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内容指标表
- 格式:pdf
- 大小:448.81 KB
- 文档页数:7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第44卷第4期2021年4月Vol.44,No.4Apr.,2021地理国情监测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属性表达对比分析朱岩丽1,孙畅2(1.黑龙江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81;2.黑龙江地理信息工程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摘 要: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中,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属于基础调查,地理国情监测属于专题监测,两者之间有差异也有联系。
本文立足于两项调查监测的属性表达角度,分析了两者分类指标对应关系,比较了重点要素采集方法的异同,最后从对比分析结果中提炼两者在属性表达方面的相互关系,为今后两者的融合应用提供支撑。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属性表达;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867( 2021) 04-0128-04Comparison of Attributes Expression between the National GeographicalConditions Monitoring and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ZHU Yanli 1 , SUN Chang 2(1.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ng and Inspecting Sta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81, China ; 2.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Geomatics Engineering , Harbin 150081,China )Abstract : In the system of natural resources surveying and monitoring ,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 is one of the basic surveys , andthe 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monitoring is part of the special monitoring , while there are both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 be tween the two.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on classificationbetween the two , and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the collecting methods of some key elements , based on the attributes expression of the two. Finally , the correlation of attributes expres sion between the two is extracted from the results , which would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future integration of the twoapplications .Key words :the 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monitoring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 ;attributes expression ;comparison0引言2020年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1],提出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总体目 标。
编号:GQJC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7年5月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基本要求 (1)3.1数学基础 (1)3.2精度要求 (2)3.2.1数据采集平面精度要求 (2)3.2.2拓扑要求 (2)3.2.3地表覆盖分类精度 (2)3.2.4地理国情要素属性精度 (3)3.3数据现势性 (3)3.4数据一致性 (3)3.5数据接边原则 (3)3.6元数据 (4)3.7数据完整性检查要求 (4)4数据分层组织 (4)4.1总体说明 (4)4.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8)4.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8)4.3.1铁路与道路要素 (8)4.3.2水域要素 (9)4.3.3构筑物要素 (10)4.3.4地理单元要素 (11)5属性定义与说明 (16)5.1总体说明 (16)5.1.1通用属性项 (16)5.1.2专有属性项 (17)5.1.3属性缺省值 (18)5.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19)5.2.1地表覆盖数据集(LcrDataset)属性定义 (19)5.2.2专有属性说明 (19)5.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20)5.3.1铁路与道路要素 (20)5.3.2水域要素 (27)5.3.3构筑物要素 (33)5.3.4地理单元要素 (35)6数据采集一般性要求 (52)6.1影像资料使用原则 (52)6.2数据采集总体要求 (52)6.3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要求 (54)6.4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要求 (56)6.4.1铁路与道路 (57)6.4.2水域 (58)6.4.3构筑物 (59)6.4.4地理单元 (59)7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0)7.1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 (60)7.2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1)7.2.1地表覆盖变化分类 (61)7.2.2伸缩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7.2.3新生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7.2.4地表覆盖变化信息记录方法 (62)7.3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2)7.3.1地理国情要素变化分类 (62)7.3.2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和记录方法 (62)7.3.3有关要素类型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3)7.4生产元数据记录要求 (64)7.5监测成果数据检查基本要求 (64)7.5.1总体要求 (64)7.5.2变化数据层检查 (64)7.5.3变化数据层与本底数据关联检查 (64)8汇交要求 (65)8.1汇交数据内容 (65)8.2成果汇交前整理 (65)8.2.1省级任务区数据接边与数据组织 (65)8.2.2交通网络弧段数据提取处理 (67)8.2.3水域网络弧段数据提取处理 (67)8.3成果汇交前检查 (67)8.4汇交成果目录组织 (69)附录A (规范性附录)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70)附录B (规范性附录)数据汇交前检查内容与要求 (72)附录C (资料性附录)行政村及以上行政地名变更情况表(示例) (82)前言本文件是全国基础性地理国情的技术规定之一,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相关技术规定的基础上,参考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完成起草,并根据征求意见和试生产反馈的情况修改而成,经过2016年试行和修订完善,形成本版本。
