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语专业就业现状及其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阿拉伯语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高考填报志愿时,阿拉伯语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以及就业前景是广阔考生和家长伴侣们非常关怀的问题,阿拉伯语专业简介、就业方向、就业前景等信息。
1、阿拉伯语专业简介阿拉伯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阿拉伯语语言基础、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学问、一定社会、自然科学文化素质及相关专业基础学问,能在外事、经贸、新闻出版、训练、旅游、文化、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和讨论工作的复合型阿拉伯语高级人才。
要求同学控制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学问,接受阿拉伯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教育,具备较强的阿拉伯语和汉语表达能力和从事中外跨文化沟通所需要的特地学问技能,具有从事翻译、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的专业素养和运用能力。
2、阿拉伯语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同学毕业后可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训练、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讨论、教学、管理工作。
从事行业:毕业后主要在贸易、训练、文字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1 贸易/进出口2 训练/培训/院校3 文字媒体/出版4 互联网/电子商务5 新能源6 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扬7 机械/设备/重工8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从事岗位:毕业后主要从事阿拉伯语、外贸、亚马逊运营专员等工作,大致如下:1 外贸业务员2 阿拉伯语翻译3 阿拉伯语外贸业务员4 外贸专员5 阿拉伯语业务员6 阿拉伯语销售7 阿拉伯语教师8 马逊运营专员工作城市:毕业后,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1 深圳2 上海3 北京4 广州5 济南6 杭州7 厦门8 南京3、阿拉伯语专业就业前景阿拉伯语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文学类中的外国语言文学类,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共55个专业,阿拉伯语专业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中排名第11,在囫囵文学大类中排名第31位。
阿拉伯语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广州。
薪酬最高的地区是青岛。
专业介绍阿拉伯语属于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中部闪米特语支,阿拉伯字母与大家熟识的拉丁字母都源自腓尼基字母。
阿拉伯语是22个阿拉伯国家和厄立特里亚、乍得等国的官方语言,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语言。
目前,阿拉伯语在我国的招生是被划分在小语种的范围内进行的,每年由北大、北外、北二外、上外等几所指定的外语院校提前单独招收,且数目有着严格的限制,基本上各校每届只有二十几名学生。
与其他小语种如韩语、德语、葡萄牙语不同的是,阿拉伯语是联合国七大工作语言之一,通用于西亚及北非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其中既包括沙特、阿联酋、巴林等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海湾富国,又包括埃及、伊拉克等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因此,在该地区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阿拉伯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就业前景小语种人才需求量的逐渐旺盛,以及就业前景的相对看好,使得小语种培训热潮持续走高。
据了解,随着近年来在沪举行的国际性活动的不断增加,小语种人才的市场需求缺口十分巨大。
在这个背景下,越来越多人将目标投向了小语种,以期拓展求职和发展空间。
专家建议,有意学习小语种的人士,在选择语种时需谨慎考虑,以免学而无功。
另外,目前沪上小语种类培训机构虽林林总总,但是培训水平却参差不齐,因此大家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还应全面考量,谨慎定夺。
