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用化学之芳香烃

医用化学之芳香烃

医用化学医用化学基础期末试题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医用化学基础期末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钾的摩尔质量为( )( ) A.39 B.39g C.39mol D.39g/mol 2、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 A.二氧化碳 B.醋酸 C.氯化钠 D.醋酸钠 3、已知成人的胃液的 pH=1,婴儿胃液的 pH=5,成人胃液中的 [H + ]是婴儿胃液[H + ]的( )( ) A.4倍 B.5倍 C.10^-4倍 D.10^4 倍 4、 75%的消毒酒精,是指( )( ) A.100ml 水中含75ml 酒精 B.100克水中含75ml 酒精 C.25ml 水中加入75ml 酒精 D.100克水中含75克酒精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血液中主要缓冲对是()() A.H2CO3 -NaHCO3 B.H2PO 4-—HPO42- C.HAc—NaAc D.NaHCO3 - Na2CO3 6、下列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的是()() A.硫酸 B.盐酸 C.硝酸 D.醋酸 7、下列溶液具有缓冲作用的是()() A.HAc-NaHCO3 B.NaOH-NaCl C.HCl-NaCl D.HAc —NaAc 8、醇的官能团是()() A.羟基 B.羧基 C.氨基 D.羰基 9、某溶液[OH- ]=0.0001 mol/L,则溶液()() A.PH=0 B.PH=0.0001 C.PH=4 D.PH=10 10、下列各组物质,能作为缓冲对的是()() A.NaCl - HCl B.NH 3·H2O- NaOH C.Na 2 HPO 4 -NaH2PO 4 D.Na 2CO3 -H2CO3 11、酯的水解产物是()。() A.羧酸和醛 B.羧酸和醇 C.羧酸和醚 D.羧酸和酮

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

S3-6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课程教学案例结构组成《医用化学基础》教学设计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医用化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溶液、电解质溶液和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等,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学习医学课程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化学知识在医学上的 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对《医用化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相关医学职业岗位必需的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 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医学方面的 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能力目标: 1、会描述各类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性质及鉴定方法。 2、认识医用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了解医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了解胶体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PH值的测定方法。 3、学会简单的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实验报告的书写。 4、会应用简单的化学原理,分析解决有关的问题。 知识目标: 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溶液、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 溶胶、高分子溶液等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有关计算。 2、掌握主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命名。 3、掌握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能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分析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4、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典型性质,熟悉典型有机反应类型和实例。 5、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6、了解与医药有关的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来源和用途。 7、能够运用所学医用化学知识对有关化学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 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厚德、励志、笃实、尚能”的学风和乐于奉献、创新实干精神。 2、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竞争拼搏的优良品质。 3、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绿色化学理念。 4、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养成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

高等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如何为专业课服务

高等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如何为专业课服务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学生不仅要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专门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要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既要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清楚地认识公共基础课在新的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找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点,树立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是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高职公共基础课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任,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和必备条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和爱岗敬业品质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公共基础课必须成为专业课的基石。因而,公共基础课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发挥基础性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上沿袭学科教育模式,过分追求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没有体现出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特色,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

的培养,造成了公共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现象。因此,公共基础课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公共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新理念。 我部承担了全院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用文写作、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等十几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同时还负责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学院运动会、体育活动的组织、协办工作。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教学工作及教学改革为核心、教学质量为目标、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素质教育为基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一体,教学科研相结合,同时坚持为专业教育服务、为素质教育奠基,夯实基础,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我部非常重视开展公共基础课教研活动,在公共教学部的全体教职员工中树立并强化“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意识,强化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理念,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提高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一、积极开展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改革。 1、更新公共课教学观念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我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中作风严谨务实,积极更新公共课教学观念,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我们根据学院课程设置的状况,认为公共基础课教学要为专业课教学服务,公共基础课要

