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13
强制性脊柱炎诊断标准强制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的、以脊柱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和骨盆大关节,其临床特征主要为晨僵、脊柱关节疼痛和僵硬。
强制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强制性脊柱炎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表现。
强制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但主要包括脊柱疼痛、晨僵、脊柱活动受限、骨盆大关节疼痛和肿胀等。
患者常表现为晨间脊柱僵硬,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休息后好转,活动后加重。
此外,还可出现骨盆大关节疼痛和肿胀,以及脊柱活动受限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强制性脊柱炎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的检测。
患者常伴有上述指标的升高,提示炎症反应活跃。
此外,HLA-B27抗原的检测也是诊断强制性脊柱炎的重要指标,约90%的患者携带HLA-B27抗原。
三、影像学检查。
强制性脊柱炎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MRI和CT等检查。
X线检查主要用于观察脊柱和骨盆大关节的病变,如骨质增生、骨桥形成等。
MRI和CT检查则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和关节的病变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可以综合判断是否符合强制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纽约标准和ASAS标准,其中ASAS标准更注重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早期强制性脊柱炎的诊断更为敏感。
五、临床意义。
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强制性脊柱炎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及早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该对强制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有清晰的认识,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该疾病。
六、结语。
强制性脊柱炎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强直的判定标准强直(rigidity)是一种症状,通常指的是肌肉僵硬和不灵活的状态,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紊乱和其他身体多系统疾病。
强直可分为两种类型:锥体外系强直和锥体内系强直。
锥体外系强直主要受损于肌肉的神经调节,而锥体内系强直则与神经肌肉传递和协调紊乱相关。
强直的判定标准主要是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检所得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判定标准和参考内容:1. 临床表现:- 运动障碍:患者的肌肉呈现强直、僵硬、不自然的状态,活动受限,无法自如地进行正常的运动。
- 动作缓慢:患者的动作执行速度明显减慢,行动迟缓,可能会出现行走不稳、手脚不灵活等情况。
- 姿势异常:患者在进行特定动作或保持特定姿势时可能出现异常,如站立时矫直而僵硬的躯干,手臂屈曲位置不稳定等。
- 运动协调障碍:患者在进行运动时可能出现协调不良的情况,如手指无序地打颤,步态不稳等。
2. 体格检查:- 肌肉强直度评估:医生通过检查患者肌肉的强度、柔韧度和弹性来判断是否存在肌肉强直。
常用方法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度检查和简单的肌肉抵抗测试。
- 病理征象观察:医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震颤、肌肉僵直、手指协调障碍等病理征象,这些征象可能与强直相关的疾病有关。
3. 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肌肉电活动来评估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检查方法。
通过观察肌电图结果,医生可以判断神经传导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异常的肌肉电活动,进而帮助确诊强直的病因。
需要注意的是,强直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共同表现。
因此,除了以上列举的判定标准之外,医生还需要综合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症状的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以尽可能准确地明确强直的病因。
强直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如果您出现了上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指导。
强直性脊柱炎如何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特征是脊椎骨关节的炎症和强直。
该疾病主要影响脊椎和骨盆区域的关节,导致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呢?1.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时,医生首先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病史询问包括了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时间,以及有无其他关节的受累情况等。
体格检查主要是检查脊柱的活动度和关节的肿胀、疼痛等情况。
2.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检查。
X射线可以用于检查脊柱和骨盆区域的异常改变,包括脊柱的强直、骨质破坏和韧带钙化等。
MRI在早期诊断中非常有用,可以显示骨关节的炎症、软组织的水肿和关节囊的增厚等。
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到关节积液、血管炎等。
3.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帮助筛查强直性脊柱炎及相关的炎症性关节病。
常用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HLA-B27检查。
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较低,但可以排除其他类风湿性疾病。
HLA-B27是强直性脊柱炎的遗传标记,阳性结果可以作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参考。