编号:GQJC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7年5月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基本要求 (1)3.1数学基础 (1)3.2精度要求 (2)3.2.1数据采集平面精度要求 (2)3.2.2拓扑要求 (2)3.2.3地表覆盖分类精度 (2)3.2.4地理国情要素属性精度 (3)3.3数据现势性 (3)3.4数据一致性 (3)3.5数据接边原则 (3)3.6元数据 (4)3.7数据完整性检查要求 (4)4数据分层组织 (4)4.1总体说明 (4)4.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8)4.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8)4.3.1铁路与道路要素 (8)4.3.2水域要素 (9)4.3.3构筑物要素 (10)4.3.4地理单元要素 (11)5属性定义与说明 (16)5.1总体说明 (16)5.1.1通用属性项 (16)5.1.2专有属性项 (17)5.1.3属性缺省值 (18)5.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19)5.2.1地表覆盖数据集(LcrDataset)属性定义 (19)5.2.2专有属性说明 (19)5.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20)5.3.1铁路与道路要素 (20)5.3.2水域要素 (27)5.3.3构筑物要素 (33)5.3.4地理单元要素 (35)6数据采集一般性要求 (52)6.1影像资料使用原则 (52)6.2数据采集总体要求 (52)6.3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要求 (54)6.4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要求 (56)6.4.1铁路与道路 (57)6.4.2水域 (58)6.4.3构筑物 (59)6.4.4地理单元 (59)7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0)7.1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 (60)7.2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1)7.2.1地表覆盖变化分类 (61)7.2.2伸缩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7.2.3新生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7.2.4地表覆盖变化信息记录方法 (62)7.3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2)7.3.1地理国情要素变化分类 (62)7.3.2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和记录方法 (62)7.3.3有关要素类型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3)7.4生产元数据记录要求 (64)7.5监测成果数据检查基本要求 (64)7.5.1总体要求 (64)7.5.2变化数据层检查 (64)7.5.3变化数据层与本底数据关联检查 (64)8汇交要求 (65)8.1汇交数据内容 (65)8.2成果汇交前整理 (65)8.2.1省级任务区数据接边与数据组织 (65)8.2.2交通网络弧段数据提取处理 (67)8.2.3水域网络弧段数据提取处理 (67)8.3成果汇交前检查 (67)8.4汇交成果目录组织 (69)附录A (规范性附录)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70)附录B (规范性附录)数据汇交前检查内容与要求 (72)附录C (资料性附录)行政村及以上行政地名变更情况表(示例) (82)前言本文件是全国基础性地理国情的技术规定之一,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相关技术规定的基础上,参考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完成起草,并根据征求意见和试生产反馈的情况修改而成,经过2016年试行和修订完善,形成本版本。
李建东(山西省综合地理信息中心,山西太原030001)摘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应用层级的提升,对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质量要求越高。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在业务化、常态化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质量问题。
本文对地理国情要数据生产中涉及的行业资料收集利用和数据部分重要质量检查项进行了分析探讨。
对于解决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问题,提高地理国情要素数据质量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专题资料收集利用;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7319(2019)02-0053-04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要素数据问题探讨0.引言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是基于本底数据,监测任务区变化情况,形成现势性强、高精度、全覆盖的地理国情数据,形成持续、稳定、标准和权威的时间序列化地理国情信息产品,为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地理国情信息决策支撑,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生保障、应急救灾、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等工作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公共信息基底。
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应用层级的提升,对国情监测数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成果作为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更新的国情要素联动性强、要素属性复杂,分析探讨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问题,不仅能发现国情要素数据的问题保障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质量,而且对于规范生产作业的方法,减少问题产生,提高作业效率提供宝贵经验。
1.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监测成果部分重要检查项国情监测需更新国情要素分5个一级类、17个二级类、45个三级类,监测要素成果质量部分重要检查质量元素分为位置精度、属性精度、完整性(如表1所示):表1国情要素数据部分重要检查项2.专题资料收集利用问题探讨国情要素信息变化更新是通过遥感影像发现的变化而更新,一般只与影像位置、大小、形状以及可识别的其他物理属性的变化相关,对于名称、编号等与管理相关的社会属性变化,只能通过与收集的专题资料进行对比才能发现。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是指对国家较长时间周期内的地理环境要素(含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连续监测和评估,以了解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并且支持可持续发展决策的评估方法。
本文将介绍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方法和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三个环节。
数据采集: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数据采集是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
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有航空摄影测量方法、遥感技术方法、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方法是通过航空器或者无人机等载体,拍摄大地范围的高分辨率立体空间照片,通过图像处理方法,得到地物的三维位置和空间分布信息。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广泛,包括城市规划、交通规划、水文空间分析、农业耕作分析等。
遥感技术方法是通过卫星或者气象雷达等设备获取地球表面各种特征和地理信息,例如土地利用和覆盖、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这种技术方法对于探测广阔的区域是必不可少的。
GPS技术方法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设备获取全球任何角落的位置信息,GPS在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中主要用于获取采集者和采集点位置信息。
GIS技术方法是一种将地理信息通过卫星定位和遥感设备采集后,进行处理、分析、管理和展示的系统。
GIS技术在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中能够有效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数据,并据此作出相关决策。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从采集的原始数据中,将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
通常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字化、校准、剪裁和投影等。
数据数字化是数据采集的重要环节,将实际采集到的数据转化为数字化的数据。
数字化可以使信息易于管理、共享和处理,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数据校准是通过对采集数据的纠正,使其更准确典型的方法包括大地坐标系、平面坐标系和高程系统的转换。
数据校准由于涉及测量的精度,一般采用仪器校准方法。
数据剪裁是将采集的原始数据根据需要,剪裁为所需要的图层和要素,以便在GIS系统上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操作。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摘要:地理国情监测是用来评估和监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土壤、水资源、气候、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是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其能够为国家的决策和规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性技术方法,并分析其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质量控制一、引言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卫星、航空和地面遥感设备获取地表信息,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和水文地质等。
