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灌溉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 格式:ppt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19
土壤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一、土壤污染的原因1.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氯、磷、钾等植物所需的多种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一般有增产效果。
但污水中还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必要的处理而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
例如冶炼、电镀、燃料、汞化物等工业废水能引起镉、汞、铬、铜等重金属污染;石油化工、肥料、农药等工业废水会引起酚、三氯乙醛、农药等有机物的污染。
2.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工业排出的有毒废气,它的污染面大,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氨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雾气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
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铬、铅、铜、镉等重金属,对附近的土壤造成污染;生产磷肥、氟化物的工厂会对附近的土壤造成粉尘污染和氟污染。
3.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使用不合理也会引起土壤污染。
长期大量使用氮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生物学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过量使用硝态氨肥,会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的输送,使其患病,甚至死亡。
4.农药对土壤的影响农药能防治病、虫、草害,如果使用得当,可保证作物的增产,但它是一类危害性很大的土壤污染物,施用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
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粉剂、水剂、乳液等),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气外,约有一半散落于农田,这一部分农药与直接施用于田间的农药(如拌种消毒剂、地下害虫熏蒸剂和杀虫剂等)成为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
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
此外,农药在杀虫、防病的同时,也使有益于农业的微生物、昆虫、鸟类遭到伤害,破坏了生态系统,使农作物遭受间接损失。
2021我国农田污水灌溉的效益、问题及解决措施范文 污水灌溉是指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农田灌溉、园林灌溉和地下水库回灌。
我国是全球水资源最紧缺的国家之一,每年有360多亿吨城市污水排入河流,造成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用污水灌溉农田,作物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还能吸收利用污水中含的有机物、氮、磷、钾等物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农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用水量也一直在增加,特别是在一些缺水地区,污水资源化的问题显得越来越迫切,也越来越为政府、专家和学者所关注。
1国内外污水灌溉现状 在污水灌溉方面,西方国家起步较早,技术也较为成熟,代表国家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以色列。
以色列的污水资源化利用率高,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收集率达91%,57%的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仍用于农业灌溉和园林草地灌溉,每年约有3亿立方米。
为了改进农村生活环境和水源水质,日本从1997年开始实行农村污水处理计划,到目前为止,已建成约2000个污水处理厂,而且多数采用日本农村污水处理协会研制的JARUS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过的废污水各项指标都达到污水处理水质标准。
处理后的污水水质稳定,多数是引入农田进行灌溉水稻或果园。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引用污水进行农田灌溉,60年代初,全国污灌面积有4.2万公顷。
近些年来,随着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水排放量的增加,污灌面积也迅速增加,至目前为止,污灌面积300万公顷,90%分布在北方地区,污水已成为许多城郊农田不可缺少的灌溉水源。
我国污灌技术的研究重点还在于污灌对作物与土壤的影响方面。
2我国农田污水灌溉的效益 我国污水灌溉的效益主要综合体现在节水、节肥、增收、环保四个方面。
根据我国1976—1982年污水灌区环境质量普查总结(全国污水灌区农业环境质量普查协作组,1984),被普查的37个不同类型污水灌区,占有污水排放总量747256万吨/年,灌溉用量143517万吨/年,污水总灌用率19.2%,灌溉总面积37.99万公顷。
环境污染生态学课程论文浅谈污水灌溉何正花(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06级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 200671010107)摘要:我国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不丰富,且时空分布极为不均,相当一部分地区水资源十分缺乏。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用水量持续增长,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用水短缺已成为我国当前的突出问题之一。
同时,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日益增多,废污水排入水体后,不仅给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而且对群众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污水回用进行灌溉对减轻环境污染负荷及充分利用水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污水灌溉淡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前言:通过对污水灌溉的利与弊的浅谈提出了合理利用污水灌溉,防治土壤和作物污染的措施。
