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疾病病人重点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71
周围血管病的护理常规不论病变的部位在动脉,还是静脉,周围循环受损,组织血液灌注量减少是其共同特征,制定护理措施还应因人,因病而异,注重个体化的差异。
对病人的教育和指导是护理计划有效实施的保障。
如动脉供血不足,患肢应处在低于心脏水平,则症状可以减轻,而静脉疾病则正好相反。
弹力绷带对静脉疾患有帮助,若使用不当,反而会加重血液淤滞。
1.心理护理:血管疾病引起的组织缺血、缺氧而产生的疼痛是慢性的、长期的,因疼痛而使病人活动能力下降并影响睡眠,情绪也随之变得易激动或抑制、沮丧;病情恶化,出现长期不愈的溃疡,组织坏疽需要截肢,多次住院以及日益增加的医疗费,或因淋巴水肿,所致的畸形外观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
因此,心理护理是病人整体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戒烟与稳定情绪:尼古丁及情绪波动等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痉挛,应力助病人戒烟,同时饮食上少饮或不饮含咖啡因类的饮料。
讲清利害,使病人主动配合。
3.避免患肢受压:紧身的衣物,双腿在膝部交叉坐位,胭窝下垫东西以及过度屈髋等,都能压迫血管,影响动脉供血,应尽量避免。
4.注意保暖: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和直接接触冷物品等均可引起动脉收缩或痉挛。
应保持居室温度适宜,避免接触冷水。
寒冷季节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肢体露在外面,衣裤及鞋袜要宽松、柔软。
5.保护患肢免受损伤: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肢,可能受轻微刺激即能发生经久不愈的溃疡,因此,应避免搔抓和用力擦洗患肢。
已出现水泡、溃疡或坏疽者,应保持局部清洁,积极治疗。
严重供血不足的患肢避免用热水洗浴,以免增加组织代谢,加重组织缺氧,使病情发展,症状加重。
6.饮食:加强营养,根据病人情况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动脉硬化性疾病或糖尿病病人应坚持低脂和低糖饮食。
7.锻炼:对下肢供血不足的患者,为减轻患肢疼痛,增加患肢的侧支循环,改善下肢的血液供应不足,应坚持定时做动脉体操。
方法是:病人平卧床上,抬高双下肢45°以上,坚持至足部皮肤苍白。
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一、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因血液回流障碍而引起的静脉扩张和迂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静脉瓣膜:血液回流中起着单向限制,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一)病因1.先天因素增加静脉瓣膜缺陷和静脉壁薄弱是全身支持组织薄弱的一种表现,与遗传因素有关。
2.后天因素:增加下肢静脉瓣膜承受压力和循环血量超负荷是造成下肢静脉曲张的后天因素。
任何増加血柱重力的因素,如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都可使静脉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而关闭不全。
循环血量经常超过负荷,造成压力升高、静脉扩张可导致瓣膜相对性关闭不全。
(二)临床表现以大隐静脉曲张多见,单独的小隐静脉曲张比较少见;左下肢多见,但双下肢可先后发病。
1.早期仅在长时间站立后患肢小腿感觉沉重、酸胀、乏力和疼痛★。
2.后期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蜿蜒扩张、迂曲★。
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不良,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或溃疡形成。
下肢静脉曲张早期的主要症状是A.下肢沉重感B.曲张静脉破裂出血C.肢端坏疽D.血栓性静脉炎E.溃疡形成『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下肢静脉曲张早期:仅在长时间站立后患肢小腿感觉沉重、酸胀、乏力和疼痛。
病人,女性,27岁。
妊娠37周,近日诉左下肢酸胀、疼痛,小腿内侧出现团块状隆起,晨起时消失。
该病人左下肢为A.下肢软组织感染B.血栓闭塞性脉管炎C.下肢静脉曲张D.深静脉血栓E.妊娠所致的钙缺乏『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妊娠,下肢酸胀、疼痛,小腿内侧出现团块状隆起,晨起时消失提示下肢静脉曲张。
(三)辅助检查1.特殊检查(1)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2)深静脉通畅试验(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1)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曲氏实验)若未放开止血带前,止血带下方的静脉在30秒内已充盈,则表明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一大隐静脉曲张病人,在做浅静脉瓣功能试验时,10秒钟内放开止血带,塌陷的大隐静脉由上而下迅速充盈说明A.交通瓣膜闭锁不全B.大隐静脉瓣膜闭锁不全C.股静脉有阻塞D.股静脉瓣膜闭锁不全E.深静脉阻塞『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平卧,抬高下肢排空静脉,大腿根部所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病人站立,10秒钟内放开止血带,塌陷的大隐静脉由上而下迅速充盈说明大隐静脉瓣膜闭锁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