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 问题导读单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2
8.数学广角-优化
8.2《烙饼问题》自学导读单
【温故知新】
想一想
煮熟一个鸡蛋要用5分钟时间,煮熟5个鸡蛋最少要用多长时间?【新课先知】
1. 自学课本第105页例2,回答问题:
(1)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2)为什么烙2张饼和烙一张饼都用6分钟?
(3)用学具摆一摆哪种方法比较合理?如果要烙4张饼、5张饼、6张饼……呢?你发现了什么?
烙饼的最短用时= 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
小红在烤炉上烤面包,一次能烤10片,每片都要烤2面,每面
都需要1分钟能烤好,烤好5片面包需要()分钟,20片面包需要()分钟才能烤好。
8.2《烙饼问题》学案
【分层训练】
1.煮熟一个鸡蛋需要10分钟,一个锅可以煮40个鸡蛋,那么煮熟20个鸡蛋需要()分钟。
2.一张饼有()个面,如果烙熟一面需要4分钟。
烙熟一张饼需要用()分钟。
3.用一个平底锅煎饼,每次最多能同时放2张饼,如果煎一张饼需要4分钟(假定正、反面各需要2分钟)
(1)煎3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
(2)煎5张饼到少需要几分钟?
(3)煎1993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
4.妈妈用一只平底锅煎鸡蛋,每次只能放2个鸡蛋,煎1面需要2分钟,煎9个鸡蛋需要多少分钟?
【拓展延伸】
牛排馆烤1块牛排需要6分钟(正、反面各3分钟),如果一块铁板上最多只能烤4块,那么烤15块牛排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 《函数的奇偶性》问题导读—评价单设计人:王秀伟 郭凯 杨琼 审核人:张娟 序号:6-1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一、学习目标1.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2.掌握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3.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4.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难点: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和格式。
请同学们采用“六动预习法(查、划、写、记、练、思)”充分阅读教材P 2—7内容,完成教材中的一个思考、三个探究、导读问题及练习。
阅读要求:1.先通读一遍,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并将你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划出来。
2.分段充分阅读,完成导读问题 三、导读问题问题1:请同学们画出x x f x x f ==)()(2和的图象,并且说出函数图象的共同特征。
(每组1号同学给同组同学展讲,其他同学发表不同见解,时间 5 分钟)———————————————————————————————————————— 问题2:请同学们依据上述解析式填表格,并用自然语言描述函数对应值的特征。
(5分钟) x … -3 -2 -1 0 1 2 3 … f (x) … … x … -3 -2 -1 0 1 2 3 … f (x)……问题3:请同学们利用函数解析式描述函数图像的那个特征。
问题4:请同学们画出xx f x x f 1)()(==和的图象,并且说出函数图象的共同特征。
(每组1号同学给同组同学展讲,其他同学发表不同见解,时间 5 分钟)问题5:请同学们依据上述解析式填表格,并用自然语言描述函数对应值的特征。
(5分钟) x…-3 -2 -1 0 1 2 3 … f (x ) ……x…-3 -2 -1 0 1 2 3 … f (x ) ……———————————————————————————————————————— 问题6:请同学们利用函数解析式描述函数图像的那个特征。
“一案三单”的制作与使用要求随着“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在我区如火如荼的展开,我校教师从上到下积极投身于“一案三单”的编写中。
为了保证“一案三单”的制作质量和使用效果,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我校特制定“一案三单”的制作和使用要求如下:一、三单的制作:《问题导读单》的制作:1、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吃透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
2、导读单以基础课本内容为主,突出课堂教学流程。
《问题生成单》的制作:1、根据课本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先给出几个预设问题作为引导。
2、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要注意对学优生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一些学科领头雁来引领大家的学习;3、要给学生留足“我的自学问题”的空间,让学生积极质疑,并呈现出来。
《问题训练单》的制作:1、问题训练单基本以练习册为主。
2、如果自己设计《问题训练单》,题目必须从简到难,让班里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
二、三单的使用要求:1、在每学期开学时,备课组组长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作一分配,填写《有效教学实验备课任务分配表》,并将备课任务分发到各教师手中,提醒各教师准时完成。
2、每位教师将备好的《一案三单》在开课前三天复印好,交于其他教师手中。
3、课堂教学中三单的使用办法:《问题导读单》的使用:①在课前一天发给学生,课堂上学生按照单子内容,进入自学状态。
②《导读单》的完成应让学生尽量减少使用辅导材料,把完成单子和看书分开。
③教师要多表扬答案不是非常准确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生成单》的使用:①《问题生成单》的完成必须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直到组内答案统一,再派出代表在班里进行讲解。
②学生讲解不准确时,教师给予引导和补充。
《问题训练单》的使用:①训练单在课后分发给学生,提前发会影响课堂效果。
②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更正、批阅、评价,教师要及时查阅训练单,了解及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一个好的课堂必须要有优质的课堂工具。
