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创伤急救与自救措施创伤是指外界暴力、物体撞击、切割等导致身体器官损伤的一种情况。
在创伤发生时,我们需要及时进行急救和自救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损伤并保证生命安全。
创伤急救血管出血当出现大面积出血时,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进行止血。
•用自己的手掌均匀地按压在伤口处•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加压直接覆盖在伤口处•如果上述方法无法控制出血,可以用扎带或绷带进行止血,具体方法是先在伤口下方结扎一个结,在结扎的地方向上调节扣子即可止血请注意,夹紧大血管,夹在伤口与心脏之间。
最后,应尽快将患者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骨折当发现患者受伤后出现强烈的疼痛,不能正常活动四肢,很可能是骨折。
此时的急救措施如下:•确保患者周围的环境清洁和安全•给患者进行止痛处理,可以使用止痛药或冰包冷敷,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然后利用硬物作为支架,保护患者受伤的部位,并使其稳定不动。
•需要搬运患者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淤血当我们发现患者出现了淤血现象时,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来促进自身的恢复。
•利用冰敷或保温带进行冷热交替处理,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使用一些外敷药物来加速局部的代谢•如有必要,按摩患处,以促进淤血的消散•应该避免活动过度,过度活动会导致患处加重,还需要增加医生的治疗难度创伤自救除了以上的急救方法外,我们在遭遇创伤时还可以通过一些自救措施来减少损伤。
抗血块如果我们因为伤口或者其它原因出现了凝血或血友病等疾病,就需要使用药物来帮助我们化解血块。
抗感染当我们的伤口发生感染时,可以使用一些口服药物来加快恢复速度。
如果病情较为严重,还需要前往医院检查和治疗。
敷药对伤口进行敷药既可以防止感染,又可以缩短恢复时间。
远离危险区域当我们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些危险的区域时,应尽快逃离危险区域,保障自己的安全。
总结创伤急救和自救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了解相关救护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在受到创伤时处置迅速、安全、正确地促进自身的恢复。
请注意,遇到严重的急救情况,应尽早寻求专业救护人员的帮助,不可轻易尝试自救。
答案一、填空题:1、井下避灾自救就是当井下发生意外事故灾害时,在灾区内或受灾害影响的区域内的职工躲避灾害和保护自己的行为。
2、井下自救应遵守“灭、护、撤、躲、报”的五字原则。
3、井下急救必须遵循的“三先三后”原则指:先复苏,后搬运;先止血,后搬运;先固定,后搬运。
4、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三种。
5、自救器主要用于井下发生火灾、瓦斯与煤尘爆炸,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等事故时供矿工使用,使其免于中毒或窒息。
6、根据出血表现不同,止血方法有:压迫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绞紧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7、井下发生水灾,要迅速寻找(位置最高)、(离井筒)或(大巷)最近的地点躲避。
8、发出呼救信号:间断地敲打(铁器)或(煤墙)等。
9、骨折时,应用(夹板)或(木板)、(竹片)等将骨折处固定,避免部位移动。
开放性骨折,必须先(止血),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口。
10、颈椎骨折伤员,搬运者的双手同时插入伤员(头部)、(肩背部)及(腰部)、(臀部)、(下肢)的下方。
二、判断题1-5 ×、√、√、√、√6-10 √、√、√、√、√三、简答题1、简述隔离式自救器的佩戴方法及注意事项。
答:1、打开开启扳手。
2、去掉上部外壳。
3、套上挎带。
4、提起口具并立即戴好。
5、夹好鼻夹。
6、调整挎带。
7、戴好安全帽,立即撤离灾区。
注意事项:1、有征兆时立即佩戴。
2、要匀速快步行走。
3、如口具、鼻夹脱落立即戴好。
4、吸气温度升高属正常现象。
2、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如何进行自救、互救?答;1、迅速背朝爆炸冲击波传来的方向卧倒,脸朝下。
(有水沟的地方要卧倒在水沟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衣物盖住身体裸露部位)。
2、爆炸瞬间,要尽力屏住呼吸。
3、迅速佩戴好自救器并辨别方向。
4 、沿避灾路线,逆着风流方向走,尽快进入新鲜风流,离开灾区。
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所谓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害时,在灾区或灾变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救灾和保护自己的方法。
所谓互救,就是在有效自救的前提下救护他人的方法。
一、发生事故时在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遵循“报、灭、护、撤、躲”的原则,积极参加救灾与自救。
2、首先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灾害程度与范围,迅速向当班领导和调度(值班)室报告。
3、同时应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措施将事故消灭掉或控制在一定范围,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3、在控制无效或危及生命安全时,应由在场的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沿着避灾路线(安全通道)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4、当撤退路线(安全通道)被堵无法撤退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所(避难场地),或其他安全地点妥善避灾,等待救援。
5、大量事实证明,在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二、事故发生前自救的准备工作1、每一个从事一线生产的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与防护的思想。
