中国的世界遗产及其他第四章中国的民族与民俗第一节中国民族民俗概述第二节汉族第三节中国北方部分少数民族第四节中国西南部分少数民族第五节我国南方部分少数民族第五章中国的宗教文化第一节中国宗教概述第二节佛教第三节道教第四节基督教第五节伊斯兰教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第二节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城防建筑与古镇古村第三节宫殿与坛庙第四节陵墓建筑第五节中国著名的楼阁·佛塔·古桥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特色和分类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之造园艺术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第四节中国现存的著名园林第八章中国饮食文化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概述第二节中国四大菜系第三节中国风味特色菜第四节地方名点小吃第五节名茶与名酒第九章中国的风物特产第一节中国陶瓷器第二节中国四大刺绣第三节漆器·金属工艺品和玉石木雕刻第四节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第十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鉴赏第一节中国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第二节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第三节中国旅游诗词名篇赏析第四节中国旅游名联赏析第五节中国游记名篇赏析第十一章主要旅游客源地(地区)概况第一节港澳台地区概况第二节亚洲主要客源地概况第三节欧洲主要客源地概况第四节美洲主要客源地概况第五节大洋洲·非洲主要客源地概况附录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一、城市规划沿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些聚落遗址已经出现规模较小的城堡。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统治集团政治上的需要,在商代早期这种城堡发展成为有防御设施的都城。
根据考古发掘,可以确认的有河南偃师尸乡沟商城、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
西周的都城有陕西岐山与扶风的周原遗址和西安的丰镐遗址。
商周时期的都城规模不大,城内有富城,宫城内有宫殿,现已发现建筑基址。
东周列国都城的面积增大,一般为10~20平方千米。
列国都城均分为宫城和郭城两部分。
宫城和郭城都有各自的城垣,每边城垣均有数目不等的城门,与城内的街道相接。
宫城内都有高大的建筑群。
秦汉都城,其设计除适应作为大城市的经济生活上的需要以外,还充分显示了政治上和礼制上的规格。
根据调查发掘证明,汉长安城的形制、布局基本上与《周礼?考工记》的规制相符合。
城的平面形状大体近于方形,城的四面各有3个城门,每个城门有3个门道,经由城门的主要大街都分成平行的三股。
长乐官和未央宫在城南部,东市和西市在城北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址,多利用东汉旧城改建而成,改建重点在于集中富苑衙署和加强西北隅的军事据点,扩大并规整居民区,调整并对称地安排工商业区。
如北魏洛阳都城,其规划布局原则在汉末邺城的传统上逐步推进,作为都城中心的皇宫,其位置偏向北移,构成以宫室为中心的南北轴线,并在城外设立东西两市。
隋唐时期的都城如长安城结构严谨,区划整齐,其平面呈长方形,宫城置于郭城北部正中,北连禁苑,南接皇城。
宫城皇城以外为里坊区,由1l条南北向大街和14条东西向大街将其划分为棋盘式的格局,其间布列110坊及东西两市。
北宋后拆除坊墙,居民区由原坊内小街发展成横列的巷(胡同),商业沿城市大街布置,一直延续至清代。
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是较典型的代表。
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而成的,由皇城、内城和外城三部分组成。
皇城位于内城的中心偏南,呈不规则的方形。
城四向开门,南面的门就是*。
第六章广东建筑与园林【考试目的】通过本章考试,检查考生掌握广东建筑与园林基础知识的水平,同时检查将该章知识与广东历史、宗教、民俗等相关知识结合运用的能力。
【要点详解】第一节广东建筑的发展历程一、广东地理及民俗文化对建筑的影响1.广东地理对建筑的影响(掌握)(1)地形影响广东背靠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面向南海,地形复杂,沿海台地平原地区,还要重视防洪、防潮。
因此,干栏式建筑逐渐成为广东地区早期主要的建筑形式。
(2)气候影响广东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炎热、多雨,湿度大,夏秋季常有台风暴雨,因此建筑在布局上充分考虑气候条件,注重朝向、通风降温、防晒防雨、排水排污等因素。
2.广东民俗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掌握)(1)在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南越族人仍过火耕水耨的农耕与渔猎并行的原始生活。
(2)东汉建安以后,中原动乱,战祸不绝,大批中原贵族及平民涌入岭南,加速了岭南开发的历史进程,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也促进了岭南建筑技术的发展。
(3)至唐宋时期,汉文化在广东占据主导地位,商贸繁荣的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4)鸦片战争以后,广东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源地。
这种思想及文化的交融同时也反映到了建筑的风格特点上。
二、广东建筑发展历史进程1.史前早期(了解)迄今发现的广东原始先民最早的居住遗址是大约生活在12.9万年前的马坝人所栖身的天然洞穴。
2.新石器时代晚期(了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五六千年前至三四千年前,广东先民生产方式由狩猎扩大至渔牧农耕,出现了适于定居生活的半地穴式到地面和干栏式房屋建筑。
3.秦汉时期(了解)(1)秦统一岭南,在岭南推行郡县制,赵佗建立南越国,融入了勃勃发展的中原文化,广东建筑史随之掀开具有转折性的崭新一页,开始全面融入中原建筑体系。
(2)秦汉时期武力攻防及郡县制的统治,掀起了广东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番禺城成为南方最大的商业都会和南越国国都。
(3)与此同时,在广东各地出现一批作为郡县政治统治中心或军事据点的城邑寨堡,如秦建龙川县城、南海郡城(任嚣城);西汉建徐闻县、博罗县城;东汉建增城县城等。
广东导游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中发现了八九千年前的陶器和水道硅质体,说明广东地区此时的原始手工业 和原始农业已有初步发展。
A. 马坝人遗址A 佛山 B. 汕头 C. 潮州 D.梅州3.( ),在广东地区开始出现以塘鱼养殖为代表的养殖业开始出现,“果基鱼塘”和“桑基鱼塘”在这一时期成型并迅速发展。
