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南平建瓯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带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59.69 KB
- 文档页数:17
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的下面,都给出了A、B、C、D的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答题卷中对应的表格内.1.若分式有意义,则a的取值范围是()A.a=0 B.a=1 C.a≠﹣1 D.a≠02.分式方程的解为()A.x=1 B.x=2 C.x=3 D.x=43.若△ABC的周长是12cm,则△ABC三条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A.24cm B.6cm C.4cm D.3cm4.矩形的长为x,宽为y,面积为16,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为()A.B.C.D.5.如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2).则当x>1时,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是()A.y>1 B.0<y<l C.y>2 D.0<y<26.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的面积是3,则k的值是()A.3 B.﹣3 C.6 D.﹣67.下面是四位同学解方程过程中去分母的一步,其中正确的是()A.2+x=x﹣1 B.2﹣x=1 C.2+x=1﹣x D.2﹣x=x﹣18.点A、B、C是平面内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点D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若A、B、C、D四点恰能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在平面内符合这样条件的点D有()A.1个B.2个C.3个D.4个9.如图,菱形OABC的顶点B在y轴上,顶点C的坐标为(﹣2,1),若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点A,则k的值为()A.2 B.1 C.﹣1 D.﹣210.某中学足球队的18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表:年龄(单位:岁)14 15 16 17 18人数 3 6 4 4 1则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15,15 B.15,15.5 C.15,16 D.16,1511.如图,△ABC中,AB=AC=13,BC=10,AD平分∠BAC交BC于点D,点E为AC的中点,连接DE,则△CDE的周长为()A.16.5 B.18 C.23 D.2612.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且EF=3.则AB的长为()A.3 B.4 C.5 D.6二、填空题:(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中,请将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卷中对应的横线上.13.若分式的值为0,则x=.14.今年年初,我国有的城市受雾霾天气的影响,PM2.5超标,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0.0000025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将0.000002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5.若函数是反比例函数,且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则m的值是.1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是3,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4和,则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7.已知一个样本:﹣1,0,2,x,3,其平均数是2,则这个样本的方差s2=.(提示:方差公式为s2=.)18.一个水池装一个进水管和三个同样的出水管.先打开进水管,等水池储存一些水后,再打开出水管(进水管不关闭).若同时打开2个进水管,那么5小时后水池空;若同时打开3个出水管,则3小时后水池空.那么出水管比进水管晚开小时.三、解答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解答时每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请将解答书写在答题卷中对应的位置上.19.计算:(﹣1)2013+﹣|﹣2|+(2013﹣π)0﹣﹣.20.如图,已知D是△ABC的边AB上一点,CE∥AB,DE交AC于点O,且OA=OC,猜想线段CD与线段AE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四、解答题:(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解答时每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请将解答书写在答题卷中对应的位置上.21.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22.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某村计划在荒坡上种480棵树,由于青年志愿者的支援,每日比原计划多种,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种多少棵树?23.春兰集团对应聘者甲、乙、丙进行面试,并从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仪表形象三方面给应聘者打分,每一方面满分20分,最后的打分制成条形统计图(如图).(1)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在专业知识方面3人得分的极差是多少?在工作经验方面3人得分的众数是多少?在仪表形象方面谁最有优势?(2)如果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仪表形象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为10:7:3,那么作为人事主管,你应该录用哪一位应聘者为什么?(3)在(2)的条件下,你对落聘者有何建议?2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ABC=∠CDA=90°,BE⊥AD,垂足为E.求证:BE=AE+CD.(提示:解答需作辅助线哟!)五、解答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解答时每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请将解答书写在答题卷中对应的位置上.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四边形ABCD为菱形,且A(0,3)、B(﹣4,0).(1)求经过点C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设P是(1)中所求函数图象上一点,以P、O、A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与△COD的面积相等.求点P的坐标.2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的OA,OC两边分别在x,y轴上,OA∥BC,BC=15cm,A点坐标为(16,0),C点坐标为(0,4).点P,Q分别从C,A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由C向B运动,点Q以4cm/s的速度由A向O运动,当点Q到达点O时,点P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t≤4).(1)求当t为多少时?四边形PQAB为平行四边形;(2)求当t为多少时?PQ所在直线将四边形OABC分成左右两部分的面积比为1:2;(3)直接写出在(2)的情况下,直线PQ的函数关系式.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的下面,都给出了A、B、C、D的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答题卷中对应的表格内.1.若分式有意义,则a的取值范围是()A.a=0 B.a=1 C.a≠﹣1 D.a≠0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进行解答.解答:解:∵分式有意义,∴a+1≠0,∴a≠﹣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透彻理解分式的概念:(1)分式无意义⇔分母为零;(2)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零;2.分式方程的解为()A.x=1 B.x=2 C.x=3 D.x=4考点:解分式方程.分析:首先分式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2x(x﹣1)去分母,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即可得到x的值,然后要检验.解答:解:,去分母得:3x﹣3=2x,移项得:3x﹣2x=3,合并同类项得:x=3,检验:把x=3代入最简公分母2x(x﹣1)=12≠0,故x=3是原方程的解,故原方程的解为:X=3,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法,关键是找到最简公分母去分母,注意不要忘记检验,这是同学们最容易出错的地方.3.若△ABC的周长是12cm,则△ABC三条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A.24cm B.6cm C.4cm D.3cm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得△ABC的周长等于三条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的2倍,然后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BC的周长是12cm,∴△ABC三条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12=6(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熟记定理是解题的关键.4.矩形的长为x,宽为y,面积为16,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为()A.B.C.D.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首先由矩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函数的图象性质作答.注意本题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解答:解:由矩形的面积16=xy,可知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x>0),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且其图象在第一象限.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注意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是双曲线,当k>0时,它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0时,它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5.如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2).则当x>1时,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是()A.y>1 B.0<y<l C.y>2 D.0<y<2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专题:压轴题;数形结合.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A(﹣1,﹣2),利用数形结合求出x<﹣1时y的取值范围,再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特点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A(﹣1,﹣2),∴由函数图象可知,x<﹣1时,﹣2<y<0,∴当x>1时,0<y<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图象,能利用数形结合求出x<﹣1时y的取值范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的面积是3,则k的值是()A.3 B.﹣3 C.6 D.﹣6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k|.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S△AOB=|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0,则k=6.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三角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的几何意义.7.下面是四位同学解方程过程中去分母的一步,其中正确的是()A.2+x=x﹣1 B.2﹣x=1 C.2+x=1﹣x D.2﹣x=x﹣1考点:解分式方程.分析:去分母根据的是等式的性质2,方程的两边乘以最简公分母,即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解答:解:方程的两边同乘(x﹣1),得2﹣x=x﹣1.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式的性质和解分式方程,注意:去分母时,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8.点A、B、C是平面内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点D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若A、B、C、D四点恰能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在平面内符合这样条件的点D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平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求解.解答:解:由题意画出图形,在一个平面内,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与D点恰能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符合这样条件的点D有3个.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突破思维定势的障碍,运用发散思维,多方思考,探究问题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结论,挖掘它的内在联系.注意图形结合的解题思想.9.如图,菱形OABC的顶点B在y轴上,顶点C的坐标为(﹣2,1),若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点A,则k的值为()A.2 B.1 C.﹣1 D.﹣2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菱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点A与点C关于OB对称,而OB在y轴上,则可得到A(2,1),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k的值.解答:解:∵菱形OABC的顶点B在y轴上,∴点A和点C关于y轴对称,∴A(2,1),∴k=2×1=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图象上的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即xy=k.也考查了菱形的性质.10.某中学足球队的18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表:年龄(单位:岁)14 15 16 17 18人数 3 6 4 4 1则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15,15 B.15,15.5 C.15,16 D.16,15考点:众数;中位数.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解答:解:根据图表数据,同一年龄人数最多的是15岁,共6人,所以众数是15,18名队员中,按照年龄从大到小排列,第9名队员的年龄是15岁,第10名队员的年龄是16岁,所以,中位数是=15.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有不止一个,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中位数不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数.11.如图,△ABC中,AB=AC=13,BC=10,AD平分∠BAC交BC于点D,点E为AC的中点,连接DE,则△CDE的周长为()A.16.5 B.18 C.23 D.26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AD⊥BC,DC=,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EC==6.5,然后可得答案.解答:解:∵AB=AC,AD平分∠BAC,∴AD⊥BC,DC=,∵BC=10,∴DC=5,∵点E为AC的中点,∴DE=EC==6.5,∴△CDE的周长为:DC+EC+DE=13+5=18,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12.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且EF=3.则AB的长为()A.3 B.4 C.5 D.6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专题:压轴题;探究型.分析:先根据矩形的特点求出BC的长,再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CEF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CF的长,再在△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B的长.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8,∴BC=8,∵△AEF是△AEB翻折而成,∴BE=EF=3,AB=AF,△CEF是直角三角形,∴CE=8﹣3=5,在Rt△CEF中,CF===4,设AB=x,在Rt△ABC中,AC2=AB2+BC2,即(x+4)2=x2+82,解得x=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及勾股定理,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中,请将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卷中对应的横线上.13.若分式的值为0,则x=1.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式的值是0的条件是:分子为0,分母不为0.解答:解:∵x﹣1=0,∴x=1,当x=1,时x+3≠0,∴当x=1时,分式的值是0.故答案为1.点评:分式是0的条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分母不能是0,这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14.