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象数思维红外热像中医体质辨识
- 格式:pdf
- 大小:805.44 KB
- 文档页数:5
ʌ述评ɔ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疾病诊断及中医辨证研究进展❋廖结英1,王天芳1ә,李㊀站2,吕宏蓬1,杨莹莹1,韩鹏鹏1(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㊀100029;2.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北京㊀101400)㊀㊀摘要: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其覆盖的疾病范围㊁对疾病诊断与疗效评估的准确度㊁对中医证候的判定及对中医治疗疗效的评估等研究不断增加㊂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梳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对国内外利用该技术诊断的常见疾病与辨别中医证候的研究进行述评与分析㊂结果表明,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与疗效评估上具有重要辅助作用,对某些特殊疾病具有优于传统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但其在中医证候分型的鉴别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㊂红外热成像技术虽具有重要的医学诊断价值,但还存在研究证据等级低㊁缺乏大样本数据㊁技术规范和报告解读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还需要更广泛㊁深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㊂㊀㊀关键词:红外热成像;诊断;中医;证候分型;理论基础㊀㊀中图分类号:R274.39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6-3250(2021)04-0698-05Research Progress of Infrared Thermography for Disease Diagnosis and PatternDifferent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AO Jie-ying 1,WANG Tian-fang 1ә,LI Zhan 2,LYU Hong-peng 1,YANG Ying-ying 1,HAN Peng-peng 1(1.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2.Bei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airou Branch,Beijing 101400,China)㊀㊀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rared thermography in the medical field ,researches on the scope of diseases ,the accuracy of disease diagnosis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the judgment of TCM pattern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TCM treatment.are increasing.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infrared thermography was sorted out ,and the research on common diseases diagnosed and TCM patterns distinguished by infrared thermography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Results show that infrared thermography has an important auxiliary role in disease diagnosis and efficacy assessment.It had better diagnostic value than traditional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some special diseases ,but had certain limitations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CM patterns.Infrared thermography ,as a medical imaging method ,has significant diagnosis value ,but still exists some roblems such as low level of research evidence ,lack of large sample data ,inconsist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report interpretation standards.Therefore ,it also requires a broader and deeper basic and clinical experimental research.㊀㊀Key words :Infrared thermography ;Diagno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Theoretical basis❋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3598)-基于情绪诱发实验探讨喜㊁怒㊁悲㊁恐四种情志状态的脉象㊁脉图特点及其生理特化模式;北京中医药大学纵向科研发展基金项目(2019-ZXFZJJ-114)-健康状态的辨识与干预研究作者简介:廖结英(1987-),女,山东人,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医诊法与辨证的规范化㊁标准化研究㊂ә通讯作者:王天芳(1963-),女,山西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诊法与辨证的规范化㊁标准化研究,Tel :************,E-mail :tianfangwang2000@ ㊂㊀㊀物体温度大于绝对零度(-273.15ħ)就会有红外辐射,而红外辐射与温度有关㊂人体是恒温动物,是天然的生物红外辐射源,如何跨过视觉障碍,将不可见的红外辐射转化成有形可见的具体热像就产生了医学红外热像学[1]㊂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Infrared thermography ,IRT )是一门结合医学㊁物理和计算机学等综合科学技术,它运用光电技术探测人体热辐射的红外线特定波段信号,经过一系列信号处理,将体表温度转化为视觉可分辨的图像和图形,并计算出温度值,有助于疾病的研究及早期发现等[2]㊂1㊀IRT 在医疗学上的发展历程早在公元前480年西方医学之父Hippocrates 就提出: 人体某部分感觉过热或过凉,表示这部分有疾病存在㊂ 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只温度计;直到18世纪,英国William Hersch 爵士发现太阳光谱包含的波长比用棱镜观测到的红光波长更长;1840年威廉爵士的儿子Herschel 用文字记载了不可见波长的存在;1934年Hardy 描述了人体皮肤的红外波长发射率超过4nm ,证明人体辐射集中在长波红外波段,首次利用红外辐射原理准确测量到人体皮肤温度;1954年Winsor 描述了一种热敏电阻,它适用于通过传导测量温度的医疗用途,可用作辐射计;1950年英国外科医生Lawson 