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地质资料档号
- 格式:doc
- 大小:138.01 KB
- 文档页数:6
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第5卷第2期2003年5月古地理J0URNALOFPAI.AE0GE0GRAV01.5No.2May2003文章编号:1671—1505(2003)02—0152—10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张秀莲于德龙2王贤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1008710大庆油田录井公司,黑龙江大庆151400摘要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出露齐全,连续,且岩石类型多样,化石丰富,是我国寒武系的标准剖面之一,其沉积环境以潮下高能浅滩为主,其次为间歇能量的潮间带,滨岸的中小型浅滩,少数为开阔海较深处的静水灰泥沉积.石灰岩集中分布于下寒武统天河板组和水井沱组,其次在下寒武统的石牌组,中寒武统的磕膝包组,官山瑙组有少量夹层出现,其岩石类型有颗粒灰岩(鲕粒灰岩,核形石灰岩,砾屑灰岩及砂屑灰岩),含颗粒泥粉晶灰岩(含生屑泥粉晶灰岩,含生屑灰岩)及泥晶灰岩.白云岩是本地区数量最多的岩石类型.从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开始都是白云岩沉积.白云岩可据白云石化作用的机理和时间分为准同生白云岩和准同生后白云岩两大类.准同生白云岩广泛出现于中上寒武统,岩石呈土黄色,砖红色,具纹层,鸟眼,干裂构造.准同生后白云岩根据残余颗粒的有无可分为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两大类.晶粒白云岩有两种成因:一为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二为深埋藏白云石化.根据本区寒武系的岩石学特征,生物组合特征和沉积构造特征重建了各组段的沉积环境.关键词湖北宜昌寒武系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白云石化第一作者简介张秀莲,女,1944年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副教授.一直从事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图分类号P588.2,P53l文献标识码A1前言鄂西寒武系分布于宜昌,秭归,长阳,枝城一带(图1),其中尤以宜昌峡东地区发育最为齐全,出露连续,完整,且岩石类型多样,化石丰富,是我国寒武系的标准剖面之一(图2).图2是按张秀莲(1995)E~l提出的方法编制的.宜昌地区寒武系出露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亦有少量碎屑岩,本文主要剖析前者.2石灰岩及其沉积环境石灰岩集中分布于下寒武统天河板组和水井沱组,其次在下寒武统的石牌组,中寒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72046)资助收稿日期:2002—05-04改回日期:2002—09—25J|11●●l_1●I第2期张秀莲等: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153统的磕膝包组,官山瑙组有少量夹层出现(图2).2.1颗粒灰岩及其沉积环境颗粒灰岩按不同颗粒类型分为鲕粒灰岩,核形石灰岩,砾屑灰岩,砂屑灰岩和粉屑灰岩.鲕粒灰岩出现于石牌组顶部和天河板组中部.鲕粒大小0.5~0.75rnlTl,呈圆形,少数椭圆形,长条形,含量50%~75%(图版I一1),主要为同心鲕,放射一同心鲕(图版I一2),放射鲕,伴以少量复鲕,偏心鲕.经成岩改造,鲕粒原生结构多已消失,出现压实变形鲕,白云石交代的囤城市[露头因长江[]铁路图1研究区位置图Fig.1Lo~tionofthestudiedarea白云质鲕,溶解再充填的单晶鲕,多晶鲕和重结晶形成的残余晶粒鲕.鲕核为细小的砂屑和生物碎屑,部分鲕核被细一中晶自形的白云石交代.鲕粒之间或全部为亮晶胶结,或全部为泥晶填隙,或部分亮晶胶结和部分泥晶填隙.胶结物具两个或三个世代.据产状和形成环境,本区鲕粒灰岩有两种:一是以条带状产出,横向分布不稳定,夹于条带状泥晶灰岩中,鲕粒多为放射鲕,放射一同心鲕,极易白云石化成白云质鲕,鲕粒之间多为泥晶填隙,局部亮晶胶结,说明此类鲕粒灰岩形成于滨岸地区低一中等能量的潮渠,潮沟,或者是台地内小型浅滩的侧向堆积;二是更为常见的是鲕粒灰岩,分布稳定,交错层理发育,鲕粒以同心鲕为主,多为亮晶胶结,此类鲕粒灰岩形成于水体循环良好,持续动荡的中一高能浅滩.核形石灰岩分布于天河板组中部.核形石呈椭圆形,长条形,粒径3~5rnlTl,甚至更大,核心为较大的三叶虫,腕足类,瓣腮类碎屑.内部纹层较规则清晰,局部见葛万藻痕迹.具三世代亮晶胶结结构,第一世代为细小晶粒状,马牙状,第二世代为长柱状,叶片状,第三世代为晶粒状.以上特征说明此类核形石形成于有利于藻类繁殖的水体循环良好,水浅而持续动荡的滩相环境-2.3j.砾屑灰岩出现于天河板组和磕膝包组.天河板组的砾屑石灰岩呈薄中层.与鲕粒砂屑灰岩,泥粉晶灰岩构成一个向上变细的序列(图3).砾屑呈竹叶状,扁圆状.最大者大于10rnlTl×15rnlTl,一般为2rnlTl×5rnlTl或3rnlTl×4rnlTl.砾屑为泥晶结构,亮晶粉屑结构.约有15%~25%的砂屑和生屑填隙于砾屑之间.磕膝包组的砾屑灰岩呈竹叶状,长条状,最大者大于5rnlTl×15rnlTl,一般3rnlTl×5rnlTl.竹叶具泥晶结构(图版I一3),更多的为泥晶颗粒结构,颗粒为球粒,粉屑,生物碎屑,且含有一定量的陆源石英粉砂.竹叶多平行于层面排列,局部双向叠瓦状排列或直立呈放射状排列.竹叶之间填隙物有20%的分选磨圆较好的三叶虫,棘屑.岩石具亮晶胶结,竹叶边缘第一期为细小晶粒状,马牙状胶结,第二期为竹叶状,柱状胶结,第三期为154古地理第5圈口口困圈田圆圈圜砾眉灰岩砂灰岩鲕粒灰岩生眉灰岩核形石灰岩藻屑灰岩条带状灰岩圈田圈圈国国目邕蠲硅化去白云石化粒内孔晶间孔晶间溶孔晶洞粉砂岩细砂岩去昆喜夏化园圃固压溶段压实成岩段颗粒压扁圈回囡含铁白云石环带白云石异形白云石图2湖北宜昌寒武系成岩综合柱状图Fig.2DiageneticcolumnsectionoftheCambrianofYichangareflinHubeiProvince第2期张秀莲等: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155晶粒状.