今年年初,我国有的城市受雾霾天气的影响,PM2.5超标,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0.0000025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将0.000002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2.5×10﹣6.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负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答:解:0.0000025=2.5×10﹣6;故答案为:2.5×10﹣6.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15.若函数是反比例函数,且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则m的值是﹣2.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m2﹣5=﹣1,又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所以m+1<0,两式联立方程组求解即可.解答:解:∵函数是反比例函数,且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解得m=±2且m<﹣1,∴m=﹣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图象性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一般形式(k≠0),也可转化为y=kx﹣1(k≠0)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次数是﹣1;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1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是3,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4和,则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4.考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对角线互相垂直,然后根据菱形性质可求出面积.解答:解:解:∵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它们的一半分别为2和,∵22+()2=3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这个四边形是菱形,∴S=4×2=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面积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17.已知一个样本:﹣1,0,2,x,3,其平均数是2,则这个样本的方差s2=6.(提示:方差公式为s2=.)考点:方差.分析:先由平均数公式求得x的值,再由方差公式求解.解答:解:∵平均数=(﹣1+2+3+x+0)÷5=2∴﹣1+2+3+x+0=10,x=6∴方差S2=[(﹣1﹣2)2+(0﹣2)2+(2﹣2)2+(6﹣2)2+(3﹣2)2]÷5=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8.一个水池装一个进水管和三个同样的出水管.先打开进水管,等水池储存一些水后,再打开出水管(进水管不关闭).若同时打开2个进水管,那么5小时后水池空;若同时打开3个出水管,则3小时后水池空.那么出水管比进水管晚开15小时.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设出水管比进水管晚开x小时,进水管进水的速度为a 米3/时,出水管的出水速度为b米3/时,根据题意可得,一个进水管(x+5)小时进的水量=两个出水管5个小时的出水量,一个进水管(x+3)小时进的水量=三个出水管3个小时的出水量,据此列方程组求解.解答:解:设出水管比进水管晚开x小时,进水管进水的速度为a 米3/时,出水管的出水速度为b米3/时,由题意得,,两式相除,得:,解得:x=15,经检验,x=15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根据题意设出适当的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注意检验.三、解答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解答时每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请将解答书写在答题卷中对应的位置上.19.计算:(﹣1)2013+﹣|﹣2|+(2013﹣π)0﹣﹣.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第一项利用乘方的意义计算,第二项利用二次根式性质化简,第三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第四项利用负整数指数幂法则计算,最后一项利用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1+3﹣2+1﹣3+4=2.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0.如图,已知D是△ABC的边AB上一点,CE∥AB,DE交AC于点O,且OA=OC,猜想线段CD与线段AE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根据CE∥AB,DE交AC于点O,且OA=OC,求证△ADO≌△ECO,然后求证四边形ADCE 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猜想线段CD与线段AE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是:相等且平行.理由:∵CE∥AB,∴∠DAO=∠ECO,∵在△ADO和△ECO中∴△ADO≌△ECO(ASA),∴AD=CE,∴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CD AE.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证△ADO≌△ECO,然后可得证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结论.四、解答题:(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解答时每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请将解答书写在答题卷中对应的位置上.21.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析:先根据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再把x=2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当x=2时,原式==.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知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某村计划在荒坡上种480棵树,由于青年志愿者的支援,每日比原计划多种,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种多少棵树?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根据:原计划完成任务的天数﹣实际完成任务的天数=4,列方程即可.解答:解:设原计划每天种x棵树,据题意得,,解得x=30,经检验得出:x=30是原方程的解.答:原计划每天种30棵树.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合理地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23.春兰集团对应聘者甲、乙、丙进行面试,并从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仪表形象三方面给应聘者打分,每一方面满分20分,最后的打分制成条形统计图(如图).(1)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在专业知识方面3人得分的极差是多少?在工作经验方面3人得分的众数是多少?在仪表形象方面谁最有优势?(2)如果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仪表形象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为10:7:3,那么作为人事主管,你应该录用哪一位应聘者为什么?(3)在(2)的条件下,你对落聘者有何建议?考点:加权平均数;条形统计图;众数;极差.专题:图表型.分析:运用极差、众数、平均数的定义并结合条形统计图来分析和解决题目.解答:解:(1)专业知识方面3人得分极差是18﹣14=4分,工作经验方面3人得分的众数是15,在仪表形象方面丙最有优势;(2)甲得分:14×0.5+17×0.35+12×0.15=14.75分;乙得分:18×0.5+15×0.35+11×0.15=15.9分;丙得分:16×0.5+15×0.35+14×0.15=15.35分,∴应录用乙;(3)对甲而言,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对丙而言,三方面都要努力.重点在工作经验和仪表形象.点评:本题考查了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计算加权平均数的能力.2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ABC=∠CDA=90°,BE⊥AD,垂足为E.求证:BE=AE+CD.(提示:解答需作辅助线哟!)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作CF⊥BE,垂足为F,得出矩形CFED,求出∠CBF=∠A,根据AAS证△BAE≌△CBF,推出BF=AE即可.解答:证明:作CF⊥BE,垂足为F,∵BE⊥AD,∴∠AEB=90°,∴∠FED=∠D=∠CFE=90°,∴四边形EFCD为矩形,∴CD=EF,∵∠FED=∠D=∠CFE=90°,∠CBE+∠ABE=90°,∠BAE+∠ABE=90°,∴∠BAE=∠CBF,在△BAE和△CBF中,,∴△BAE≌△CBF(AAS),∴BF=AE,∴BE=BF+FE=AE+C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求出△BAE≌△CBF,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性质进行推理的能力.五、解答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解答时每小题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请将解答书写在答题卷中对应的位置上.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四边形ABCD为菱形,且A(0,3)、B(﹣4,0).(1)求经过点C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设P是(1)中所求函数图象上一点,以P、O、A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与△COD的面积相等.求点P的坐标.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菱形的边长,进而可得点C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所求的解析式;(2)设出点P的坐标,易得△COD的面积,利用点P的横坐标表示出△PAO的面积,那么可得点P的横坐标,就求得了点P的坐标.解答:解:(1)由题意知,OA=3,OB=4在Rt△AOB中,AB=∵四边形ABCD为菱形∴AD=BC=AB=5,∴C(﹣4,﹣5).设经过点C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0),则=﹣5,解得k=20.故所求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2)设P(x,y)∵AD=AB=5,OA=3,∴OD=2,S△COD=即,∴|x|=,∴当x=时,y==,当x=﹣时,y==﹣∴P()或().点评:综合考查反比例函数及菱形的性质,注意: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点C的坐标;点P的横坐标的有两种情况.2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的OA,OC两边分别在x,y轴上,OA∥BC,BC=15cm,A点坐标为(16,0),C点坐标为(0,4).点P,Q分别从C,A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由C向B运动,点Q以4cm/s的速度由A向O运动,当点Q到达点O时,点P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t≤4).(1)求当t为多少时?四边形PQAB为平行四边形;(2)求当t为多少时?PQ所在直线将四边形OABC分成左右两部分的面积比为1:2;(3)直接写出在(2)的情况下,直线PQ的函数关系式.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PQAB的对边相等的性质得到关于t的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得t的值;(2)由题意得到:OC=4cm,OA=16cm.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求得S梯形OABC=62(cm2),S四边形PQOC=,结合限制性条件“PQ所在直线将四边形OABC分成左右两部分的面积比为1:2”列出关于t的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t的值;(3)根据(2)中求得的t的值可以得到点P、Q的坐标,则利用待定系数法来求直线PQ的解析式.解答:解:(1)ts后,BP=(15﹣2t)cm,AQ=4t cm.由BP=AQ,得15﹣2t=4t,t=2.5(s).又∵OA∥BC,∴当t=2.5s时,四边形PQAB为平行四边形.(2)∵点C坐标为(0,4),点A坐标为(16,0),∴OC=4cm,OA=16cm.∴S梯形OABC=(OA+BC)•OC=×(16+15)×4=62(cm2).∵t秒后,PC=2tcm,OQ=(16﹣4t)cm,∴S四边形PQOC=,又∵PQ所在直线将四边形OABC分成左右两部分的面积比为1:2,∴,解得(s).当(s)时,直线PQ将四边形OABC分成左右两部分的面积比为1:2.(3)当s时,P(,4),Q(,0).设直线PQ的解析式为:y=kx+b(k≠0),则,解得所以,此时直线PQ的函数关系式为.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综合题,解题时,利用了梯形的面积公式、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等知识点,题中运用动点的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求出相关线段的长是解题的关键.。
某某省某某市建瓯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B.C. D.2.以长度分别为下列各组数的线段为边,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2,3 B.2,,3.下列函数的解析式中是一次函数的是()A.y=B.y=x+1 C.y=x2+1 D.y=4.当k>0时,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大致是()A. B. C. D.5.在下列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是()A.对边相等 B.对边平行 C.对角互补 D.内角和为360°6.如图:在菱形ABCD中,AC=6,BD=8,则菱形的边长为()A.5 B.10 C.6 D.87.在一次数学阶段考试中,某小组7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65,80,70,90,95,100,70,这组数据的众数是()A.90 B.85 C.80 D.708.甲,乙两个样本的容量相同,甲样本的方差为0.102,乙样本的方差是0.06,那么()A.甲的波动比乙的波动大 B.乙的波动比甲的波动大C.甲,乙的波动大小一样 D.甲,乙的波动大小无法确定9.如图,直线y1=k1x+a与y2=k2x+b的交点坐标为(1,2),则使y1<y2的x的取值X围为()A.x>1 B.x>2 C.x<1 D.x<210.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的结果是()A.﹣2b B.﹣2a C.2(b﹣a)D.0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若在实数X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X围是.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命题(真、假).13.一次函数y=﹣6x+5的图象可由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14.如图,在△ABC中,AB,BC,CA的长分别为6,7,8,且D,E,F分别是AB,BC,CA 的中点,依次连接D,E,F得到△DEF,则△DEF的周长为.15.在四边形ABCD中,若已知AB∥CD,则再增加条件(只需填一个)可使四边形ABCD成为平行四边形.16.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a=.17.已知,如图,一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A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2小时后,则两船相距.18.如图,把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C落在点A处,点D落在点G处,若∠CFE=60°,且DE=1,则边BC的长为.三、解答题19.计算(1)()+()(2)()()20.直线l1:y1=x1+2和直线l2:y2=﹣x2+4相交于点A,分别于x轴相交于点B和点C,分别与y轴相交于点D和点E.(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直线的大致位置,并求△ABC的面积.(2)求四边形ADOC的面积.21.如图,一架2.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ON上,这时梯足B到墙底端O的距离为0.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4米,那么梯足将向外移多少米?22.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DE⊥AG于点E,BF∥DE,且交AG于点F,求证:AF﹣BF=EF.23.某市实施“限塑令”后,2008年大约减少塑料消耗约4万吨.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从2008年开始,五年内该市因实施“限塑令”而减少的塑料消耗量y(万吨)随若时间x(年)逐年成直线上升,y 与x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2)请你估计,该市2011年因实施“限塑令”而减少的塑料消耗量为多少?24.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学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1h”,为此,某市就“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的问题随机调查了辖区内320名初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其中分组情况是:A组:t<0.5h;≤t<1h;C组:1h≤t<1.5h;≤t请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C组的人数是;请在图中补全条形图.(2)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组内;(3)若该市辖区内约有32000名初中学生,请你估计其中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约有多少?(要求写出必要的过程)25.如图,在矩形ABCD中,把∠B,∠D分别翻折,使点B,D分别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E,F处,折痕分别为CM,AN.(1)求证:△AND≌△CMB;(2)连接MF、NE,证明四边形MFNE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MFNE是菱形吗?