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二《位置》 人教新课标
- 格式:doc
- 大小:952.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数学一上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坐标的概念;•掌握点、线段的位置关系;•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
2. 教学重点•定点和坐标的概念;•点的位置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3. 教学难点•熟练利用坐标轴确定点的位置;•理解点、线段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坐标轴上的点,让学生讨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引出本课主题。
2. 概念讲解•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建方法和基本概念;•介绍点的坐标表示方法;•解释点、线段的位置关系。
3. 教学示范教师通过示范演示,在坐标轴上确定各个点的位置,引导学生模仿操作,加强理解。
4.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绘制图形、求点坐标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与坐标点相关的例子,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课外复习。
三、教学方案1. 教具准备•坐标轴绘制工具;•纸张和笔。
2. 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情境教学;•操作练习。
3. 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一上教材》;•课件PPT。
四、教学效果评价1. 考核方式•课堂练习;•作业考核。
2. 评价标准•能准确描述点的位置;•能熟练运用坐标系统解决问题;•能准确表达点、线段的位置关系。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本单元教学围绕点的位置和线段的位置展开,学生在初次接触坐标系统时,可能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演示和拓展应用,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以上为本文档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人教新课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和“左、右”的差不多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会用“上、下”“前、后”和“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依照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依照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和知识基础,关于“上、下”和“前、后”,能够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中心进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明白得,教材要紧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如握握手,听反语等)来关心学生辨别。
教学中,老师能够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幸免抽象地让学生判定。
1上、下、前、后…………………………………………………………………………1课时2左、右 (1)课时上、下、前、后教材第9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第1、第3题。
1.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上、下”和“前、后”的方向感的过程。
2.能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及体验其相对性。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及体验其相对性。
课件或挂图,各种汽车、火车、轮船图片。
游戏导入新课。
1.请你把数学书放在桌上,再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上,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铅笔盒上。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你和同桌站成一排,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3.板书题目:上、下、前、后教材第9页主题图。
课件动态显示第9页主题图。
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幅大桥的图画。
蓝天下,雄壮的大桥横跨江河,一艘轮船正从桥下穿过,大桥铁路上正奔腾着一列火车,铁路上方的公路上正行驶着一辆辆各式各样的汽车……课件显示: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请你回答:汽车在轮船的()面,轮船在火车的()面。
请你连续观看,你还能想到什么?汽车的下面有火车和轮船。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2位置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物体位置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教学难点: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3.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小动物卡片、小旗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小动物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位置。
(2)学生尝试用前后、左右描述小动物的位置。
(3)教师总结: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我们需要参照一个物体来确定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小旗子,引导学生观察小旗子的位置。
(2)学生尝试用前后、左右描述小旗子的位置。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4)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3)教师点评学生的作业,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家里的物品,用前后、左右描述它们的位置,并与家长交流。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前后、左右位置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位置第2课时位置——左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时主要围绕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位置”展开,具体涉及到左右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左右的基本概念,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左右的概念进行简单的位置判断。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左右的基本概念。
–正确使用“左”、“右”等相关词汇描述位置。
–能够在简单的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关系。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左右的基本概念,正确使用相关词汇描述位置。
•难点:在简单的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相关与左右概念有关的图片、具体情境的演示图片等。
2.教具:左右箭头标识物体位置,玩具道具等。
3.课前安排:将教室布置为左右概念的情境,为课堂展示做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以问答形式导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在哪边。
•引出“左右”概念。
2. 学习探究(15分钟)•呈现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运用“左右”描述。
3. 合作实践(20分钟)•学生分组,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完成一些左右概念相关的绘画题目。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位置的情境。
4. 拓展应用(10分钟)•让学生自觉观察班级里的物体位置关系,并用“左右”进行描述。
•教师在教室内示范案例,让学生进行位置判断。
