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煤二矿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147.00 KB
- 文档页数:20
目录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3)1.1矿井概况 (3)1.1.1地理位置与交通 (3)1.1.2 自然环境 (4)1.1.3矿井附近工农业情况 (5)1.1.4水源、电源、劳动力及建材来源 (5)1.2矿井地质特征 (5)1.2.1矿井基本地质情况 (5)1.2.2邻近老窑及采空区积水、积气情况 (13)1.2.3采区煤层及构造揭露情况、采区水文地质条件 (14)1.2.4本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岩石物理力学实验数据、煤层强度及节理裂隙发育情况 (15)1.3煤层特征 (15)1.3.1煤层 (15)1.3.2煤层围岩特征 (16)1.3.3煤质特征 (16)第二章井田境界和储量 (18)2.1井田境界 (18)2.1.1井田境界 (18)2.1.2井田尺寸 (18)2.2矿井工业储量 (19)2.2.1井田勘探 (19)2.2.2矿井工业储量 (19)2.3矿井可采储量 (19)依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与压煤开采规程》之相关条款规定,部分煤柱的留设方法如下,见表2.2。
(19)表2-2 煤柱留设方法 (19)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2)3.1矿井工作制度 (22)3.2矿井设计能力 (22)3.2.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 (22)3.2.2矿井服务年限 (22)第四章井田开拓 (24)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24)4.1.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 (24)4.1.2工业场地的位置 (25)4.1.3开采水平的确定及采盘区划分 (26)4.1.4方案的提出 (27)4.1.5开拓方案经济比较 (27)4.1.6综合比较 (32)采矿学课程设计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1.1矿井概况1.1.1地理位置与交通二矿东距阳泉市约5km,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13°25′17″~113°33′07″,北纬37°46′44″~37°52′19″。
前言一、概况阳泉煤业集团国阳二矿,建于1951年5月。
隶属于阳煤集团,属于国有煤炭企业。
通过三次改扩建,矿井设计能力为720万吨/年,核定能力为810万吨/年。
矿井座落于太行山西麓,阳泉市西南6千米处,石太铁路、307国道和太旧高速公路横穿矿区工业广场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和通信便利,是一座现代化大型矿井。
井田位于沁水煤田东北部,太行复背斜一翼,井田以东为大阳泉井田,以西为正在勘探的西上庄井田,南部与五矿井田相邻,北部以石太铁路为界,隔桃河与三矿、四矿相望。
井田走向长8.0km,偏向长7.5km,面积60.0603km2,截止2020年末保有储量773466kt, 可采储量446607kt,矿井效劳年限年。
矿井采纳直线职能制治理,成立生产经营指挥系统,实行矿、井(区)、队三级治理体制。
六证齐全。
二、设计的要紧依据一、《国家平安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增强煤矿放顶煤开采平安治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20)130号),省厅有关文件;二、地质报告及批复文件、初步设计及批复文件、平安专篇及批复文件等;3、有关矿井瓦斯抽放、防灭火、防治水专项设计等;三、设计的指导思想与要紧特点依照《国家平安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增强煤矿放顶煤开采平安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增强放顶煤开采平安技术治理,提高放顶煤开采平安生产治理水平,切实做好放顶煤工作面的通风瓦斯、防尘、防火、防治水、顶板支护等平安治理工作,有效防范放顶煤开采工作面的各类型事故发生,制定放顶煤开采期间的通风、防瓦斯、防尘、防火、防水、防顶板事故等专项平安技术方法。
