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
- 格式:ppt
- 大小:8.34 MB
- 文档页数:101
山东省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正文:---------------------------------------------------------------------------------------------------------------------------------------------------- 山东省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990-2008)前言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市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新国、马召坤、迟智香、张建国、邓丽丽。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和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放量,以及采样、监测和环境保护管理的相关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钢铁工业的烧结、炼铁、炼钢、轧钢、铁合金和钢铁联合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控制,也适用于钢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9078-1996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1996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5562.1-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T 4918 工业废水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4919工业废水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6920 水质 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 7466 水质总铬的测定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746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7468 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 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8 水质铵的测定蒸馏和滴定法GB/T 7479 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T 7481 水质铵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 7483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氟试剂分光光度法GB/T 7484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7485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7486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吡啶-巴比妥酸光度法GB/T 7487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GB/T 7490 水质挥发酚的测定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GB/T 7494 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T 11889 水质苯胺类的测定 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GB/T 11890 水质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1893 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 11901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1903 水质色度测定稀释倍数法GB/T 11906 水质总锰的测定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GB/T 11911 水质总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12 水质总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488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 16489 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HJ/T 4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4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 44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HJ/T 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 67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HJ/T 76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77 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率毛细管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T 92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CJ 3082-1999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DB37/ 599-2006 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 656-2006 山东省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 664-2007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 675-2007 山东省海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 676-2007 山东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3 术语及定义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钢铁行业排放标准钢铁行业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行业之一。
为了减少钢铁行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排放标准和监管措施。
下面是钢铁行业排放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钢铁行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通常包括总量控制和单一污染物排放限值两个方面。
- 总量控制:要求钢铁企业达到一定的总量控制指标,如总二氧化硫排放量、总氮氧化物排放量等。
- 单一污染物排放限值:对钢铁企业的每种污染物单独设置排放限值,如每年二氧化硫排放限值不得超过X吨、每年颗粒物排放限值不得超过Y吨等。
2.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钢铁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和悬浮物等水污染物。
为了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总量控制:要求钢铁企业达到一定的总量控制指标,如废水总排放量不得超过X吨。
- 单一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钢铁企业处理后泄水中每种污染物的浓度不得超过相应的限值,如重金属离散排放限值等。
3. 废弃物和固体废物处理:钢铁行业产生的废弃物和固体废物包括炉渣、废渣、废水处理剂等。
为了防止这些废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相关的废弃物和固体废物处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废物处置措施:要求钢铁企业采用安全、环保的方式处置废弃物和固体废物,如炉渣回收利用、废水处理剂的安全储存等。
- 废物处置限制:对于某些危险废物和特定废物,设定了相应的处置限制,如不得将废物随意堆放或倾倒等。
4. 能耗指标要求:钢铁行业是能源密集型行业,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各国也纷纷设定了钢铁行业的能耗指标要求。
- 能耗控制目标:要求钢铁企业达到一定的能耗控制目标,如能源单位产值降低10%等。
- 节能措施实施:要求钢铁企业采取一系列节能措施,如采用高效设备和工艺等。
- 能源管理系统要求:要求钢铁企业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对能源使用进行监控和管理。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落实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5.01.20•【字号】豫环文〔2015〕18号•【施行日期】2015.0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落实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豫环文〔2015〕18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环境保护局:近日,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4〕197号),结合《河南省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办法》(豫政〔2014〕94号)、《河南省蓝天工程行动计划》(豫政〔2014〕94号)、《河南省2014年度碧水工程行动计划》(豫政办〔2014〕60号)和《河南省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豫环文〔2014〕280号)的有关规定,现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一、严格预算管理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和《河南省重点污染物总量预算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建设项目所需重点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必须从在线管理平台申请、核定和备案,并从当地许可预支增量中支出。
实行排污权有偿使用的,应有偿取得排污权。
二、规范项目审核火电、钢铁、水泥、造纸、印染行业建设项目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采用绩效方法核定。
其他行业依照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烟气量等予以核定。
三、实行倍量替代火电、钢铁、水泥、造纸、印染行业建设项目重点污染物排放量,从全省同行业内替代。
其中,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五大电力集团从集团内替代。
用于建设项目的可替代指标必须大于建设项目所需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环境空气质量以及细颗粒物(PM2.5)不达标的城市、水环境质量未达到要求的市县,建设项目所需替代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实行2倍替代(燃煤发电机组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的除外)。
附件1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方法一、编制目的中国是一个钢铁生产大国,近10余年来钢铁工业发展迅速,粗钢产量从2000年的1.26亿吨发展到2013年的7.8亿吨,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50%。