六、课堂小结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左右的概念,引入生活实际,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和延伸这些概念,为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七、家庭作业请家长结合课堂内容,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做进一步的巩固和练习。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本能够对学生的左右概念有所帮助,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二单元位置》(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方位词“前面”、“后面”、“左边”、“右边”的使用方法。
–能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方位词的使用方法。
•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并正确运用方位词。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图片展示物体的位置,方位词的示意图等。
2.教具:卡片、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物体,让学生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引入“前面”、“后面”、“左边”、“右边”的概念。
2. 学习
•给出一系列图片或场景,让学生模仿老师口头指令,描述物体位置,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方位词。
3. 实践
•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描述小组中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加深对方位词的理解。
4. 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方位词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六、作业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写出指定物体的位置关系,并用方位词描述清楚。
七、扩展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校园中寻找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拍照记录,并在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掌握好方位词的使用方法,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愿大家都能取得进步!。
教案:位置:左右课程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左右方向。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方向感。
3. 培养学生运用左右方向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左右方向的定义和区分。
2. 运用左右方向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小猫、小狗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些物体在图片中的位置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如何用左右方向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左右方向的定义和区分。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来感受左右方向。
3. 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左右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穿衣服、拿东西等。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并将它们放在讲台上。
2. 教师引导学生用左右方向来描述这些物品的位置,如“铅笔在橡皮的左边”。
3.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用左右方向描述物体位置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练习题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连线题等,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左右方向的知识。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左右方向的概念和应用。
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左右方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左右方向的概念。
2.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左右方向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实践操作、巩固练习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了左右方向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感受左右方向,并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上、下、前、后》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上”、“下”、“前”、“后”这四个位置词的含义。
2.能够熟练使用“上”、“下”、“前”、“后”这四个位置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内容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关于位置概念的内容,主要包括“上”、“下”、“前”、“后”这四个位置词的含义和运用,通过图片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学习重点1.掌握“上”、“下”、“前”、“后”这四个位置词的含义。
2.能够正确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四、学习难点1.灵活运用“上”、“下”、“前”、“后”这些位置词进行描述。
2.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位置概念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示例来引导学生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比如:•手举高说:“这是什么方向?上。
”•请同学们站起来,谁站在前面,谁站在后面。
2. 授课1.第一个位置词:上–通过举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上”的含义,如:“书放在桌子上。
”–让学生描述各种物体的位置关系,如:“杯子在书包上面。
”2.第二个位置词:下–同样通过举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理解“下”的含义,如:“椅子在桌子下面。
”–让学生描述各种物体的位置关系,如:“苹果在书桌下面。
”3.第三个位置词:前–继续用示例和图片展示,“前”的含义,如:“门在窗户前面。
”–让学生运用“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如:“椅子在书包前面。
”4.第四个位置词:后–最后介绍“后”的含义,如:“橱柜在冰箱后面。
”–让学生练习使用“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如:“花瓶在笔筒后面。
”3. 练习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1.请将铅笔盒放在桌子的上面。
2.小狗站在椅子的前面,那只猫在哪里?4. 拓展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如:1.请描述你家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人教新课标课时1 上、下、前、后教学内容认识上、下、钱、后教学目标1. 能结合具体情境,明白得上、下、前、后的差不多含义。
2. 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3. 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预备PPT课件、轮船、汽车、火车、大卡车等卡片。
教学过程情形引入。
同学们,上课啦!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桌子上面,双脚放在桌子下面。
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做一做。
自己说一说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上、下”。
(1)老师先拿出卡片,让学生认一认。
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看看谁认识的交通工具多。
老师再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轮船在水中行驶,汽车在桥上行驶……(2)老师提问:请大伙儿再认真观看图片,找出水中的轮船,请问:轮船的上面有什么?卡车的下面有什么?(3)学生明白得:轮船的上面不仅有火车,还有汽车。
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那么轮船就在火车的下面,让学生明白得位置的相对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空间方位的明白得。