四、存在的要紧问题与建议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点第一节矿井概况二矿建矿于1951年5月1日,通过三次改扩建,矿井设计能力为720万吨/年,核定能力为810万吨/年。
生产模式为一矿一井两水平,即西四尺井、470水平和560水平。
2020年矿井原煤产量完成万吨,全矿职工在册9512人,采纳直线职能制治理,成立生产经营指挥系统,实行矿、井(区)、队三级治理体制。
阳煤集团《煤矿事故典型案例汇编》二O一五年目录第一章顶板事故 .................................第一节新元公司“2.19”顶板事故.................第二节长沟公司“11.8”顶板事故.................第三节元堡公司“2.15”顶板事故.................第四节新景公司“11.4”顶板事故.................第五节二矿“5.16”顶板事故.....................第六节一矿“9.15”顶板事故.....................第七节石港公司“3.26”顶板事故.................第八节宏厦一建“1.10”顶板事故.................第九节二矿“7.22”顶板事故.....................第二章瓦斯事故 .................................第一节三矿裕公井“8.14”瓦斯爆炸事故............第二节寺家庄公司“6.10”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第三节新景公司“10.26”瓦斯窒息事故.............第四节宏厦一建“5.5”瓦斯窒息事故...............第五节新景公司“6.19”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第六节寺家庄公司“1.7”瓦斯爆炸事故.............第七节五矿“5.20”违章放炮事故 (22)第八节赵家分区“5.13”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23)第三章机电事故 (25)第一节一矿“2.16”机电事故......................第二节新景矿“2.27”电弧伤人事故...............第三节新景矿“12.7”弧光短路伤人事故 ..........第四节五矿广场站6KV母线短路事故................第五节发供电分公司“9.5”触电、高坠事故.........第四章运输事故 .................................第一节三矿“7.19”运输事故......................第二节新景矿“10.23”运输事故 (30)第三节三矿“11.11”运输事故.....................第四节三矿“3.30”运输事故......................第五节新元公司“6.25”运输事故..................第六节石港公司“8.26”运输事故..................第七节二矿“9.4”运输事故 .......................第八节宏厦一建“9.25”运输事故..................第九节三矿“1·14”运输事故 ....................第十节一矿“10.2”运输事故......................第十一节一矿“5.29”运输事故......................第五章水害和火灾事故 ...........................第一节伟峰煤业“7.31”透水事故 (39)第二节开元公司“11.21”瓦斯燃烧事故 (40)第三节长沟公司“7.24”火灾事故.................. 第六章选煤厂事故 .. (42)第一节二矿“1.30”事故 (42)第二节二矿“10.17”事故 (43)第三节二矿“3.12”事故 (43)第七章其它事故 (44)第一节二矿“10.31”安装事故 (44)第二节二矿“1.20”拆架崩伤事故..................第三节五林井“5.26”重伤事故....................第四节开元公司7·30事故 ........................第五节新景矿“7.16”起吊事故 .....................第六节二矿“3.29”事故 (50)第一章顶板事故第一节新元公司“2.19”顶板事故一、事故经过2008年2月19日早六点班,新元公司综采一队出勤53人。