C.封开地中岩遗址D.牛栏洞遗址2.在今天,还被当地人称为“白窑村”的是( )o B.狮子岩遗址 A.宋元B.隋唐C.三国两晋D.明朝4.中国首个传教据点是在(C ),由罗明坚、 利玛窦在此修建教堂、传播教义。
A 佛山B. 广州C. 肇庆D. 潮州5.将儿童接种牛痘法传入澳门和广州的是( )o A.皮尔逊B.伯驾C.罗明坚D.嘉约翰6.规定汕头为开埠通商口岸的是( )o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中葡友好通商条约》7.我国第一部介绍世界概况的著作是( )oA.《海录》B. 《海国图志》C. 《瀛寰志略》D. 《海国四说》8.晚清时期,首次向政府提出派遣留学生的是()oA.唐绍仪B.唐国安C.朱宝奎D.容阂9. 我国率先提出以西方议会为议政方式的君主立宪政体设想的是( )o A. 郑观应B. 康有为C. 黄遵宪D. 梁启超10.广东面积最大的平原的是()oA.练江平原C.珠江三角洲平原B.韩江三角洲平原D.粤东榕江平原11.广东省最典型的人口特征是()oA.开始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B.迁移和流动人口规模巨大C.人口逐渐老龄化D.自然增长数量大12.就自然条件而言,广东为全国最适宜种()的地区,冲积平原、台地和丘陵地区都可种植。
A.水稻B.甘蔗C.番薯D.小麦13.广东地区的()是全国四大糖蔗基地之一。
A.中山B.潮州C.湛江D.雷州14.()春,中国国营进出口企业在广州联合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自此,每年均在广州举办春、秋两届交易会。
A.1955 年B.1956 年C.1957 年D.1958 年15.2013年科技部公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位居()o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16.截至2013年底,广东省的世界遗产数量有()个。
第六章古代建筑与园林第一节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充分反映了敬天祀祖的礼制思想和皇权为核心作用等级思想。
一基本结构1台基即基座,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
弥补中国古代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
有四种:普通台基——土夯而成,高约一尺,用于小式建筑。
较高级台基——常在台基边上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金刚座。
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的主要殿堂建筑。
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2木头圆柱松木或楠木制成,置于石头或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檀条,形成梁柱。
3开间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为“间”。
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
建筑的纵深间数称为进深。
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开间越多,等级越高。
皇帝上朝的地方开间为九,进深为五。
也有例外,北京太和殿和太庙大殿开间均为十一。
4大梁即横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
常用松木楠木或杉木制成。
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5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构件。
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
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
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
6彩画原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或缺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最高级的和玺彩画,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凤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沥粉贴金,金壁辉煌。
次一级的旋子彩画。
画面用简化的涡卷瓣旋花,一般用于次要宫殿或寺庙。
等级最低的苏式彩画,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
7屋顶(古称屋盖)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级别级别最高,其次是单檐庑殿顶和单檐歇山顶。
广东省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审阅签名:江门市技师学院教学过程一、教学新课第一节史前与先秦时期学习目的:1.掌握史前早期广东人类活动遗址。
2.掌握中石器、新石器时期广东古人类的特点。
3.了解先秦时期广东的历史。
4.熟悉岭南古越族的发展历史、分类、生活习俗及汉越融合。
学习过程:(一)史前广东1.史前早期:最早古人类遗址→封开渔涝镇洞中岩遗址→牙齿化石→15~16万年大致同一时期→韶关马坝狮子岩遗址→头骨化石→1~14万年共同见证有猿人发展到早期智人2.中石器时期:原始农、手工业→打制、磨制器具,人工取火→牛栏洞遗址旧石器末期向新石器时期过渡3.新石器时代:磨制骨器、彩陶、采石场→西樵山、英德青塘、始兴玲珑岩遗址→六七千年前4.父系氏族时期:百越→石峡文化→石器、饰品→4500年前后(二)先秦时期1.青铜时代:楚越之地→几何印纹硬陶、釉陶,开始使用青铜农具(稀少)2.春秋战国:驩huan朱/头、缚娄、阳禺→瓦当的使用→与楚国、越国有往来3.古越族:三大越族:瓯越(浙江)、闽越(福建)、南越(岭南)南越族:南越、骆越、西瓯外貌特征:断发文身;生存技能:善水性、用舟,捕捞与农业住宿:干栏式手工业:双肩、段石器,几何印纹陶器对外交往:与中原有联系→殷墟龟甲、海贝、鲸鱼骨;秦汉使用汉字江门市技师学院编号:版号:№:第二节广东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学习目的:1.掌握秦平南越及南越立国的历史。
2.熟悉唐、宋、明、清广东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3.掌握唐、宋、明各朝代广东经济的发展概况。
4.熟悉隋唐、明清时期广东文化的发展。
5.掌握广州建城的历史和广东得名。
6.了解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
7.了解西方殖民者在广东的历史。
8.了解南汉国和晚明政权的历史。
学习过程:(一)秦汉时期1.中央对广东管辖:1)平南:屠睢五十万大军→西瓯顽强抵抗,进展艰难;失禄开凿灵渠→沟通珠江、长江水系,局部胜利;任嚣、赵佗增援→最终平南→公元前214年→设三郡,郡治番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