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嗪酰胺耐药对肺结核疗效的影响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8.29 KB
- 文档页数:2
吡嗪酰胺(PZA)耐药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治疗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对初治菌阳肺结核中,PZA(吡嗪酰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探究。
方法采取对照实验的形式,纳入64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为观察对象,基于药敏试验下分组,分为PZA耐药和PZA敏感,分别设为基础组(n=23)和实验组(n=41);2组均接受PZA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
结果实验组吡嗪酰胺治疗后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明显较佳(P<0.05)。
结论对未吡嗪酰胺耐药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应用吡嗪酰胺治疗后,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会明显降低。
【关键词】初治菌阳肺结核;PZA(吡嗪酰胺);疗效【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ZA (pyrazinamide) on the treatment of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 A controlle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nd 64 patients with initially treated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included as observation objects. Based on 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 they werepided into PZA resistant and PZA sensitive groups, which were set asthe basic group (n=23)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41), respectively. All the two groups received PZA treatment,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sputum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and focus absorption rate were bett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pyrazinamide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sputum and focus absorption rate can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patients with initially treated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ithout pyrazinamide resistance after treatment with pyrazinamide.【 Key words 】 primary treatment of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ZA (pyrazinamide); Curative effect吡嗪酰胺(PZA)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价值的尼古丁类化合物。
结核杆菌药敏试验及个体化给药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杆菌感染的耐药特征和临床用药情况。
方法:用改良罗氏培养法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对203例结核患者的基本资料、药敏试验结果和个体化给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体外抗菌活性较高的抗结核病药物有阿米卡星、乙胺丁醇,其敏感率分别为98.1%和89.3%,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耐药率均超过20%;其中吡嗪酰胺的耐药率高达87.4%。
结论:以药敏试验结果为基础的个体化给药对治疗结核病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结核杆菌药敏个体化给药疗效评价原发和继发的结核杆菌耐药,对肺结核的治疗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药敏监测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给药,对提高治愈率有很积极的作用。
2009年收治人型结核杆菌感染的肺结核患者203例进行药敏监测及个体化给药进行分析评价。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3例患者均为我所结核科门诊就诊患者。
男113例,女90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3.6岁。
肺结核病程从初发到8年不等,平均病程1.4年。
其中初治患者132例,复治病例71例。
203例病例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和结核杆菌均为阳性。
肝肾功能皆无异常。
结核杆菌药敏试验:培养、鉴定、药敏试验均由我所细菌实验室进行。
根据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规定[1],采用绝对浓度法的间接法。
测定药品包括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吡嗪酰胺(PZA)、阿米卡星(AMK)、左氧氟沙星(LOFLX)、克拉霉素(CLA)、丙硫异烟胺(TH1321)、利福喷丁(RFPT)10种常用药品。
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在确诊结核病后至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前,按照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中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初治涂阳患者晨起空腹顿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每日一次方案;复治涂阳患者在初治涂阳患者的基础上加链霉素进行治疗。
如果药敏试验显示对所有一线药物均敏感,则不改变原有方案继续治疗;如果药敏试验显示对一线药物耐药,则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调整:①依据既往用药史/药物敏感试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目的:探讨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临床用药时采用吡嗪酰胺联合左氧氟沙星的用药价值。
方法:此研究的随机选取的5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选取时间为18/1/1-19/9/31,分为使用吡嗪酰胺的对照组(n=25)和加用左氧氟沙星的观察组(n=25),评价肺功能与生活质量无差异的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采用吡嗪酰胺联合左氧氟沙星的观察组患者疗效更好,该组患者包括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PEF(呼气峰流速)在内的肺功能指标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更好(P<0.05)。