4. 临床诊断标准:根据国际强直性脊柱炎学会(ASAS)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确诊强直性脊柱炎需要同时满足以下4个方面的条件:①脊柱炎患者(包括脊柱和骨盆关节)的相关临床表现;②脊柱炎的早期体征或病理改变;③关节影像学证据;④实验室检查或者临床证实的其他关节炎性脊柱炎。
5. 治疗试验: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之一是进行阿奇尔斯腱进行性牵张试验。
这是一种用于检测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异性体征的测试方法。
在这个测试中,医生会拉开患者的阿奇尔斯腱,如果患者有强直性脊柱炎,那么阿奇尔斯腱会出现疼痛和不适。
总之,强直性脊柱炎的确诊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标准和治疗试验等多个方面。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鉴别方法如何做强直性脊柱炎主要多发于青年人,初期表现为下腰部疼痛,因强直性脊柱炎首先侵蚀骶髂关节、逐渐向上蔓延、使脊椎各关节韧带钙化,x线显示椎间隙消失,脊椎呈竹节样变,早期不易发现,晚期背部疼痛加重,不能久坐,最后形成严重驼背,颈项强直,不能直立。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1.以两骶骼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僵硬为主,3个月以上。
2.早、中期患者,腰椎、胸廊扩张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椎强直驼背固定。
3.化验检查:血沉多增块,类风湿多阴性,HLA-B27多强阳性。
4.X线检查:早期脊椎周围关节突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中期脊椎活动受限二、强直性脊柱炎和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1.腰骶关节劳损慢性腰骶关节劳损为持续性、弥漫性腰痛,以腰骶部最重,脊椎活动不受限,X线无特殊改变。
急性腰骶关节劳损,疼痛因活动而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2.骨关节炎常发生于老年人,特征为骨骼及软骨变性、肥厚,滑膜增厚,受损关节以负重的脊柱和膝关节等较常见。
累及脊椎者常以慢性腰背痛为主要症状,与AS易混淆。
但本病不发生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无全身症状,X线表现为骨赘生成和椎间隙变窄。
3.Forestier病(老年性关节强直性骨肥厚)脊椎亦发生连续性骨赘,类似AS的脊椎竹节样变,但骶髂关节正常,椎间小关节不受侵犯。
4.结核性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症状如脊椎疼痛、压痛、僵硬、肌肉萎缩、驼背畸形、发热、血沉快等与AS相似,但X线检查可资鉴别。
结核性脊柱炎时,脊椎边缘模糊不清,椎间隙变窄,前楔形变,无韧带钙化,有时有脊椎旁结核脓疡阴影存在,骶髂关节为单侧受累。
5.类风湿关节炎现已确认AS不是RA的一种特殊类型,两者有许多不同点可资鉴别。
RA女性多见,通常先侵犯手足小关节,且呈双侧对称性,骶髂关节一般不受累,如侵犯脊柱,多只侵犯颈椎,且无椎旁韧带钙化,有类风湿皮下结节,血清RF常阳性,HLA-B27抗原常阴性。
6.肠病性关节病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或肠原性脂肪代谢障碍(Whipple)都可发生脊柱炎,且肠病性关节病受累关节和X线改变与AS相似而不易区别,因此需要寻找肠道症状和体征,以资鉴别。
强直性脊柱炎确诊标准1. 临床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常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和僵硬,尤其在早晨或长时间静坐后症状加重。
随着疾病的进展,疼痛和僵硬可波及颈部和其他关节,甚至影响呼吸功能。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疼痛通常在夜间和早晨较为明显,这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背痛有所不同。
2. 影像学检查。
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确诊具有重要价值。
典型的X线表现包括骶髂关节、脊柱椎体和椎间盘的炎性改变,以及骨质增生、骨桥和椎间隙狭窄等表现。
CT和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骶髂关节、脊柱和骨盆的炎性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3. 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是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患者常常出现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清中HLA-B27阳性率也较高。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以提示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性,但并非特异性诊断指标,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
4. 诊断标准。
根据2010年ASAS(强直性脊柱炎国际研究协会)制定的强直性脊柱炎分类标准,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需要满足下列条件:(1)年龄在45岁以下;(2)腰背部疼痛和僵硬持续3个月以上,且休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3)晨僵时间超过30分钟;(4)患者有活动性腰背部疼痛和受累关节炎性疼痛;(5)影像学检查显示骨质增生、骨桥、椎体炎性改变等特征性表现;(6)患者血清中HLA-B27阳性。
根据上述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可以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准确诊断。
5. 诊断注意事项。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如腰椎退行性改变、强直性脊柱炎伴发的肠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等。
此外,部分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或漏诊,因此临床医生需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警惕性,及时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总之,强直性脊柱炎的确诊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遵循临床诊断标准进行判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累及脊柱和骨盆,临床上常见的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诊断这一疾病。
一、临床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和僵硬,常常是对称性的,起病缓慢,逐渐加重。
