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133
安全自救、互救知识手册一、自救、互救的定义1.所谓自救,就是发生意外灾害时,在灾区或灾变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救灾和保护自己的方法。
2.所谓互救,就是在有效自救的前提下救护他人的方法二、发生事故时在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遵循“报、灭、护、撤、躲”的原则,积极参加救灾与自救。
2.首先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灾害程度与范围,迅速向当班领导和调度(值班)室报告。
3.同时应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措施将事故消灭掉或控制在一定范围,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4.在控制无效或危及生命安全时,应由在场的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沿着避灾路线(安全通道)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5.当撤退路线(安全通道)被堵无法撤退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所(避难场地),或其他安全地点妥善避灾,等待救援。
6.大量事实证明,在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三、事故发生前自救的准备工作1.每一个从事一线生产的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与防护的思想。
2.熟知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灾害事故发生前的预兆、发生规律与预防措施。
3.熟知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和避灾方法,学会熟练使用救灾及自救设备。
4.企业职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
未经安全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5.掌握救护伤员的基本方法和现场急救技术。
四、爆炸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1.爆炸时产生巨大的声响、高温、高温火焰冲击波和有毒气体,在瞬间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破坏。
2.灾害发生时,一定要镇静、清醒,不要惊慌失措,乱喊乱跑,应立即背向声响和气浪传来的方向,面部朝下卧倒,头部要尽量低,双手置于身体下,双目紧闭,用衣服尽量将身体的裸露部分盖严。
条件许可时,可躲在坚固的障碍物后面。
3.在爆炸或气浪传来的瞬间,要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人有毒的高温气体和灼伤气管、内脏。
创伤急救与自救措施创伤是指外界暴力、物体撞击、切割等导致身体器官损伤的一种情况。
在创伤发生时,我们需要及时进行急救和自救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损伤并保证生命安全。
创伤急救血管出血当出现大面积出血时,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进行止血。
•用自己的手掌均匀地按压在伤口处•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加压直接覆盖在伤口处•如果上述方法无法控制出血,可以用扎带或绷带进行止血,具体方法是先在伤口下方结扎一个结,在结扎的地方向上调节扣子即可止血请注意,夹紧大血管,夹在伤口与心脏之间。
最后,应尽快将患者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骨折当发现患者受伤后出现强烈的疼痛,不能正常活动四肢,很可能是骨折。
此时的急救措施如下:•确保患者周围的环境清洁和安全•给患者进行止痛处理,可以使用止痛药或冰包冷敷,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然后利用硬物作为支架,保护患者受伤的部位,并使其稳定不动。
•需要搬运患者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淤血当我们发现患者出现了淤血现象时,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来促进自身的恢复。
•利用冰敷或保温带进行冷热交替处理,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使用一些外敷药物来加速局部的代谢•如有必要,按摩患处,以促进淤血的消散•应该避免活动过度,过度活动会导致患处加重,还需要增加医生的治疗难度创伤自救除了以上的急救方法外,我们在遭遇创伤时还可以通过一些自救措施来减少损伤。
抗血块如果我们因为伤口或者其它原因出现了凝血或血友病等疾病,就需要使用药物来帮助我们化解血块。
抗感染当我们的伤口发生感染时,可以使用一些口服药物来加快恢复速度。
如果病情较为严重,还需要前往医院检查和治疗。
敷药对伤口进行敷药既可以防止感染,又可以缩短恢复时间。
远离危险区域当我们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些危险的区域时,应尽快逃离危险区域,保障自己的安全。
总结创伤急救和自救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了解相关救护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在受到创伤时处置迅速、安全、正确地促进自身的恢复。