结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吡嗪酰胺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方案可提升患者肺功能,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提升。
标签: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耐多药肺结核;生活质量肺结核是因患者肺部遭受结核分枝杆菌侵袭后患有的临床常见传染性较强的疾病之一,会对患者及其周边人群健康造成威胁[1]。
患者患病后常见症状有盗汗、低热、消瘦、胸痛及咳血等,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肺功能造成持续伤害并累及其他器官。
如何对耐多药肺结核进行用药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是目前研究热点[2]。
本文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使用吡嗪酰胺联合左氧氟沙星并探究用药方案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时间在18/1/1-19/9/31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病历齐全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选取50例,按用药方式分为2组各25例。
排除先天性呼吸系统疾病、肺部受过严重外伤或经历过手术治疗及患有其他类型传染病的患者;排除对抗生素过敏或存在其他代谢禁忌症的患者;排除多器官衰竭及精神异常患者。
观察组年龄22-67岁,平均(49.53±8.35)岁,男13例,女12例;对照组年龄22-65岁,平均(50.52±6.55)岁,男12例,女13例。
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服用吡嗪酰胺片(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5g,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1022352)治疗,每日1.5g。
吡嗪酰胺化疗对肺结核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及苯溴马隆的干预治疗杨江华;王伟【摘要】目的:调查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患者前后血尿酸水平变化,并探讨苯溴马隆治疗对其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随机选取2013—2014年来该院治疗的197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组,84例非结核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84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样本血尿酸水平的差异;观察肺结核患者接受吡嗪酰胺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以及苯溴马隆干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
结果三组人群入院时的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3,P =0.280);入院时三组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5,P =0.041);197例肺结核患者中有10例初始为高尿酸血症患者,对187例正常尿酸水平患者使用吡嗪酰胺治疗后140例(74.87%)患者血尿酸水平超过正常值,治疗前后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65,P <0.001);对其中血尿酸持续性增高的31例患者使用苯溴马隆干预后26例(83.87%)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31,P =0.0024)。
结论肺结核患者使用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增高明显,但不影响多数患者继续治疗。
对于持续性增高患者使用苯溴马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3页(P384-385,386)【关键词】肺结核;血尿酸;吡嗪酰胺;苯溴马隆【作者】杨江华;王伟【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安徽芜湖 241001;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安徽芜湖 241001【正文语种】中文结核病一直是发展中国家成年人死亡的主要死因。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在全国基本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传染病例中肺结核一直居于前两位,因此结核病仍然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肺结核的治疗药物有哪些肺结核的治疗药物有哪些肺结核是一种由分枝杆菌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组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治疗肺结核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药物,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肺结核治疗药物。
一、第一线药物1.异烟肼(isoniazid):异烟肼是最常用的抗结核药物之一,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它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对活动的、代谢的两型结核杆菌起到杀菌作用。
2.利福平(rifampicin):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
它可抑制细菌的核酸合成过程,致使结核杆菌失去其生存繁殖的能力。
3.吡嗪酰胺(pyrazinamide):吡嗪酰胺是一种常用的第一线抗结核药物,能够在细菌发生代谢活动的酸性环境下杀灭结核杆菌。
4.乙胺丁醇(ethambutol):乙胺丁醇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对于肺结核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它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
二、其他治疗药物1.链霉素(streptomycin):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它通过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
2.氟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抗菌药物,对耐药结核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DNA酶的活性,破坏细菌DNA合成,以达到杀菌的效果。
3.巴利昔单抗(bedaquiline):巴利昔单抗是一种新型的抗结核药物,对病情严重的多药耐药肺结核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它能够抑制结核杆菌的ATP合成,破坏其存活环境,起到杀菌作用。
总结起来,肺结核的治疗药物包括了第一线药物和其他治疗药物。
其中,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是常见的第一线药物,对活动的结核杆菌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而链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和巴利昔单抗等其他治疗药物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作为辅助药物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治疗肺结核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坚持用药,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吡嗪酰胺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伴有精神分裂症的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吡嗪酰胺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伴有精神分裂症的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