晨僵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典型表现,患者早晨起床后腰背部僵硬,需要通过活动才能缓解。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疲乏、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
在疾病晚期,患者还可能出现脊柱侧凸、关节炎、眼部炎症等并发症。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
常规X线检查可以显示脊柱和骨盆的典型改变,如骶髂关节、脊柱椎体、骨盆骶髂关节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和骨质吸收等。
此外,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和关节的炎症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
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的升高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此外,HLA-B27抗原的检测也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
约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携带HLA-B27抗原,因此对于临床上具有典型症状但影像学检查未能确诊的患者,HLA-B27的检测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四、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2010年ASAS(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发布的强直性脊柱炎分类标准,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腰背部疼痛和僵硬,持续时间不少于3个月;2)晨僵,持续时间不少于30分钟;3)活动后疼痛缓解;4)影像学检查显示骶髂关节或脊柱的典型改变。
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腰背部疼痛和僵硬,如腰椎间盘突出、脊柱骨质增生等。
综上所述,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腰背部疼痛和僵硬。
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结合诊断标准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性关节病,主要累及脊柱和骨盆,临床上以脊柱疼痛和僵硬为主要表现。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掌握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临床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但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脊柱疼痛和僵硬,这是AS的主要症状,多发生在清晨或休息后,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常有较明显的夜间疼痛。
(2)骨盆和下肢关节疼痛,AS可侵犯骨盆和下肢关节,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
(3)眼部症状,AS患者可出现虹膜炎、葡萄膜炎等眼部炎症表现。
(4)其他表现,如皮肤损害、心血管疾病等。
2. 影像学检查。
AS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主要包括X线、CT、MRI等检查。
(1)骶髂关节X线片,AS患者骶髂关节可出现骨质增生、骨桥形成等表现。
(2)脊柱X线片,AS可引起脊柱侧凸、椎体骨质增生等改变。
(3)MRI检查,对于早期A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发现脊柱骨关节炎症和韧带骨化等病变。
3.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于AS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主要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HLA-B27等指标。
(1)血沉和C-反应蛋白,AS患者常有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的表现。
(2)HLA-B27,AS患者HLA-B27阳性率较高,但并非所有AS患者都为HLA-B27阳性。
4. 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欧洲风湿病学会(ASAS)和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提出了AS的诊断标准。
其中,ASAS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符合其中的一项即可诊断为AS。
而ACR则提出了AS的分类标准,包括脊柱炎症性疼痛、晨僵、改善运动后加重、病程长短等方面的评分。
总之,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以明确诊断为基础,早期干预和治疗对于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⒈强直性脊柱炎概述
⑴疾病简介
⑵流行病学特点
⑶病因与发病机制
⒉影像学诊断的意义
⑴影像学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作用
⑵影像学诊断的优势
⒊影像学检查方法
⑴ X线检查
⒊⑴多发关节的骨质破坏
⒊⑵椎体发生变化
⒊⑶骶髂关节病变
⑵ CT检查
⑶ MRI检查
⑷骨扫描
⒋影像学表现
⑴早期特征
⑵进展期表现
⑶晚期表现
⑷关节、韧带和滑囊炎症的影像学表现⒌影像学诊断标准
⑴国际强直性脊柱炎协会 (ASAS) 标准
⑵马德里标准
⑶肌腱骨化病变标准
⒍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⑴强直性脊柱炎与椎间盘炎的鉴别
⑵强直性脊柱炎与肿瘤的鉴别
⑶强直性脊柱炎与感染的鉴别
⒎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与预后评估
⑴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
⑵强直性脊柱炎的预后评估
⒏研究进展与展望
⑴影像学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⑵强直性脊柱炎的分子影像学研究
⑶个体化医学的前景
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1、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光影像图集
附件2、强直性脊柱炎患者MRI影像图集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强直性脊柱炎:少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累及脊椎和骶髂关节。
⒉ ASAS标准:国际强直性脊柱炎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与评估。
⒊马德里标准:一种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光影像学表现的标准。