污水灌溉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的雅典以及古代的中国就曾用污水灌溉农田。
后来污水灌溉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污水处理与利用相结合的措施。
由于城市污水中一般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含氮15~60mg/L,钾10~30mg/L,磷9~18mg/L,还有多种微量元素,因此用污水灌溉农田,既可充分利用水资源,节约农业用水,又可吸取其中的营养物质,促进农作物生长,同时它还是一种经济而又节省能源的污水处理方法。
污水灌溉是利用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灌溉农田、草地、树林或观赏植物园地。
城市污水一般含有植物营养物质以及多种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因此,污水灌溉既可充分利用水资源,节约农业用水,一些污水灌溉地区农作物增产达60%以上。
城市污水,不仅是郊区稻田的重要水源,而且也是重要的肥源。
据测定,污水中含有较多氮,磷、钾、锌、镁等多种养分,有丰富的有机质悬浮物,所以污水灌溉的稻田,节省肥料,降低成本,而且土壤肥力不断提高。
利用经过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及工农业废水灌溉农田和草场,为农作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
进行污水灌溉可以减少排入江、河、湖、海的污水量,从而减轻天然水体的污染负荷。
中国污水灌溉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期,为给农业发展提供水肥,并为城市污水寻找出路而发展起来的。
水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对策一、引言水污染严重的情况是世界范围的环保难题,近年来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用水量增加,各行业污水排放没有及时得到控制,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尽快分析危害成因并科学控制。
二、水污染的危害2.1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对的水污染也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污染,不仅会导致农作物减产,还会引发土壤及周边环境恶化,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基于以上信息,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阐述:首先是污水中的氮元素及盐分产生的危害,虽然农作物生长需要吸收大量氮元素,但若农田灌溉水中的氮元素过量会导致农作物营养失衡,容易遭受病害威胁,同时污水普遍含盐,以水稻种植为例,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需要灌溉大量的水,若水中盐分超标会使农作物脱水干枯,损害农民的经济利益。
其次是有机污水的危害,污水中含有很多容易分解的有机物,使用有机物超标的污水进行农田灌溉,不仅会使农作物减产,还会降低粮食品质,危害我国食品安全。
最后是重金属危害,工业生产行业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若这些工业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水生物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2.2 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众所周知,水生物需要一定的氧气供给才能生存,但在河流水质发生污染后,水体的溶氧能力会降低,水生物会由于缺氧大量死亡,而死亡的水生物数量过多超过了河流承载力又会造成新的污染。
此外,污水排放入河流中会随时间将毒素和污染物带入鱼虾等水生物体内,进而流入人们的餐桌,对食品安全造成危害。
2.3 对其它行业的危害部分工厂的污水温度会比河流温度高,若直接排放入河流会导致河水升温,而流域附近需要冷水的工厂就需要另寻水源,增加生产成本。
且污水的酸性会比清洁水高,容易造成周边建筑腐蚀,近年来由于水污染严重,出现酸雨的频率也逐渐增加,同时河流污染对各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不利旳。
三、水污染防治措施3.1 明确责任我国的水污染防控始终贯彻统一原则,即立法、规划、监管、分工等各项工作都是统一安排。
减少农田污水对环境的影响的措施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田污水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
农田污水的排放不仅会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为了减少农田污水对环境的影响,各国不断探索和实施相关措施。
以下是一些对农田污水影响进行有效控制的措施,重点如下:1. 制定科学的农业生产计划: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可以减少农田污水的产生。
根据土地的状况和农作物的需水量,合理安排种植作物的类型和数量,避免灌溉过量和过频,减少农田污水的产生。
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和雨水收集利用等方法,能够减少灌溉水的使用量,有效降低农田污水的排放量。
3. 建设农田污水处理设施:在农田周边建设农田污水处理设施,通过沉淀池、湿地和生物过滤等处理工艺,将农田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可以有效去除污染物质,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4. 加强农田排水系统建设:农田排水系统的建设能够有效降低农田污水的产生。
合理规划和改造农田的排水系统,采取分层排水或人工湿地等措施,有助于农田中的污水排放到指定位置,避免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5. 培育和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品种:培育和推广能耐旱、耐盐碱和抗病虫害的农业品种,可以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农田污水的污染程度。
6.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技能: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他们正确使用农药和化肥,掌握灌溉技术,合理管理农田排水系统等,可以有效减少农田污水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7. 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农田污水排放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农田污水治理制度,制定相应政策和标准,加大对农田污水污染行为的惩罚力度,推动农田污水治理工作的落实。