方法:择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6例耐多药肺结核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的方式分为参照组和综合组两个组别,各18例。
参照组使用吡嗪酰胺对患者实施治疗,研究组则在参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结合应用左氟沙星对患者实施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后的肺部功能指标,并且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的肺部功能指标差异较小(P>0.05),实施治疗后,综合组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标均要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为(P<0.05);综合组患者的实施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要少于参照组(16.67%),其组间差异为(P<0.05)。
结论:应用吡嗪酰胺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伴有精神分裂症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较佳,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肺部功能,促进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精神分裂症;耐多药肺结核耐药性肺结核是指的是耐受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的肺结核病人[1]。
耐多药肺结核属于耐药结核病的一种,此疾病的治疗难度性较大。
而对于伴存精神分裂症的耐多药性结核患者,会因为精神分裂症的影响,促进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性。
本文将探究吡嗪酰胺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伴有精神分裂症的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6例耐多药肺结核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的方式分为参照组(n=18)和综合组(n=18)两个组别。
36例患者中男、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1例,1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74±3.65)岁。
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其差异较小(P>0.05),可以进行组间对比。
DOI:10.16662/ki.1674-0742.2024.07.092吡嗪酰胺联合左氧氟沙星在治疗耐药肺结核患者中的效果黄镇丰,张英丽,黄义欢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内二科,广东汕头515073[摘要]目的分析吡嗪酰胺联合左氧氟沙星在耐药性肺结核患者治疗中对临床疗效的改善作用。
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乙胺丁醇胶囊+利福平胶囊+异烟肼片+吡嗪酰胺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
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进行胸部X线检查,统计患者病灶吸收情况,空洞闭合情况,痰培养为转阴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P<0.05)。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病灶吸收缩小率、空洞闭合率、痰培养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
结论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采用吡嗪酰胺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关键词]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耐药性肺结核;病灶吸收;免疫功能[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4)03(a)-0092-04Effectiveness of Pyrazinamide Combined with Levofloxac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HUANG Zhenfeng, ZHANG Yingli, HUANG Yihuan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ection Two, Shant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 Shantou, Guangdong Province, 51507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ed pyrazinamide and levofloxacin in the treatment of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from January 2020 to November 2022 in the Shant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 were selected randomly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thambutol capsules+ rifampicin capsules+ isoniazid tablets+ pyrazinami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evofloxacin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ray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chest was carried out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and 6 months to count the ab⁃sorption of lesions, the number of cavities closed, the sputum culture for negative, and the number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3.33%,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60.0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022, P<0.05). The rates of lesions ab⁃sorbed and reduced, cavities closed, and sputum cultures turned negative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ll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320,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pyrazinamide combined with levofloxacin in the [作者简介] 黄镇丰(1973-),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内科。