不言而喻,以上两种砾屑灰岩属于潮汐作用带水体间歇动荡的下潮间带沉积E2,3l.砂屑灰岩出现于上寒武统顶部的泥粉晶白云岩中,以夹层的形式产出,厚度10cm 左右.砂屑大小0.3751.25l/lI-n,磨圆好,分选中等,含量65%左右,由于压实压溶,使部分砂屑已破碎变形,少量砾屑与砂屑伴生.填隙物为亮晶方解石,具两世代结构,第一世代为细小晶粒状,马牙状,第二世代为细晶镶嵌状,属于潮下高能的浅滩沉积[,5l.2.2泥(粉)晶灰岩及其沉积环境本区的泥晶灰岩经程度不同的重结晶,多已变为粉晶(图版I5),主要分布于天河板组和水井沱组.按成分的差别,可分为泥(粉)晶白云质灰岩,泥(粉)晶碳质(含碳质)灰岩和泥质(含泥质)灰岩三种.天河板组的含白云质或白云质灰岩,常伴以少量的生物碎屑,如三叶虫,腹足等(图版I一4),微波状层理发育,属于潮下低能的静水沉积.水井沱组的碳质(含碳)灰岩,泥质(含泥)灰岩属于广海陆棚的静水沉积,环境具有水体较深,沉积物处于氧化还原界面以下的特点.3白云岩及其沉积环境白云岩是本地区数量最多的岩石类型.从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开始都是白云岩沉积,白云岩在莲沱一三游洞剖面总厚791.3m,占总剖面岩石的77%.白云岩可据白云石化作用的机理和时间分为准同生白云岩和准同生后白云岩两大类.3.1准同生白云岩及其沉积环境本区的准同生白云岩分为泥(粉)晶白云岩和叠层藻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广泛出现于中上寒武统,岩石呈土黄色,砖红色,具纹层,鸟眼,干裂构造,其上下常为叠层藻白云岩,含有一定量的陆源泥和石英粉砂,泥质含量有时高达30%~40%.部分泥晶白云石已重结晶为粉晶半自形的白云石,镜下可见针状,刃状白云石,它们是早期的石膏被白云石交代的结果.泥(粉)晶白云岩应是潮上带,上潮间带的灰泥被盐水交代的结果E6J.叠层藻白云岩有三种形态,即层纹石,缓波状叠层石,半球状叠层石.其中层纹石,缓波状叠层石在剖面中出现机率高,分布广,半球状叠层石仅出现在上统的个别层位.该类白云岩具纹层构造,纹层由暗色的富藻层和明亮的富白云石层组成,纹层厚度0.5~1FEIIrl,少数仅0.1FEIIrl左右,纹层间距0.5~1.5lYlln,一般暗色纹层较厚,明亮纹层较薄.富藻层粘结了数量不等的内碎屑如球粒,鲕粒,粉屑等和陆源石英砂.除纹层外,镜下还见石膏假晶,铸模,冲刷面等构造,表明此类白云岩同泥(粉)晶白云岩一样,是在受蒸发的易暴露的潮上带或潮间带上部形成的E.3.2准同生后白云岩及其沉积环境准同生后白云岩根据残余颗粒的有无可分为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两大类.3.2.1残余颗粒白云岩及其沉积环境单颗粒白云岩以竹叶白云岩,板条状砾屑白云岩为特征.复颗粒白云岩多由两种或两156古地理第5卷种以上的颗粒组成,如砾一砂屑,砂屑一鲡粒,以及加以球粒,团块等三种颗粒组成,复颗粒白云岩较多见,但厚度不足1m.尤其是中统官山瑙组上部,上统三游洞组中部出现了颗粒与灰泥的交互沉积,即使有单颗粒白云岩,在纵向上迅速过渡为复颗粒白云岩.这种颗粒白云岩与泥粉晶白云岩的韵律沉积显示了本区沉积环境的周期性变化的特点.竹叶白云岩集中出现于上统三游洞组,呈中厚至厚层状,竹叶大小不一,一般长5~20I/lln,最长可达7cm,宽1~4I/lln,为泥粉晶白云石结构.竹叶分选差,磨圆中等到好,含量40%~55%不等.竹叶多见顺层排列,局部呈倾斜或直立状.在剖面结构上,竹叶常与扁条状砾屑,砂屑,灰泥构成韵律沉积,同竹叶灰岩一样,竹叶白云岩的沉积环境也应是近岸的水体间歇动荡的潮间带下部8.残余砾屑白云岩本区的残余砾屑白云岩在下统石龙洞组与中上统具不同的成因和岩石学特征.石龙洞组残余砾屑白云岩系早期滩相沉积又经回流渗透白云石化而成,这不仅体现在砾屑具好的磨圆分选,粒径接近,均在2~3I/lln之间,而且颗粒类型单一,仅有少量砂屑伴生,交错层理发育.经白云石化,砾屑呈细晶白云石结构,颗粒边界被白云石破坏.中上统尤其上统的板条状砾屑白云岩则是藻类生长繁殖旺盛的潮汐作用带的产物.砾屑均呈扁平的长条形,宽0.25~0.50I/lln,长数毫米到数十毫米不等.砾屑的形成直接与藻类作用有关,并具特征的两种内部结构:一为藻泥晶结构,二为泥(粉)晶结构.这类板条状砾屑在露头剖面上多平行层面排列,局部斜交或垂直层面,并显示出明显的两个方向.在镜下同样可见砾屑局部倾斜呈叠瓦状,倒小字状排列,以上特征说明板条状砾屑形成于滨岸地区低能浅水的潮沟,潮渠环境J.残余砂屑白云岩本区残余砂屑白云岩中的砂屑为藻泥晶结构(图版I一6).藻泥晶结构的砂屑由于富含藻类,抗白云石化能力强,原始结构保存完好.此类藻成因的颗粒除粉屑一级的颗粒具较好的分选磨圆外,其余形态均不规则,磨圆差,边缘呈棱角一次棱角状,分选次一中等,此类砂屑为半固结或弱固结的藻灰泥经水流冲刷,破碎,短暂的筛选后就地迅速堆积的产物9.残余鲕粒白云岩鲡粒由粉晶或细晶白云石组成,边界模糊,鲡粒内部结构已被白云石化完全破坏.鲡粒大小约0.25~0.75I/lln,含量50%~80%不等,常伴以少量的砾屑,砂屑等,系水下高能浅滩沉积.颗粒白云岩常见类型有残余砾砂屑白云岩,残余砂屑鲡粒白云岩9,部分岩石可含10%~25%的球粒,藻屑,团块或生屑等.球粒大小0.1~0.2Fllln,为藻泥晶结构.岩石中球粒含量10%~40%不等;团块大小3~4Fllln,内部结构复杂,由放射鲡,放射.同心鲡,粉屑,球粒经藻类粘结而成.复颗粒白云岩中的颗粒粒度相差悬殊,大小混杂,常见大的砾屑团块与小的球粒,粉屑,藻屑共生,颗粒密集堆积,有时含量高达70%~85%,这些特征反映了水体能量较低,循环局限,快速沉积等特点,沉积环境为水下局限浅滩或潮汐作用带的潮沟,潮渠等.颗粒白云岩在剖面结构上与单一型颗粒白云岩共生或过渡,共同组成了与泥粉晶白云岩的交互沉积.3.2.2晶粒白云岩及其沉积环境本区的晶粒白云岩有两种成因:一为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二为深埋藏白云石化8. 石龙洞组的晶粒白云岩为早期潮下低能沉积的灰泥经重盐水回流交代而成.晶粒大小0.1第2期张秀莲等: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157--0.125mm,半自形一自形结构,表面污浊(图版I一7),不具环带,阴极发光下白云石发光较均一,呈紫红色,且晶间孔发育.上统的晶粒白云岩为深埋藏白云石化的产物,白云石多为细晶,自形(图版I一8).