2、熟知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灾害事故发生前的预兆、发生规律与预防措施。
3、熟知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和避灾方法,学会熟练使用救灾及自救设备。
4、企业职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
未经安全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5、掌握救护伤员的基本方法和现场急救技术三、爆炸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1、爆炸时产生巨大的声响、高温、高温火焰冲击波和有毒气体,在瞬间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破坏。
2、灾害发生时,一定要镇静、清醒,不要惊慌失措,乱喊乱跑,应立即背向声响和气浪传来的方向,面部朝下卧倒,头部要尽量低,双手置于身体下,双目紧闭,用衣服尽量将身体的裸露部分盖严。
条件许可时,可躲在坚固的障碍物后面。
3、在爆炸或气浪传来的瞬间,要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人有毒的高温气体和灼伤气管、内脏。
4、以最快的速度进人新鲜风流区,并按照安全通道尽快逃离灾区。
矿工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一、自救、互救的基本概念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变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互救则是在有效的自救前提下为了妥善地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二、矿工井下自救、互救及避灾的重要意义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灾区人员正确开展救灾和避灾,能有效地保证灾区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的扩大。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三、煤矿井下人员避灾与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一)基本要求⑴掌握矿井灾害事故的特点和规律,事故发生后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惶失措。
⑵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应急预案。
⑶学会识别各种灾害的预兆,学会处理突发事故的方法。
⑷熟悉矿井的井下巷道、避灾路线、安全出口和避灾硐室。
⑸掌握避灾方法,每一个下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并会使用自救器。
⑹掌握抢救伤员的若干方法和现场急救的操作。
(二)自救与互救的行为原则自救的行为原则是:及时报告、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妥善避灾。
矿工互救应遵守的原则(“三先三后”的原则)是:⑴对窒息的伤员,先复苏、后搬运。
⑵对出血的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⑶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三)事故发生后的应对煤矿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应利用电话或派出人员,迅速将事故的性质、发生地点原因及危害程度向矿井调度室汇报。
灾区人员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以最迅速有效的方式,向可能受威胁的人员发出警报。
事故发生后,要准确地分析灾情:⑴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根据事故的发生地点,通过分析,对灾害可能涉及的范围的危害程度作出判断。
⑵根据事故的地点、性质结合巷道布置、通风系统、人员分布等现场有无并发和伴生其他灾害的可能性。
⑶了解、掌握自己所在地点的安全条件及人员伤亡情况,判断现场有无进行抢救的手段和条件。
自救互救基础知识
一、自救与互救
1、什么就是矿工的自救与互救?
矿工自救就是指在井下发生意外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区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与保护自已的方法。
矿工互救就是指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矿工妥善地救护灾区受伤人员的方法。
2、矿工自救时应遵守的原则
(1)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条件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与损失。
(2)护: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要及时进行个人安全防护,可佩戴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3)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与安全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选择最近的路线撤离灾区。
(4)躲:如在短时间内无法撤离灾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好的避难硐室或其她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救援。
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与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3、矿工互救时必须遵守的“三先三后”原则就是什么?
(1)对窒息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对刚出血的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
(3)对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4、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就是什么?