请说明理由;(3)点P、Q是矩形的边CD、AB上的两点,连接PQ、CQ、MN,如图2所示,若PQ=CQ,PQ ∥MN,且AB=4,BC=3,DN=,求PC的长度.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建瓯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B.C. D.【分析】判断一个二次根式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主要方法是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进行,或直观地观察被开方数的每一个因数(或因式)的指数都小于根指数2,且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分母,被开方数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后再观察.【解答】解:A、=3,故A错误;B、是最简二次根式,故B正确;C、=2,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C错误;D、=,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在判断最简二次根式的过程中要注意:(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2.以长度分别为下列各组数的线段为边,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2,3 B.2,,【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解答】解:A、12+22≠3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B、()2+()2=5≠2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C、62+82=102,故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2+2≠2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3.下列函数的解析式中是一次函数的是()A.y=B.y=x+1 C.y=x2+1 D.y=【分析】根据形如y=kx+b(k≠0,k、b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是反比例函数,故此选项错误;B、是一次函数,故此选项正确;C、是二次函数,故此选项错误;D、不是一次函数,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定义,关键是掌握一次函数的形式.4.当k>0时,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大致是()A. B. C. D.【分析】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且当k>0时,经过一、三象限.【解答】解: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且当k>0时,经过一、三象限.故选A.【点评】此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5.在下列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是()A.对边相等 B.对边平行 C.对角互补 D.内角和为360°【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平行四边形邻角互补,对角相等,对边相等.而对角却不一定互补.【解答】解:A、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故A选项正确;B、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故B选项正确;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不一定互补,故C选项错误;D、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故D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③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6.如图:在菱形ABCD中,AC=6,BD=8,则菱形的边长为()A.5 B.10 C.6 D.8【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可知每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可将菱形的边长求出.【解答】解:设AC与BD相交于点O,由菱形的性质知:AC⊥BD,OA=AC=3,OB=BD=4在Rt△OAB中,AB===5所以菱形的边长为5.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正确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及勾股定理来解决是解题关键.7.在一次数学阶段考试中,某小组7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65,80,70,90,95,100,70,这组数据的众数是()A.90 B.85 C.80 D.70【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依此即可求解.【解答】解:依题意得70出现了2次,次数最多,故这组数据的众数是7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众数的定义,注意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是唯一的.8.甲,乙两个样本的容量相同,甲样本的方差为0.102,乙样本的方差是0.06,那么()A.甲的波动比乙的波动大 B.乙的波动比甲的波动大C.甲,乙的波动大小一样 D.甲,乙的波动大小无法确定【分析】根据方差的定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故可选出正确选项.【解答】解:根据方差的意义,甲样本的方差大于乙样本的方差,故甲的波动比乙的波动大.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9.如图,直线y1=k1x+a与y2=k2x+b的交点坐标为(1,2),则使y1<y2的x的取值X围为()A.x>1 B.x>2 C.x<1 D.x<2【分析】求使y1<y2的x的取值X围,即求对于相同的x的取值,直线y1落在直线y2的下方时,对应的x的取值X围.直接观察图象,可得出结果.【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x<1时,直线y1落在直线y2的下方,故使y1<y2的x的取值X围是:x<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组)的关系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注意几个关键点(交点、原点等),做到数形结合.10.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的结果是()A.﹣2b B.﹣2a C.2(b﹣a)D.0【分析】由数轴可知a<﹣1,0<b<1,所以a﹣b<0,化简即可解答.【解答】解:由数轴可知a<﹣1,0<b<1,∴a﹣b<0,∴=﹣a﹣b+(a﹣b)=﹣a﹣b+a﹣b=﹣2b.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与数轴之间的对应关系,要求学生正确根据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判断数的符号以及绝对值的大小,再根据运算法则进行判断.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若在实数X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X围是x≥.【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3x﹣1≥0,解得,x≥,故答案为:x≥.【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掌握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真命题(真、假).【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判断.【解答】解:“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真命题.故答案为真.【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13.一次函数y=﹣6x+5的图象可由正比例函数y=﹣6x 的图象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分析】根据平移法则上加下减可得出平移后的解析式.【解答】解:由题意得:一次函数y=﹣6x+5的图象可由正比例函数 y=﹣6x的图象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故答案为:y=﹣6x.【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和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左移加,右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14.如图,在△ABC中,AB,BC,CA的长分别为6,7,8,且D,E,F分别是AB,BC,CA 的中点,依次连接D,E,F得到△DEF,则△DEF的周长为10.5 .【分析】根据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可以判断DF、FE、DE为三角形中位线,利用中位线定理求出DF、FE、DE与AC、AB、CB的长度关系即可解答.【解答】解:∵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ED、FE、DF为△ABC中位线,∴DF=AC,FE=AB,DE=BC;∴则△DEF的周长=DF+FE+DE=AC+AB+BC=(AC+BA+CB)=×(6+7+8)=10.5.故答案为:10.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5.在四边形ABCD中,若已知AB∥CD,则再增加条件AD∥BC (只需填一个)可使四边形ABCD成为平行四边形.【分析】此题是开放题,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添加条件.比较简单的是:AD∥BC,AB=CD 等.【解答】解:此题答案不唯一,可以添加:①AD∥BC(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AB=CD(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A=∠C或∠B=∠D,理由:∵AB∥CD,∴∠A+∠D=180°,∵∠DAB=∠DCB,∴∠C+∠D=180°,∴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AD∥BC,AB=CD等(任选其一).【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注意对于开放题要选择比较简单的答案最好.此题最好选择直接用定理就可判定的条件.16.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a= 5 .【分析】利用平均数的定义,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由题意知,3,a,4,6,7的平均数是5,则=5,∴a=25﹣3﹣4﹣6﹣7=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难度适中.17.已知,如图,一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A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2小时后,则两船相距40海里.【分析】根据方位角可知两船所走的方向正好构成了直角.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两条船分别走了32,24.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两条船之间的距离.【解答】解:∵两船行驶的方向是东北方向和东南方向,∴∠BAC=90°,两小时后,两艘船分别行驶了16×2=32,12×2=24海里,根据勾股定理得: =40(海里).故答案为:40海里.【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基础知识,比较简单.18.如图,把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C落在点A处,点D落在点G处,若∠CFE=60°,且DE=1,则边BC的长为 3 .【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特点可知.【解答】解:根据翻折变换的特点可知:DE=GE∵∠CFE=60°,∴∠GAE=30°,∴AE=2GE=2DE=2,∴AD=3,∴BC=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三、解答题19.计算(1)()+()(2)()()【分析】(1)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去括号后合并即可;(2)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解答】解:(1)原式=2+2+﹣=3+;(2)原式=()2﹣()2=7﹣25.【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计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20.直线l1:y1=x1+2和直线l2:y2=﹣x2+4相交于点A,分别于x轴相交于点B和点C,分别与y轴相交于点D和点E.(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直线的大致位置,并求△ABC的面积.(2)求四边形ADOC的面积.【分析】(1)依题意画出如图所示图形,用面积公式求出面积即可;(2)求出三角形BOD的面积,用面积差即可.【解答】解:(1)直线的大致位置如图所示,∵直线l1:y1=x1+2和直线l2:y2=﹣x2+4分别于x轴相交于点B和点C,∴B(﹣2,0),C(4,0),∴BC=6,∵直线l1:y1=x1+2和直线l2:y2=﹣x2+4相交于点A,∴A(1,3),∴S△ABC=BC×y A=×6×3=9,(2)∵B(﹣2,0),D(0,2),∴OB=2,OD=2,∴S△BOD=×OB×OD=×2×2=2,∵S△ABC=9,∴S四边形ADOC=S△ABC﹣S△BOD=9﹣2=7.【点评】此题是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和坐标轴的交点坐标,直线和直线的交点坐标,解本题的关键是求出点A的坐标.21.如图,一架2.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ON上,这时梯足B到墙底端O的距离为0.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4米,那么梯足将向外移多少米?【分析】在直角△ABO中,已知AB,BO可以求AO,在△COD中,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DO 的长,进而可得BD的长.【解答】解:在直角△ABO中,AB为斜边,已知AB=2.5米,BO=0.7米,则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2.4米,∵A点下移0.4米,∴CO=2米,在Rt△COD中,已知CD=2.5米,CO=2米,则根据勾股定理DO==1.5米,∴BD=OD﹣BO=1.5米﹣0.7米=0.8米,所以梯子向外平移0.8米.【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本题中找到AB=CD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DE⊥AG于点E,BF∥DE,且交AG于点F,求证:AF﹣BF=EF.【分析】因为AF=AE+EF,则可以通过证明△ABF≌△DAE,从而得到AE=BF,便得到了AF=BF+EF.【解答】证明:∵ABCD是正方形,∴AD=AB,∠BAD=90°∵DE⊥AG,∴∠AED=90°∴∠ADE+∠DAE=90°又∵∠BAF+∠DAE=∠BAD=90°,∴∠ADE=∠BAF.∵BF∥DE,∴∠AFB=∠DEG=∠AED.在△ABF与△DAE中,,∴△ABF≌△DAE(AAS).∴BF=AE.∵AF=AE+EF,∴AF﹣BF=EF.【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掌握情况,本题难度一般.23.某市实施“限塑令”后,2008年大约减少塑料消耗约4万吨.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从2008年开始,五年内该市因实施“限塑令”而减少的塑料消耗量y(万吨)随若时间x(年)逐年成直线上升,y 与x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2)请你估计,该市2011年因实施“限塑令”而减少的塑料消耗量为多少?【分析】(1)根据函数图象经过的点的坐标代入函数的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数的解析式即可;(2)将2011代入上题求得的函数解析式,求得自变量的值即可.【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函数图象经过点(2008,4)和(2010,6)设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解得,∴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y=x﹣2004;(2)令x=2011,∴y=2011﹣2004=7,∴该市2011年因实施“限塑令”而减少的塑料消耗量为7万吨.【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整理出一次函数模型,利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4.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学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1h”,为此,某市就“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的问题随机调查了辖区内320名初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其中分组情况是:A组:t<0.5h;≤t<1h;C组:1h≤t<1.5h;≤t请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C组的人数是140 ;请在图中补全条形图.(2)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 C 组内;(3)若该市辖区内约有32000名初中学生,请你估计其中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约有多少?(要求写出必要的过程)【分析】(1)根据直方图可得总人数以及各小组的已知人数,进而根据其间的关系可计算C组的人数;(2)根据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应是第160、161人时间的平均数,分析可得答案;(3)首先计算样本中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频率,再进一步估计总体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数.【解答】解:(1)根据题意有:C组的人数为320﹣20﹣100﹣60=140,条形统计图如图;故答案为:140;(2)根据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应是第160、161人时间的平均数,分析可得其均在C组,故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C组.故答案为:C;(3)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数约占×100%=62.5%.所以,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约有32000×62.5%=20000(人).