发现乳腺癌患处的皮肤温度较高,1957年他用红外热图扫描仪证实了乳腺患处温度高于正常部位,也因此开创了临床医学热成像这一领域,因此被称为现代医用红外热像之父;1960年Wallliam用辐射温差电堆检测了100例乳房病变患者,结果发现在57例乳腺恶性病变中检测出54例;1960~1961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中心的Gershon-Coheng发起了合作研究,以探索热成像作为诊断工具的整体潜力;1963年在美国纽约成立了热像图研究机构,并开启了临床应用; 1970年全世界约260家医疗研究机构研究红外热图的疾病诊断;1972年欧洲热像协会成立;1974年在阿姆斯特丹举办了首次医学热像会议,并提出红外热像仪的检查指南;到20世纪80年代,热像图的专有名词Thermography出现;1982年FDA批准IRT 检查可作为乳腺癌的一种辅助筛查方法;1997年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热断层功能的热扫描成像系统由美国贝亿公司开发完成,2002年美国决定用热断层技术来监测乳腺癌的疗效[1,3-6]㊂IRT的临床应用已有60多年,在我国作为一种医用诊断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我国研制成功了首台红外热像仪并应用于临床诊断[7]㊂2㊀现代医学视角下IRT疾病诊断与疗效评估人体是一个天然的发热体,通过体表不断向周围辐射红外线,体表温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内在因素如人体解剖结构㊁组织新陈代谢㊁皮下血液循环㊁皮肤热传导性及神经状态等[8-9],外界因素如温度㊁湿度等㊂人体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当这些因素的影响超过这一调节能力,机体就会出现病变产生某些症状,而体表温度变化就是判断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㊂IRT作为监测体表温度变化的诊断技术,是继B超㊁CT㊁X光㊁核磁共振等影像诊断技术的一个崭新分支㊂B超和X射线等只有在病变发生到一定体积㊁密度时,才能被检测出这种异常的结构与形态的变化,而IRT能够实现从组织代谢或器官功能变化时的诊断,从疾病发生发展的进程看,功能的改变先于结构和形态,因此IRT具有能实现疾病早期诊断的优势[7]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IRT成像的质量与速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应用范围也扩展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包括肿瘤学如乳腺癌㊁皮肤癌㊁疼痛学,血管相关疾病如糖尿病㊁雷诺氏病㊁炎症疾病㊁风湿病㊁烧伤㊁药物疗效检测与运动医学等[6]㊂2.1㊀IRT应用于肿瘤肿瘤是机体在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形成的新生物,与周围正常细胞比较,肿瘤细胞代谢快㊂肿瘤的诊断原理可根据代谢率异常和动静脉吻合产生的高温皮肤区进行鉴别诊断[9]㊂医用IRT最先用于乳腺癌诊断,在过去20年有多种检测技术被用于乳腺检查如X光线,但用某一检测技术检测出的假阳性结果,可能用其他检测技术为阳性,且X线潜在副作用[10]㊂周娅妮等[11]对125例乳腺疾病进行了IRT㊁乳腺超声及乳腺钼靶X线检查,结果显示乳腺IRT数学均值与乳腺的病变程度成正相关,IRT与乳腺超声与乳腺钼靶X线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T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一定程度上比乳腺超声检查更敏感㊂任珊瑛等[11]对1000例乳腺病患者进行了IRT检查,结果发现乳腺癌和乳腺纤维瘤诊断符合率分别高达85%和100%㊂该研究指出,IRT能检测出早期乳腺癌,因为癌组织的代谢变化比肿块形成与血管变化要早,对较小的乳腺肿瘤能进行良性和恶性诊断,这对于其他检查技术是很大挑战㊂Magalhaes等[13]对14篇IRT用于检测皮肤肿瘤的文章进行综述发现, IRT已被用于描述和区分恶性与良性肿瘤以及不同类型的皮肤癌㊂IRT对微小肿瘤也有很大诊断价值㊂Balasubramaniam等[14]发现,局限性脉络膜血管瘤(CCH)红外成像显示有暗珠状空间,通过测量红外图像上存在的肿瘤内脉络膜血管环和血管丛,并确定肿瘤内脉络膜血管环对CCH的IRT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95.5%的CCH红外热图上有血管环,瘤内血管对CCH红外热图的敏感性为95.4%,因此红外成像的血管环对CCH的诊断灵敏度高,且红外热图缺少血管丛,有助于排除CCH的诊断㊂2.2㊀IRT应用于风湿㊁关节和疼痛性疾病炎症既可为感染性也可为非感染性,既可能是有益的防御反应,也可能是有害的自身攻击反应,常表现为红㊁肿㊁热㊁痛和功能障碍等㊂出现炎症时,由于血管扩张导致充血而使局部温度升高㊂王晓非等[15]选择31例手或足自觉发凉而无明确风湿性疾病体征者进行相应部位的IRT检查,红外检测有58%(18例)的异常改变率,而机体免疫指标检查结果发现,18例异常者中大部分存在机体免疫指标异常,而13例红外为异常者中仅4例异常㊂由于风湿性疾病病变在血管炎性改变,疾病早期的血液循环异常或微循环障碍无法用肉眼观察,而采用IRT检查为争取预防和治疗带来有利时机,这对早期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甾体类抗炎药用于风湿病关节炎的临床试验发现, IRT作为一种客观的检查手段,可以通过监测温度间接检验药物剂量大小对疾病的疗效[16]㊂Spalding 等[17]发现,温度升高与三维图像检测到手指关节肿胀高度吻合,对关节炎肿胀的诊断敏感性为67%,特异性100%㊂朱学才[18]受IRT肺癌诊断研究的启发,首次对呼吸道炎症性疾病进行IRT检查,选取30例呼吸道炎症患儿的胸㊁背热图,结合X射线检查(阳性率为96.7%),对热区温差在0.4ħ或以上作为热图阳性,阳性率为66.7%,结果显示红外热图仅能显示患部温度升高,而不能像X线能显示肺纹理增生,表明IRT检查对诊断小儿呼吸道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㊂李自立等[19]对IRT 诊断脊柱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㊁腰椎间盘突出症㊁强直性脊柱炎等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疼痛的区域和范围,指出代谢旺盛㊁血液循环丰富,如炎症㊁肿瘤等疾病IRT温度高;代谢较旺盛㊁血液循环较丰富的疾病,如肌肉劳损等红外热图温度次于前者;而代谢和血管循环功能低下㊁局部缺血的热图,如骨转移痛则表现为明显的低温区域㊂2.3㊀IRT应用于腺体和血管相关疾病陈丁山等[20]对8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查,结果二者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9.5%和71.6%,而二者结合的诊断符合率为90.9%,大于2种单一检查(P<0.05),能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㊂彭玲玲等[21]利用远红外热像仪对18例涎腺(唾液腺)疾病患者进行了术前IRT拍摄和术后病理检查,对照发现二者诊断符合率为81%,其中涎腺疾病越重诊断正确率越高,恶性肿瘤达100%㊂机体因内外因素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血流堵塞产生的发炎㊁肿胀㊁静脉曲张形成静脉团等症状㊂IRT可用于血行障碍疾病或症状,如闭塞性血管症㊁动脉狭窄㊁动静脉血管畸形等,还可用于评估治疗血行障碍的药剂和各种疗法的效果,以及判断皮肤移植的成活状况等[3]㊂IRT用于血管疾病诊断的优势能直观反映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㊁微循环和组织代谢等状态与变化[6]㊂Selvarani等[22]对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红外热图研究,他们通过对1型糖尿病和正常健康人的舌头进行饭前饭后的红外热图分析发现,正常舌在进食前后的热活性区增加,因此认为通过舌头红外热图像能早期诊断糖尿病㊂2.4㊀IRT应用于其他疾病此外IRT还用于早孕诊断㊂黄东晖等[23]研究发现,早期宫内妊娠妇女的红外热图在子宫区呈现团块状高温区,高温区与周围皮肤平均温差明显高于未孕妇女;早孕妇女的红外热图在乳腺区呈现热引流型高温,高温区与周围皮肤平均温差明显高于未孕妇女㊂这对于妊娠妇女和胎儿是一种非接触㊁无创与利于优生优育的早孕诊断方法㊂任时俊等[24]对45例阴囊部疾病进行了红外热图检查,诊断符合率86%㊂这一研究表明,红外热图诊断对阴囊良性与恶性病变鉴别㊁精索静脉曲张和不育症等有诊断参考价值㊂Ortiz-Dosal等[25]通过对8名重症监护室的休克患儿使用数字IRT检查发现,与没有休克的重症患者和健康儿童比较,休克患儿的远端温度显著下降(下降至少7ħ),表明红外热像仪可用于监测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体温,以便在早期发现休克而提前采取医疗措施㊂浅度烧伤和深度烧伤的临床检查存在一定问题㊂Singer