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妥善避难。
5、井下发生灾害后进入避难硐室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撤退道路被冒顶阻塞或有害气体浓度较高又无自救器无法撤离灾区时,则应迅速进入构筑好的或临时构筑的避难硐室,等待营救。
进入避难硐室后应注意以下事项:
(1)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外面留有矿灯、衣服、工具等明显标志,以便于矿山救护队员到来时能够及时发现。
(2)避难人员在避难硐室中应静止躺卧,避免不必要的体力与氧气消耗,以便延长避难时间。
(3)硐室内只留一盏矿灯,其余熄灭,以便延长照明时间,备升井时使用。
(4)在硐室内可间断地敲打铁器、铁管子等,发出呼救信号。
(5)全体待救人员要坚定信心,坚信一定会有人来救护,一定能安全脱险。
(6)被水围困在上山的人员,在水排出时,也不要急于出来,以防二氧化碳、硫化氢等中毒。
(7)瞧到救护人员后,不要过于激动,以防血管破裂。
(8)避难时间过长被子救后,不能过多饭食与见强烈光线,以防损伤消化器官与眼睛。
二、自救器
《规程》规定:“每一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自救器就是一种小型的供入井人员随身携带的防止有害气体中毒或窒息的呼吸器具,就是井下人员遇到重大灾害时进行自救的一种重要装备。
自救器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过滤式、隔离式两大类。
隔离式又可分为化学氧隔离式及压缩氧自救器二种。
隔离式自救器——压缩氧自救器
1、压缩氧自救器的特点及用途
(1)压缩氧自救器就是指利用压缩氧气供氧的自救器。
可反复多次使用。
每次使用后只需更换新的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钙与重新充装氧气即可重复使用。
(2)压缩氧自救器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发生缺氧或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矿工的
自身逃生,也可供救护队员在缺氧与有毒有害环境下工作时使用。
2、压缩氧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1)携带时应斜跨在肩上。
(2)使用时先打开外壳封口带扳把。
(3)打开上盖,然后左手抓住氧气瓶,右手用力向上提上盖,此时氧气瓶开关即自动打开,随后将主机从下壳中拖出。
(4)摘下帽子,挎上挎带。
(5)拔开口具塞,将口具放入嘴内,牙齿咬住牙垫。
(6)将鼻夹夹在鼻子上,开始呼吸。
(7)在呼吸的同时,按动补给按钮,大约1—2秒,气囊充满后,立即停止。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气囊空瘪,供气不足时,可按上述方法操作。
(8)挂上腰口,即可使用。
4、使用压缩氧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
(1)高压氧气瓶储装20Mpa的氧气,携带过程中要防止撞击,磕碰与摔落也不许当坐垫使用。
(2)携带过程中严禁开启扳把。
(3)佩戴压缩氧自救器撤离时,严禁摘掉口具、鼻夹或通过口具讲话。
三、井下发生各种灾变时的避灾方法
1、当井下发生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时如何避灾?
当爆炸源地区及周围地区人员听到爆炸声及感到气浪袭击后,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应迅速作出背向空气震动的方向,脸向下贴地俯在巷道水沟中或底板上,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衣服盖住身体,尽量少使皮肤与肉体外露。
在爆炸一瞬间要尽量屏住呼吸,防止吸入大量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气体。
之后,还要声速戴好自救器,按规定的避灾路线撤退。
(1)位于进风侧人员,要迎着风流撤退到安全地带直至升井;
(2)位于回风侧人员,要尽快由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直至升井。
2、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如何避灾?
(1)所有井下工作人员,在发现烟雾与明火时,都必须首先向现场领导人员汇报,
(2)如果火势不大,现场人员要用各种工具与办法进行灭火;如果火势很猛或火灾范围很大而无力抢救时,要立即撤退并做到:
1)所有人员要迅速载好自救器脱离险区到新鲜风流中,当无自救器时,可用温毛巾捂住口鼻撤退到新鲜风流中。
2)如巷道中已充满烟雾,要迅速判断出发火区与风流方向,然后,摸着管路或铁道有秩序地撤出灾区。
3)如果实在无法撤退时,要尽快在附近找一个硐室,暂时躲避,并把硐室的出入口关闭,隔断风流,防止有害气体侵入,静待救援,并不断敲打呼救信号。
4)所有避灾人员,都必须遵守纪律,听从避灾领导人的指挥。
3、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如何避灾?
(1)当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现场人员、班组长要立即将灾情向矿井调度室汇报,同时要尽快通知附近地区作业人员均按规定的避灾路线撤出。
(2)井下透水时,水势猛、冲力大,人易跌倒,一定要注意往高处走,沿采区上山或其她上山进入上水平,而后安全出井。
(3)实在无法或来不及撤至上一水平者,应选择一独头上山暂避
待救。
只要独头上山与其她地区无风流联系。
独头上山的空气被水压缩后,压力增大,能够阻止水的继续上升,且不会淹没独头上山。
(4)躲在独头上山的遇险人员,要保持冷静,静卧休息,减少体力与氧气的消耗(因独头巷内氧气有限),可轮流设一个值班,观察水情变化与向外发出联络信号(灯光、敲打管道或铁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