【点评】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同时考查中位数的求法:给定n个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序,如果n为奇数,位于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如果n为偶数,位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25.如图,在矩形ABCD中,把∠B,∠D分别翻折,使点B,D分别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E,F处,折痕分别为CM,AN.(1)求证:△AND≌△CMB;(2)连接MF、NE,证明四边形MFNE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MFNE是菱形吗?请说明理由;(3)点P、Q是矩形的边CD、AB上的两点,连接PQ、CQ、MN,如图2所示,若PQ=CQ,PQ ∥MN,且AB=4,BC=3,DN=,求PC的长度.【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DAN=∠NAC,∠BCM=∠ACM,从而根据AD∥BC可得出∠DAN=∠BCM,从而即可判断出△ADN≌△CBM.(2)连接NE、MF,根据(1)的结论可得出NF=ME,再由∠NFE=∠MEF可判断出NF∥ME,在直角三角形NFE中,NE为斜边,NF为直角边,可判断四边形MFNE不是菱形.(3)设AC与MN的交点为O,EF=x,作QG⊥PC于G点,首先求出AC=5,根据翻折变换知:AF=CE=3,于是可得AF+(CE﹣EF)=5,可得EF=1,在Rt△NFE中,NO2=NF2+OF2,求出NO的长,即NM=PQ=QC=2NO,PC=2.【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BC,∠B=∠D=90°,由折叠的性质得出∠DAN=∠NAC,∠BCM=∠ACM,∵AD∥BC,∴∠DAC=∠BCA,∴∠DAN=∠BCM,在Rt△AND和Rt△CMB中,,∵∴△AND≌△CMB(AAS)(2)解:由(1)得:△AND≌△CMB,∴NF=ME,∵∠NFE=∠MEF,∴NF∥ME,∴四边形MFNE是平行四边形,∵MN与EF不垂直,∴四边形MFNE不是菱形;(3)解:设AC与MN的交点为O,EF=x,作QG⊥PC于G点,如图所示:∵AB=4,BC=3,∴AC=5,∵AF=CE=BC=3,∴2AF﹣EF=AC,即6﹣x=5,解得:x=1,∴EF=1,∴CF=2,由折叠的性质得:NF=DN=,∵OE=OF=EF=,∴在Rt△NFO中,ON2=OF2+NF2,∴ON=,∴MN=2ON=,∵PQ∥MN,PN∥MQ,∴四边形MQPN是平行四边形,∴MN=PQ=,∵PQ=CQ,∴△PQC是等腰三角形,∴PG=CG,在Rt△QPG中,PG2=PQ2﹣QG2,∴PG==1,∴PC=2PG=2.【点评】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南平市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8分)1. (3分) (2017八下·莒县期中) 用公式法解x2+3x=1时,先求出a、b、c的值,则a、b、c依次为()A . 1,3,1B . 1,3,﹣1C . ﹣1,﹣3,﹣1D . ﹣1,3,12. (3分)一元二次方程(x+1)2=4的根是()A . x1=2,x2=﹣2B . x=﹣3C . x1=1,x2=﹣3D . x=13. (3分)抛物线y=2x2+1的顶点坐标是()A . (2,1)B . (0,1)C . (1,0)D . (1,2)4. (3分)二次函数y=2(x+1)2-3的图象的对称轴是()A . 直线x=3B . 直线x=1C . 直线x=-1D . 直线x=-25. (3分)(2018·洪泽模拟) 已知点P的坐标为(1,1),若将点P绕着原点逆时针旋转45°,得到点P1 ,则P1点的坐标为()A . (,0)B . (﹣,0)C . (0,)D . (,0)或(0,)6. (3分)(2017·大石桥模拟) 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y与x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x…﹣2012…y…7﹣1﹣2﹣1…A . 抛物线开口向下B .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C . 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D . 抛物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二、填空题 (共6题;共18分)7. (3分) (2018八上·孟州期末) 一元二次方程x2=81的解是________.8. (3分) (2015九上·福田期末) 二次函数y=ax2﹣2ax+3的对称轴是x=________.9. (3分)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函数y=x2﹣|x|的图象和性质,根据以往学习函数的经验,列表确定了该函数图象上一些点的坐标,表格中的m=________.x…﹣2﹣1.5﹣1﹣0.500.511.52…y…20.750﹣0.250﹣0.250m2…10. (3分) (2019九上·杭州月考)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的顶点A、B、C、D的坐标依次为A (-1,0),B(x,y),C(-1,5),D(-7,z),若使得四边形ABCD是菱形,则x=________,y=________11. (3分)(2019·上饶模拟) 对于任意实数、,定义:◆ = .若方程的两根记为、,则m2+mn+n2=________.12. (3分) (2018八上·东台月考) 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进行折叠,其中BC,BD为折痕,则∠BCD的度数为________.三、(本大题共五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共5题;共30分)13. (6分) (2019八下·哈尔滨期中) 解下列方程:(1)(2)14. (6分) (2017九下·鄂州期中)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2k=0有两个实数根x1 ,x2 .(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x1•x2﹣x12﹣x22≥0成立?若存在,请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 (6分)如图,已知∠ABE=72°,且∠DBF:∠ABF:∠CFB=1:2:3.(1)求∠BDC的度数;(2)若△BDF的面积为20,DF=5,求点B到直线CD的距离.16. (6分)如图,某建筑工程队利用一面墙(墙的长度不限),用4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的仓库.(1)求长方形的面积是150平方米,求出长方形两邻边的长;(2)能否围成面积220平方米的长方形?请说明理由.17. (6分) (2019八下·中山期中) 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以格点为顶点按下列要求画图:(1)在图①中画一条线段AB ,使AB=;(2)在图②中画一个以格点为顶点,面积为2的正方形ABCD .四、(本大题共三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共3题;共24分)18. (8分) (2016九上·蕲春期中) 如图,抛物线y=﹣x2+bx+c交x轴于点A(﹣3,0)和点B,交y轴于点C(0,3).(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P在抛物线上,且S△AOP=4SBOC ,求点P的坐标;(3)如图b,设点Q是线段AC上的一动点,作DQ⊥x轴,交抛物线于点D,求线段DQ长度的最大值19. (8分) (2018九上·新乡月考) 如图,二次函数y=x2+bx+c(a≠0)的图象经过点A(1,0)且与y轴交卡点C,点B和点C关于该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直线x=2对称,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及点B.(1)求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kx+b≤x2+bx+c的解集.20. (8分)已知一次函数y=kx+4(k≠0).(1)当 x=-1 时,y=2,求此函数的表达式;(2)函数图象与 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 A、B,求出△AOB 的面积;(3)利用图象求出当y≤3时,x的取值范围.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共2题;共18分)21. (9分)(2019·鄂托克旗模拟) 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 x+4的对称轴是直线x=3,且与轴相交于A、B两点(B点在A点的右侧),与轴交于C点.(1) A点的坐标是________;B点坐标是________;(2)直线BC的解析式是:________;(3)点P是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的一动点(不与B、C重合),是否存在点P ,使△PB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出△PBC的最大面积,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4)若点M在x轴上,点N在抛物线上,以A、C、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请直接写出点M 点坐标.22. (9分)(2019·怀化)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为坐标原点,,将此三角形绕原点顺时针旋转,得到,二次函数的图象刚好经过三点.(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顶点的坐标;(2)过定点的直线与二次函数图象相交于两点.①若,求的值;②证明:无论为何值,恒为直角三角形;③当直线绕着定点旋转时,外接圆圆心在一条抛物线上运动,直接写出该抛物线的表达式.六、(本大题共一个小题,共12分) (共1题;共12分)23. (12分) (2019七上·秦淮期中) 分类是研究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我们在学习有理数和代数式的相关概念、运算法则时,除了学到了具体知识,还学会了分类思考,在进行分类时,我们首先应明确分类标准,其次要做到分类时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E ODC BA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 数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B. 0.5 C.50 D.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752=+ C. D.4. 若平行四边形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比为1:2,则其中较大的内角是 A .120° B .90° C .60° D .45°5. 已知一组数据5、3、5、4、6、5、14.关于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位数是4B.众数是14C.中位数和众数都是5D.中位数和平均数都是5 6.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为BC 的中点, 则下列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A.OE BC 2=B. OE AC 2=C.OE AD =D.OE OB = 7. 要得到y=2x-4的图象,可把直线y=2xA . 向左平移4个单位 B. 向右平移4个单位 C. 向上平移4个单位 D. 向下平移4个单位 8. 对于函数y=-3x+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它的图象必经过点(-1,3)B .它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C .当x >1时,y <0D .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9.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录入比赛,参加学生每分钟录入汉字的个数统计计算后填入下表:某同学根据上表分析得出如下结论:22540=÷15)15(2-=-5112题①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数≥150个为优秀); ③甲班的成绩波动情况比乙班的成绩波动大.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10.王老师开车从甲地到相距240千米的乙地,如果油箱剩余油量Y (升)与行驶路程X (千米)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如图,那么到达乙地时油 箱剩余油量是A. 10升B.20升C. 30升D. 40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3分, 共18分)11 .函数3X2X Y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12. 四边形ABCD 是周长为20cm 的菱形,点A 的坐标是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___13.已知样本x 1 ,x 2 , x 3 , x 4的平均数是3,则x 1+3,x 2+3, x 3+3, x 4+3的平均数为 ____14.若一次函数y =(3-k )x -k 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15.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 腰直角三角形,若斜边AB =3,则图中阴影部分 的面积为________.16.如图,矩形ABCD 中,AB=3,BC =4,点E 是BC 边上一点,连接AE ,把∠B 沿AE 折叠,使点B落在点B ′处,当△AEB ′为直角三角形时,BE 的长为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题,共72分,解答时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17.计算(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32)48312123(÷+-(2) (18.(本题满分8分)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2,1)和(1,4)两点,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当x =3时,求y 的值。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数学试题(90分钟完成)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选出来,并将该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纸的相应表格中.)1x 的取值范围是 A.3x 2≥ B. 3x 2> C. 2x 3≥ D. 2x 3> 2.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3.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成立的是A .对顶角相等B .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D .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如图,矩形ABCD 中,AB=3,AD=1,AB 在数轴上,若以点A 为圆心,对角线AC的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M ,则点M 表示的实数为A . 2.5B .C.D.15.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A.平行四边形B. 菱形C.正方形D. 矩形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正比例函数y=kx (k >0)的图象向上平移一个单位,那么平移后的图象不经过A.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7.下列描述一次函数y=-2x+5图象性质错误的是A.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B. 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C.直线从左到右是下降的D. 直线与x 轴交点坐标是(0,5)8.商场经理要了解哪种型号的洗衣机最畅销,在相关数据的统计量中,对商场经理来说最有意义的是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9. 小华所在的九年级一班共有50名学生,一次体检测量了全班学生的身高,由此求得该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65米,而小华的身高是1.66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1.65米是该班学生身高的平均水平B .班上比小华高的学生人数不会超过25人C .这组身高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是1.65米D .这组身高数据的众数不一定是1.65米 10.如图,已知ABCD 的面积为48,E 为AB连接DE ,则△ODE 的面积为 第4题图第10题图 B DA.8B.6C.4D.3二、填空题:11.在一次学校的演讲比赛中,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按照5:3:2计算选手的最终演讲成绩。
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2016.6注意事项:1.本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00分.2. 请把试题的答案写在答卷上,不要写在试题上。
2.卷中除要求近似计算的按要求给出近似结果外,其余结果均应给出精确结果.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根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 . B . C . D .2.下列图标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3.在代数式、、、、、a+中,分式的个数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4.为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0台进行试验,这个问题的样本是(▲) A .这批电视机 B .这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 C .抽取的100台电视机的使用寿命 D .100台5.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AC=12,F 是DE 上一点,连接AF ,CF ,DF=1.若∠AFC=90°,则BC 的长度为(▲) A .12 B .13 C .14 D .156.函数(a 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点(﹣4,y 1),(﹣1,y 2),(2,y 3),则函数值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A .y 3<y 1<y 2B .y 3<y 2<y 1C .y 1<y 2<y 3D .y 2<y 3<y 1 7.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的是(▲)A .x 2+2x+1=0B .x 2+x+2=0C .x 2﹣1=0D .x 2﹣2x ﹣1=0第5题图第10题图8.若分式方程+1=有增根,则a 的值是(▲)A .4B .0或4C .0D .0或﹣49.在△ABC 中,∠C =90°,AC 、BC 的长分别是方程x 2﹣7x +12=0的两根,△ABC 内一点P 到三边的距离都相等,则PC 长为 (▲)A .1B .2C .223 D .22 10.如图,在坐标系中放置一菱形OABC ,已知∠ABC=60°,点B 在y 轴上,OA=1.将菱形OABC 沿x 轴的正方向无滑动翻转,每次翻转60°,连续翻转2015次,点B 的落点依次为B 1,B 2,B 3,…,则B 2014的坐标为(▲)A .(1343,0)B .(1342,0)C .(1343.5,)D .(1342.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20分.)11.若二次根式5-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若分式392+-x x 的值为0,则x 的取值是__▲_.1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x +||a -1=0的一个根是0,则实数a 的值是▲ . 13.某种油菜籽在相同条件下的发芽试验结果如下:由此可以估计油菜籽发芽的概率约为_▲_(精确到0.01),其依据是__▲_. 14.若实数a 、b 、c 在数轴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 ▲ .15.已知点P (a ,b )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异于点(﹣1,﹣1)的一个动点,则ba +++1212= ▲ .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 在第一象限内,边BC 与x 轴平行,A ,B 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3,1,反比例函数xy 3=的图像经过A ,B 两点,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 ▲ .第17题图17.如图,直线y 1=﹣x+b 与双曲线y 2=交于A 、B 两点,点A 的横坐标为1,则不等式 ﹣x+b <的解集是 ▲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B 在x 轴上,四边形OACB 为平行四边形,且 ∠AOB =60°,反比例函数ky x=(k >0)在第一象限内过点A ,且与BC 交于点F 。