2.认识“前、后”。
(1)教师提问:大伙儿看一看,轿车在卡车的前面,卡车在轿车的后面,对吗?大巴车的前面有什么?通过提问让学生感受前面和后面的相对性。
(2)学生依照老师的谈话,判定老师说的是正确的。
认真观看图片能够明白,大巴车的前面有卡车和轿车,轿车的后面有卡车和大巴车。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页第1题。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忆总结。
2.位置在高处的确实是“上”,与“下”相对;位置在低处的确实是“下”,与“上”相对。
一样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前与后是相对的。
课时2 左、右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对“左、右”的教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位置有一定的认识,比如他们会说“我的书在你的左边”,“椅子在桌子下面”。
但正式的用语言描述位置的能力还不够,需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位置的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位置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位置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卡片等。
2.学具:学生座位图、小动物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课件,呈现不同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例如,出示一幅动物园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小鸟的位置。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卡片,呈现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例如,教师出示一个小动物的卡片,让学生用“在上、在下、在左、在右”等词汇描述小动物的位置。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代表,其他组员用语言描述代表的位置。
然后,代表根据组员的描述,调整自己的位置。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座位图,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同学的位置。
然后,让学生实际走到相应的位置。
5. 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复杂的座位图,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同学的位置。
然后,让学生实际走到相应的位置。
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位置的概念和如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掌握“上下前后”概念,能够正确运用这些位置词进行描述。
2.能够通过实际物品的摆放,巩固“上下前后”的概念。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如地运用“上下前后”描述身边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上下前后”概念。
2.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
1.区分“上下”、“前后”的概念。
2.利用实物进行相应的展示和练习。
四、教学准备
1.立体物体模型。
2.实物:书、桌子、椅子等。
3.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
品之间的位置关系。
2.学习《上下前后》概念:通过示例,教授“上下前后”的概念。
3.游戏练习:利用立体模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上下前后”概念。
4.实物练习:老师提供实物,让学生描绘物体的位置关系,运用“上下
前后”描述。
5.小结:复习“上下前后”概念,巩固学习成果。
六、课堂作业
观察家中的摆设,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各个物品之间的位置,并运用“上下前后”
说出位置关系。
七、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实物练习
•梯子、凳子、箱子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实物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上下前后”的概念。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前后”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强引导和巩固。
第二单元复习课位置
一、学习内容
课本第9页~第13页。
二、学习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2.通过复习,明确“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正确清晰地描述出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
难点:建立左右的标准,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四、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1.知识整理,巩固位置的含义
师:同学们,第二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位置”,谁来说一说,我们都认识了哪些表示“位置”关系的方位词?
师:指一指你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小结:指向天空的一方是上面,指向地球的一方是下面,面朝的方向的前面,背对的方向是后面,与左手同侧的一方是左面,与右手同侧的一方是右面。
师:还记得我们快速记住这六种位置的口诀吗?(上面是头、下面是脚;前面是胸、后面是背;左面是左手、右面是右手。
)
2.以自己为中心,辨别位置,规范描述
师:以你自己为参照,说一说你座位的前面是谁?对他笑一笑。
后面是谁?和他拍拍手。
左面是谁?和他握握手。
右面是谁?和他招招手。
3.体验位置的相对性
典型题目:
①观察水果图,学生介绍苹果的位置
思考:就是这个苹果,大家在介绍时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上面,一会儿又说它在下面,还有人说它在左面或右面呢?能解释一下是什么原因吗?
小结:参照物不同,表述物体的位置不同,所以我们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把话说完整。
②实践活动,和生活联系
活动:同桌握手
问题:都伸右手,为什么不在一侧?
总结:当我们面对面时,因为方向相对,所以伸出的右手不在同一侧。
4.操作中辨别,加深对位置的理解
活动:听要求,摆水果
要求:(1)先摆西瓜;(2)香蕉摆在西瓜的右边;(3)菠萝摆在西瓜的左边;(4)桃子摆在香蕉的右边
5.结合梳理过程,完成思维导图
我们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了一个这样的知识图(出示下图),这样的知识地图能把我们学过的单一知识点串起来,便于我们发现知识间的联系。
6.精心设计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1)圈一圈
的前面是谁?请你圈一圈。
的后面是谁?请你在的它的下面划横线。
【知识点】考查学生“前、后”的掌握情况
【答案】
【解析】袋鼠面朝的方向是前,所以袋鼠的前面是狮子;袋鼠背对的方向是后,所以袋鼠的后面是长颈鹿。
(2)想一想、填一填
小力、小天、小白三人赛跑。
小天跑在小白的前面,小天不是最快的。
最快的是(),最慢的是()。
【知识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小力小白
【解析】在赛跑的实际情境中,结合前后的知识,可以采用在图上标一标的方法进行判断,进一步理解前后的位置关系,丰富学生对“前、后”的认识和理解。
(3)看一看、画一画
①在☆的左面画○;在☆的右面;在◇的右面画。
【知识点】考查学生在二维空间内用左右确定位置。
【答案】
【解析】检查学生是否明确方位词语“左右”的意思,是否能够运用“左右”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4)用学过的上下、左右说一说
①的周围有哪些玩具?
②在哪个玩具的左面?
③在哪个玩具的右面?
④你能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来回答吗?
【知识点】1、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考查学生对左右的相对性的认识。
【答案】火车的上面是娃娃,下面摆放的是篮球,左面是木马,右面是电子琴。
篮球在汽车的左面,在机器人的右面。
学生自主提问,回答。
【解析】为学生提供一个玩具柜的玩具摆放画面,充分利用这个情境让学生利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确定玩具的位置。
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加深对位置相对性的理解,同样是个篮球,由于参照物不同,因此“左右”就发生了变化。
7.全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全班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