请注意,遇到严重的急救情况,应尽早寻求专业救护人员的帮助,不可轻易尝试自救。
自救互救及创伤急救单选1、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中毒者进行急救时,应采用[ ]抢救。
A.仰卧压胸法B.俯卧压背法C.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法D.心前区叩击术【答案】C2、出血颜色暗红,出血时缓慢流出,属于[ ]出血。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心内血管【答案】B3、对触电后停止呼吸的人,应立即采用( )法进行抢救。
A.人工呼吸B.清洗C.心脏按压【答案】A4、电击伤伤员的现场救护,需首先立即[ ]。
()A.脱离电源B.包扎伤口C.进行心肺复苏【答案】A5、对骨折伤员的肢体,用夹板或木棍、树枝等固定时应[ ]。
()A.超过骨折段上、下关节B.超过骨折段下关节C.超过骨折段上关节【答案】A.6、踝关节扭伤,为防止皮下出血和组织肿胀,在早期应选用[ ]。
()A.局部按摩B.红外线照射C.冷敷【答案】C.7、现场急救应优先转运[ ]。
()A.已死亡的病人B.伤情严重但救治及时可以存活的伤员C.经救护后伤情已基本稳定的伤员【答案】B.8、创伤急救时,对失血伤员应该[ ]。
()A.先止血后搬运B.先送医院后处置C.先搬运后止血【答案】A.9、创伤急救时,对骨折伤员应该[ ]。
()A.先搬运后止血B.先固定后搬运C.先送医院后处置【答案】B.10、井下发生人员重伤事故时,在场人员对受伤者应(),并报告调度室。
A.送出地面B.立即抢救C.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答案】B11、当物体扎入人员的身体时,应采用的救助方法是()。
A.拔出扎入的物体B.拔出扎入的物体实施加压包扎C.固定扎入的物体后送往医院【答案】C12、创伤急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对出血伤员应该()。
A.先止血后搬运B.先送医院后处置C.先搬运后止血【答案】A13、创伤急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对骨折伤员应该( )。
A.先搬运后止血B.先固定后搬运C.先送医院后处置【答案】B14、创伤急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刚停止不久的伤员人应该( )。
自救与急救知识一、自救知识自救是指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个人采取一系列行动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救知识:1. 火灾自救知识:- 发现火灾时,要立即采取措施报警,并尽量迅速撤离现场。
- 在逃生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靠低处的空气逃生。
- 如果无法逃生,可以用湿毛巾堵住门缝、窗缝等通风口,等待救援。
2. 地震自救知识:- 在地震发生时,要迅速躲到桌子下、墙角或者门口,保护头部。
- 尽量避免站立在窗户、大型家具或者易倒的物体附近。
- 地震停止后,要小心破碎的玻璃、倒塌的建筑物等危险物品。
3. 溺水自救知识:- 在溺水时,要保持镇静,尽量不要大声呼救,以免耗尽体力。
- 尽量用手臂扑腾水面,保持水面上浮。
- 如果有救生圈或者浮板,可以抓住它们来保持浮力。
4. 中暑自救知识:- 在高温天气中,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尽量待在阴凉处。
- 多喝水补充体液,避免脱水。
- 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要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二、急救知识急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对受伤或生病的人进行紧急救治的一系列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救知识:1. 呼吸急救知识:- 如果发现有人突然停止呼吸,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 在进行CPR时,要先按压胸部30次,然后进行人工呼吸2次。
- 不断地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2. 创伤急救知识:- 在处理创伤时,要先止血,可以用纱布、手帕等进行压迫。
- 如果出血较多,可以提高伤肢,减少出血量。
- 如果有骨折,要尽量保持伤者的休息状态,避免进一步损伤。
3. 中毒急救知识:- 如果有人中毒,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中毒的情况。
-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时,可以尽量让中毒者吐出体内的毒物。
- 不要让中毒者进食或者喝水,以免加重中毒程度。
4. 烧伤急救知识:- 在处理烧伤时,要立即将受伤部位放在冷水中冲洗,以降低烧伤程度。
- 不要用冷水冲洗大面积烧伤,以免引起体温过低。
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
第一节现场抢救
1~1 对有毒气体中毒人员应如何进行急救?
1~2 井下人员窒息后如何进行抢救?
1~3 对烧伤人员应怎样进行现场急救?
1~4 发生透水事故时,怎样安全撤离灾区?
1~5 如何急救触电人员?
1~6 怎样对溺水人员进行急救?
第二节自救
2~1 自救器共有几种类型?各适用于什么环境?
2~2 如何佩戴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2~3 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如何组织人员避灾自救?