阳煤二矿资料目录前言……………………第一章基本情况介绍第一节开拓系统及开采方式第二节通风系统第三节瓦斯抽采系统第四节保护层开采情况第五节煤与瓦斯突出及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第六节防灭火系统第七节防尘系统第八节监测监控系统第九节电气安全第十节防水系统第十一节安全基本参数的完整性第十二节安全投入第十三节安全机构、规章制度及安全人员配备第二章自诊阶段存在主要问题第一节带压开采问题第二节供电系统问题第三节抽放系统问题第四节区域通风问题第五节保护层开采问题第三章治理方案第四章需攻关项目第五章安全投入及技术人员配备情况第一章矿井概况一、概况1、矿井地质概况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二矿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5′17″~113°33′07″,北纬37°46′44″~37°52′19″。
井田东部为大阳泉井田,西部为西上庄井田,南部与五矿井田相邻,北部以石太铁路为界,隔桃河与三矿、四矿相望。
井田走向长约8km,倾向长约7.8km,面积为62.4186km2。
井田内地形陡峻,沟谷纵横。
东部最高为狮脑山,高程1171.0米,西部最高为龙门山,高程1246.9米,最低处为井田北界桃河,高程约700米,相对最大高程差达540余米。
本区植被不太发育,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于地表。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
山西组地层总厚度54~82米,平均60.23米,含煤层4~6层,煤层总厚度平均4.42米,含煤系数7.34%;可采煤层为3#、6#煤,总厚度平均3.14米,含煤系数5.21%。
太原组地层总厚度95~130米,平均118.67米,含煤层7~9层,煤层总厚度15.17米,含煤系数12.78%;可采煤层为8#、9#、12#、13#、15#煤层,煤层总厚度14.68米,含煤系数12.37%。
各煤层稳定性见表1。
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北西,向南西倾伏的单斜构造。
地层倾角5°~15°,局部可增至25°以上。
阳煤集团《煤矿事故典型案例汇编》二O一五年目录第一章顶板事故 (1)第一节新元公司“2.19”顶板事故 (1)第二节长沟公司“11.8”顶板事故 (2)第三节元堡公司“2.15”顶板事故 (3)第四节新景公司“11.4”顶板事故 (5)第五节二矿“5.16”顶板事故 (6)第六节一矿“9.15”顶板事故 (8)第七节石港公司“3.26”顶板事故 (9)第八节宏厦一建“1.10”顶板事故 (10)第九节二矿“7.22”顶板事故 (10)第二章瓦斯事故 (11)第一节三矿裕公井“8.14”瓦斯爆炸事故 (12)第二节寺家庄公司“6.10”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15)第三节新景公司“10.26”瓦斯窒息事故 (16)第四节宏厦一建“5.5”瓦斯窒息事故 (17)第五节新景公司“6.19”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19)第六节寺家庄公司“1.7”瓦斯爆炸事故 (20)第七节五矿“5.20”违章放炮事故 (22)第八节赵家分区“5.13”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23)第三章机电事故 (25)第一节一矿“2.16”机电事故 (25)第二节新景矿“2.27”电弧伤人事故 (26)第三节新景矿“12.7”弧光短路伤人事故 (26)第四节五矿广场站6KV母线短路事故 (28)第五节发供电分公司“9.5”触电、高坠事故 (29)第四章运输事故 (30)第一节三矿“7.19”运输事故 (30)第二节新景矿“10.23”运输事故 (30)第三节三矿“11.11”运输事故 (31)第四节三矿“3.30”运输事故 (32)第五节新元公司“6.25”运输事故 (32)第六节石港公司“8.26”运输事故 (34)第七节二矿“9.4”运输事故 (35)第八节宏厦一建“9.25”运输事故 (35)第九节三矿“1.14”运输事故 (36)第十节一矿“10.2”运输事故 (37)第十一节一矿“5.29”运输事故 (37)第五章水害和火灾事故 (39)第一节伟峰煤业“7.31”透水事故 (39)第二节开元公司“11.21”瓦斯燃烧事故 (40)第三节长沟公司“7.24”火灾事故 (40)第六章选煤厂事故 (42)第一节二矿“1.30”事故 (42)第二节二矿“10.17”事故 (43)第三节二矿“3.12”事故 (43)第七章其它事故 (44)第一节二矿“10.31”安装事故 (44)第二节二矿“1.20”拆架崩伤事故 (45)第三节五林井“5.26”重伤事故 (46)第四节开元公司7.30事故 (47)第五节新景矿“7.16”起吊事故 (47)第六节二矿“3.29”事故 (50)第一章顶板事故第一节新元公司“2.19”顶板事故一、事故经过2008年2月19日早六点班,新元公司综采一队出勤53人。