小语种在就业形势上的相近源于在就业渠道上的类似,虽然在语言结构上有诸多的不同,但在就业渠道上有很强的共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1.政府公务员2.高校教师3.新闻传媒机构4.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5.各省市外办6.外贸公司7.旅游公司8.留学培训机构9.文化传播公司10.自由职业者阿拉伯语专业就业方向: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跟石油紧密相关,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都是毕业生的落脚点,毕业后可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
就业岗位:外贸业务员、阿拉伯语翻译、阿拉伯语外贸业务员、翻译、兼职阿拉伯语翻译、外贸贸易专员助理、外贸销售、国际高级业务经理、外贸专员、小语种外贸业务员、阿拉伯语兼职翻译、阿拉伯语教师等。
当很多专业本科⽣甚⾄研究⽣为就业犯愁的时候,阿拉伯语专业的毕业⽣们却在为哪个⼯作单位更理想⽽权衡。
北京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负责⼈介绍,该系近3年来的就业率均为100%,学⽣在选择时,更加重视就业层次。
重视基础教学和社会实践 北⼆外阿拉伯语专业创建于1964年,⾄今共招收本、专科学⽣26届,毕业约600⼈。
2003年创建硕⼠点,共招收研究⽣17⼈,毕业4⼈。
2005年,该专业被确⽴为北京市品牌专业建设项⽬。
2008年,该专业被教育部确认为第⼀批特⾊专业建设项⽬。
阿语系系主任张洪仪介绍,该系在⼈才培养上特别重视打基础。
“只有在低年级把基础打好了,学⽣才能在⾼年级腾飞。
”学⽣每天要进⾏晨读,早上7:50前就要进⼊学习状态。
晚上,⽼师还会对学⽣进⾏业余辅导。
根据毕业市场需求,该系分阶段将有关国情、历史与⽂化、国际政治、经济贸易、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内容作为报刊阅读和翻译课的基本素材,并且开设中东热点问题、阿拉伯社会与经济、阿拉伯伊斯兰⽂化、⾼级语法等多门选修课,及时拓宽学⽣的知识⾯。
就业及发展前景⼴阔 从未来发展看,该专业有⼴阔的发展前景。
⽐如,我国进⼝的⽯油中,很多来⾃中东国家,相应地就需要⼀定数量的阿拉伯语⼈才。
学习⼩语种,对学⽣的要求⽐较⾼。
张洪仪说,学⽣要对外语感兴趣,愿意为对外交流作贡献,还要有⾛出去成就⼀番事业的勇⽓。
据介绍,该系毕业⽣就业率连年达到100%,其中三⽅协议签约率也较⾼,2008届毕业⽣达86%。
该系毕业⽣⼴泛分布在国家及省级机关、⼤学、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及⼤中型企业。
毕业⽣中⽬前多⼈担任外交部、商务部、⽂化部、中联部司局级以上职务,多⼈担任驻外⼤使、参赞等职务。
阿拉伯语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1.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阿拉伯语作为重要的国际语言之一,其专业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本文将就阿拉伯语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进行分析。
2. 阿拉伯语专业就业方向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可以在以下领域找到就业机会:2.1 外交与国际关系阿拉伯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外交机构、国际组织以及跨国企业对阿拉伯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具备阿拉伯语能力的专业人士可以从事外交事务、国际关系翻译、文化交流等工作。
2.2 教育和研究随着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交流不断加深,阿拉伯语专业人才在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培训中心中有着广阔的就业空间。
毕业生可以从事阿拉伯语教学、翻译与口译、研究等工作。
2.3 贸易和商务阿拉伯国家与中国保持着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对阿拉伯语专业人才在贸易和商务领域的需求也在扩大。
毕业生可以从事国际贸易、商务洽谈、市场营销等职位。
2.4 大使馆与领事馆阿拉伯国家的使馆与领事馆在中国的各个城市都设有代表机构,他们需要拥有阿拉伯语能力的人才从事领事、签证、文化交流等工作。
2.5 传媒与新闻随着全球信息的互联互通,阿拉伯地区的新闻报道和媒体交流对于了解该地区的动态非常重要。
阿拉伯语专业人才可以在新闻机构、电视台、广播台等媒体单位从事记者、编辑、主持人等工作。
3. 阿拉伯语专业就业前景分析阿拉伯语专业的就业前景是积极向上的,以下是原因分析:3.1 国际政治环境影响随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不断深化,阿拉伯语专业人才在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中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政治环境的稳定与发展将为阿拉伯语专业人士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2 跨文化交流需求增加随着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阿拉伯语专业人才在跨文化交流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
具备良好的阿拉伯语能力可以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3.3 私营企业对阿拉伯语人才的需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与阿拉伯国家展开合作。
阿拉伯语本科生就业状况及分析作者:赵美岚王娟董明月郭熙来源:《职业》2016年第01期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社会各方面密切关注的问题。