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医用化学》课程考试卷(A 卷) 专业: 年级: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内容2页,空白纸0页)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20题,共40分)。 答 卷 (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字母填入表格内) 1.某粒子用R Z A 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为A-n B.所含中子数为A-Z C.所含电子数为Z+n D.质量数为Z+A D.中子数为A-n 2.下列不属于同位素的是() A. C 612与C 613 B. H 11与H 12 C. O 816和O 818 D. Na 1123和K 1939 3.一般情况下,稳定的原子最外层含有的电子数为() A.1个 B.4个 C. 6个 D. 8个 4.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和小于8,它是() A.锂 B.铍 C.氦 D.钙 E.氧 5.短同期金属元素甲至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丙<丁<戊 B.金属性: 甲>丙 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D.非金属性:丙>丁>戊 6.下列有关摩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质量的单位 B.摩尔是物质数量的单位 C.摩尔是物质重量的单位 D.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 E.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 7.下列物质各1mol,质量最大的是() A. H 2O B. CO 2 C.O 2 D.NH 3 E.N 2 8.下列各物质质量相同时,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 H 2O B. H 2SO 4 C. NaOH D. Na 2SO 4 E. H 2 9. 大量输液时,必须使用()溶液 A. 等渗溶液 B. 高渗溶液 C. 低渗溶液 D. 缓冲溶液 E. 生理盐水 10. 静脉注射0.9g/L 的NaCl 溶液时,红细胞会()

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医用化学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合理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为培养合格的护士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标签: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 一、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现状 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存在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核心地位,课堂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课堂氛围沉闷,师生间的互动极少,学生很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医用化学并没有全面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误认为该课程和护士工作没有必然的联系,对护士工作也没有清晰的认识,误以为只是发药、打针、输液之类的事情,很少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学习兴趣也不高。此外,教师对医用化学的定位也不清晰,更加强调化学知识教学,教学内容取舍不合理,选取的内容不符合学生已有的水平,也不能满足社会市场的客观需求,加上教学方法单一化,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优化改革 1.明确教学目标,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想要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明确教学目标是前提。在医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随时关注社会市场的动态变化,结合新时期护理职业岗位客观需求,构建全新的教学目标,使其明确化并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教师要正确认识医用化学,逐渐淡化化学学科意识,加强化学、医学之间的联系,要通过不同途径使学生意识到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教学。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准确理解章节内容,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比如,双氧水、高锰酸钾等的医学用途,在不同浓度下,具有怎样的药物作用。在学习“溶液的渗透压”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的水平,选取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例子,引导他们掌握计算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的方法,更好地了解胶体溶液扩散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详细讲解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透析方法所应用到的原理。这样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 2.优化教学方法 在进入更高学习阶段后,医用化学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内容多、速度快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准确把握章节内容,便于有针对性地听讲,解决心中的

医用化学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总时数:X学时理论:Y学时实验:Z学时 1、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以基础医学中的细胞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课程为其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疾病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XX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通过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方面 ①掌握 ②。。。 (2)基本技能方面 ①熟练使用 。。。。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理论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以及结合录像、图片、课堂讨论、专题讲座、自学等形式给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同时任课教师应适当地讲述一些学科前沿进展和动态发展,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能了解学习该学科的前沿动态。 实验教学教师应适当讲授,结合示教等手段介绍有关的理论知识及操作规则,以学生动手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时数分配

6、考核方式 生理学为考试课,实行百分制,其中理论课考试多采用闭卷考试(选题有一定的范围及难度,从题库选题),考核成绩结合课堂随即考试(开卷或闭卷)及写论文等形式,从而全面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生理学前言动态了解的程度,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实验课通过平时课堂纪律、实验报告书写、课堂提问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核。成绩的构成为:实验预习A%、实验操作B%、实验纪律C%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7、参考教材 序号.作者(编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序号.[国别]作者(编著者).书名(版本).译者(若为中文版).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二、理论课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 1.掌握。。。 2.熟悉。。。(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3.了解。。。 [教学内容]: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 二、化学的发展史 三、化学和医药学 四、化学课程的任务 五、学习化学的方法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1. 自学/课堂讲授 2. 自学与讲授结合 。。。。。。 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 1.。。。