CBA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二期末试卷数 学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考 生 须 知1.本试卷共6页,共三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号.3.试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3,5)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3,-5)B .(3,-5)C .(3,5)D .(5,-3)2.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4B .5C .6D .74.菱形ABCD 的边长为4,有一个内角为120°,则较长的对角线的长为( ) A .43B .4C .23D .25.如图,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的正方形网格中, 若A (0,2),B (1,1),则点C 的坐标为( ) A .(1,-2) C .(2,1)B .(1,-1) D .(2,-1)6.如图,D ,E 为△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DE ∥BC , 若:1:3AD DB =,AE =2,则AC 的长是( ) A .10 B.8 C .6 D .47.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mx x -+=有两个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1m ≤ C .1m <且0m ≠B .1m <D .1m ≤且0m ≠8.如图,将边长为3cm 的等边△ABC 沿着边BC 向右平移2cm ,得到△DEF ,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 ) A .15cmB .14cmC .13cmD .12cmA .B .C .D .EDA B CDAB CP第13题图第14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9.园林队在某公园进行绿化,中间休息了一段时间.绿化面积S(单位:平方米)与工作时间t (单位: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休息后园林队每小时绿化面积为()A.40平方米B.50平方米C.80平方米D.100平方米10.如右图,矩形ABCD中,AB=2,BC=4,P为矩形边上的一个动点,运动路线是A→B→C→D→A,设P点经过的路程为x,以A,P,B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1.如图,点D,E分别为△ABC的边AB,BC的中点,若DE=3cm,则AC=cm.12.已知一次函数2()y m x m=++,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13.如图,在△ABC中,D是AB边上的一点,连接CD,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CD ∽△ABC(只填一个即可).14.如图,在□ABCD中,BC=5,AB=3,BE平分∠ABC交AD于点E,交对角线AC于点F,则AEFCBFSS△△= .DAB CFE DB CAEDAB CSt/平方米/小时16060421ODAFE CB第15题图15.如图,矩形ABCD 中,AB =8,AD =10,点E 为DC 边上的一点,将△ADE 沿直线AE 折叠,点D 刚好落在 BC 边上的点F 处,则CE 的长是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y =x +1与x 、y 轴分别交于点A 、B ,在直线 AB 上截取BB 1=AB ,过点B 1分别 作x 、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A 1、C 1, 得到矩形OA 1B 1C 1;在直线 AB 上截取B 1B 2= BB 1,过点B 2分别 作x 、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A 2 、C 2, 得到矩形OA 2B 2C 2;在直线AB 上截取B 2B 3= B 1B 2,过点B 3分别 作x 、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A 3、C 3, 得到矩形OA 3B 3C 3;……;则点B 1的坐标是 ;第3个矩形OA 3B 3C 3的面积是 ; 第n 个矩形OA n B n C n 的面积是 (用含n 的式子表示,n 是正整数).三、解答题(本题共52分,第17-24题,每小题5分;第25-26题,每小题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2610x x --=.18.如图,在□ABCD 中,E ,F 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且BE =DF ,联结AE ,CF . 求证:AE =CF .19.一次函数1y kx b =+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2y mx =交于点A (-1,2),与y 轴交于点B (0,3). (1)求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2)求这两个函数图象与x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yxy =x+1C 3C 2A 3A 2C 1B 3B 2B 1A B A 1OFE CADBEFCD A B20.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为AD 边上的一点,过C 点作CF ⊥CE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CDE ∽△CBF ;(2)若B 为AF 的中点,CB =3,DE =1,求CD 的长.2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2)60mx m x -++=(0)m ≠.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整数,求正整数m 的值.22.如图,Rt △ABC 中,90ACB ∠=︒,CD 是斜边AB上的中线,分别过点A ,C 作AE ∥DC ,CE ∥AB , 两线交于点E .(1)求证:四边形AECD 是菱形;(2)若602B BC ∠=︒=,,求四边形AECD 的面积.23.列方程解应用题:某地区2013年的快递业务量为2亿件,受益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及电子商务发展等多重因素,快递业务迅猛发展,2015年的快递业务量达到3.92亿件.求该地区这两年快递业务量的年平均增长率.24.某市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电,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按月计算每户家庭的电费,分两档收费:第一档是当月用电量不超过240度时实行“基础电价”;第二档是当用电量超过240度时,其中的240度仍按照“基础电价”计费,超过的部分按照 “提高电价”收费.设每个家庭月用电量为x 度时,应交电费为y 元.具体收费情况如折线图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基础电价”是_________元/度;(2)求出当x >240时,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 (3)小石家六月份缴纳电费132元,求小石家这个月用电量为多少度?y x (元)(度)400120240216B AOEDAFB CEDBAC图1 图225.已知正方形ABCD 中,点M 是边CB (或CB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AN 平分∠MAD ,交射线DC 于点N .(1)如图1,若点M 在线段CB 上 ①依题意补全图1;②用等式表示线段AM ,BM ,DN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2,若点M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请直接写出线段AM ,BM ,DN 之间的数量关系.ADBCM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象限内一点分别作坐标轴的垂线,若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则这个点叫做“和谐点”.如右图,过点H (-3,6)分 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OAHB 的周长与面积相等,则点H (3,6)是“和谐点”.(1)H 1(1,2), H 2(4,-4), H 3(-2,5)这三个点中的“和谐点”为 ; (2)点C (-1,4)与点P (m ,n )都在直线y x b =-+上,且点P 是“和谐点”.若m >0,求点P 的坐标.——————————————草 稿 纸——————————————ADB C MADBCM y x1A BHO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初二数学 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阅卷须知:为便于阅卷,解答题中的推导步骤写得较为详细,阅卷时,只要考生将主要过程正确写出即可.若考生的解法与给出的解法不同,正确者可参照评分参考给分.评分参考中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此步应得的累加分数.一、 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23456 7 8 9 10 答案C A B AD BDCBB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1.6 12.2m >- 13.ACD B ∠=∠(或ADC ACB ∠=∠或AD ACAC AB=) 14.925 15.3 16.(1,2);12(1)n n +;或2n n +(每空1分) 三、解答题(本题共52分,第17-24题,每小题5分;第25-26题,每小题6分) 17.18.证明一:联结AF ,CE ,联结AC 交BD 于点O.∵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OA =OC ,OB =OD ⋯⋯⋯⋯⋯2分 又∵BE =DF∴OE =OF ⋯⋯⋯⋯⋯3分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4分 ∴AE =CF ⋯⋯⋯⋯⋯5分证明二:∵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B ∥CD ⋯⋯⋯⋯⋯1分 ∴∠1=∠2 ⋯⋯⋯⋯⋯2分OFE CADB解法一: 26919x x -+=+ ⋯⋯⋯⋯⋯1分2310x -=() ⋯⋯⋯⋯⋯3分310x -=± ⋯⋯⋯⋯⋯4分12310,310x x ∴==+-⋯⋯5分解法二:2140⨯⨯=---=Q △(6)41() ⋯⋯1分6402x ±∴=⋯⋯⋯⋯⋯3分 62102x ±∴= ⋯⋯⋯⋯⋯4分12310,310x x ∴==+- ⋯⋯5分在△ABE 和△CDF 中12 AB CD BE DF =⎧⎪∠=∠⎨⎪=⎩∴△ABE ≌△CDF (SAS ) ⋯⋯⋯⋯⋯4分∴AE CF = ⋯⋯⋯⋯⋯5分 19.解:(1)∵2y mx =过点A (-1,2)∴-m =2 ∴m =-2 ⋯⋯⋯⋯⋯1分 ∵点A (-1,2)和点B (0,3)在直线1y kx b =+上2133k b k b b -+==⎧⎧∴∴⎨⎨==⎩⎩⋯⋯⋯⋯⋯3分 ∴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为:13y x =+和2-2y x=⋯⋯⋯⋯⋯3分(2)过点A 作AD ⊥x 轴于点D ,则AD =2∵13y x =+交x 轴于点C (-3,0) ⋯⋯4分∴1=2AOC S OC AD⨯⨯△ 1=322⨯⨯ =3 ⋯⋯5分即这两个函数图象与x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3.20.(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D=∠1=∠2+∠3=90° ⋯⋯⋯⋯⋯1分 ∵CF ⊥CE ∴∠4+∠3=90°∴∠2=∠4∴△CDE ∽△CBF ⋯⋯⋯⋯⋯2分(2) 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CD =AB ∵B 为AF 的中点∴BF =AB ∴设CD=BF= x ⋯⋯⋯3分 ∵△CDE ∽△CBF21.(1)证明:∵0m ≠ ∴2(32)60mx m 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2)]46m m =-+-⨯△ ⋯⋯⋯⋯⋯1分2912424m m m =++- 29-124m m =+23-20m =()≥ ⋯⋯⋯⋯⋯2分21FECADByx–11–1–2–3–41234D CBA O4321EDAFBC∴CD DE CB BF = ⋯⋯4分 ∴13x x =∵x >0 ∴3x =⋯⋯⋯5分即:3CD =∴此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3分(2) 解:∵(3)(2)0x mx --=∴1223,x x m ==⋯⋯⋯⋯⋯4分∵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整数,且m 是正整数∴m =1或 m =2 ⋯⋯⋯⋯⋯5分22.(1)证明:∵AE ∥DC ,CE ∥AB∴四边形AECD 是平行四边形 ⋯⋯⋯⋯⋯1分 ∵Rt △ABC 中,90ACB ∠=︒,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 ∴CD =AD∴四边形AECD 是菱形 ⋯⋯⋯⋯⋯2分(2) 解:联结DE .∵90ACB ∠=︒,60B ∠=︒∴30BAC ∠=︒ ∴423A ABC ==, ⋯⋯⋯⋯⋯3分∵四边形AECD 是菱形 ∴EC =AD =DB 又∵EC ∥DB ∴四边形ECBD 是平行四边形∴ED = CB =2 ⋯⋯⋯⋯⋯4分∴2322322AECD AC ED S ⨯⨯===菱形 ⋯⋯⋯⋯⋯5分23. 解:设该地区这两年快递业务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 根据题意,得 ⋯⋯1分 22(1) 3.92x += ⋯⋯⋯⋯⋯3分解得120.4, 2.4x x ==-(不合题意,舍去) ⋯⋯⋯⋯⋯4分 ∴0.440x ==%答:该地区这两年快递业务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0%. ⋯⋯⋯⋯⋯5分24.(1)0.5 ⋯⋯⋯⋯⋯ 1分 (2)解:当x >240时,设y =kx+b ,由图象可得:2401200.640021624k b k k b b +==⎧⎧∴⎨⎨+==-⎩⎩ ⋯⋯⋯⋯⋯2分 ∴0.624(240)y x x =-> ⋯⋯⋯⋯⋯3分(3)解:∵132120y =>∴令0.624=132x -, ⋯⋯⋯⋯⋯4分 得:=260x ⋯⋯⋯⋯⋯5分∴小石家这个月用电量为260度.EDBAC25.(1)①补全图形,如右图所示. ⋯⋯⋯⋯⋯1分 ②数量关系:AM BM DN =+ ⋯⋯⋯⋯⋯2分 证明:在CD 的延长线上截取DE =BM ,联结AE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190B ∠=∠=︒,AD AB =,AB CD ∥ ∴6BAN ∠=∠ 在△ADE 和△ABM 中1 AD AB B DE BM =⎧⎪∠=∠⎨⎪=⎩∴△ADE ≌△ABM (SAS ) ∴AE AM =,32∠=∠ ⋯⋯⋯⋯⋯⋯3分又∵54∠=∠ ∴EAN BAN ∠=∠ 又∵6BAN ∠=∠ ∴6EAN ∠=∠∴AE NE = ⋯⋯⋯⋯⋯4分 又∵AE AM =,NE DE DN BM DN +=+=∴AM BM DN =+ ⋯⋯⋯⋯⋯5分 (证法二:在CB 的延长线上截取BF =DN ,联结AF ) (2)数量关系:AM DN BM =- ⋯⋯⋯⋯⋯6分26.(1)H 2 ⋯⋯⋯⋯⋯1分 (2)解:∵点C (-1,4)在直线y x b =-+上∴14b += ∴3b =∴3y x =-+ ⋯⋯⋯⋯⋯2分 ∴3y x =-+与x 轴,y 轴的交点为N (3, 0),M (0,3) ∵点P (m ,n )在直线3y x =-+上 ∴点P (m ,-m +3)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为D ,E ∵m >0∴点P 可能在第一象限或第四象限(解法一) ① 若点P 在第一象限,如图1,则,3OD m PD n m +=== -∴3)6PEOD C m m ++==2(-矩形654321EN AD B CMNADB CMyy = -x+33)PEOD S m m +=(-矩形∵点P 是“和谐点”∴3)6m m +(-= ⋯⋯⋯3分 260m m +-3=2(-3)460=-⨯△<∴此方程无实根∴第一象限的直线上的点不可能是“和谐点”. ⋯⋯⋯⋯⋯4分② 若点P 在第四象限,如图2,则,3)3OD m PD n m m -=+=-== --( ∴3)46PEOD C m m m +=-=2(-矩形3)PEOD S m m =(-矩形 ∵点P 是“和谐点”∴3)46m m m -(-= ⋯⋯5分 260m m +-7=1261m m ==,∵点P (m ,-m +3)在第四象限 ∴3m > ∴6m =∴点P (6,-3) ⋯⋯⋯⋯⋯6分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P (6,-3).(解法二)① 若点P 在第一象限,如图1,则,3OD m PD n m +=== - ∴3)6PEOD C m m ++==2(-矩形∵133 4.52MON S ⨯⨯==△ ⋯⋯⋯3分而MONPEOD S S <△矩形 ∴PEOD PEOD C S 矩形矩形≠∴第一象限的直线上的点不可能是“和谐点”. ⋯⋯⋯⋯⋯4分 ② 若点P 在第四象限,如图2,则,OD m PD n == -∴)PEOD C m n =2(-矩形PEOD S mn =-矩形∵点P 是“和谐点”∴2)m n mn (-=- ⋯⋯⋯⋯⋯5分 ∴22mn m =-∵点P (m ,n )在直线3y x =-+上 ∴3n m =-+yxy = -x+3EDP (m ,-m +3)O y x 33y = -x+3E D MN OP (m ,-m +3)图1∴232m m m =-+-260m m +-7= 1261m m ==, 经检验,1261m m ==,是方程232m m m=-+-的解 ∵点P (m ,-m +3)在第四象限∴3m > ∴6m =∴点P (6,-3) ⋯⋯⋯⋯⋯6分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P (6,-3).yx y = -x+3E D P (m ,-m +3)O。