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引言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是指对传统治疗方案中两种最重要的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出现耐药的结核病菌株。
MDR-TB的治疗相对困难,需要使用更多药物组合,治疗周期更长。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
背景耐多药肺结核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数据,每年有超过50万人被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治愈率相对较低。
因此,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治疗方案药物选择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需要使用更多的抗结核药物,常规治疗方案中的异烟肼和利福平已无效。
根据耐药情况,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案的药物组合选择:1. 第一线药物:-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布匹地酸(Bedaquiline)- 胺硫脒(Amikacin)2. 第二线药物:- 乙胺丁醇(Ethionamide)- 氨硝西林(Amoxicillin)- 氟哌酸(Levofloxacin)- 粒可酮(Linezolid)治疗方案与疗程根据各个药物的特点和临床实践,通常推荐的治疗方案如下:- 治疗方案: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多药耐药肺结核治疗方案(Standardized treatment regimen for MDR-TB patients)- 疗程:治疗总时长为18-24个月治疗过程管理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和监测工作,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1. 收容隔离:患者应住院或在指定的隔离区进行治疗,以减少传播风险。
2. 药物监测:定期监测药物血药浓度和相关的生物学指标,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3. 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定期检查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和视力等,以及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吡嗪酰胺的药物敏感性分析张洁;齐红伟;丁北川;王民;武文清【摘要】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的药物敏感性,为结核病的临床用药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Bactec MGIT 960系统,检测153株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链霉素(streptomycin,Sm)及PZA的耐药性.结果 153株结核分枝杆菌中,PZA耐药34株,耐药率22.2%,无PZA单耐药者.INH,RFP,EMB,Sm耐药和敏感患者的PZA耐药率分别为40.5%(34/84),0%(0/69);47.5 %(29/61),5.4 %(5/92);75%(6/8),19.3%(28/145);53.1%(26/49),7.7%(8/104). 54株耐多药菌株(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 TB)中,有29株同时合并PZA耐药(53.7%),99株非耐多药菌株中,有5株PZA耐药(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54,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Sm耐药、MDR-TB是PZA耐药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270(95% CI:0.091~0.802),0.281(95%CI:0.087~0.911).结论 MDR-TB中PZA耐药率较高,PZA的耐药性与MDR-TB及Sm的耐药性有关联,应重视对MDR患者进行PZA药敏试验.%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pyrazinamide drug susceptibility of Mycohacterium tuberculosis,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prevention.Methods Bactec MGIT 960 system was used to test the resistance of isoniazid,rifam picin,ethambutol,streptomycin and pyrazinamide for 153 strain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esults Of 153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34 were resistant to PZA,and the resistant rate was 22.2 %.There was no PZA single drug resistance.A mong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INH resistance,RFP resistance,EMB resistance and Smresistance,the proportions of PZA resistance were respectively 40.5 %(34/84) vs 0%(0/69),47.5%(29/61) vs 5.4%(5/92),75%(6/8) vs 19.3%(28/145),53.1% (26/49) vs 7.7% (8/104).Among the 54 multidrug-resistant (MDR) strains 53.7% were resistant to PZA,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5.1 % (5/99) among the nonMDR-TB strains (x2 =47.854,P<0.05).In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resistance to Sm (OR=0.270,95%CI:0.091~0.802) and MDR-TB (OR=0.281,95%CI:0.087~0.911) were risk factors to PZA resistance.Conclusion The PZA resistance rate among MDR-TB isolates was high.PZA resistance would be associated with SM resistance and MDR-TB.The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for PZA is very important to MDR-TB patients.【期刊名称】《现代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32)003【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耐药性【作者】张洁;齐红伟;丁北川;王民;武文清【作者单位】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北京 100035;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北京 100088;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北京 100035;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北京 100035;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北京10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11;R446.5结核病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2015年全球新增结核病患者约960万例[1]。
