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物理相互作用考点梳理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13.04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相互作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形形色色的物体,他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相互作用。
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的存在,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存在形态等都随时在发生变化。
物理学中把这种相互作用称之为:力。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部分,本章又是力学部分的基础。
本章的重点在于学习几种非常典型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难点在于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对物的作用。
2、力的相互性: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①直接接触②不直接接触4、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
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
5、力的三要素: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若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变化。
●力的作用效果①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②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
例如用脚踢足球时,用力的大小不同,足球飞出的远近不同;用力的方向不同,足球飞出的方向不同;击球的部位不同,球的旋转方向不同。
●力的示意图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
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这是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力的分类1、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分类①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等。
②效果力:支持力、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等。
2、按作用方式可分为接触力和场力。
3、按研究对象可分为内力和外力。
4、按力的关系可分为:共点力、共面力、平行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也叫重量,常用符号G表示。
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其本质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重要知识点小结相互作用是指物体之间相互接触并产生相互影响的力。
在高中物理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相互作用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小结。
1.基本力与相互作用定律首先,我们学习了物理中的基本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和浮力。
根据相互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地球对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地球的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有惯性,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第二定律说明了力的概念,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
3.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力之一,它决定了物体在地面上的重量。
4.弹力弹力是由于弹性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力。
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弹簧或弹性体会产生弹力,使物体恢复到原始形状。
根据胡克定律,弹力与弹簧伸缩的长度成正比。
5.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间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准备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受力面积以及相对运动速度有关。
6.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上升的力。
它是由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而产生的。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体积成正比。
7.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描述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它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解释行星运动、地球上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等现象。
8.载物斜面的力学分析载物斜面是一种应用力学分析的常见情况。
第三章 《相互作用》一、三种性质力1、 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重力的大小:G=mg ,重力加速度:从赤道到两极g 值,在极地G 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 值。
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4)物体的重心:确定重心的方法:悬吊法,支持法。
2、 弹力、胡克定律:(1)弹力是物体接触伴随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是接触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有挤压或拉伸作用。
常见的弹力:拉力,绳子的张力,压力,支持力;(2)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相关。
形变程度越重,弹力越大。
(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是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结论:两物体接触发生形变,弹力方向:面面接触: 点面接触:点点接触:(4)胡克定律: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F=kx (x 长度改变量:'='-x x x x x 现长原长00,)3、 摩擦力(1)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
※摩擦力是接触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存在。
(含盖了产生弹力的条件)(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接触面相切。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从而找到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既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
(3)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f N =μ·,N 为正压力静摩擦力是一组值,其中有一个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使物体开始运动时的静摩擦力)。
不能用f N =μ·来计算,只能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平衡条件或牛顿二定律求解。
高考相互作用知识点高考是每年都会进行的一项重要考试,对于考生来说意义重大。
而在高考的科学考试中,物理是一个必考科目,其中相互作用是其中一个重点知识点。
相互作用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了我们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
在本文中,我将会探讨高考中相互作用的知识点,从引力到电磁波的相互作用,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1. 引力的相互作用引力是一种万有的物理现象,它使得物体之间产生相互吸引的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感受到引力的存在,比如我们之所以能够站在地面上,是因为地球对我们产生了吸引力。
在高考中,我们需要了解引力的计算公式和利用引力计算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 电磁力的相互作用电磁力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相互作用力。
它是由电荷之间产生的相互吸引或排斥所产生的。
在高考中,我们需要了解电磁力的基本特性和计算公式。
此外,还需要了解电磁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电磁感应、电磁波的传播等等。
3. 浮力的相互作用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体积浸入其中的物体所产生的上升力。
我们常常能够在水中游泳或者感受到气球上升的力,这都是浮力的作用。
在高考中,我们需要了解浮力的计算和相关原理,以便能够解决与浮力相关的物理问题。
4. 弹力的相互作用弹力是由于物体弹性变形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力,当物体被外力变形时,会产生具有恢复力的相互作用力。