2~4 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如何组织人员避灾自救?2~5 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如何组织人员避灾自救?2~6 进入避难硐室避难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第三节互救
3~1 常用的现场急救方法有哪些?各适于用抢救哪类
伤员?
3~2 口对口人工呼吸如何操作?
3~3 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如何操作?
3~4 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如何操作?
3~5 在现场如何判断呼吸心跳骤停?其复苏方法是什么?
第四节创伤急救
4~1 颅脑损伤的主要症状是什么?现场怎样急救?4~2 指压止血法如何操作?
4~3 加压包扎止血法如何操作?
4~4 止血带止血法如何操作?
4~5 创伤包扎的材料有哪些?怎样包扎?
4~6 常用的临时骨折固定法有哪些?
4~7 毛巾包扎法如何操作?
4~8 怎样正确搬运伤员?。
急救常识与自我保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意外伤害事件,因此掌握急救常识与自我保护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的及时应对与正确处理将直接影响到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以下将介绍一些急救常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急救常识1. 意识判断:在发生意外伤害时,首先要判断伤者是否有意识。
可以轻轻摇动伤者的肩膀,并用清晰的语音呼唤其姓名,观察其反应。
2. 呼吸检查:如果伤者没有反应,需要检查其呼吸情况。
将耳朵贴近伤者的口鼻处,听是否有呼吸声音,并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
3. 心脏按压:若伤者没有呼吸或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
将双手叠放在伤者胸部中间,用力按压,每分钟100-120次,并保持按压的速度和力度。
4. 创伤处理:对于外伤伤者,应及时止血、包扎伤口,并保持伤者平躺,避免剧烈晃动。
5. 骨折处理:对于怀疑有骨折的伤者,应保护好伤部,不随意移动,并及时就医。
6. 中毒处理:如误食药物、化学品或食物中毒,应立即将伤者送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中毒原因。
二、自我保护技能1. 预防意外:避免在行车途中打电话、发短信或疲劳驾驶,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2. 火灾逃生:在火灾发生时,保持冷静,及时离开火源区域,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3. 溺水自救:在水域游泳时,如遭遇溺水,应保持头部浮出水面,保持呼吸平稳,尽量保持身体和头部在水面上。
4. 震动自救:在地震发生时要迅速找到安全角落蹲下保护头部,避免被高处物体砸中。
5. 紧急呼救:掌握急救电话,如120、110等,及时呼叫救援部门,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
通过以上介绍,希望大家能够更加重视急救常识和自我保护技能的学习和实践。
只有在关键时刻保持镇静和正确处理,才能有效地降低事故伤害的发生率,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让我们共同努力,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做到安全第一!。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知识(一)急救常识1、一般救护:(1)受伤或发病时,应当首先评估伤者情况,发现受伤者意识有改变情况、呼吸或者心跳困难时,应立即以心肺复苏术急救;(2)检查伤者四肢活动是否完整,看看伤者生命线有无受损,判断病者能否移动,如不能移动,应注意保护脊椎;(3)对伤者进行抢救,注意枕头位位置;(4)重新审查伤者五官反应,留意运动能力及意识降低;(5)保持伤者休息,禁止乱动。
2、急救装备:应具备一张急救药箱,要求含有消毒棉球、创可贴、跌打应急的治疗药物等,此外,应携带水、棉衣、毯子、护足垫等学习安全专用工具,以备不时之需。
1、头部受伤(1)头部外伤,根据大小分为轻、中、重三类,出血较多时,应用棉柄加压止血;(2)如果头部内震荡,应保持安全、安静,及时就医;(3)头部外伤,当有流鼻血、口腔内出血、增加头痛、晕染或发育,应及时就医。
2、外伤急救(1)创口大的,及时加压,若有出血就贴敷止血创口,待急救人员来到前,及时就医;(2)受伤部位若有异物,如石块、砖头、刀叉应与急救人员一起将其拆除,若出血,应用敷料止血;(3)不明物质溅入眼睛、口腔或鼻腔,应加压止血,并及时清洗污染;3、中暑、休克急救(1)测量体温,若居高血温,可用芳草精、乙醇或牛奶等等冷敷;(2)发热较重时,头部流汗严重,则需及时清理出汗液,并灌肠,必要时采取血糖疗法;(3)休克,即充血性休克,体温升高,有呼吸困难,及时以心肺复苏术救护。
(1)在安全的情况下,自救就是保护自己,做好自我防护。
(2)户外活动,应注意天气情况,适当准备药品和装备;(3)出行,应及时报告位置及预计到达时间;(4)求救,及时向专业人员求救。
(1)及时了解着火和重大事故情况,以保障生命安全;(2)消除事故影响,例如减少火势蔓延、疏散人命;(3)及时向消防、医院、报警等求助;(4)提供帮助,及时对受害者进行急救。
总之,正确的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知识更是保障自身安全、保护家人、救助有需要就仁至义尽的重要理念。