氯法齐明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含氯法齐明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近期(治疗前6个月)效果。
方法6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6个月吡嗪酰胺、阿米卡星、左氯氟沙星、丙硫异烟胺/18个月吡嗪酰胺、左氯沙星、丙硫异烟胺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采用6个月吡嗪酰胺、阿米卡星、左氯氟沙星、丙硫异烟胺、氯法齐明/18个月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氯法齐明治疗方案。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第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7.8%、3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第6个月末肺部CT改变有效例数分别为26、16例,有效率分别为78.8%、5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含氯法齐明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近期疗效显著,临床可积极实践。
关键词肺结核;含氯法齐明方案;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耐药结核病是全球出现的新挑战。
耐药结核病往往是药物敏感结核病治疗不合理导致的,是指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结核病。
在中国,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经验有限。
耐多药结核病在中国广泛爆发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主要集中在人口聚集场所,免疫低下患者,未接受合理的治疗(或者未能完成治疗)。
流行从卫生机构扩散到普通社区,包括卫生人员。
大多数耐多药患者既往存在抗结核治疗史[1]。
本研究对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含氯法齐明方案进行治疗,并与不含氯法齐明方案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科2011年1月~2014年6月经过初复治化疗方案或反复应用主要抗结核病药物治疗6个月痰菌仍呈阳性、药物试验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的77例肺结核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应用2010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
入选病例排除肝、肾功能不全疾病,糖尿病,矽肺及免疫系统疾病,氯法齐明过敏史的患者。
左氧氟沙星替代吡嗪酰胺治疗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的效果分析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的抗生素,对于治疗涂阳老年肺结核有一定的疗效。
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左氧氟沙星并非是唯一的治疗选择,替代吡嗪酰胺也被证实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旨在对左氧氟沙星和替代吡嗪酰胺治疗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药物的作用原理左氧氟沙星与替代吡嗪酰胺都是用于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它们的作用原理有所不同。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能够通过抑制细菌DNA合成,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起到抗菌作用。
而替代吡嗪酰胺则属于口服抗结核药物,能够在细胞内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和繁殖。
二、临床疗效比较针对左氧氟沙星和替代吡嗪酰胺治疗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两者在治疗效果上存在一定差异。
一项针对左氧氟沙星和替代吡嗪酰胺治疗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5.3%,而替代吡嗪酰胺组的治疗成功率为79.5%。
从治疗成功率上看,左氧氟沙星的疗效略优于替代吡嗪酰胺。
但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左氧氟沙星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而替代吡嗪酰胺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
三、安全性比较除了疗效之外,药物的安全性也是临床治疗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对左氧氟沙星和替代吡嗪酰胺的安全性进行比较时,研究发现两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左氧氟沙星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眩晕等,而替代吡嗪酰胺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皮疹等。
在安全性上,替代吡嗪酰胺相对于左氧氟沙星更加安全。
四、治疗方案选择在面对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患者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来看,左氧氟沙星在疗效上略优于替代吡嗪酰胺,但在安全性上略逊于替代吡嗪酰胺。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权衡疗效和安全性,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肺结核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与疗效分析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肺部,但也可能影响其他器官和组织。
药物治疗是控制和治疗肺结核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对肺结核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与疗效进行分析。
一、肺结核的药物治疗方案肺结核的药物治疗方案一般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其中包括首选药物和次选药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药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首选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次选药物包括利福喷妥、吡嗪隆酰胺和环丙沙星等。
二、药物治疗中的依从性问题药物治疗中的依从性对于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的使用,包括剂量和用药时间。
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如肝脏损伤、药物耐药等问题。
三、药物治疗的时间和疗程肺结核的药物治疗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持续6个月至12个月不等。
患者需要坚持按时用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
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耐药情况,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并进行调整。
四、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药物治疗的疗效通常通过复查痰液涂片、胸部X线和临床症状等指标进行评估。