8.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农田污水治理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农田污水治理技术的改进和推广,寻求更加高效、环保的农田污水治理方法,提高农田污水治理的效果和成本效益。
总之,减少农田污水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政府、农业生产者、科研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防治污灌污染土壤的思考羊永德(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4)纛■似蹴YV A L LE工应用科学【擒要]污水灌溉在解决了农作物灌溉水源缺乏的难题,但同时也对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简要介绍国内外污水灌溉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造成的危害.并提出完普防治污水灌溉污染土壤的对策。
[关键词]污水灌溉问题危害对策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99一01随着我国水资源日益稀少,灌溉水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主要闪素。
污水灌溉在农业灌溉水源中的比例在不断扩大。
在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的指引F,利用污水成为解决农业灌溉尤其是在西部干早地区的主要方式。
污水灌溉在解决灌溉水难题的同时,也给土壤带入了许多有毒的元素。
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一、污灌的发晨现状豆存在的问置(一)我国污水灌溉情况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引用污水进行农田灌溉60年代初,全国污灌面积为4.2万hm2,70年代全国污灌而积为9.3万}l m2。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水排放量增加.污灌【酊积也迅速增加,1998年我国利用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为361.84万hl n2,占我国总灌溉面积的7.33%,约占地表水灌溉面积的10%,该面积比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污水灌溉普查时加了1.6倍。
污水灌溉面积中,直接引用工业城市下水道污水的面积为51.2万岫2。
(二)存在问题1.盲目进行污水灌溉,缺乏对污灌负面效应的认识。
我国灌溉水资源短缺,污水灌溉在短期内解决了灌溉水的问题,在短期内,污灌的负面效戍还未及时体现,因此,污灌面积在不断增加。
2.对污水灌溉的水源没有严格统一的处理和净化标准。
我国于1979年、1985年和1992年先后3次颁布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在1992年的标准中补了有关有机物指标。
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专门适用于污水灌溉回用的有关标准或指南。
也缺少对不同污水类型、不同土壤条件下主要农作物的污灌方式、次数、最佳灌溉时间及灌溉定额的研究。
工业污水排放对农田环境的影响与保护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工业污水排放对农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就工业污水对农田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展开讨论。
一、工业污水对农田环境的影响1. 土壤质量下降:工业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毒性有机物等经排放后,会渗入土壤中,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这些有害物质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同时还会杀死土壤中的有益生物,破坏土壤微生物的平衡。
2. 农作物受污染: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农田中,会使农作物受到污染。
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积累,被植物吸收后,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异常,甚至出现生理病变。
这不仅对农民的收益造成了影响,也对人们的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
3. 地下水受污染:工业污水中的污染物还可能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地下水,从而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源之一,一旦被污染,不仅会对农田灌溉水质造成影响,还会对居民饮水安全产生威胁。
二、对农田环境的保护措施1. 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建立完善的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确保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通过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实现对污水中有害物质的去除和转化,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农田环境的影响。
2. 实施农田土壤修复:对于受到污染的农田土壤,应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可以通过梯度稀释、土地改良等方法,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恢复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3. 推行农田有机种植:有机农业是降低工业污水对农田环境影响的有效手段。
采用有机农业种植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农田对化学农药、化肥的需求,还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
4. 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农田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
及时发现和掌握工业污水对农田环境的影响情况,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工业污水排放对农田环境的认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共同推动农田环境的改善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