在高考中,我们需要了解弹力的计算公式和弹性模量的概念。
同时,了解弹力的应用,如弹簧振子的运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弹力的作用。
5. 核力的相互作用核力是原子核内部粒子相互作用力的总和。
它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能够维持原子核的稳定。
在高考中,我们需要了解核力的特性以及核反应的基本原理。
此外,了解核能的利用和核能的危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核力的相互作用。
总结起来,相互作用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物体之间各种力的相互作用。
在高考物理中,相互作用是一个重点知识点,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相互作用力的计算和应用。
专题02相互作用【考点定位】【考点解析】考点一、重力、弹力.摩擦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矢量。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地而附近可以认为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方向竖直向下,大小G = mg o2.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若接触面为曲面则垂直于切面。
线、绳的拉力沿线或者绳收缩的方向,轻杆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2.(2017-全国丙卷T17)—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cm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80 cm。
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 cm;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A.86 cmB.92 cmC.98 cmD.104 cm【答案】B100cm —80cm2 = 10cm ,如图所示,【解析】设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为k。
左右两半段弹性绳的伸长量M =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钩码的重力为G=2kALcos53%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时:钩码的重力为G=2k&L f, 3解得:// =三皿=651。
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LIAL=92 cm :故3正确:A 、C 、D 错误。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思路进行•:(1) 根据几何知识求得开始左右两半段弹性绳的伸长量。
(2) 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
(3) 根据几何知识求得后来弹性绳的总长度。
3. (2017-全国甲卷・T16)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保持F 的大小不 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
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答案】C【解析】 在F 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运动时有F=pmg;F 的方向与水平面成60。
角拉动时有Fcos60°=|i(mg ・Fsin60°),联立解得 |1= 5. (2016-海南高考・T2)如图,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斜血体P,两长方体物块a 和b 叠放在P 的斜面上,整个系 统处于静止状态。
要点3 相互作用[规律要点]1.常见的三种性质的力产生原因或条件方向大小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总是竖直向下,注意不一定指向地心,不一定垂直地面向下。
G重=mg=G。
地球表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弹力①接触②弹性形变①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②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③绳的拉力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F=-kx。
弹力的大小往往利用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摩擦力滑动摩擦力①接触,接触面粗糙②存在正压力③与接触面有相对运动与接触面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F=μF N。
只与μ、F N有关,与接触面积、相对速度、加速度均无关。
静摩擦力①接触,接触面粗糙②存在正压力③与接触面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与接触面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①与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动力的大小相等。
②存在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粗糙程度、正压力决定。
2.受力分析高中常见的性质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一定要明确各种力产生的原因、条件,要熟悉每种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特征,按照“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他”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3.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还可以等于分力(几种特殊角度的合力运算要熟记)。
4.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保温训练]1.(2018·江苏南师大附中期中)质量分别为2 kg、1 kg、2 kg的三个木块a、b、c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500 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1所示,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
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
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g取10 m/s2。
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 )A.6 cmB.8 cmC.10 cmD.12 cm答案 D2.(2018·江苏无锡高三期中)我国的高铁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高铁(如图2甲所示)在行驶过程中非常平稳,几乎感觉不到放在桌上的水杯在晃动。
2019高一重点物理知识点相互作用
大家把理论知识复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多做题,从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学懂,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2019高一重点物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三章相互作用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力和力的图示力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单位:牛顿,简称牛(N)。
力的图示定义: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重力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公式:G=mg
重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重心定义: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一点。
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常称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中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
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
弹力弹性形变和弹力形变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弹力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弹性限度: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在内部所产生的抵抗外力的相互作用力不超过某一极限值时,若外力作用停止,其形变可全部消失而恢复原状,这个极限值称为弹性限度。