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末校内模考试题八年级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B 2.D 3.B 4.C 5.B 6.C 7.C8.A 9.A 10.B 11.D 12.A二、填空题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4314.8 15.52-=x y 16.91 16题解析:∵ 51=+b a ab ,61=+c b bc ,71=+a c ca , ∴5=+ab b a ,6=+bc c b ,7=+caa c , 即 511=+b a ,611=+c b ,711=+ac , 三式相加,得:18)111(2=++cb a , ∴9111=++c b a ,即9=++abcab ac bc , ∴91=++ca bc ab abc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6分)17.(1)解:去分母,得312-=--x x ………………………… 1分整理,得42=x …………………………… 2分解得 2=x …………………………… 3分经检验,2=x 是原方程的解,∴原方程的解是2=x .…………………………… 4分(2)解:41)232(2-+÷-++a a a a )2)(2(1)2324(2-++÷-+--=a a a a a a ………………… 1分 1)2)(2(2)1)(1(+-+⋅--+=a a a a a a ……………………… 2分 )2)(1(+-=a a …………………………… 3分22-+=a a ………………………… 4分当1=x 时,原式02112=-+=. (注:x 取不为1-、2±的值均可)………………………… 5分18.(1)证明:∵AE ∥BC ,∴∠EAD =∠CBD . …………………………… 1分 ∵CD 是AB 边上的中线,∴AD =BD .在△ADE 和△BDC 中,,⎪⎩⎪⎨⎧∠=∠=∠=∠BDC ADE BDAD CBD EAD∴△ADE ≌△BDC (ASA) .∴AE =BC . ……………………… 3分 又∵AE ∥BC ,∴四边形AEBC 是平行四边形. ………………………… 4分(2)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ACB =90°时,四边形AEBC 是矩形.………………………………… 6分(3)当△ABC 为等腰三角形,且AC =BC 时,四边形AEBC 是菱形.……………………………………… 8分19.解:(1)甲组中位数:6 …………………………… 2分 乙组平均数:7.1 …………………………… 4分 乙组方差: 1.69 …………………………… 6分(2)甲 …………………………… 8分(3)乙组的平均数高于甲组;乙组的中位数高于甲组.…………………………… 10分20.解:(1)设每台空调的进价为m 元,则每台电冰箱的进价为(m +400)元, 根据题意得:mm 6400040080000=+, ………………………………… 2分 解得:m =1600. ……………………………… 4分 经检验,m=160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m +400=1600+400=2000,答:每台电冰箱的进价为2000元,每台空调的进价为1600元.…………………………………… 5分(2)由题意得:)100)(16001750()20002100(x x y --+-=即 1500050+-=x y . …………………………………… 7分 ∵1500050+-=x y 中,050<-=k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 8分 根据题意,有 x x 2100≤-, 解得:4133≥x , 又∵x 为整数,∴当34=x 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13300150003450=+⨯-=y (元), 此时,66100=-x .答:当购进电冰箱34台,空调66台获利最大,最大利润为13300元.…………………………………… 9分21.解:(1)∵反比例函数x m y =的图象经过点B (21,6-), ∴16m =-,解得3-=m .∵点A (a ,1)在反比例函数xy -=的图像上, ∴a 31-=,解得3-=a .∴A (3-,1). ……………………………… 3分∵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象经过A (3-,1)和B (21,6-), ∴⎪⎩⎪⎨⎧-=+=+-62113b k b k ,解得⎩⎨⎧-=-=52b k .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52--=x y . ……………………………… 4分(2)∵一次函数52--=x y 与y 轴交于点D ,∴)5,0(-D .∴OD =5.∴BOD AOD AOB S S S ∆∆∆+=215213521⨯⨯+-⨯⨯= 435=……………………………… 6分 (3)由图像知,当x m b kx <+时x 的取值范围是03<<-x 或21>x . ……………………………… 8分22.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C =DC ,∠BCP =∠DCP =BCD ∠21=45°, 在△BCP 和△DCP 中, ⎪⎩⎪⎨⎧=∠=∠=CP CP DCP BCP DC BC∴△BCP ≌△DCP .∴PB =PD . …………………………… 3分(2)①PE =PD . ……………………………… 4分证明:过点P 作PM ⊥BC 于点M ,PN ⊥CD 于点N.∵∠BCP =∠DCP ,PM ⊥BC ,PN ⊥CD ,∴PM =PN ,∠PMC =∠PNC =∠PND =90°.又∵∠BCD =90°,∴四边形PMCN 是矩形.∴∠MPN =90°.∵PE ⊥PD ,∴∠DPE =90°=∠MPN . ∴∠DPE -∠NPE =∠MPN -∠NPE,即∠MPE =∠NPD . ……… 5分在△MPE 和△NPD 中,⎪⎩⎪⎨⎧∠=∠=∠=∠NPD MPE PNPM PND PMC , ∴△MPE ≌△NPD.∴PE =PD . ……………………………… 6分②证明:过点P 作PM ⊥BC 于点M ,过点P 作PG ⊥AB 于点G ,过点E 作EH ⊥BC 交AC 于点H ,过点H 作HQ ⊥PM 于点Q ,连结PB .∴∠PMB =∠PGB =∠ABC =90°,∠PME =∠MEH =∠HQM =90°,∴四边形BMPG 和四边形MEHQ 都是矩形.∴BM =GP ,ME =QH . ……………………………… 7分∵PB =PD , PE =PD ,∴PB =PE .又∵PM ⊥BC ,∴BM =ME .∴GP =QH . ……………………………… 8分∵∠PMC =∠ABC =90°.∴PM ∥AB .∴∠CAB =∠CPM .∵PG ⊥AB ,HQ ⊥PM ,∴∠AGP =∠PQH =90°.在△AGP 和△PQH 中,⎪⎩⎪⎨⎧=∠=∠∠=∠QH GP PQH AGP CPM CAB ,∴△AGP ≌△PQH.∴PA =PH . ……………………………… 9分∵EH ⊥BC ,∴∠HEC =90°.又∵∠BCH =45°,∴∠EHC =180°-∠HEC -∠BCH =45°.∴∠EHC =∠BCH .∴EH =EC . ∴EC EC EC EH HC 22222==+=.∵PC =PH +HC , ∴EC PA PC 2+=. ……………………………… 10分(3)①的结论PE =PD 成立. ……………………………… 11分 ②的结论EC PA PC 2+=不成立,正确结论应为EC PA PC 2-=.……………………………… 12分。
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B.C.D.2.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B.﹣=C.2+=2D.+=43.下列四点中,在函数y=2x﹣5的图象上的点是()A.(﹣1,3)B.(0,5)C.(2,﹣1)D.(1,﹣7)4.点P1(x1,y1),P2(x2,y2)是一次函数y=﹣3x+4图象上的两个点,且x1<x2,则以下正确的是()A.y1>y2 B.y1<y2C.y1=y2 D.无法比较y1和y2的大小5.某超市对员工进行三项测试:电脑、语言、商品知识,并按三项测试得分的5:3:2的比例确定测试总分,已知某员工三项得分分别为80,70,75,则这位超市员工的总分为()A.78 B.76 C.77 D.796.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分别是12和5,则斜边上的中线长是()A.34 B.26 C.8.5 D. 6.57.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两组对角分别相等8.给定平面上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以这三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有()A.4个B.3个C.2个D.1个9.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BFC为()A.75° B.60° C.55° D.45°10.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A.2B.2C. 3 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计算:=.12.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的取值范围是.13.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是(填“真命题”或“假命题”).14.直线y=﹣3x﹣2经过第象限.15.若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两个内角度数比为1:4,则其中较小的内角是.16.五名男生的数学成绩如下:84,79,81,83,83,8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7.在一个广场上有两棵树,一棵高6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5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米.18.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直角边为a,较长直角边为b,那么(a+b)2的值为.三、解答题(共7小题,66分)19.(12分)(2015春•武夷山市校级期末)化简:(1)(﹣)﹣(+)(2)x=﹣1,求代数式x2+3x﹣4的值.20.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B=3cm,AD=4cm,BC=13cm,CD=12cm,∠A=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M⊥BC,垂足为M,AN⊥DC,垂足为N,若∠BAD=∠BCD,AM=AN,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2.(10分)(2014春•范县期末)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在BC的同侧作三个等边△ABD、△BEC、△ACF.(1)判断四边形ADE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是矩形?23.(10分)(2014•龙岩)随着地球上的水资源日益枯竭,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倡导节约用水.某市民生活用水按“阶梯水价”方式进行收费,人均月生活用水收费标准如图所示,图中x表示人均月生活用水的吨数,y表示收取的人均月生活用水费(元).请根据图象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市人均月生活用水的收费标准是:不超过5吨,每吨按元收取;超过5吨的部分,每吨按元收取;(2)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3)若某个家庭有5人,五月份的生活用水费共76元,则该家庭这个月用了多少吨生活用水?24.甲、乙两名学生进行射击练习,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将射击结果作统计分析如下:命中环数5 6 7 8 9 10 平均数众数方差甲命中环数的次数1 4 2 1 1 1 7 6 2.2乙命中环数的次数1 2 4 2 1 0(1)请你完成上表中乙进行射击练习的相关数据;(2)根据你所学的统计知识,利用上面提供的数据评价甲、乙两人的射击水平.25.(10分)(2015春•武夷山市校级期末)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A点开始沿AD边以1cm/s的速度向D运动,动点Q从C 点开始,沿BC边以3cm/s的速度向B运动,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①平行四边形;②等腰梯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B.C.D.考点:最简二次根式.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①被开方数不含有能开得尽方的因式或因数,②被开方数不含有分母,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最简二次根式)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2,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B、=,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C、=,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D、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的应用,能熟记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最简二次根式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被开方数不含有能开得尽方的因式或因数,②被开方数不含有分母.2.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B.﹣=C.2+=2D.+=4考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分析:结合选项分别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乘除法运算,然后选择正确选项.解答:解:A、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B、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C、2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D、+=2+2=4,计算正确,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乘除法等知识,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列四点中,在函数y=2x﹣5的图象上的点是()A.(﹣1,3)B.(0,5)C.(2,﹣1)D.(1,﹣7)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只要把点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若左边=右边,则点在函数的图象上,反之就不在函数的图象上,代入检验即可.解答:解:A、把(﹣1,3)代入y=2x﹣5得:左边=3,右边=2×(﹣1)﹣5=﹣7,左边≠右边,故A选项错误;B、把(0,5)代入y=2x﹣5得:左边=5,右边=2×0﹣5=﹣5,左边≠右边,故B选项错误;C、把(2,﹣1)代入y=2x﹣5得:左边=﹣1,右边=2×2﹣5=﹣1,左边=右边,故C选项正确;D、把(1,﹣7)代入y=2x﹣5得:左边=﹣7,右边=2×1﹣5=﹣3,左边≠右边,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点的坐标判断是否在函数的图象上是解此题的关键.4.点P1(x1,y1),P2(x2,y2)是一次函数y=﹣3x+4图象上的两个点,且x1<x2,则以下正确的是()A.y1>y2 B.y1<y2C.y1=y2 D.无法比较y1和y2的大小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根据一次函数y=kx+b(k≠0,k,b为常数),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k=﹣3<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因为x1<x2,所以y1>y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5.某超市对员工进行三项测试:电脑、语言、商品知识,并按三项测试得分的5:3:2的比例确定测试总分,已知某员工三项得分分别为80,70,75,则这位超市员工的总分为()A.78 B.76 C.77 D.79考点:加权平均数.分析:运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解.解答:解:这位员工得分=(80×5+70×3+75×2)÷10=76(分).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注意平均数等于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6.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分别是12和5,则斜边上的中线长是()A.34 B.26 C.8.5 D. 6.5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斜边,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斜边==13,所以,斜边上的中线长=×13=6.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勾股定理,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两组对角分别相等考点: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矩形与菱形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矩形与菱形的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故本选项错误;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故本选项正确;C、矩形与菱形的对角线都互相平分,故本选项错误;D、矩形与菱形的两组对角都分别相等,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熟记两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给定平面上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以这三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有()A.4个B.3个C.2个D.1个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分析:只要将三角形的三边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作图,就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如图所示:以点A,B,C为顶点能做三个平行四边形:▱ABCD,▱ABFC,▱AEBC.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并能进行推理作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BFC为()A.75° B.60° C.55° D.45°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E=150°,AB=AE,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内角和得出∠ABE=∠AEB=15°,再运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D=90°,AB=AD,∠BAF=45°,∵△ADE是等边三角形,∴∠DAE=60°,AD=AE,∴∠BAE=90°+60°=150°,AB=AE,∴∠ABE=∠AEB=(180°﹣150°)=15°,∴∠BFC=∠BAF+∠ABE=45°+15°=6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A.2B.2C. 3 D.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由于点B与D关于AC对称,所以连接BD,与AC的交点即为P点.此时PD+PE=BE 最小,而BE是等边△ABE的边,BE=AB,由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可求出AB的长,从而得出结果.解答:解:设BE与AC交于点F(P′),连接BD,∵点B与D关于AC对称,∴P′D=P′B,∴P′D+P′E=P′B+P′E=BE最小.