一、颅脑外伤的现场救护:1、对出血的头部伤口,可用清洁的手帕等绵纸物品直接压迫伤口止血包扎;如有脑组织外溢露出头皮外,应用干净的毛巾或手帕按压止血或用一清洁小碗盖在伤口上,尽快送到医院抢救。
2、对伤口内尤其嵌入头颅内的异物(木片、破布、碎石子等),不要随便除掉,应送医院由医师处理。
3、应尽量减少伤员不必要的活动,切忌起、坐、行、走。
应禁止给伤员用止痛片,打止痛针。
4、送往医院的途中应把伤员的头转向一侧,用车辆转运病人采取足前头后平卧位后与行车方向垂直同时密切观神志、呼吸、血压、脉搏、瞳孔改变。
5、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二、骨折的处理主要症状:疼痛先轻后重,甚至可出现损伤性休克,骨折部位压痛明显;异常活动不能行走,站立,或执笔握筷;肢体畸形;骨摩擦音。
急救处理原则:在送往医院前,应道德检查部位、性质、程度;其次及时正确的止痛、止血、防治休克;同时应限制伤员活动。
可用夹板、木棒、竹板、手伏、硬纸板等固定。
对开放骨折的断端可用生理盐水清洗耳恭听伤口,盖上纱布,再固定(断骨处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松紧适度。
上肢要曲肘固定,下肢要直立固定,要露出指、趾端,以便观察血液循情况,并即送至医院诊断治疗。
当脊柱受损时,般运要采用推滚般运法。
三、手外伤的处理:1、防止人为加重损伤:一旦发生应就地取材,做相应固定。
2、伤口处理;可用碘酒、酒精做简单消毒,在用清洁纱布或干净布类将伤口尽早包扎起来,以减少污染机会。
3、及时有效的止血和迅速安全的转运。
四、烧伤及烫伤的处理原则:小学最常见的是热力烧伤,如玩火柴、打火机、放鞭炮、打开水等引起烫伤。
无论怎样都会使皮肤受到损伤,皮肤损伤一看程度二看面积,采取的应急措施是除去热源灭火。
衣服起火时应立即脱去或用水浇灭,或令伤者就地卧倒,翻身滚动借以压灭火焰,切忌奔跑、呼喊和用手扑打。
热液烫伤,应尽快脱去被浸渍的衣服。
对大面积烧烫伤的创面,现场不要做特殊处理,要保持创面清洁,盖上纱布或其他清洁干净的布类,尽快送往医院。
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所谓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害时,在灾区或灾变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救灾和保护自己的方法。
所谓互救,就是在有效自救的前提下救护他人的方法。
一、发生事故时在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遵循“报、灭、护、撤、躲”的原则,积极参加救灾与自救。
2、首先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灾害程度与范围,迅速向当班领导和调度(值班)室报告。
3、同时应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措施将事故消灭掉或控制在一定范围,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3、在控制无效或危及生命安全时,应由在场的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沿着避灾路线(安全通道)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4、当撤退路线(安全通道)被堵无法撤退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所(避难场地),或其他安全地点妥善避灾,等待救援。
5、大量事实证明,在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二、事故发生前自救的准备工作1、每一个从事一线生产的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与防护的思想。
2、熟知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灾害事故发生前的预兆、发生规律与预防措施。
3、熟知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和避灾方法,学会熟练使用救灾及自救设备。
4、企业职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
未经安全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5、掌握救护伤员的基本方法和现场急救技术三、爆炸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1、爆炸时产生巨大的声响、高温、高温火焰冲击波和有毒气体,在瞬间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破坏。
2、灾害发生时,一定要镇静、清醒,不要惊慌失措,乱喊乱跑,应立即背向声响和气浪传来的方向,面部朝下卧倒,头部要尽量低,双手置于身体下,双目紧闭,用衣服尽量将身体的裸露部分盖严。
条件许可时,可躲在坚固的障碍物后面。
3、在爆炸或气浪传来的瞬间,要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人有毒的高温气体和灼伤气管、内脏。
4、以最快的速度进人新鲜风流区,并按照安全通道尽快逃离灾区。
自救与互救的常识1、意外伤害的急救(1)遇到意外伤害发生时,不要惊慌失措,在周围环境不危及生命条件下,一般不要轻易随便搬动伤员。
(2)暂不要给伤员喝任何饮料和进食。
(3)如现场无人时,应向周围大声呼救,请求来人帮助或设法联系有关部门,不要单独留下伤员无人照管。
(4)遇到严重事故、灾害或中毒时,除急救呼叫外,还应立即向有关政府、卫生、防疫、公安、新闻媒介等部门报告,介绍现场在什么地方,病伤员有多少,伤情如何,都做过什么处理等。
(5)根据伤情,对伤员边分类边抢救,处理的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6)对呼吸困难、窒息和心跳停止的伤病员。