为了让阿拉伯语专业(后简称阿语)在校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改善就业形势,笔者收集分析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语2011~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并对2012~2015届的阿语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最后通过电话访问,咨询专家进行了相关调研。
一、基本情况笔者收集分析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语2011~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并对2012~2015届阿语专业在校生发放问卷,以了解他们的就业意向和择业目标。
本次共发放 160份问卷,收回147份,有效问卷147份,问卷的回收率达92%。
笔者还对25位校友进行了电话访问,咨询他们对于阿语在校生学习和就业方面的建议。
二、调研结果北二外阿语系2011~2015届阿语毕业生的就业数据统计整理如下:毕业总人数依次为:27,46,39,44,38;男女各年比例依次为:14:13,13:10,29:10,15:29,4:15;从就业方向来看,考研以及出国的各年比例依次为:8%,4%,8%,18%,29%;从就业单位类型上看,在国有企业就业的各年比例依次为:55%,28%,64%,19%,18%;在国家机关就业的各年比例依次为:7%,33%,8%,2%,11%;在事业单位就业的各年比例依次为:11%,22%,10%,4%,3%;在高校就业各年比例依次为:4%,2%,0,0,0。
另外,2014年就业去向中,新增医疗卫生的比例为7%。
2012~2015届阿语专业在校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考研意向各年级比例依次为:29.41%,25.46%,18.6%,39.58%;出国意向各年级比例依次为:5.88%,12.82%,4.65%,16.67%;外企意向各年级比例依次为:52.94%,76.92%,51.16%,54.17%;国家机关意向各年级比例依次为:17.65%,43.59%,27.91%,37.5%;国企意向各年级比例依次为:41.18%,41.03%,30.23%,20.83%;事业单位意向各年级比例依次为:23.53%,56.41%,13.95%,16.67%;民营企业意向各年级比例依次为:23.53%,41.03%,13.95%,6.25%;自主创业及其他意向各年级比例依次为:17.65%,30.77%,4.66%,12.5%;表示至今仍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在校生的各年级比例依次为:82.35%,79.49%,86.05%,50%。
2023年阿拉伯语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阿拉伯语专业介绍:阿拉伯语专业是以培养具有较高阿拉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主要涵盖阿拉伯语言、文学、史学、社会学、艺术、翻译等方面的学科,具体包括阿拉伯语拼音、阿拉伯字母、语法、词汇、阅读、写作等内容。
阿拉伯语专业教学语言主要是阿拉伯语,因为阿拉伯语能力是这个专业最基础的要求。
该专业主要注重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与翻译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除了阿拉伯语言、文学、文化、历史等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包括亚非文化、政治、经济、商务等多方面内容。
另外,阿拉伯语专业班级规模相对较小,教学质量较高,同学们彼此也较为熟悉,并且该专业具有实用性和广泛性。
阿拉伯语专业就业方向: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在近几年飞速发展,这也给学习阿拉伯语的学生们提供了很多阿拉伯语言能力的就业机会。
速看下面阿拉伯语专业具体的就业方向:1. 政府部门:由于阿拉伯语在中东的重要性,使得政府对阿拉伯语人才的需求宏大。
在外交、商务部门等涉及外交、经济贸易事务时,阿拉伯国家塞尔维亚语的会话翻译和文件翻译,以及中东地区和美国等地的文案编写和翻译等等方面都需要阿拉伯语人才的专业知识。
2. 政府机关:近年来,国有企事业单位也逐渐关注阿拉伯语其他中东国家,加强了文化、文学、经济等方面与该地区的合作。
因此,阿拉伯语人才在各个政府机关内部的表现都受到了很高的评价,例如商贸、国际处、学术研究、新闻出版、新闻机构等部门,都需要阿拉伯语人才的参与。
3. 媒体与翻译: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阿拉伯语人才的介入也越来越普遍,例如新闻、电视、杂志等媒体行业,都需要阿拉伯语人才的专业知识和翻译能力。
4. 教育机构:阿拉伯语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在高中或大学执教,在基础阿拉伯语、口头交流和写作等方面进行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阿拉伯语专业具有较为广泛的就业范围,尤其是在政府相关部门、外交、媒体以及国际商务等行业需求高涨的情况下,阿拉伯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也格外优越。