少数为中晶半自形.并见有深埋藏环境下形成的粗大的白云石晶体.白云石多具雾心亮边,阴极发光下环带构造发育.这两种不同成因的白云石表现在氧,.碳同位素上也不相同.回流渗透白云石化的白云石较深埋藏白云石化的白云石具较高的13C值,较低的~180[10J值.前者的BC为0.58%o,坶.为一9.18‰;后者的BC为0.24‰,懈0为一8.81‰.准同生后白云石化的晶粒白云岩在本剖面分布较广,呈厚层块状,是本剖面较重要的一种岩石类型,尤其是本剖面晶粒白云岩普遍经历了淡水改造,孔隙十分发育Ll,因而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4各组段沉积环境概述及沉积模式根据本区寒武系的岩石学特征,生物组合特征和沉积构造特征可重建各组段的沉积环境,并总结出如图3所示的沉积环境模式.结构构造标潮带l潮-L部I潮问部l渴湖或局限海: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平均高潮疽i.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平均海平面圈目.磕漆包组官山瑙组_三游洞组石牌组磕漆包组官山瑙组t游洞绀i牌组磕漆包组游洞组58465层石牌组天河板组右龙洞组回国圈囡千裂呜眼构造小时称波痕收缩裂纹圈圆圈鱼骨交错层板状变错层粒序层理波状层理囡蓝藻[-7q砂屑I.........-_J灰岩透镜体I.........-_J核形石图3湖北宜昌寒武系沉积环境模式图Fig.3ThesketchmapofsedimentaryenvironmentsoftheCambrianinYichang,HubeiProvin ce水井沱组的沉积环境早期为盆地相沉积,经广海陆棚相,逐渐演化为开阔海台地相偶夹台地浅滩相沉积.本组地层在峡东宜昌地区厚仅281TI,虽厚度不大,历时短暂,但沉积环境的演变是很迅速的.到了石牌组,气候潮湿多雨,陆源物供应丰富,发育了一套局限台地或局限海湾的碎组沱井水层层9●00,层鼹聃组组组组组板洞包瑙洞河龙漆山游大石磕官兰158古地理第5卷屑岩沉积.沉积环境具有水体较深,低能的特点.天河板组早期的沉积环境在石牌组沉积环境的基础上,水体变为清洁,中期水体开阔,水动力作用强,晚期以潮下低能沉积为主,间夹潮间带沉积.石龙洞组早期的沉积环境继承了天河板组的特点,属于潮下低能或开阔台地沉积,间有台地浅滩环境的沉积,晚期以局限台地沉积为主.末期演化为以变形砂屑白云岩为代表的低能浅滩沉积L4,5J.总之,石龙洞组在持续稳定的局限海沉积的基础上,发育了两套稳定的滩相沉积.末期的浅滩与早期相比,具有水体较浅,能量较弱,盐度偏高的特点. 磕膝包组主要是蒸发潮坪的沉积,间夹有台地浅滩,滨岸浅滩的沉积.其环境特点是:沉积地势平缓,沉积物时而暴露,时而被极浅的海水淹没,气候干旱,蒸发作用强烈,缺乏有利生物繁衍的条件.官山瑙组的沉积环境是在磕膝包组的沉积格局上逐渐演变的.下部的沉积环境基本继承了磕膝包组的特点,为潮坪,蒸发潮坪沉积.上部发育了一套浅滩相,滨岸浅滩相与潮坪相的交互沉积,而上部的沉积环境表现为海平面频繁升降,沉积环境交替多变的特点.三游洞组底部在官山瑙组沉积环境演化的格局上,表现为一海退系列.沉积物为潮坪相的泥粉晶白云岩,层纹白云岩,间夹有局限浅滩的颗粒沉积.中部60~65层代表一海侵系列,上部66层一直到顶部则代表一海退系列.中部海侵系列是由多个次一级的海侵一海退旋回构成,具体表现为浅滩相,滨岸浅滩相与潮坪相的交互沉积.每--t],旋回持续的时间,规模和程度均是官山瑙组上部的旋回沉积所不如的.这不仅因为每一旋回沉积的厚度大,均在l~2m之间,而且横向分布延伸稳定.浅滩相以残余砂屑,残余鲡粒白云岩及鲕粒砂屑白云岩为代表.滨岸浅滩相则以竹叶白云岩,板条状砾屑白云岩,砾砂屑白云岩为代表.整个三游洞组由一海退一海侵一海退系列构成.一~总之,整个宜昌地区在寒武纪为一广阔海域,发育了一套稳定的台地碳酸盐岩沉积.早期水体开阔,循环良好,盐度正常,生物发育,晚期水体变浅,沉积物时常没出水面, 盐度偏高,生物贫乏.整个剖面由两个大的海侵一海退旋回组成,第一个旋回开始于下统的水井沱组,结束于中统官山瑙组的下部;第二个旋回海进始于官山瑙组的上部,结束于上统三游洞组顶部.每一旋回均由次一级的多个的小旋回构成,形成了本地区特征的浅滩相,滨岸浅滩相与潮坪相的交互沉积,反映了本区寒武纪沉积环境演化快,反复出现的特点.参考文献[1]张秀莲.碳酸盐岩成岩研究的新方法:成岩综合柱状图.地质科学,1995,30(4):401--413[2]王英华,张秀莲,杨承运.华北地台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岩石学.北京:地震出版社,1988.34~71[3]张秀莲,王英华,潘荣胜.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余太镇中上奥陶统岩石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地质,1991,(2):154~165[4]zhaI1gXiulian,JiangLingzhi.Diagenesisandreservoircharacteristicsofshoalfaciesinth eMiddleandLowerY angtzearea.ScientiaGeologi~Sinica,2000,9(3):295--302.[5]zhaI1gXiulian.Typesandspatio-temporaldistributionoftheshoalfaciesintheLowerand MiddleY angtzearea,Chi—rift.ScientiaGeologicaSinica,2000,9(1):71~79第2期张秀莲等: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159[6]兰德LS着.冯增昭译.白云化作用.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5~15[7]Wanless,HP.Limestoneresponsetostress:Pressuresolutionanddolomitization.J.Sed.P etro.,1979.(49)2:437~462[8]ZhangXiulian.Diagenesisandr~servoircharacteristicsofdolostonestrataofCambrians ysteminJumngcounty.JiangsuProvince.ScientiaGeologicsSini6a.1998.(7):357-375[9]zhangXiulian,WangYinghua.