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物理异构异模复习:专题十五 动量守恒与近代物理初步(选修3-5) 15-1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57.50 KB
- 文档页数:7
3动量守恒定律[目标定位] 1.认识系统、内力、外力,认识和理解动量守恒定律.2.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适用性和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一、系统的动量1.系统:在物理学中,有时要把相互作用的两个或多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个整体叫做系统.2.系统的动量:在一个系统中,把各个物体的动量都相加,相加后的动量称作系统的动量.二、动量守恒定律1.系统碰撞前后总动量不变的条件: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2.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无论这一系统的内部进行了何种形式的碰撞,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3.数学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4.成立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想一想如图1所示,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停着一艘帆船,船尾固定一台电风扇,正在不停地把风吹向帆面,船能向前行驶吗?为什么?图1答案不能.把帆船和电风扇看做一个系统,电风扇和帆船受到空气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是一对内力,系统总动量守恒,船原来是静止的,总动量为零,所以在电风扇吹风时,船仍保持静止.三、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而动量守恒定律无论在微观、宏观或高速领域,都是适用的.预习完成后,请把你疑惑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一、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2.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2)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远小于内力.此时系统动量近似守恒.(3)系统所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3.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性质(1)矢量性.公式中的v1、v2、v1′和v2′都是矢量,只有它们在同一直线上,并先选定正方向,确定各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后,才能用代数方法运算.(2)相对性.速度具有相对性,公式中的v1、v2、v1′和v2′应是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一般取相对地面的速度.(3)同时性.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这个“前”是指相互作用前的某一时刻,v1、v2均是此时刻的瞬时速度;同理,v1′、v2′应是相互作用后的同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例1】(多选)如图2所示,A、B两物体质量之比m A∶m B=3∶2,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的弹簧,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图2A.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B.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C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C.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D.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C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答案BCD解析如果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弹簧释放后A、B分别相对小车向左、向右滑动,它们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 A向右,F B向左,由于m A∶m B=3∶2,所以F A∶F B=3∶2,则A、B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不为零,故其动量不守恒,A选项错;对A、B、C组成的系统,A、B与C间的摩擦力为内力,该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为零,故该系统的动量守恒,B、D选项均正确;若A、B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则A、B组成的系统的外力之和为零,故其动量守恒,C选项正确.针对训练(多选)两位同学穿旱冰鞋,面对面站立不动,互推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不计摩擦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3A.互推后两同学总动量增加B.互推后两同学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分离时质量大的同学的速度小一些D.互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答案BC解析对两同学所组成的系统,互推过程中,合外力为零,总动量守恒,故A 错;两同学动量的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C正确;互推过程中机械能增大,故D错误.二、动量守恒定律简单的应用1.动量守恒定律不同表现形式的表达式的含义(1)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总动量p′.(2)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与另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Δp=0:系统总动量增量为零.(4)m1v1+m2v2=m1v1′+m2v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的动量和等于作用后的动量和.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1)确定相互作用的系统为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3)判断系统是否符合动量守恒条件;(4)规定正方向,确定初、末状态动量的正、负号;(5)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例2】质量m1=10 g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v1=30 cm/s的速率向右运动,恰遇上质量为m2=50 g的小球以v2=10 cm/s的速率向左运动,碰撞后,小球m2恰好停止,则碰后小球m1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如何?