《增收节支》问题导读、生成——评价单设计者:慕仪初中八年级数学备课组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正确地运用表格分析与“增收节支”相似一类问题的数量关系,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类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进一步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学习重点:用列表的方式分析题目中的各个量的关系.加强学生列方程组的技能训练.学习难点:借助列表分析问题中所蕴涵的数量关系学习过程:预习课本第231页至233页,完成下列问题:1、知识点回顾(1)增长(亏损)率问题的公式:原量(_____+增长率)= 新量,或原量(1—_______)= 新量,(2)银行利率问题中的公式:利息=________×利率×期数,本息和= 本金+ ___________2、某工厂去年的利润(总产值—总支出)为200万元,今年总产值比去年增加了20%,总支出比去年减少了10%,今年的利润为780万元,去年的总产值、总支出各是多少万元?设去年的总产值为x万元,总支出为y万元,则有根据表格中反映出的关系列出方程组,不求解。
3、某学校去年有学生3100名,今年比去年增加4.4%,其中寄宿学生增加了6%,走读学生减少了2%.问该校去年有寄宿学生与走读学生各多少名?设去年有寄宿学生x名,走读学生y名, 则有根据表格中反映出的关系列出方程组,不求解。
4、若2题条件不变,求今年的总产值、总支出各是多少万元?思考有几种做法?5、设未知数有哪几种方法?通过预习本节内容你未解决的问题有: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校长寄语: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增收节支》问题训练——评价单设计者:慕仪初中八年级数学备课组班级:姓名:基础训练1、一、二班共有100名学生,他们的体育达标率(达到标准的百分率)为81%,如果一班的学生的体育达标率为87.%,二班的达标率为75%,那么一、二班的学生数各是多少?2、甲、乙两相距36千米两地相向而行,如果甲比乙先走2时,那么他们在乙出发2.5时后相遇;如果乙比甲先走2时,那么他们在甲出发3时后相遇,甲、乙两人每时各走多少千米?解:设甲、乙两人每时分别行走x千米,y千米,填写下表并求x、y的值.能力拓展3、甲、乙两人同时绕400米的环形跑道行走,如果他们同时从同一起点背向而行,2.5分钟可以相遇;如果他们同时从同一点同向而行,12.5分钟甲能追上乙.求甲、乙每人每分钟各走多少米?4、某同学将500元积蓄存入储蓄所,分活期与一年期两种方式存入,活期储蓄年利率为0.99%,一年期年利率为2.25%,一年后共得利息8.73元,求该同学两种储蓄的钱款.5、把含盐4%的食盐水和含盐9%的食盐水混合制成含盐5%的食盐水800克,应取前两种食盐水各多少?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校长寄语: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会根据具体问题(按一定传播速度传播问题、数字问题等)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2、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3、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传播速度传播问题、数字问题等难点: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探究案三、合作探究复习引入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活动1:小组合作问题1参加一次聚会的每两人都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10次,有多少人参加聚会?归纳总结: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活动2:合作探究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变式训练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个小分支?活动3:拓展延伸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一般的解题步骤和要注意问题归纳如下:归纳:你能说说本节课所研究的“传播问题”的基本特征吗?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步骤是什么?随堂检测1. 两个正数的差是2,它们的平方和是52,则这两个数是( )A.2和4B.6和8C.4和6D.8和102.有一根月季,它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枝干,每个枝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枝干、小分支的总数是73,设每个枝干长出x个小分支,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A.1+x+x(1+x)=73B.1+x+x2=73C.1+x2 =73D.(1+x)2=733. 一个两位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为6,把这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后所形成的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积是1008,求原来的两位数.4.甲型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极强,某地因1人患了甲型流感没有及时隔离治疗,经过两天的传染后共有9人患了甲型流感,每天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人?如果按照这个传染速度,再经过5天的传染后,这个地区一共将会有多少人患甲型流感?5.要组织一场篮球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即每两队之间都赛一场,计划安排15场比赛,应邀请多少个球队参加比赛?6. 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有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
《等式的性质2》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
1.通过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做数学实验来深入学习等式的性质。
3.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重点难点〗理解并能用等式的性质做数学实验。
〖关键问题〗理解掌握等式的性质。
〖学法提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演互动
〖知识链接〗1.
