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COM: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161页)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16.98 MB
- 文档页数:161
导言 (1)第一章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评价 (3)一、宜宾市城市现代化水平分析 (3)(一)城市现代化分析的理论框架 (3)(二)宜宾市现代化水平评价 (5)(三)与周边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比较情况 (8)二、宜宾市城市竞争力分析 (9)(一) 城市竞争力分析的理论框架 (9)(二)宜宾市城市竞争力结论 (12)三、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比较 (13)(一)经济总量指标及比较 (13)(二)经济社会发展不足之处 (14)第二章宜宾市经济产业分析与规划 (16)一、产业分析与规划的依据 (16)(一)产业分析与规划的理论依据 (16)(二)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8)(三)宜宾市城市发展战略定位 (19)(四)宜宾市产业发展区位条件与资源优势 (21)(五)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基础 (22)二、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定位 (23)(一)主导产业确定的基本模式 (23)(二)主导产业确立的内外约束条件 (25)(三)偏离——差额分析法 (27)三、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29)(一)宜宾市对基础设施需求迫切 (29)(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30)(三)基础设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31)(四)进行基础设施开发的可行性 (32)(五)多渠道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33)(六)具体的融资方案安排 (35)四、主导产业的选择与规划 (36)(一)支柱性主导产业 (37)(二)基础性产业 (44)(三)其他产业 (47)第三章宜宾市产业发展规划与前景预测 (51)一、主导产业发展的基本导向 (52)二、宜宾主导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53)三、主导产业空间分布规划 (66)导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可以大有作为、抓住且必须抓住的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历史时期。
在这一重要历史性阶段,如何调整和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是一项关系宜宾市未来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子孙存续的重大命题,对于做好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导言 (1)第一章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评价 (3)一、宜宾市城市现代化水平分析 (3)(一)城市现代化分析的理论框架 (3)(二)宜宾市现代化水平评价 (5)(三)与周边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比较情况 (8)二、宜宾市城市竞争力分析 (9)(一)城市竞争力分析的理论框架 (9)(二)宜宾市城市竞争力结论 (12)三、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比较 (13)(一)经济总量指标及比较 (13)(二)经济社会发展不足之处 (15)第二章宜宾市经济产业分析与规划 (16)一、产业分析与规划的依据 (17)(一)产业分析与规划的理论依据 (17)(二)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8)(三)宜宾市城市发展战略定位 (19)(四)宜宾市产业发展区位条件与资源优势 (21)(五)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基础 (22)二、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定位 (23)(一)主导产业确定的基本模式 (23)(二)主导产业确立的内外约束条件 (25)(三)偏离-—差额分析法 (27)三、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30)(一)宜宾市对基础设施需求迫切 (30)(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31)(三)基础设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31)(四)进行基础设施开发的可行性 (32)(五)多渠道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33)(六)具体的融资方案安排 (36)四、主导产业的选择与规划 (37)(一)支柱性主导产业 (37)(二)基础性产业 (44)(三)其他产业 (48)第三章宜宾市产业发展规划与前景预测 (52)一、主导产业发展的基本导向 (52)二、宜宾主导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53)三、主导产业空间分布规划 (67)导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可以大有作为、抓住且必须抓住的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历史时期.在这一重要历史性阶段,如何调整和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是一项关系宜宾市未来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子孙存续的重大命题,对于做好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面向社会公示来源:作者:如心发布时间:2009-08-04 字体:[ 大中小]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获悉,《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修编工作已形成初步成果。
目前,该规划正式向社会公示,从8月1日至9月1日期间将充分吸纳社会各界意见。
看“吃住行”变化国内生产总值目标:2015年全市GDP达到1660亿元,人均GDP达到32000元,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GDP达到3400亿元,人均GDP达到59600元。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规划成贵快速铁路、渝昆快速铁路、绵遂内宜城际铁路。
成贵快速铁路在新发乡、中心城区、长宁镇、古宋镇设站。
渝昆快速铁路在中心城区、江安镇设站。