学阿拉伯语好就业前景学阿拉伯语好的就业前景随着中东地区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学习阿拉伯语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学习阿拉伯语的人不仅有机会在外交、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领域找到就业机会,还能在旅游、翻译、文化交流和教育等领域发展。
首先,学习阿拉伯语的人可以在外交和国际组织领域找到就业机会。
中东地区处于全球政治经济中心,阿拉伯语作为该地区主要语言,精通阿拉伯语的人才在外交和国际组织中具有竞争力。
他们可以在大使馆、领事馆、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等任职,负责沟通、翻译和协商工作。
此外,精通阿拉伯语的人还可以在跨国公司中担任销售、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等工作,以促进中东和中国的经济合作。
其次,学习阿拉伯语的人还可以在旅游业中找到就业机会。
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精通阿拉伯语的人可以在旅行社、导游公司和酒店等机构中担任导游、客户服务和文化交流等工作。
他们可以为游客提供专业的讲解和协助,并促进中东和中国之间的人文交流。
再次,精通阿拉伯语的人在翻译领域也有很好的就业机会。
中东地区有丰富的原材料,如石油和天然气,吸引了大量的中国企业在该地区投资。
这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以帮助企业进行商务谈判、文件翻译和口译工作。
同时,学习阿拉伯语的人也可以在新闻、出版和影视等领域从事翻译工作,为了解中东地区的人们提供准确的信息和资讯。
最后,学习阿拉伯语的人可以在教育领域发展。
中东地区有很大的教育需求,特别是对于阿拉伯语的教学和交流。
大量的学校和语言中心需要具备阿拉伯语教学能力的人才,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学习阿拉伯语的人可以成为阿拉伯语教师、培训师和教育顾问等角色,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会。
总之,学习阿拉伯语的人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他们可以在外交、国际组织、旅游、翻译和教育等领域找到机会。
中东地区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阿拉伯语作为该地区主要语言,学习阿拉伯语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女生阿拉伯语就业前景女生在阿拉伯国家的就业前景正在逐渐改善。
尽管在阿拉伯文化中,社会角色被期望为妇女主要是家庭照顾者,然而近年来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为女性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首先,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女性具备了专业技能和知识,这为她们进入工作市场打开了大门。
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高等教育,获得学位,这使得她们在就业市场上具备了竞争力。
这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女性职业,如教育和医疗行业,还有更多的女性进入科技、金融和工程领域。
她们能够在各个行业中寻找到合适的机会。
其次,阿拉伯国家对于促进女性就业的政策也在不断改善。
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鼓励女性参与工作。
比如,在沙特阿拉伯,政府已经废除了一些限制女性就业的法律条文,允许女性在各个行业中工作。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各种培训和职业发展计划,帮助女性提高技能和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这些政策措施为女性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最后,社会观念的改变也在推动女性就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女性的潜力和能力。
传统的社会观念对女性的限制逐渐减少,让她们在职业领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女性就业也赋予她们经济独立的能力,让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虽然女性在阿拉伯国家的就业前景有所改善,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文化传统和家庭责任仍然是一些女性面临的障碍,她们需要在家庭和职业之间找到平衡。
此外,性别歧视和工作环境中的不公平对女性的职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总之,女性在阿拉伯国家的就业前景正在逐渐改善。
教育水平的提高、政府政策的改善以及社会观念的转变为女性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虽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但女性在阿拉伯国家的就业前景仍然充满希望。
阿拉伯语专业就业现状及其分析作者:周波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6期摘要:目前 ,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热点问题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通过对阿拉伯语专业就业市场进行仔细分析,找出阿拉伯语专业就业的优势与劣势,以期进一步提高、促进阿拉伯语专业学生的就业。