A J等[26]使用IRT 技术预测烧伤深度,对39例烧伤患者在第1天和第2天进行IRT检查,非深度烧伤1~2d平均温度升高(1.5ʃ2.3ħ),深度烧伤1~2d平均温度降低(-1.5ʃ2.0ħ)㊂1~2d下降任意温度都预示为深度烧伤,而升高任意温度都预示为非深度烧伤㊂以最终烧伤深度为标准,IRT的整体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临床检查,分别为87.2%和54.1%㊂结果表明,在预测烧伤深度方面,使用IRT比临床检查更准确,而且有可能免除不必要的手术与降低手术的延误㊂3㊀IRT与中医辨证分型与疗效评估3.1㊀IRT的中医理论基础IRT应用于中医药研究,最早于对人体经络腧穴的研究,主要服务于临床辨证和辨病[27]㊂IRT可作为中医四诊中望诊的延伸[28],如关于红外热成像的健康人与中风患者的面诊研究等[29-30],都符合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如司外揣内㊁见微知著和以常衡变㊂IRT通过获取人体表面辐射的红外热能,通过信号处理,结合计算机技术将体表温度转化为可视㊁定量的红外热图,通过观察外部体温变化以 司外揣内 得知相应部位的病变状况;根据人是恒温动物,正常人体温度分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对称性[31],通过监视机体体温变化或者温差的出现, 以常衡变 机体的健康状态;同时,通过局部具体温度变化,如局部皮肤温度下降,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可 见微知著 判断血管阻塞或供血不足,从中医整体观的角度对病灶做出诊断㊂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思维方法与过程,而八纲辨证是其基础㊂‘黄帝内经“有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 ㊂阴阳两证是其他六纲表㊁里㊁寒㊁热㊁虚㊁实的总纲,而阴阳的典型表现就是寒热,在红外热图中寒表现为凉偏离,热表现为热偏离,寒热越明显偏离越显著,因此根据 人体是一个红外热辐射 理论,IRT通过观察体表温度变化推断机体病变状态就有了中医的理论基础[26]㊂3.2㊀IRT与中医辨证分型IRT用于中医辨证分型的疾病种类多,如胃痛㊁胃食管反流㊁女性盆腔炎㊁多囊卵巢综合征㊁腰椎间盘突出㊁骨关节炎㊁肿瘤㊁高血压㊁脑供血不足等[32-39]㊂如许艳巧等[40]对130例胃痛患者8个证型的红外热图分析发现,与健康组比较,寒邪客胃组和脾胃虚寒组相应的穴位温度较低(P<0.05),而湿热蕴胃组和胃阴亏虚组相应的穴位温度较高(P< 0.05),而其他证型与健康组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因此,IRT检查对于寒热有关的证型诊断较有意义㊂王轶蓉等[41]通过对88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4种证型的经穴红外温度对比发现,肝郁组和痰湿组乳中穴温度左右两侧有差异,且乳中穴和带脉穴相对温度高于其他各组(P<0.05);肾虚组肾俞穴和神阙穴的相对温度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 0.05);痰湿组中脘穴相对温度低于其他各组,足三里相对温度高于其他各组(P<0.05)㊂结合上述研究发现,IRT检查对与寒热无明显关系的辨证分型也可能有鉴别价值㊂张信成等[42]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4种证候进行IRT鉴别,以健康人为对照组,对大腿外侧和小腿后外侧记录两侧同区域温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组的双侧温差均高(P <0.05),寒湿组温差大于肾虚证组,血瘀组温差大于湿热证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瘀组的下肢温差高于寒湿组㊁肾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与红外热图温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㊂宋青凤等[43]对2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对腰骶部和小腿进行IRT分析发现,各证型之间的腰骶部和患肢神经支配区的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胡思彦等[44]选取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类似研究发现,腰骶部和小腿的IRT温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㊂上述3个研究的结果有差异性,表明IRT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辨证分型存在局限性㊂宋青凤和胡思彦的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与红外拍摄所选取部位㊁样本量选取或试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㊂3.3㊀IRT对疾病中医治疗效果评估邱扬等[32]采用IRT评估辨证论治98名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盆腔红外温度显著下降(P<0.05),IRT检测与临床疗效分别为96.9%和99.0%(P>0.05),2种评估法效能相当㊂李洪娟等[45-46]研究发现,艾滋病患者的身体热结构为督脉温度下降,表现为上热下寒,脏腑病变为元阳不足与气血逆乱,中医的辨证论治通过调整机体病变的热结构,使身体能量分布恢复正常平稳状态,而IRT即可起到评估身体热结构平稳的作用,使艾滋病复杂的病理变化直观化和数字化㊂宋青风等[41]对200例接受非手术综合疗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辨证分型后进行IRT检查,结果发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腰骶部温度降低,患肢神经支配区温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IRT能辅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㊂同样,胡思彦等[42]的研究结果与之相似,表明IR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㊂解国华[47]对30名肾虚寒证的强直性脊柱炎中药治疗前后进行IRT检测,发现脊背软组织在治疗前后温差明显下降(P<0.05)㊂李霞[48]对286例脑供血不足患者进行IRT辅助中医辨证分型治疗,3个月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6.85%,这些研究均表明,IRT在对疾病疗效的评估上具有显著的辅助作用与参考价值㊂4 