医用化学考试试题

医用化学考试试题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医用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20分) 1、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凡是相对分子质量已知的物质在人体内的含量都用()来表示。 A.物质的量浓度 B.质量浓度 C.质量分数 D.体积分数 E.百分含量 2、质量浓度的单位多用()等来表示。 L L L L E.以上都是 3、LAlCl3和LCaCl2溶液相混合后,Cl-的浓度是 ( ) A.0.5 4、溶液稀释计算的依据是( ) A.稀释前后溶液的量不变 B.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C.稀释前后溶剂的量不变 D.稀释前后溶液的物质的量不变 E.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5、将LFeCl3溶液稀释为L 的溶液,需加水( ) 6、表面活性物质是() A.能形成负吸附的物质 B.易溶于水的物质 C.降低系统内部能量的物质 D.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 E.. 能增大水的溶解性 7、可作为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团的是() A.直链烃基 B.羧基 C.羟基 D.磺酸基 E. 氨基 8、蛋白质溶液属于() A.乳状液 B.悬浊液 C.溶胶 D.真溶液 E. 粗分散系 9、沉降是指下列现象() A.胶粒受重力作用下沉 B.胶粒稳定性被破坏而聚结下降 C.蛋白质盐析而析出下沉 D.高分子溶液粘度增大失去流动性 E. 高分子溶液形成凝胶 10、盐析是指下列现象() A.胶粒受重力作用下沉 B.胶粒稳定性被破坏而聚结下降 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电解质而使蛋白质析出的过程 D.高分子溶液粘度增大失去流动性 E. 胶粒聚集 11、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 A.核内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核内中子数 D.核内质子数和核内中子数 E.以上都不是 12、卤族元素的价电子构型是() 13、ⅤA族元素的价电子构型是()

[教学改革,医用,化学]探究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探究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1 医用化学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医用化学目前开设于大一的第一学期,由于新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正在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对大学的学习方法还没有适应,还保留着高中阶段的学习习惯,这样就给医用化学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医用化学涉及的内容多,尤其化学理论强,开设的实验教学较少,使得学生在短时间里接受这些化学理论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医用化学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授和板书展示的形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的,缺乏理解,造成对医用化学的学习感到无趣,逐渐形成厌学情绪,影响后续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医用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医药类高校开设医用化学课程的学时数一般为64 学时,有院校甚至只有32 学时,因此在有限的学时里完成最重要的化学知识学习尤为重要。医用化学内容涉及到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及有机化学四大化学,内容繁多,因此对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变得尤其的必要,我们根据后续的课程学习所涉及的主要的化学知识对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减,保证学生在学时较少的情况下,掌握最重要的化学知识。将授课重点放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内容上,减少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内容上的课时,教学内容的具体改革及依据如下: 2. 1 无机化学方面的改革 ( 1) 重点讲解溶液的相关内容,包括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溶液的渗透压,尤其溶液的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这方面内容在后续课程学习中尤其的重要,如临床上为什么使用0. 9%生理盐水、50. 0 g /L 葡萄糖溶液作为注射液。通过化学知识在医学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 2) 重点讲解电解质溶液和缓冲溶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作用的机理、pH 计算、配制及在医学中的意义。如人体内怎么控制适宜的pH 值。 2. 2 有机化学方面的改革 重点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结构特征、命名、物化性质等。涉及到的有机物主要为烃类、烃的含氧衍生物( 醇、酚、醚、醛、酮、酸) 、脂类、糖类及氨基酸。有机化学是医学课程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如人体的组成成分出水以外大部分都是有机物质,我们所使用的药物一般都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以广泛地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是生命科学不可缺少的化学基础,所以学习有机化学是探索生命奥妙奠定必要的基础。 2. 3 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 医用化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我们在该课程的重点内容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部分分别设计了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来增加学生对医用化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3]。通过综合考虑我们设计的实验分别为:实验一缓冲溶液配制及其pH