(;henXiaolong.Diagenesisandporosityofthecarbonates hoalfaciesatY angjiaping,Shimen.Hunan.ActaGeologicsSinica.2000,74(1):29-45[10]张秀莲.碳酸盐岩中氧,碳稳定同位素与古盐度,古水温的关系.沉积,1985.(4):17-30[11]ZhangXiulian.JiangLingzhi.R~searchondiagen~sisofCambrianshoalfaciescarbonat erocksintheXiadongarea.HubeiProvince.ActaGeologicaSinica,2001,75(2):161~174图版I说明1泥晶鲡粒灰岩.鲡多为同心结构.鲡核多为生屑(软体),鲡间亦见生屑(瓣鳃类).下寒武统天河板组.单偏光×282亮泥晶鲠粒灰岩.因轻度重结晶使鲡核难以辩识.但依稀可辩的有生屑,砂屑等.中寒武统石牌组.单偏光×283亮泥晶竹叶含白云质灰岩.亮晶呈悬垂状(重力胶结).竹叶为泥晶结构,泥晶鲡粒结构.竹叶间见生屑.中寒武统磕膝包组.单偏光×44颗粒(生屑,砂屑)泥粉晶灰岩.生屑为三叶虫,软体.砂屑为泥晶结构.砂屑白云石化较基质白云石化程度轻.下寒武统天河板组,单偏光×145泥粉晶灰岩.上部因富含藻而色暗.上寒武统.单偏光×286残余砂屑粉细晶白云岩.砂屑为藻泥晶结构,磨圆分选好.中寒武统磕膝包组.正偏光×287细晶白云岩.晶体半自形.表面污浊.不具环带.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单偏光×148中晶白云岩.晶体自形.具环带构造,见多边形晶间孔.上寒武统,单偏光×14160古地理第5卷THEPETRoGRAPHICCHARACTERISTICSAND0lFTHECAMBRIANINYICHANGAREA.HUBEIPRoVINCE ZhangXiulianYuDelong2WangXian DepartmentofGeologyof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 DaqingGeolonggingSubcompany,Daqing151400,HeiLongjiangAbstractThecarbonaterocksoftheCambrianinYichangareaarewelldeveloped. LimestoneismainlydistributedintheTianhebanFormationandShuijingtuoFormationofth eLowerCambrian,aswellastheShipaiFormationoftheLowerCambrianandKeqibaoForma —tionandGuanshannaoFormationoftheMiddleCambrian.Itcanbedividedintograinlime—stone(ooliticlimestone,oncoliticlimestone,CalciruditeandCalcarenite),grain—bearingmicrit—iclimestone(bioclast—bearingmicriticlimestone)andmicriticlimestone.DolostoneiSthemain rocktypeoftheCambrianinthisarea.Accordingtothemechanismofdolomitization,itCanbe dividedintopenecontemporaneousdolostoneandpost—penecontemporaneousdolostone.Micritic dolostoneoccurswidelyintheMiddleandUpperCambrianandisyellowishbrownandbrick —coloredred,inwhichparallellaminae,bird'S—eyesandmud—cracksaredeveloped.Accordingtowhetherremnantgrainsexist,post—penecontemporaneousdolostonecanbedividedintoram—nantgraindolostoneandcrystallinedolostone.Crystallinedolostoneisformedbyseepage—refluxdolomitizationandburialdolomitization.Accordingtopetrology,biologicalassemblagean dstructuralfeaturesofCarbonaterocks,thesedimentaryenvironmentsofformationsofthecar —bonatesinYichangareaarereconstructed.KeywordsHubeiProvince,Yichangarea,Cambrian,carbonaterock,sedimentaryenvi—ronments,dolomitizationAboutthefirstauthorZhangXiulian,bom1944,graduatedfromPekingUniversityin1983,andgotaMasterdegree.NowsheisanassociateprofessorintheDepartmentofGeolo—gy,PekingUniversity.Hermaininterestisinsedimentology.第2期张秀莲等: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161图版I。
实习十一地层划分对比及地层单位的确定一、实习目的1.加深理解地层划分的概念及年代地层、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的主要划分依据,并掌握其划分方法。
2.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地层对比,掌握地层对比的原理和方法。
3.深入理解地层的主要接触关系类型,掌握判断地层新老顺序的方法。
二、实习内容1.通过仔细阅读图11-1剖面资料中的岩性特征、化石内容、厚度及接触关系,根据地层划分的原则,确定出地层单位的界线,将界、系、统的界线、名称,以及组的界线标注在图的左侧,并自下而上编号。
2.对图11-2所给剖面进行地层对比,要求对比到统。