答案20 cm/s方向向左解析碰撞过程中,两小球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设向右为正方向,则各小球速度为v1=30 cm/s,v2=-10 cm/s;v2′=0.由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m1v1+m2v2=m1v1′+m2v2′,代入数据得v1′=-20 cm/s.故小球m1碰后的速度的大小为20 cm/s,方向向左.借题发挥处理动量守恒应用题“三步曲”(1)判断题目涉及的物理过程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2)确定物理过程及其系统内物体对应的初、末状态的动量.(3)确定正方向,选取恰当的动量守恒的表达式列式求解.【例3】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磁铁(磁性极强)分别固定在质量相等的小车上,水平面光滑.开始时甲车速度大小为3 m/s,乙车速度大小为2 m/s,方向相反并在同一直线上,如图4所示.图4(1)当乙车速度为零时,甲车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2)由于磁性极强,故两车不会相碰,那么两车的距离最小时,乙车的速度是多大?方向如何?答案(1)1 m/s向右(2)0.5 m/s向右解析两个小车及磁铁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两车之间的磁力是系统内力,系统动量守恒.设向右为正方向.(1)据动量守恒得:m v甲-m v乙=m v甲′,代入数据解得v甲′=v甲-v乙=(3-2) m/s=1 m/s,方向向右.(2)两车相距最小时,两车速度相同,设为v′,由动量守恒得:m v甲-m v乙=m v′+m v′.解得v′=m v甲-m v乙2m=v甲-v乙2=3-22m/s=0.5 m/s,方向向右.对动量守恒条件的理解1.把一支弹簧枪水平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枪射出一颗子弹时,对于枪、弹、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枪和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枪和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枪弹和枪筒之间的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二者组成的系统动量近似守恒D.枪、弹、车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答案 D解析内力、外力取决于系统的划分,以枪和弹组成的系统,车对枪的作用力是外力,系统动量不守恒,枪和车组成的系统受到系统外弹簧对枪的作用力,系统动量不守恒.枪弹和枪筒之间的摩擦力属于内力,但枪筒受到车的作用力,属于外力,故二者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枪、弹、车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故D正确.2. (多选)木块a 和b 用一根轻弹簧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紧靠在墙壁上.在b 上施加向左的水平力使弹簧压缩,如图5所示.当撤去外力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a 尚未离开墙壁前,a 和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 .a 尚未离开墙壁前,a 和b 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C .a 离开墙壁后,a 和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 .a 离开墙壁后,a 和b 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答案 BC解析 a 尚未离开墙壁前,墙壁对a 有冲量,a 和b 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a 离开墙壁后,系统所受外力之和等于零,系统的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3.如图6所示,一枚火箭搭载着卫星以速率v 0进入太空预定位置,由控制系统使箭体与卫星分离.已知前部分的卫星质量为m 1,后部分的箭体质量为m 2,分离后箭体以速率v 2沿火箭原方向飞行,若忽略空气阻力及分离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则分离后卫星的速率v 1为( )图6A .v 0-v 2B .v 0+v 2C .v 0-m 2m 1v 2 D .v 0+m 2m 1(v 0-v 2) 答案 D解析 根据分离前后系统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1+m 2)v 0=m 1v 1+m 2v 2解得:v 1=v 0+m 2m 1(v 0-v 2),故D 项正确. 4.两小孩在冰面上乘坐“碰碰车”相向运动.A 车总质量为50 kg ,以2 m/s 的速度向右运动;B车总质量为70 kg,以3 m/s的速度向左运动;碰撞后,A以1.5 m/s的速度向左运动,则B的速度大小为多少?方向如何?答案0.5 m/s方向向左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得:规定向右为正方向,m A v A-m B v B=-m A v A′+m B v B′,解得v B′=-0.5 m/s,所以B的速度大小是0.5 m/s,方向向左.(时间:60分钟)题组一对动量守恒条件的理解1.关于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系统内存在摩擦力,系统的动量就不可能守恒B.只要系统中有一个物体具有加速度,系统的动量就不守恒C.只要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就守恒D.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加速度都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守恒答案 C解析根据动量守恒的条件即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可知,选项C正确;系统内存在摩擦力,若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动量也守恒,选项A错误;系统内各物体之间有着相互作用,对单个物体来说,合外力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但整个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仍可为零,动量守恒,选项B错误;系统内所有物体的加速度都为零时,各物体的速度恒定,动量恒定,总动量一定守恒,选项D错误.2.如图1所示,甲木块的质量为m1,以v的速度沿光滑水平地面向前运动,正前方有一静止的、质量为m2的乙木块,乙上连有一轻质弹簧.甲木块与弹簧接触后()图1A.甲木块的动量守恒B.乙木块的动量守恒C.甲、乙两木块所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D.甲、乙两木块所组成系统的动能守恒答案 C解析两木块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相碰,且中间有弹簧,则碰撞过程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故选项A、B错误,选项C正确;甲、乙两木块碰撞前、后动能总量不变,但碰撞过程中有弹性势能,故动能不守恒,只是机械能守恒,选项D错误.3.