绵遂内宜城际铁路与成贵快速铁路、渝昆快速铁路在中心城区的南岸西区及赵场拓展区合并设置宜宾高铁客站。
同时,形成“一环七放射”的高速公路网,“一环”包括乐山-宜宾-泸州沿江高速+内水高速+冠英-双河-胜天-罗龙联络线;七放射包括内水高速内江方向、乐山-宜宾-泸州高速乐山方向、宜攀高速、内水高速水富方向、宜威(宜宾-威信、毕节)高速、宜宾-叙永高速、乐山-宜宾-泸州高速泸州方向。
旅游发展规划:形成“一个中心、三个特色主题、四个旅游片区、六条精品路线”,即三江口核心区是全市的旅游中心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中心;蜀南竹海和石海洞乡生态游、五粮液生产基地为载体的酒文化产业游和僰人文化游等三个具有特色的主题;北部沿江人文名城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区、南部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旅游区、东部风景名胜丹霞岩溶自然生态观光旅游区、西部向家坝电站峡谷库区旅游区;推出“万里长江名城游”、“蜀南竹海生态游”、“石海洞乡苗族风情游”、“中华僰人故里游”、“五粮液产业园区游”、“高峡平湖景区游”六条精品线路。
中心城区形成“一心八组团”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25.1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02万人。
规划根据宜宾市自然的山水条件采取以三江口地区为中心,以长江、岷江、金沙江、催科山、七星山等自然山水、森林公园和农田等为组团隔离绿地,以快速交通相连接,形成“一心八组团”的紧凑型组团式城市。
核心引擎三江新区锻铸宜宾动力之芯作者:廖俸周淼葭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2年第01期成都市有天府新区,重庆市有两江新区。
而宜宾市有三江新区。
宜宾三江新区,四川省首个省级新区。
首个,起势不俗,正可见四川对宜宾三江新区的重视程度。
三江新区,被宜宾视为建成“四川省经济副中心”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的“动力之芯”和“核心引擎”,承载着“为全省省级新区探索新路、作出示范”和建设“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创新型现代产业集聚区、国家产教融合建设示范区、四川南向开放合作先行区”的使命和期许。
破茧三江新区异军突起2020年2月18日,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宜賓三江新区。
从启动申报到正式获批,历时不到半年时间。
三江新区地处岷江、金沙江、长江三江交汇处,是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
其中,临港经开区正是宜宾对外开放,为加快长江临港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设立。
三江新区异军突起,为翠屏区乃至整个宜宾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长江起点零公里处,是翠屏区向东沿江发展的核心区域,于2009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年6月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区域规划总面积213平方公里。
近年来,临港经开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成功构建了领先的管理服务体系、前瞻的规划定位体系、配套的产业承载体系、完整的港航物流体系、强大的全域开放体系、开放的改革创新体系,9年多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880亿元,园区开发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枢纽港宜宾港货物吞吐量迅速增加,宜宾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国家进口粮食指定口岸投入运营,国家临时开放口岸获批运行,综合保税区获批。
临港经开区十余年来持续发展,为三江新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力“双城”助力科技创新高地三江新区成立以来,“产教融合”是其特有优势,是其规划布局上的大手笔。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发展定位研究摘要:2009年,宜宾市立足其独特的沿江优势和岸线资源,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川南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
然而,作为内陆城市,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战略及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运用SWOT模型探析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优劣势和机遇与挑战,进而对其发展定位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宜宾市;临港经济开发区;港口;发展定位Abstract: in 2009, based on its unique yibin city along the shoreline advantages and resources, grab the country of western development and into chongqing, south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However, as the inland city, sichuan yibin ling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is article utilized the SWOT analysis model of sichuan yibin ling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localization of research.Keywords: yibin cit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Port; Development orientation一、临港经济开发区现状1.1宜宾市概况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金沙江、岷江和长江的三江交汇处,拥有大量的长江岸线资源,有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天然岸线约589多千米,其中长江岸线资源180千米。
宜宾发展前景工作计划范文一、宜宾市的基本情况宜宾市地处长江上游、四川南部,地势东高西低,自然环境优美。
它不仅是古代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还是全国重要的煤炭、水泥生产基地,有“中国灰城”、“中国南方水泥之乡”之称。
宜宾市是四川省的一个副省级城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态资源,是连接川、渝、黔、滇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西南大开发的重要门户城市。