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知识讲解

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1101 一、培养目标 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为指导,各专业自己拟定,要求:培养目标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科特点,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培养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护理学科的性质有正确的认知;关爱生命,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的健康服务的专业精神。 培养目标2:尊重护理对象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和各项权利;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合作的意识。 培养目标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具有创新精神及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和批判反思精神。 培养目标4:树立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遵从医疗护理相关法规,自觉将专业行为纳入法律和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具有运用相关法规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权益的意识。 培养目标5: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培养目标6: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培养目标7: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护理对象的护理评估及护理干预方法。 培养目标8: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培养目标9: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知识。 培养目标10:具有在专业实践中与护理对象和相关专业人员有效沟通与合作的

技能。 培养目标11: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培养目标12:具有专科护理技能,能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社区护理的能力。 培养目标13:具有初步从事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培养目标14:具有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护理学文献和简单的会话能力。 二、毕业要求 依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各专业的培养要求,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科学地描述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素养。 毕业要求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而奋斗;忠于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 毕业要求2:在执业活动中保护隐私、尊重人格和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尊重他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意识。 毕业要求3:具有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具有创新思维和评判能力,勇于循证实践、善于修正自己或他人的错误;树立终生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观念 毕业要求4: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意识。 毕业要求5: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医学基础与临床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毕业要求6: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毕业要求7:掌握生命各阶段的预防保健及健康促进知识。 毕业要求8: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基本的病因、影响因素、发病机制、

医用化学基础试题(答案)

2015级《医用化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注: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1. 最稳定原子的最外层含有 A 4个电子B6个电子 C 8个电子 D 18个电子 2. K 和K+在下列各项中相同的是 A 电荷数 B 电子数 C 质子数 D 性质 3.下列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Li B Be C N D C 4. n个电子层可能有的最多电子数为 A n B 2n C n2 D 2n2 5. 摩尔是 A 物质的质量单位 B 微粒个数单位 C 6.02×1023个微粒集体 D “物质的量”的单位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B 水的摩尔质量是18 C 1mol H2的质量是2 g D 1mol O的质量是32g 7. 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具有相同的 A 体积 B 质量 C 原子个数 D 密度 8 .1g下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体积最大的是 A N2 B NH3 C Cl2 D CO2 9 .Na的摩尔质量是 A 23 B 23 g C 23 mol D 23 g/mol 10. 500ml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为 A 9 g/L B 0.9 g/L C 4.5 g/L D 45 g/L 11.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 A 2.2 g CO2 B 3.6 g HO2 C 3.2 g O2 D 49 g H2SO4 12.与溶液渗透压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A 溶质的性质B溶质的颗粒总数 C 溶剂的性质D溶质颗粒的大小 13.溶液在稀释前后,下列哪一项保持不变 A 溶质的体积 B 溶质的量C溶液的浓度D溶剂的量 14. 5.3g Na2 CO3可配制0.1mol/L的溶液()毫升 A 100 B 500 C 1000 D 2000 15.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氨水 B 醋酸 C 硫酸 D 水 16. 医学中用乙醇作消毒剂,杀菌效果最好的浓度是 A 95% B 75% C 60% D 50% 17. 同一系列的所有化合物 A 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B 仅有两种元素 C 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D 具有相同的通式和相似的结构 18.苯的硝化反应属于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医用化学教学质量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医用化学教学质量 在医学院校中,医用化学是其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能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基本概念,了解与医学有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更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验教学的开展有所忽视,这样导致医用化学教学的质量不够理想。故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的提高医用化学的教学质量。 标签:实验教学医用化学课程设置 前言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做好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能够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具重要的意义。但是,许多学校的实验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化学实验课的课时较少,这样导致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制约了学生化学知识水平的提升。本文主从医用化学教学的层面上,对如何实行教学改革,以进一步提升医用化学教学的质量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一个人进行学习与工作的内在动力,故此要想提高医用化学的教学质量,那么首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逐渐对医用化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在教学之初,教师需要强调化学与医学之间的内在联系[1]。要让他们了解到要想学好医学,而这就需要学好医用化学。此外,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够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还需要多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所要讲述的知识点。而且相比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实验教学要更加的感兴趣。总之,要采取一切措施来激发学生对医用化学课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对课程进行不断的优化 当前,医用化学实验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个是基础化学实验;另一个是有机化学实验,在这些实验课程中,操作性验证性的内容较多,但是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相对较少;而且在当前的医用化学实验课程中,纯化学内容较多,而与医学方面有关的内容更少;此外,许多实验内容都非常的陈旧,不能够体现实验课应有的吸引力。而且这些实验课程的设置都较少,学生很难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去掌握教师所讲述的实验内容。 故此,就需要学校对课程设置进行不断的优化,要打破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的这一模式,要将医学与化学实验逐渐的融为一体,以方便更多的医学生学习。