一、华北地区:1、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国资委和11个市国资委出资,在原省煤炭运销总公司的基础上重组改制,组建的以煤炭生产、运销为主业,辅之于煤炭加工转化、煤化工、发电等为一体的现代大型煤炭产业集团,于2007年7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
新组建的山西煤销集团注册资本101.56亿元人民币,总资产406亿元,集团公司下设11个市分公司,98个县区公司,25个控股企业,有员工4万多名。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山西煤销集团已建成遍及全省各地的煤炭生产、储运和行销全国26个主要省市的煤炭销售网络,年产运销煤炭近3亿吨。
并与交通、光大、民生等银行,国家五大电力集团,中国神华、中煤集团和铁路、港口等国内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截止目前,集团公司已累计销售煤炭31亿吨,实现利税270亿元,上缴煤炭专项基金750亿元,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运销专业企业,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位列第92位,连续4年位居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第3名,山西省100强企业第2名,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中国优秀诚信企业”,被列入全省“十一五”期间企业优先发展的“第一方阵”,省重点扶持的年产5000万吨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之一。
下属煤矿:晋神能源有限公司、山西三元煤业公司、下霍煤业公司2、山西焦煤山西焦煤是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焦煤企业,是集煤炭开采加工、电力、焦炭化工、商贸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大型集团,同时也是是中国最大的优质炼焦煤生产基地,公司下辖西山煤电、汾西矿业、霍州煤电、山西焦化、华晋焦煤等九家子公司,其中有两家为上市公司。
山西焦煤总部设在山西太原市,公司地跨省内7个市的26个县(市区)。
现有34座煤矿和24座洗煤厂,年产原煤量8821万吨,洗煤厂的年入洗总能力为6825万吨,企业资产总额达825亿元,职工16万人。
其中西山煤电是全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汾西矿业集团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山西工业100强第24位,霍州煤电是全国少有的低硫焦煤基地之一,山西焦化集团为国务院确定的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和山西省重点保护的优势企业之一。
第17卷第1期2020年2月中国煤层气CHINA COALBED METHANEVol. 17 No. 1February. 2020阳煤二矿桑掌乏风瓦斯氧化发电工程设计运行马立波1程红林2吕军林2胡利民1(1.兴边富民(北京)清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25; 2.阳泉煤业集团二矿,山西045000)摘要:阳煤二矿桑掌乏风瓦斯氧化发电工程引进国际先进的蓄热高温氧化技术将超低浓度瓦斯氧化处理,通过氧化余热回收用于供热和发电,冬季替代桑掌风井燃煤热风炉,实现清洁供暖。
项目工程设计结合国家现有的设计规范、规程及相关专利技术,对乏风瓦斯氧化发电总体工艺流程、乏风瓦斯掺混系统及主要设备选型进行了优化设计。
工程从2019年6月4日并网试运行,乏风瓦斯甲烷摧毁效率达到99. 92% ,乏风利用率达到40% ,低浓度抽采瓦斯100%利用,实现了抽采瓦斯零排放。
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系统运行的各项环保排放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项目氮、硫、尘近零排放。