宜宾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特色民俗的城市。
它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得天独厚的地质资源和矿产资源,是全国著名的石灰岩、水泥、煤炭、铜、铝等资源富集的地区。
宜宾市水资源富集,拥有大大小小的水库、湖泊和河流,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水泥生产基地。
二、宜宾市的发展前景宜宾市的工业体系比较完整,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同时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宜宾市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1.产业优势显著宜宾市的水利、食品、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发达,同时也在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发展潜力,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特别是近年来,宜宾市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布局和发展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为宜宾市未来的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国家对于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宜宾市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比如西部大开发政策、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为宜宾市的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
3.资源环境优势明显宜宾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还有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
随着国家对于环保和资源开发的政策趋严,宜宾市的资源环境优势将愈发凸显,将为宜宾市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4.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宜宾市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与成都、重庆等地的交通联系十分便捷,同时宜宾市内的交通也在不断完善。
比如宜宾至成都等高速公路、宜宾至重庆等高铁线路等,大大提高了宜宾市的对外联系和对外开放程度。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简介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经省政府批准,于2009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是四川省唯一以“临港”命名的省级开发区,位于宜宾中心城区东部、长江起点,规划区面积193平方公里,涵盖宜宾市沿江工业集中区和港口群;核心区面积99.2平方公里,辖一街一镇,总人口7.5万;一期建设面积为42.4平方公里。
区内四川宜宾港拥有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295公里天然航道资源,是全省唯一可利用三江沿江岸线资源和水运优势的区域。
内宜高速、宜(宾)水(富)高速、乐宜高速、宜泸渝沿江高速、内昆铁路、成贵铁路、宜宾机场等骨干交通基础设施与之“合纵连横”,是四川通江达海的桥头堡和川滇黔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将借势成渝、联动川南、辐射滇黔,发挥长江水运和川滇黔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生产成本、产业基础等优势,抢抓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西部大开发纵深推进等重大机遇,依托四川宜宾港强大的集疏运功能,以港兴业、以园促城、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港、城、园”一体发展。
临港经济开发区聘请了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AECOM公司编制了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方向。
总体战略定位:建设“通江达海、产业创新、山水宜居的长江第一新港城”。
产业发展定位:构建以临港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一个中心、两类基地、六大产业”为支撑,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新型产业体系,成为西部开发合作的出口加工基地与临港经济示范区。
其中,“一中心”即支撑川滇黔结合部的商贸物流中心,“两类基地”即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孵化基地,“六大产业”即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饮料、生物制药、新材料、现代物流、现代商贸。
战略举措:一是通过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和设置国有独资的投资控股公司搭建组织架构,以有效的运行机制配置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城市进步、社会和谐,最终达到2015年产值500亿元的目标;二是通过创新、合理的规划和政策支持,尽快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交通服务系统建设,5年内产业园区产业用地全部开发,实现产业发展与土地价值提升的双重目标;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性贷款争取力度的同时,充分利用银行贷款、股票、债券、合作开发等多种方式融资,着力实施资产投资信托、境外投资基金、城市运营等创新,有力保障开发建设资金需求;四是通过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大企业、大项目入驻园区,打造成为承载企业的航母、培育产业的摇篮;五是按照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区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规划、居住方式、社会保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管理“六个一体化”,创造和谐交融的新型城乡形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临港新城、首善之区。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评审2011-10-13 18:12:05四川经济日报我要评论(0)【字体:大中小】昨日,《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该详细规划范围包括白沙街道与沙坪镇所辖区域,面积95.6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47.6平方公里,长江岸线长度约22公里。