钢铁企业占地面积大,污染物排放量大、节点多,是大气污染防治管控的重点行业。
目前全国各地对钢铁企业的环境监管强度和管理水平差别较大,对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和计算,普遍存在计算方法不统一,核定标准不统一,征收强度不统一的现象,不利于促进企业加强治理,减少排放,降低污染。
因而需要制定一套简单易行、适应当前状况的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物产排污量核算方法,指导环境监察人员加强对钢铁企业的环境监管,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应收尽收,用经济手段促进钢铁企业的大气污染防治。
本《方法》根据钢铁企业无组织排放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在借鉴《排污申报登记实用手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和《中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统计2011》等相关资料基础上,对各种产排污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并对不同规模和不同管理水平的钢铁企业进行调研,以主要污染源的环境管理水平为切入点,结合不同污染治理设施和环境管理水平,核算出钢铁企业各个排污节点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作为环境监察部门现场监督检查和核定征收水泥企业排污费的参考依据。
二、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钢铁行业长流程(有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工序)及短流程(仅有炼钢、轧钢工序)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核算。
钢铁联合企业中石灰窑、燃煤电站工序的排污量核算,分别参照建材行业石灰窑、电力行业燃煤电厂的核算方法。
三、编制依据1.《排污申报登记实用手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著,2004年);2.《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第八分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烧结)》(HJ/T426-2008);4.《清洁生产标准炼焦行业》(HJ/T126-2003);5.《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高炉炼铁)》(HJ/T427-2008);6.《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炼钢)》(HJ/T428-2008);7.《中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统计2011》(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8.《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2-2012);9.《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10.《炼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3-2012);11.《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4-2012);1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如何核算?(1)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方法当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上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当年新增削减量+当年新增排放量。
1)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指城镇生活源主要水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可采用新增城镇人口或生活污水新增量两种方式核算。
即采用城镇新增人口带来的污染物增加量进行核算或城镇生活排水新增排放量及城镇生活主要水污染物年均排放浓度核算。
2)重点工程减排量核算工业污染治理:造纸、纺织、氮肥、制糖、农药制造、制革6个已发放排污许可证的重点涉水行业依据排污许可数据核算减排量。
对已取得排污许可证并能够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提交执行报告的企业,采用项目累加法逐一核算。
其他行业通过清洁生产、废水深度治理及回用等综合措施减排量实现当年与上年污染物排放量差的污染物新增削减量之和,采用项目累加法逐一核算。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污染物新增削减量采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扩)建、提标改造、配套管网完善新增污染物削减量之和,采用两年间的处理水量与进出口浓度差进行全口径逐一核算。
再生水利用:污染物新增削减量采用新增再生水量乘以污染物平均进口浓度的方式进行项目累加法逐一核算。
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带来的新增削减量采用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五类污染物产生量与提高的污染物去除效率进行核算。
3)其他减排工程减排量核算其他减排工程采用产排污系数法、环境统计历史数据或监测法计算。
(2)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方法当年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上年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当年新增削减量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暂不考虑新增排放量。
1)重点工程减排量核算对火电、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炼焦、石化等6个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行业实施全口径核算,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按照各企业排污许可执行报告中年度实际排放量,新增削减量原则上为上年与当年排污许可执行报告中实际排放量之差。
钢铁行业排放标准钢铁行业的环境排放标准概述:钢铁是全球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然而其生产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为了减少钢铁行业的环境负担,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排放标准,以限制钢铁企业的污染物排放。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钢铁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严重影响了大气质量。
因此,各国都针对钢铁行业制定了相应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 烟尘排放标准:烟尘是钢铁行业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对空气质量有很大影响。
各国通常规定钢铁企业的烟尘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限值,以确保大气中的烟尘浓度不超过安全标准。
2. 二氧化硫排放标准:二氧化硫是燃煤和高硫原料在钢铁生产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害。
各国通过限制钢铁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3. 氮氧化物排放标准:氮氧化物主要来自燃煤和高温燃烧过程,是温室气体也是大气中的污染物之一。
各国通过制定钢铁企业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限制其对大气的污染。
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钢铁行业的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重金属、悬浮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威胁。
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限制钢铁企业对水环境的污染。
1. 废水排放标准:各国规定了钢铁企业废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总量限值,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2. 重金属排放标准:钢铁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重金属,如铅、铬、汞等,对水生态系统有严重影响。
因此,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重金属排放标准,确保钢铁企业对水体中重金属的排放不超过限值。
三、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钢铁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炉渣、烧结矿等。
这些废弃物的排放对土壤和水体都会造成污染。
各国都规定了钢铁企业对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要求,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 炉渣排放标准:钢铁企业产生的炉渣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土壤和水体有污染风险。
各国规定了钢铁企业对炉渣的处理排放标准,要求对炉渣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处置,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附件1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方法一、编制目的中国是一个钢铁生产大国,近10余年来钢铁工业发展迅速,粗钢产量从2000年的1.26亿吨发展到2013年的7.8亿吨,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50%。
钢铁企业占地面积大,污染物排放量大、节点多,是大气污染防治管控的重点行业。
目前全国各地对钢铁企业的环境监管强度和管理水平差别较大,对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和计算,普遍存在计算方法不统一,核定标准不统一,征收强度不统一的现象,不利于促进企业加强治理,减少排放,降低污染。
因而需要制定一套简单易行、适应当前状况的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物产排污量核算方法,指导环境监察人员加强对钢铁企业的环境监管,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应收尽收,用经济手段促进钢铁企业的大气污染防治。
本《方法》根据钢铁企业无组织排放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在借鉴《排污申报登记实用手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和《中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统计2011》等相关资料基础上,对各种产排污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并对不同规模和不同管理水平的钢铁企业进行调研,以主要污染源的环境管理水平为切入点,结合不同污染治理设施和环境管理水平,核算出钢铁企业各个排污节点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作为环境监察部门现场监督检查和核定征收水泥企业排污费的参考依据。
二、适用围本《方法》适用于钢铁行业长流程(有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工序)及短流程(仅有炼钢、轧钢工序)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核算。
钢铁联合企业中石灰窑、燃煤电站工序的排污量核算,分别参照建材行业石灰窑、电力行业燃煤电厂的核算方法。