模板-医学检验专业职业规划书

医学检验专业职业规划书 医学检验专业职业规划书 规划人:李强 学校:天津医科大学 院系:医学检验学院 专业:医学检验专业4班 撰写时间:2013年11月10日 一、卷首语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筑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是每一个医学生都牢记在心的训诫,我将一辈子以此为奋斗目标和人生的准则,履行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义务。让我们从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开始。这份规划书寄予了我对自己前途的希**与向往,无论它是否拥有完美的语言,都将是我对于自己未来的美好的计划,并且它终将载负着我的理想到达一个更高的境界! 二、自我认知分析 (一)自我评价

1.自己优势分析:我是个认真而有创造力的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比较快,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经常能提出有创意的想法,并考虑到细节问题,使创意更具可行性。我有强的责任心,做事认真负责,心理承受能力强。我喜欢与人交往,开朗热情,有较强的团体合作意识,能根据不同的团体正确定位自己的位置和责任,性格随和,包容性强。 2.自己劣势分析:我对前景的预见性比较差,对未来的估计不足导致计划与现实容易出现偏差。在团体合作中,面对他人的质疑和否定不太能坚持自己的观点,会为了避免冲突而放弃个人想法。我注意力易转移,兴趣和情绪多变,缺乏持久力和耐心。情绪波动较大。 3.当前的知识储备:我的主干学科为医学检验专业。其主干课程有: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体育、邓小平理论、计算机基础、法律基础、英语、生理学、诊断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医用化学基础、医用细胞生物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病原生物学、专业英语、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临床检验外科学、检验仪器及维护、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放射免疫学、卫生统计、实验室管理学等。 (二)他人评价 评价人 评价内容 建议 家人