如图2所示,小车与木箱紧挨着静放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现有一男孩站在小车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关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男孩和木箱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小车与木箱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男孩、小车与木箱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木箱的动量增量与男孩、小车的总动量增量相同答案 C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可知男孩、小车与木箱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选项A、B错误,C正确;木箱的动量增量与男孩、小车的总动量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D错误.4.(多选)在光滑水平面上A、B两小车中间有一弹簧,如图3所示,用手抓住小车并将弹簧压缩后使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将两小车及弹簧看成一个系统,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图3A.两手同时放开后,系统总动量始终为零B.先放开左手,再放开右手后,动量不守恒C.先放开左手,后放开右手,总动量向左D.无论何时放手,两手放开后,在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系统总动量都保持不变,但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为零答案ACD解析在两手同时放开后,水平方向无外力作用,只有弹簧的弹力(内力),故动量守恒,即系统的总动量始终为零,A对;先放开左手,再放开右手后,是指两手对系统都无作用力之后的那一段时间,系统所受合外力也为零,即动量是守恒的,B错;先放开左手,系统在右手作用下,产生向左的作用力,故有向左的冲量,再放开右手后,系统的动量仍守恒,即此后的总动量向左,C对;其实,无论何时放开手,只要是两手都放开后就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即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D对.题组二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5.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质量为1 500 kg向南行驶的长途客车迎面撞上了一辆质量为3 000 kg向北行驶的卡车,碰撞后两辆车接在一起,并向南滑行了一小段距离后停下,根据测速仪的测定,长途客车碰前以20 m/s的速率行驶,由此可判断卡车碰撞前的行驶速率()A.小于10 m/sB.大于20 m/s,小于30 m/sC.大于10 m/s,小于20 m/sD.大于30 m/s,小于40 m/s答案 A解析两车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两车相撞后向南滑行,则系统动量方向向南,即p客>p卡,1 500×20>3 000×v,解得v<10 m/s,故A正确.6. (多选)如图4所示,A、B两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它们的动量大小分别为p1和p2,碰撞后A球继续向右运动,动量大小为p1′,此时B球的动量大小为p2′,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图4A.p1+p2=p1′+p2′B.p1-p2=p1′+p2′C.p1′-p1=p2′+p2D.-p1′+p1=p2′+p2答案BD解析因水平面光滑,所以A、B两球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于p1、p2、p1′、p2′均表示动量的大小,所以碰前的动量为p1-p 2,碰后的动量为p 1′+p 2′,B 对.经变形得-p 1′+p 1=p 2′+p 2,D 对.7.将静置在地面上质量为M (含燃料)的火箭模型点火升空,在极短时间内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 0竖直向下喷出质量为m 的炽热气体.忽略喷气过程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则喷气结束时火箭模型获得的速度大小是( )A.m M v 0B.M m v 0C.M M -m v 0D.m M -m v 0答案 D解析 火箭模型在极短时间点火,设火箭模型获得速度为v ,据动量守恒定律有0=(M -m )v -m v 0,得v =m M -m v 0,故选D. 8.质量为M 的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 1向右运动,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2水平向左射入木块,要使木块停下来,必须使发射子弹的数目为(子弹留在木块中不穿出)( )A.(M +m )v 1m v 2B.M v 1(M +m )v 2C.M v 1m v 2D.m v 1M v 2 答案 C解析 设发射子弹的数目为n ,选择n 颗子弹和木块M 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设木块M 以v 1向右运动,连同n 颗子弹在射入前向左运动为系统的初状态,子弹射入木块后停下来为末状态.选子弹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nm v 2-M v 1=0,得n =M v 1m v 2,所以选项C 正确. 9.质量为M 的小船以速度v 0行驶,船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孩a 和b ,分别静止站在船头和船尾.现小孩a 沿水平方向以速率v (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前跃入水中,然后小孩b 沿水平方向以同一速率v (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后跃入水中,则小孩b 跃出后小船的速度方向________,大小为________(水的阻力不计).答案 向前 ⎝ ⎛⎭⎪⎫1+2m M v 0 解析 选小孩a 、b 和船为一系统,由于忽略水的阻力,故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小孩b 跃出后小船向前行驶的速度为v ′,选v 0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2m )v 0=M v ′+m v -m v ,整理解得v ′=⎝ ⎛⎭⎪⎫1+2m M v 0,方向向前.题组三 综合应用10.如图5所示,质量为m 2=1 kg 的滑块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1=50 g 的小球以1 000 m/s 的速率碰到滑块后又以800 m/s 的速率被弹回,试求滑块获得的速度.图5答案 90 m/s 方向与小球的初速度方向一致解析 对小球和滑块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竖直方向上所受合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以小球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有v 1=1 000 m/s ,v 1′=-800 m/s ,v 2=0又m 1=50 g =5.0×10-2 kg ,m 2=1 kg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1v 1+0=m 1v 1′+m 2v 2′代入数据解得v 2′=90 m/s ,方向与小球初速度方向一致.11.