结语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IRT的临床研究内容与范围都在不断壮大㊂从疾病诊断角度看,IRT技术为多数疾病诊断的有效辅助检查手段,但在某些疾病或症状诊断上,如面临烧伤深度的判定及决定手术与否的临床问题,却是目前临床检查准确性所不及的㊂从中医证候分型看,在证候特点分析除了对有温度属性的寒热证候IRT区分比较明显突出,其他证型的鉴别并没有规律性特点,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IRT对某一疾病的证候分型判断有明显规律性,因此在中医辨证方面IRT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㊂从疗效评估看,很多疾病采用IRT评估疗效显著,但IRT评估疾病疗效的范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㊂从疾病诊断与筛查的效果看,疗效评估与疾病或症状的种类和性质是相关的,如烧伤患者的治疗采用IRT检查进行疗效评估效果应很显著㊂IRT作为一种直观化㊁视觉化㊁数字化的现代影像学技术,在我国医学领域虽已有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研究层次和深度不够㊂我国医用IRT的研究多集中于中医药方面,且倾向于临床应用类,缺乏更深层次的机制研究[49];二是研究证据等级低㊂国内尚没有关于IRT证据最高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其系统综述;三是缺乏大样本数据㊂无论是在疾病诊断㊁病情观察㊁疗效评估还是健康人红外热图对比分析上都缺乏大样本研究数据支撑;四是IRT技术设备㊁操作规范不统一㊂技术参数㊁检测标准㊁拍摄环境等要求缺乏一致性;五是缺乏统一的IRT报告解读标准㊂红外热图的解读受医师的经验和主观性的影响大㊂未来在IRT相关医学研究中,我们还应深入探索,早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㊂参考文献:[1]㊀WINSOR T,WINSOR D.The Noninvasive Laboratory,Historyand Future of Thermography[J].Angiology,1985,36(6):341-353.[2]㊀周鑫,王平.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8,24(2):258-260.[3]㊀陈丙瑞.红外热像仪在医学中的应用与测量误差的研究[D].北京:燕山大学,2009.[4]㊀MIKULSKA D.Contemporary applications of infrared imaging inmedical diagnostics[J].Annales Academiae MedicaeStetinensis,2006,52(1):35.[5]㊀马碧涛,金立伦,滕蔚然,等.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9):78-82. [6]㊀李莉,吴士明,杨天德.红外热像技术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激光杂志,2016,37(4):144-147.[7]㊀魏臻,童明强.医用红外热像诊断中的生物和物理机理[J].生命科学仪器,2005(2):20-22.[8]㊀杨瑞宇,范平,施继玲,等.红外热成像在骨关节炎中医证型诊断中的意义[J].红外,2017,38(3):41-45.[9]㊀周敏华,陈钱.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进展[J].红外,2008,29(2):38-42.[10]㊀SEBASTIEN J M,PETRA M,ONDREJ K,et al.Breast CancerDetection Using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and a Deep LearningModel[J].Sensors,2018,18(27):1-19.[11]㊀周娅妮,周晓玲,税典奎,等.红外热像数学均值对乳腺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J].红外,2019,40(2):30-35.[12]㊀任珊瑛,谌苏春,艾克拜尔,等.乳腺疾病的远红外热像诊断(附1000例报告)[J].现代实用医学,2003,15(7):432-433.[13]㊀MAGALHAES C,VARDASCA R,MENDES J.Recent use ofmedical infrared thermography in skin neoplasms[J].SkinResearch&Technology,2018,1-4.[14]㊀BALASUBRAMANIAM S C,PELLEGRINI M,STAURENGHIG,et al.INFRARED IMAGING OF CIRCUMSCRIBEDCHOROIDAL HEMANGIOMAS[J].RETINA,2017,37(6):1134-1139.[15]㊀王晓非,张洪峰,蒋莉,等.红外热象技术在早期风湿性疾病诊断中应用探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3,3(1):60-61. [16]㊀RING E F J,AMMER K.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in medicine[J].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2012,33(3):33-46. [17]㊀SPALDING S J,KWOH C,BOUDREAU R,et al.Three-dimensional and thermal surface imaging produces reliablemeasures of joint shape and temperature:a potential tool forquantifying arthritis[J].Arthritis research&therapy,2008,10(1):1-9.[18]㊀朱学才.用红外热图辅助诊断小儿炎症性呼吸道疾病[J].红外技术,1997,19(6):43-44.[19]㊀李自立,赵敏.红外热像对脊柱疼痛性疾病的诊断应用[J].激光与红外,2008,38(2):137-140.[20]㊀陈丁山,何六元,杨建安,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医用红外热像仪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2):315-316.[21]㊀彭玲玲,沈容舜.远红外热像仪诊断涎腺疾病[J].徐州医学院学报,1993,13(4):283-284.[22]㊀MERLA.Functional infrared imaging in medicine:A quantitativediagnostic approach[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Engineering in Medicine&Biology Society.IEEE,2006:224-226.[23]㊀黄东晖,苏萍,熊承良,等.红外热像技术在早孕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激光与红外,2005,35(10):17-19. [24]㊀任时俊,姜宗桥.红外热像图在阴囊部疾病诊断上的应用(附45例小结)[J].红外技术,1994,16(4):39-40. [25]㊀USE OF INFRARED THERMOGRAPHY IN CHILDREN WITHSHOCK:A case series[J].SAGE Open Medical CaseReports,2014:1-4.[26]㊀SINGER A J,RELAN P,BETO L,et al.Infrared thermalimaging has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unnecessary surgery anddelays to necessary surgery in burn patients[J].Journal of BurnCare&Research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BurnAssociation,2015,37(6):350.[27]㊀殷小兰,陈峭.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辨证及辨病中的应用现状概述[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12):80-82. [28]㊀练毅刚,张文征,林欣潮,等.红外热成像中医可视化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6,31(2):225-227.[29]㊀李洪娟,沙莎,李婷婷.面部红外成像诊法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7):787-790.[30]㊀秦钰,张文征,陈颖,等.中风患者头面部红外热像图特征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1):54-55.