从速置头于后仰位、托起下颌、使呼吸道畅通,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脚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操作,原地抢救。
(7)对伤情稳定,估计转运途中不会加重伤情的伤病员,迅速组织人力,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将伤员分别转运到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
2、触电事故急救(1)对症救护处理。
①假如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未失去知觉,但有些内心惊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或触电者在触电过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则应保持空气流通和注意保暖,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并请医生前来诊治或者送往医院。
②假如触电者伤势较重,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
对于此种情况,应使触电者舒适、安静地平卧;周围不围人,使空气流通;解开他的衣服以利呼吸,如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温,并迅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
如果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严重缺氧,面色发白或发生痉挛,应立即请医生作进一步抢救。
③假如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跳动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仍不可以认为已经死亡,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并迅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医院。
但应当注意,急救要尽快地进行,不能等医生的到来,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能中止急救。
(2)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法是在触电者停止呼吸后应用的急救方法。
各种人工呼吸中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效果最好,而且简单易学,容易掌握。
矿工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一、自救、互救的基本概念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变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互救则是在有效的自救前提下为了妥善地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二、矿工井下自救、互救及避灾的重要意义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灾区人员正确开展救灾和避灾,能有效地保证灾区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的扩大。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三、煤矿井下人员避灾与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一)基本要求⑴掌握矿井灾害事故的特点和规律,事故发生后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惶失措。
⑵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应急预案。
⑶学会识别各种灾害的预兆,学会处理突发事故的方法。
⑷熟悉矿井的井下巷道、避灾路线、安全出口和避灾硐室。
⑸掌握避灾方法,每一个下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并会使用自救器。
⑹掌握抢救伤员的若干方法和现场急救的操作。
(二)自救与互救的行为原则自救的行为原则是:及时报告、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妥善避灾。
矿工互救应遵守的原则(“三先三后”的原则)是:⑴对窒息的伤员,先复苏、后搬运。
⑵对出血的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⑶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三)事故发生后的应对煤矿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应利用电话或派出人员,迅速将事故的性质、发生地点原因及危害程度向矿井调度室汇报。
灾区人员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以最迅速有效的方式,向可能受威胁的人员发出警报。
事故发生后,要准确地分析灾情:⑴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根据事故的发生地点,通过分析,对灾害可能涉及的范围的危害程度作出判断。
⑵根据事故的地点、性质结合巷道布置、通风系统、人员分布等现场有无并发和伴生其他灾害的可能性。
⑶了解、掌握自己所在地点的安全条件及人员伤亡情况,判断现场有无进行抢救的手段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