如图6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且弹簧处于原长状态,质量为m 的子弹以初速度v 0击中木块而未穿出,则击中木块瞬间二者的共同速度为多大?图6答案 m M +m v 0解析 由于从子弹打入到与物块相对静止,时间非常短,弹簧未发生形变,且此过程中地面对物块摩擦力远小于内力(子弹与物块间作用力),故可认为此过程动量守恒.对m 、M 系统,m 击中M 过程动量守恒,m v 0=(m +M )v ,所以v =m M +m v 0. 12.光滑水平面上一平板车质量为M =50 kg ,上面站着质量m =70 kg 的人,共同以速度v0匀速前进,若人相对车以速度v=2 m/s向后跑,问人跑动后车的速度改变了多少?答案 1.17 m/s解析以人和车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选v0方向为正方向.设人跑动后车的速度变为v′,则人相对地的速度为(v′-v).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m)v0=M v′+m(v′-v).解得v′=v0+m vM+m.人跑动后车的速度改变量为Δv=v′-v0=m vM+m=1.17 m/s.Δv的数值为正,说明速度的改变与v0方向一致,车速增加.。
1、(多选)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答案:ACD解析:衍射和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选项A、C正确;光电效应体现了光的粒子性,选项E错误;射线在云室中穿过,留下的径迹是粒子的轨迹,选项B错误;电子显微镜利用了电子的波动性来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选项D正确。
2、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A.147N+42He→178O+11HB.23892U→23490Th+42HeC.21H+31H→42He+10nD.23490Th→23491Pa+0-1e答案: B解析:A项是人工核转变,A项错误;B项是α衰变,B项正确;C 项是轻核聚变,C项错误;D项是β衰变,D项错误。
3、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D.21083Bi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21083Bi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答案: B解析:γ射线是光子流,所以A项错误;氢原子辐射光子以后,半径减小,电子动能增加,所以B项正确;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热核反应,所以C项错误;21083Bi的半衰期是5天,经过10天,100克21083Bi还余25克,所以D项错误。
4、物理学重视逻辑,崇尚理性,其理论总是建立在对事实观察的基础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B、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α粒子散射实验的重要发现是电荷是量子化的D、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答案: A解析: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即核内部是有结构的,A 项正确;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B项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的重要发现是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项错误;密立根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原子光谱的分立性表明原子核外电子轨道是不连续的,D项错误。
选修3-5 动量近代物理初步考纲下载(1)动量动量守恒定律(Ⅰ)(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Ⅰ)(3)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Ⅰ)(4)原子核式结构模型(Ⅰ)(5)氢原子光谱原子的能级(Ⅰ)(6)原子核的组成(Ⅰ)(7)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Ⅰ)(8)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Ⅰ)(9)核力与结合能质量亏损(Ⅰ)(10)核反应方程(Ⅰ)(11)裂变反应聚变反应链式反应(Ⅰ)(12)普朗克能量子假说黑体和黑体辐射(Ⅰ)(13)光电效应(Ⅰ)(14)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Ⅰ)考向前瞻(1)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原子核式结构、玻尔理论、原子核的衰变、核反应方程的书写及质能方程的应用是本章高考考查的热点。
(2)原子结构与原子核部分高考命题难度不大,大多直接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体现时代气息,用新名词包装试题;对动量部分的考查通常以实验和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而且难度不会太大。
第1节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对应学生用书P218[必备知识]1.动量(1)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2)公式:p=mv。
(3)单位:千克·米/秒。
符号:kg·m/s。
(4)意义: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2.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
(2)表达式:p′-p=I或mv′-mv=F(t′-t)。
(3)冲量: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即I=F(t′-t)。
3.动量守恒定律(1)内容:如果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常用的四种表达形式:①p=p′:即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和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②Δp=p′-p=0:即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
③Δp1=-Δp2:即相互作用的系统内的两部分物体,其中一部分动量的增加量等于另一部分动量的减少量。