〖教师预设问题〗
问题1:说说你的发现或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问题2:等式的性质2是什么?什么不能为0?为什么?
问题3:请用保持天平平衡的方法来说明等式的性质2。
问题4:请选一道等式做个数学实验,来说明等式的性质2.
〖我的问题〗。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函数图象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并从中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感知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借助教材24页的“做一做”,通过解答此题探索以下问题
问题:如何将数学知识灵活的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你是怎样做的呢?与组员们交流。
二、自学教材24页“例”
1、从分析的角度、解答的角度或其他方面有哪些收获,说给你的同伴。
2、尝试完成教材25页“问题解决”的第1题
三、展示的问题或未解决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成功八年级数学问题解决单第1页(共2页)。
阅读理解问题一、考点知识梳理阅读理解试题结构大致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阅读材料,另一部分是根据阅读材料需解决的有关问题.阅读材料既有选用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内容的,也有广泛选用课外知识的.注重考查阅读理解、分析转化、探索归纳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二、类型分类阅读理解问题构思新颖别致,题样多变,知识覆盖面较广,它集阅读、理解、应用于一体,现学现用是它的最大特征.有以下两种类型:1.新知识应用型新知识应用型指通过对题目所给材料的阅读,从中获取新的数学公式、定理、性质、运算法则或解题思路等,进而运用这些知识和已有知识解决题目提出的问题.2.归纳概括型要求通过对阅读材料的阅读理解,将得到的信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作出合理的推断,大胆的猜测,得出题目必要的结论,并以此解决问题.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中所提供的解题途径和方法,运用归纳与类比的方法去探索新的解题方法.三、教学过程考点一新知识应用型例1 (2016·宁波)从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形中有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与原三角形相似,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完美分割线.(1)如图1,在△ABC中,CD为角平分线,∠A=40°,∠B=60°,求证:CD为△ABC的完美分割线.(2)在△ABC中,∠A=48°,CD是△ABC的完美分割线,且△ACD为等腰三角形,求∠ACB的度数.(3)如图2,在△ABC中,AC=2,BC=2,CD是△ABC的完美分割线,且△ACD是以C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完美分割线CD的长.【点拨】(1)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ACB =80°,得△ACB 不是等腰三角形.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ACD =∠BCD =40°,从而证明△ACD 为等腰三角形,△BCD ∽△BAC ,故CD 是△ABC 的完美分割线;(2)若△ACD 是等腰三角形,则应分三种情况讨论:①AD =CD ;②AD =AC ;③AC =C D .①当AD =CD 或AD =AC 时,求得∠ACD 的度数,利用相似求得∠BCD 的度数,进而求得∠ACB 的度数;②当AC =CD 时,求得∠ADC 的度数,利用相似求得∠BCD 的度数,进而得矛盾结论,假设不成立. (3)根据条件得AC =AD =2,利用△BCD ∽△BAC ,得BC BA =BD BC =CD AC,从而得BC 2=BD ·BA ,设BD =x ,表示出BA ,建立方程求得BD ,再根据BD BC =CDAC求出CD 的长.(1)证明:∵∠A =40°,∠B =60°, ∴∠ACB =80°,∴△ABC 不是等腰三角形, ∵CD 平分∠ACB ,∴∠ACD =∠BCD =12∠ACB =40°.∴∠ACD =∠A =40°, ∴△ACD 为等腰三角形.∵∠DCB =∠A =40°,∠CBD =∠ABC , ∴△BCD ∽△BA C .∴CD 是△ABC 的完美分割线.(2)解:∵△ACD 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AD =CD 时(如图1), ∠ACD =∠A =48°. ∵△BDC ∽△BCA , ∴∠BCD =∠A =48°, ∴∠ACB =∠ACD +∠BCD =96°.②当AD=AC时(如图2),∠ACD=∠ADC=180°-48°2=66°.∵△BDC∽△BCA,∴∠BCD=∠A=48°,∴∠ACB=∠ACD+∠BCD=114°.③当AC=CD时(如图3),∠ADC=∠A=48°.∵△BDC∽△BCA,∴∠BCD=∠A=48°,∵∠ADC >∠BCD,∴矛盾,舍去.∴∠ACB=96°或114°.(3)解:由已知AC=AD=2,∵△BCD∽△BAC,∴BCBA=BDBC,即BC2=BD·B A.设BD=x,∴(2)2=x(x+2),解得x =-1±3, ∵x >0, ∴x =3-1. ∵△BCD ∽△BAC , ∴CD AC =BD BC =3-12, ∴CD =3-12×2=2(3-1)=6- 2. 