3.恢复图11-4中各套地层的形成顺序,判断剖面中的各种接触关系:①侵入接触;②沉积接触;③整合;④角度不整合;⑤平行不整合;⑥地层的超覆现象等。
三、课堂讨论1.谈谈你对宜昌三峡地区地层剖面划分的意见及根据。
2.宜昌三峡地区地层剖面上有无上寒武统?根据是什么?四、作业1.对山西(图11-3A、3B),贵州(图11-3C)地区石炭系—二叠系剖面进行地层对比,并指出山西二剖面上缺失那些地层。
2.图11-2中秭归、宜昌、张夏地区地层对比的依据是什么?张夏剖面和秭归、宜昌剖面对比,缺失那些地层?根据是什么?图11-1三峡地区地层柱状图(据赵锡文等,1983,修改)图11-2 秭归、宜昌、张夏地层柱状对比图(据赵锡文等,1983,修改)图11-3 A、B、C地区地层柱状图(据赵锡文等,1983,修改)图11-4 ×××地区剖面图(据全秋琦、王治平等,1990,补充修改)实习十二主要沉积相类型的识别及古地理一、实习目的1.观察了解一些常见沉积相类型的识别标志。
2.学习沉积相分析的方法。
3.学习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
二、实习内容1.观察和掌握一些典型的沉积相标志,并了解其指相意义。
沉积相标志主要有沉积岩组份、结构、沉积构造、生物及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地层中肉眼可观察到的沉积结构、构造等宏观标志在沉积相分析中最常使用。
宜昌地质研究报告学生版宜昌地质研究报告宜昌位于我国湖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座拥有丰富地质资源的地区。
在此次地质研究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宜昌的地质构造、地质历史和地质特征,发现宜昌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地质景观。
宜昌的地质构造主要以断裂构造为主,主要有三个断裂带:宜昌-广水断裂带、宜昌-恩施断裂带和宜君-枝江断裂带。
这些断裂带对于宜昌的地质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宜昌-广水断裂带是宜昌地区最重要的断裂带之一,它贯穿了整个宜昌市,并延伸至湖南、河南等地。
它的形成与晚古生代的地壳运动有关,是东南沉积盆地与华夏地块的结合线。
宜昌-恩施断裂带位于宜昌的西南部,是一条主要河山系断裂带,它引起了华南地区的东边界。
宜君-枝江断裂带是宜昌-恩施断裂带的延伸,也是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断裂。
这些断裂带的存在使得宜昌具有多种不同的地质现象,形成了丰富的地质景观。
宜昌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元古代,约10亿年前。
古元古代是宜昌地区地质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发生了多次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在宜昌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褶皱和断裂。
这些地质作用为宜昌的后续地质发展提供了基础。
在地质历史的不同阶段,宜昌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多个重要的地质事件。
通过对岩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地质事件对于宜昌的地质演化和矿产资源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宜昌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石灰岩、火山岩和煤炭等地质资源的丰富。
石灰岩是宜昌最主要的岩石之一,它分布广泛,主要包括大别山、秭归和五峰等地。
火山岩主要分布在宜昌市的西南部和西北部,这些火山岩属于玄武岩类,具有良好的地质特性,可以用于建筑和路面材料。
另外,宜昌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尤其是位于宜昌北部和东北部的煤田,以及位于兴山、南漳和远安等地的煤矿,这些煤炭资源对于宜昌的能源供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宜昌具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和独特的地质特征。
在今后的地质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宜昌地质演化的规律,挖掘和开发更多的地质资源,为宜昌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9年度湖北省地质资料汇交情况明细表序号汇交单位资料名称资料号分类备注1 湖北省阳新县鑫华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阳新县赵家湾铜矿Ⅱ矿带深部地质普查报告6162 普查2 阳新县青龙三号铜矿湖北省阳新县铜当矿区铜矿(截至2008年9月底)资源储量结算地质报告6136开发勘探3 阳新县三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四家湖北省阳新县李家山矿区铜矿(截至2007年12月底)资源储量核查地质报告6158开发勘探4 湖北省阳新县岙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阳新县七约山矿区茅村井田煤炭(截至2009年3月底)资源储量结算地质报告6168开发勘探5 阳新县振浩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阳新县李家山铜矿区韩家山矿段(27-19线)地质勘查报告6178 普查6 河南省信阳华通电化有限公司湖北省阳新县叶家塘矿区锰矿地质勘查报告6184 普查7 阳新县白沙镇上畈选厂阳新县周家山矿区铜矿地质普查报告6205 普查8 阳新县白沙镇枫树下村铜矿湖北省阳新县赤马山矿区枫树下矿段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6227开发勘探9 随州市曾都区金泰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大冶市王豹山矿区外围铁矿普查地质报告6106普查10 