⒋肌腱骨化病变标准:用于评估肌腱骨化病变程度的标准。
该怎么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该怎么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专家介绍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鉴别有如下几种:1.诊断典型者或虽不典型但考虑到本病者,一般诊断多无困难。
由于X线表现出现较晚,早期确诊往往较难。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①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伴有不明高热者,应想到组织深部感染,其中包括化脓性脊柱炎;②在前者基础上,伴有腰部疼痛、叩痛及活动受限等,则应拟诊化脓性脊柱炎,边治疗边观察;③X线表现最短需10天,一般多在2~3周开始显示,3周以上则可见本病典型影像,易于确诊;④此外还可参考血培养、椎旁抽出物检查(非必要时一般不做)及化验室检查等。
2.鉴别诊断典型者,尤其病变后期一般勿需与其他疾患鉴别。
但不典型者,则应与以下病变鉴别。
(1)风湿症:十分多见,且易伴有腰背部症状及发热。
但本病有以下特点:游走性关节痛;侵犯多关节,且较表浅;对阿司匹林类药物反应敏感;全身中毒症状较轻;血培养阴性,抗“O”试验多阳性。
(2)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据本病特点与化脓性脊柱炎鉴别,即主要累及四肢手足的小关节;双侧对称性发病,后期手足变形;腰部偶可伴发.但症状轻微;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全身无明显炎性反应。
(3)脊柱结核:亦易混淆,但本病特点为发病及病程十分缓慢;多有结核病史及慢性消耗体质;以胸腰段多见,实物试验多阳性;x线片以破坏为主,尤以椎间隙多明显受累,甚至消失;椎旁脓疡发生率高于化脓性者,尤其是腰大肌或椎旁阴影明显增宽。
(4)其他:此病尚应与伤寒性脊柱炎(可根据肥达反应等)、强直性脊柱炎(起病于双侧骶髂关节并向上发展等)及波浪热(流行病史等)等疾患鉴别。
以上就是强直性脊柱炎专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的介绍,如有疑问可直接登录网站咨询在线专家,祝早日康复!。
强直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怎么做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患者会出现腰背痛的症状,不仅对人们身体造成危害,还会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所以患了强直性脊柱炎一定要尽早的进行诊断治疗。
专家指出,由于引起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时的症状与很多疾病都相似,患者需要明确知道如何鉴别,这样才能避免误诊情况的发生。
强直性脊柱炎鉴别诊断1、非特异性腰背痛:大多数腰背痛都是此类患者,该类疾病包括:腰肌劳损、腰肌痉挛、脊柱骨关节炎、寒冷刺激性腰痛等,此类腰痛类疾病没有AS的炎性腰背痛特征,进行骶髂关节X线或CT检查以及行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相关化验容易鉴别。
2、臀肌肌筋膜炎:本病常出现单侧臀上部疼痛,需要和AS进行鉴别。
但该病疼痛程度不重,一般不引起行动困难,无卧久加重的特点,炎性指标均正常,骶髂关节不会出现病变。
3、腰椎椎间盘脱出:椎间盘脱出是引起炎性腰背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该病限于脊柱,无疲劳感、消瘦、发热等全身表现,所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沉均正常。
它和AS的主要区别可通过CT、MRI或椎管造影检查得到确诊。
4、髂骨致密性骨炎:本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其主要表现为慢性腰骶部疼痛和发僵。
临床检查除腰部肌肉紧张外无其他异常。
诊断主要依靠X线前后位平片,其典型表现为在髂骨沿骶髂关节之中下2/3部位有明显的骨硬化区,呈三角形者尖端向上,密度均匀,不侵犯骶髂关节面,无关节狭窄或糜烂,故不同于AS。
该病无明显坐久、卧久疼痛的特点,且接受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时不如AS那样疗效明显也是两种疾病的鉴别点。
对于一些女性AS早期的患者,和本病较难鉴别,骶髂关节MRI检查可能有一定帮助,但仍需综合临床情况判断,对于较难鉴别的患者建议随访观察。
原文链接:/qzxjzy/2014/1231/207963.html。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一、概述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骼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
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AS的患病率在各国报道不一,如美国为0.13%~0.22%,日本本土人为0.05%~0.2%,及我国为0.26%。
以往认为本病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0.6:1;现报告男女之比为2~3:1,只不过女性发病较缓慢及病情较轻。
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3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AS的病理性标志和早期表现之一为骶骼关节炎。
脊柱受累到晚期的典型表现为竹节状脊柱。
外周关节的滑膜炎在组织学上与类风湿关节炎难以区别。
肌腱末端病为本病的特征之一。
因主动脉根部局灶性中层坏死可引起主动脉环状扩张,以及主动脉瓣膜尖缩短变厚,从而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二、A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AS的病因未明。
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基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已证实,AS的发病和HLA-B27(下称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发病倾向。
正常人群的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如欧洲的白种人为4%~13%,我国为2%~7%,可是AS患者的B27的阳性率在我国患者达91%。
另有资料显示,AS的患病率在普通人群为0.1%,在AS患者的家系中为4%,在B27阳性的AS患者的一级亲属中高达11%~25%,这提示B27阳性者或有AS家族史者患AS 的危险性增加。
但是,大约80%的B27阳性者并不发生AS,以及大约10%的AS患者为B27阴性,这提示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发病,如肠道细菌及肠道炎症。
三、诊断思路(一)病史特点AS发病隐袭。
腰背部或骶骼部疼痛和(或)僵硬是最常见的症状,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
随病情进展由腰椎向胸颈部脊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
据报道,我国患者中大约45%的患者是从外周关节炎开始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