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大范围、高频率的地表监测,为国家的自然资源调查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2.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工具,可以用来分析、展示和管理地理国情监测数据。
GIS技术可以实现不同数据源的集成、准确性评价和空间分析,为国家的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多波段遥感数据融合多波段遥感数据融合是将不同波段的遥感数据融合到一起,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地理国情监测信息。
通过多波段数据融合,可以提高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使得监测数据更加准确和可靠。
4. 人工生态调查除了遥感技术,人工生态调查也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获取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详细信息。
人工生态调查可以弥补遥感技术的局限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保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和验证。
1. 数据准确性评价对于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准确性评价,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数据。
可以通过对比实地调查数据和遥感数据,对数据进行验证和评价,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空间分辨率评价对于多波段遥感数据融合的监测数据,需要对其空间分辨率进行评价和验证,确保数据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满足国家规划和决策的要求,为国家的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是指对国家地理基础信息和国土空间变化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监测,以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和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需求。
如何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关键,需要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和严谨的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三个环节。
数据获取是指通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GPS测量、地面调查等手段获得地理信息数据。
卫星遥感是最常用的获取空间数据的方法,可以利用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地物分类、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等;航空遥感则可以获取更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用于城市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等工作;GPS测量主要用于获取地理空间坐标和地形三维数据。
数据处理包括对原始数据进行校正、配准、融合等操作,以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用性。
数据分析则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统计分析和模型建立,综合评估国土资源、环境质量、土地利用状况等情况。
质量控制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获取过程中,需要采用标准化的调查方法和测量设备,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精度评定和误差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要进行算法验证和模型验证,确保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进行真实性验证和可行性验证,确保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和实用性。
还需要制定规范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标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和质量控制分析在中国的应用比较成熟。
中国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开展了国土资源调查、遥感监测和GIS应用研究等课题,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实践成果。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中国已经建立了全面、系统、连续的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体系,为国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地理国情监测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基础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地理国情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全面、准确、及时的地理信息,为国家和地方的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保证地理国情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方法并进行质量控制。
一、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方法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载体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监测的方法。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理数据,如地表覆盖、土地利用、地形地貌等信息,为地理国情的分析和评估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2.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以地理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处理系统,它可以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通过GIS技术可以将不同源的地理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地理国情监测。
3.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基于卫星定位的技术,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来确定地球上其中一点的经度、纬度和高程。
利用GPS技术可以获取地理数据的准确位置信息,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重要的地理坐标基准。
4.RS与GIS融合技术: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融合是将遥感数据与GIS 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可以实现数据的多维度、多尺度的存储、分析和展示。
通过RS与GIS的融合技术可以更好地分析地理国情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5.空间分析技术:空间分析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关系和模式分析的方法。
通过空间分析可以揭示地理国情中的空间关系、空间聚集、空间格局等因素,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地理国情监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1.数据采集质量控制:在采集地理数据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方法,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定期进行野外采样调查,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实地验证,确保采样数据的可靠性。
2.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在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时,需要建立科学的模型和算法,并进行全面的数据检验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