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整理和复习(二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2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完成对第四单元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2.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科书、练习册、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准备:复习本、铅笔、橡皮等。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复习第四单元所学知识点:加减法、乘除法运算。
2.综合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强化对概念和运算的掌握。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针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促进交流和合作。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复习的掌握情况。
2.能力提升:设置一定难度的练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环节:设计数学游戏,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课堂小结: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概括学习收获。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兴趣。
2.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4.情境教学法:借助真实情境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五、教学反思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2.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定期检查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3.需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通过本次《整理和复习》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提高并拓展所学知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自信、更有动力,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比的意义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15 :10 = 15÷10=3/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15∶ 10= 3/2前项比号后项比值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
例:长是宽的几倍。
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
例:路程÷速度=时间。
4、区分比和比值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6、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7、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8、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9、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10、求比值: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最好是写为分数(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分)例如:15∶ 10=15÷10=15/10=3/2更多学习资料加QQ2137626237(二)、比的基本性质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比:(2)用求比值的方法。
注意: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
例如: 15∶10 = 15÷10 =15/10= 3/2 = 3∶2还可以15∶10 = 15÷10 = 3/2最简整数比是3∶25、比中有单位的,化简和求比值时要把单位化相同再化简和求比值,结果没有单位。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知识点整理归纳第四单元比比:两个数相除也叫两个数的比1、比式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前项,比号后面的项叫做后项,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连比如:3:4:5读作:3比4比52、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几比几。
例:12∶20= =12÷20= =0.6 12∶20读作:12比20区分比和比值: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是整数、小数。
3比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化简比:化简之后结果还是一个比,不是一个数。
(1)、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
也可以求出比值再写成比的形式。
(3)、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也是先化成整数比。
5、求比值:把比号写成除号再计算,结果是一个数(或分数),相当于商,不是比。
6、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不能为0)商不变性质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不能为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是一个数比:前项比号(∶)后项(不能为0)比的基本性质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除法和比的应用1、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
2、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
3、分数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把分数看成比)(1)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甲=乙×几分之几乙=甲÷几分之几几分之几=甲÷乙(2)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4、按比例分配:把一个量按一定的比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5、画线段图:(1)找出单位“1”的量,先画出单位“1”,标出已知和未知。
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2)一.填空。
1.把25小时:30分钟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2.把10g 糖溶于100g 水中,糖和糖水的质量比是( )。
3.8:( )=( ):15=32÷( )= 45=( )(填小数)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5:4:3,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5.一袋大米吃了56,剩下的大米与吃了的大米的质量比是( )。
6.甲数是乙数的34,乙数是丙数的89,甲数是丙数的( )。
7.长方体棱长总和是80cm,长、宽、高比是5:3:2,长方体表面积是( )8.一个容器中装满了酒精,第一次往外倒出14,第二次再倒出25升,最后容器中酒 精的体积为原来的18,容器中酒精原来的体积是( )L 。
9.如图,A 部分与B 部分的面积比是1∶3,那么A 部分与阴影部分的面积之比是( ),B 部分与长方形的面积比是( )。
二.选择。
1.一道减法算式中,差与减数的比是4:5,那么被减数与差的比是( )。
A.9:4B.9:5C.4:5D.5:42.某车间有职工 60人,这个车间的男职工与女职工的人数比不可能是( )。
A.1:1B.1:3C.2:5D.2:133.某制药厂一、二两个车间原有人数的比为4:3,一车间调12人到二车间后,一、 二车间的人数的比变为2:3,一车间原有( )人。
A.18B. 35C.40D.284.在8:25 中,如果比的前项加上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A.加上16B.扩大为原来的3倍 C 乘755.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之比是2:3,那么它们的面积之比是( )。
A.2:3B.3:2C.4:9D.9 :46.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210,甲:乙=2:3,乙:丙=4:5。
甲是( )。
A.48B.72C.80D.907.钟面上时针与分针转动的速度之比是( )。
A.1:12B.12:1C.1:60D.60:18.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底和面积都相等,那么三角形的高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是( )。
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一、 比的意义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二、比的基本性质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
(化简后比的前项和后项没有公因数,化简后要检查)3、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例如:61:92=(61×18):(92×18)=3:4 也可以用:4:34329619261==⨯=÷ 15:8158385183:2.0==⨯= 可以转为除法的运算 4、 求几个数的连比的方法,如:甲∶乙=5∶6,乙∶丙=4∶3,因为[6,4]=12,所以5∶ 6=10∶ 12, 4∶3=12∶9,得到甲∶乙∶丙=10∶12∶9。
5、()15102:34()()24362()+=÷=÷==+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1.目的不同。
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结果不同。
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而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3.读法不同。
如6:4求比值是6:4=6÷4=46=23读作二分之三还可写作1.5(结果是一个数)。
化简比是6:4=6÷4=46=23读作三比二还可写作3:2(结果是一个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