4习题课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目标定位] 1.进一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系统性、相对性、矢量性和独立性.2.进一步熟练掌握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1.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其成立的条件可理解为:(1)理想条件:系统不受外力.(2)实际条件:系统所受外力为零.(3)近似条件:系统所受外力比相互作用的内力小得多,外力的作用可以被忽略.(4)推广条件:系统所受外力之和虽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则系统在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2.动量守恒定律的五性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它是一个实验定律,应用时应注意其:系统性、矢量性、相对性、同时性、普适性.预习完成后,请把你疑惑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一、动量守恒条件及守恒对象的选取1.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2)系统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0;(3)系统的内力远大于外力.2.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系统.选择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必须合理选择系统,再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分清内力与外力,然后判断所选系统是否符合动量守恒的条件.【例1】(多选)质量为M和m0的滑块用轻弹簧连接,以恒定速度v沿光滑水平面运动,与位于正对面的质量为m的静止滑块发生碰撞,如图1所示,碰撞时间极短,在此过程中,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图1A.M、m0、m速度均发生变化,碰后分别为v1、v2、v3,且满足(M+m0)v=M v1+m v2+m0v3B.m0的速度不变,M和m的速度变为v1和v2,且满足M v=M v1+m v2C.m0的速度不变,M和m的速度都变为v′,且满足M v=(M+m)v′D.M、m0、m速度均发生变化,M和m0的速度都变为v1,m的速度变为v2,且满足(M+m0)v=(M+m0)v1+m v2答案BC解析M和m碰撞时间极短,在极短的时间内弹簧形变极小,可忽略不计,因而m0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动量不变(速度不变),可以认为碰撞过程中m0没有参与,只涉及M和m,由于水平面光滑,弹簧形变极小,所以M和m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两者碰撞后可能具有共同速度,也可能分开,所以只有B、C正确.二、单一方向动量守恒问题1.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是普遍的,当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不守恒,但是不少情况下,合外力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却为零,那么在该方向上系统的动量分量就是守恒的.2.分析该方向上对应过程的初、末状态,确定初、末状态的动量.3.选取恰当的动量守恒的表达式列方程.三、多物体、多过程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对于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由于物体较多,作用过程较为复杂,这时往往要根据作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将系统内的物体按作用的关系分成几个小系统,对不同阶段、不同的小系统准确选取初、末状态,分别列动量守恒定律方程求解.【例2】如图2所示,A、B两个木块质量分别为2 kg与0.9 kg,A、B与水平地面间接触面光滑,上表面粗糙,质量为0.1 kg的铁块以10 m/s的速度从A的左端向右滑动,最后铁块与B的共同速度大小为0.5 m/s,求:图2(1)A的最终速度;(2)铁块刚滑上B时的速度.答案(1)0.25 m/s(2)2.75 m/s解析(1)选铁块和木块A、B为一系统,由系统总动量守恒得:m v=(M B+m)v B+M A v A可求得:v A=0.25 m/s(2)设铁块刚滑上B时的速度为u,此时A、B的速度均为v A=0.25 m/s.由系统动量守恒得:m v=mu+(M A+M B)v A可求得:u=2.75 m/s.借题发挥处理多物体、多过程动量守恒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正方向的选取.2.研究对象的选取,是取哪几个物体为系统.3.研究过程的选取,应明确哪个过程中动量守恒.针对训练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人静止站在A车上,两车静止,如图3所示.当这个人从A车跳到B车上,接着又从B车跳回A车并与A 车保持相对静止,则A车的速率()图3A.等于零B.小于B车的速率C.大于B车的速率D.等于B车的速率答案 B解析选A车、B车和人作为系统,两车均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方向上无论人如何跳来跳去,系统均不受外力作用,故满足动量守恒定律.设人的质量为m ,A 车和B 车的质量均为M ,最终两车速度分别为v A 和v B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M +m )v A -M v B ,则v A v B =M M +m,即v A <v B ,故选项B 正确. 四、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的临界问题分析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中,常常会遇到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相距最近、避免相碰和物体开始反向运动等临界问题.分析临界问题的关键是寻找临界状态,临界状态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临界条件.临界条件往往表现为某个(或某些)物理量的特定取值.在与动量相关的临界问题中,临界条件常常表现为两物体的相对速度关系与相对位移关系,这些特定关系的判断是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例3】 如图4所示,甲、乙两小孩各乘一辆冰车在水平冰面上游戏,甲和他的冰车总质量为M =30 kg ,乙和他的冰车总质量也是30 kg.游戏时,甲推着一个质量为m =15 kg 的箱子和他一起以v 0=2 m/s 的速度滑行,乙以同样大小的速度迎面滑来,为了避免相撞,甲突然将箱子沿冰面推给乙,箱子滑到乙处,乙迅速抓住.若不计冰面摩擦.图4(1)若甲将箱子以速度v 推出,甲的速度变为多少?(用字母表示)(2)设乙抓住迎面滑来的速度为v 的箱子后反向运动,乙抓住箱子后的速度变为多少?(用字母表示)(3)若甲、乙最后不相撞,甲、乙的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箱子被推出的速度至少多大?答案 (1)(M +m )v 0-m v M(2)m v -M v 0m +M(3)v 1≤v 2 5.2 m/s解析 (1)甲将箱子推出的过程,甲和箱子组成的整体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m )v 0=m v +M v 1①解得v 1=(M +m )v 0-m v M②(2)箱子和乙作用的过程动量守恒,以箱子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M v 0=(m +M )v 2③解得v 2=m v -M v 0m +M④ (3)甲、乙不相撞的条件是v 1≤v 2⑤其中v 1=v 2为甲、乙恰好不相撞的条件.联立②④⑤三式,并代入数据得v ≥5.2 m/s.某一方向上动量守恒问题1. (多选)如图5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斜面,斜面光滑,现有一个小球从斜面顶点由静止释放,在小球下滑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斜面和小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 .