即P在AC与BE的交点上时,PD+PE最小,为BE的长度;∵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2.又∵△ABE是等边三角形,∴BE=AB=2.故所求最小值为2.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要灵活运用对称性解决此类问题.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计算:=2.考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分析:根据二次根式乘方的意义与二次根式乘法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乘法与乘方运算.此题比较简单,注意运算符号的确定.12.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的取值范围是x≥2.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专题:探究型.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得出关于x的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2≥0,解得x≥2.故答案为:x≥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即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13.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填“真命题”或“假命题”).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把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就得到它的逆命题,再对逆命题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故答案为:“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假命题”.点评:本题考查了互逆命题的知识,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14.直线y=﹣3x﹣2经过第二,三,四象限.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分析:因为k=﹣3<0,b=﹣2<0,根据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得到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下方,于是可判断一次函数y=﹣3x﹣2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解答:解:对于一次函数y=﹣3x﹣2,∵k=﹣3<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又∵b=﹣2<0,∴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下方,即函数图象还经过第三象限,∴一次函数y=﹣3x﹣2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故答案为:二,三,四;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当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y 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经图象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b>0,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当b<0,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下方.15.若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两个内角度数比为1:4,则其中较小的内角是36°.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B+∠C=180°,由已知条件得出∠C=4∠B,得出∠B+4∠B=180°,得出∠B=36°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B+∠C=180°,∵∠B:∠C=1:4,∴∠C=4∠B,∴∠B+4∠B=180°,解得:∠B=36°,故答案为:36°.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6.五名男生的数学成绩如下:84,79,81,83,83,8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2.5.考点:中位数.分析:根据中位数的概念求解.解答:解: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79,81,82,83,83,84,中位数为:=82.5.故答案为:82.5.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知识,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7.在一个广场上有两棵树,一棵高6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5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米.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小鸟沿着两棵树的树尖进行直线飞行,所行的路程最短,运用勾股定理可将两点之间的距离求出.解答:解:两棵树的高度差为6﹣2=4m,间距为5m,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小鸟至少飞行的距离==m.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将现实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18.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直角边为a,较长直角边为b,那么(a+b)2的值为25.考点:勾股定理.分析:根据大正方形的面积即可求得c2,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到a2+b2=c2,然后求得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得ab的值,根据(a+b)2=a2+b2+2ab=c2+2ab即可求解.解答:解:∵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c2=13,∴a2+b2=c2=13,∵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3,又∵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ab=3,∴ab=6,∴(a+b)2=a2+b2+2ab=c2+2ab=13+2×6=13+12=25.故答案是:25.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完全平方公式,正确表示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7小题,66分)19.(12分)(2015春•武夷山市校级期末)化简:(1)(﹣)﹣(+)(2)x=﹣1,求代数式x2+3x﹣4的值.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析:(1)先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求解;(2)先进行因式分解,然后将x的值代入求解.解答:解:(1)原式=2﹣﹣﹣=﹣;(2)x2+3x﹣4=(x+4)(x﹣1)=(+3)(﹣2)=2﹣2+3﹣6=﹣4+.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合并.20.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B=3cm,AD=4cm,BC=13cm,CD=12cm,∠A=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连接BD,根据已知分别求得△ABD的面积与△BDC的面积,即可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答:解:连接BD,∵AB=3cm,AD=4cm,∠A=90°∴BD=5cm,S△ABD=×3×4=6cm2又∵BD=5cm,BC=13cm,CD=12cm∴BD2+CD2=BC2∴∠BDC=90°∴S△BDC=×5×12=30cm2∴S四边形ABCD=S△ABD+S△BDC=6+30=36cm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还涉及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连接BD,是关键的一步.2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M⊥BC,垂足为M,AN⊥DC,垂足为N,若∠BAD=∠BCD,AM=AN,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考点:菱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首先证明∠B=∠D,可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证明△ABM≌△ADN 可得AB=AD,再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可得结论.解答:证明:∵AD∥BC,∴∠B+∠BAD=180°,∠D+∠C=180°,∵∠BAD=∠BCD,∴∠B=∠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M⊥BC,AN⊥DC,∴∠AMB=∠AND=90°,在△ABM和△ADN中,,∴△ABM≌△ADN(AAS),∴AB=AD,∴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2.(10分)(2014春•范县期末)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在BC的同侧作三个等边△ABD、△BEC、△ACF.(1)判断四边形ADE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是矩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开放型.分析:(1)由题意易得△BDE≌△BAC,所以DE=AC=AF,同理可证,EF=AB=AD,所以四边形ADEF为平行四边形;(2)AB=AC时,可得ADEF的邻边相等,所以ADEF为菱形,AEDF要是矩形,则∠DEF=90°,由∠DEF=∠BED+∠BEC+∠CEF,可推出∠BAC=150°时为矩形.解答:(1)四边形ADEF为平行四边形,证明:∵△ABD和△EBC都是等边三角形,∴BD=AB,BE=BC;∵∠DBA=∠EBC=60°,∴∠DBA﹣∠EBA=∠EBC﹣∠EBA,∴∠DBE=∠ABC;∵在△BDE和△BAC中,∴△BDE≌△BAC,∴DE=AC=AF,同理可证:△ECF≌△BCA,∴EF=AB=AD,∴ADEF为平行四边形;(2)AB=AC时,▱ADEF为菱形,当∠BAC=150°时▱ADEF为矩形.理由是:∵AB=AC,∴AD=AF.∴▱ADEF是菱形.∴∠DEF=90°=∠BED+∠BEC+∠CEF=∠BCA+60°+∠CBA=180﹣∠BAC+60°=240°﹣∠BAC,∴∠BAC=150°,∵∠DAB=∠FAC=60°,∴∠DAF=90°,∴平行四边形ADEF是矩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判定.23.(10分)(2014•龙岩)随着地球上的水资源日益枯竭,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倡导节约用水.某市民生活用水按“阶梯水价”方式进行收费,人均月生活用水收费标准如图所示,图中x表示人均月生活用水的吨数,y表示收取的人均月生活用水费(元).请根据图象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市人均月生活用水的收费标准是:不超过5吨,每吨按 1.6元收取;超过5吨的部分,每吨按 2.4元收取;(2)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3)若某个家庭有5人,五月份的生活用水费共76元,则该家庭这个月用了多少吨生活用水?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1)由图可知,用水5吨是8元,每吨按8÷5=1.6元收取;超过5吨的部分,每吨按(20﹣8)÷(10﹣5)=2.4元收取;(2)根据图象分x≤5和x>5,分别设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代入对应点,得出答案即可;(3)把y=76代入x>5的y与x的函数关系式,求出x的数值即可.解答:解:(1)该市人均月生活用水的收费标准是:不超过5吨,每吨按1.6元收取;超过5吨的部分,每吨按2.4元收取;(2)当0≤x≤5时,设y=kx,代入(5,8)得8=5k,解得k=∴y=x;当x>5时,设y=kx+b,代入(5,8)、(10,20)得,解得k=,b=﹣4,∴y=x﹣4;综上所述,y=;(3)把y=代入y=x﹣4得x﹣4=,解得x=8,5×8=40(吨).答:该家庭这个月用了40吨生活用水.点评: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实际运用,结合图形,利用基本数量关系,得出函数解析式,进一步利用解析式解决问题.24.甲、乙两名学生进行射击练习,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将射击结果作统计分析如下:命中环数5 6 7 8 9 10 平均数众数方差甲命中环数的次数1 4 2 1 1 1 7 6 2.2乙命中环数的次数1 2 4 2 1 0 77 1.2(1)请你完成上表中乙进行射击练习的相关数据;(2)根据你所学的统计知识,利用上面提供的数据评价甲、乙两人的射击水平.考点:方差;加权平均数;众数.分析:(1)根据平均数、众数和方差的定义分别求出乙的三个量;(2)从集中趋势和稳定性两个方面来考查两人的成绩.解答:解:(1)乙学生相关的数据为:平均数为:(5×1+6×2+7×4+8×2+9×1)=7;∵7出现的次数最多,故众数为7;方差为:[(5﹣7)2+(6﹣7)2+(6﹣7)2+…+(9﹣7)2]=1.2.(2)从平均水平看,甲、乙两名学生射击的环数平均数均为7环,水平相当;从集中趋势看,乙的众数比甲大,乙的成绩比甲的好些;从稳定性看,s乙2<s甲2,所以乙的成绩比甲稳定.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平均数,众数,方差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正确求出方差是解题关键.25.(10分)(2015春•武夷山市校级期末)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A点开始沿AD边以1cm/s的速度向D运动,动点Q从C 点开始,沿BC边以3cm/s的速度向B运动,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①平行四边形;②等腰梯形.考点:等腰梯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专题:动点型.分析:(1)当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时,必须有PQ=CD,而PQ、CD均可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出来,所以列方程解答即可.(2)当PQ=CD,PD≠QC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过P,D分别作PE⊥BC,DF⊥BC 后,可求出CF=2,所以当等腰梯形成立时,CQ=PD+4,然后列方程解答即可.解答:解:(1)∵AD∥BC,∴当QC=PD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此时有3t=24﹣t,解得t=6.∴当t=6s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2)∵AD∥BC,∴当PQ=CD,PD≠QC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过P,D分别作PE⊥BC,DF⊥BC,垂足分别为E,F.∴四边形ABFD是矩形,四边形PEFD是矩形.∴EF=PD,BF=AD.∵AD=24cm,∴BF=24cm.∵BC=26cm.∴FC=BC﹣BF=26﹣24=2(cm).由等腰梯形的性质知,QE=FC=2cm.∴QC=EF+QE+FC=PD+4=AD﹣AP+4,即3t=(24﹣t)+4,解得t=7.∴当t=7s时,四边形PQCD是等腰梯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的判定,以及一元一次方程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难度适中.。
绝密★启用前2015-2016学年福建南平建瓯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15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的结果是( )A .﹣2bB .﹣2aC .2(b ﹣a )D .02、如图,直线y 1=k 1x+a 与y 2=k 2x+b 的交点坐标为(1,2),则使y 1<y 2的x 的取值范围为( )A .x >1B .x >2C .x <1D .x <23、甲,乙两个样本的容量相同,甲样本的方差为0.102,乙样本的方差是0.06,那么( ) A .甲的波动比乙的波动大 B .乙的波动比甲的波动大 C .甲,乙的波动大小一样 D .甲,乙的波动大小无法确定4、在一次数学阶段考试中,某小组7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65,80,70,90,95,100,70,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 .90 B .85 C .80 D .705、如图:在菱形ABCD 中,AC=6,BD=8,则菱形的边长为( )A .5B .10C .6D .86、在下列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A .对边相等B .对边平行C .对角互补D .内角和为360°7、当k >0时,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 D.8、下列函数的解析式中是一次函数的是( )A .y=B .y=x+1C .y=x 2+1D .y=9、以长度分别为下列各组数的线段为边,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2,3 B .2,,C .6,8,10D .2,1.5,0.5A. B. C. D.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题型注释)11、如图,把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C落在点A处,点D落在点G处,若∠CFE=60°,且DE=1,则边BC的长为.12、已知,如图,一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A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2小时后,则两船相距.13、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a= .14、在四边形ABCD中,若已知AB∥CD,则再增加条件(只需填一个)可使四边形ABCD成为平行四边形.15、如图,在△ABC中,AB,BC,CA的长分别为6,7,8,且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依次连接D,E,F得到△DEF,则△DEF的周长为.16、一次函数y=﹣6x+5的图象可由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1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命题(真、假).18、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三、计算题(题型注释)19、计算 (1)()+()(2)()() 四、解答题(题型注释)20、如图,在矩形ABCD 中,把∠B ,∠D 分别翻折,使点B ,D 分别落在对角线AC 上的点E ,F 处,折痕分别为CM ,AN .