医用化学试题库

医用化学复习题(无机部分) 一.选择题 1、临床上纠正酸中毒时,常用11.2%(g/ml)乳酸(C3H5O3Na,M = 112g/mol)针剂, 此针剂的物质的 量浓度是( A )。( ρ=c*M ) (A) 0.1mol·L-1 (B) 0.01 mol·L-1(C) 1 mol·L-1 (D) 2 mol·L-1 2. 下列各组溶液中,在相同温度下,渗透压相等的是( D ) ( π=i*c*R*T) (A)0.1 mol?L-1CaCl2与0.3 mol?L-1MgSO4 (B) 0.3 mol?L-1葡萄糖与0.6 mol?L-1蔗糖 (C) 0.4 mol?L-1葡萄糖与0.2 molL-1CaCl2 (D) 0.12 mol?L-1CaCl2与0.18 mol?L-1NaCl 3.一定温度下,50g·L-1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 (A) (A)大于50g·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B)小于50g·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 (C)等于50g·L-1蔗糖溶液的渗透压(D)与50g·L-1蔗糖溶液渗透压相比无法判断 4.298.15K时,下列溶液中与0.01mol·L-1Na3PO4具有相同渗透压的是 (A) (溶液渗透浓度 为各种溶质的浓度之和) (A) 0.02mol·L-1NaCl (B渗透浓度为10mmol·L-1Na3PO4 (C) 渗透浓度为400mmol·L-1Na3PO4 (D) 0.02mol·L-1Na2CO3 5、一元弱酸HB的电离常数K a(HB)与其共轭碱B的电离常数K b(B ̄)在水溶液中的关系是( C )。( Kw=Ka*Kb ) (A) K a(HB)= K b(B ̄) (B) K a(HB)K b(B ̄)=1 (C) K a(HB) K b(B ̄)= K w (D) K a(HB)/K b(B ̄)= K w 6. OH- 的共轭酸是 (C) (A)H+ (B)H3O+(C)H2O (D)H2 7. 向HAc溶液中加入NaAc固体时,HAc的K a (A) (A)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先增大后减小 8. 某缓冲溶液含有等浓度的A-和HA, 已知K b(A-)为1.0×10-10,此溶液在25℃时的pH是( A ) ( pH=pKa(..)+lg(碱)/(酸) ) (A)4 (B)7 (C)10 149.下列各组缓冲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大的是 (D) (A) 0.2 mol?L-1NaAc/0.1 mol?L-1 Hac (B) 0.1 mol?L-1NaAc/0.2 mol?L-1 HAc (C) 0.1 mol?L-1 NaAc/0.3 mol?L-1 Hac (D) 0.4 mol?L-1 NaAc/0.3 mol?L-1 HAc 10H. 将下列物质加入HAc溶液中,能产生同离子效应的是( A )。 (A) HCl (B) NaCl (C) Na2CO3 (D) H2O 11.一定温度下,加水稀释弱酸,数值将减小的是( A ) (A)[H+] (B) α (C) pH (D)Ka 12. 下列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大的是 ( C )。 (A) 25ml0.10mol?L-1 HAc与25ml0.05 mol?L-1NaAc的混合溶液 (B) 25ml0.20mol?L-1 HAc与25ml0.01 mol?L-1NaOH的混合溶液

医用化学基础知识

《医用化学基础》复习题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称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分散相,容纳分散相的物质,称分散介质。 产生渗透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半透膜具有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而不允许其他物质分子通过的特性,当用半透膜将溶剂与溶液隔开时,溶剂分子可向膜两侧自由渗透,而溶质分子通不过半透膜。这时单位体积内溶剂分子数目多的溶剂将有较多的溶剂分子进入溶液,而溶液中只有较少数目的溶剂分子进入溶剂一侧。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造成溶剂分子进入溶液。 等渗以正常人血浆的渗透压280~320mmol·L-1为标准,低于280 mmol·L-1为低渗溶液;高于320 mmol·L-1的为高渗溶液。 医学常识:外科消毒用的乙醇浓度是75%?因为含有甲醇,工业酒精为什么不能做饮用酒?血糖通常指血液中的是葡萄糖?机体溶胀能力下降是老年人产生很多皱纹及血管硬化的原因之一;生物标本防腐剂“福尔马林”的成分为40%甲醛水溶液;溶液的渗透压是溶液的性质,不是半透膜存在时才存在;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有9g·L-1NaCl,50g·L-1葡萄糖,9g·L-1乳酸钠,12.5g·L-1NaHCO3等等。 3.临床上大量输液的基本原则是应用等渗溶液。溶血是指红细胞(红血球)因各种原因造成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溶出的现象。引起溶血的原因之一是渗透压的问题。 解释:临床为病人大量输液时,为什么要用等渗溶液? 答:血液具有一定的渗透浓度,但在血液中注入大量的低渗溶液时,稀释了血液,使其渗透浓度大大下降,这时血液中的水分子将会通过细胞膜向红细胞内渗透,而使血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反之,若向血液中注入大量的高渗溶液时,将使血液渗透浓度大大升高,这时红细胞内液的水分子又将会通过细胞膜向血液中渗透。上述两种情况,严重时都可危及生命,所以临床为病人大量输液时,应该用等渗溶液。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 1.一些基本概念:基元反应(元反应):一步可以完成的化学反应。 催化剂:那些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组成、质量和化学性质基本保持不变的物质。 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活化能。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则在指定温度下活化分子数越少,反应就越慢。 有效碰撞理论认为,增加反应物浓度使反应速度加快的原因是碰撞次数增多,从而有效碰撞数增多。 2.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相等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体系中物质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而不是反应物与产物浓度相等。 3.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有影响。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可逆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平衡常数数值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不随浓度、压力变化。 ◆催化剂不会使化学平衡移动,也不能增加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 1. 一些基本概念: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叫酸。如:NH4+, HAc,H2PO4-,HCl等;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叫碱,如:NH3, ,H2PO4-,Cl-等。既能给出质子,又能结合质子的物质叫两性物质,如HPO43-,H2O,HCO3-。 H2O的共轭碱是OH- ,共轭酸H3O-;HCO3-的共轭碱是CO32-,共轭酸是H2CO3。 会计算一元弱酸(弱碱)溶液的[H+]、[OH-]和pH值。如已知NH3?H2O的K b,计算0.10 mol·L-1氨水的

