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布日期】2002.03.15

•【文号】法释〔2002〕7号

•【施行日期】2002.03.26

•【效力等级】司法解释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刑法综合规定与解释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已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93次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10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3月26日起施行。

2002年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93次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100次会议

通过)

法释〔2002〕7号

为正确理解、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以下分别简称为《决定》、《修正案》及《修正案(二)》、《修正案

(三)》),统一认定罪名,现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的罪名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有关罪名问题的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布日期】2007.10.25 •【文号】法释[2007]16号 •【施行日期】2007.11.06 •【效力等级】司法解释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刑法综合规定与解释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已于2007年8月2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36次会议、2007年9月7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8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1月6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 (三) (2007年8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36次会议、 2007年9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8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7〕16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六)》)的规定,现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作如下补充、修改: ┌────────────────────┬────────────────────┐ │刑法条文│罪名│ ├────────────────────┼────────────────────┤ │第134条第2款│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刑法修正案(六)》第1条第2款)││ ├────────────────────┼────────────────────┤ │第135条之一│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 │(《刑法修正案(六)》第3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罪名大全--451个罪名全排列

刑法罪名大全--451个罪名全排列 2011年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五)》。这样,我国1997《刑法》及七个修正案和一个单行刑法共规定了444个罪名;这次《刑法修正案(八)》又增加了7个罪名、改变了3个罪名;因此,从今年五月一日起,我国刑法将共有451个罪名。有下划线的是新罪名、改变的罪名。 体例:罪名序号罪名所在条款 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12个罪名) 001背叛国家罪(102,113) 002分裂国家罪(103·1,106,113) 003煽动分裂国家罪(103·2,106,113·2) 004武装叛乱、暴乱罪(104,106,113) 005颠覆国家政权罪(105·1,106,113·2) 006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105·2,106,113·2) 007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107,113·2) 008投敌叛变罪(108,113) 009叛逃罪(109,113·2) 010间谍罪(110,113) 011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111,113) 012资敌罪(112,113)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47个罪名) 013放火罪(114,115·1) 014决水罪(114,115·1) 015爆炸罪(114,115·1)

016投放危险物质罪(114,115·1) 017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114,115·1) 018失火罪(115·2) 019过失决水罪(115·2) 020过失爆炸罪(115·2) 021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115·2) 022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115·2) 023破坏交通工具罪(116,119·1) 024破坏交通设施罪(117,119·1) 025破坏电力设备罪(118,119·1) 026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118,119·1) 027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119·2) 028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119·2) 029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119·2) 030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119·2) 031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120) 032资助恐怖活动罪(120之一) 033劫持航空器罪(121) 034劫持船只、汽车罪(122) 035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123) 036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124·1)037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124·2)

刑法司法解释大全

最高法刑法司法解释大全 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采供血液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 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8) 三、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补充规定(2008)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第二审判决改变第一审判决认定的罪名后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复(2008) 五、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充分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辩护职责确保死刑案件办理质量的若干规定(2008) 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 七、关于印发《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2007) 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 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7) 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油气、破坏油气设备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7) 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核死刑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7)十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

干问题的解释(2006) 十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会谈纪要》的通知(2006) 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 十七、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 十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2006) 十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 二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2006) 二十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2004) 二十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2004) 二十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全国各高、中级人民法院开展减刑、假释工作专项大检查的通知法[2004]121号(2004) 二十四、 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通知(2004) 二十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是否影响自首成立问题的批复(2004) 二十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地点以外采伐本单位或者本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4)

刑法罪名一览表

刑法罪名一览表(2011版) 2011年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五)》。 这样,我国1997《刑法》及七个修正案和一个单行刑法共规定了444个罪名;这次《刑法修正案(八)》又增加了7个罪名、改变了3个罪名;因此,从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刑法将共有451个罪名。有下划线的是新罪名、改变的罪名。 体例:罪名序号罪名所在条款 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12个罪名) 001 背叛国家罪(102,113) 002 分裂国家罪(103〃1,106,113) 003 煽动分裂国家罪(103〃2,106,113〃2) 004 武装叛乱、暴乱罪(104,106,113) 005 颠覆国家政权罪(105〃1,106,113〃2) 006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105〃2,106,113〃2) 007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107,113〃2) 008 投敌叛变罪(108,113) 009 叛逃罪(109,113〃2) 010 间谍罪(110,113) 011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111,113) 012 资敌罪(112,113)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47个罪名) 013 放火罪(114,115〃1) 014 决水罪(114,115〃1) 015 爆炸罪(114,115〃1) 016 投放危险物质罪(114,115〃1) 017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114,115〃1) 018 失火罪(115〃2) 019 过失决水罪(115〃2) 020 过失爆炸罪(115〃2) 021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115〃2) 022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115〃2) 023 破坏交通工具罪(116,119〃1) 024 破坏交通设施罪(117,119〃1) 025 破坏电力设备罪(118,119〃1) 026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118,119〃1) 027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119〃2) 028 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119〃2) 029 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119〃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的理解 与适用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2021.02.27 •【分类】司法解释解读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 共和国刑法〉 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的理解与适用 文 / 李静姜金良 李静系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刑事处干部、法学博士。 姜金良系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刑事处借调人员,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研 究室副主任、法学博士。 目次