(1)求证:△AND ≌△CMB ;(2)连接MF 、NE ,证明四边形MFNE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MFNE 是菱形吗?请说明理由;(3)点P 、Q 是矩形的边CD 、AB 上的两点,连接PQ 、CQ 、MN ,如图2所示,若PQ=CQ ,PQ ∥MN ,且AB=4,BC=3,DN=,求PC 的长度.21、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学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1h”,为此,某市就“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的问题随机调查了辖区内320名初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其中分组情况是: A 组:t <0.5h ; B 组:0.5h≤t <1h ; C 组:1h≤t <1.5h ;D 组:1.5h≤t请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C 组的人数是 ;请在图中补全条形图. (2)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 组内;(3)若该市辖区内约有32000名初中学生,请你估计其中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约有多少?(要求写出必要的过程)22、某市实施“限塑令”后,2008年大约减少塑料消耗约4万吨.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从2008年开始,五年内该市因实施“限塑令”而减少的塑料消耗量y (万吨)随若时间x (年)逐年成直线上升,y 与x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求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2)请你估计,该市2011年因实施“限塑令”而减少的塑料消耗量为多少?23、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G 是BC 边上的任意一点,DE ⊥AG 于点E ,BF ∥DE ,且交AG 于点F ,求证:AF ﹣BF=EF .24、如图,一架2.5米长的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ON 上,这时梯足B 到墙底端O 的距离为0.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4米,那么梯足将向外移多少米?25、直线l 1:y 1=x 1+2和直线l 2:y 2=﹣x 2+4相交于点A ,分别于x 轴相交于点B 和点C ,分别与y 轴相交于点D 和点E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直线的大致位置,并求△ABC 的面积. (2)求四边形ADOC 的面积.参考答案1、A2、C3、A4、D5、A6、C7、A8、B9、C10、B11、312、40海里13、5.14、AD∥BC,AB=CD等(任选其一)15、10.5.16、y=﹣6x17、真18、x≥19、3+;520、见解析21、(1)140;(2)C(3)20000人22、(1)y=x﹣2004(2)7万吨23、见解析24、0.8米.25、(1)9(2)7【解析】1、试题分析:由数轴可知a<﹣1,0<b<1,所以a﹣b<0,化简即可解答.解:由数轴可知a<﹣1,0<b<1,∴a﹣b<0,∴=﹣a﹣b+(a﹣b)=﹣a﹣b+a﹣b=﹣2b.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与数轴之间的对应关系,要求学生正确根据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判断数的符号以及绝对值的大小,再根据运算法则进行判断.2、试题分析:求使y1<y2的x的取值范围,即求对于相同的x的取值,直线y1落在直线y2的下方时,对应的x的取值范围.直接观察图象,可得出结果.解:由图象可知,当x<1时,直线y1落在直线y2的下方,故使y1<y2的x的取值范围是:x<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组)的关系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注意几个关键点(交点、原点等),做到数形结合.3、试题分析:根据方差的定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故可选出正确选项.解:根据方差的意义,甲样本的方差大于乙样本的方差,故甲的波动比乙的波动大.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4、试题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依此即可求解.解:依题意得70出现了2次,次数最多,故这组数据的众数是7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众数的定义,注意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是唯一的.5、试题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可知每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可将菱形的边长求出.解:设AC与BD相交于点O,由菱形的性质知:AC⊥BD,OA=AC=3,OB=BD=4在Rt△OAB中,AB===5所以菱形的边长为5.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正确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及勾股定理来解决是解题关键.6、试题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平行四边形邻角互补,对角相等,对边相等.而对角却不一定互补.解:A、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故A选项正确;B、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故B选项正确;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不一定互补,故C选项错误;D、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故D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③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7、试题分析: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且当k>0时,经过一、三象限.解: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且当k>0时,经过一、三象限.故选A.点评:此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8、试题分析:根据形如y=kx+b(k≠0,k、b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进行分析即可.解:A、是反比例函数,故此选项错误;B、是一次函数,故此选项正确;C、是二次函数,故此选项错误;D、不是一次函数,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定义,关键是掌握一次函数的形式.9、试题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解:A、12+22≠3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B、()2+()2=5≠2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C、62+82=102,故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D、1.52+0.52≠2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10、试题分析:判断一个二次根式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主要方法是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进行,或直观地观察被开方数的每一个因数(或因式)的指数都小于根指数2,且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分母,被开方数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后再观察.解:A、=3,故A错误;B、是最简二次根式,故B正确;C、=2,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C错误;D、=,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在判断最简二次根式的过程中要注意:(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11、试题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特点可知.解:根据翻折变换的特点可知:DE=GE∵∠CFE=60°,∴∠GAE=30°,∴AE=2GE=2DE=2,∴AD=3,∴BC=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12、试题分析:根据方位角可知两船所走的方向正好构成了直角.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两条船分别走了32,24.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两条船之间的距离.解:∵两船行驶的方向是东北方向和东南方向,∴∠BAC=90°,两小时后,两艘船分别行驶了16×2=32,12×2=24海里,根据勾股定理得:=40(海里).故答案为:40海里.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基础知识,比较简单.13、试题分析:利用平均数的定义,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解:由题意知,3,a,4,6,7的平均数是5,则=5,∴a=25﹣3﹣4﹣6﹣7=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难度适中.14、试题分析:此题是开放题,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添加条件.比较简单的是:AD∥BC,AB=CD等.解:此题答案不唯一,可以添加:①AD∥BC(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AB=CD(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A=∠C或∠B=∠D,理由:∵AB∥CD,∴∠A+∠D=180°,∵∠DAB=∠DCB,∴∠C+∠D=180°,∴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AD∥BC,AB=CD等(任选其一).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注意对于开放题要选择比较简单的答案最好.此题最好选择直接用定理就可判定的条件.15、试题分析:根据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可以判断DF、FE、DE为三角形中位线,利用中位线定理求出DF、FE、DE与AC、AB、CB的长度关系即可解答.解:∵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ED、FE、DF为△ABC中位线,∴DF=AC,FE=AB,DE=BC;∴则△DEF的周长=DF+FE+DE=AC+AB+BC=(AC+BA+CB)=×(6+7+8)=10.5.故答案为:10.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6、试题分析:根据平移法则上加下减可得出平移后的解析式.解:由题意得:一次函数y=﹣6x+5的图象可由正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故答案为:y=﹣6x.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和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左移加,右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17、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判断.解:“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真命题.故答案为真.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18、试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解:由题意得,3x﹣1≥0,解得,x≥,故答案为:x≥.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掌握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19、试题分析:(1)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去括号后合并即可;(2)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解:(1)原式=2+2+﹣=3+;(2)原式=()2﹣()2=7﹣25.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计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20、试题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DAN=∠NAC,∠BCM=∠ACM,从而根据AD∥BC可得出∠DAN=∠BCM,从而即可判断出△ADN≌△CBM.(2)连接NE、MF,根据(1)的结论可得出NF=ME,再由∠NFE=∠MEF可判断出NF∥ME,在直角三角形NFE中,NE为斜边,NF为直角边,可判断四边形MFNE不是菱形.(3)设AC与MN的交点为O,EF=x,作QG⊥PC于G点,首先求出AC=5,根据翻折变换知:AF=CE=3,于是可得AF+(CE﹣EF)=5,可得EF=1,在Rt△NFE中,NO2=NF2+OF2,求出NO的长,即NM=PQ=QC=2NO,PC=2.(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BC,∠B=∠D=90°,由折叠的性质得出∠DAN=∠NAC,∠BCM=∠ACM,∵AD∥BC,∴∠DAC=∠BCA,∴∠DAN=∠BCM,在Rt△AND和Rt△CMB中,,∵∴△AND≌△CMB(AAS)(2)解:由(1)得:△AND≌△CMB,∴NF=ME,∵∠NFE=∠MEF,∴NF∥ME,∴四边形MFNE是平行四边形,∵MN与EF不垂直,∴四边形MFNE不是菱形;(3)解:设AC与MN的交点为O,EF=x,作QG⊥PC于G点,如图所示:∵AB=4,BC=3,∴AC=5,∵AF=CE=BC=3,∴2AF﹣EF=AC,即6﹣x=5,解得:x=1,∴EF=1,∴CF=2,由折叠的性质得:NF=DN=,∵OE=OF=EF=,∴在Rt△NFO中,ON2=OF2+NF2,∴ON=,∴MN=2ON=,∵PQ∥MN,PN∥MQ,∴四边形MQPN是平行四边形,∴MN=PQ=,∵PQ=CQ,∴△PQC是等腰三角形,∴PG=CG,在Rt△QPG中,PG2=PQ2﹣QG2,∴PG==1,∴PC=2PG=2.点评: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1、试题分析:(1)根据直方图可得总人数以及各小组的已知人数,进而根据其间的关系可计算C组的人数;(2)根据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应是第160、161人时间的平均数,分析可得答案;(3)首先计算样本中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频率,再进一步估计总体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数.解:(1)根据题意有:C组的人数为320﹣20﹣100﹣60=140,条形统计图如图;故答案为:140;(2)根据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应是第160、161人时间的平均数,分析可得其均在C 组,故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C组.故答案为:C;(3)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数约占×100%=62.5%.所以,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约有32000×62.5%=20000(人).点评: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同时考查中位数的求法:给定n个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序,如果n为奇数,位于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如果n为偶数,位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22、试题分析:(1)根据函数图象经过的点的坐标代入函数的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数的解析式即可;(2)将2011代入上题求得的函数解析式,求得自变量的值即可.解:(1)由图象可知函数图象经过点(2008,4)和(2010,6)设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解得,∴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y=x﹣2004;(2)令x=2011,∴y=2011﹣2004=7,∴该市2011年因实施“限塑令”而减少的塑料消耗量为7万吨.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整理出一次函数模型,利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3、试题分析:因为AF=AE+EF,则可以通过证明△ABF≌△DAE,从而得到AE=BF,便得到了AF=BF+EF.证明:∵ABCD是正方形,∴AD=AB,∠BAD=90°∵DE⊥AG,∴∠AED=90°∴∠ADE+∠DAE=90°又∵∠BAF+∠DAE=∠BAD=90°,∴∠ADE=∠BAF.∵BF∥DE,∴∠AFB=∠DEG=∠AED.在△ABF与△DAE中,,∴△ABF≌△DAE(AAS).∴BF=AE.∵AF=AE+EF,∴AF﹣BF=EF.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掌握情况,本题难度一般.24、试题分析:在直角△ABO中,已知AB,BO可以求AO,在△COD中,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DO的长,进而可得BD的长.解:在直角△ABO中,AB为斜边,已知AB=2.5米,BO=0.7米,则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2.4米,∵A点下移0.4米,∴CO=2米,在Rt△COD中,已知CD=2.5米,CO=2米,则根据勾股定理DO==1.5米,∴BD=OD﹣BO=1.5米﹣0.7米=0.8米,所以梯子向外平移0.8米.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本题中找到AB=CD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5、试题分析:(1)依题意画出如图所示图形,用面积公式求出面积即可;(2)求出三角形BOD的面积,用面积差即可.解:(1)直线的大致位置如图所示,∵直线l1:y1=x1+2和直线l2:y2=﹣x2+4分别于x轴相交于点B和点C,∴B(﹣2,0),C(4,0),∴BC=6,∵直线l1:y1=x1+2和直线l2:y2=﹣x2+4相交于点A,∴A(1,3),∴S△ABC=BC×y A=×6×3=9,(2)∵B(﹣2,0),D(0,2),∴OB=2,OD=2,∴S△BOD=×OB×OD=×2×2=2,∵S△ABC=9,∴S四边形ADOC=S△ABC﹣S△BOD=9﹣2=7.点评:此题是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和坐标轴的交点坐标,直线和直线的交点坐标,解本题的关键是求出点A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