[31]㊀肖微,周俊,章文春.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临床研究的应用进展[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7(6):109-112. [32]㊀李霞.红外热像仪辅助中医辨证治疗286例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7,15(12):118-119. [33]㊀谢胜,刘园园,梁谊深,等.运气经络红外热成像在胃食管反流病辨证分型及方药的应用探索[J].江西中医药,2014,45(8):19-21.[34]㊀邱扬,余洁,区宝珠,等.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红外热像与中医证候关系[J].中医学报,2016,31(4):594-596[35]㊀刘云,张斌青,宋青凤,等.红外热成像在膝骨关节炎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J].中医正骨,2016,28(4):6-8.[36]㊀杨瑞宇,范平,施继玲,等.红外热成像在骨关节炎中医证型诊断中的意义[J].红外,2017,38(3):41-45.[37]㊀李霞.红外热像仪辅助中医辨证治疗286例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7,15(12):118-119. [38]㊀谷华,孙丽斌,于畅,等.红外热图温度与肿瘤中医证型的关系[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3):389-390.[39]㊀张世亮,张蕴慧,庄欣.红外成像技术对不同证型高血压患者面部温度的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5):359-360.[40]㊀许艳巧,黄碧群,周娴,等.130例胃痛患者中医证素辨证与红外热成像特征相关性的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2):5-8.[41]㊀王轶蓉,王小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经穴红外温度对比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5):1040-1042.[42]㊀张信成,仇湘中,蒋盛昶,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红外热像图表现与中医证型关系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6,22(3):55-57.[43]㊀宋青凤,张斌青,张敏,等.红外热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25(3):21-24.[44]㊀胡思彦,黄铝.红外热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及疗效评价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9):125-126.[45]㊀李洪娟.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在艾滋病研究中的应用[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5年防治艾滋病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2015:49-52.[46]㊀董继鹏,李洪娟,许俊琴,等.192例HIV/AIDS患者督脉和命门穴热态动态变化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12):1139-1141.[47]㊀解国华.红外热像图与强直性脊柱炎辨证分型及疗效观察的关系探讨[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48]㊀李霞.红外热像仪辅助中医辨证治疗286例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7,15(12):118-119. [49]㊀春晓,潘丽艳,林艳.基于万方与CNKI数据库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医学应用的文献计量学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7):165-169.收稿日期:2020-07-09(上接第668页)[6]㊀陈纪藩.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58.[7]㊀哈孝贤.‘金匮要略“安胎法概述[J].广西中医药,1991,14(2):70-73.[8]㊀陈文昭.陈素庵妇科补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10.[9]㊀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5.[10]㊀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406.[11]㊀吴少祯.神农本草经疏[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05-206.[12]㊀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3.[13]㊀马大正.温肾安胎汤治疗先兆流产96例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1999,(5):13.[14]㊀胡欣欣,孙云,马大正,等.移植后应用补胞汤及着床后应用温肾安胎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8):970-975.[15]㊀招萼华.祝味菊经典医案及用药经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55.收稿日期:2020-06-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年10月第58卷第28期CHINA MODERN DOCTOR Vol.58No.28October 2020·论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每夜7h 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红外线成像体质辨别OSAHS 阳虚男性患者及中医调质研究王继珍刘笑静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呼吸科,浙江丽水323000[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成像体质辨别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阳虚男性患者及中医调质在OSAHS 阳虚男性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OSAHS 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检测,依据研究结果筛选出OSAHS 阳虚男性患者84例,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42)和试验组(n =42),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调质,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 嗜睡量表(ESS)、多导睡眠图(PSG)参数指标、体质量指数(BMI)。