规划期限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0—2015年,第二阶段为2010—2020年,第三阶段为2020年以后。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严为远附件一、《控规》简要介绍目录一、规划背景 (2)1、规划背景及区位介绍 (2)2、规划范围与期限 (2)二、主要规划内容 (2)1、发展目标 (2)2、发展定位 (3)3、规模预测 (4)4、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4)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6)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0)7、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珠联绿带 (10)8、市政工程规划 (11)9、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3)10、防灾规划 (16)11、建设容量分区控制引导 (18)一、规划背景1、规划背景及区位介绍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长江上游沿江发展带和川南经济区的重大部署,按照市委“东拓西进”发展战略要求,立足四川宜宾港建设,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尽快融入长江一体化联动发展格局,增强我市区域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形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长江上游一级中心城市和实现我市“双百”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根据《中共宜宾市委、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宜委发〔2009〕26号)精神,由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组织开展了《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2、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范围临港经济开发区下辖白沙街道与沙坪镇,包含7个社区与26个村庄,总人口76654人。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范围包括白沙街道与沙坪镇所辖区域,面积约95.68平方公里(地形图实测数据),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47.40平方公里。
上海经过十几年的适应性调整与战略性调整,正向推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迈进。
这要求上海必须实现产业新突破,加速产业升级与跨越式发展。
现代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带动效应强的特征。
当前,上海的装备制造业的布局比较分散,装备产品的进口正在增多,2001年上海海关进口的装备类产品达到111563万美元,几乎占所有进口品种的一半。
因此,在上海制造支持各个生产环节的现代装备,对于上海的产业合理化与高级化十分重要。
临港开发区的建设,通过现代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式发展,形成与上海已有产业群的互补,将支持并促进现有产业的发展,增强上海产业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使上海新型产业体系建设获得跨越式发展。
4、潜在投资者对上海的形象错位亟需改变科尔尼公司提供的访谈报告指出,潜在投资者认为上海的劳动力成本高于中国其他一些地区,上海更像一个拥有多姿多彩生活和优良消费休闲服务的城市,还未形成一个能够吸引他们来设立研发中心的完整轮廓。
因此他们不仅认为上海不适合建立制造基地,也没有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的意向,甚至一些已在上海的投资者正在慎重考虑将其总部迁离上海。
因此,上海亟需通过临港开发区的建设,全面推动上海作为先进制造基地的形象宣传,积极降低上海发展制造业的商务成本,大力提升上海蓝领工人的技能素质,继续推进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变主观印象和提供实际条件双管齐下,矫正潜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错位,增强上海的投资吸引力。
否则很可能错过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加快自身发展的最佳时机。
形象错位凸现,不容慢待。
二、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定位(一)指导思想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从实现制造业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出发,立足于上海现有产业基础与临港开发区独特区位优势,着眼于与其他开发区的互补与错位,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作为新世纪推动大浦东开发的新举措,开拓上海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新局面,寻求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错位互动、集约发展的新突破,提供实现多项国家战略叠加效应的新空间;慎重选择既有吸引力又有可行性的产业组合,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等支持性产业,积极引进盈利能力强、经营规模大的关键控制点企业,注重加强本地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关联配套,努力构建协同互补和内生拓展的行业生态系统,改变“四面插花”的外资利用模式,为上海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增长引擎,为长江三角洲制造业生产提供产业根源,实现落地生根、四面开花、长藤结瓜的发展愿景;与上海建设世界级城市、推进“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法制化”进程相一致,借鉴国际国内开发区的成功经验,依托上海的综合优势和开发区的独特区位优势,提供一流的规划、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宣传,促进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的融合、人才吸引与人才培育的互补、吸引外资与改造改制的联动、理念借鉴与模式创新的并举,实现开发区对外零排放、对内良循环的自我动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