根据相关研究报道,肺结核患者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治愈率可达到80%以上。
然而,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依从性和耐药情况等因素可能影响疗效的达到。
五、药物治疗后的监测与随访药物治疗结束后,肺结核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随访。
包括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痰液涂片和胸部X线等,以及进行临床症状的观察和评估。
在治疗完成后的几年内,患者需要遵守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以预防疾病的复发。
六、结语综上所述,肺结核患者的药物治疗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的使用,并提高药物的依从性。
同时,医生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有效的监测随访,可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临床观察肺结核患者不同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效果比较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肺结核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不同的抗结核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但它们的治疗效果是否有所差异呢?本文将对不同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
一、异烟肼治疗效果异烟肼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结核药物之一。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异烟肼在肺结核治疗中显示出了优异的疗效。
研究显示,异烟肼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结核菌数量,提高治愈率。
二、利福平治疗效果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也被广泛用于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
它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降低结核菌的活动水平。
研究发现,利福平与异烟肼联合使用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并减少耐药性产生的风险。
三、乙胺丁醇治疗效果乙胺丁醇是一种止咳化痰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结核作用。
它主要通过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发挥治疗效果,对结核杆菌的杀菌作用相对较弱。
然而,对于一些不能耐受异烟肼或利福平的患者来说,乙胺丁醇可以作为替代品使用,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四、吡嗪酰胺治疗效果吡嗪酰胺是一种新型抗结核药物,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
临床研究显示,吡嗪酰胺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抗结核药物。
它不仅可以迅速降低结核菌数量,还可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然而,吡嗪酰胺目前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尚需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和验证。
综上所述,不同抗结核药物在治疗肺结核患者时具有一定的差异。
异烟肼和利福平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它们对结核杆菌的杀菌作用较强,治疗效果确切。
乙胺丁醇作为替代药物可以缓解一些不耐受异烟肼或利福平的患者的症状。
吡嗪酰胺是一种有潜力的抗结核药物,目前的研究显示了它的良好治疗效果。
然而,选择合适的抗结核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并且需要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
只有全面评估和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结核菌的传播和复发。
强化期左氧氟沙星替代吡嗪酰胺治疗药物敏感肺结核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强化期左氧氟沙星与吡嗪酰胺在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20个药物敏感性肺结核患者为一组,20个药物敏感肺结核但不能耐受吡嗪酰胺治疗患者为一组,分别用左氧氟沙星、吡嗪酰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
结果在肺结核治疗效果方面,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同,左氧氟沙星在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表现良好。
结论强化期使用左氧氟沙星替代吡嗪酰胺对不能使用吡嗪酰胺进行治疗的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与吡嗪酰胺治疗组的肺结核患者有同样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强化期;肺结核;药物敏感;左氧氟沙星;吡嗪酰胺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期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1]。
国家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是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治疗。
吡嗪酰胺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但是随着治疗的深入,吡嗪酰胺显露出越来越多的毒副作用,许多患者因为无法承受吡嗪酰胺治疗中产生的毒副作用或者其他原因停止治疗。
本研究尝试以左氧氟沙星替代吡嗪酰胺对强化期的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观察左氧氟沙星在无法使用吡嗪酰胺治疗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否获得吡嗪酰胺在非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治疗中一样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40例,将患者分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0人。
纳入标准:(1)无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2)神智正常;(3)对一线抗结核药物敏感;(3)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传染性疾病;(5)年龄不高于75岁。
排除标准:(1)对一线抗结核药物不敏感;(2)进入巩固期治疗的肺结核患者;(3)有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或其他传染性疾病;(3)神志不清,依从性较差。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按照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用左氧氟沙星代替吡嗪酰胺进行治疗。
治疗时间为两个月。
1.3 观察指标两组在治疗一个月和治疗两个月时分别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结核分期杆菌转阴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和出现的不良反应。