一、《罪名补充规定(七)》的制定背景与经过 二、《罪名补充规定(七)》关于罪名确定的主要考虑 三、《罪名补充规定(七)》的具体罪名确定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法释〔2021〕2号,以下简称《罪名补充规定(七)》),自2021年3月1日起与《刑法修正案(十一)》同步施行。《罪名补充规定(七)》的公布施行,对于统一规范办理相关刑事案件,确保修改后刑法的正确适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便于司法实践中正确理解和适用,现就《罪名补充规定(七)》的制定背景、罪名确定的主要考虑和具体罪名确定介绍如下。 一、《罪名补充规定(七)》的制定背景与经过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时代背景下对刑法作出的一次重要修改。《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根据新时代要求,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加注重积极统筹发挥好刑法对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保护人民的重要功能,在涉未成年人、金融秩序、产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领域作出诸多重要修改,以适应现阶段预防和惩治犯罪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刑法对经济社会生活的规范保障和引领推动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 【发文字号】法释〔2021〕2号 【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布日期】2021.02.26 【实施日期】2021.03.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已于2021年2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32次会议、2021年2月26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六十三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202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

(七) (法释〔2021〕2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十一)》),结合司法实践反映的情况,现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见》作如下补充、修改: 刑法条文罪名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刑法修正案(十 一)》第二条) 妨害安全驾驶罪 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 (《刑法修正案(十一)》第三条) 强令、组织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罪(取消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罪名) 第一百三十四条之一 (《刑法修正案(十 一)》第四条) 危险作业罪 第一百四十一条 (《刑法修正案(十一)》第五条) 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取消生产、销售假药罪罪名) 第一百四十二条 (《刑法修正案(十一)》第六条) 生产、销售、提供劣药罪(取消生产、销售劣药罪罪名) 第一百四十二条之一 (《刑法修正案(十 一)》第七条) 妨害药品管理罪 第一百六十条 (《刑法修正案(十一)》第八条) 欺诈发行证券罪 (取消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罪名)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量刑标准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量刑标准 来源:智豪律师事务所编辑:张智勇律师 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九条对《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修改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取消了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罪名,确定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这一新罪名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修改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构成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本罪客体为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是“司法机关追索财物的正常活动”,也认为是“司法机关查明犯罪证明犯罪的活动”。 本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一种明知,一是明知的内容。应该是明知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只要行为人知道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时,就应当认定其主观上是明知,二是明知的程度。行为人明知的程度必须达到知道是他人的犯罪所得或犯罪所得收益,而不能是一般违法所得。 本罪的客观方面包括“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为犯罪分子提供藏匿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处所,有隐匿、保管的主观故意。为犯罪分子搬动、运输其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窝藏和转移均要求其犯罪程度达到足以影响司法机关正常的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活动的程度,是指有偿购入,然后再高价出卖的情况。指受犯罪分子委托,帮助其销售犯罪所得及收益的行为。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量刑标准及司法解释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这一新罪名是由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六)》而来,该《修正案》将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修改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进而在2007年5月11日两高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

2023年三支一扶之公基础知识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三支一扶之公共基础知识自我检测试卷B卷 附答案 单选题(共60题) 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的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这表明: A.实践是人类知识的基础和来源 B.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实践发展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答案】 A 2、一般情况下,银行利率提高股市会做出股票价格下降的反应。对于产生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3、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持(),构建大安全格局,促进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A.对外开放 B.系统思维 C.团结合作

D.创新思维 【答案】 B 4、“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说:“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词也。”下列诗句中使用了“赋”手法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C.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D.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答案】 D 5、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因此,我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答案】 B 6、下列作家与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A.《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B.《骆驼祥子》——茅盾 C.《激流三部曲》——老舍

行测时政习题2-3

【单选题】 精准医学是依据患者内在生物学信息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者实施关于健康医疗和临床决策的量身定制。其旨在利用人类( )及相关系列技术对疾病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研究数据,整合个体或全部患者临床电子医疗病例。 A、基因组 B、细胞 C、头发 D、活动 参考答案:A 【单选题】 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接种的生物制品。 A、预防 B、治疗 C、理疗 D、干预 参考答案:A 【单选题】 脑科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多学科汇聚的研究领域。 A、注意 B、记忆 C、大脑 D、情绪 参考答案:A