结果阳虚组身体红外热图温度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干预前ESS 评分、PSOI 评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微觉醒指数(MAI)、BM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ESS 评分、PSQI 评分、AHI、MAI 均不同程度降低,但试验组患者的ESS、PSQI 评分、AHI、MAI、BMI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OSAHS 中医体质类型与红外热成像仪温度存在相关性,中医调质可调整OSAHS 阳虚男性患者体质的偏颇,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红外线成像;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体质分型;中医调质[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20)28-0041-04Study on infrared imaging constitution discriminating OSAHS male pa⁃tients with Yang deficiency and TCM conditioningWANG Jizhen LIU Xiaojing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Lishu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Zhejiang Province,Lishui 323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infrared imaging constitution to identify male patients with Yang defi⁃ciency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and the application of TCM conditioning in male pa⁃tients with OSAHS Yang deficiency.Methods A total of 174OSAHS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6to January 2019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ll the research subjects were tested using medical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cameras.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84male patients with OSAHS and Yang deficiency were selected.The 84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n =42)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n =42).The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intervention.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lemen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di⁃tio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After three months of intervention,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Polysomnography(PSG)parameter index,and Body Mass Index (BMI)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infrared heat map temperature of the Yang-deficienc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hree group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SS score,PSOI score,sleep apnea hypopnea index(AHI)and micro-awakening index be⁃fore intervention in the two groups (P >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ESS score,PSQI score,AHI,and MAI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reduced to varying degrees.The ESS score,PSQI score,AHI,MAI and BMI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ype of OSAHS TCM constitution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infrared thermal imager.TCM conditioning can adjust the bias of OSAHS male patients with Yang deficiency,improve its clinical symptoms,and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Key words]Infrared imaging;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TCM constitution classification;TCM con⁃ditioning[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9ZH016)41中国现代医生2020年10月第58卷第28期·论著·CHINA MODERN DOCTOR Vol.58No.28October 2020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5次/h。
红外热成像辨寒热以知阴阳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了。
养生要养的是什么呢?是我们的阳气。
今日金句发表于西汉《素问·生气通天论》查看:100000000回复:1000000“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阳气就是我们身体的小太阳,有了它我们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阳气减少,我们的身体活力也会下降,没有了阳气,那么生命也就消逝了。
由此可见阳气的重要性。
如何判断阳气之多少?我们可以从寒热入手。
比如,同样是气温大降,有的人只需添一件棉袄,而有的人却要多穿几件毛衣才能抵御寒冷,阳气不能保卫、温煦体表,这是阳气不足,表现出寒象;又如,有的人喝冷饮就像喝白开水,而有的人稍食生冷即腹痛、腹泻,这是局部脾胃阳气不足,亦是寒象之一。
以此类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除了从症状分辨寒热,中医还有许多科技手段来帮助我们判断,红外热成像仪便是其中的一种手段。
红外热像采用红外辐射原理,不用接触而能够准确的测量人体皮肤温度及其分布,使中医中不可见的“寒热”以直观、可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对辅助辨识人体体质之寒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红色区域温度高,蓝色区域温度低)那么,我们是怎样利用红外热成像仪来分析人体的寒热情况的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图像:示例一为患者腹部热成像图,可见脐周温度较外周温度偏低,脐周与外周的最低温度相差约1℃,平均差约2℃。
从图像即可看出患者腹部呈现出寒象,表明患者中焦脾胃有寒,平时应多养护脾胃阳气,否则易发生腹痛、腹泻等。
示例二为患者背部热成像图,患者平素时有腰酸痛,月经来潮是腰酸更甚。
图中可见患者脊柱热像不连续,骶部八髎区温度偏低,与其症状相符。
示例三为右膝关节不适患者的双膝热成像图,图中可见患者右膝关节温度较左膝偏低。