在学校注重专业教育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指导,并在日常教育和就业教育中贴近实际,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就业观,加强其实践能力,增强自我探知教育,使学生更好认清自己。
关键词:阿拉伯语;就业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273-02截至2010年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同比增长4.2个百分点;实现就业人数455.6万人,同比增长40余万人。
目前,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热点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本文对阿拉伯语专业就业市场进行仔细分析,找出阿拉伯语专业就业的优势与劣势,以期进一步提高促进阿拉伯语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
一、阿拉伯语就业现状阿拉伯语国家有20多个,主要分布在西亚、东非和北非,这些地方给人的感觉就是沙漠和石油。
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国家先后批准在外交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高校设立阿拉伯语专业。
20世纪90年代,云南大学也开设了阿拉伯语专业。
接着,天津外国语学院又宣布2002年开始招收阿拉伯语高职生。
2003年,黑龙江大学成为东北三省第一所开办阿拉伯语专业的学校。
这两年,又陆续有十几家院校开办阿拉伯语专业,但因为招生数目有着严格的限制,基本上各校每届只有二十几名学生。
近年来阿拉伯语受到人们的关注,日前有关部门作了一项调查,16.3%的受访者认为阿拉伯语是最有利的语言专业。
由于学生数量较少,加上这两年我国与阿语区国家和地区经济往来频繁,阿语学生的就业情况一直处于所有外语专业的领先位置,供需比几乎能达到1:7。
但实际就业率很少达到100%。
以黑龙江大学为例,2008届就业率100%,2009届95%,2010届初次就业率为85%。
由此可知,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就业尚存在不少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1.学生男女比例影响供求关系由于阿拉伯语国家信仰伊斯兰教,从习俗上来讲,阿语国家重男轻女的现象较为严重,虽然并不能由此判断阿语女生就不好就业,但要想有较好的发展,女生确实不易。
而且,由于中国前阶段与阿拉伯国家经济往来主要局限与石油、石化、水利、交通、建筑等项目,长期驻外,或者生活在工地,女生在工作中确实存在各种不便的地方。
另外,不少用人单位对女学生的工作能力表示怀疑,招聘培养一个阿语员工不容易,女学生需要结婚生子,转移注意力,可能长时间不能从事涉外工作,于是造成了阿拉伯语专业男生各单位抢着要,安心在学校等着挑工作,而女生需要四处奔波找工作的现象。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招生不应限招男女,加上又是女生较喜欢的外语类专业,致使很多院校阿拉伯语专业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同样以黑龙江大学为例,2004年男女比例差不多是1:1,但随后四届,几乎全部为1:6,就业压力逐年加大。
2.学生的就业意识影响就业效果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部分阿拉伯语专业学生也是过分强调自我实现,把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放在第一位,盲目以个人发展为中心,高不成、低不就。
加上专业的优越感,期望值过高,过分追求公司品牌、个人薪酬待遇、城市因素、生活环境等,找工作期望一步到位,即使已经一步到位,还会一直观望,可能有些同学还没毕业呢,就已经与好几个公司签约又违约,到毕业时还是一个工作没有,盲目的择业心态很容易影响就业效果。
阿语国家缺乏知名企业,学阿语进外企的想法比较不切实际,在中国做生意的阿拉伯人,多是集中在义乌这样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于是大家都希望自己能进国有大型企业驻外工作几年或者考公务员、考研、当大学老师,进中小公司的要求是至少需要能够出国,于是就业面越来越窄。
阿语专业的学生之间会存在着个人综合素质的差距,学习成绩稍差的同学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所弥补,譬如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
而不是像部分同学那样认为“别的同学学习没有我好,都能找到一个那么好的体面轻松而且待遇好的工作,我必须找得比他更好”。
心态不好,很容易误入歧途,有业不就。
有些毕业生就业意识不强,不急于就业,即使在专业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仍因就业意愿不强烈或者没有就业意识而在毕业时没有找到一个就业单位,从而处于“有业不就”的失业状态。
最后毕业的时候,可能就剩一个借口“准备下一年考研或者出国,反正父母支持”来逃避自己的就业现实。
3.个人综合能力影响就业实力现在的单位都注重精英人才,除专业能力之外,由于涉外,还需要英语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等各种相关能力。
而学校一般在专业教育上面下足功夫,剩下的只能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领会。
在对男女性比要求不那么严格的岗位上,综合能力强的女生,也会占据相当大的优势。