方法总结:当题目中没有指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底角)、腰(顶角)时,要分情况讨论.有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公共边常作为突破口,利用它建立边之间的等量关系.考点二 归纳概括型例2 阅读下列材料,并用相关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计算:⎝ ⎛⎭⎪⎫1-12-13-14×⎝ ⎛⎭⎪⎫12+13+14+15-⎝ ⎛⎭⎪⎫1-12-13-14-15×⎝ ⎛⎭⎪⎫12+13+14.令12+13+14=t , 则原式=(1-t )⎝ ⎛⎭⎪⎫t +15-⎝⎛⎭⎪⎫1-t -15 t =t +15-t 2-15t -45t +t2=15. 问题: (1)计算:⎝⎛⎭⎪⎫1-12-13-14-…-12 015×⎝ ⎛12+13+14+ ⎭⎪⎫15+…+12 015+12 016-⎝ ⎛1-12-13-14-15-…-⎭⎪⎫12 015-12 016×⎝ ⎛⎭⎪⎫12+13+14+…+12 015;(2)解方程:(x 2+5x +1)(x 2+5x +7)=7.【点拨】本题考查了用换元法求值和解方程,正确换元是解题的关键. 解:(1)设12+13+…+12 015=t ,则原式=(1-t )·⎝ ⎛⎭⎪⎫t +12 016-⎝ ⎛⎭⎪⎫1-t -12 016t =t +12 016-t 2-12 016t -t +t 2+12 016t=12 016. (2)设x 2+5x +1=t ,则原方程化为t (t +6)=7,即t 2+6t -7=0. 解得t =-7或1.当t =1时,x 2+5x +1=1,x 2+5x =0,x (x +5)=0,解得x 1=0,x 2=-5;当t =-7时,x 2+5x +1=-7,x 2+5x +8=0,b 2-4ac =52-4×1×8=-7<0,此时方程无解.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 1=0,x 2=-5. 跟踪练习一、选择题1.(2016·深圳)给出一种运算:对于函数y =x n ,规定y ′=nx n -1.例如:若函数y =x 4,则有y ′=4x 3.已知函数y =x 3,则方程y ′=12的解是( )A .x 1=4,x 2=-4B .x 1=2,x 2=-2C .x 1=x 2=0D .x 1=23,x 2=-23【解析】由函数y =x 3得n =3,则y′=3x2,∴3x 2=12,x 2=4,x =±2,所以x 1=2,x 2=-2.故选B . 【答案】B2.我们知道,一元二次方程x 2=-1没有实数根,即不存在一个实数的平方等于-1,若我们规定一个新数“i ”,使其满足i 2=-1(即方程x 2=-1有一个根为i ),并且进一步规定:一切实数可以与新数进行四则运算,且原有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仍然成立,于是有i 1=i ,i 2=-1,i 3=i 2·i =(-1)·i =-i ,i 4=(i 2)2=(-1)2=1.从而对任意正整数n ,我们可得到i4n +1=i 4n ·i =(i 4)n ·i =i ,同理可得i4n +2=-1,i4n +3=-i ,i 4n =1,那么i +i 2+i 3+i 4+…+i 2 016+i 2 017的值为( )A .0B .1C .-1D .i【解析】由于i +i 2+i 3+i 4=i -1-i +1=0,而 2 017=4×504+1,∴i +i 2+i 3+i 4+…+i2 016+i2 017=i 2 017=i 4×504+1=i.故选D .【答案】D二、填空题3.(2016·宜宾)规定:log a b (a >0,a ≠1,b >0)表示a ,b 之间的一种运算.现有如下的运算法则:log a a n=n .log N M =log a M log a N (a >0,a ≠1,N >0,N ≠1,M >0).例如:log 223=3,log 25=log 105log 102,则log 1001 000= .【解析】log 1001 000=log 101 000log 10100=log 10103log 10102=32.【答案】324.一组数:2,1,3,x ,7,y ,23,…满足“从第三个数起,前两个数依次为a ,b ,紧随其后的数就是2a -b ”,例如这组数中的第三个数“3”是由“2×2-1”得到的,那么这组数中y 表示的数为 .【解析】根据题意,得x =2×1-3=-1,进而求得y =2×(-1)-7=-9. 【答案】-95.古希腊数学家把1,3,6,10,15,21,…叫做三角数,它有一定的规律性.若把第1个三角形数记为a 1,第2个三角形数记为a 2,……,第n 个三角形数记为a n ,计算a 1+a 2,a 2+a 3,a 3+a 4,…由此推算a 399+a 400= .【解析】∵a 1+a 2=4=22,a 2+a 3=3+6=9=32,a 3+a 4=6+10=16=42,…,∴a n +a n +1=(n +1)2.∴a 399+a 400=4002=160 000=1.6×105.【答案】1.6×105或160 0006.(2016·随州)如图1,PT 与⊙O 1相切于点T ,PAB 与⊙O 1相交于A ,B 两点,可证明△PTA ∽△PBT ,从而有PT 2=PA ·P B .请应用以上结论解决下列问题:如图2,PAB ,PCD 分别与⊙O 2相交于A ,B ,C ,D 四点,已知PA =2,PB =7,PC =3,则CD = .【解析】如图,过点P 作⊙O 的切线PT ,切点为T. ∴PT 2=PA·PB =PC·PD ,又PA =2,PB =7,PC =3,∴2×7=3×PD ,∴PD =143,∴CD =PD -PC =143-3=53.【答案】537.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x ,y )和Q (x ,y ′),给出如下定义:若y ′=⎩⎪⎨⎪⎧y (x ≥0),-y (x <0)则称点Q 为点P 的“可控变点”.