三、编制依据1.《排污申报登记实用手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著,2004年);2.《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第八分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烧结)》(HJ/T426-2008);4.《清洁生产标准炼焦行业》(HJ/T126-2003);5.《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高炉炼铁)》(HJ/T427-2008);6.《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炼钢)》(HJ/T428-2008);7.《中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统计2011》(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8.《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2-2012);9.《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10.《炼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3-2012);11.《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4-2012);1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
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4]197号为规范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根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国办发〔2014〕23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一)本办法适用于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不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审核与管理。
主要污染物是指国家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十二五”期间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总氮和地方实施总量控制的特征污染物参照本办法执行。
(二)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
排放主要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下简称环评文件)审批前,须取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三)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应与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相挂钩,对未完成上一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地区或企业,暂停新增相关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
(四)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应包含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内容,明确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施规模、资源能源消耗情况、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管要求等,提出总量指标及替代削减方案,列出详细测算依据等,并附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的有关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的初审意见。
二、审核程序(一)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按照环评审批权限实行分级管理。
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
省级及地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由下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转发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公布日期】2015.06.08•【字号】京环发〔2015〕19号•【施行日期】2015.07.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文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转发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京环发〔2015〕19号各区县环保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2014年12月,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4〕197号),现转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本市相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本市实施建设项目总量指标审核和管理的污染物范围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工业及汽车维修行业)及化学需氧量、氨氮。
二、由环境保护部和市环保局审批的项目,建设项目所在区县环保局应出具总量指标意见。
区县环保局在收到建设单位申请后于10个工作日内答复建设单位,对同意其申请的,出具审核意见(见附件)。
三、市、区县环保局内设环评部门和技术支持单位对环评文件中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新增量情况进行审核;内设总量控制部门、污染防治部门对环评文件中替代削减方案进行审核。
四、“可替代总量指标”应来源于本五年规划期经减排核定的企、事业单位,其中烟粉尘的“可替代总量指标”来源于经减排核定的单位采取关停、清洁能源改造等措施的协同减排。
“可替代总量指标”核定时,应扣除企、事业单位为实现达标排放形成的削减量。
五、建设项目总量指标应在项目所在区县内替代,确需跨行政区替代的,须调出、调入企业所在区县环保局和调出企业确认,并经市环保局审核同意。
采取减排措施并发挥了减排效益的单位,其建设项目应优先获得“可替代总量指标”。
六、市环保局建立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平台,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系统进行衔接,实行建设项目与替代项目总量动态管理。
山西省环保厅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严格控制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根据环保部《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建设项目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工业粉尘等国家和我省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审核与管理。
重金属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总量控制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三条属于环境统计重点工业源调查行业范围内(《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39个行业)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前,建设单位需按本办法规定取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厂以及前款规定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建设项目,由负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对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及防治措施提出相应管理要求,暂不纳入总量核定范围。
第四条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与地区或企业减排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对未完成上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的地区或企业,暂停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第二章程序第五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应设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章节,在对建设项目生产工艺及污染防治措施的先进性、资源能源消耗、产排污情况、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客观需求,提出总量指标及替代削减方案,列出详细测算依据等。
第六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单位应在技术评估报告中明确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同时填写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技术评估审核表,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报告附件。
第七条建设单位应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落实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来源。
ICS 13.020Z 60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 1461—2011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1 - 11 - 15 发布2011 - 11 - 30 实施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发布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13/ 1461—2011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促进河北省钢铁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订工作管理办法》、《加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河北省钢铁企业烧结(球团)、高炉炼铁、炼钢、热轧生产单元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适用于河北省钢铁工业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
钢铁工业烧结(球团)、高炉炼铁、炼钢、热轧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排放废水、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本标准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海波、李杰、王大勇、胡晓波、宋继宽、李伟、张雪斌、徐铁兵、尹崧、张国宁、常海平、陈俊芬、李士雷、任钢、刘庆辉。
本标准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 IDB13/ 1461—2011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河北省钢铁工业烧结(球团)、高炉炼铁、炼钢、热轧生产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以及采样、监测和环境保护管理的相关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对河北省钢铁工业现有和新建企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