【单选题】 新一代疫苗能够最大限度诱导保护性()反应。 A、免疫 B、过敏 C、感冒 D、细菌 参考答案:A 【单选题】 基因编辑(gene editing),又称基因组编辑(genome editing)或基因组工程(genome engineering),是一种新兴的比较精确的能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的一种基因工程技术。 A、提取 B、删除 C、染色 D、修饰 参考答案:A 【判断题】 精准医学研究将推动预防为主的健康医学发展。 参考答案:√ 【判断题】 干细胞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 参考答案:√ 【判断题】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于家庭来说也是减少成员疾病发生、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参考答案:√ 【判断题】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规定了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罪名。 参考答案:√ 【判断题】 基因组编辑技术相关研究始于20世界80年代末。 参考答案:√

13个刑法罪名司法解释全文及相关解读

13个刑法罪名司法解释全文及相关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 (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七)》)于2009年2月28日颁布实施后,“两高”研究室共同对《刑法修正案(七)》涉及的罪名适用问题进行了研究,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形成一致认识。经2009年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4次会议、2009年9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20次会议审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以下简称《罪名补充规定(四)》)于2009年10月16日公布施行。这一司法解释的出台,对于各级公检法机关统一执法、规范执法将发挥重要作用。 《刑法修正案(七)》共涉及14个刑法原条文,从内容上分为两大类:一是新增加9个条(款),对增加的9个条(款)相应增加9个罪名。二是修改9个条(款)。修改的9个条(款)中改变罪名的有4个,可以继续适用原罪名的有5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非法经营罪,绑架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罪名补充规定(四)》共确定罪名13个。 一、研究起草《罪名补充规定(四)》所遵循的原则 罪名,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的名称。办理刑事案件,首先需要准确适用罪名,这是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前提条件,也是公检法机关统一执法、规范执法的必然要求。在研究起草《罪名补充规定(四)》过程中,注意把握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法定,即严格按照《刑法修正案(七)》条文的具体规定确定罪名。 (二)准确,尽量从《刑法修正案(七)》条文规定的构成要件上准确提炼罪名,以使罪名体现犯罪构成要件的本质和主要特征。 (三)简练,罪名不是罪状,需要在办案过程中反复使用,并且引用于法律文书中,要高度概括,简练实用。 (四)稳定,现有罪名确有修改必要的才修改,以保持罪名适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罪名补充规定(四)》确定的9个新罪名 (一)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刑法修正案(七)》第2条第2款对刑法第180条作出修正,增加1款作为第4款,将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刑法第180条第1 款的罪名是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本款的犯罪对象是“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

最新刑法修正案九司法解释全文

精品文档 最新刑法修正案九司法解释全文 2015年10月19日,一级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主持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 审议并原则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已于2015年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64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5年10月29日 法释〔2015〕1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 (2015年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64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二条规定,现就人民法院2015年11月1日以后审理的刑事案件,具体适用修正前后刑法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1 / 5 精品文档 第一条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的,不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三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条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且在2015年10月31日以前故意犯罪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五十条第一款的规定。 第三条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一人犯数罪,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予以数罪并罚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四条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的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侮辱、诽谤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 第五条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实施的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虐待行为,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三款的规定。 第六条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组织考试作弊,为他人组织考试作弊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以及非法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考试试题、答案,根据修正前刑法应当以 2 / 5 精品文档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或者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等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修正前刑法的有关规定。但是,根据修正后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的规定处刑较轻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对于2015年10月31日以前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根据修正前刑法应当以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或者妨害作证罪等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修正前刑法的有关规定。但是,根据修正后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的规定处刑较轻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的有关规定。

2023年三支一扶之公共基础知识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三支一扶之公共基础知识能力提升试卷A卷 附答案 单选题(共30题) 1、直接税是指税负不能转嫁,而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下列不属于直接税的是: A.所得税 B.房产税 C.增值税 D.土地使用税 【答案】 C 2、()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宪章运动 D.十月革命 【答案】 B 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D.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答案】 A 4、电信公司针对客户每月上网时间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小的客户,收取较高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大的客户,收取较低的价格。这在经济学上称为: A.价格歧视 B.消费者剩余 C.支付能力原则 D.比例税 【答案】 A 5、2021年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正式发布,补充了17个新罪名,调整或者取消了10个罪名。自2021年3月1日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同步施行。下列不属于此次新增罪名的是: A.侮辱国旗、国徽罪罪名 B.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C.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 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罪 【答案】 A 6、翻开世界文学史,透过深邃而厚重的文字,扑面而来的是婉转曲折的历史、惊心动魄的故事、质朴无华的情感……经典作品中蕴含着经典的文学形象,传达时代美学精神。下列作品与相关阐述对应正确的是: A.《悭吝人》——英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主人公阿巴贡是四大吝啬鬼之一 B.《飘》——小说成功地再现了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展现了美国南方地区的社会生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