表2 三组患者治疗14d后临床优良率 n(%)组别n优秀良好尚可较差优良率(%)奥硝唑组2515460100 0替硝唑组25121210100 0甲硝唑组25111220100 0注:与其他两组相比,#P<0 052 3 不良反应发生率 从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上看,奥硝唑组4 0%(1/25)、替硝唑组8 0%(2/25)、甲硝唑组20 0%(5/25),奥硝唑组与替硝唑组无明显差异(P<0 05),甲硝唑组与其余两组差异较大(P<0 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 n(%)组别n恶心食欲不振皮疹头晕发生率(%)奥硝唑组2510004 0替硝唑组2511008 0甲硝唑组25211120 0#注:与其他两组相比,#P<0 053 讨论临床上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且这类疾病发病较急,病情进展也比较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因此临床上医师与患者对该类疾病治疗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并且针对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案也越来越多。
而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不良反应小、临床疗效高的药物,进而提升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对于急性牙周炎患者而言,其临床表现为牙周红肿和疼痛,并随着疾病的进展这类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口腔不适感增强〔2〕。
甲硝唑属于一种口腔急性疾病的常见药物,临床疗效也比较高,随着药物使用次数的增加,其耐药性也不断增强,各类问题也逐渐体现了出来。
并且临床上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多〔3〕,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头晕、食欲不振等,而甲硝唑药物起效时间较慢,因此无法短期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奥硝唑和替硝唑属于两类新型药物,能够弥补甲硝唑药物当中存在的不足。
从临床疗效上看,三种药物在临床上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4〕,但是在治疗质量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其中奥硝唑和替硝唑两种药物的起效时间比较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效果,而甲硝唑虽然起效时间较慢,但是在经过两个星期的治疗后也能达到标准疗效。
而从三种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上分析,甲硝唑药物的不良反应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比较好〔5〕。
肺结核,5种一线药品可选择肺结核,又称结核病或肺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1000万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有1000多万人患上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患者若不及时得到治疗,不仅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还会对他人造成传染风险。
治疗肺结核的主要手段是抗结核药物治疗。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药物有5种,分别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噻嗪胺。
这5种药物被称为一线药物,是因为它们是治疗肺结核的首选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5种一线药物的特点及其在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1. 异烟肼(isoniazid,简称INH)异烟肼是治疗肺结核的首选药物之一,也是一线药物之一。
它可以有效地杀灭结核分枝杆菌,是治疗肺结核的核心药物之一。
通常情况下,治疗肺结核的初始阶段会同时使用异烟肼和其他抗结核药物,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异烟肼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但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肝毒性反应或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在使用异烟肼治疗肺结核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神经系统状况,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 利福平(rifampicin,简称RMP)3.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简称PZA)吡嗪酰胺是一种治疗肺结核的重要药物,也是一线药物之一。
吡嗪酰胺可以有效地杀灭结核分枝杆菌,尤其是对休眠状态的分枝杆菌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在治疗肺结核的初始阶段,会同时使用吡嗪酰胺和其他抗结核药物,以加快病情的控制和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吡嗪酰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肝脏损伤和关节炎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关节状况。
4. 乙胺丁醇(ethambutol,简称EMB)这5种一线药物是治疗肺结核的基础,它们在抗结核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并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
吡嗪酰胺耐药对肺结核疗效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6-10-10T14:38:05.7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作者:张国红
[导读] 治疗结果表明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缩小率都大大降低,有利于病患更好的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太原 030027)
【摘要】目的:探讨吡嗪酰胺耐药对初治结核和耐药肺结核的患者疗效的影响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对吡嗪酰胺耐药肺结核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吡嗪酰胺耐药同时采用吡嗪酰胺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一组,对吡嗪酰胺耐不采用吡嗪酰胺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二组,对其药物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照一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缩小率分别为
80.00%、85.00%及85.00%,其中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与对照二组对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视吡嗪酰胺在耐药方案中的地位,理论上吡嗪酰胺对处于酸性环境中的细胞内结核菌有效,并且吡嗪酰胺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可靠性不足。
【关键词】吡嗪酰胺耐药;肺结核;疗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108-02
吡嗪酰胺(PZA)是烟酰胺(尼克酰胺)的类似物,是重要的抗结核一线药。