大冶市灵乡镇正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大冶市刘家畈矿区铁矿(截至2008年6月)矿产资源储量结算地质报告6124开发勘探11 大冶市还地桥镇罗家庄铁矿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镇罗家庄铁矿地质勘查报告6129普查12 大冶市民复桥矿产品有限公司湖北省大冶市冯家山矿区付家边铜铁矿(截至2008年9月底)资源储量结算地质报告6131开发勘探13 大冶市大箕铺镇吕义勇铜矿湖北省大冶市吕家矿区吕义勇铜矿(截至2008年6月底)资源储量结算地质报告6135开发勘探14 大冶市长青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大冶市刘岱山矿区石膏矿详查地质报告6140 详查15 大冶市灵乡镇子山铁矿等湖北省大冶市铁子山矿区铁矿(截至2008年6月底)资源储量结算地质报告6141开发勘探16 大冶市还地桥镇紫祥铁矿湖北省大冶市胡家破屋矿区铁矿地质勘查报告6142 普查17 大冶市灵乡镇垴窖铁矿湖北省大冶市灵乡矿区大小垴窖铁矿(截至2008年9月)资源储量结算地质报告6148开发勘探18 湖北大冶市大箕铺镇曹坊联营矿湖北省大冶市千家湾矿区铜矿(截至2008年12月底)矿产资源储量结算地质报告6155开发勘探19 刘云香湖北省大冶市刘煌铁矿普查地质报告6160 普查20 大冶市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大冶市石头咀铜铁矿床(截至2008年12月底)资源储量结算地质报告6167开发勘探21 大冶市正利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大冶市石头窝矿区钼矿地质勘查报告6169 普查22 大冶市成金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大冶市矿山庙矿区铁矿(截止2008年12月底)资源储量结算地质报告6206开发勘探23 郧县绿松石矿湖北省郧县云盖寺绿松石矿二OO五年度矿产资源储量检测地质报告6121开发勘探24 河南天泰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郧县青马池矿区钒矿普查地质报告6153 普查25 范小深湖北省郧县赵沟矿区铁矿地质普查报告6157 普查26 十堰学世工贸公司湖北省郧县罗家山矿区铁矿地质普查报告6189 普查27 郧县金郧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郧县雷家沟矿区铁矿地质勘查报告6199 普查28 十堰学世工贸有限公司湖北省郧县郭家沟钒矿普查报告6224 普查29 十堰学世工贸有限公司湖北省郧县何家谩矿区钒矿地质普查报告6226 普查30 湖北中鼎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北省郧西县杨家沟矿区钒矿普查报告6161 普查31 周昌启湖北省竹山县高家沟矿区磁铁矿地质勘查报告6194 普查32 湖北省竹山县绿松石矿湖北省竹山县喇叭山矿区马槽矿段绿松石矿资源储量检测地质报告6197开发勘探33 湖北省房县天源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房县长岭矿区磷矿地质预查报告6163 预查34 杨新刚湖北省房县严家沟矿区铁矿普查地质报告6164 普查35 房县龙凤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房县龙凤湾矿区铅锌矿地质普查报告6207 普查36 宜昌市雾渡河金矿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龚家河金矿普查地质报告6144 普查37 宜昌市新民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宜昌磷矿栗西矿区栗林河东侧矿段6166 详查樟树沟块段地质详查报告38 宜昌诚信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宜昌磷矿孙家墩矿段地质详查补充报告6182 详查39 宜昌龙洞湾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宜昌磷矿龙洞湾矿段地质详查报告6187 详查40 湖北昌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宜昌市樟树坪磷矿接替资源勘查(宜昌磷矿黑良山矿区普查)报告6211 普查41 兴山县红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宜昌兴山石门垭矿段地质普查报告6215 普查42 神农架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宜昌市栗西矿区磷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6220开发勘探43 湖北省三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宜昌磷矿挑水河矿区地质详查报告6224 详查44 宜昌宏江物质回收有限公司湖北省远安县韩家河矿区铜锡矿地质普查报告6190 普查45 秭归云峰煤炭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长阳县井坪矿区煤炭地质普查报告6123 普查46 皮玉揩湖北省长阳县贺家坪西流溪铁矿地质普查报告6139 普查47 长阳汉海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北省长阳县李家湾矿区钼钒矿普查报告6228 普查48 当阳市国土资源局湖北省当阳市花园冲矿区多金属矿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6198开发勘探49 保康县正兴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南漳县范家岭铁矿区普查地质报告6146 普查50 湖北省南漳县夹煤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南漳县东巩煤矿区扶莲塔井田地质详查报告6152 详查51 