医用化学教学探讨

的模拟,对考试内容的分配,考试题型的运用,试题难度的控制,实践技能的考核等,都以医师资格考试为参照,使得考试更有实际价值,为毕业生将来应对执业医师考试进行一次实地演习。使学生尽早适应和熟悉医师执业资格考试,为毕业后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严格考试制度,提高考试质量。 在组建管理机构上,由教务处成立考试中心,安排专人负责考试管理工作;在组织领导上,设立主考、监考和巡考。以便明确各自的责任和相互监督,增强责任感,进一步加大了对考试组织实施的监控力度;在试题组卷中,实行专人负责,密封保管、临场启封,确保试题的保密程度;在考试组织上,采取统设考场,单人隔桌的方式;试卷批改中,密封试卷,集体判卷,并采用特色的条形码考试条。 2改革的效果 学院从2008年进行教学改革,因此就临床医学系2007至2009年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及儿科几门课程改革前后成绩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进行考试改革后在几门专业课程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学生不及格率显著下降,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成绩也大幅上升,从考试结果的试卷分析可以看出,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对教学的实施也有明显的改进作用。 通过此种考试改革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认知技巧、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较高的要求,但学生却没有感到额外的学习负担,而是尝到了学习的乐趣。 (2)学生综合能力的自我训练、自我完善意识增强。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面向社会的能力,临床实践技能与职业医师挂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证书考试通过率。 (3)可以让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学生感觉到考试不是目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他们感到了乐趣,培养了创新能力。 试题库及考试管理机制的改革,有效避免了试题的一成不变及考试作弊。 总之,医学考试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诊治能力,注重发展创新思维和个性培养。考试改革仍然是未来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收稿日期:2012-03-12) 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檽文章编号:1673-2995(2012)06-0421-02·教学研究·医用化学教学探讨 孙述文1,王高峰2,董顺福1(1.吉林医药学院化学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2.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 关键词:医用化学;教学;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R313,G642文献标识码:A 对医学院校的学生而言,化学的学习,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的,都是极为重要的。后续课程包括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等都需要较为扎实的化学知识。在实践中,药物的生产和应用、生理病理研究和诊断治疗也需要应用很多化学的知识。因此,如何提高医用化学教学效果对于医学院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2010-06). 作者简介:孙述文(1979-),女(汉族),讲师,硕士.1虚心听课,认真备课,努力提高教师理论知识水平 从学生转变成老师,角色改变了,从接受知识变成了传授知识。学和教,其中运用的方法和方式自然是不同的,需要仔细的研究和体会。而备课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也是再学习的一个过程。通过备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课上整体把握,游刃有余。听课和讨论,其实也是备课的一部分,通过听课,可以发现别的老师的长处和不足,从而在自己的教学中加 — 124 — 第33卷第6期2012年12月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lin Medical College Vol.33No.6 Dec.2012