示例四为患者全身寒热整体分布热成像图,图中可见患者上下半身温度分布不均,上半身温度比下半身高出约5℃,可见患者为上热下寒体质。
此体质人群平时脚冷如冰,冬天尤甚;同时易长口腔溃疡,睡眠质量较差。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曾德传;王飞;章文春;吴国栋;章莹【摘要】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采用光机扫描和红外辐射探测器的仪器,对人体无损、无创、快速成像的技术.该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中医科研方面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尤其在体质量化研究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对近年来红外成像技术在九种体质成像、体质辨识、体质干预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体质在红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思路.【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7(032)016【总页数】3页(P2437-2439)【关键词】红外成像技术;中医体质;体质干预【作者】曾德传;王飞;章文春;吴国栋;章莹【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南昌 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昌 330004;江西省南昌市卫生学校公卫中教研室南昌 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昌 330004【正文语种】中文自然界中,一切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断向外发射红外线;且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
医用红外热像技术[1]是医学技术、红外摄像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能获取人体体表热结构,并用不同色彩显示不同体表温度。
王琦教授[2]将国人体质分为九类: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各种体质反映了人体气血阴阳的不同偏颇程度,因此其在红外成像图上必然有着不同的热像反应。
通过深入分析和解释这些红外成像图的差异,可以指导中医体质的现代研究。
本文就各类体质的不同红外成像图展开讨论,现综述如下。
1.1 平和质现代研究表明[3],平和体质是一般人群中分布最多的体质,占32.14%。
在体质的红外研究中,平和质常常作为对照而应用,其客观化评判指标也不断显现。
李洪娟等[4]的研究发现,平和质人群面部热结构有其固定特征,且偏颇体质或疾病状态人群的面部热结构会出现紊乱,其寒热偏离的规律与中医理论一致。
综述DOI:10.16662/ki.1674-0742.2023.13.189红外线热成像在中医项腰疾病中的应用进展曾珍1,樊悦1,李海2,王岩31.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吉林长春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针推诊疗中心,吉林长春130117;3.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一科,吉林吉林132012[摘要]近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数据大时代到来,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研究方面有了巨大的突破。
现通过分析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项腰疾病运用的相关文献,阐述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项腰疾病的辨证分型、体质分型、协助诊断、治疗及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概况,并分析红外热成像技术运用于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不足之处,为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参考性的建议,随着红外热成像研究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分辨率与清晰度大大提升,红外热成像技术成为了临床治疗的重要辅助诊断技术,为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了可靠指标,希望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疾病的诊治运用中能够更加成熟。
[关键词]红外线线热成像技术;中医项腰疾病;协助诊断;疗效评估[中图分类号]R339.19+1;R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5(a)-0189-04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in TCM Neck and Waist DiseasesZENG Zhen1, FAN Yue1, LI Hai2, WANG Yan31.College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nd Tuina,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117 China;2.The Third Affiliated Clinical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Treatment Center,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130117 China;3.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I, Jilin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Jilin, Jilin Province, 132012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big data,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technology has made great breakthroughs in medical research.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neck and waist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onstitution typing, auxiliary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neck and waist diseases is described.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modern medicine are analyzed, and some referenc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technology are put forward. As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research continues to overcom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the resolution and clarity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uxiliary diagnostic technology for clinical treatment, to pro⁃vide reliable indicators for disease diagnosis and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it is hoped that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technology will be more matur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CM diseases.[Key words]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technology; Neck and waist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uxiliary diagnosis;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红外线成像技术是通过红外热像仪上的红外探测器接收人体体表热辐射的红外线辐射能量信[基金项目]吉林省中医药科技项目(2021146)。