关键词:乏风瓦斯蓄热氧化装置甲烷摧毁效率Engineering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Sangzhang Ventilation Air Methane Oxidation and Power Generation Project in No. 2 Coal Mineof Yangquan Coal GroupM A IJbo1, CHENG Honglin", LV Junlin', HU Liming1(1. Fortman (Beijing)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 Beijing 100025;2. N o. 2 Coal Mine, Yangquang Coal Group, Shanxi 045000)Abstract :Sangzhang Ventilation Air Methane Oxidation Power Generation Project in No. 2 Coal Mine of Yangquan Coal Group introduces international advanced regenerative oxidation technology to utilize the ultra-low concentration coal mine methane. The methane oxidation heat is recycled for power and heat generation by replacing the coal-fired blast air heater of Sangzhang Shaft in the winter. The engineering design complies with the relevant standards, regulations and patented technology. The general process design, VAM mixing system and main equipment selection is optimized and implemented. The Project was put into trail operation on 4'1' June 2019. The VAM utilization rate is 40%. The low concentration coal mine methane is 100% utilized and thus achieve zero emission of the drainage methane. The third-party inspection entity complete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tes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lutants including SOx, NOx and dust are all close to zero emission.Keywords:Ventilation air methane;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methane destruction efficiency作者简介马立波,男,硕士,主要从事煤矿乏风瓦斯幵发利用方面的研究及丁程建设丁.作44中国煤层气第1期图1乏风瓦斯氧化热电联供总体工艺流程图(1) 变频控制的RTO 入口引风机在乏风及低浓度的输送管道中产生所需的负压,从乏风扩散塔 顶部引风罩水平方向抽取乏风至输送管道内;输送 管道又在瓦斯泵站排空管的顶部引风罩侧面利用负 压抽取低浓度瓦斯,低浓度瓦斯迅速掺混到管道内 的大量乏风中,甲烷浓度稀释至1.2%。
阳煤二矿资料第一章矿井概况一、概况1、矿井地质概况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二矿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5′17″~113°33′07″,北纬37°46′44″~37°52′19″。
井田东部为大阳泉井田,西部为西上庄井田,南部与五矿井田相邻,北部以石太铁路为界,隔桃河与三矿、四矿相望。
井田走向长约8km,倾向长约7.8km,面积为62.4186km2。
井田内地形陡峻,沟谷纵横。
东部最高为狮脑山,高程1171.0米,西部最高为龙门山,高程1246.9米,最低处为井田北界桃河,高程约700米,相对最大高程差达540余米。
本区植被不太发育,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于地表。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
山西组地层总厚度54~82米,平均60.23米,含煤层4~6层,煤层总厚度平均4.42米,含煤系数7.34%;可采煤层为3#、6#煤,总厚度平均3.14米,含煤系数5.21%。
太原组地层总厚度95~130米,平均118.67米,含煤层7~9层,煤层总厚度15.17米,含煤系数12.78%;可采煤层为8#、9#、12#、13#、15#煤层,煤层总厚度14.68米,含煤系数12.37%。