例如:点(1,2)的“可控变点”为点(1,2),点(-1,3)的“可控变点”为点(-1,-3).(1)若点(-1,-2)是一次函数y =x +3图象上点M 的“可控变点”,则点M 的坐标为 ;【解析】根据“可控变点”的定义可知点M的坐标为(-1,2);(2)若点P 在函数y =-x 2+16(-5≤x ≤a )的图象上,其“可控变点”Q 的纵坐标y ′的取值范围是-16≤y ′≤16,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依题意,得y′=⎩⎪⎨⎪⎧x 2-16(-5≤x <0),-x 2+16(x ≥0).当x =-5时,y ′=9.当y′=9时,x =-5或7.当y′=-16时,x =42.其图象如图所示.故a 的取值范围是7≤a ≤42.三、解答题8.各顶点都在方格纸格点(横竖格子线的交错点)上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奥地利数学家皮克(G.Pick ,1859~1942年)证明了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公式S =a +12b -1,其中a 表示多边形内部的格点数,b 表示多边形边界上的格点数,S 表示多边形的面积,如图,a =4,b =6,S =4+12×6-1=6.(1)请在图甲中画一个格点正方形,使它的内部只含有4个格点,并写出它的面积.图甲解:画法不唯一,如图1、图2.(2)请在图乙中画一个格点三角形,使它的面积为72,且每条边上除顶点外无其他格点.图乙解:∵b =3,S =72,∴a +32-1=72,a =3.画法不唯一,如图3、图4.9. (2016·北京)阅读下列材料:北京市正围绕“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2011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 938.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1%.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继续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实现产业增加值 2 189.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3%,是第三产业中仅次于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的第三大支柱产业.2013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 406.7亿元,比上年增长9.1%.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市支柱产业已经排到了第二位.2014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 749.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1%,创历史新高.201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平稳,实现产业增加值 3 072.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4%.(以上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用折线图将2011~201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表示出来,并在图中标明相应数据;解: 2011~201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如图所示.(2)根据绘制的折线图中提供的信息,预估 201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约亿元,你的预估理由.解:设2013~201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x,则2406.7(1+x)2=3072.3,解得x≈13%,用2013~2015年的平均增长率估计2016年的增长率,∴2016年的增加值为3072.3×(1+13%)≈3 471.7(亿元).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阅读理解试题结构大致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阅读材料,另一部分是根据阅读材料需解决的有关问题.阅读材料既有选用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内容的,也有广泛选用课外知识的.注重考查阅读理解、分析转化、探索归纳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2.阅读理解问题构思新颖别致,题样多变,知识覆盖面较广,它集阅读、理解、应用于一体,现学现用是它的最大特征.有以下两种类型:(1)新知识应用型新知识应用型指通过对题目所给材料的阅读,从中获取新的数学公式、定理、性质、运算法则或解题思路等,进而运用这些知识和已有知识解决题目提出的问题.(2)归纳概括型要求通过对阅读材料的阅读理解,将得到的信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作出合理的推断,大胆的猜测,得出题目必要的结论,并以此解决问题.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中所提供的解题途径和方法,运用归纳与类比的方法去探索新的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