由于它是在酸性(pH<5.5)环境中能杀灭半休眠期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其在结核病化疗中的地位目前无以替代。
但人们至今对耐PZA结核分枝杆菌认识不深,为此我们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PZA耐药于初治菌阳肺结核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对吡嗪酰胺耐药肺结核患者90例,其中男61例,女29例。
按照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为两组,对照一组46例(对吡嗪酰胺耐药采用吡嗪酰胺治疗),年龄18~79岁,平均(45.13±3.80)岁。
对照二组44例(对吡嗪酰胺耐药但不采用吡嗪酰胺治疗),年龄18~79岁,平均(45.14±5.09)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前,对所有患者的精神状态等进行了检查和确认,确定患者无肝脏及精神等相关疾病。
1.2 方法
1.2.1吡嗪酰胺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当前本院广泛使用的系统研究方法进行吡嗪酰胺药物敏感性试验,选取经过菌型鉴定后确认是结核分歧杆菌的培养物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制作形成菌悬液;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稀释处理,选取0.50mL菌悬液到吡嗪酰胺药敏测试培养管内,加入过程中,也添加一些吡嗪酰胺添加剂,保证药物浓度达到既定标准,通常情况下药物浓度控制在100μg/mL;对其形成菌悬液进行稀释,稀释比例为1:10,加入到吡嗪酰胺药敏专用的MGIT培养管内,该培养管内不包含吡嗪酰胺药物;然后将其进行良好的保存放置,仪器根据结核分歧杆菌生长情况对比自动报告药物敏感性结果完成研究过程。
1.2.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治疗2个月,对照一组采用2DLZV/4DLZ方案治疗,对照二组采用2DLV/4DL方案治疗。
用法:口服对氨基水扬酸异烟肼(D)0.6g/次,2次/d;口服吡嗪酰胺(Z)1.5g/次,1次/d;口服利福喷丁(L)0.6g/次,2次/周;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V)
0.4g/次,1次/d;口服左氧氟沙星片(V)0.4g/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比较组两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缩小率等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痰菌情况:在治疗期间对患者每月进行两次痰菌检查工作,治疗2个月结束后对其采用痰菌涂片检查,检查结果为阴性患者表示痰菌转阴,病情好转。
(2)X线胸片检查:治疗2个月结束后,对患者进行X线胸片检查,根据胸片病灶吸收情况确定完全吸收、部分吸收或未被吸收的迹象,进一步对其病情康复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字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缩小率比较,对照一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缩小率分别是80.00%、85.00%及85.00%,其中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结果与对照二组对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初治耐药水平也就是新发现的未进行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或者是用药治疗周期比较短,时间不超过1个月的耐药情况,初始耐药情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以往感染了同类结核菌菌株,导致发病后用药过程中出现了耐药性的一种情况。
耐药菌株的出现,一种情况下是因为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有一些情况可能是因为在对结核病监控管理过程中,其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当引起的一种适应性耐药情况,患者未开展有效的、健康的、标准的治疗过程,在发病后滥用抗结核病药物等,使得其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从而影响了整个正常治疗过程的顺利开展,因此实验室通过开展结核药物敏感与耐药检测工作后,其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更好地为临床医师开展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而能够不断调整抗结核病药物的使用方式,对其药物用法用量加以规范调整,从而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本文对抗痨药物吡嗪酰胺研究发现,该药物在酸性环境下可以有效的杀死半休眠期状态的结核杆菌,其工作机制不是非常明确,因此高效的吡嗪酰胺药物活性、酸性机制以及细胞外的酸性环境,这3个成为了吡嗪酰胺药物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吡嗪酰胺药物可以通过被动扩散方式进入到细胞内部,然后在细胞质的辅助转换作用下转化形成一种弱酸,这是吡嗪酰胺药物在细菌细胞内作用的一种活性形式,进一步在细胞中的酸性环境条件下,进行质子化,从而能够以一种流出泵形式有效排出分歧杆菌细胞内部,进一步吸收到细胞内释放其质子,这样的一个循环运行过程就使得这种弱酸性物质在分歧杆菌细胞内大量积聚,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细胞内酸碱度下降,进一步使得细胞膜通透性遭到巨大的破坏,从而导致细胞膜发生了致命性的破坏,进一步也会使得细胞遭受巨大的创伤;因此,吡嗪酰胺药物在初治肺结核患者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但本文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对吡嗪酰胺耐药肺结核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吡嗪酰胺耐药同时采用吡嗪酰胺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一组,对吡嗪酰胺耐不采用吡嗪酰胺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二组,对其药物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
照一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缩小率分别为80.00%、85.00%及85.00%,其中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与对照二组对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论
重视吡嗪酰胺在耐药方案中的地位,理论上吡嗪酰胺对处于酸性环境中的细胞内结核菌有效,并且吡嗪酰胺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可靠性不足,所以即使药物敏感性实验提示吡嗪酰胺耐药,仍可作为MDR-TB治疗药物,WHO推荐初治或耐药结核的患者使用该药,其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缩小率较好,可促进患者病情稳定,早日康复痊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初治或耐药肺结核患者,科学合理的应用这种药物,治疗结果表明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缩小率都大大降低,有利于病患更好的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饶运帷,谭耀驹,谭守勇等.吡嗪酰胺耐药对初治菌阳肺结核疗效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127-129.
[2]梁庆福,郑金凤,陈求扬等.218例涂阳肺结核吡嗪酰胺耐药情况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5,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