红外热成像技术中医学研究-中医研究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红外热成像技术是根据温度高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有辐射红外线的原理,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的一种医用技术。
通过收集人体散发的远红外辐射热,经计算机处理形成直观的温度彩色图谱。
用不同的色彩显示人体表面的温度分布,依据正常组织与异常组织的红外热辐射差,准确测量人体温度分布的变化程度,判断病灶的位置及范围,是一种能够反映机体代谢的功能影像。
红外热成像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应用于乳腺肿瘤的筛查开始,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中医学的研究始于经络穴位的相关研究,之后在中医诊断客观化、辅助辨证治疗、中医体质辨识等方面得到广泛研究,距今已有30余年。
一、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研究的优势1.预测早,信息全疾病不同阶段的中医证型不同,其表现也有差异。
疾病在出现形态结构变化之前通常会出现代谢的异常,因此,在病灶区会发生温度的异常改变。
而温度异常的范围、形状和温差大小又反映了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在人体形态结构发生异常之前就检测到其代谢的异常变化和区域,从而及早进行疾病的预测。
而其他影像学检查只能等人体发生组织结构的异常时才能得到阳性的检测结果。
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进行一站式人体全身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健康评估,能够综合评估人体整体健康状态。
2.非介入,无损伤红外热成像技术无辐射,只接收人体细胞代谢中产生的热辐射,且不接触人体,是相对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其他影像学检查一般有射线、强磁场或者核辐射,或者要被检者服用造影剂,对身体具有一定的伤害。
对于传染病、严重创伤性疾病及其他无法耐受造影剂等情况,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中医病证的诊断及疗效评估则有更明显的优势。
二、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学理论的结合1.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学“整体观”不谋而合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摘要: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检测技术,近年来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医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人体生命的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应用进行探讨和总结,展望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领域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中医学,红外热成像技术,无创检测,生命健康,疾病治疗【引言】红外热成像技术是指利用红外线探测仪将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转换为图像信号,通过图像显示系统呈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无创检测技术。
该技术具有超高灵敏度、非侵入性、安全可靠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医疗、工业、农业、环保等领域。
随着临床医学对无创检测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医疗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其理论思想和临床实践对于人体生命的健康、疾病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和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重点探讨并总结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进一步展望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景。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应用】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气血运行、阴阳平衡、脏腑功能、经络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其中通过人体表面进行诊断的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因此,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无创、非侵害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学中的体表诊断、脉诊等方面。
1. 心脏疾病的红外热成像研究心脏疾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之一。
传统的心脏疾病治疗方法常常需要对患者进行切开手术,难以快速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因此,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无创检测特性被用于心脏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研究发现,通过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测量心肌区域的热量分布情况,并分析患者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情况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为医师提供临床数据参考。
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将心脏超声图像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心脏疾病的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