产生弹力的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要多练习,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编辑老师为大家总结的2019高一重点物理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学问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学问点总结一、重力,根本相互作用1、力和力的图示2、力能转变物体运动状态3、力力量物体发生形变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匀称分布、外形规章物体:几何对称中心质量分布不匀称,由质量分布打算重心质量分部匀称,由外形打算重心7、四种根本作用(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外形3、弹力产生条件(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5、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k劲度系数N/mx伸长量三、摩擦力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有相对滑动大小:f=μNN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N可能等于G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替代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一样的一个力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合力与分力的关系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2、夹角θ肯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肯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4、合力最大值F=F1+F2最小值F=|F1-F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找分力的方法: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2、形变效果3、由分力,合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连接4、作图或计算(计算方法:余弦定理)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1.步骤(1)讨论对象:受力物体(2)隔离开受力物体(3)挨次:①场力(重力,电磁力......)②弹力:绳子拉力沿绳子方向轻弹簧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面与面接触优先垂直于面的③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1.求2.假设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速度相反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4)检验是否有施力物体六、摩擦力分析静摩擦力分析1、条件①接触且粗糙②相对运动趋势2、大小0≤f≤Fmax3、方法:①假设法②平衡法滑动摩擦力分析1、接触时粗糙2、相对滑动七、补充结论1.斜面倾角θ动摩擦因系数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μ>tanθ物体保持静止μ<tanθ物体在斜面上加速下滑 2.三力合力最小值若构成一个三角形则合力为0若不能则F=Fmax-(F1+F2)三力最大值三个力相加扩展阅读:高中物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高中物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形形色色的物体,他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相互作用一、相互作用——力(F):a、定义: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单位:牛(N)c、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d、力按性质分为重力G、弹力N、摩擦力f、分子力等二、重力(G):a定义: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的力。
G=mg。
b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三、弹力定义::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弹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支持力及压力方向一定垂直接触面,拉力方向可以不垂直接触面。
绳子的拉力可以发生突变,而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弹簧被剪断时除外)。
弹簧弹力满足胡克定律F=kx 推论△F=k△x1. 如图所示,a,b,c为三个物块,M、N为两个轻质弹簧,R为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该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压缩状态B.有可能N处于压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C.有可能N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D.有可能N处于压缩状态而M处于不伸不缩状态2. 如图所示,原长分别为L1和L2、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质弹簧竖直地悬挂在天花板下.两弹簧之间有一个质量为m1的物体,最下端挂着质量为m2的另一物体。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这时两个弹簧长度为________.用一个质量为m的平板把下面的物体竖直地缓慢地向上托起,直到两个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的原长之和,这时平板受到下面物体的压力大小等于__________.四、摩擦力f:a定义: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b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μ只与材料有关,μ与重力、压力无关。
c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d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 的关系如图所示。
e 、利用动平衡测动摩擦因数的优点。
(1、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即可,不要求匀速运动;2、静止情形下读取弹簧秤示数,容易读取。
高考物理相互作用考点梳理
高考物理相互作用考点一:关于弹力的问题
1、弹力的产生:
条件:(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
(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2.弹力方向的判断: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1)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
力物体)。
(2) 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
体(受力物体)。
(3) 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
补充:物体间点面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面,点线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线,两物体球面接触时其弹力的方向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
1. 弹力的大小:
(1) 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
其中k代表弹簧的劲
度系数,仅与弹簧的材料有关,x代表形变量。
(2)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在弹性限度内,
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高考物理相互作用考点二:关于摩擦力的问题
1. 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
(1)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 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
(3)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4) 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
2.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来
求解
3. 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
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
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高考物理相互作用考点三:物体的受力分析
1.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
(1) 方法
(2) 选择
2.受力分析的顺序:
先重力,再接触力,最后分析其他外力
3.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分析物体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
(2) 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确定每个力的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实际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当做是物体受到的力
(3) 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4) 物体的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确定
(5) 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
高考物理相互作用考点四:正交分解法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应用
1. 正交分解时建立坐标轴的原则:
(1) 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应使尽可能多的力分布在坐标轴上
(2) 一般使所要求的力落在坐标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