各煤层稳定性见表1。
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北西,向南西倾伏的单斜构造。
地层倾角5°~15°,局部可增至25°以上。
单斜上发育着次一级不同类型的构造形迹,并以塑性形变的褶皱构造为主,破裂形变的断裂构造次之。
由于受区域构造控制,井田构造形迹以线性为主,主要为北东向短轴向、背斜和与之方向一致的断裂构造带,二者常形成北东向平行的断褶带,显然具有成生上的联系,同时北西、近东西向构造也有发育,但分布比较少。
二矿岩溶陷落柱较发育,截止目前为止,共发现陷落柱70个,平均密度为1.12个/km2。
随着向深部开采,岩溶陷落柱有增多的趋势。
表1(1)、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和周边小窑情况本区河流属海河流域的滹沱河水系。
除河流外,地表无其它大的水体。
河流呈树枝状分布,均属季节性河流,在枯水期大部分呈断流和潜流。
桃河的历年最高洪水位703.7米,矿井的主要工业建筑物的地面标高均高于最高洪水位,井田周边的老窑主要分布在东、北边缘的煤层露头地带。
开采煤层为l#、2#(即二节煤)、3#、12#和15#煤。
由于这些老窑大多数开采深度很浅,规模较小,且分布于井田已采区边界或边缘,对我矿现行生产无直接影响。
对生产有直接影响的是位于我矿东部的15#煤老一矿、老五矿老窑区,其积水量达106万米3。
目前井田周边有小煤矿9座,其基本情况见表2:表2(2)、主要含水层情况井田地层内的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河床冲积层孔隙含水层、砂岩含水层、石灰岩含水层,叙述以下:A、第四系河床冲积层孔隙含水层主要分布在桃河、龙门河、桑掌河、大南沟、小南沟、北川河、西峪掌河一带。
河床冲积物由河卵石、碎石、砂粒、砂质粘土、亚粘土组成,是阳泉市工农业供水的主要来源。
区内最大的河流是桃河,位于井田北部边缘。
河床宽200~500米,水力坡度9.8%,年水位变化幅度1.35米,渗透系数24~80.5m3/d,冲积层厚10~30米。
影响半径550米。
现实际出水量500~800m3/d。
其它冲积层出水量均比桃河小。
B、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石盒子组地层井田内有大面积出露,其中有含水层五层,自上而下是:K12砂岩、K1l砂岩、K10以下的砂岩带、K9砂岩、K8砂岩等,露头处常形成下降泉。
单位涌水量0.0007~9.7L/s.m。
K12砂岩(狮垴峰砂岩):灰白色粗粒砂岩,硅质胶结,底部为砾岩,岩性坚硬,厚20~45米,平均30米,地貌上常呈悬崖陡坎,据631、632钻孔抽水试验,出水量0.02~0.063L/h。
单泉出水量0.06~12.9m3/h,平均3.62m3/h,富水性比较好,是河流上游的主要补给水源。
K11砂岩(中间砂岩),距K12砂岩50米左右,灰色、黄绿色细至中粒砂岩,硅质胶结,偶而夹有砾岩,局部有分岔现象,厚6~25米,平均10米,单泉出水量0.34~0.9lm3/h,富水性一般。
K10以下的砂岩带:位于K10桃花页岩以下,距K ll砂岩85米左右,灰色、灰白色厚层状中至粗粒砂岩,硅质、钙质胶结,夹薄层砂质泥岩。
厚17~58米,平均40米,据631、632钻孔抽水试验,出水量0.0197~0.08L/s,单泉出水量0.07~0.187m3/h,富水性好于中间砂岩。
K9砂岩(黄色基底砂岩):上距砂岩带45米,黄绿色中粒砂岩,钙质、泥质胶结,下部局部相变为砾岩,厚3~28米,单泉出水量0.08~0.37m3/h。
K8砂岩(石盒子组基底砂岩):上距K9砂岩平均39米左右,黄绿色细至中粒砂岩,硅质、泥质胶结,厚度变化比较大,稳定性差,厚1~13米,平均6米,单泉涌水量0.12~0.24m3/h,回采后工作面揭露最大涌水量50m3/h,一般10m3/h左右,富水性比较好。
C、山西组K7砂岩(第三砂岩):距K8砂岩54米左右,灰白色,中至粗粒砂岩,钙质硅质胶结,厚度变化大,局部范围尖灭,厚0~18米,平均6米。
井田东北部有出露,富水性较弱,单位.涌水量0.0003~0.045L/s.m,渗透系数0.0001~0.5m/d,单泉涌水量0.16~0.48m3/h,8#、9#煤层开采时工作面最大涌水量15~20m3/h。
D、太原组砂岩、灰岩含水层:12#煤层老底细至中粒砂岩,距K7砂岩53米左右,深灰色,硅质、泥质胶结,分选和圆滑度较好,孔隙水,层厚0.8~7.6米,透水性比较好,12#煤层开采时往往造成底板涌水现象,涌水量1~5m3/h。
K3灰岩:俗名钱石。
距12#煤层老底砂岩3米左右,深灰色,致密坚硬,厚1.2~5米,平均3米,裂隙、溶隙水,据巷道揭露最大涌水量10m3/h左右。
K2灰岩:俗称四节石。