只是,也仍然会有部分学生眼高手低,一直都以自己专业为荣,只看着专业就业数据,自己却不被计算在就业之别,成为未就业人群,空叹“就业严峻、怀才不遇”。
4.社会因素影响就业观念由于近期阿语专业就业情况火热,全国相继又有许多院校阿拉伯语专业扩招,产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加大,一职难求很快也会降临到阿语专业学生上。
什么是就业?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认同是“学而优则仕”,就业就是“跳出农门”,就业就是获得高收入,就业就是在父辈社会地位基础上的提升,就业就是比父辈的生活更悠闲、待遇更高、地位更显赫…… 这些传统的就业理念导致了当前“有业不就”的结果。
很多学生对自己找到的工作比较满意,但是因为家长和朋友看不上自己的工作而受到影响,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
家长和学生的就业观念与社会环境不同步,许多学生一直都以精英自居,需要自己的单位不想去,自己想去的单位却因金融危机缩编计划去不了。
考研热的盛行也同样影响一部分阿语学生的就业,准备了一年,没有考上研究生,选择暂不就业,认真准备,第二年继续报考自己喜爱的学校和专业,从而一直没有就业。
二、结论分析总结阿语专业的就业现状,阿拉伯语专业仍然在一定时期内会有它的优势地位,相对来说工作好找,收入较高;全国阿语学生尤其是硕士以上学生仍然保持一个较低数量,就业更是不难。
但我们仍然需要面对现实,男女性别差异很难改变、扩招成为阿语专业趋势、部分阿语学生就业意识不强、面对就业压力自身的调整能力较弱、个人竞争力低、就业价值取向上不能准确自我定位、盲目择业追风、择业期望值偏高、职业生涯规划准备不足等,都是今后阿语专业学生就业的隐患。
因此,需要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增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在日常教育和就业教育中贴近实际,引导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价值取向;加强专业教育,让培养出的阿语学生成为阿语届的精英;推进大学生就业的全程指导,从入学开始就端正就业理想,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择业观;日常学习生活中增加自我探知内容,使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更好地营造积极的大学生就业社会舆论氛围,转变学生家庭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之在以后的就业中更好地融入工作、融入环境;鼓励专业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多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不要被自己的专业所局限,以便多方面就业;开发更多的就业市场,并通过高水平的学生,打造自己学校的阿语品牌。
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中阿关系的持续升温,阿语专业一定会再接再厉,开创辉煌。
参考文献:[1] 季显军,韩忠全,范胜举.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及前景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5).[2] 陈成文,胡桂英.择业观念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8,(1).[3] 阮朝辉.大学毕业生就业现象及其本质的理性追问[J].继续教育研究,2010,(5).[4] 贾冰媚.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Arabic specialty obtaining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ZHOU Bo(Dong language college,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Abstract: At present, the student employment has become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hot issues, was the community of common concern. for Arabic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market take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Arabic, finding the advantage of specialized employment with underdog, with a view to further enhance the language of employment in the professional students. schools focus on the premise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develop my career development plan, and the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are in reality, and promoting students' correct values.Key words: Arabic; obtaining employ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