湖北利拓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谷城县银洞沟铁矿区兴隆观矿段详查地质报告6120 详查52 保康县尧治河矿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保康磷矿菜子岭矿段详查地质报告6188 详查53 保康冯朝化学矿业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保康县袁家沟矿区铁矿勘查报告6208 详查54 保康兴瑞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保康县崇家山矿区铁矿勘查报告6209 详查55 鄂州市佑明峰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鄂州市金龟山矿区铁矿普查地质报告6122 普查56 湖北劲牌投资有限公司湖北省鄂州市黄土咀矿区铁矿详查地质报告6137 详查57 鄂州市胜灵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鄂州市磨石山矿区铁矿地质详查补充报告6165 详查58 鄂州市天华物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鄂州市黄土咀矿区铁矿详查地质报告》补充说明6173 详查59 鄂州市恒鑫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鄂州市铜灶矿区Ⅳ号铁矿勘查报告6192 详查60 荆门光帮龙源石膏有限公司湖北省荆门市麻城铺矿区鲁冲石膏矿地质普查报告6132 普查61 荆门市龙源石膏矿湖北省荆门市麻城铺矿区横店矿段石膏矿普查报告6147 详查62 荆门市兴丰石膏矿湖北省荆门市麻城铺矿区邓家冲石膏矿地质详查报告6150 详查63 钟祥市德友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钟祥市胡集矿区牛心寨矿段土子岭磷矿普查报告6177 普查64 中化建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荆襄磷矿胡集矿区王集矿段(W232.5线)二○○八年度资源储量报告6217开发勘探65 湖北大峪口化工有限公司等3家湖北省钟祥市荆襄磷矿胡集矿区大峪口矿段二○○八年度资源储量报告6218开发勘探66 安陆市国土资源局湖北省安陆市赵棚矿区重晶石矿地质勘查报告6159 详查67 黄冈市黄州丰顺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蕲春县清水河矿区蚂蚁山矿段超贫磁铁矿详查地质报告6154 详查68 武穴市长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武穴市小李家尖矿区熔剂用灰岩、冶金(熔剂)用白云岩矿地质详查报告6170 详查69 武穴市刊江梅府建材公司湖北省武穴市关山矿区石灰岩矿2008年度矿产资源储量报告6179开发勘探70 嘉鱼县蛇屋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嘉鱼县蛇屋山矿区4—71线矿段资源储量核实报告6200开发勘探71 通山光大矿业工贸有限公司湖北省通山县城山煤矿普查地质报告6193 普查72 随州市曾都区金泰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随州市吴家庄—高庄金矿普查报告6106 普查73 随州市天地矿业矿业有限责任公湖北省随州市王家湾矿区磁铁矿地质勘查报告6180 普查司74 随州市曾都区金泰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随州市杨湾矿区磁铁矿(13线以南)勘查报告6185 普查75 建始县大理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建始县孟家湾矿区磷矿地质勘查报告6133 普查76 恩施州建始文家湾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建始县天鹅池煤矿区文家湾煤矿普查地质报告6145 普查77 巴东县中茂玉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煤矿地质普查报告(普终)6125 普查78 巴东县富民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流酒坪铁矿区铁矿(水泥添加剂用)地质普查报告6212 普查79 巴东县富民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龙潭坪铁矿区铁矿(水泥添加剂用)地质普查报告6213 普查80 巴东县富民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叶家坡铁矿区铁矿(水泥添加剂用)地质普查报告6214 普查81 湖北汉海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湖北省宣恩县中坝铜矿区勘查地质报告6196 普查82 咸丰县大地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北省咸丰县燕朝煤矿区河马岭矿段地质普查报告6156 普查83 湖南省花垣县凯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鹤峰县铜厂沟矿区铜锌矿地质勘查报告6149 普查84 王强辉湖北省鹤峰县燕子乡深溪湾煤矿普查报告报告6186 普查85 宜昌鑫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卷蓬湾铁矿区地质勘查报告6130 普查86 神农架马鹿场矿业有限公司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土地垭矿区磷矿普查地质报告6151 普查87 神农架鑫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白莲矿区磷矿地质普查报告6171 普查88 神农架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神农架林区莲—武矿区寨湾磷矿地质普查补充报告6210 普查89 湖北荆襄化工矿山设计有限公司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柳树袍磷矿详查报告补充说明(可信性研究报告)6219 