距K3灰岩13米左右,深灰色,致密坚硬,夹2—3层薄层钙质泥岩,厚3.2~14.3米,平均7.34米,岩溶裂隙发育,井田北部富水性较好,为阳泉地区中层水主要来源,560水平石门大巷揭露最大涌水量23.8m3/h,回采后工作面最大涌水量40m3/h。
E、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中奥灰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是不均匀的。
据邻近资料推测奥灰岩中发育两层溶洞,第一层溶洞发育较差,为干溶洞,不含水,位于奥灰岩顶以下158~194米,岩性为角砾状、蜂窝状泥质灰岩。
第二层溶洞位于奥灰岩顶以下218~254米,其中又分上下两层溶洞,上层溶洞高13米左右,含水丰富;下层溶洞高9米左右,含水性较差,岩性为青灰色、蠕虫状薄层灰岩,含方解石脉,洞内有石灰华。
相比较而言,上马家沟二段与下马家沟二段,岩溶发育,富水性强;而峰峰组与上下马家沟一段,富水性相对较弱,为相对隔水层。
水位平均420米,单位涌水量1.39~12.02L/sm,年水位升降值变化较大,约60米左右。
当我矿开采至奥灰水位以下时,属带压开采,将对深部煤层的开采构成严重威胁。
井田内各含水层之间,除河沟冲积层的孔隙水对接触基岩有微弱的补给,岩层含水之间,受隔水层阻隔,在煤层开采前无水力联系,煤层开采后,受采动影响,冒裂带内的含水层之间发生联通,使含水层向采空区低洼处汇积,形成采空区局部积水,对下方煤层的开采形成威胁。
2、矿井生产概况阳煤集团二矿成立于1951年5月1日,东距阳泉市约5KM,井田位于沁水煤田东北部,已有90多年的历史,原井田面积为21平方公里。
建矿以来,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矿井改扩建,,生产能力增加至3.6 Mt,其中560水平为2.4 Mt/a,470水平为1.2 Mt/a。
二次改扩建工程于1978年开工,于1986年投产,与其同时,桑掌进行了补套设计,其补套设计能力为0.75 Mt/a,这样,二矿改扩建补套后的矿井设计能力为4.35Mt。
改扩建后井田面扩展为62.4平方公里。
1997年矿井核定能力为400Mt。
2003年核定生产能力5.0Mt,2003年实际生产原煤5.402Mt,2005年矿井核定能力为7.20Mt。
2005年1-3月份生产原煤1.8Mt。
二矿的交通极为便利。
石太线为复线电气化铁路,东西横穿矿区,成为煤炭运销的大动脉。
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阳煤集团的特大骨干矿井之一。
建矿以来,二矿曾经发生过四次较大的事故,分别是1978年12月3日发生在小南坑29采区72903工作面的瓦斯爆炸事故;1997年10月29日发生在西四尺井560水平丈八二区8208工作面的瓦斯燃烧事故。
1998年4月12日8203工作面的自燃事故和2002年10月13日发生在西四尺井560水平丈八二区8206工作面的出水事故。
2011年度全矿产量计划700万吨,实际完成794万吨。
2012年全矿计划720万吨,奋斗780万吨。
第二章基本情况介绍第一节开拓系统及开采方式一、开拓系统:矿井开拓方式为主斜井、副立井、石门大巷开拓方式。
现有两个水平生产,一个准备水平。
两个生产水平分别为560水平和470水平,准备水平为390水平。
矿井现有主斜井一对,副立井一对。
风井13个,其中:进风井9个,回风井4个,2005年7月将增设2个进风井,1个回风井。
具体情况如下:东斜井:断面10.24㎡,倾角12°-14.5°,斜长1350m,碹和喷砼支护。
主要用于提升470水平15号煤层开采的原煤和做进风。
西斜井;断面10.24㎡,倾角12°~ 16°,斜长1249m,碹和喷砼支护。
主要用于提升560水平3号、8号、15号煤层开采的原煤和做进风。
东副立井:断面28.27㎡,井深275.5m,荒料石支护,主要用于470水平提矸、进风、升降人员和物料。
西副立井:断面28.27㎡,井深275.3m,荒料石支护主要用于560水平提矸、进风、升降人员和物料。
材料斜井:断面9.4㎡,斜长789 m,碹和喷砼支护支护。
主要用于升降大型设备材料和进风。
桑掌进风立井:断面28.27㎡,井深325m,荒料石支护,设有梯子间,主要用于进风。
桑掌回风立井:断面28.27㎡,井深325m,锚喷支护。
主要用于回风。
南山进风立井:断面28.27㎡,井深364m,锚喷支护。
主要用于进风。
南山回风立井:断面28.27㎡,井深364m,锚喷支护。
主要用于回风。
龙门进风立井:断面28.27㎡,井深378m,锚喷支护(新增),主要用于进风。
龙门回风立井:断面19.62㎡,井深288m,锚喷支护(现为进风井),主要用于回风。
蔡洼回风斜井:断面10㎡,倾角7°,斜长120m。
井筒设有人行台阶,主要用于回风。
北茹进风立井:断面28.27㎡,井深546m, 锚喷支护(新增),井筒设有梯子间,主要用于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