《医用化学基础》期末试题(A卷)[1]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2013级励志中专护理专业《医用化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中)。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某元素处在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 A、1 B、3 C、2 D、4 2. A Z X n+微粒,核外电子数为()。 A、n B、A-Z C、Z-n D、Z 3. 下列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Li B、Be C、N D、C 4. n个电子层可能有的最多电子数为()。 A、n B、2n C、n2 D、2n2 5. 摩尔是()。 A、物质的质量单位 B、微粒个数单位 C、6.02×1023个微粒集体 D、“物质的量”的单位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的质量浓度是0.1mol/L B、水的摩尔质量是18 C、1mol H2的质量是2g D、1mol O的质量是32g 7. 静脉滴注0.9g/L的NaCl溶液,结果红细胞会()。 A、正常 B、基本正常 C、皱缩 D、溶血 8. 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氨水 B、氧气 C、氯化铵 D、氯化钠 9. Na的摩尔质量是()。 A、23 B、23 g C、23 mol D、23 g/mol 10. 将12.5g葡萄糖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浓度为()。 A、25 g/L B、5.0 g/L C、50 g/L D、0.025 g/L 11. 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现将自来水日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A、利用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 B、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C、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D、促进水中次氯酸的分解 12、不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是()。 A、氯化钾 B、溴水 C、碘酒 D、氯气 13. 溶液在稀释前后,下列哪一项保持不变()。 A、溶质的体积 B、溶质的量 C、溶液的浓度 D、溶剂的量 14. 已知成人胃液的pH=1,婴儿胃液的pH=5,成人胃液中的[H+]是婴儿胃液[H+]的()。 A、4倍 B、5倍 C、10-4倍 D、104 倍

医用化学基础试题与答案.

2015级农医一班《医用化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出题人:岳雷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注: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1. 最稳定原子的最外层含有 A 4个电子 B 6个电子 C 8个电子 D 18个电子 2. K 和K+在下列各项中相同的是 A 电荷数 B 电子数 C 质子数 D 性质 3.下列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Li B Be C N D C 4. 对渗透压没有影响的为 A 温度 B 浓度 C 无法确定 D 溶质的性质和大小 5. 摩尔是 A 物质的质量单位 B 微粒个数单位 C 6.02×1023个微粒集体 D “物质的量”的单位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B 水的摩尔质量是18 C 1mol H2的质量是2 g D 1mol O的质量是32g 7. 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具有相同的 A 体积 B 质量 C 原子个数 D 密度 8 .1g下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体积最大的是

A N2 B NH3 C Cl2 D CO2 9 .Na的摩尔质量是 A 23 B 23 g C 23 mol D 23 g/mol 10. 500ml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为 A 9 g/L B 0.9 g/L C 4.5 g/L D 45 g /L 11.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 A 2.2 g CO2 B 3.6 g HO2 C 3.2 g O2 D 49 g H2SO4 12.与溶液渗透压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A 溶质的性质B溶质的颗粒总数 C 溶剂的性质 D溶质颗粒的大小 13.溶液在稀释前后,下列哪一项保持不变 A 溶质的体积 B 溶质的量 C溶液的浓度 D溶剂的量 14. 5.3g Na2 CO3可配制0.1mol/L的溶液()毫升 A 100 B 500 C 1000 D 2000 15.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氨水 B 醋酸 C 硫酸 D 水 16. 医学中用乙醇作消毒剂,杀菌效果最好的浓度是 A 95% B 75% C 60% D 50% 17. 同一系列的所有化合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