斜面和小球组成的系统仅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C .斜面向右运动D .斜面静止不动答案 BC解析 球和斜面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故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小球下滑时,对地有向下的加速度,即系统存在向下的加速度,故系统竖直方向上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合外力向下,因此不能说系统动量守恒.多物体、多过程中的动量守恒问题2.如图6所示,质量为M 的盒子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盒子内表面不光滑,盒内放有一块质量为m 的物体.从某一时刻起给m 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0,那么在物块与盒子前后壁多次往复碰撞后( )图6A .两者的速度均为零B .两者的速度总不会相等C .物体的最终速度为m v 0M ,向右D .物体的最终速度为m v 0M +m,向右 答案 D解析 物体与盒子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与盒子前后壁多次往复碰撞后,以速度v 共同运动,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M +m )v ,故v =m v 0M +m ,向右.3.质量相等的五个物块在一光滑水平面上排成一条直线,且彼此隔开一定的距离,具有初速度v 0的第5号物块向左运动,依次与其余四个静止物块发生碰撞,如图7所示,最后这五个物块粘成一个整体,求它们最后的速度为多少?图7答案 15v 0解析 由五个物块组成的系统,沿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故系统动量守恒,m v 0=5m v ,v =15v 0,即它们最后的速度为15v 0.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的临界问题4.如图8所示,一质量为m 3的人站在质量为m 的小船甲上,以速度v 0在水面上向右运动.另一完全相同的小船乙以速率v 0从右方向左方驶来,两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为避免两船相撞,人从甲船以一定的速率水平向右跃到乙船上,求:为避免两船相撞,人水平跳出时相对于地面的速率至少多大?图8答案 257v 0解析 设向右为正方向,两船恰好不相撞,最后具有共同速度v 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3+m )v 0-m v 0=(2m +m 3)v 1,解得v 1=17v 0设人跳出甲船的速度为v 2,人从甲船跃出的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则(m 3+m )v 0=m v 1+m 3v 2,解得v 2=257v 0.(时间:60分钟)题组一 动量守恒条件及系统和过程的选取1.两球在水平面上相向运动,发生正碰后都变为静止.可以肯定的是,碰前两球的( )A .质量相等B .动能相等C .动量大小相等D .速度大小相等答案 C解析 两小球组成的系统碰撞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两球在水平面上相向运动,发生正碰后都变为静止,故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断定碰前两球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正确.2. (多选)如图1所示,A 、B 两木块紧靠在一起且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物块C 以一定的初速度v 0从A 的左端开始向右滑行,最后停在B 木块的右端,对此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1A .当C 在A 上滑行时,A 、C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当C在B上滑行时,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无论C是在A上滑行还是在B上滑行,A、B、C三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都守恒D.当C在B上滑行时,A、B、C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答案BC解析当C在A上滑行时,对A、C组成的系统,B对A的作用力为外力,不等于0,故系统动量不守恒,选项A错误;当C在B上滑行时,A、B已分离,对B、C组成的系统,沿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故系统动量守恒,选项B正确;若将A、B、C三物块视为一系统,则沿水平方向无外力作用,系统动量守恒,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3. (多选)平板车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左端另有物体A以水平初速度v0向车的右端滑行,如图2所示.由于A、B间存在摩擦,因而A在B上滑行后,A开始做减速运动,B做加速运动(设B车足够长),则B车速度达到最大时,应出现在()图2A.A的速度最小时B.A、B速度相等时C.A在B上相对静止时D.B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答案ABCD解析由于A、B之间存在摩擦力,A做减速运动,B做加速运动,当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相对静止,摩擦力消失,变速运动结束,此时A的速度最小,B 的速度最大,因此选项A、B、C正确,此后A、B一起匀速运动,所以D项正确.4.(多选)如图3所示,在质量为M的小车上挂有一单摆,摆球的质量为m0,小车和摆球以恒定的速度v沿光滑水平地面运动,与位于正对面的质量为m的静止木块发生碰撞,碰撞的时间极短,在此碰撞过程中,下列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图3A.小车、木块、摆球的速度都发生变化,分别变为v1、v2、v3,满足(M+m0)v =M v1+m v2+m0v3B.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分别变为v1、v2,满足M v=M v1+m v2 C.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都变为v′,满足M v=(M+m)v′D.小车和摆球的速度都变为v1,木块的速度变为v2,满足(M+m0)v=(M+m0)v1+m v2答案BC5.(多选)如图4所示,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将系着绳的小球拉开一定的角度,然后同时放开小球和小车,那么在以后的过程中()图4A.小球向左摆动时,小车也向左运动,且系统动量守恒B.小球向左摆动时,小车向右运动,且系统动量守恒C.小球向左摆到最高点,小球的速度为零而小车的速度不为零D.在任意时刻,小球和小车在水平方向上的动量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答案BD解析小球摆动过程中,竖直方向上合力不为零,故系统总动量不守恒,但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所以选项B、D正确.6. (多选)如图5所示,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B两人站在车的两端,这两人同时开始相向行走,发现车向左运动,分析小车运动的原因可能是()图5A.A、B质量相等,但A比B速率大B.A、B质量相等,但A比B速率小C.A、B速率相等,但A比B的质量大D.A、B速率相等,但A比B的质量小答案AC解析两人及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则m A v A-m B v B-m C v C=0,得m A v A-m B v B>0.