详查90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湖北省矿产资源年报(2008年)6175 科研91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截至二OO八年底湖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6176 普查92 鄂西北地质矿产调查所湖北省郧西县银洞凹矿区锌矿地质普查报告6201 普查93 鄂西北地质矿产调查所湖北省南漳县望府山矿区磷矿预查地质报告6216 预查94 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湖北省利川市齐岳山煤田砖岩槽井田车家营矿段地质普查报告6203 普查95 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湖北省巴东县枣子坪—水浒坪矿区煤矿地质普查报告6204 普查96 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湖北省嘉鱼县八字门矿区金矿地质详查报告6181 详查97 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湖北省崇阳县方山矿区曾家冲—洞眼沟矿段金矿资源储量结算报告6202开发勘探98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湖北省京山县汤堰畈地热田地热资源补充普查报告6134水工环99 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湖北省房县龙王山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勘查报告6138水工环100 湖北省地球物理勘察技术研究院V8多功能电法仪在隐伏多金属矿中应用效用研究报告6191 科研10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型矿业基地资源开发的环境影评价指标及生态重建示范工程调研6108 科研10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中下游主要水患区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对水患形成的影响研究报告6109 科研10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6110 科研10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调查局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6111 科研10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江河堤坝加固防渗注浆质量探测仪器的研究6112 科研10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水井钻探护壁堵漏暂堵剂的研究开发6113 科研10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水文水井钻孔抽水试验多参数仪的研究与开发6114 科研10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调院等微机自动控向垂钻系动的研究6115 科研10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无传输信号线钻探参数微机多功能监测系6116 科研查研究院统的研制11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调院钻井液性能参数微机检测系统研制报告6117 科研11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调查局快速电镀稀土合金胎体金刚石钻头研制综合研究报告6118 科研11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钻进时同步显示钻孔地层柱状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综合研究报告6119 科研113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湖北省黄石地区1:1万航空物探(磁)勘查成果报告6222 物探114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地质勘查院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矿区银矿地质普查报告6183 普查115 武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冶铁矿湖北省黄石市铁山铁(铜)矿区龙洞--象鼻山矿段深部详查报告6172详查116 湖北省核工业地质大队湖北省大悟县芳畈镇余家畈上铜矿普查地质报告6221 普查117 中国建筑材料地质勘查中心湖北总队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矿区钒矿地质普查报告6195 普查118 中国建筑材料地质勘查中心湖北总队湖北省秭归县和尚堡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普查报告6143 普查119 湖北省非金属地质公司湖北省荆门市龚家垭矿区水泥用灰岩矿扩大勘探报告6128 勘探120 湖北非金属地质公司湖北省钟祥市白马山矿区水泥用灰岩矿详查地质报告6174 详查121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六支队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坦荡河矿区金矿地质普查报告6126 普查122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六支队湖北省宜昌市宜陵区殷家坪矿区金矿地质普查报告6127 普查123 湖北煤炭地质勘查院湖北省荆门市东宝易畈井田煤炭地质普查报告6223 普查。