所以A、C正确.题组二多物体、多过程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7.一弹簧枪对准以6 m/s的速度沿光滑桌面迎面滑来的木块发射一颗铅弹,射出速度为10 m/s,铅弹射入木块后未穿出,木块继续向前运动,速度变为5 m/s.如果想让木块停止运动,并假定铅弹射入木块后都不会穿出,则应再向木块迎面射入的铅弹数为()A.5颗B.6颗C.7颗D.8颗答案 D解析设木块质量为m1,铅弹质量为m2,第一颗铅弹射入,有m1v0-m2v=(m1+m2)v1,代入数据可得m1m2=15,设再射入n颗铅弹木块停止,有(m1+m2)v1-nm2v=0,解得n=8.8.如图6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连着物体A和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A 被水平速度为v0的子弹射中并且子弹嵌在其中.已知物体A的质量m A是物体B的质量m B的34,子弹的质量m是物体B的质量的14,求弹簧压缩到最短时B的速度.图6答案v0 8解析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子弹、A、B具有共同的速度v1,且子弹、A、B组成的系统,从子弹开始射入物体A一直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系统所受外力(重力、支持力)之和始终为零,故整个过程系统的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0=(m+m A+m B)v1,又m=14m B,m A=34m B,故v1=m v0m+m A+m B=v08,即弹簧压缩到最短时B的速度为v0 8.9.如图7所示,甲车质量m1=20 kg,车上有质量M=50 kg的人,甲车(连同车上的人)以v=3 m/s的速度向右滑行.此时质量m2=50 kg的乙车正以v0=1.8 m/s 的速度迎面滑来,为了避免两车相撞,当两车相距适当距离时,人从甲车跳到乙车上,求人跳出甲车的水平速度(相对地面)应当在什么范围以内才能避免两车相撞?不计地面和小车的摩擦,且乙车足够长.图7答案大于等于3.8 m/s解析人跳到乙车上后,如果两车同向,甲车的速度小于或等于乙车的速度就可以避免两车相撞.以人、甲车、乙车组成系统,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m1+M)v-m2v0=(m1+m2+M)v′,解得v′=1 m/s.以人与甲车为一系统,人跳离甲车过程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m1+M)v=m1v′+Mu,解得u=3.8 m/s.因此,只要人跳离甲车的速度u≥3.8 m/s,就可避免两车相撞.题组三综合应用10.如图8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两辆车,甲车上面有发射装置,甲车连同发射装置质量M1=1 kg,车上另有一个质量为m=0.2 kg的小球,甲车静止在水平面上,乙车以v0=8 m/s的速度向甲车运动,乙车上有接收装置,总质量M2=2 kg,问:甲车至少以多大的水平速度将小球发射到乙车上,两车才不会相撞?(球最终停在乙车上)图8答案25 m/s解析要使两车恰好不相撞,则两车速度相等.以M1、M2、m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动量守恒:0+M2v0=(M1+m+M2)v共v共=5 m/s以小球与乙车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2v0-m v=(m+M2)v共v=25 m/s11.质量为M=2 kg的小平板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车的一端静止着质量为m A =2 kg的物体A(可视为质点),如图9所示,一颗质量为m B=20 g的子弹以600 m/s的水平速度射穿A后,速度变为100 m/s,最后物体A相对车静止,若物体A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 m/s2,求平板车最后的速度是多大.图9答案 2.5 m/s解析子弹击穿A后,A在水平方向上获得一个速度v A,最后当A相对车静止时,它们的共同速度为v.子弹射穿A的过程极短,因此车对A的摩擦力、子弹的重力作用可略去,即认为子弹和A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同时,由于作用时间极短,可认为A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设子弹击穿A后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B v0=m B v′+m A v A,得v A=m B(v0-v′)m A=0.02×(600-100)2m/s=5 m/sA获得速度v A相对车滑动,由于A与车间有摩擦,最后A相对车静止,以共同速度v运动,对于A与车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因此有:m A v A=(m A+M)v,所以v=m A v Am A+M=2×52+2m/s=2.5 m/s.12.如图10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B、C,质量分别为m A=3m、m B=m C=m,开始时B、C均静止,A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A与B碰撞后分开,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此后A与B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求B与C碰撞前B的速度大小.图10答案6 5 v0解析设A与B碰撞后,A的速度为v A,B与C碰撞前B的速度为v B,B与C 碰撞后粘在一起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对A、B木块:m A v0=m A v A+m B v B①对B、C木块:m B v B=(m B+m C)v②由A与B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可知v A=v③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得v B=65v0④。
第38讲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密考纲]主要考查动量、动量守恒等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运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分析较复杂的运动过程等.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 、B 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 B =2m A ,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 、B 两球的动量均为6 kg·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 球的动量变化量为-4 kg·m/s,则( A )A .左方是A 球,碰撞后A 、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B .左方是A 球,碰撞后A 、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C .右方是A 球,碰撞后A 、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D .右方是A 球,碰撞后A 、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解析:由m B =2m A ,p A =p B 知碰前v B <v A若左为A 球,设碰后二者速度分别为v A ′、v B ′由题意知p A ′=m A v A ′=2 kg·m/sp B ′= m B v B ′=10 kg·m/s由以上各式得vA′vB′=25,故正确选项为A . 若右为A 球,由于碰前动量都为6 kg·m/s,即都向右运动,两球不可能相碰.2.我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在世锦赛上实现女子3000 m 接力三连冠.观察发现,“接棒”的运动员甲提前站在“交棒”的运动员乙前面,并且开始向前滑行,待乙追上甲时,乙猛推甲一把,使甲获得更大的速度向前冲出.在乙推甲的过程中,忽略运动员与冰面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则( B )A .甲对乙的冲量一定等于乙对甲的冲量B .甲、乙的动量变化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甲的动能增加量一定等于乙的动能减少量D .甲对乙做多少负功,乙对甲就一定做多少正功解析:甲对乙的冲量与乙对甲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 项错误;甲、乙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动量变化量等大反向,B 项正确;甲、乙相互作用时,虽然她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相互作用过程中,她们的对地位移不一定相同,所以甲的动能增加量不一定等于乙的动能减少量,那么甲对乙做的功就不一定等于乙对甲做的功,C 、D 两项错误.3.(多选)(2017·广东珠海检测)携带美国“天鹅座”宇宙飞船的“安塔瑞斯”号运载火箭在弗吉尼亚州瓦勒普斯岛发射升空时爆炸,爆炸燃起巨大火球,运载火箭没有载人.下面对于该火箭的描述正确的是( ABD )A .火箭发射的初速度大于7.9 km/sB .火箭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C .忽略空气阻力,则火箭碎片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D .在爆炸的极短时间内,系统动量守恒解析:火箭发射时的最小速度为7.9 km/s ,故A 正确;在火箭上升过程中,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故B 正确;由于在爆炸过程中,碎片的速度大小及方向均不相同,故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不一定相同,故C 错误;在爆炸过程中由于内力远大于外力,故可以认为动量守恒,故D 正确.4.(2017·山东济南模拟)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水平轨道的左边与墙壁对接,右边与一个足够高的14光滑圆弧轨道平滑相连,木块A 、 B 静置于光滑水平轨道上,A 、B 的质量分别为1.5 kg 和0.5 kg.现让A 以6 m/s 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之后与墙壁碰撞,碰撞的时间为0.3 s ,碰后的速度大小变为4 m/s.当A 与B 碰撞后会立即粘在一起运动,g 取10 m/s 2,求:(1)在A 与墙壁碰撞的过程中,墙壁对A 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2)A 、B 滑上圆弧轨道的最大高度.解析:(1)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当A 与墙壁碰撞时根据动量定理有Ft =m A v ′1-m A ·(-v 1),解得F =50 N.(2)设碰撞后A 、B 的共同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1=(m A +m B )v .A 、B 在光滑圆形轨道上滑动时,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A +m B )v 2=(m A +m B )gh , 解得h =0.45 m.答案: (1)50 N (2)0.45 m5.(2017·山东济南模拟)如图所示,A 、B 、C 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 、C 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 和C 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 、C 可视为一个整体,现A 以初速v 0沿B 、C 的连线方向朝B 运动,与B 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 与A 、B 分离,已知C 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v 0,求弹簧释放的势能.解析:设碰后A 、B 和C 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 ,由动量守恒有3mv =mv 0①。
1.高空作业须系安全带。
如果质量为m的高空作业人员不慎跌落,从开始跌落到安全带对人刚产生作用力前人下落的距离为h(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此后经历时间t安全带达到最大伸长,若在此过程中该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则该段时间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
点击观看解答视频
A.m2gh
t
+mg B.
m2gh
t
-mg
C.m gh
t
+mg D.
m gh
t
-mg
答案 A
解析人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有v=2gh,选向下为正方向,又mgt-Ft=
0-mv,得F=m2gh
t
+mg,所以A项正确。
2.如图,两滑块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滑块A的质量
为m,速度大小为2v
0,方向向右,滑块B的质量为2m,速度大小为v
,方向向
左,两滑块发生弹性碰撞后的运动状态是( )
A.A和B都向左运动
B.A和B都向右运动
C.A静止,B向右运动
D.A向左运动,B向右运动
答案 D
解析选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2mv
0-2mv
=mv
A
+2mv
B
=0,选项A、B、C都不满足此式,只有选项D满足此式,所以D项正确。
3.如图所示,甲木块的质量为m
1
,以v的速度沿光滑水平地面向前运动,
正前方有一静止的、质量为m
2
的乙木块,乙上连有一轻质弹簧。
甲木块与弹簧接触后( )
A.甲木块的动量守恒
B.乙木块的动量守恒
C.甲、乙两木块所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
D.甲、乙两木块所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答案 C
解析甲木块与弹簧接触后,甲木块或乙木块所受的合力均不为零,动量不守恒,A、B两项错误;甲、乙两木块组成的系统受到的合力为零,系统的动量守恒,C项正确;甲、乙两木块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故两木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D项错误。
4.一弹丸在飞行到距离地面5 m高时仅有水平速度v=2 m/s,爆炸成为甲、乙两块水平飞出,甲、乙的质量比为3∶1。
不计质量损失,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2,则下列图中两块弹片飞行的轨迹可能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